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到职场,会经历一次失衡。

在学校的时候,虽有时间课程表,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属于我们自己自由安排的。毕业后,一进入职场,就会发现工作开始占据了主导,而后随着工作日久,越发陷入一种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选择困惑。

处境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

曾经我以为的平衡是这样的,我想很多人也这样以为过,工作与生活是完全隔离的。

工作逼迫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从热乎乎的被窝里不情愿地钻出,去日复一日地完成一些枯燥、乏味甚至令人心生畏惧的事情,但却又不得不安慰自己,工作让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啊,再忍忍吧。

而下班之后才是我们真正热切期待的生活,迫不及待地去玩热爱的游戏(对,那时我还热爱玩魔兽),周末就和朋友去游山玩水,感觉这才是生活。但似乎永远缺乏足够的时间去过这样的生活,假期总是太短,而工作的时间却总是在不断地变长。工作的第一年,我发现越来越少有时间玩游戏,总是在加班,总是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到租住的小屋,冲个凉后,再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凌晨。

而工作之后的第二、三、四年,长期地出差,似乎连周末都剥夺了,感觉总是在工作。我期待的平衡,完全地失衡了。不仅是我感觉如此,也有好些同事因此选择离开了广州,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家乡,比如:西安、长沙。那时我也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回成都,听说成都是一个休闲的城市呢,回去后,工作与生活是不是就会更平衡些呢?”

是的,后来我就这么回来了,但却没有找到期待的平衡,工作反而变得丧失了充实与成就感,生活也变得更焦虑了。如今回首想来,当时我并没有认清和想明白自己的处境与状态,并去定义好属于那个阶段的平衡点。

每个阶段会有每个阶段的生活目标。刚毕业时,对我来说合适的目标应该是:自力更生,好好生存下来并获得成长。再之后几年,生活目标会进化到:恋爱成家。再往后,目标也随之发展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我当时的症结在于,错把平衡当作了目标,而实际平衡更多是一种感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若没有目标,就只好盯着感受,没有平衡,只有妥协。

认清自己当前阶段的目标,定义清楚这个阶段的平衡点。一个阶段内,就不用太在意每一天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关系,应放到整个阶段中一个更长的周期来看,达到阶段的平衡即可。通过短期的逃避带来的平衡,只会让你在更长期的范围内失衡

作为个人,你需要承担起定义并掌握自己生活轨迹的重任,如果你不去规划和定义自己的生活,那么别人就会为你规划,而别人对平衡的处理你往往并不认同。

结合当下的处境与状态,没有静态的平衡,只有动态的调整。

关系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短期的每一天总在此消彼长地波动,但长期,应该是可以动态平衡的;当从长期的视角来看待工作与生活时,会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分界线。

长期的视角决定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追求的都不应该是最后的目标或目的 —— 一种終点状态。你必须得关注过程,这个过程才是你的生活。所以,生活包括了工作,有时候甚至是非常艰辛的工作,就像我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那时,工作填满了我绝大部分生活,让我错觉工作剥夺了我的生活。

只是因为当时我并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我是重要的?我只是感觉从学校毕业进入工作,然后工作就逼迫着我放弃了曾经热爱的游戏。工作似乎在剥夺着我曾经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于是工作与生活就这样对立起来了。

然而工作不该是受罪,我们应当从中找到乐趣,王小波是这么说的:

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相比之下,从金钱、权利、生育子女方面可以得到的快乐,总要受到制约。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我总觉得国人对这后一方面不够重视,这样就会把工作看成是受罪,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之变得灰暗…

当想清楚了这点后,工作就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何必需要去平衡。与其去平衡两者,不如从整体长期的角度去选择一种平衡的生活。一段时间,也许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工作;一段时间,你决定减少一些工作,去交交朋友,谈个恋爱。再一段时间后,有了孩子,你决定把曾经生活里的一部分,比如玩游戏,换成陪孩子玩游戏。也许你没法每一天都能做到这样自如地选择,但从一个长期的角度(五到十年)你总是可以选择的。

紧要的是,去过你想要的生活,而非不得不过的生活

而这里所指的“工作”已不再仅仅是“上班、打工”这样的狭义含义,而是更广义上的“工作”。比如,现在我正在写这篇文字,写到这里,时间已过了凌晨,窗外有点淅沥声,下起了小雨。我喜欢成都夜晚的小雨,突然想起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某几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作,于我就是另一种广义上的 “工作”。而且我喜欢上了这样凌晨夜里的写作,有一点点的辛苦,也有一点点的美好,是吧?这也是当下我选择的生活。

比例

既然要主动选择,从一定的长周期看,就需要确定到底怎么样的比例合适。

选择工作在生活中的比例问题,是一个关于优先级和价值观的问题。从操作上来说,它其实是一个交易问题,关乎自己的所得和所失的交易。选择二者间的交换比例,意味着我们要进行权衡取舍,并为之承担相应的结果。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比例选择,既然从操作上是交易问题,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借用一下投资交易中的一种颇有启发的策略:年轻时,要更多投资于风险更高、波动更大、但潜在收益也更大的股权类权益;随着年纪见长,就要慢慢增大更稳定和确定的债券类投资比例,降低股权比例。

而且,这个策略还有非常具体的量化指标。就是用 100 或 120 减去你的年龄来得到你应该投资股权的比例。至于到底是用 100 还是 120,取决于你心理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

把这个思路用在平衡工作与生活上的话,大概是这样,假如对于一个非常有事业心和野望的人(可以理解为风险偏好大的人),大学毕业平均是 22 岁,那么就应该是 120 - 22 = 98,也就是 98% 的精力花在工作上,当然这里是广义上的 “工作”。而对于那些刚毕业但没有那么大野心的年轻人,也应该投入大约 80%(这是用 100 来减) 的精力在 “工作” 上。

对于这个策略,我的理解是早期的高投入,是为了将来需要更多平衡时,能获得这种平衡的能力。在我有限的见识和理解能力之内,我是认同这个比例的。一开始就想获得安稳与平衡,人过中年之后是否还能获得这样的安稳与平衡,感觉就比较靠运气。掌控自己能把握的,剩下的再交给时代和运气。

人生,就是在风险中沉浮,平衡的交易策略就是用来应对风险与波动的

工作是我们度过很长一段生命的方式,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喜欢工作,但我喜欢存在于工作里的东西 —— 发现自己的机会”,工作才会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生活。

而我们应该追求过好这一生,而非追求平衡,如何才算 “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过上想要的生活,而是先设定了想要的生活,自然而然工作就会成为生活中合适的一部分

末了,我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 缺乏真正的目标时,就只好盯着感受,把平衡当作了目标,由此带来了平衡选择的困扰
  • 不同的处境与状态,会有不同的平衡点,需要做出规划与选择
  • 短期只有此消彼长,长期才能动态平衡
  • 早期年轻时的高投入,换取将来平衡的能力与选择权

选择工作,还是生活?相关推荐

  1. 一位IT退休老兵的感言、工作、生活、前途、选择

    转载于 http://blog.51cto.com/ixdba/1956099 转载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关于IT,关于人生,关于选择的文章,跟大家一并分享.文章比较长,但认为有用的人一定能够耐心的读完 ...

  2. 《一位IT退休老兵的感言、工作、生活、前途、选择》

    转载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关于IT,关于人生,关于选择的文章,跟大家一并分享.文章比较长,但认为有用的人一定能够耐心的读完.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 ...

  3. 关于未来50年的工作与生活,三星联合未来学家们做出了这些预测

    来源:资本实验室 8月底,三星公司为庆祝其位于伦敦的新体验空间Samsung KX投入运营,委托英国的几位专家学者和未来学家们共同研究,并发布了一份题为<三星KX50:聚焦未来>的报告. ...

  4. 工作?生活?快乐吗?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 ...

  5. 学妹问H哥: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作者 l Hollis 来源 l Hollis(ID:hollischuang) 这几天被B站的<后浪>刷屏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个人觉得还挺不错的.很多人说<后浪>传达出一种 ...

  6.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真相在此

    我了解的一家外企,老板们经常和员工讲" Work-life balance ",然后很多人经常被迫在单位加班到晚上10点,晚上回到家里还得继续开会. 这是老板视角下的平衡吧? 在知 ...

  7. 如果你没有读过苏世民的《我的经验与教训》 ,可以看看这篇精华语录: 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 苏世民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苏世民简介 苏世民 ...

  8. 聊聊大学室友在 TikTok 的工作和生活体验

    关注公众号 前端开发博客,领27本电子书 回复加群,自助秒进前端群 今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润"这个词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有的人想润去外企,有的人想润出国,润似乎成为了我们逃离 ...

  9. 程序员要为了生活而工作,不要为了工作而生活。

    (此文转载自乐字节) 如果有一门课一定要加到工程师教育课程中的话,那一定不会涉及编译器或时间复杂性.但这就是我们所在行业的基本要求,因为我们不教他们,这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这篇文章希望对作 ...

最新文章

  1. 像我这种垃圾学校出来的人...【原话,不是我编的】
  2. [architecture]-ARMV7的模式切换总结
  3. svn authz 授权文件模版
  4. 线段树和zkw线段树
  5. pip下载安装与环境配置
  6. Unity 中的特殊文件夹
  7. WPF RichTextBox设置文本颜色
  8. CDays-3 习题一 (处理命令行参数)及相关内容解析。Python getopt 简介
  9. python 百度识图_python 调用百度识图识取本地图片
  10. 教育技术学就业方向_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1. 神经派考古学 - 推荐一个blog
  12. unity C# 时间换算记录
  13. ZOJ-3939 The Lucky Week
  14. 并行传输VS串行传输
  15. 第十五周翻译-《Pro SQL Server Internals, 2nd edition》
  16. 教程:Word中如何让参考文献编号和引用标记都是数字上标
  17. Windows文件共享服务
  18. 程序员面试的奇葩问题
  19. 计算机学院邱斌,北京林业大学
  20. 多边形游戏-动态规划(Java)

热门文章

  1. keras_猫狗分类案例(三)_卷机神经网络的可视化(可视化卷积神经网络的中间输出)
  2. python乘法函数英文缩写_乘积(python乘法函数)
  3. 如何解析自己的域名到博客主页
  4. 深度学习中的语音信号处理基础
  5. mysql 怎么查后几条_查询MYsql中最后几条记录
  6. 零基础学习CANoe Panel(1)—— 新建 Panel
  7. 技术控:巧将闲置旧手机电脑变成免费远程摄像头网络监控防盗系统
  8. Oracle 中取周别 IW和WW 有何差别
  9. 佛洛依德算法求最短路径(记录路径信息)
  10. 智能共享单车出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