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猜你喜欢”是美团流量最大的推荐展位,位于首页最下方,产品形态为信息流,承担了帮助用户完成意图转化、发现兴趣、并向美团点评各个业务方导流的责任。经过多年迭代,目前“猜你喜欢”基线策略的排序模型是业界领先的流式更新的Wide&Deep模型[1]。考虑Point-Wise模型缺少对候选集Item之间的相关性刻画,产品体验中也存在对用户意图捕捉不充分的问题,从模型、特征入手,更深入地理解时间,仍有推荐体验和效果的提升空间。近年来,强化学习在游戏、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们尝试利用强化学习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优化,优化目标是在推荐系统与用户的多轮交互过程中的长期收益。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从基本的Q-Learning着手,沿着状态从低维到高维,动作从离散到连续,更新方式从离线到实时的路径进行了一些技术尝试。本文将介绍美团“猜你喜欢”展位应用强化学习的算法和工程经验。第2节介绍基于多轮交互的MDP建模,这部分和业务场景强相关,我们在用户意图建模的部分做了较多工作,初步奠定了强化学习取得正向收益的基础。第3节介绍网络结构上的优化,针对强化学习训练不稳定、难以收敛、学习效率低、要求海量训练数据的问题,我们结合线上A/B Test的线上场景改进了DDPG模型,取得了稳定的正向收益。第4节介绍轻量级实时DRL框架的工作,其中针对TensorFlow对Online Learning支持不够好和TF Serving更新模型时平响骤升的问题做了一些优化。

2. MDP建模

在“猜你喜欢“展位中,用户可以通过翻页来实现与推荐系统的多轮交互,此过程中推荐系统能够感知用户的实时行为,从而更加理解用户,在接下来的交互中提供更好的体验。“猜你喜欢”用户-翻页次数的分布是一个长尾的分布,在下图中我们把用户数取了对数。可知多轮交互确实天然存在于推荐场景中。

在这样的多轮交互中,我们把推荐系统看作智能体(Agent),用户看作环境(Environment),推荐系统与用户的多轮交互过程可以建模为MDP:

  • State:Agent对Environment的观测,即用户的意图和所处场景。

  • Action:以List-Wise粒度对推荐列表做调整,考虑长期收益对当前决策的影响。

  • Reward:根据用户反馈给予Agent相应的奖励,为业务目标直接负责。

  • P(s,a):Agent在当前State s下采取Action a的状态转移概率。

我们的优化目标是使Agent在多轮交互中获得的收益最大化:

具体而言,我们把交互过程中的MDP建模如下。

2.1 状态建模

状态来自于Agent对Environment的观察,在推荐场景下即用户的意图和所处场景,我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网络结构来提取状态的表达。网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把用户实时行为序列的Item Embedding作为输入,使用一维CNN学习用户实时意图的表达;推荐场景其实仍然相当依赖传统特征工程,因此我们使用Dense和Embedding特征表达用户所处的时间、地点、场景,以及更长时间周期内用户行为习惯的挖掘。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使用Embedding特征表达用户行为习惯挖掘的Binary Sequence[2] 方法。我们通过特征工程对用户行为序列做各种维度的抽象,做成一些列离散的N进制编码,表示每一位有N种状态。例如统计用户在1H/6H/1D/3D/1W不同时间窗口内是否有点击行为编码成5位2进制数,把这些数字作为离散特征学习Embedding表达,作为一类特征处理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点击品类是否发生转移、点击间隔的gap等等,在“猜你喜欢”场景的排序模型和强化学习状态建模中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原因是在行为数据非常丰富的情况下,序列模型受限于复杂度和效率,不足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Binary Sequence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图中左侧是序列模型的部分,分别使用不同的Pooling方式和一维CNN离线效果的对比,右侧是Dense和Embedding特征的部分,分别加入用户高频行为、距离、行为时间间隔、行为次数、意图转移等特征,以及加入所有显著正向特征的离线效果。

2.2 动作设计

“猜你喜欢”目前使用的排序模型由两个同构的Wide&Deep模型组成,分别以点击和支付作为目标训练,最后把两个模型的输出做融合。融合方法如下图所示:

超参数φ的物理意义是调整全量数据集中点击和下单模型的Trade Off,通过综合考虑点击和下单两个任务的AUC确定,没有个性化的因素。我们以此为切入点,使用Agent的动作调整融合超参数,令:

a是由Agent的策略生成Action,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我们知道一个较优解是a=1,这种情况下强化学习策略和基线的排序策略保持一致,由于强化学习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初始化Agent的策略为a=1,从而避免在实验初期伤害线上效果。其二,允许我们根据物理意义对Action做Clip,从而减轻强化学习更新过程不稳定造成的实际影响。

2.3 奖励塑形

“猜你喜欢”展位的优化核心指标是点击率和下单率,在每个实验分桶中分母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业务目标可以看成优化点击次数和下单次数,我们尝试将奖励塑形如下:

相对于关注每个Item转化效率的Point Wise粒度的排序模型,强化学习的目标是最大化多轮交互中的奖励收益,为业务目标直接负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强化学习的策略可能上线初期效果很好,在点击和下单指标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后续会逐渐下降,如图前半段所示。在逐层转化效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强化学习分桶的设备曝光率和UV维度点击率有所降低,而用户停留时长和浏览深度稳定提升,这说明Agent学习到了让用户与推荐系统更多交互,从而获取更多曝光和转化机会的策略,但这种策略对于部分强烈下单意图用户的体验是有伤害的,因为这部分用户意图转化的代价变高了,因而对展位的期望变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奖励塑形中加入两个惩罚项:

  1. 惩罚没有发生任何转化(点击/下单)行为的中间交互页面(penalty1),从而让模型学习用户意图转化的最短路;

  2. 惩罚没有发生任何转化且用户离开的页面(penalty2),从而保护用户体验。

修正后的奖励为:

由于用户体验是时间连续的,UV维度的效果在报表上有一定的滞后性,约一周后点击率和万订单恢复到正向水平,同时用户停留时长和浏览深度有进一步提升,说明Agent确实学到了在避免伤害用户的前提下,从多轮交互中获取更多转化的策略,如上图后半段所示。

这一节我们介绍了MDP建模相关的工作。MDP跟业务场景是强相关的,经验不是很容易迁移。就本文的场景而言,我们花了较多精力做状态表达的特征,这部分工作使强化学习得到了在自己的目标上取得正向收益的能力,因此对这部分介绍比较细致。动作设计是针对多目标模型融合的场景,是个业界普遍存在并且监督学习不太适用的场景,也能体现强化学习的能力。奖励塑形是为了缩小强化学习的目标和业务目标之间的Gap,需要在数据洞察和业务理解上做一些工作。

完成上述工作后,强化学习在自己的目标和业务指标上已经能取得了一些正向效果,但不够稳定。另外由于策略迭代是个Online Learning的过程,实验上线后需要实时训练一周才能收敛并观察效果,这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迭代效率。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针对模型做了一些改进。

3. 改进的DDPG模型

在模型方面,我们在不断改进MDP建模的过程中先后尝试了Q-Learning、DQN[3]和DDPG[4]模型,也面临着强化学习中普遍存在更新不够稳定、训练过程容易不收敛、学习效率较低(这里指样本利用效率低,因此需要海量样本)的问题。具体到推荐场景中,由于List-Wise维度的样本比Point-Wise少得多,以及需要真实的动作和反馈作为训练样本,因此我们只能用实验组的小流量做实时训练。这样一来训练数据量相对就比较少,每天仅有几十万,迭代效率较低。为此我们对网络结构做了一些改进,包括引入具体的Advantage函数、State权值共享、On-Policy策略的优化,结合线上A/B Test框架做了十数倍的数据增强,以及对预训练的支持。接下来我们以DDPG为基石,介绍模型改进的工作。

如上图所示,基本的DDPG是Actor-Critic架构。线上使用Actor网络,预测当前State下最好的动作a,并通过Ornstein-Uhlenbeck过程对预测的Action加一个随机噪声得到a',从而达到在最优策略附近探索的目的。将a' 作用于线上,并从用户(Environment)获得相应的收益。训练过程中,Critic学习估计当前状态s下采取动作a获得的收益,使用MSE作为Loss Function:

对参数求导:

Actor使用Critic反向传播的策略梯度,使用梯度上升的方法最大化Q估计,从而不断优化策略:

在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公式中,θ是策略的参数,Agent将使用策略 μθ(s)在状态s生成动作a,ρ表示策略μ下的状态转移概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需要真的估计策略的价值,只需要根据Critic返回的策略梯度最大化Q估计。Critic不断优化自己对Q(s,a)的估计,Actor通过Critic的判断的梯度,求解更好的策略函数。如此往复,直到Actor收敛到最优策略的同时,Critic收敛到最准确的Q(s,a)估计。

接下来基于这些我们介绍的DDPG模型改进的工作。

3.1 Advantage函数

借鉴DDQN[5]的优势函数Advantage的思路,我们把critic估计的Q(s,a)拆分成两个部分:只与状态相关的V(s),与状态、动作都相关的Advantage函数A(s,a),有Q(s,a) = V(s) + A(s,a),这样能够缓解critic对Q过高估计的问题。具体到推荐环境中,我们的策略只是对排序模型的融合参数做调整,收益主要是由状态决定的。

如上图所示,在实际实验中观察V(s)和A(s,a)均值的比值大约为97:3,可以验证我们的这一判断。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先根据状态和收益训练V(s),再使用Q(s,a)-V(s)的残差训练A(s,a),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训练稳定性,并且我们可以通过残差较为直观地观测到到当前策略是否优于基线。上图中A(s,a)稳定大于0,可以认为强化学习在自己的目标上取得了稳定的正向收益。

3.2 State权值共享

受A3C[6]网络的启发,我们观察到DDPG的网络中Actor和Critic网络中都有State的表达,而在我们的场景中大部分参数都集中在State的部分,在十万量级,其他参数只有数千,因此我们尝试把State部分的权重做共享,这样可以减少约一半的训练参数。

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网络结构,我们注意到有V(s)的分支和动作不相关,意即我们不需要具体的Action也可以学习该State下Q的期望,这就允许我们在线下使用基线策略千万级的数据量做预训练,线上也同时使用基线和实验流量做实时更新,从而提升训练的效果和稳定性。又因为这条更新路径包含了所有State的参数,模型的大部分参数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预训练,只有Action相关的参数必须依赖Online Learning的部分,这就大幅提高了我们的实验迭代效率。原来我们需要上线后等待一周训练再观察效果,改进后上线第二天就可以开始观察效果。

3.3 On-policy

在A2C[7]的论文里作者论述了他们的见解:同步A2C实现比异步实现的A3C表现要好。目前尚未看到任何证据证明异步引入的噪声能够提供任何性能收益,因此为了提升训练效率,我们采取了这个做法,使用同一套参数估计Qt+1和更新Qt,从而使模型参数再次减半。

3.4 扩展到多组并行策略

考虑多组强化学习实验同时在线的情况,结合A/B Test环境特点,我们把以上网络框架扩展到多Agent的情况。

如图所示,线上多组实验共享State表达和V(s)的估计,每个策略训练自己的A(s,a)网络且能快速收敛,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使训练过程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为强化学习策略全量提供了可能性。

在DDPG的改造工作中,我们使用Advantage函数获得更稳定的训练过程和策略梯度。State权值共享和On-Policy方法使我们的模型参数减少75%。Advantage函数和State权值共享结合,允许我们使用基线策略样本做数据增强,使每天的训练样本从十万量级扩展到百万量级,同时充分的预训练保证策略上线后能迅速收敛。经过这些努力,强化学习线上实验取得了稳定的正向效果,在下单率效果持平的情况下,周效果点击率相对提升0.5%,平均停留时长相对提升0.3%,浏览深度相对提升0.3%。修改过的模型与A2C的主要区别是我们仍然使用确定性策略梯度,这样我们可以少估计一个动作的分布,即随机策略方差降至0的特例。上图表明强化实习的效果是稳定的,由于“猜你喜欢”的排序模型已经是业界领先的流式DNN模型,我们认为这个提升是较为显著的。

4. 基于TF的轻量级实时DRL系统

强化学习通常是在一次次试错(Trial-and-Error)中学习,实时地改进策略并获得反馈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尤其在连续策略中。这一点在游戏场景下很容易理解,相应地,我们也在推荐系统中构建了实时深度学习系统,让策略更新更加高效。为了支持实时更新的DRL模型和高效实验,我们针对Online Learning需求基于TensorFlow及TF Serving的一些改进和优化,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特征配置化的实时更新的DRL框架,在实验迭代过程中沉淀了DQN、DDQN、DDPG、A3C、A2C、PPO[8]等模型。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训练部分工作流如下:

  1. Online Joiner从Kafka中实时收集特征和用户反馈,拼接成Point-Wise粒度的Label-Feature样本,并把样本输出到Kafka和HDFS,分别支持在线和离线更新。

  2. Experience Collector收集上述样本,合并为List-Wise的请求粒度,并根据请求时间戳拼接成 [ < State, Action, Reward> ]列表形式的MC Episode,再经过状态转移计算拆分成 < st, at, rt, st+1> 形式的TD Instance,输出MC或TD格式的样本支持RL训练。

  3. Trainer做输入特征的预处理,使用TensorFlow训练DRL模型。

  4. Version Controller负责调度任务保证实效性和质量,并把训练完成且指标符合预期模型推送到TF Serving和Tair中,这部分只需要Actor相关的参数。Tair作为弥补TF在Online Learning短板辅助的PS,后面会具体介绍。

  5. Monitor监控和记录整个训练流程中的数据量和训练指标,对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发出线上告警。

  6. 新模型上线前会先做离线的Pre-Train,使用基线策略的数据学习State的表达和Value net。上线后实时同时更新Actor,Advantage和Value的参数。

线上预测部分,推荐系统的Agent从Tair获取预处理参数,并将处理后的特征喂给TF Serving做前向传播,得到Action并对展现给用户的排序结果做相应的干预。

针对TensorFLow对Online Learning支持比较弱,Serving对千万级Embedding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些改进:

  • 在线上特征的分布会随时间而改变,针对Dense特征我们自己维护增量的Z-Score算法对特征做预处理。

  • Embedding特征的输入维度也经常发生变化,而TF不支持变长的Input Dimention,为此我们维护了全量的ID-Embedding映射,每次训练让模型加载当前样本集合中的高频Embedding。

  • 千万级Item Embedding会大幅降低训练和预测的效率,为此我们把这部分映射在预处理中,把映射后的矩阵直接作为CNN的输入。

  • 为了提升特征工程的实验效率,支持特征配置化生成模型结构。

5. 总结和展望

强化学习是目前机器学习领域发展最快的方向之一,其与推荐系统和排序模型的结合也有更多价值等待发掘。本文介绍了强化学习在美团“猜你喜欢”排序场景落地的工作,包括根据业务场景不断调整的MDP建模,使强化学习能够取得一定的正向收益;通过改进DDPG做数据增强,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和实验效率,从而取得稳定的正向收益;以及基于TensorFlow的实时DRL框架,为高效并行策略迭代提供了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迭代优化,我们在强化学习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传统的监督学习相比,强化学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 灵活的奖励塑形,能支持各种业务目标建模,包括不限于点击率、转化率、GMV、停留时长、浏览深度等,支持多目标融合,为业务目标直接负责。

  2. 充满想象空间的动作设计,不需要直接的Label,而是通过网络来生成和评价策略,适合作为监督学习的补充。这点和GAN有相通之处。

  3. 考虑优化长期收益对当前决策造成的影响,Agent与Environment交互频繁的场景更加能体现强化学习的价值。

同时强化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很多机器学习的经验仍然适用。比如数据和特征决定效果的上限,模型和算法只是不断逼近它。对于强化学习而言特征空间主要包含在状态的建模中,我们强烈建议在状态建模上多做一些尝试,并信任模型有能力从中做出判断。再如,使用更多的训练数据降低经验风险,更少的参数降低结构风险的思路对强化学习仍然适用,因此我们认为DDPG的改进工作能够推广到不同业务的线上A/B Test场景中。此外,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也遇到了强化学习对随机性敏感的问题[10],为此我们线上使用了多组随机种子同时训练,选择表现最好的一组参数用于实际参数更新。

在目前的方案中,我们尝试的Action是调整模型融合参数,主要考虑这是个排序问题中比较通用的场景,也适合体现强化学习的能力,而实际上对排序结果的干预能力是比较有限的。未来我们会探索不同品类、位置、价格区间等跟用户意图场景强相关属性的召回个数,调整排序模型隐层参数等方向。另外在解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上,还将尝试Priority Sampling 提高样本利用效率,Curious Networks提升探索效率等方法。也欢迎对强化学习感兴趣的朋友们与我们联系,一起交流探索强化学习在工业界的应用与发展,同时对文章的错漏之处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更多干货,更多收获 」

关注我们

智能推荐

个性化推荐技术与产品社区

长按并识别关注

点个「在看」再走呗

【推荐实践】强化学习在美团“猜你喜欢”的实践相关推荐

  1. 强化学习在美团“猜你喜欢”的实践

    1 概述 "猜你喜欢"是美团流量最大的推荐展位,位于首页最下方,产品形态为信息流,承担了帮助用户完成意图转化.发现兴趣.并向美团点评各个业务方导流的责任.经过多年迭代,目前&quo ...

  2. 百度NeurIPS全球顶会冠军团队,带你7日从零实践强化学习

    如今,强化学习不仅成了学术界的宠儿,相关研究论文在各大顶会中的比例飞速上升:也在不断挑战冠军,突破记录,成为了AI开发的热门领域,比如击败围棋世界冠军的Alpha Go,就引起了大家对AI的广泛关注. ...

  3. 从零实践强化学习之RL初印象(GYM+PARL)

    昨天听了曾两度夺得NeurIPS强化学习赛事冠军的飞桨强化学习PARL团队核心成员科老师的课程,不得不说,满满的干货,于是今天打算再看一遍回放,并好好地做一下笔记. 在学习强化学习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 ...

  4. 强化学习从基础到进阶-案例与实践[3]:表格型方法:Sarsa、Qlearning;蒙特卡洛策略、时序差分等以及Qlearning项目实战

    [强化学习原理+项目专栏]必看系列:单智能体.多智能体算法原理+项目实战.相关技巧(调参.画图等.趣味项目实现.学术应用项目实现 专栏详细介绍:[强化学习原理+项目专栏]必看系列:单智能体.多智能体算 ...

  5. 深度强化学习:基于Python的理论及实践(英文版)

    深度强化学习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使人工智能体能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学习如何解决顺序决策问题.在过去的十年中,深度强化学习在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涵盖从单机游戏和多人游戏到机器人技术等方方 ...

  6. 【实践】面向广告主的猜你喜欢推荐与B端用户增长实践.pdf(附下载链接)

    猜你喜欢 0.[免费下载]2021年11月热门报告盘点1.如何搭建一套个性化推荐系统?2.从零开始搭建创业公司后台技术栈3.全民K歌推荐系统算法.架构及后台实现4.微博推荐算法实践与机器学习平台演进5 ...

  7. 【推荐实践】阿里飞猪“猜你喜欢”推荐排序实践

    导读:飞猪猜你喜欢排序模型由线性模型升级到端到端的深度模型,并进行了多个版本的迭代.本文分享模型迭代中的一些技术沉淀. 引言 俗话说有多少米,就下多大锅.在特征体系构建上,我们已经准备了很多米了,并且 ...

  8. 百度飞桨7日营——世界冠军带你从零实践强化学习总结

    课程大纲 学习感悟 强化学习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为了了解强化学习的原理,我也曾看过伯克利大学的CS 294-112课程来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教程去实践体验一下.这也是7日营里科 ...

  9. AI研习丨专题:可解释推荐的强化学习框架

    2021-03-03 20:06:37 1 机器智能与智能机器 让机器具备人一样的智能,赋予机器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梦想之一.早在 1948 年,图灵在题为<智能机器>的论文里 ...

最新文章

  1. 完美的隐藏软键盘方法
  2. 不是所有图像都值16x16个词,清华与华为提出动态ViT
  3. JVM调优之实战案例(六)(转载)
  4. 深度机器学习中的batch的大小对学习效果有何影响?
  5. 向朋友借钱:文章值得一读,让人思索良久
  6. ClickHouse【环境搭建 01】Linux环境单机版在线安装 Code:210.DB::NetException + Init script is already running 问题处理
  7. 敏捷开发的根本矛盾是什么?从业十余年的工程师在思考
  8. linux mutex 数量上限,互斥量mutex
  9. 宝可梦推出「电子鸡」新游戏 训练师赶紧将可爱伊布带回家!
  10. Halcon PDF文档(hdevelop_users_guide)学习总结之三——关于变量窗口的小知识
  11. sql for循环_【赵强老师】什么是PL/SQL?
  12. USE_DB_RECOVERY_FILE_DEST的使用详解(转载)
  13.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计算机作业,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14. 分区助手克隆linux,PartAssist 9.1+7.0 AOMEI 分区助手 免安装版 (简/繁/英 PE/Win 通用)...
  15. python qt5开发实例_python GUI库图形界面开发之PyQt5简单绘图板实例与代码分析
  16. 性能监控——cpu使用率过高,该怎么分析?
  17. IIS PHP MYSQL出现问题_iis php mysql
  18. 通过关键词采集百度网址脚本
  19. P4128 [SHOI2006]有色图
  20. CR-Fill: Generative Image Inpainting with Auxiliary Contexutal Reconstruction

热门文章

  1. 赵东、赵鹏被认定为帮信罪
  2.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央行数字货币与狭义银行是不同层次的概念
  3. IoTeX与BigQuery集成以使数据对谷歌云用户可用
  4. Tokenview:交易所比特币净流出量大幅增加
  5. SAP License:自动过账科目设置
  6. Axure智慧、智能乡镇通数字管理服务平台+基础数据管理+招商后台管理+web端高保真管理后台
  7. svn:Cannot negotiate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8. 天梯赛 L2-011. (二叉树) 玩转二叉树
  9. [Ariticle]番禺绿地和我小时候的故事
  10. linux vi-vim编辑器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