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今年4月15号进了当前的外企公司,当时还用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大家写简历和面试的技巧(面向高级开发和架构师)这篇博文记录了面试的经历。试用期是6个月,经过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于最近顺利转正。一直想写篇文章来记录试用期的经历,但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方向,所以就耽搁到现在。

想起我于18年2月从外企到互联网公司,再从互联网公司到外企,我也算经历过两种不同风格的公司,所以在这篇博文里,一不聊技术,二不对比两者的优劣,就干脆写一下我在这两类公司里的体验。

1 对外企来说,在互联网公司挣钱多,技术提升的机会也多

在17年的年初,我当时还在外企,那时候该学的技术也学了,每天也就是重复劳动,定期从老外那边接需求,经过一阵扯皮,然后开发上线,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也没机会太多接触到比较新的架构技术。 当时我得到的信息是,在互联网公司里挣钱多,技术提升也快,所以也就想找个互联网公司锻炼下。

当时叫一个难,因为当时所在的外企接触到的技术比互联网公司落后太多,这好像也是个行业现象,不知道面了多少家,也在面试中不断成长,终于在17年底面试成了一家规模也不算小的互联网公司。

进去以后,工资有涨,也变成了16+月薪,进去以后,发现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我之前用的技术是JDBC+Spring+Java,仅仅在一些调研项目里用到redis和mongoDB,进互联网公司才三个月,我就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了Netty,MyCat,linux部署,spring cloud,Redis集群,nginx等技术。由于是在实战中使用,所以我感觉在其中的三个月里的进步,少说也抵得上在当时外企里3年的进步。

也就是说,互联网公司钱多,技术提升快,这是我亲身感受到的。我当时和现在所在的外企,也时不时有人想去互联网公司,而市面上的一些传言,比如互联网公司最多可以发20薪,工作若干年后能年入50万+甚至100万+,这绝非是空穴来风。

2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在外企里,能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确实,互联网公司里加班会比较多,我忙的时候,或许晚上要10点以后走,比较闲的时候一般也是8点左右走人。就不说为什么会加班了,就说下我见过的和经历过的加班情景。

1 比如某功能一周后要上线,其中牵涉到若干部门,需要联调。大家知道,本模块开发完成到联调通过,中间还是有段距离。比如,今天要联调通过,不通过就别回家。那就一个个模块按流程发请求,如果涉及到5个部门,那么哪怕自己模块没问题,在联调结束前也不能回家,结果往往是,一个组在改,其它组在等,改好后发现问题出在其它组这边了,再重复前面流程。

2 比如监管部门有要求,出去的数据格式或者流程必须符合规范,而且有时间限制,那么就加班吧。而且这种加班晚上未必能回家。

3 在平时开发过程中,要实现的技术点需要别的组提供接口,甚至要和其它组讨论并制定接口,而别的组也是一大堆事情,那么不要紧,就加班做吧。

4 如果出了产线问题,比如没法支付了,客户就等着解决,不解决就在群里吐槽,那么就得加班解决,解决以后才能回家。

平心而论,我在互联网公司里加班的程度,强度还不算是最高的,我就听说有些组,基本上是第二天2,3点再走,睡会再早上10点11点再来,再凌晨2,3点下班,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近半个月。

所以互联网公司的钱,也未必好挣,相比外企,目前我基本上7点下班,走的时候办公室里基本没人了,而在我之前的外企,比较忙的部门,也就是7点下班外加每周两次晚上一个小时的电话会议。一般的部门,到点下班绝对是普遍现象。

如同互联网公司的钱不是那么好挣的那样,外企“轻松”的理由说出来也会让人不好受。

1 对于外国人来说,我们的业务就相当于外包,很少有核心技术,所以外国领导对中国业务虽然有预期,但这个程度绝非互联网公司对核心产品的期望能比。

2 而且对于相同职位,中国员工的工资普遍要比国外同行要低,所以工作强度不高,也就在国外领导的预期范围之内了。

3 到处都有舒适区,所以外企也不能说是养老院

有些人说,外企是养老院,的确,在外企里如果不求上进,确实有机会养老,如果再透支未来,绝对有机会活得很滋润。但话说回来,舒适区到处都有,在互联网公司,绝对也有机会养老。有些人可能会说了,互联网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节奏或许会督促人上进,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要出工不出力,同时再符合各种规范,绝对能做到,如果本事再大点的话,还能在出工不出力的前提下让领导提拔你。

所以说外企是养老院,这有失公允,不过,在外企,个人能支配的自由时间比较多,这倒是个事实。在互联网公司,每个人像被事情撵着向前,每个人在被动前进的同时,可能走了弯路,比如过度注重技术不注重管理。而外企给与人的发展指导也很丰富,技术角度的分布式,云等都有,管理角度的各种思维也很全面,而且能给人以足够多的试错机会。也就是说,和互联网公司相比,在外企发展,也是一种能实现财务自由的途径。

4 在互联网公司能开拓技术视野,在外企可以拓宽未来发展的眼界

我当时在互联网公司,虽然干活的时候用到的技术不多,但接触到技术栈非常全面。我在上海,我的体验是,在互联网公司干个一年半载以后,上海大多数公司的高级开发职位,都有资本去应聘了,如果再干个三四年,所有架构师的职位也能去应聘了。从技术角度,在互联网角度能了解到如下的知识。

1 组件角度,分布式组件这套用起来应该没问题。

2 运维角度,能搭建linux集群,并在上部署调试项目,而且还能通过日志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3 技术深度方面,不能说掌握工作中相关的底层源码,但出了问题,能debug到组件底层源码甚至linux底层源码,分析并排查问题。

和互联网公司相比,在外企或许能用比较开放的视野开规划未来的发展。这里盘点下我在外企开拓的视野。

1 对各种经济指标(比如失业率,CPI,或者股票指数等各种指标)会产生天然的敏感,由此预测各种走势,然后关注各种金融产品和衍生品,或者是各种大宗产品和资产。

2  组内也会聊些国外的话题,比如德国或美国或其它国家的城市怎么样,国外其它team会用到哪些技术,以及哪些模式。

3 还会关注些商业模式,比如最近哪些行业哪个公司得到了风投,以及它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对我们IT人来说,技术很重要,是立身之本,但我们不仅仅该靠技术挣钱,或许在外企,更能接触到技术之外的挣钱模式。

5 在哪里都得拥抱变化,制定短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不管在外企也好,在互联网公司也好,除了被动地干活外,一定得制定适合自己得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互联网公司就不说了,人员流动比较频繁,而外企也有裁员。虽然说在外企可以舒适养老,但如果固步自封,被裁后可能真就难过了。

我在外企和互联网公司,体会最深的就是拥抱变化,就不说因循守旧了,哪怕看错变化的方向也会落后于平均水平。

1 技术上的变化就不说了,热门之前的技术,比如框架,AI,区块链等技术,如果可以,得想办法借此挣钱。

2 能通过各种资讯感受到热门行业的变化,以此制定自己未来的投资计划,比如股票,理财产品甚至房产。

3 每个时间段,对我们IT人来说,挣钱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直播、录制视频等,我们IT人也不能光埋头写代码,也得关注这些资讯,可以的话,最好实践下各种挣钱模式。

6 打拼时可以选择互联网公司,沉淀时可以选择外企

上文里给出了外企和互联网公司的差别,那么对大家来说,在什么情况下该选择互联网公司,在什么情况下该选择外企呢?

1 刚毕业,或者出于事业的积累期,或许可以选择互联网公司,因为外企工作强度比如互联网,如果对个人要求不高,一旦贪图安逸了,进外企后或许就会落后于平均水平了。

2 如果当前处在小公司,每天干重复的活,同时感觉很迷茫,不知道技术或职业的发展方向,那么也可以进互联网公司,在其中有足够多的技术发展方向以供选择,同时还能接触到各种大牛,从而给自己的发展树立目标。

3 如果感觉最近缺钱,而没有其它挣钱渠道,那么可以进互联网公司。

4 如果当前需要顾及家庭,或者要多关注自己的事情,比如要考研,想要小孩了,那么可以进外企,以求工作生活平衡。

5 在有一定积累了,如果感觉想要做自己的事业了,那么可以到外企,然后尝试其它各种挣钱途径,毕竟在外企,自己能支配的时间比较多。

7 总结:当前没本事,一定得上进,同时选择公司不能以舒适为考虑项,

或许有朋友说了,我现在本事不行,所以外企和互联网公司都难进。但人要有志气,在我的博文如果当前没有拿得出手的简历,也别慌,努力的话最多两年情况就能改变里,给出关于上进的若干建议。而且进外企也不是什么难事,在这篇博文工作2年进外企,不是难事,给出进外企的建议里,我也给出了进外企的若干方法。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的标准可以是钱,可以是技术,或者是其它选项,但尽量别以“舒适”为由,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员工,刚进公司时尚有竞争力,最多享受一年时间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了,让人感觉就不求上进了。

如果大家感觉本文有帮助,请推荐本文,也欢迎大家通过评论来交流。

版权说明:

如果要转载本文,请先征得本人同意。

借着谈转正感想的时机,再聊聊外企和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体验相关推荐

  1. 十大杠杆炒股平台浅谈股票短线买入时机

    ​十大杠杆炒股平台浅谈股票短线买入时机,短线炒股的最佳时机和原则.短期操作是利用当日或数日股价波动赚取短期利率差价的投资方法.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方向难以预测,因此短期操作风险较大,但如果抓住机会,短期 ...

  2. python的中文翻译-再聊聊Python中文社区的翻译

    在写<学习Python,怎能不懂点PEP呢?>的时候,我已经发现国内的Python翻译环境不容乐观.这个结论可能不对,毕竟这几年Python大热,或许有不少优秀的翻译项目,只是我还不知道而 ...

  3. 再聊聊Python中文社区的翻译

    在写<学习Python,怎能不懂点PEP呢?>的时候,我已经发现国内的Python翻译环境不容乐观.这个结论可能不对,毕竟这几年Python大热,或许有不少优秀的翻译项目,只是我还不知道而 ...

  4. 让我们再聊聊浏览器资源加载优化

    几乎每一个前端程序员都知道应该把script标签放在页面底部.关于这个经典的论述可以追溯到Nicholas的 High Performance Javasript 这本书的第一章Loading and ...

  5. 【让我们再聊聊浏览器资源加载优化】

    几乎每一个前端程序员都知道应该把script标签放在页面底部.关于这个经典的论述可以追溯到Nicholas的 High Performance Javasript 这本书的第一章Loading and ...

  6. mate7升级android7,简约易用再升级 华为Mate7 EMUI 3.0体验

    1华为Mate7 EMUI 3.0体验 9月初发布的EMUI 3.0让华为终于摆脱了有点儿蹩脚的2.X时代的UI设计,流行设计元素的选用也让整套系统外观风格看起来更加贴近目前的主流审美:功能上EMUI ...

  7. 浅谈点感想(通篇废话),由学习方法想到的ML

    机器比人的最大优势可能是,不需要给自己打鸡血,他们就直接开算了. 但是我们是人,我们是写机器学习的人,还是得给自己打鸡血.(这是什么意思,且听下文分析) 机器比人的最大劣势,目前以我的粗浅认知来看,是 ...

  8. 再谈下JAVA学习和JAVA程序员在上海找工作的几点看法

    最近因为比较闲,而且有几个师弟来上海找工作,交流后有点感受,所以发了一个贴子.那是第一次在CSDN上发贴,最近几天又想了想,所以再 发一贴,可能也是最后一贴,我只谈谈我在上海做了6年软件开发所了解到的 ...

  9. 再谈STM32的CAN过滤器-bxCAN的过滤器的4种工作模式以及使用方法总结

    1. 前言 bxCAN是STM32系列最稳定的IP核之一,无论有哪个新型号出来,这个IP核基本未变,可见这个IP核的设计是相当成熟的.本文所讲述的内容属于这个IP核的一部分,掌握了本文所讲内容,就可以 ...

最新文章

  1. 集合框架—HashMap
  2. 《构建高性能web站点》随笔 无处不在的性能问题
  3. linux服务器性能监控命令汇总之free命令(四)
  4. 性味归经与功能的脚本(超过四元素)
  5. php写web服务器端,如何用php实现一个web服务器
  6. docker设置http_proxy https_proxy解决gcr.io/kaniko-project/executor:v1.7.0之类的镜像拉取问题
  7. python编辑程序模型_Python编程语言实行尽可能成熟、稳定的新管理模型
  8. C++STL——概述
  9. F:Maximum White Subtree(树形dp)
  10. 政史系列:《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11. mycat1.4.1小白用户入门(一)
  12. 管理感悟:不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3. Java读写配置文件——Properties类的简要使用笔记
  14. springboot 集成 log4j,log4j配置不同包不同日志输出级别(按包输出不同级别日志)
  15. 计算机英特尔显卡在哪找,Win10英特尔显卡设置图标不见了该怎么办 - 系统之家...
  16. ecshop与shopex哪个更好?
  17. Python beautiful soup解析html获得数据
  18. HTML中<img src=““>中图片路径的用法
  19. windows系统运维基础
  20. 读书笔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把握好度

热门文章

  1. 软件设计师必考精华 - 多媒体、信息安全、法律
  2. 在Spring Boot中使用数据缓存
  3. python数据预处理_Python数据分析——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4. HTC Vive unity 教程【转载】
  5. Android判断手机的电池状态
  6. laravel artisan命令汇总
  7. 如何使用10个小时搭建出个人域名而又Geek的独立博客?
  8. 史上最通俗计算机网络分层详解,附架构师必备技术详解
  9. 03-django模型(1)
  10. php k线15分钟 30分钟,5分钟K线、15分钟K线、30分钟K线和60分钟K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