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感冒了该吃什么药?说给程序员朋友的话》里被诛心,不让讨论,而又涉及到人命,没办法只好开新文。该文成为头条,本文也只好发在首页。

他不知道在哪查个所谓的必出意志BUG,带着八个他公会的跳悬崖自杀五次,然后用N个猪从船上一直摆到门口,接着再用工程烟雾弹画个八卦,开打后把小萨拉到八卦上打,两个T站在阵眼上嘲讽,出血兽了一定要打死在猪上,最后打死了找了两个女血精灵牧师脱光装备只穿黑色魔纹腿,站在两个阵眼上,一个/kiss,一个/害羞,五次后倒过来,然后让一个只穿流沙戴上兔子耳朵的男亡灵去开,没出。团长很快找到了原因:“可能是阵眼摆错了……”

——转自ngacn

一、知识的三种积累方式

知识有三种积累方式:(1)基因积累:适者生存,进化论式的积累方式;(2)经验积累:产生语言和文字后,基于经验的积累;(3)科学积累:现代科学的累进积累。

(1)基因积累:适者生存,进化论式的积累方式

这是一种血淋淋的积累方式:通过遗传来进行传承,通过变异来进行创新,通过优胜劣汰来选择合适者。比如,通过恐龙的灭绝,知道大体型的生物难以在地球上生存很久。这是一种最古老的积累方式,作为个体,只能是被动的参与。总体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积累方法,其缺点就是耗时太长,代价太大。遗传算法就是模拟这样一种机制。

地球经过几十亿年的发展,积累出大量丰富的基因库,比如,人类,一出生就拥有一双灵巧的手,拥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拥有各种必不可少的器官,这都是基因积累的成果。

(2)经验积累:产生语言和文字后,基于经验的积累。

在产生语言和文字之后,人类个体经验的积累产生了质的飞跃,人们可以用语言和文字分享自己的经验,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传承自己的经验,比如,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吃,吃了会死人,知道身体不舒服了该吃什么。通过语言和文字,人类在几千年来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相比较基因积累只能靠个体和群体的死亡来进行淘汰,语言和文字的积累在效率上就高多了。靠语言和文字来积累知识也有几个缺点:(1)语言文字的表意不清晰,你说的话,我不能完全理解,我说的话,你也不能完全理解;(2)由于出自一个个的个体,语言文字中会出现大量的矛盾。有语言和文字后,人们就可以形成世界观和解释世界的学说,但这类学说大体属于巫术性质。

(3)科学积累:现代科学的累进积累

科学是比语言和文字更有效的知识发现和积累手段。科学的特征是可重复、可证伪,以及严格的条件假设。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知识是清晰的。

什么是可证伪呢?“明天会下雨”,这就是句可证伪的断言,因为通过第二天的观察就可以知道这句话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明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这句话不可证伪,就不是科学的断言。如果碰巧明天下雨了,“明天会下雨”这句话是不是就是科学理论了呢?虽然它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但不一定是科学理论。因为它不能重复。而要想可重复,前提还必须是有严格的假设,比如,在什么什么条件下,明天会下雨。有这些假设后,别人就可以来再次验证这种说法的证伪。只有经过验证的、可重复、可证伪的科学假说才是科学知识。正因为严格性,科学知识就准确性上来说,比单靠语言和文字进行的经验积累要准确得多。

那些兜售“明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的理论的,绝对不是科学。

从基因到经验到科学,三者之间是一个发展的关系。经验比基因的积累速度快,科学比经验的积累速度快。

二、对科学的一些误解

(1)科学是万能的。

科学绝不是万能的。好像没一个科学说自己是万能的。每一个假说只是在它前提条件下才有效,舍弃这个条件,就没效了。

(2)科学是不容置疑的。

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恐怕都是很小心很谨慎的。科学知识的产生流程是:(a)提出一个假说,大家来挑刺;(b)N人过来挑刺;(c)该假说要么被完善让人继续挑刺,要么完蛋。发表过论文的人应该有体会,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被人挑了一大堆毛病……。

科学是欢迎挑刺的,这是它的第一动力。不欢迎挑刺的,或者根本无法挑刺的不是科学!明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这句话就是根本无法挑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无法挑刺,也不是科学。

真理是正确的,无法挑刺的。它也不是科学。

(3)科学比经验更正确。

科学并不一定比经验更靠近真理。某个牛人,某天苹果砸头上了,说出一句疯话,这句话直觉是正确的,可就是暂时无法在科学体系内证明或证伪它。比如,NP问题。

科学和经验的区别并不在于哪一个更正确,而在于对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方式的不同。经验难以辨别,因此容易骗子众多,难以传承,因此容易江河日下。而科学,比经验要好点,好积累,好传承。虽只数百年,但人类已经积累了海量的科学知识。

就解释范围来说,基因的范围要比经验的范围大,经验的范围要比科学的范围大,有相当多的领域,我们有充足的经验积累却并没有科学积累,比如,企业管理,社会管理,文学艺术等等。就拿计算机视觉来说,科学水平仍然远低于经验水平,一个计算机的视觉认知水平,要远低于一个婴儿。

科学和经验并没有绝对的高低可分。

三、中医究竟是什么?

有了上面的基础,中医究竟是什么一目了然:中医是中国古代数千年医疗经验和医药经验的积累。它是经验的集合,但不是科学!

缺乏统计意义上的案例证明,中医对具体疾病的疗效,但不乏个例。这就是经验积累的明显特征——优秀的将军容易打胜仗,不优秀的将军容易打败仗,真正的百战百胜很少,缺乏确定性。

假设有病了,我们看看三种知识积累下的治疗方式。

(1)靠基因积累怎么治疗呢?

你去死吧!死不了?基因好,免疫力强。死了?基因差,免疫力差。生存下来的就是好的!

(2)靠经验积累怎么治疗呢?

眼睛一闭,手一摸,再一掐,天地阴阳五行一算,头脑中再出现几句先贤的话语,然后开出独门偏方,吃下去了灵了是我的功劳,不灵的话,摇摇头,长叹一口气。

(3)靠科学积累怎么治疗呢?

化验B超CT核磁……,采集你身体的各种信息来进行判断治疗,然后进行详细治疗。

靠进化来消灭疾病或被疾病消灭这里就不讨论了。这里就看第(2)和第(3),靠经验积累,治疗的好坏严重依赖医师的水平,必须一个很好的医师才能治好病,从而给人的感觉是庸医众多,而靠科学积累,由于信息众多,即使不是很好的医师,也可以治好病。就传承来说,经验的传承远比科学知识的传承难,这个无需多说。

中医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什么阴阳五行,但这一套是巫术式的体系,是应该被抛弃的。中医真正有价值的就是这几千年来的经验,主要的风险是这些经验真伪难辨且难以传承。

下面仔细分析下中医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经验。经验主义的最大的特点是基于成功案例积累所总结出来的知识,它是一种“成功学”。某人用某配方成功的(或碰巧的)医疗好了某人的病,于是记下来方子,叫偏方。什么是偏方呢?偏就是不正。它是一种难以推广的“成功学”,偏方成不了正方。

基于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比靠证伪和失败经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的可靠性要差很多,一个字——赌!。现在看古代中医书籍,会出现很多令人捧腹的话。而在传承上,古人的经验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是正确的,得靠自己去领悟去体会。

这就坏了,领悟和体会是因人而异的,结果就是良莠不齐。

一种不可靠的经验,又经过良莠不齐的人来发扬,你觉得这种医学可靠吗?你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打赌吗?

接下来是关于中医泰斗邓铁涛的传奇性的故事。网上查得:邓铁涛,广东开平人,1916年出生于名医世家。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药物审评委员会首届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专家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家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终身理事,国家97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医基础研究项目专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界领袖级人物,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所长。

下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人爆的料:

邓铁涛的儿子经常便血,他辨证为肠胃湿热,吃他开的中药半年。未愈,后行肠镜检查,结肠癌伴转移,错过最佳手术时机而亡。其妻素有高血压/高血脂,一日突诉剑突下疼痛。他诊断为胃脘痛,吃中药,直到第二天查心电图。下壁心梗扩散,心衰而亡。

由此可见,即使是泰斗级人物,其误诊也是很多的。结肠癌早点做手术,治愈率还是挺高的。心脏问题则属于和时间赛跑,早一分钟和晚一分钟,也许就是生死异途。

另一大经验积累是中药。中药副作用研究的甚少,所以才有中医毒副作用小的谬论,不是毒副作用小,而是毒副作用根本不知道或者不告诉你。

关木通导致肾衰是1993年比利时人研究发现的,在这之前我国有零星的报道,这些药吃了几千年了。过去人命短,无所谓。自比利时那家伙报道之后,大家查一下期刊网可以发现,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一下子多起来了,不知有多少人是因为得了一点小病,然后吃中药,在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得了肾衰挂了的。到死都不会明白,自己的死是十几年前吃的中药导致的)。

更可恨的是,最近的中药注射液暴露出来的问题。中药是复杂的混合物,如果单独喝在肚子里还好,会经过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进入人体循环,人的肠胃会进行选择性过滤。将它提纯作为注射液注入人的静脉中,没有肠胃消化过滤这一步,中药的复杂性远大于西药,其提纯的难度也远大于西药,质量控制的难度也远大于西药,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进血液里面去了,一进去就很难出来了,会发生很严重的后果。再加上没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结果是斑斑血迹……

中国古代文化一向是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只宣扬有效的地方,对副作用尽量少说。中医和中药把这个传统发扬的很好。你可以不反对中医,不反对中药,但一定要严格警惕中药注射液,不要做小白鼠!

最TNND可气的是对于小儿和孕妇,大家觉得西药有害,统统用中药,都说中药无毒。很多中药的毒性比西药还强,并且副作用也不清楚,不知会导致多少人短命啊。

我查阅了1-27期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将上榜的中药相关信息的标题按上榜顺序列举出来:

1.壮骨关节丸与肝损害 
2.清开灵注射液与过敏反应 
3.双黄连注射剂与过敏反应 
4.龙胆泻肝丸与肾损害 
5.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6.穿琥宁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7.参麦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8.警惕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9.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10.莪术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11.关于加强对龙胆泻肝丸监督管理的通知 
12.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 
13.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 
14.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4种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名单序号:喘息灵胶囊,肺安片,复方蛇胆川贝散,鸡鸣丸,鸡苏丸,京制咳嗽痰喘丸,七十味松石丸,青果止嗽丸,润肺化痰丸(鸡鸣丸),十三味疏肝胶囊,胃福颗粒,消咳平喘口服液,新碧桃仙片,止嗽化痰胶囊,止嗽化痰颗粒,止嗽化痰丸,止嗽化痰丸,止嗽青果片,和胃降逆胶囊,香藤胶囊,杜仲壮骨胶囊,杜仲壮骨丸,风湿宁药酒,复方风湿药酒,复方拳参片,祛风除湿药酒,三蛇药酒,伤湿镇痛膏,少林正骨精(酊剂),神农药酒。益肾蠲痹丸,金朱止泻片,朱砂莲胶囊,保胃胶囊,复方胃痛胶囊,九龙解毒胶囊 
15.莲必治注射液与急性肾功能损害 
16.警惕克银丸引起的肝损害和剥脱性皮炎 
17.关于修订葛根素注射剂说明书的通知 
18.警惕白蚀丸引起的肝损害 
19.警惕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 
20.关于加强葛根素注射剂管理的通知 
21.警惕壮骨关节丸引起的肝损害 
22.警惕清开灵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 
23.警惕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24.关注穿琥宁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25.关注炎琥宁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26.关注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27.警惕鼻炎宁制剂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在卫生部网站上可查。看看这么多期通报,你还会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小吗?

别说是副作用研究的少,就是正作用也研究的少!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用这个要为什么能治好这个病!

至于中医说自己是多么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做了多大贡献啥的。问题是,拿不出细节性的证据啊。都是些又大又空的话。威胁人类健康的种种重要疾病,哪个是中医搞定的,哪个又是中医能搞得定的?要动手术的搞不定,要上抗生素的搞不定,也就在病毒性疾病上能够扯扯阴阳五行。病毒那么小的东东,你和它说天地阴阳八卦经脉,它听得懂不?可病毒性疾病很多都是自限性疾病,用不用药治疗不治疗都会好,还有些是用药不用药治疗不治疗都不会好。

大猩猩的平均寿命是25-30岁。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也是30岁上下,能说明古代医学对人类寿命有明显的提高吗?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后,人的寿命才突飞猛进,生命的质量才一下子有了质的飞跃。

一旦到摆事实讲道理阶段,中医支持者大多就顾左右而言它了,或者开始诛心了。

四、结论

(1)当中医在回顾老祖先,阐释老祖先的典籍时,现代医学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医学疾病;

(2)需要大量的科普工作来说明中药的副作用;

(3)中医的一大隐患是因误诊而延误病情;

(4)中医现代化工作应该局限在研究领域,谨慎的应用于临床;当你或者你的小孩在注射中药注射液时,你可知道你或者你的小孩正像笼子里的小白鼠一样,在进行一场生命的赌博?

(5)中医治疗,就是一个字——赌!

(6)勿以生命赌中医。当然,重病可以一赌,大不了一死。

本文转自xiaotie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iaotie/archive/2011/06/17/2083250.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xiaotie 集异璧实验室(GEBLAB)

回:《孩子感冒了该吃什么药?说给程序员朋友的话》——勿以生命赌中医!...相关推荐

  1. 孩子感冒了该吃什么药?说给程序员朋友的话

    今天中午我一个朋友从医院带孩子看病回来,她和我聊起孩子看病吃药的问题,内心满是焦虑,孩子感冒咳嗽都快一个月了,先去看的西医,后又去看中医,才吃了3天药,症状没有缓解,今天又去看西医了.她老公也是做程序 ...

  2. 程序员只能吃青春饭?老程序员爆料花样出路

    我们以前说的 "青春饭",一般都是服务行业或者娱乐行业,吃"脸蛋儿" 的职业. 而现在对 "青春饭" 的定义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经 ...

  3. 某程序员吐槽:媳妇要给孩子报少儿编程班,将来继续做程序员!以后要看到穿着纸尿裤的P7!...

    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般而言,父母的职业多多少少会对孩子产生影响.那么程序员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做程序员呢? 一个程序员发帖抱怨:媳妇想给孩子报少儿编程, ...

  4. 离职后竟半夜偷溜回办公室写代码?为自由软件而战斗的程序员

    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Stallman)是个非常厉害的程序员,他开发出了Emacs及后来的GNU Emacs.GNU C 编译器和GNU除错器. 他提出"自由软 ...

  5. 程序员只吃青春饭?大龄程序员都去哪了?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求职市场对大龄程序员不"友好",在其他行业,年龄越大意味着经验越丰富,也会收到用人单位的争抢.君不见,公司里头发花白的人,往往是专家级别的人才,但为何到了程序员这一 ...

  6. 靠猪八戒接单根本就没什么肉吃,这些才是程序员赚外快的最佳方法!!!

    前言 不要再问我python好不好学了 我之前做过半年少儿编程老师,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孩子都能在我的教学下独立完成python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简单版,如果要肯花时间,接下来的网络开发也不是问题,人工 ...

  7. 程序员吃饭段子Java吃完就走_程序员专用段子笑话,笑话死循环

    1 IT人表示屁股上还得纹一个, 要不中间来个hello world! 2 真正的程序员喜欢兼卖爆米花,他们利用CPU散发出的热量做爆米花,可以根据米花爆裂的速度听出正在运行什么程序. 3 十年生死两 ...

  8. 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找个程序员爸爸?

    来自: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综合来源来源:<西二旗程序员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一文作者 hubery_class,转载自13号线微信公众号,其它素材来自互联网综合整理. ...

  9. 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找个程序员爸爸?(后厂村路上的故事)

    " 程序员是一个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诞生的职业群体,拥有专业技能.爱代码.爱编程.爱生活,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很多人眼中的程序员多是这样的↓ 其实程序员每天上班是这样的↓ 这样 ...

最新文章

  1. python使用np.logspace函数在对数刻度上创建一个对数等距数组实战:在对数刻度上创建一个数组(指定数值个数以及是否包含末尾界值)、使用不同的基数(底数)在对数刻度上构建等距数组、可视化
  2. springmvc + jquery 错误.ClassNotFoundException: org.apache.taglibs.standard.tlv.JstlCoreTLV
  3. linux下进程的tty,Linux下TTY驱动程序分析
  4. python需要学多久才能找到工作-为什么Python适合初学者,一般要学习多久
  5. python 错误处理 assert
  6. 80后创业故事之:兄弟散伙,创业失败(转)
  7. linux cpu核数查看_Linux日常必备的 8 个小技能
  8. git版本回退:error: Your local changes to the following files would be overwritten by merge
  9. python 招聘 少_Python招聘需求猛增123%!学完Python工资多少?
  10. 《.NET WEB服务》 (二)
  11. R语言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作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2. BREW:3G移动增值服务的黎明(转)
  13. 最新最火最流行的抖音火山上热门技术!
  14. Java面向对象 - String类
  15. 11月15~30非技术积累
  16. MySQL服务无法启动,服务没有报告任何错误--解决方案
  17. 计算机中 空间局限性(Spatial Locality)与时间局限性(Temporal Locality)
  18. 可喜可贺,暴雪即将收购第一家工作室Proletariat,魔法吃鸡停运
  19. 详解ShellShock 漏洞复现原理,内附ShellShock的修复方法
  20. android之ION内存管理器(1)-- 简介

热门文章

  1. 我的MySQL学习笔记(二.下)
  2. wps的高亮怎么用_wps表格,如何设置行列高亮提示
  3. 算法中对数量级的一点理解
  4. 宝,运维100+服务器很头疼怎么办?用行云管家!
  5. Tech Insight首登武汉云栖大会,阿里云 MVP匠心打造
  6. 人生三个数学公式_人生公式与数学公式不一样
  7. 浮点加法、减法, 乘法、除法运算
  8. 张家辉为何被叫渣渣辉?
  9. 高通发布4款全新骁龙芯片,千元机都能加持AI了
  10. Xcode 8 错误 dyld: Library not loaded: @rpath/libswiftCore.dylib 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