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p神经网络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人工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思维的第二种方式。这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人工神经网络首先要以一定的学习准则进行学习,然后才能工作。现以人工神经网络对手写“A”、“B”两个字母的识别为例进行说明,规定当“A”输入网络时,应该输出“1”,而当输入为“B”时,输出为“0”。
所以网络学习的准则应该是:如果网络作出错误的的判决,则通过网络的学习,应使得网络减少下次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首先,给网络的各连接权值赋予(0,1)区间内的随机值,将“A”所对应的图象模式输入给网络,网络将输入模式加权求和、与门限比较、再进行非线性运算,得到网络的输出。在此情况下,网络输出为“1”和“0”的概率各为50%,也就是说是完全随机的。这时如果输出为“1”(结果正确),则使连接权值增大,以便使网络再次遇到“A”模式输入时,仍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输出为“0”(即结果错误),则把网络连接权值朝着减小综合输入加权值的方向调整,其目的在于使网络下次再遇到“A”模式输入时,减小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如此操作调整,当给网络轮番输入若干个手写字母“A”、“B”后,经过网络按以上学习方法进行若干次学习后,网络判断的正确率将大大提高。这说明网络对这两个模式的学习已经获得了成功,它已将这两个模式分布地记忆在网络的各个连接权值上。当网络再次遇到其中任何一个模式时,能够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和识别。一般说来,网络中所含的神经元个数越多,则它能记忆、识别的模式也就越多。
如图所示拓扑结构的单隐层前馈网络,一般称为三层前馈网或三层感知器,即:输入层、中间层(也称隐层)和输出层。它的特点是:各层神经元仅与相邻层神经元之间相互全连接,同层内神经元之间无连接,各层神经元之间无反馈连接,构成具有层次结构的前馈型神经网络系统。单计算层前馈神经网络只能求解线性可分问题,能够求解非线性问题的网络必须是具有隐层的多层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反映了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的特点。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原型研究。从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脑科学、病理学等生物科学方面研究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神经系统的生物原型结构及其功能机理。
(2)建立理论模型。根据生物原型的研究,建立神经元、神经网络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概念模型、知识模型、物理化学模型、数学模型等。
(3)网络模型与算法研究。在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作具体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计算机模拟或准备制作硬件,包括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也称为技术模型研究。
(4)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系统。在网络模型与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组成实际的应用系统,例如,完成某种信号处理或模式识别的功能、构作专家系统、制成机器人等等。
纵观当代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人类在征服宇宙空间、基本粒子,生命起源等科学技术领域的进程中历经了崎岖不平的道路。我们也会看到,探索人脑功能和神经网络的研究将伴随着重重困难的克服而日新月异。
神经网络可以用作分类、聚类、预测等。神经网络需要有一定量的历史数据,通过历史数据的训练,网络可以学习到数据中隐含的知识。在你的问题中,首先要找到某些问题的一些特征,以及对应的评价数据,用这些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
虽然BP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学习速率是固定的,因此网络的收敛速度慢,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对于一些复杂问题,BP算法需要的训练时间可能非常长,这主要是由于学习速率太小造成的,可采用变化的学习速率或自适应的学习速率加以改进。
其次,BP算法可以使权值收敛到某个值,但并不保证其为误差平面的全局最小值,这是因为采用梯度下降法可能产生一个局部最小值。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附加动量法来解决。
再次,网络隐含层的层数和单元数的选择尚无理论上的指导,一般是根据经验或者通过反复实验确定。因此,网络往往存在很大的冗余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网络学习的负担。
最后,网络的学习和记忆具有不稳定性。也就是说,如果增加了学习样本,训练好的网络就需要从头开始训练,对于以前的权值和阈值是没有记忆的。但是可以将预测、分类或聚类做的比较好的权值保存。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小发猫

2、数据挖掘中分类、预测、聚类的定义和区别。

你好,
简单地说,分类(categorization
or
classification)就是按照某种标准给对象贴标签(label),再根据标签来区分归类神经网络聚类预测。
简单地说,聚类是指事先没有“标签”而通过某种成团分析找出事物之间存在聚集性原因的过程。
区别是,分类是事先定义好类别
,类别数不变
。分类器需要由人工标注的分类训练语料训练得到,属于有指导学习范畴。聚类则没有事先预定的类别,类别数不确定。
聚类不需要人工标注和预先训练分类器,类别在聚类过程中自动生成
。分类适合类别或分类体系已经确定的场合,比如按照国图分类法分类图书;聚类则适合不存在分类体系、类别数不确定的场合,一般作为某些应用的前端,比如多文档文摘、搜索引擎结果后聚类(元搜索)等。
分类的目的是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也常常称作分类器
),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类中。
要构造分类器,需要有一个训练样本数据集作为输入。训练集由一组数据库记录或元组构成,每个元组是一个由有关字段(又称属性或特征)值组成的特征向量,此外,训练样本还有一个类别标记。一个具体样本的形式可表示为:(v1,v2,...,vn;
c);其中vi表示字段值,c表示类别。分类器的构造方法有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等。
聚类(clustering)是指根据“物以类聚”原理,将本身没有类别的样本聚集成不同的组,这样的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叫做簇,并且对每一个这样的簇进行描述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个簇的样本之间应该彼此相似,而不同簇的样本应该足够不相似。与分类规则不同,进行聚类前并不知道将要划分成几个组和什么样的组,也不知道根据哪些空间区分规则来定义组。其目的旨在发现空间实体的属性间的函数关系,挖掘的知识用以属性名为变量的数学方程来表示。聚类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涉及范围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学、机器学习、空间数据库技术、生物学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聚类分析已经成为数据挖掘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算法、k-中心点聚类算法、clarans、
birch、clique、dbscan等。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

3、为什么Matlab神经网络里面会有聚类分析,模式识别,还有fitting tools,神经网络和聚类、模式有区别吗?

我的理解是 神经网络可以 用于预测,模式识别,聚类,fitting tools是MATLAB自带工具箱
模式识别与分类 都是基于原始数据通过学习训练网络 来预测新的数据源,通过预测结果来确定属于哪一类。
真正的聚类分析是给定初始点迭代通过计算类间距离确定属于哪一类,谱系聚类和kmeans聚类。
而神经网络倾向于 有监督学习,已经给定样本数据及所属类别输出为(0,1),(1,0),根据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再对新的数据进行计算输出,通过输出判断类别。

4、BP神经网络的应用不足

神经网络可以用作分类、聚类、预测等。神经网络需要有一定量的历史数据,通过历史数据的训练,网络可以学习到数据中隐含的知识。在你的问题中,首先要找到某些问题的一些特征,以及对应的评价数据,用这些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
虽然BP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学习速率是固定的,因此网络的收敛速度慢,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对于一些复杂问题,BP算法需要的训练时间可能非常长,这主要是由于学习速率太小造成的,可采用变化的学习速率或自适应的学习速率加以改进。
其次,BP算法可以使权值收敛到某个值,但并不保证其为误差平面的全局最小值,这是因为采用梯度下降法可能产生一个局部最小值。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附加动量法来解决。
再次,网络隐含层的层数和单元数的选择尚无理论上的指导,一般是根据经验或者通过反复实验确定。因此,网络往往存在很大的冗余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网络学习的负担。
最后,网络的学习和记忆具有不稳定性。也就是说,如果增加了学习样本,训练好的网络就需要从头开始训练,对于以前的权值和阈值是没有记忆的。但是可以将预测、分类或聚类做的比较好的权值保存。

5、BP神经网络应用问题 40

神经网络可以用作分类、聚类、预测等。我感觉,你的问题属于分类问题。
神经网络需要有一定量的历史数据,通过历史数据的训练,网络可以学习到数据中隐含的知识。
在你的问题中,首先要找到某些问题的一些特征,以及对应的评价数据,用这些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

6、时间序列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有何区别?

时间序列模型是指采用某种算法(可以是神经网络、ARMA等)模拟历史数据,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算法,可以用于分类、聚类、预测等等不用领域;
两者一个是问题模型,一个是算法模型

7、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一)方法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类似人脑神经元的简单处理单元广泛地相互连接而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理论和实践表明,在信息处理方面,神经网络方法比传统模式识别方法更具有优势。人工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处理单元,其接收的信息为x1,x2,…,xn,而ωij表示第i个神经元到第j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或称权重。神经元的输入是接收信息X=(x1,x2,…,xn)与权重W={ωij}的点积,将输入与设定的某一阈值作比较,再经过某种神经元激活函数f的作用,便得到该神经元的输出Oi。常见的激活函数为Sigmoid型。人工神经元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为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式中:xi为第i个输入元素,即n维输入矢量X的第i个分量;ωi为第i个输入与处理单元间的互联权重;θ为处理单元的内部阈值;y为处理单元的输出。

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是BP网络,它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三部分组成。BP算法是一种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包括学习和识别两部分,其中学习过程又可分为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部分。正向传播开始时,对所有的连接权值置随机数作为初值,选取模式集的任一模式作为输入,转向隐含层处理,并在输出层得到该模式对应的输出值。每一层神经元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状态。此时,输出值一般与期望值存在较大的误差,需要通过误差反向传递过程,计算模式的各层神经元权值的变化量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至完成对该模式集所有模式的计算,产生这一轮训练值的变化量Δωij。在修正网络中各种神经元的权值后,网络重新按照正向传播方式得到输出。实际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可以导致新一轮的权值修正。正向传播与反向传播过程循环往复,直到网络收敛,得到网络收敛后的互联权值和阈值。

(二)BP神经网络计算步骤

(1)初始化连接权值和阈值为一小的随机值,即W(0)=任意值,θ(0)=任意值。

(2)输入一个样本X。

(3)正向传播,计算实际输出,即根据输入样本值、互联权值和阈值,计算样本的实际输出。其中输入层的输出等于输入样本值,隐含层和输出层的输入为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输出为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式中:f为阈值逻辑函数,一般取Sigmoid函数,即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式中:θj表示阈值或偏置;θ0的作用是调节Sigmoid函数的形状。较小的θ0将使Sigmoid函数逼近于阈值逻辑单元的特征,较大的θ0将导致Sigmoid函数变平缓,一般取θ0=1。

(4)计算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的误差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式中:tpk为理想输出;Opk为实际输出;p为样本号;k为输出节点号。

(5)误差反向传播,修改权值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式中: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6)判断收敛。若误差小于给定值,则结束,否则转向步骤(2)。

(三)塔北雅克拉地区BP神经网络预测实例

以塔北雅克拉地区S4井为已知样本,取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元素Rn、Th、Tc、U、K和地震反射

构造面等7个特征为识别的依据。

构造面反映了局部构造的起伏变化,其局部隆起部位应是油气运移和富集的有利部位,它可以作为判断含油气性的诸种因素之一。在该地区投入了高精度重磁、土壤微磁、频谱激电等多种方法,一些参数未入选为判别的特征参数,是因为某些参数是相关的。在使用神经网络方法判别之前,还采用K-L变换(Karhaem-Loeve)来分析和提取特征。

S4井位于测区西南部5线25点,是区内唯一已知井。该井在5390.6m的侏罗系地层获得40.6m厚的油气层,在5482m深的震旦系地层中获58m厚的油气层。取S4井周围9个点,即4~6线的23~25 点作为已知油气的训练样本;由于区内没有未见油的钻井,只好根据地质资料分析,选取14~16线的55~57点作为非油气的训练样本。BP网络学习迭代17174次,总误差为0.0001,学习效果相当满意。以学习后的网络进行识别,得出结果如图6-2-4所示。

图6-2-4 塔北雅克拉地区BP神经网络聚类结果

(据刘天佑等,1997)

由图6-2-4可见,由预测值大于0.9可得5个大封闭圈远景区,其中测区南部①号远景区对应着已知油井S4井;②、③号油气远景区位于地震勘探所查明的托库1、2号构造,该两个构造位于沙雅隆起的东段,其西段即为1984年钻遇高产油气流的Sch2井,应是含油气性好的远景区;④、⑤号远景区位于大涝坝构造,是yh油田的组成部分。

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算法,神经网络聚类预测分析相关推荐

  1.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客户人群分析

    摘要:在本案例中,我们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聚类算法去分析超市购物中心客户的一些基本数据,把客户分成不同的群体,供营销团队参考并相应地制定营销策略.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基于K-means聚类算法 ...

  2. 基于SVM算法的股票预测分析

    基于SVM算法的股票预测分析 1.数据集选取与描述 由于股票数据的混沌性.无序性,不适宜选取太多的数据作为模型训练的数据集.故本文选出的数据是"温氏股份"200个交易日的股票数据, ...

  3. 聚类算法--近邻聚类算法(C++实现)

    聚类算法–近邻聚类算法(C++实现) 写在前面: ​ 最近邻聚类算法,应该不是KNN,也不是K-means,就是一个特别基础的算法,但是在CSDN没有找到C++实现的这个算法,只有一个python写的 ...

  4. 单链聚类算法_聚类算法总结

    1      什么是聚类算法? 聚类算法就是根据特定的规则,将数据进行分类.分类的输入项是数据的特征,输出项是分类标签,它是无监督的. 常见的聚类规则包括:1)基于原型的,例如有通过质心或中心点聚类, ...

  5. 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

    每篇一句: You must strive to find your own voice. Because the longer you wait to begin, the less likely ...

  6. python k-means聚类算法 物流分配预测实战(超详细,附源码)

    数据集和地图可以点赞关注收藏后评论区留下QQ邮箱或者私信博主要 聚类是一类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的总称. 聚类的核心计算过程是将数据对象集合按相似程度划分成多个类,划分得到的每个类称为聚类的簇 聚类不等于分 ...

  7. python 聚类算法包_Python聚类算法之DBSACN实例分析 python怎么用sklearn包进行聚类

    python 怎么可视化聚类的结果 science 发表的聚类算法的python代码 测试数据长什...说明你的样本数据中有nan值,通常是因为原始数据中包含空字符串或None值引起的. 解决办法是把 ...

  8. 基于MATLAB的Kmeans聚类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目录 一.理论基础 二.核心程序 三.测试结果 一.理论基础 K-means聚类算法是硬聚类算法,是典型的基于原型的目标函数聚类分析算法点到原型--簇中心的某种距离和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采用函数求极值 ...

  9. 用python做简单的聚类分析案例_Python聚类算法之DBSACN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聚类算法之DBSACN.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DBSCAN:是一种简单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本次实现中,DBSCAN使用了基于中心的方法.在基于中心的方法中,每 ...

最新文章

  1. vscode 将本地项目上传到github、从github克隆项目以及删除github上的某个文件夹
  2. vc 控制台添加托盘显示_开源:ESP8266读DHT11温湿度,小程序实时显示
  3. c# 赋值运算符_C#程序演示赋值运算符的示例
  4. leetcode题解776-旋转字符串
  5. 阻滞增长模型求解_种群增长模型
  6. Android SDK 更新时修改hosts文件仍然无法更新,可试试这个方法……
  7. 茴香豆的n种写法之①——linQ Join写法
  8. POJ 2525 Text Formalization 笔记
  9. Apizza在线接口工具如何支持RESTful Path 参数
  10. 华为手机刷机功能总结
  11. qq悄悄话查看器-分析报告
  12. plc顺序控制设计法是什么?
  13. 清除dell服务器面板告警信息,DELL面板告警日志
  14. python:文献引文网络构建——基于web of science
  15. 微信聊天记录如何恢复
  16. python中str是什么函数_python里的str是什么函数
  17. node 安装(新)
  18. Xshell 6 的使用
  19. apache 2.4 httpd 2.4.6 反向代理后端的服务为HTTPS https 基于centos7
  20. 【OC】状态估计(3) 卡尔曼滤波B

热门文章

  1. 爬虫: cheerio爬取网页中的所有图片
  2. 智慧费用管理推动离散制造行业财务管理升级
  3. ANSI和UNICODE编码区别
  4. c#索引器的使用与用途
  5. Conda 如何退出base环境
  6. 计算机考研初试350分什么水平,考研总分500考380难吗 考研380分是什么水平
  7.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
  8. 券商的软件交易速度一般有多快?
  9. BZOJ2716:[Violet 3]天使玩偶——题解
  10. python 排序算法:插入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