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数字 阅读与创造——读戴德金之三

17世纪末叶,德国学者莱布尼兹在设想普遍语言可能的时候,从算术加想到了逻辑加。逻辑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和数学有了一种天然的联系。莱氏的这个设想经历一个半世纪,大约有150多年之久吧。19世纪的50年代,英国学者布尔进一步发展了逻辑加,除了逻辑加之外,还有逻辑乘,由此而有了逻辑代数。所以,在现代逻辑学的发展史上,布尔的这个贡献被看作是:

他使逻辑从认识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从而使得逻辑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获得了新生。
(威廉.涅尔《逻辑学的发展》第518页)

现代逻辑随后的发展,似乎在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交替演进。逻辑因为有了算术的加乘运算,而从传统走向了现代,那么它还可以从算术当中找到前行的动力么?数学史和逻辑史似乎都在告诉我们,算术基础问题的研究,特别是数本身的基础性研究,是数学、自然包括逻辑学发展的巨大推力。
数本身的基础性问题,离不开对于戴德金“切割”cut的理解,戴德金1872年发表的《连续性与无理数》一文,给我们填补了实数的空隙,由此而有了那个著名的戴德金-康托尔公理。继续阅读戴德金随笔中的第二篇《数的意义与性质》,那个时代有关数本身研究的故事,似乎透过戴德金那篇有点晦涩的第一版前言,展现了当时欧洲大陆数学家在“数”这个概念面前的点点滴滴。因此,仅就戴德金的这篇前言弄点感悟出来,好像就成了文字宣泄的需要,于是我敲起了键盘。
戴德金

标题一、数的本质:数概念独立于时空,也独立于直觉,它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共通的自然语言,人与人之间就很难沟通。而如果没有数字,人际之间的沟通似乎就是没有意义的。人际之间为什么要沟通?可以想象到的一个合理缘由,大概沟通的目的大都为交换吧,而均等公平的交换显然离不开“计数能力”。人类这种本初的计数能力就导致心灵的思考,用戴德金的话来说就是:

如果仔细考量,我们在为一堆东西计算总量,或者为许多东西给出数字时,我们所做的事情,那就会导致我们思考这样一种属于人类心灵的能力:这种能力把一类事情和另一类事情联系起来,或者让一个东西对应于另一个东西,或者用一个东西表述另一个东西。这种让一物联系于另一物的能力,使得思考称为可能,没有这种能力,思考就是不可能的。
(戴德金《数的理论随笔》第32页)

这样一种能力,应该是仅人类单独具有。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反过来思索这种能力的基础性所在,会让人觉得是一件怪怪的事情,有点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想点招去寻事干的味道。不过,人类就是这副德性,数学家对这类数学问题的思考,不是颇有点类似哲学家就形而上学问题而进行的思考么。数学家这样的思考,戴德金是个典型例子。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反思这些基础性对象,思考的哲学结论,是把“数”看作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看作是既独立于时空,也独立于直觉,仅来自心灵的构想。这个哲学式的结论,颇引发我的好奇。在如今讲究创新的这个信息时代,到处呼唤的口号就是创新。没有想到,创新这个语词,其实很早就被数学家所关注,数字的扩展和数字的基础性考察,由此而产生的一些相关于数字的新概念,几乎全都是创新的结果。在戴德金的这个前言中,他在前言中部,又再一次地强调这种创新,不过他加上了另一个因素:重复出现所提供的必然:

数学和其他科学中最伟大和最有成效的进步,不可变地是通过新概念的创造和引入而获得的,是通过复杂现象的反复出现所提供的必然而获得的。而所谓的复杂现象,它仅可以被旧的概念,以一种困难的形式加以控制。
(戴德金《数的理论随笔》第36页)

在《连续性和无理数》一文中,戴德金用“切割”概念给出了无理数的构想。那么这个随笔的第二篇《数字的意义和性质》,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又给出了哪些基础性的数概念呢?这些基础性的数概念,需要什么背景才能理解呢?继续阅读他的那篇第一版前言,大概会让我们对这类疑问,有一些启示性的答案。

标题二、健全常识感和个体推理行为的重复: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总会形成有关这个世界的常识性知识。依据戴德金的说法,理解数的基础性观念,只要具有健全良好的常识感就足够了,无需任何技术哲学或者数学方面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知识储备。戴德金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给出他的论述。他先从消极的一面,然后来一个转折。我们先看他对于消极一面的描述,他对于具有健全常识感的读者,获取数学知识的三个感觉。
健全常识感圣诞日圣诞壁炉

他的第一个感觉,一个有健全常识感的读者,在面对一长串证明公式的时候,常常很难在数字隐藏的形式下获得认知。因为这些数字,我们日常使用的数字,它们是如此寻常地渗透于人们的普遍生活之中,这些数字几乎就是人的终生伴侣,而且还是忠诚的伴侣,数字似乎就代表了人生。对于这样熟悉的对象,我们还能够说什么呢?
数字:人生的伴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之是他的第二个感觉,当一个读者面对摆在他面前的这些基础性观念时,他会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惊吓,一是被一长串简单推理系列所惊吓,这串推理系列对应于我们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二是被推理系列的那些平淡无奇的分离环节所惊吓,这串推理系列全都是是依赖数的法则而建立起来的。

他的第三个感觉,在被强制地导出寻求命题真的证明过程中,读者会逐渐地不那么耐心了,因为潜藏在他内心意识中的那些假定,似乎立刻就给他以证据和确信。好像那些推理过程不仅是多余,而且还是不必要似的。
这是读者在阅读有关数的著作时,被困惑、受惊吓和没有耐心的一面。但有健全常识感的读者,对于数字著作的阅读,还有与以上描述相反的一面。这个相反的一面,总是与思考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重复相关联。
重复产生的必然

把这些求真的过程归约成更为简单的另一类,有这种可能性么?无论这类推理系列有多长,无论它有多少明显人工的痕迹,我们健全常识感的读者有这个归约能力么?戴德金似乎从刚才的困惑中看到了健全常识感的积极一面,立足于这一面的思考,让他获得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人们心中具有的真,或者说对这种真的信念,绝不是内心意识所给定,人们总是从一个一个的推理,它或多或少具有的完全重复当中来获得这类信念的。
这在有健全常识感,同时又付诸心力的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显露出来。
人的思考可以分类为两种思考行为,一是那种快速操作的思考行为,因为其快,一般难以追踪。但有另一种行为,一个有涵养的读者在阅读中实施的行为。这种有涵养的阅读,总会留下一个一个行为步骤中或多或少的完全重复。
这里的一个一个行为步骤,指的是什么呢?往往指的是这样的阅读过程:
刚开始必须有反复的文本阅读,体验这种反复阅读所产生的疲倦感。
接之,凭着一份追求知识的执着,仔细咀嚼文本中的一字一句,深入体验字里行间可能具有的意蕴。
执着的阅读

然后,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那同样读物中,也许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受到关注,同时在读者的心灵中,也许在做着非常小的努力,或者一点点的尽心尽力。这种小小努力,对于聪明的读者去认知那个正确的,真实的语词而言,就是非常充分的。
而正是这样正确且真实的语词,伴之而来就有大可确信的成功概率。当然,如众所周知,甚至最熟练的专业文稿校对者,也可能让一个文本错讹逃过他的眼睛。也就是说,再聪敏的读者也可能是错误地在理解一个东西。不过,如果与文本相联系的思考链条完全地重复,这样的错讹就会是不可能。
所以,从出生之日起,在连续地并且是不断增长的测度中,我们就导向事物与事物的关联,并由此而使用心灵所具有的能力,依赖这种能力,数字就创造出来。依据这种连续不断产生的实践,虽然没有限定目标,但在我们人类最早的年代里,通过加入判断形式和推理链条形式,我们就获得了一堆实在的算术真理。我们最早的老师,把这类算术真理归结到某种简单的,自足的,在人类意识深处就给定的某种东西。
由此,这样的事情就发生了,许多非常复杂的概念(例如事物的“数”概念),就被错误地看作为简单的,其实它并不那么简单。在这个意义上,戴德金很早就产生一个意图,这就是为人们认为简单的数字,建立一个基础性科学。这样一门有关数字的基础性科学,将建立在一致性的基础之上。
戴德金的这个意图,在这篇前言中,有一个简要的勾勒,由此而可窥见,数的这个基础性科学,他的基础究竟在哪里。

标题三、戴德金的“数”研究简历和“数”基础科学要点

在前言的篇首,戴德金就已经说到了他的意图,戴德金说:因为人类特殊的心灵性质,所以我们有关数字的整个科学必须建立起来。他这个意图并非一时之见,而是戴德金长期思考的结果。在其《连续性与无理数》(1872)的论文发表之前,这篇文稿的构思已经基本形成。关于这个构思的起点,可以回溯到1853年。《论连续性和无理数》一文,该文中展现的无理数理论,于1853年秋天提出,该理论基于发生在有理数领域内的一些现象(见该书第四节),对这些数,戴德金使用语词“切割”cut,这是他最早的无理数研究。
那时的戴德金,似乎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接之的下一年,他有了宣读他论文的一个机会。

对于这个题目,我在1854年的夏天,偶然机会获得哥廷根的一个无薪大学教师职位,在进入这个哲学团队之前,我给出过一个讲演。该讲演的范围得到高斯的批准;但是,那里却不是进一步做细节讨论的地方。
(戴德金《数字理论随笔》第36页)

当这个构思出现之后,由于被不断增加的公职和其它一些丢不开的事物所干扰,这项研究有多次中断。直到1872-1878年期间,戴德金才有机会交付论文的第一个初稿,这个初稿是经若干数学家审阅,其中的一部分,戴德金还和一些教授做过讨论后才发表。
戴德金的这个理论,与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1815-1897,现代数学分析学之父)的理论,另一个是康托(德国1845-1918,集合论创始人)的理论,这两个理论同样的完美和严格,但戴的理论和它们有些不同,也许更简单,而且更容易理解。

《连续性与无理数》发表16年之后,即1888年,戴德金的另一篇随笔论文《数的意义与性质》一文出版。这篇论文,是实现戴德金为数学建立基础性科学意愿的一个标牌。该论文含有所有本质上属于数字基础的一些基本观念,并且对这些基本观念做了更为详尽的论述。我简要陈列如下:
论文初稿有相同的题目,并且,虽然章节的安排不是最好的次序,但是含有戴德金论文中的所有本质上属于基础性的观念,在这个文稿中,那些基本观念得到更为详尽的论述。
1、有限与无限
有限与无限之间尖锐差异的主要点,主要在定义(64),及其后面的定理中。见戴德金《数字随笔》第63页。
2、事物的数字概念
数的定义,及相关于数的一些定义,主要在定义(161),及随后的定理之中。见戴德金《数字随笔》第110页。
3、数学归纳法
作为完全归纳法而为人所知形式的那种证明(或者从n到n+1的推理),这实际上包含(59)完全归纳定理,(60)前驱定理(preceding theory),和(80)另一个完全归纳定理。见戴德金《数字随笔》第60页,第61页,第69页。
4、借助归纳的定义定理
归纳或者递归在数字领域的进一步运用,由此有定理(126)。见戴德金《数字随笔》第83页。
数学归纳法照

这篇读书笔记就暂且到此了,戴德金的切割,加上这个第二篇随笔带来的有关数字的基本观念,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新的算术理论揭开了序幕。而算术的公理化理论,大概应该是现代逻辑得以继续发展的数学基石。像戴德金所描述的那个慢行读者那样,仔细琢磨戴德金的数学归纳法之后,我该再往前一步,消化消化另一位欧洲学者,意大利学者皮亚诺的算术理论了。

数字 阅读与创造——读戴德金之三相关推荐

  1. 戴德金的数学归纳法定理证明,有哪些观念背景?——读戴德金之四

    标题戴德金的数学归纳法定理证明,有哪些观念背景?--读戴德金之四 2021年读书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明白一点戴氏的数归法.严格成型的数学归纳法,据说是1575年从意大利的一位数学学者(Maurolico ...

  2. 戴德金的数学归纳法 戴德金读后之五(尾篇)

    标题 戴德金的数学归纳法 戴德金读后之五(尾篇) 理解戴德金完全归纳法的观念背景,似乎是在做一场哲学思辨.你面对的是那些在生活学习中经常碰到的一些抽象物,引你遐思,好像总能有些许领悟的感觉.但是,当你 ...

  3. 戴德金:数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皮亚诺:他的公理和属于关系-------读皮亚诺之三

    标题戴德金:数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皮亚诺:他的公理和属于关系-------读皮亚诺之三 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段,但在不同国度,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对同样的算术所作的研究,产生了两种语言下的算术著作.一 ...

  4. 哥德尔定理的背景知识1:戴德金的数观念——哥德尔逻辑与哲学之3

    哥德尔定理的背景知识1:戴德金的数观念--哥德尔逻辑与哲学之3 哥德尔的东西有点难度,但既然有了做的念头,也不能轻言放弃.有了这个目标,你就朝着这个目标逐渐逼近好了,即使到不了终点,在这个逼近的过程中 ...

  5. 从数字阅读到泛娱乐,掌阅能否保住第一梯队之位?

    随着文学.影视.动画等泛娱乐产业的边界被打破,上游沉淀了大量IP资源的网文平台为了实现存量IP最大化,纷纷调整发展重心进军泛娱乐. 三大网文派系发展重心向IP开发偏移 数字阅读已经形成了由QQ阅读.起 ...

  6. 数字阅读体验的平台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原本基于传统载体的信息内容也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当电子书和智能手机等载体开始承担阅读方式的时候,数字阅读的时代也正在全面来临.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各种终端设备载体的发展历程来看 ...

  7. 动物电子耳标阅读器|识读器|读卡器L8600系列Modbus RTU通讯协议与二次开发说明

    动物电子耳标阅读器|识读器|读卡器L8600系列Modbus RTU通讯协议与二次开发说明适用于L8600-S-02.L8600-R-02,更多MODBUS TCP协议资料欢迎交流! 出厂默认配置: ...

  8. 数字阅读市场陷入两强之争 掌阅能不能守住半壁江山?

    近日,收购了新丽传媒的阅文集团股价大跌,但市值仍然有468亿港元(人民币411.5亿元).与之相比业务相近的掌阅科技在A股却只有117亿市值,远不在一个量级.其实在数字阅读市场上,两者的数据表面上可以 ...

  9. 数字阅读正成移动互联网趋势

    数字阅读,顾名思义是将传统的纸质阅读对象转化成数字信息载体,依托MID.平板电脑.电子书.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阅读的方式.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对硬件设施的飞跃式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数字信息阅读已 ...

最新文章

  1. 虚拟机无法使用网卡桥接模式
  2. DPDK加速I/O虚拟化
  3. 数据中心节水管理办法(范例)
  4. Spring Framework 3.2 M1发布
  5. mysql gis空间数据库_GIS开发:使用空间数据库
  6. 数据库原理--事务(一)
  7. Security+Oauth2权限认证(案例 源码)
  8. 冒泡排序c++_学习笔记-详解冒泡排序
  9. Android集成B站弹幕库Danmaku
  10. python封装成jar包_将Python代码打包为jar软件的简单方法
  11. 【郑州校区】BOS v2.0物流管理平台整体概述
  12. java web课程设计目的_javaweb课程设计
  13. mysql和mybaits自增长序列详解_MyBatis Oracle 自增序列的实现方法
  14. vba字典重复key_VBA字典技术整理
  15. 谈谈新加坡的教育和学区房
  16. 奇安信天擎卸载密码_【web安全】记奇安信“渗透测试”培训
  17. springboot+高校自习室座位管理小程序 毕业设计-附源码191028
  18. 如何查看支付宝商户ID(支付宝pid)?
  19. Cannot obtain block length for LocatedBlock
  20. 大数据治理:那些年,我们一起踩过的坑

热门文章

  1. ubuntu16.04(虚拟机) 上MPD(Music Player Daemon)+MPC运行环境搭建
  2. 史上最全报表教程,还不快收藏!
  3. 增量学习二十年发展如何?用一篇综述看懂增量学习
  4. LVS 负载均衡集群(一)| 超详细!一文带你了解 LVS 负载均衡集群
  5. F5负载均衡配置一例 (型号:BIG-LTM-1600-4G-R)
  6. crontab使用实例
  7. PhysX3.4文档(15) -- Vehicles
  8. svn提交报错Unexpected HTTP status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on
  9. 网盾极风云:五分钟搞懂HTTP和HTTPS
  10. 万兴剪刀手去水印教程_万兴神剪手怎么去水印 神剪手去水印操作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