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解读及落地建议

1. 国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发布

在2019年3月份,国网发布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大纲,大纲的发布无论在国网内部还是在行业外部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从技术、产业到资本,都对泛在电力物联网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在2019年10月份,国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发布,更加具体的对大纲规划、任务、以及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目标进行深入的阐述,也给行业带来新的认识。
本文将以此为目的,对大纲进行详细解读,同时配合国网内部不同省、机构的规划,给出落地建议。
本文参考文章:

  1.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
  2. 《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
  3. 《毕士威南方电网物联网在电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 《纵深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公众号:中联电力
  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侧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公众号: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6. 《电力系统介绍,发输配全覆盖》公众号:电气销售
  7. 《国家电网|配电智能运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公众号:北极星分布式储能
  8. 《南方电网的透明网络VS国家电网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到底有什么区别》公众号: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2. 国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

详细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在很多公众号都有发布,本文首先采用思维导图方式将建设大纲展示出来,为读者从高维度的理解建设大纲的思路,然后针对重要的项或者页进行详细阐述。
2.1 建设大纲思维导图

需要着重提出的几个总结:
2.1.1 大纲建设路径
建设路径为:全息感知、泛在互联、开放共享、融合创新。
2.1.2 大纲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6个大块、11个重点方向以及参考的典型场景。

2.1.3 大纲任务与计划
任务与计划:23个重点任务,22个试点,12个研究任务是不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计划的依据。

2.2 建设大纲框架及重点

上图是建设大纲总的框架,这里经常被误解读即上图即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大纲,实际上,上图描述的是能源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即包括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坚强智能电网。如果这个误解澄清就会回答当前很多认识的误区。下面我们介绍框架中几个重要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 能源互联网才是国家电网的建设最终目标
泛在电力物联网不是未来所有业务的基础和承载,能源互联网才是。国家电网将由单一的电网自身投入建设向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坚强智能电网两个方面进行投入。这个转变以及框架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是国网未来大力投入的部分,另外一个是国家电网提出的新型对外/对内业务的共同承载是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坚强智能电网产生的数据流、业务流、能源流共同支撑,我们不能忽略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未来价值。

第二、 框架左边是基础建设部分,框架右边是未来电网业务组成
源、网、荷、储是涵盖了电网从发电到用电的整个过程,国网也是以此作为建设内容研究以及组织架构都与此相关。对于泛在电力物联网中,国网也给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部分:感知、网络、平台、应用,更清楚的描述即在大纲后面给出的建设路径全息感知、泛在互联、开放共享、融合创新。
在国网的具体建设步骤上,第一步更多的是全息感知即大纲后面重点支持芯片领域;第二步是泛在互联与开放共享平台结合,即不同级别的国网云平台的建设;第三步即能源互联网各类应用的创新,在国网建设大纲最后给出了参考方向和任务。

框架右边的对内、对外业务列出了能源互联网在哪些方面影响电网业务,对内的三个方面是能源互联网技术在原有业务系统之上的智能化升级,对外的六个业务方面更多的是新型业务的涉及,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将产业链的各个角色能力整体提升,刺激产业升级到新的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能源互联网对业务系统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的驱动即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传统的坚强智能电网是以能源流走向进行设计,更多的是使用电网各类设备进行建设;业务流是电网内部业务流程管理产生比如生产管理系统,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等等;数据流主要来自泛在电力物联网产生即电力物联网大数据。能源流代表的是自动化设备时代电网的形式,业务流代表的是信息化技术对电网的影响和表现形式,数据流则为物联网技术对电网的智能化升级。通常在自动化程度越高的领域,信息化的作用就相对较弱,很难做到两者的无缝融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可以将自动化与信息化很好的结合,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因为物联网的数据都是由设备产生,最终也是流向业务系统。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将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并行放在一起作为同一类别进行对比并不是非常严谨,能源流是电能指向,并无法直接供业务系统使用,业务流通常的理解是业务流程的设计,数据流叫法过于通用,无论什么类型的流最终都是以数字数据流形式进入到大数据中心从而供业务系统使用,因此这里的数据流应该有特指并明确为好。我们将这几类流进行转换容易理解的方式即数字化,框架图可以改成下图表述。 分别称为能源数据流、业务系统数据流、物联网数据流。

我们这样可以明确定义不同的数据流,并且可以进一步知道如何采集这类数据。分别可以如下定义这三类数据流:能源数据流即电网能源路径所产生的能源相关数据,可以分电能类和电网拓扑类数据;业务系统数据流为电网企业运营,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现有业务系统所产生的业务系统数据;物联网数据即泛在电力物联网引入的新型传感产生的数据,以及新型电网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

第三、 信息物理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是连接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桥梁,信息物理系统是对实体设备的感知,传输,控制。是将本地设备运行向远程控制运维的手段,是本地数据向云端传输的通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初具规模之后,信息物理系统是数字双生子的两面,一面连接实体,一面数字虚拟化。

3. 如何定义泛在电力物联网以及建设步骤

国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给出了泛在物联网的定义以及建设方向,本章将就泛在电力物联网定义详细分析,以便由浅入深的理解国网建设大纲,并且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建设大纲的任务清单设计、建设可以落地的方案和系统。

国网建设大纲中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定义如下:
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泛在物联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应用落地;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管理思维的提升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对内重点是质效提升,对外重点是融通发展。
泛在电力物联网将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吴连接起来,产生共享数据,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以电网为枢纽,发挥平台和共享作用,为全行业和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大基于,提供价值服务。

这两段定义是从泛在电力物联网最终的远景、在国网的定位和使命来定义,对于顶层设计来说非常有价值。

我们将从可操作,可落地的角度来定义泛在电力物联网。可操作即提供明确的建设步骤,可落地即基于可实现技术基础上定义新业务并明确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价值。
本文泛在电力物联网定义如下:
①利用物联网技术组网、采集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对电网各个环节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高效通信网络汇聚到云端大数据中心,②以物联网大数据增强现有业务系统能力,并且③触发新型业务系统,智能化升级电力网络,创建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
泛在电力物联网应该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泛在互联,数据汇聚,平台先行;第二个阶段:以数据赋能电网业务;第三个阶段:融合创新,新业务驱动电网产业智能化升级。
从定义来说,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工作是采集电网设备数据,将数据汇聚到大数据中心,以物联网数据赋能增强现有电网业务,并且触发新的电网能力,实现产业升级。
本节将进一步对泛在电力物联网不同阶段,使用的技术,完成的工作进行明确阐述,我们定义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重点会不相同,但是每个阶段都会对其它阶段的任务进行尝试与升级,并不是孤立的推进。

3.1 步骤一:泛在互联、数据汇聚、平台先行
泛在电力物联网第一阶段:泛在互联、数据汇聚、平台先行。所有行业的物联网都是以设备连接为基础,将传统本地监控为主、远程为辅的方式,升级为设备数字双生,远程监控为主,本地并行或者本地为辅的设备管理方式。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的表现也是在设备正常工况运行之外,通过自动化阶段的控制与本地数据采集,加上新型传感器,更加全面真实的将设备映射到数字世界,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技术,仿真技术,AI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运维,远程控制,生产的全面联动管理。

①利用物联网技术组网、采集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对电网各个环节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高效通信网络汇聚到云端大数据中心。

这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第一阶段建设中使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建设内容。我们在后序章节也将对国网建设大纲中列出的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类到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的的技术有:数据采集相关的物联网组网技术,采集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云端大数据技术。

3.1.1 数据采集相关技术
数据采集相关的物联网组网技术包括局域物联网组网技术与远程物联网组网技术;局域物联网组网技术主要应用用站点设备的管理比如变电站、配电站、配电房这类设备集中的地方;远程物联网组网技术主要有两类设备使用:一类低功耗、离散设备;一类为移动性较强的设备;电网的从发电到用电整个过程中设备运行环境复杂,因此5G的发展给全设备,全覆盖泛在互联成为可能,5G通讯涵盖了从低功耗广域网到移动型超高速网络提供了整体方案。组网技术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因此电网建设中有必要对各类设备,各类站点进行梳理,并给出参考的组网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据采集相关采集技术可以包括静态设备采集与动态设备采集技术,静态设备采集以标签技术为主,有利于国网设备资产实时检测管理;动态设备采集技术,需要增加专有的物联网采集设备,物联网采集设备可以与自控设备进行互联采集,也可以与新型传感器互联,可以支持多种局域无线、有线连接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需要设备有灵活的采集协议与配置。同时物联网采集设备需要将本地采集数据边缘计算,转换,通过物联网应用层通讯协议(比如MQTT/COAP)传输到云端大数据中心。因此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物联网采集设备将是最重要的,数量最多的设备。

数据采集相关技术采集技术还包括通过机器人、无人机采集技术,由于视频图像AI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无人机在代替人在危险环境、难以到达位置、以及需要大量工作量的采集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机器人、无人机在电网的广泛运用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第一阶段建设的内容之一。

数据采集相关的新型传感器技术,是指将更多传感器应用到电网设备采集中,比如断路器加入温度,电缆加入温度和震动等等,以提升现有电网设备或者补充电网设备的全面工况获取。

3.1.2 通讯技术
通讯技术即以5G技术、光纤技术,从低功耗远距离到超高速网络的全覆盖,同时需要为电网建设专有安全通讯环境。

3.1.3 云端大数据技术
云端大数据技术,包括云端为海量设备接入的云端框架,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从设备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再到数据访问使用的整个过程。有了云端大数据技术,才有可能赋能电网现有业务,同时触发新型业务。数据采集、高效通讯网络只是过程,只有形成云端大数据平台,才可以将泛在电力物联网转化为产业升级的价值, 因此泛在电力物联网第一阶段是:泛在互联、数据汇聚、平台先行。

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框架与相关技术,供参考:

3.1.4 信息物理系统
应该说物联网技术是信息物理系统的升级,在国网建设大纲中,信息物理系统是连接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坚强智能电网的桥梁,因此在做物联网改造升级过程中应当以现有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

3.2 步骤二:以数据赋能电网业务
泛在电力物联网第二阶段:以数据赋能电网业务。通常在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的领域,信息化越是起着不太重要的辅助作用,电网是一个高度自动化,并且专业化的领域,因此在泛在电力物联网被引入到电网行业,必然是跨行业、跨学科的碰撞和融合,因此也必然带来很多挑战,这也是我们很难一次性定义好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新型业务,需要不断的利用物联网数据赋能、增强现有电网业务中挖掘,触发。
当泛在电力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来后,平台能够提供的数据可以是实时数据、统计数据、历史数据、以及大数据计算处理后的数据。大数据平台的形成将促使传统电网业务系统由流程型系统向数据驱动型系统。
这一阶段是国网对内业务的升级,即国网规划的对内业务中的企业运营,电网运行,客户服务所涉及的业务系统。我们这里列出物联网可能发挥价值的业务系统供参考,同时附上电网相关的业务系统名称。

相关系统智能化作用解释如下,所有的业务系统将以实时的海量数据为触发,电网各个节点以数字双生形式存在,为建设透明电网成为可能:

附:电网系统名称
SCADA:监控控制和数据采集
EMS: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GC: 自动发电控制 (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TMR : 电能计量系统 (Tele-Meter Reading)
DTS: 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ispatcher Training Simulator)
EMOS: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Electricity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DMS: 配电管理系统(Distributin Management System)
DMIS: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Dispat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hpic Information System)
DAS: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CS: 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SIS: 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CIS:用户信息系统 (Consumer Information System)
PAS: 电力应用系统(Power Apllication Software)
CRMS: 控制室管理系统(Control Room Management System)
F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iledbus Control System)
OMS:停电管理系统(Outage Management System)
WMS:工作管理系统(Work management System)
SA: 变电站自动化 (Substation Automation)
RTU:站内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FA: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
DA:配电自动化(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DSM: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
AMR:自动抄表(Automatic Message Recording)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II: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TPM: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EIP: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EA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HRM: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SCM:供应链管理系统(Supply Chain Management)

3.3 步骤三:融合创新、新业务驱动电网产业智能化升级
物联网、大数据给行业带来的是两个方面的赋能与升级,第一是纵向的业务渗透也即步骤一和二的建设任务,第二个是横向的融合,这种融合即包括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流程融合,同时也包括产业链之间商业模式的融合,以及参与者角色的融合。

因此第三步:融合创新、新业务驱动电网产业智能化升级,需要电网在平台型网络之上以共享的心态创建对外融合的新型业务系统,这些新型业务系统在大纲中有概括了几个方面的新型业务也即对外业务部分: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新型业务和构建能源生态体系,更具体包括综合能源服务、大数据运营、资源商业化运营、三站合一、能源金融、虚拟电厂。

以创建能源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融合创新的不同领域的生态系统是第三阶段的建设路径,我们很难清晰描述新型业务的具体形态,但是我们可以定义能源综合服务平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能源生态体系的基础。

下面是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功能以及相应的数据来源和支撑的相关生态体系:

4. 建设大概建设内容与建设任务解读

国网建设大纲给出了建设任务分类、目标以及重点任务、试点任务、研究任务,从集团层面给出了清晰的顶层框架。本节将以此为基础分析如何从顶层到实施,国网各级担当的角色以及如何选择、细化任务,最终实施。

上面是国网建设大纲6个方面11个重点。从建设的顺序来看应该是首先基础支撑,数据共享,其次对内业务方面,再次为对外业务方面。技术攻关与安全防护是属于持续建设的任务,而且技术攻关与安全防护通常是属于独立的组织机构完成。

4.1 基础支撑
基础支撑主要指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包括物联网方面:

物联网接入设备标准,物联网接入协议标准,物联网通信(或专网)技术标准;物联网接入设备标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的关键,只有知道设备形态是什么,采集的数据种类有哪些,边缘处理能力是什么,应用的是电网的哪个环节哪类设备,使用的是什么通讯协议以及数据格式标准。这些问题一旦定义清楚,那么各地可以很快开展物联网建设,类似国网标签芯片,产品明确,应用场景明确因此可以大力快速推进,而物联网相关的基础支撑方面也应该按此方式进行定义。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数据中心硬件建设标准,数据中心平台框架标准。数据中心建设是国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决心体现也是最基础的建设部分,需要从集团层面到地区层面建设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同时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是企业云化的前提,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数据中心平台架构即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针对上层对内、对外业务建议采用的是什么云端框架技术,进而定义不同的云端服务组件和功能组件,建设成为电网独有的框架服务(IaaS)和平台服务(PaaS)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可以参考国家在各省建设的大数据中心战略和建设的经验。

4.2 数据共享
这一部分更具体的叫法可以叫做企业数据中台。数据中台是将企业所有元数据集中管理,并且对外提供统一、安全的数据访问。数据中台包括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治理、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访问等几个部分,就数据类型来说包括物联网数据与现有业务系统数据,物联网数据是新型数据为实时数据,现有业务系统数据多为关系型数据。
在国网10月份发布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中将数据共享细分了如下几个部分:即业务相关中台,纯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将业务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分类并为一类业务提供数据服务。

企业数据中台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基础技术,实际建设中其复杂度非常高,也需要有丰富的技术实际经验,同时需要有电网行业业务系统知识,因此国网的白皮书将业务中台独立,这样可以很好的分配任务和划分职责界限。

4.3 对内业务与对外业务
这里我们将对内业务与对外业务同时介绍,对内业务包括四个方面,对外业务包括三个方面,在建设大纲中分别对各个方面有对应的场景介绍,但是并没有对其具体定位进行明确阐述,以及与下面的57个任务也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只是重点任务上进行了对内业务、对外业务、数据共享、基础支撑、技术攻关、安全防护分类。但是试点项目与研究任务上并没有进行具体分类。因此国网10月份的白皮书也直接分为了对内业务与对外业务和基础建设三个部分。 白皮书的分类好处是可以在互联网部门之下成立三个方面的子部门,并且进行职责明确的任务划分。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仍然采用大纲分类。本段附录部分将大纲建设任务与白皮书建设任务进行罗列供参考,总任务相同,只是分类上有差别。

对国网内部来说,不同的层级应有所重点,即使在各地互联网部门成立的基础下,需要对互联网部门进行组织架构进行比较明确的规划,不同子部门有不同的任务划分,这样才能将顶层任务细化成本层级可深入,可实施的工作展开。

23项重点任务中如下,其主要为集团层面的任务,以建设顶层系统,平台基础建设,同时电网现有业务系统升级
(1)营配贯通优化提升, 注解:营销、运检、调度传统业务互联互通与系统升级
(2)实物ID全面推广应用 注解:泛在电力物联网静态感知建设
(3)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变革 注解:传统业务系统升级
(4)线上供应链金融运营 注解: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电网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与生态建立
(5)“网上”国电建设 注解: 国电对外业务互联网化
(6)泛在电力物联网营销服务系统建设 注解:泛在电力物联网对外营销业务系统
(7)“网上国网”推广应用 注解:“网上国网”为国网供电服务官网
(8)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 注解:电网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
(9)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 注解:国网物资管理,供应链全程管理监控系统
(10)新一代电费结算应用建设 注解:电费结算运营系统升级
(11)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建设 注解:包括新建市场服务、市场出清、市场结算、信息发布、市场合规、系统管理
(12)人力资源2.0建设 注解:人力资源对现有架构体系的相应升级
(13)移动办公 注解:移动办公系统与场景设计
(14)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注解: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技术支撑平台
(15)光伏云网优化提升 注解:国网光伏云网2.0深化建设
(16)智慧车联网平台深化应用 注解: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创新电动汽车能源服务
(17)融媒体云建设 注解:体系互联网特性的新型宣传平台
(18)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和企业级主数据深化建设 注解: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19)”国网云“推广建设 注解:国网云软硬件建设
(20)物联网平台建设 注解:物联网设备及数据平台建设
(21)电力无线专网建设 注解:电网无线专网标准与规范减少
(22)”国网芯“研发应用 注解:国网自主芯片研发及应用
(23)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注解:全网完全体系持续建设

22项试点应用,主要给各层级电网提供试点参考方向,并以此获取经验,为全国网推行树立标杆,
(1)新一代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 注解:二次系统智能化运行监控升级
(2)电力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建设与应用 注解: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应用建设
(3)配电物联网示范区建设 注解:配网物联网应用示范
(4)企业能效服务共享平台 注解:企业(工业,楼宇等企业)用电能效采集与服务平台
(5)满足规模化充电需求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 注解:有序充电站建设
(6)电表停电时间主动上报与分钟级召测 注解:电表检测能力提升
(7)智能配电终端+HPLC试点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和营配安全就地集成等应用 注解:HPLC高速载波模块应用在配电终端
(8)供电服务指挥下沉式计算与95598营配贯通数据融合应用 注解:供电服务与营配贯通数据互联互通
(9)泛在电力物联网新业务安全防护试点 注解:对内对外业务拓扑安全试点
(10)停电事件校验与精准抢修试点应用 注解: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两个系统中
(11)三相不平衡治理 注解:通过智能检测系统确认三相不平衡位置,并采用相应治理方法
(12)”四分“同期线损检测治理 注解:利用智能化手段提高运检效率,通过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四分”方式进行同期线损监测治理。
(13)营配稽查与反窃电预警应用 注解:利用营配贯通数据,对线损率异常线路或台区进行深度挖掘,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窃电行为
(14)业扩报装与供电服务智慧业务集成试点 注解:业扩报装与供电服务能力与服务内容提升。
(15)电表质量检测、设备运行缺陷等全息多维评价应用 注解:智能电表能力升级
(16)线路走廊GIS和检测信息共享应用 注解:线路走廊GIS信息完善以及与检测信息共享
(17)”三站合一“建设与运营 注解:变电站、充换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站三站合一建设
(18)源网荷储互动的市场化清洁能源消纳 注解:需求侧信息以及提供源网荷储相关的控制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在电网的消纳
(19)基于车联网的绿电交易 注解:车联网绿电交易系统,打通电力交易平台与车联网平台的信息共享融合通道
(20)虚拟电厂接入的电力交易 注解:虚拟电厂接入电力交易系统
(21)基于”国网芯”的新型智能终端研发应用 注解:基于“国网芯”开发新型物联网智能终端
(22)终端泛在接入与物联网管理能力提升 注解:更多电网终端接入,以及相应物联网系统管理能力

4.4 技术攻关与安全防护
技术攻关中列出的5个任务(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及智能终端、一体化通信网络、物联网平台
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基本上是基础支撑中的具体分支,之所以单独列出,一是需要标准的基础支撑技术,二是相关技术需要持续的投入研究并且结合发展状况不断修正。
安全防护不仅是电网也是国家层面,技术层面,业务经营层面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4.5 如何落地
为了更好落实如何将任务落地,我们将组织架构和参与者进行了一个对照,这样从集团到区级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位以及开展工作中如何定义工作内容。
我们把任务分为三类:平台级、横向贯通和纵向任务类型。平台级任务以搭建基础服务能力以及业务的汇聚,对外以构建生态系统为主。横向贯通类型任务以打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对外可以构建产业链通路。纵向任务类型包括原有系统的升级,功能明确、目标明确,标准清晰的任务。平台级、横向贯通型、纵向任务类型从顶层视角看是面、线、点的关系,是从全局到局部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定义长期战略与近期目标的基础。

4.5.1 23项终端任务落地分类
23项重点任务的分类如下:

落地分工建议

4.5.2 22项试点任务
试点任务以省为主体比较合适,集团层面把控重要平台级的建设,并对其它任务进行统筹规划。
任务分类如下:

落地分工建议:


4.5.3 12项技术研究任务
技术研究型任务是以电科院为主体,各省、市、区以本地情况着重选择相应研究任务。

4.6 结束语
总的来说本段是希望以解释任务是什么,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应该以谁为主体,给出一个从面到点的落地思路。

4.7 附:大纲任务分类与白皮书任务分类对照

5. 案例分享

5.1 案例一:市级泛在电力物联网规划参考
本段列出该市泛在电力物联网11项重点工作任务供参考。对内任务以国网为主,对外业务可以结合政府,企业共同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生态圈,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三站合一”是比较能够驱动生态建设的方向。
任务1:开展城市泛在电力物联网统筹规划
面向城市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需求,建立用热、用冷、交通用能等统筹考虑的能源负荷预测模型,并将储能电站、储热、蓄冷及电动车负荷分布等负荷在时空动态分布的影响纳入考虑。以此为基础开展城市泛在电力物联网统筹规划方法研究,规划的对象不仅包含传输网络,还对清洁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进行同步统筹规划。实现对区域分布式电源、电网、储能设备和需求侧设备的规划控制和有序接入。将试点区域泛在电力物联网规划成果纳入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任务2:推动示范区综合能源站建设
积极推动政府开展综合能源站的规划协同、选址统筹和设计优化,纳入市级临空产业新城和市级临江新城的布局规划中。加快开展能源站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施工管理、投产组织等工作。主动沟通协调示范区内各工商业用户的实际用能需求,提供集中供冷供热接入服务,有效降低客户用能成本,节约公共空间资源和投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任务3:打造智慧车联网监管平台
建设市级车联网监管平台。基于“互联网+”模式,打造集“全面监管、互联互通、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市级市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对市级市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进行监测,制定市级市平台与企业平台交互标准,有效连接国家级监管平台,以及车辆制造企业和充电设施企业的平台,对企业平台提供的车辆信息进行管理,提供监管服务。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集新能源汽车监测、充电设施监测、政策宣传、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
任务4:推进“多站融合”试点建设
选取220千伏天星变电站作为“多站融合”试点站, 遵循“确保安全、统筹规划、经济高效、试点示范”的原则,根据市级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变电站资源,发挥变电站的能源配置中心作用,拓展储能站、数据中心站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建设,以新型融合变电站为节点,实现源、网、荷、储协调运行及资源调控,能够有效提升新建变电站设备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率,综合利用变电站用地资源,拓展传统变电站服务范围,提高公司数据存储及灾备能力,拓展数据服务新业务模式。
任务5:提升中低压全景感知能力
以营配调数据贯通工作为基础,在市级城区选取110kV现代站辐射的供电范围,广泛部署设备状态感知元件,除监测电压、电流、功率等传统电气量外,在输电线路、变电站、开关站、配电房、环网柜、用户表箱等典型场景,部署无线温湿度、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等种感知元件,监测设备本体和环境关键状态参量。
任务6:推动电能替代试点项目落地
以市级范围内的酿造企业煤炉改造电炉为契机,开展电蓄热锅炉推广应用,形成可推广的电蓄热供热业务模式;以交通、工业、农业、建筑、餐饮、旅游等领域为重点,拓展电能替代的深度与广度,提高清洁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任务7:创新综合能源服务
推动市级城市新区再电气化,开展综合能源展厅、电动汽车等智慧出行、智慧能效、智慧报装、智慧用电、智慧家居服务。联合英大财险推出居民家用电器财产险、用电人身意外险、企业受电设备财产险保险业务。探索新零售营业厅业务模式。依托公司综合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对用户侧空调管理系统、储能管理系统、照明管理系统接入各类采集数据,进行电、水等能耗的精准计量。通过综合能源平台实现配电网监控、分布式电源监控、负荷监控、能耗监控;将微电网中存在的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柔性负荷等各类可调可控资源进行优化控制,以储能系统作为动态调节单元,利用峰谷电价差价为用户产生经济价值。
任务8:拓展客户侧设备状态监测及托管服务
研发电力智能运维综合服务平台,开发APP与微信小程序,通过线上监测+线下运维的模式,实现客户侧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任务9:加强源网荷储友好互动协同控制
依托于现有EMS/DMS/OMS系统的既有数据,以常规电厂、水电为主要调控手段,离散的新能源发电为补充实现多能源互补为目标的群调群控。以220千伏天星变多站融合储能站、市级临空产业新城和市级临江新城示范区为试点,利用可控储能站、生物制能、储热、蓄冰等能源转化手段,实现平抑峰谷用电需求并一定程度的实现换能盈利目标。
任务10:构筑物联网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基于光纤通信、HPLC、无线公网等多种通信方式的协同一体泛在通信网络,构筑泛在电力物联网全场景防护体系。
任务11:构建无人机巡检体系
基于5G技术,可以将无人机视频图像数据分析后,可以实时的传输到市级物联网平台,并且与省级设备管理平台对接,做到巡飞报告的实时上报。在重要部分建设无人机机台,增加巡飞次数。

5.2 案例二:智慧能源小镇
涵盖出行,到用电的试点,并对外提升电网转型形象。

5.3 案例三:正泰“一云两网”战略
“一云两网”(正泰云、正泰能源物联网、正泰工业物联网)。正泰云的战略可以作为综合能源生态建设的一个参考,以将电力能源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结合,提升产品价值,提供服务升级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型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解读及落地建议相关推荐

  1. TTU智能配电终端_金智科技: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制成功,即将发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安信电新】...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制成功,即将发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事件 近期,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配变终端iPACS-5612T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专项测试.安全功能验证测试.型 ...

  2. 喜讯!百度智能云与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达成合作,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8月27日,百度智能云与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构建,共同服务于电网系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

  3. 物联网课程学习目标_恒华科技(300365)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加速,助力实现全年高增长目标...

    恒华科技(300365) 研报作者: 胡又文,徐文杰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发布2019年一季报,Q1实现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33.46%,归母净利润913万元,同比下降7.61%. ■一季度占全 ...

  4.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路线

    第一阶段:到2021年 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  . 基本建成新一代信息通础架构 ,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 将达到 10 亿规模: 基本实现业务云端运行和协同共享 ,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公司经营绩效和 ...

  5. “泛在电力物联网”究竟是什么?

    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网公司)2019年初发布的1号文件中,着力于构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被排在年度重点工作首位,即由承载电力流的坚强智能电网与承载数据流的泛在 ...

  6. 泛在电力物联网分析—架构形式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3月7日发布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对于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工作部署.根据文件内容,通过三年攻坚,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三年提升,到2024年建成 ...

  7. 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分析—架构形式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3月7日发布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对于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工作部署.根据文件内容,通过三年攻坚,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三年提升,到2024年建成泛 ...

  8. 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分析—中台战略

    前言: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3月7日发布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对于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工作部署.根据文件内容,通过三年攻坚,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三年提升,到2024年 ...

  9. 泛在电力物联网,未来生活中它将无处不在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3月8日,公司召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对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泛在电力 ...

最新文章

  1. linux nobody 用户,Linux CentOS7安装配置tomcat8(使用非root用户/nobody用户运行)
  2. Java--基础总结
  3. 智能客户端ios_为什么现在的客户端开发越来越不吃香了
  4. html5 摄像头 直播,详解HTML5 使用video标签实现选择摄像头功能
  5. 如何才干创建一个空的IBM DB2 ECO数据库
  6. 关于出现Not an editor command: Bundle ‘**/*.vim‘的解决方案【转】
  7. ef 子表和父表不同时保存_canon粉不懂镜头参数?我只能嘲笑你
  8. 思科CCNP在OSPF中设置LSA的简单命令汇总
  9. [CF936B]Sleepy Game
  10. 重拾Java基础知识:设计模式
  11. 用session和mysql实现购物车_Session和Cookie实现购物车
  12. 复习javascript入门到精通
  13. postman显示返回的base64图片验证码、二维码
  14. 时间序列分析(1)-移动平均法
  15. 冲钱会员 php,php会员充值问题
  16. 洛谷 P2762 太空飞行计划问题(自己理解的口胡版)
  17. window 下 jdk11安装与环境变量的配置(超级详细)
  18.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1】
  19. 记录一次反selenium爬虫经历
  20. linux替换文件中内容

热门文章

  1. 姗姗来迟的中文Webfont
  2. linux 命令行 过滤,Linux常用文本过滤命令(find grep wc awk sed sort uniq split)
  3. Android 学习笔记 Contacts (二)Contacts 联系人详解
  4. 关于界面的mousedown、mouseup、click事件
  5. go-zero入门1
  6. 未在本地计算机上注册 microsoft.jet.oledb.4.0 提供程序
  7. 如何鉴别摩托罗拉手机和电池的真假 (个人编辑+转帖)
  8. cesium,实现下雨下雪效果切换
  9. 2022-2027年中国绵羊毛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10. 哈尔(Haar)小波变换的原理及opencv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