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动及车载终端包含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陀螺仪、加速计、磁力计、感光器等等,从原理上讲,这些传感器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把外部环境变化转化为通信系统可理解的电信号的过程。像温度计、光感器等传感器,因为功能单一非常容易理解,而陀螺仪、加速计和磁力计则因为原理及结构复杂,导致实际功能出现重叠,但又各有特点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对其应用边界产生混淆

  一、陀螺仪

  陀螺仪(Gyroscope、GYRO-Sensor)也叫地感器,传统结构是内部有个陀螺,如下图所示(三轴陀螺),三轴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三维坐标系内陀螺转子的垂直轴与设备之间的夹角,并计算角速度,通过夹角和角速度来判别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状态。三轴陀螺仪可以同时测定上、下、左、右、前、后等6个方向(合成方向同样可分解为三轴坐标),最终可判断出设备的移动轨迹和加速度。

  也就是说陀螺仪通过测量自身的旋转状态,判断出设备当前运动状态,是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还是向右呢,是加速(角速度)还是减速(角速度)呢,都可以实现,但是要判断出设备的方位(东西南北),陀螺仪就没有办法。

  传统的陀螺仪属于机械式的,随技术发展,还有出现了振动式陀螺仪、激光陀螺仪、微机电机械陀螺仪等,无论是在体积微型化、测量精度和易用性上都有大大提高。

 

  二、加速计

  加速计(Accelerometer、G-Sensor)也叫重力感应器,实际上是可以感知任意方向上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则只是地表垂直方向加速度),加速计通过测量组件在某个轴向的受力情况来得到结果,表现形式为轴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XYZ),这一点又有点类似于陀螺仪,但陀螺仪的更多关注自身旋转情况(原位运动),加速计则主要是测量设备的受力情况,也就是三轴运动情况,尽管加速计也可能在某个小范围换算出角速度的可能,但设计原理决定似乎更适合于空间运动判断。

       三、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区别

  两者看起来很接近,不过加速度计只能侦测物体的移动行为,并不具备精确侦测物体角度改变的能力,陀螺仪可以侦测物体水平改变的状态,但无法计算物体移动的激烈程度。

  用简单的例子就是eeeStick(Wii:对不起我没有陀螺仪),例如玩平衡木游戏,当游戏杆向前倾斜时,陀螺仪用来计算游戏杆倾斜的角度,三轴加速度计可以侦测游戏杆晃动的剧烈程度以及游戏杆是否持续朝斜下方。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加速度。借助一个三轴加速度计可以测得一个固定平台相对地球表面的运动方向,但是一旦平台运动起来,情况就会变得复杂的多。如果平台做自由落体,加速度计测得的加速度值为零。如果平台朝某个方向做加速度运动,各个轴向加速度值会含有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值,使得无法获得真正的加速度值。例如,安装在60度横滚角飞机上的三轴加速度计会测得2G的垂直加速度值,而事实上飞机相对地区表面是60度的倾角。因此,单独使用加速度计无法使飞机保持一个固定的航向。

  陀螺仪测量机体围绕某个轴向的旋转角速率值。使用陀螺仪测量飞机机体轴向的旋转角速率时,如果飞机在旋转,测得的值为非零值,飞机不旋转时,测量的值为零。因此,在60度横滚角的飞机上的陀螺仪测得的横滚角速率值为零,同样在飞机做水平直线飞行时,角速率值为零。可以通过角速率值的时间积分来估计当前的横滚角度,前提是没有误差的累积。陀螺仪测量的值会随时间漂移,经过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定会累积出额外的误差来,而最终会导致对飞机当前相对水平面横滚角度完全错误的认知。因此,单独使用陀螺仪也无法保持飞机的特定航向。

  一言以蔽之,加速度计在较长时间的测量值(确定飞机航向)是正确的,而在较短时间内由于信号噪声的存在,而有误差。陀螺仪在较短时间内则比较准确而较长时间则会有与漂移而存有误差。因此,需要两者(相互调整)来确保航向的正确。

  即使使用了两者,也只可以用于测得飞机的俯仰和横滚角度。对于偏航角度,由于偏航角和重力方向正交,无法用加速度计测量得到,因此还需要采用其他设备来校准测量偏航角度的陀螺仪的漂移值。校准的设备可以使用磁罗盘计(电子磁罗盘,对磁场变化和惯性力敏感)或者GPS。

  GPS数据更新较慢(1Hz到10Hz),并且短时间内存在误差。可以只用GPS就可在地磁平稳的时间内,在地面跟踪较为稳定和慢速的飞行器。

  惯性导航单元(IMU)组合(融合)来自两个或以上的传感器(例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场计和/或GPS)信息用于飞机相对地球的航向矢量和速度矢量。这种融合算法相当复杂,同时还需要对这些电子器件固有的测量噪声进行特殊滤波,因此市场上具有还算过得去的参数,“廉价”的IMU的价格也要 1000至5000美元。

加速度计与陀螺仪区别相关推荐

  1.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区别

    现代移动及车载终端包含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陀螺仪.加速计.磁力计.感光器等等,从原理上讲,这些传感器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把外部环境变化转化为通信系统可理解的电信号的过程.像温度计.光感器等传感器,因为 ...

  2. 加速度计/磁传感器/陀螺仪

    加速度计和磁传感器都是极易受外部干扰的传感器,都只能得到2维的角度关系,但是测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相对较小,结合加速度计和磁传感器可以得到3维的角度关系.陀螺仪可以积分得到三维的角度关系,动态性能好,受外 ...

  3.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数据融合

    本帖翻译自 IMU(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设备)在嵌入式应用中使用的指南.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学模型和基本算法,以及如何融合这两者,侧重算法.思想的讨论 介绍 本指南旨在向兴趣者介绍惯性M ...

  4.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设备

    原文的地址:http://www.geek-workshop.com/thread-1695-1-1.html 本帖翻译自IMU(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设备)在嵌入式应用中使用的指南.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加速 ...

  5.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指南(很详细的介绍)

    转载自:http://www.geek-workshop.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95&reltid=676&pre_thread ...

  6.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原理

    本帖翻译自IMU(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设备)在嵌入式应用中使用的指南.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学模型和基本算法,以及如何融合这两者,侧重算法.思想的讨论 介绍 本指南旨在向兴趣者介绍惯性ME ...

  7.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指南

    本文转自中文版--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指南,我只是重新用重新编辑了一下公式,便于阅读 翻译自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加速度计个陀螺仪的数学模型和基本算法,以及如何融合这两者,侧重算法.思想的讨论. ------ ...

  8.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解析

    转载自:http://www.geek-workshop.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95&reltid=676&pre_thread ...

  9.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模型(imu元件)分析

    ** 一.先分析加速度 ** 1.3自由度:3个轴方向的加速度/力的模型很好理解,前后X,左右Y,上下Z: 2.3自由度: 沿前后轴X方向的滚动,左右轴Y方向的俯仰,上下轴Z方向的偏航: 这三个自由度 ...

最新文章

  1. ValueError: invalid literal for int() with base 10: “ ”
  2. K:java中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3. 颠覆认知:SRE 到底是干啥的?
  4. Solaris 上swap -s的解释
  5. 'python program'.count('p')的值是_如何用Python分析泰坦尼克号生还率?
  6. Java使用MyEclipse2017时的一些小细节
  7. App设计灵感之十二组精美的地图导航App设计案例
  8. 漫游Kafka实战篇之客户端编程实例
  9. 利用php-console和Chrome开发者工具实现PHP应用的printf
  10. Datetime数据类型之datetime2和datetimeoffset数据类型
  11. OO第二单元(电梯)单元总结
  12. 【Reformer】图解Reformer:一种高效的Transformer
  13. Java基础系列--static关键字
  14. implode - of an array
  15. java课设单链式存储心得报告_队列的链式存储方式的实现(Java语言描述)
  16. java计算机毕业设计基于安卓/微信小程序的个人健康打卡系统
  17. Java微服务面试题
  18. 永中Office Linux版
  19. 百度日语输入法快捷键(baidu type)
  20. java gson解析json_Gson解析json数据(转)

热门文章

  1. Android 微信抢红包插件
  2. JKD+Tomcat+Eclipse基础配置
  3. torch tensor去掉1维_自制番茄酱,只加糖是不对的,牢记1点技巧,番茄酱沙甜更好吃...
  4. javascript 中的onblur 事件
  5. 神经网络编程的34个案例,java调用神经网络模型
  6. mysql中计算两个日期的时间差函数TIMESTAMPDIFF用法
  7. QtScrcpy使用指南
  8. 第2关:求解出n以内所有能被5整除的正整数的乘积-------C语言程序设计技术(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9. 收藏的有用博客及源码地址
  10. 微服务拆分原则之A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