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技术要求

一、技术要求:

标记说明: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泄漏、破坏和免受未授权的修改的信息安全类要求(简记为S);保护系统连续正常的运行,免受对系统的未授权修改、破坏而导致系统不可用的服务保证类要求(简记为A);通用安全保护类要求(简记为G)

基本要求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物理

安全

物理位置的选择(G)

/

a)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a)

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a)

b)

物理访问控制(G)

a) 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a)

b)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a)

b)

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

d)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并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

c)

d) 重要区域应配置第二道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防盗窃和防破坏(G)

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a)

b)

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 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a)

b)

c)

d)

e)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f)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a)

b)

c)

d)

e)

f)

防雷击(G)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a)

b)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a)

b)

c)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a)

b)

c)

防火(G)

a)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

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c)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a)

b)

c)

防水和防潮(G)

a) 应对穿过机房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

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a)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

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a)

b)

c)

d)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a)

b)

c)

d)

防静电(G)

/

a)  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a)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b)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a)

b)

c) 应采用静电消除器等装置,减少静电的产生

温湿度控制(G)

机房应设置必要的温、湿度控制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电力供应(A)

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a)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a)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主要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c)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d) 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

a)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c)

d)

电磁防护(S)

/

b)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a)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b)

c) 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

a)

b)

c) 应对关键区域实施电磁屏蔽

网络

安全

结构安全(G)

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d)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d)

e)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a)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d)

e)

f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g)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a)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c)

d)

e)

f)

g)

访问控制(G)

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 应根据访问控制列表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出入;

g) 应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对系统资源实现允许或拒绝用户访问,控制粒度至少为用户组

a)

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g)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h)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a)

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c) 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d) 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e) 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f) 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g)

h)

a)

b) 应不允许数据带通用协议通过

c) 应根据数据的敏感标记允许或拒绝数据通过

h) 应不开放远程拨号访问功能

安全审计(G)

/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a)

b)

c)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d)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a)

b)

c)

d)

e) 应定义审计跟踪极限的阈值,当存储空间接近极限时,能采取必要的措施,当存储空间被耗尽时,终止可审计事件的发生;

f)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统一安全策略,实现集中审计,时钟保持与时钟服务器同步

边界完整性检查(S)

/

b)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a)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b)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a)

b)

入侵防范(G)

/

a)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a)

b)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a)

b)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应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及自动采取相应动作

恶意代码防范(G)

/

/

a)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b)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a)

b)

网络设备防护(G)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f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g)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a)

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

e)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f)

a)

b)

c)

d) 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e)

f)

g)

h) 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a)

b)

c)

d)

e)

f)

g)

h)

i ) 网络设备用户的身份鉴别信息至少应有一种是不可伪造的

主机

安全

身份鉴别(S)

a)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a)

b)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c)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e)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a)

b)

c)

d)

e)

f)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a)

b)

c)

d)

e)

f )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并且身份鉴别信息至少有一种是不可伪造的

g)  应设置鉴别警示信息,描述未授权访问可能导致的后果

安全标记(S)

/

/

/

应对所有主体和客体设置敏感标记

访问控制(S)

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d) 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e)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a)

b)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d)

e)

a)

b)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c)

f)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g)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a) 应依据安全策略和所有主体和客体设置的敏感标记控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b)

c)

d)

e)

h) 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记录和字段级

可信路径(S)

/

/

/

a) 在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时,系统与用户之间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b) 在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时,系统与用户之间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安全审计(G)

/

a)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f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a)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

c)

d)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e)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f)

a)

b)

c)

d)

e)

f)

g) 应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统一安全策略,实现集中审计

剩余信息保护(S)

/

/

a) 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b) 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a)

b)

入侵防范(G)

c)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c)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a)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b)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c)

a)

b)

c)

恶意代码防范(G)

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a)

c)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a)

b)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c)

a)

b)

c)

资源控制(A)

/

a)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b)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d)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a)

b)

c)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d)

e) 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a)

b)

c)

d)

e)

 

 

 

 

应用

安全

身份鉴别(S)

a)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d)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e) 应启用身份鉴别和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a)

c)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d)

e)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a)

b)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

c)

d)

e)

a) 、

b)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其中一种是不可伪造的

c)

d)

e)

安全标记(S)

/

/

/

应提供为主体和客体设置安全标记的功能并在安装后启用

访问控制(S)

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控制用户组/用户对系统功能和用户数据的访问;

c)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用户的访问权限

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b)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c)

d)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a)

b)

c)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d)

e) 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的功能;

f)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a) 、

b) 、

c)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禁止默认帐户的访问

d) 、

e) 应通过比较安全标记来确定是授予还是拒绝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可信路径(S)

/

/

/

a) 在应用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时,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b) 在用户通过应用系统对资源进行访问时,应用系统应保证在被访问的资源与用户之间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安全审计(G)

/

a)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 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c)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a)

b) 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c)

d)   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

a)

b)

c)

d)

e) 应根据系统统一安全策略,提供集中审计接口

剩余信息保护(S)

/

/

a) 应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b) 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a)

b)

通信完整性(S)

应采用约定通信会话方式的方法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通信保密性(S)

/

a)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b)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

a)

b)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a)

b)

c) 应基于硬件化的设备对重要通信过程进行加解密运算和密钥管理

抗抵赖(G)

/

/

a)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

b)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a)

b)

软件容错(A)

a)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a)

b) 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应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

a)

b) 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

a)

b)

c) 应提供自动恢复功能,当故障发生时立即自动启动新的进程,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

资源控制(A)

/

a)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b) 应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c)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a)

b)

c)

d) 应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e) 应能够对一个访问帐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

f) 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g) 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帐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

a)

b)

c)

d)

e)

f )

g)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数据完整性(S)

a)  应能够检测到重要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a)  应能够检测到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a)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b)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a)

b)

c) 应对重要通信提供专用通信协议或安全通信协议服务,避免来自基于通用通信协议的攻击破坏数据完整性

数据保密性(S)

/

b)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

a)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

b)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

a)

b)

c) 应对重要通信提供专用通信协议或安全通信协议服务,避免来自基于通用协议的攻击破坏数据保密性

备份和恢复(A)

a) 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a)

d) 应提供关键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a) 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b) 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c) 应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关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

d) 应提供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a)

b) 应建立异地灾难备份中心,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通信线路、网络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提供业务应用的实时无缝切换;

c)

d)

e)  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数据实时备份至灾难备份中心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求的需求等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通用技术要求.PDF...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通用技术要求 G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 390 - 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通用技术要求 Common technology requi ...

  2. 2018网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处理解决方案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2018年6月,我们接到一位来自北京的新客户反映,说是他们单位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安大队的通知书,通知称:贵单位 ...

  3.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_重磅 | 国家标准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将于2019年7月实施(附全文)...

    近日获悉,国家标准<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将于2019年7月起实施.据了解,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由全国电力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4. 笔记-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摘选自 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详细见全文:http://www.cnitpm.com/pm/35048.html 基本要求:物理安全 ...

  5. 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送审

    2010年5月10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证券分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送审稿,供各成员单位审定.在金标委的网站上有该送审稿的标准文档供下载. 这份 ...

  6. 【微信公众号】怎么办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文章1: 什么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呢?在哪个部门申请呢?申请需要提供哪些材料证明?申请需要多长时间?二级与三级又是怎么定义的呢?以下是小编总结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申请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阅读! ...

  7. 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保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内容

    在这里分享下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保一级.等保二级.等保三级.等保四级内容,以备查阅及编写单位自用信息安全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

  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法规及重要国家标准汇总目录

    序号 文件名称 发布机构 生效时间 法律状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 2011-1-8 现行有效 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公安部; ...

  9. 如何解决收到网监大队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限期整改通知书

      2018年6月,我们接到一位来自北京的新客户反映,说是他们单位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市公 安局海淀分局网安大队的通知书,通知称:贵单位网站存在网络安全漏洞,网站被植入后门程序, 要求你单位要在XX日之前 ...

最新文章

  1. 为什么说特斯拉研发自动驾驶AI芯片应该引起注意?
  2. STM32在定时器中控制步进电机
  3. jquery技巧总结 学习
  4. 虚拟IO服务器,虚拟IO服务器VIOS概念.doc
  5. Spring Cloud Data Flow手动安装
  6. IDEA自动生成 构造方法 get set方法
  7. 《推荐系统笔记(十五)》流行度以及基于流行度的推荐
  8. NSGA2算法中拥挤度计算代码
  9. 用c语言电脑系统指令,c语言文件 DOS命令大全(10)
  10. bluetoothctl 工具的使用
  11. Unity游戏开发中大数值显示问题
  12. ios关联启动_部落冲突电脑版与IOS设备关联教程
  13. 操作数据库表中的字段(增加、删除列)
  14. C++第2次实验作业
  15. (C++)将数据库文件导出XML文件以及解析XML文件生成数据库文件的处理方法
  16. 如何从无到有设计一款字体
  17. python3学习之路 -- 9.1.4)- 获取yemian内容练习
  18. 办理摄影测量与遥感乙级测绘资质条件和人员要求
  19. Teamtoken:管理员工在企业的数字资产
  20. 规范IT监理的主旋律

热门文章

  1. HashMap夺命连环问,你扛得住吗
  2. 图论总结tarjan算法
  3. 24个基本指标精粹讲解(18)--PSY
  4. USACO 1.3.1 挤牛奶
  5. python编程估计Copula并计算拟合优度
  6. Apriori concept (antecedent and a consequence module)
  7. 量化的股票交易策略是什么意思?
  8. iOS之UI--通讯录的实例关键知识技术点积累
  9. 经典逗女孩子的暴笑短信
  10. 经验分享——教务管理系统有几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