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 丹华 在 GitChat 上分享 「我的10个读书策略」

编辑 | Mc Jin

为什么阅读也需要策略?

不是爱读啥读啥吗? 读书也需要“耍心眼”吗?

当然需要。

小说文学类休闲娱乐性质的阅读,当然不需要策略,跟着感觉走即可。

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阅读,比如需要学习某个工具,也不需要策略。

当你想要有所收获,在一个方向上深挖的时候,想赢得竞争的时候,就需要策略了。

所以按目的不同,我们可以把阅读分为三类:一休闲娱乐,二解决具体问题,三赢得竞争。

只有第三类的阅读,才需要读书策略。如果你想赢得竞争,那么你最好得有一个竞争策略,即使是读书也不例外。

策略性的阅读,多数是功利性的,对于书本有具体的认知诉求,有疑惑要解决。在竞争激烈焦虑症泛滥的当前社会,很多人试图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很少有人认真对待“阅读”这件事,思考并建立自己的“读书策略”。

因此,讲究读书策略,有策略地阅读,将会成为你所拥有的一项强大的竞争武器。尤其对于那些社交能力差、情商偏低的内向者(比如我)而言,阅读有着双重功能:既是避风港,又是新的战场。

读书策略1:强烈的竞争意识

当你搜到一本好书,发现已经几百上千条评论的时候,不恐慌是不可能的: 卧槽,又有这么多贱人跑到爷爷前面去了!

最早发现 KK 的《失控》这本书,是在2011年,老版《失控》刚上市。如获至宝,跟周围人热情推荐,应者廖廖,很多人都不知道 KK 是谁。

到了2012年8、9月间,传出来微信张小龙强烈推荐此书,于是红遍大江南北。

突然之间,你发现原来你拥有的武林秘籍,大家都在读,而且可能比你认真比你深刻。

怎么办?

我当时的想法是,这里面,一多半是冲着张小龙的名气去的,或者是因为互联网的关系读的。

极少会有人从投资、从市场经济的本质这个角度去理解其中的规律。

这本书引导我对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对市场经济有了更深的体会,这直接导致我后来能够理解并抓住比特币的机会——在接触比特币之后,你会立马折服,并深信这就是未来。

读书策略2:读通用型的知识

所有知识可以抽象为一棵大树,有抽象的树干型知识,也有具体的树叶型的知识。毫无疑问,你应该先读树干,尽可能地吸收各门学科/领域的最精华、最通用的知识。

这就是芒格推荐的格栅理论:把各领域的精华抽取出来,互相打通,编织成一个高效的、解释力强的知识网格,并以之作为武器,去应对复杂的外部世界。

芒格说这种模型大概有100-200个,我想,每个人可以按自身情况设定。

哪些是通用型的知识呢?

商业分析领域,波特五力模型必须算一个,太强大了,你应该把它用的像吃饭筷子一样熟练。有人可能会说 SWOT,SWOT 是狗屎,Totally Bullshit,没有任何洞察力。

互联网领域,《长尾效应》、《失控》。

更宽泛意义上,进化论也是通用型知识,不论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经济领域。芒格、Ray Dalio 对此都有叙述。

心理学领域,《影响力》、David Myers《社会心理学》必然算,《乌合之众》也算。《影响力》和《乌合之众》更大众化一些,读者众多。

当我通过《影响力》和《乌合之众》意识到社会心理学非常重要的时候,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找一本更全面、更权威的社会心理学著作来读,于是找到 Myers《社会心理学》。

这是一本教科书,很多人会觉得它枯燥、观点罗列、可读性差,更要命的是书很重,可我当时却如获至宝,甚至在出差调研的时候都坚决放进包里,飞机上、酒店里一页一页啃。

愿意啃这本书还有一个小心思,那就是,这本书是充满了干货和种子的一本学术教材,很多人没办法坚持读完,所以我必须坚持读完,而且确认,我要挖到里面的金子。

说种子,是指里面有很多深刻的、值得继续深挖的概念和观点,比如“自我服务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种子,熟读芒格的人应该听过这个概念,芒格最爱举得例子就是:80%的的士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超过平均水平。

这一结论,换成任何其他职业都成立,比如投资者。

这引出下一个结论。

读书策略3:读那些有干货但可读性差的书

你可以想象,大多数畅销书都满足至少两个标准:

  • 第一,有干货;

  • 第二,文笔好、可读性强。

这些幸运儿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有干货文笔差的书,以及海量的没干货文笔好、没干货文笔差的书。从竞争的角度看,畅销书人人都会读,而有干货文笔差的,很多人就会望而却步,难以坚持。

这正好是你跟其他人拉开差距的绝佳机遇。所以,选书的时候,跟选男女朋友一样,实质重于形式,不要因为咱长的丑,就认定咱是人渣。

可读性差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翻译的不专业不准确,比如遣词造句没有精心打磨,或者作者表达能力较差,未能将核心思想准确地化成文字,以至于老是在打转转。

上图展示了我们对阅读市场竞争格局的解读。如果把所有书籍分为四类,有干货且可读性好,有干货但可读性差,无干货但可读性好,无干货且可读性差,则四大类书的数量将依次增加,第一类的有干货且可读性好的书,很有可能成为畅销书。

因此这一类书的读者也最多,而有干货但可读性差的书,读者数量不仅低于第一类,也低于第三类的无干货但可读性好的书,因此曲线有一个明显的上凸(特别感谢群友江金泽同学的建议!)

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和读者竞争格局,很显然,第二类别的有干货但可读性差,读者量相对较少,非常容易被大家忽视,很多人会因为其可读性差而拒绝阅读,因此是竞争性阅读最应该重视的区域。

我读过的印象最深的“有干货但可读性差”的书是这本,《创新的扩散》。

难以想象,这本出到第五版的书,依然是按照其最初博士论文为基本框架的。译者唐兴通先生说,该书“在结构上传承了传统学术的严静规范性,从文献的综述到创新扩散史,再到创新扩散的问题解决”,甚至直接建议读者“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筛选,采撷其精华部分阅读”。

这话已经说的够明白了。难以想象历次再版中,没有一个人提醒作者采取可读性更强的结构。罗杰斯研究了一辈子创新扩散,却从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加速《创新的扩散》一书的扩散,殊为遗憾。

罗杰斯研究了一辈子创新扩散,却从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加速《创新的扩散》一书的扩散,殊为遗憾。

——丹华

不要将可读性当做内容好坏的标准,正如不要将快递速度当做货品好坏的标准一样。有些书,因为作者的问题,写的不流畅,或者很难懂,不要责怪他们。反而应该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把干货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赶走了很多读者。

当然也要提醒自己,未来自己写作不要犯这种错误,白白损失了大量读者,浪费了覆盖更多人的机会。

关于如何选书,还有两条策略值得一提

读书策略4:相同话题一批批地读

同一个话题,畅销书、教科书、实践指导书、传记和历史这几类书的侧重点、风格、可读性、准确度都不相同,按批次一起读能够集中轰炸大脑,给自己一个丰富的刺激环境,这样理解更全面、更立体。举个例子,你要跳槽的时候,到对方官网看一堆介绍是没啥用的,还不如问问公司内部的人,了解一下八卦和花边,立马就理解了。

读书策略5:读一手文献,不读“二手书”

不要读那些被人嚼过了的东西,比如各类解读、注解等,只读最原始的一手材料。原始文献应该永远处于最主导、最重要的位置。

当然,肯定有机灵鬼会问:哥,那周易怎么办?呵呵呵,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周易原始文本晦涩难懂,因此有无数个解读版本)。

唠完了如何选书,接下来聊聊如何读书。

想象一下大多数人是如何读书的。

越来越多人读电子书(Kindle)。

很多人都没有边读边划线、做记号的习惯。

多数人读完一本书,只记得一些模糊印象或者核心观点。

所以,针对这些大众读者的阅读通病,对应的阅读策略就呼之欲出了: 反其道而行之。

读书策略6:做笔记,留下记号,重视输出

我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为何有些人看书从来不做记号和笔记,看完跟新书一样。实际上,阅读中留下记号、留下点滴思考,具有多重价值。

第一,留下你的状态,方便下次打开书迅速回到这个认知状态,不至于从零开始。做笔记,有点类似于狗狗撒尿或者景区拍照,不撒尿不拍照你还真记不住自己来过这里。一闻味道,一看照片,哗,所有的回忆都钩出来了: 这地方我来过!当时发生了啥啥啥……所以,也别太计较你在书上记了啥,关键是要有记号要撒尿。

做笔记,有点类似于狗狗撒尿或者景区拍照,不撒尿不拍照你还真记不住自己来过这里。一闻味道,一看照片,哗,所有的回忆都钩出来了:这地方我来过!

——丹华

第二,有时断断续续看完一本书,前面看了后面忘,做笔记能帮助你留下当时的点滴成果和感受,类似于中断时的保护现场,方便将来串点成线。

第三,记号/笔记是成本最低的产出形式,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客观上会推动你更快理解、更有效地思考。

考虑到写一篇读后感时间和成本太高,我推荐一个讨巧的办法: 读完一本书时在头几页的空白处写7-10句话,包括这样几项:主要观点或启发,逻辑结构,如何应用到工作上,写作风格,有无重大弱点,内容形式上如何改进超越深化完善等。具体写哪些,写多少,当然由你来定。

做笔记的最低要求是,记住要点。

读书策略7:读时战略性重视,读完战略性藐视

阅读过程中,保持足够的谦卑和学习态度,毕竟你是来学东西的。尽可能滴贴近作者,认可或同情作者,力求沉浸其中、准确理解。

一旦读完,对整体有把握时,就需要远离书本,采取战略性藐视态度了,这时就要苛刻一点,换一副小人嘴脸,居高临下,尽可能地给作者挑刺,问问自己,观点靠谱吗?有局限性吗?够彻底够深刻吗?能推广吗?可应用于哪些领域?形式好不好?如何才能写的更好?哪些内容是扯淡?之前的阅读经验里哪些能够佐证或者证伪书中的东西等等。

这些问题,会给你一个批判和再创造的视角,会获得更多启发。我相信,批判性阅读是每个作者都欢迎的,虽然表面上看这有些大不敬。

读书策略8:读你看不懂的书

有些书对读者要求很高,很多人望而生畏。比如技术性很强的书,某个细分领域的专著,缺乏中译本的原版,学术论文等。

多数人会很抗拒这些东西,正好给你提供了获取竞争优势的空间。想到只有几个人几十个人会尝试看这些东西,即使只看懂了一两章,或者 Introduction,我都会非常自豪。

有些领域你准备不足,时间有限,又实在想攻克,只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要气馁,思想的种子会慢慢发芽,总有一天机缘巧合时机成熟,你会冲破障碍,前进一大步。

当然,读难懂的书成本高耗时长,因此具体读到什么程度,需要具体斟酌。

读书策略9:读无用之书,下无用之功

并非每本书都要达到“洗心革面”“立竿见影”的级别,有些书短期看没什么用处,仅仅是增长了见识而已。但是只要你有兴趣,有感觉,就应该去读,长期的功用说不定也很大呢。

有用与无用,有时取决于时机。内心模模糊糊觉得这个方向有价值,就应该先了解储备起来,说不定哪天就发生化学反应了。

读书策略10:按时间碎片的性质来分配阅读任务

根据不同时间段安排不同阅读。比如,公交地铁上,适合看短文,PPT,或者听电子书,听英语。睡觉之前的自我催眠,技术类书最好了。工作中完成一个任务犒劳下自己,可以翻翻财经杂志。

出差旅途,带本不太厚的畅销书。当然,如果你像我一样变态,也可以塞大部头。

总结下来,大多数人的读书行为是:

  1. 读畅销书

  2. 只读专业内的有用书

  3. 只读可读性好、有趣的书

  4. 一个领域只读一本书

  5. 读“二手书”

  6. 不做笔记、不留记号

  7. 读完就忘,不思考不消化不整合不批判

  8. 只读看的懂的书

  9. 只读有用之书

  10. 不考虑时间性质

因此,策略性的读书就是要跟大多数人的行为相反,反其道而行之,你一定会收获良多,最终跑到大多数人的前面。

因为,读书最终是功利的,最大的功利心是完善自己。

技术杂谈 · 近期好文

《穷人入门区块链指南》

《Java 编程之美 - 线程相关的基础知识》

《查询参数缓存从零到一个框架的演进》

《一个让京东 CTO 都参与其中的敏捷转型故事》

《使用 Angular2+ 开发 Markdown 编辑器》

读书也需要「耍心眼」?这 10 个读书策略,你怎么看?相关推荐

  1. 「最有用」的特殊大数据:一文看懂文本信息系统的概念框架及功能

    导读:作为一种特殊的大数据,文本数据泛指各种以自然语言形式存在的数据.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工业革命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大量各种可利用的数据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 ...

  2. 「技术人生」第10篇:如何做研发效能提升(即指标体系建设过程回顾)

    01 背景 Aliware 纵观软件研发的发展历程,如果说"业务需求开发"是核心主线的话,那么研发效能建设就是这一核心主线之外最大的一条支线.每个历史阶段的研发效能所面对的主要矛盾 ...

  3. 推出 5 年后,微软想用设计「全面复兴」Windows 10

    本文转载自 爱范儿,作者 周宇 今年 M1 芯片版 Mac 在性能.续航等方面的优异表现,直接引爆了大众舆论,它与 Windows .Intel 处理器的对比层出不穷. 不过微软也不是什么都没做,20 ...

  4. 程序人生 - 推出 5 年后,微软想用设计「全面复兴」Windows 10

    今年 M1 芯片版 Mac 在性能.续航等方面的优异表现,直接引爆了大众舆论,它与 Windows .Intel 处理器的对比层出不穷. 不过微软也不是什么都没做,2020 年初它就宣布提前完成了10 ...

  5. 那些说「程序员」的穿搭丑爆的?看完这篇我们再聊!

    在我们的印象中,码农似乎就是穿着随意的代名词.几天前,看到一篇题为「程序员为什么都穿得那么丑」的文章,当时简直气炸,心想你凭什么吐槽我们程序员,天天加班写代码已经很辛苦了根本没时间注意着装好嘛! 在说 ...

  6. Android逆向之旅---爆破资讯类应用「最右」的防抓包策略

    一.逆向分析 首先感谢王同学提供的样本,因为王同学那天找到我咨询我说有一个应用Fiddler抓包失败,其实对于这类问题,我一般都会这么回答:第一你是否安装Fiddler证书了,他说他安装了.第二你是否 ...

  7. 「模型解读」GoogLeNet中的inception结构,你看懂了吗

    https://www.toutiao.com/a6706860769624982020/ 1 Inception V1[1] GoogLeNet首次出现在2014年ILSVRC 比赛中获得冠军.这次 ...

  8. 全局稳定性收敛平衡点为0吗_「模型解读」GoogLeNet中的inception结构,你看懂了吗...

    作者 | 李健(微信号:lijian05170517) 编辑 | 言有三 1 Inception V1[1] GoogLeNet首次出现在2014年ILSVRC 比赛中获得冠军.这次的版本通常称其为I ...

  9. 「多图」图解10大CNN架构

    大家好,我是K同学啊! 你是否一直在关注不同的卷积神经网络 (CNN)?近年来,我们见证了无数CNN的诞生.这些网络已经变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很难将整个模型可视化.我们不再跟踪它们,而是将它们视为黑盒模 ...

最新文章

  1. day15-JavaScript字符串操作以及跑马灯示例
  2. Java开发微信公众号(四)---微信服务器post消息体的接收及消息的处理
  3. linux-----shell高级编程----sed应用
  4. Delphi写的等待进程运行结束函数
  5. twitter推文不收录_如何使用Twitter书签保存推文供以后使用
  6. centos65编译安装lamp和lnmp
  7. 2017/12/30 GUI和动态代理
  8. 简单三步搭建电影网站 :排除MacCMS10登录故障 3-3
  9. 线性组合(linear combinations), 生成空间(span), 基向量(basis vectors)——线性代数本质(二)
  10. Nginx配置反向代理_飘云羽逸_新浪博客
  11. 六一儿童节就要过去了,您是否因为工作忙绿而没办法陪孩子玩
  12. 简单三招,教你做个app
  13. JS实现页面快捷键功能
  14. 安装Sql Server:以前的某个安装需要重新引导计算机以便使其更改生效。若要继续,请重启计算机,然后再次运行安装程序。
  15. mac ssh常见问题
  16. JavaWeb——JSP技术
  17. centos安装与配置
  18. Google 主页空间测试报告
  19. 基于spring boot 的学生科研项目共享平台 毕业设计-附源码271611
  20. 阿里云周明:磐久,下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

热门文章

  1.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基本理论
  2. 同样为钱奋斗,自己怎样才能做个有“财”人?
  3. centos8 启动失败
  4. 《阿特拉斯耸耸肩》节选:反敏捷——文明的毁灭,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
  5. 山东省16个地级市行政区划 (2023)
  6. 服务计算(3)——开发简单CLI程序(selpg)
  7.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for speckle generation of 3-D range sensors
  8. idea登录github 报错invalid authentication data
  9. UC3846的结构功能及引脚功能介绍
  10. php 无限滚动加载,无限滚动,_无限滚动加载数据问题,无限滚动 - php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