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典

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从职业发展理论来说:一个成功的职业发展人士,10年后一个月的收入是十年前一年收入的10倍。

自我的快速发展,也许需要通过调整职业方向的方式来实现。而小强则不敢冒这样的险——因为他的房贷让他不敢做任何的职业变动了。我们再帮他们算算账。

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房?高晓松回答:“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

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内×××业大佬王石。2008年初,国内楼市初现调整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职业安全感奴隶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中,自己突然很弱小很弱小,禁不起任何的失败。世界很大,我却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住了的感觉。

职业规划师们也不会,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即使他们帮这个人找到最优化的道路,这个人也会继续和自己玩yes, but的游戏:“是的,但是……”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关在看不见的牢笼中间,我把这些人称为yesbuter,大部分的yesbuter都是安全感奴隶。

安全感是一个力量强大的主子,它用一个看不见的牢房来囚禁它的奴隶们,这个房间用恐惧做墙,用恶毒的信念做水泥。

爱奴:你一个人也能好好过下去

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托住,你舒服他也舒服。

事实上,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而是恐惧。

安全感绝对不是来自婚姻,如果你是想要安全感而进入婚姻的话,这个婚姻80%会出现问题。因为对方不是一个港口,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而是一个活着的人,他还会去接触不同的人,他还会在兴趣上改变。所以,你想要在婚姻上得到的东西,你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如果不能,这样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只要你内心坚定,只要你先相信:这个世界没有谁都能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关于“爱”的三个误会

所以你可以不喜欢你朋友抽烟,不喜欢他的一些想法。但是要记得,你可以讨厌一些行为,同时你可以爱着这个人。

为什么美女大多不认路

你的潜能就好像你的咨询顾问,如果一开始你信任它,它就会越来越努力,为你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不信任它,而去依赖其他的东西,它就会慢慢远离你,在你需要用它的时候,它也不会再来。慢慢地,信任自己潜力的人建立起了自信与安全感,而不信任自己潜力的人会进入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模式。换言之,你永远丧失了这个方面的自信,你变成了安全感的奴隶。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内在的安全感,但是内心又迫切被需要,我们只好慢慢地转向外界,寻求外部的寄托。这让我们的自信完全被摧毁,恐惧开始滋生,因为我们内心的潜意识深深知道:外物是无法完全掌控的,而我们又无比依赖这些东西。

这种想法让我们活在双重的煎熬当中:既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6招快速提升安全感

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尝试。

所以说,在北京,如果你想搞废一个人,那就提供一个没有经济压力、随时可以上网看书吃饭的房子吧。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要害一个人,让一个人恐惧、没有自信,就给他提供一个无须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安全感,这实在是太有效了。

少看一些凄惨的电影、恶俗的电视剧和惨淡的杂志吧,也少和那些没有安全感的人待在一起。他们就好像垃圾车,里面装满恐惧的信念。

接近那些简单快乐的人,看看那些干净明亮的电影和书籍,做一些无缘无故的快乐事情。

站在阳光里,你会慢慢晒走黑暗。

3. 告诉自己,我担心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要先把我的恐惧安全地存在这里!等我做完以后,我会回来取走我的恐惧。

按照《面对恐惧,从容面对》(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的说法,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个层次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恐惧是个虚张声势的懦夫,你懂得如何应对它了吗?

当你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把脸转向它,准备作战,恐惧就会烟消云散。

必问自己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请记住问自己格鲁夫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如果我失败了,新来代替我的那个家伙,他会怎么办?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去做呢?

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要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些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给予些什么?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是给出来的,而不是要回来的?

那些关在自己的心房里,整天盘算别人的人;那些躲在自己小窝里,整天等待别人搭救的人;那些躺在优厚的物质条件之上,惶恐地担心失去的人;那些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你们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地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If you're hurting, you need to help somebody ease their hurt. If you're in pain, help somebody else's pain. And when you're in a mess, you get yourself out of the mess helping somebody out of theirs.

如果你受了伤,你要帮助他人减轻伤痛。如果你感到痛苦,你要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让自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你是“没兴趣”,还是“感兴趣”

小强总是兴致勃勃地投入一个又一个冒险中,他们经历丰富,收获很多,当然失败也很多。小明则总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有到不得不行动的时候,他们才被迫抱怨着进入,他们失败很少,也尝试得很少,因为他们觉得那个没有什么意思。

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所以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因为快乐就是快乐,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有趣之人,生命开始对你感兴趣

难怪有些人总是充满快乐和激情,全情投入。他们在成功的时候收获到成果,在失败的时候收获到智慧,而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收获到过程中的快乐!

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

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

当一个人觉得面对新事物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漠不关心。

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投入!

“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所以每天问问自己,你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

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Sing like nobody's listening; 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

跳舞,像没有人看着那样;热恋,像从未受伤一样;唱歌,像无人听着那样;活着,就把人间当天堂。

初恋的激情都会消退,兴趣会吗

长久来说,只有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兴趣,才是不会消退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快乐来源于“紧张感的释放”,一旦一个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紧张感就会消失,快乐也就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了持续的兴趣。

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你相信星座是真的吗

实验进行到这个地步,结论已经相当明确:人们会因为对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发展成那样的性格。星座——性格的心智模式不仅让他们看到那样的世界,也让他们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后按照那样的性格来生活,最后真正成为星座描述的人。

简单来说,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心智模式对我们的改变,实在是太强大了。

这个反应只能继续论证我的观点: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当中。

心智模式: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我们好像戴着一副看不见的镜片在看世界,镜片过滤掉大部分的东西和信息,我们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填充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填充字母一样。

你永远只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总之,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们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

我们用一个固定程序来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然后根据经验和记忆构建出一个我们假设的世界模型,再对这个假设世界作出反应。简单地说,我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虽然他们同在一个世界,但是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即使生活在一模一样的世界中,我们对世界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正在阅读世界上唯一的一本书,因为是我和你共同创造了这本书。这本书对于你的意义是淡淡一笑还是改变你的命运,很大程度由你决定。

你希望自己更加幸运吗

事实上,那些安装了“幸运儿模式”的人,他们构建了一个充满机会的幸运世界,会更加容易地发现外界潜在的机会;而安装“倒霉蛋模式”的人则倾向于对机会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心中的模式中没有“机会”这个东西。

这样一来,幸运儿反复印证自己的“幸运儿模式”,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幸运世界”,而倒霉蛋则对自己的“倒霉世界”坚信不疑。你有没有在你的身边看到,一些人好像总是带着天使的光环,一切都那么的顺利,一帆风顺,另一些人仿佛天生晦气,八字不顺,喝凉水都塞牙?

我们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也见淫。如果你身边有一个不管什么东西都能讲成×××笑话,什么都觉得暧昧的朋友,他的脑子里面就安装了一个“淫者见淫”的心智模式。

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又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师,我们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幻想世界,然后在现实中让这个幻想慢慢实现。

思维里的墙如何限制我们

新的思维方式解放了他们,一旦人们意识到一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只是技术和时间问题了。

我很喜欢一段著名的祈祷词:愿上帝赐我一个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且赐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

这说的就是心智模式的智慧:找到那些我们内心世界中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那些不能突破的地方去接纳。

为什么很多有钱人一点也不快乐

当人们收入很低的时候,对幸福的满意度确实也很低。身无分文的人对于幸福的满意度几乎趋近于零。在0.25之前是正比关系,到了0.25以后,就基本上没有太多相关了。用大白话说,从一无所有到小康这个阶段,如果你有了钱,你的幸福指数会“噌”地一下蹿了上去。但是在0.25以后,你的金钱和幸福就基本上没有太多关系。搞得不好,说不定还会下降到0.2、0.1或者更低。这一现象在数学中被称做“金钱的边际效应递减”。

老张于是更少回家,更多应酬,更加努力赚钱,更大把往家里拿钱,却一次次看到老婆孩子更加冷漠的脸,也更觉得自己不幸福。像一个在瀑布下面溺水的人,他越是努力,越是下潜。

这群人中,不乏社会的最精英、最高智商人群,但是他们却冲不破自己“赚钱——幸福”的心智模式。在这个心智模式的背后推动下,他们的贪婪和空虚不可理喻地莫名生长,终于毁掉了自己的生命。

每一个希望自己幸福的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心智模式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关于智慧的智慧。

如果说每一个人都戴着一块镜片来看世界,然后用一套自己的程序来构建自己的世界,那么这本书的任务,就是帮助你细心打磨更好的镜片,升级你的程序。

关于心智模式的几个观点

优秀的人有一整套优化得非常好的后台程序,这些程序清晰、干净,不占内存,直指目标。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程序,他们总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下面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对“我的幸福谁负责”的内在假设导致两者面对挫折的不同心态。而决定对自己幸福负责的人,在遇到外界条件糟糕的情况下,自然会更加努力,外界条件好,也是踏踏实实,心态自然好。而放弃自己幸福的人,则终日忧心忡忡,怨天尤人也是必然的事情,心态肯定糟糕至极。好坏心态的背后,是关于世界的不同假设而决定的。

成功者的“态”你学会了,但是他背后的心智模式,你还是不懂。

最关键的,你的行动让整个公司、行业的人都看到你的品行,他们都愿意和你玩这种win-win游戏。

双赢对么?不一定!

现在的企业家们言必谈共赢,好像一切东西都可以共赢一样。其实共赢这个模式本身有着关键的外界假设:世界有富足的资源来支持每一个人,同时双方需要有不止一次的交易。如果没有了这两种条件,双输模式和输赢模式也许才会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说,中国的很多民企和家族企业,奉行的更多是打板子+愚民政策,既没有提供给员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也不准备和员工分享资源,这样的企业内部提倡的共赢思想只是无源之水,根本不可能实现。中国人的心智模式更多倾向于谋略(win-lose)而不是协作(win-win),也是这个道理。

作为一种心态,双赢不总是对的。每一个心智模式背后都有相应的对世界的假定,也有着相对的局限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总是对的道理和心态,当然,包括我这句。

外界变化了,内心的心智模式就要改变,思维方法和心态要变化。今天这个世界,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改变。按照外界的条件变化,升级你的心智模式,就是这本书希望告诉你的东西。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这样。

落水后游向岸边是对的吗?平时是,但在旋涡里面的时候却不是。前面提到的双赢总是对的么?总想着双赢会让你在一些地方死得很惨。

一切我们奉为真理的思维模式都会有其局限性。职业发展是一个自身不断成长、外界日新月异的领域,我们每天进入新的“旋涡”,却还以过去的方式“游泳”,最后劳而无获。就好像那个溺水者一样,我们很多时候往往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努力方向错误。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一个大的方向。

不仅是个人,从企业发展的规划上来看也是这样,GE从来不主张做10~20年很长时间的业务规划,一般最多只做3年的业务规划。曾经有一位员工做了一份GE未来20年的销售预测,杰克·韦尔奇问他:“你计划在毛里求斯销售多少,你知道毛里求斯在什么地方吗?”

对一生进行充分规划永远都是一个好想法,但一定要记得写下来的时候要用铅笔,而且手边还要有块橡皮。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到一定程度,才会成为发光的金子。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这已经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年代,今天的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响力。

那些3年前帮助你成功的心智模式,现在也许正在阻碍你3年后的成功。

拆掉思维里的墙

心智模式由本能和过去我们对世界的观察而来,如果还是把大脑比作电脑的话,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的操作系统加上你安装的软件和硬盘里面的所有东西。

1. 自然世界,我们对于外界的直接体验。

2. 概念模式,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对于世界的间接体验。

3. 推论和归纳,我们依靠推理形成的结论。

简单地说,我们自己的感官体验、我们从社会获得的所有信息和我们受的教育,还有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和我们过去的经历,都构成了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

东方人更加关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美国人则更加关注事物的属性

我们过去的体验、经历,受到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心智模式。而我们的心智又在改变我们未来的命运,好像我们一辈子都被安排好了一样,这听起来真让人沮丧。

事实不是这样,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这才是心智模式的伟大之处。

如何超越我们的心智模式

你的心智模式也一样,你常年生活在其中,就好像鱼生活在水中,混混沌沌,不知不觉。你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你需要看到两个世界之间细小或者巨大的差异,比如说那个撞猪的司机,有了差距体验的你,才会开始慢慢地对你想象的世界有所察觉,我们称为后知后觉。

最后你终于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替换自己的固有模式,而挑选更好的模式来应对,这个时候你先知先觉,开始自我超越。

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用成功来说,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混得太惨也是。大部分人,还是过着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日子。

别被名人的成功故事忽悠了——史泰龙的 “被造假”经历

古典老师提醒你:成功有风险,相信应谨慎。

肯德基上校的1009次失败

事实上,如果你坚持两年都没有任何回馈,你最应该做的不是坚持,而是市场调查。

成功学的故事只是传奇,不是故事。

坚持一定会成功吗

坚持不等于成功,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

如果我们要修理一辆汽车,你会只坚持用扳手,不用螺丝刀吗?我们既可以用扳手,也可以用螺丝刀。关键是,目标是把车修好。

如果我们要成功,我们既需要勇于坚持,也需要勇于放弃。坚持或放弃都是达到目标背后价值的手段,看清楚你成功背后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

模仿比尔·盖茨就能成功?你死定了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这是成功学的著名逻辑。

当你真正开始实践,才发现很多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就是生活的逻辑。

如果今天的你还有家人需要负担,毕业工资不定,福利保险一个没有,创业还需要场地,家里没人没钱,你当然也可以成功,但是请不要模仿比尔·盖茨——“我有翅膀,你有吗?”

努力就能成功?看看李嘉诚的创业奇迹

创业不仅仅需要努力打拼和一腔热血,资本与人脉的积累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只是依靠从众而成功。

很多时候少听成功专家讲的话。所有的创业者多花点时间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

独孤求败下江南

他会不会想,花了这么多年时间等待失败,本身就是一个失败?

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作为一个前GRE的词汇教师,我认为大部分人误读了success的意义。从词源来说,success这个词来自中古英语“succeden”,前面是拉丁文前缀“suc”代表“靠近,接近”,后面是一个代表“走”的词根“cess”。所以“success(成功)”这个词的本义,不像今天我们理解的那样:有钱、超过别人或者是最终达成一件事情,那都不是成功的真正意义。

成功的真正本义应该是:越走越近。

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担当责任的人!这才是成功的真正目标。一千万只是让他,越走越近。

什么是你人生的真正目标?就是那些你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目标。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下面的问题,来判断你有没有找到你人生的真正目标。如果我今天的外界条件突然完全改变,比如我突然掉到一个荒岛去,我是不是还会追求我现在设定的目标?

你现在就很成功

如果把不断地奋斗、挑战自己作为定义,你会不会比公司上市更加成功?只要你还在努力,还在越走越近,你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一直享受这种越走越近的快乐。

只有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获得那种贯彻始终的幸福生活。你可以安心地靠在窗口看看风景,然后更快上楼。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就这样。

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当你疲惫,那就歇息。

当你苦恼,那就哭泣。

当你快乐,那就小小地忘乎所以。

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在成功。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不要只和要结婚的人谈恋爱

一个心智模式一旦启动,你几乎可以预见他的结果。就好像一个程序员敲下回车键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能够猜出来程序最后的结果。好的人力资源师在进来3分钟的时候,已经可以判断要不要你,因为他在见面3分钟的时候,已经了解到你的心智模式。

尝试总是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

职业选择的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

还是用恋爱来打比方,恋爱有三种境界: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

最好的方式是——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但是到了年纪你就该两情相悦一段,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

如何找到最适合的工作——这样选择职业不后悔

柏拉图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面临的选择的问题。面对职业、爱情、机会的诱惑,你往往第一次“后悔”,第二次“错过”,但是你永远不能后退。如果你既不想后悔,又不想错过,那么什么样的心智模式能够帮助我们作最好的选择?

和苏格拉底故事类似,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那么很容易陷入后悔模式,后面的公主也许更有钱呢?如果你一开始就观察,那么就很容易错过最好的公主!她们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我们生活中的选择也是一样。打破“后来”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作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模式。

职业的选择也应该如此。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由于适合的职业是人与职业的匹配,所以你也需要建立关于自己与职业的基准线。有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和自我观察能帮你找到自己的“基准线”,而了解不同的职业也是帮助你找到好工作的“基准线”。

着急选择的后悔模式和总在等待的错过模式,都会让你不可避免地陷入“后来”模式,在未来为自己的决策后悔。打破这种模式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出一段时间寻找到内心的基准线,然后等到目标出现,马上出手。

警惕职业的艺术照

选择职业和选择天堂一样,很多很适合你的工作会显得不那么炫目,而很多听上去的“好职业”,也许恰恰是“广告”。

其实每一个职业都没有你想得那么美丽。也许你只看到广告,而看不到广告背后的东西。

职业也是一样,最尴尬的事情是:进入这个职业才发现,原来我以前知道的版本,是艺术照!很多人因为一个艺术照进入某一个工作或者职位,等到发现有问题,已经过去了很久了。是退,还是硬着头皮前进?两者都代价惨重。

如何给职业的艺术照卸妆——看穿职业背后的隐藏面

很多职业有自己专业的论坛。这些论坛里面会给你提供大量的职业信息和入门资料。注意这些论坛中的精华帖,那都是重要的职业信息。另外论坛里面也会有无数的专业人士,他们会解答你的各种职业问题,打击你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及给你真正有效的方式。

更多资讯请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

书摘—拆掉思维里的墙相关推荐

  1.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读后感作文9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读后感作文900字: 与以往不同,<拆掉思维里的墙>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一幅幅有趣的插画,寥寥几笔配上一句话,细细品味很有意思,很有哲理. <拆掉思维里的 ...

  2. 谈谈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

    写在前面 这是考完高考,拿到深圳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年级发布的第一个作业,就是看一篇年级推荐的书写一篇读后感,不过写完回校之后年级居然把这事给忘记了,写了文章没人看不是很好,于是就放上C站呆着,留点痕 ...

  3. 050001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一些现象的解释

    用了十天时间读完了古典老师的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很多观点解释了一些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读来颇有共鸣.当然共鸣是一回事,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理智的认识是另外一回事,暂且记录,或有有 ...

  4. 《拆掉思维里的墙》感想

    昨天去杭州市图书馆在读书墙上看到了一个人对<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样评价:人生原来可以这么活.怎么活?带着好奇,今天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原新东方老师写的,对其中的有些观点很 ...

  5. 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

    前一段时间,在图书馆,翻到这本书.像这类励志的书,一向是不看的.但是封底的折页上的几行字,让我又细细的看了一下. 你认为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你总忍不住与别人比较? 你觉得应该为了家人牺牲自己的幸福? ...

  6. 拆掉思维里的墙:亲身经历后才能明白?

    拆掉思维里的墙:亲身经历后才能明白? 该转帖仅你自己可见 该转帖你的好友都能看见 长辈总传授经验教训,我们却不以为然,觉得只己亲身经历后明白的道理才真正属于自己.其实不然.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拆掉思维里的 ...

  7. 《拆掉思维里的墙》简评和部分摘录

    -------------------------------------------------------------------------------------------- *我的内心是充 ...

  8. 拆掉思维里的墙 读书笔记

    第一章 你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两个相同的年轻人,不买房的人和买房的人相比较,前者可以在学习(购书,培训)和人脉(交往和关系维护)等方面投入更多,而后者由于背负房贷而无法做到同等投入 ...

  9. 《拆掉思维里的墙》经典语录

    <语>系列暂停一星期.今天,推荐一本书--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在豆瓣上的得分是8.8.评论我就不写了,豆瓣上已经聚合了很多的书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先了解一下.你可以 ...

最新文章

  1. textrank4zh来提取关键词和摘要
  2. 修改FTP密码的三种方法
  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有多少个快速以太网接口?
  4. 云原生数据仓库TPC-H第一背后的Laser引擎大揭秘
  5. Spring Boot EasyUI datagrid
  6. 反斜杠转义mysql java_mysql数据库中的反斜杠”\“怎么使用Java进行转义
  7. BMVC2018图像检索论文—使用区域注意力网络改进R-MAC方法
  8. python 手势检测和追踪_用kinect和python进行手势识别:嗯学习
  9. anaconda python删除pyltp_Anaconda基础操作命令汇总
  10. (转)PHP生成图片缩略图
  11. android自定义矩形框,Android中ImageCropper矩形、圆形 裁剪框的实现方法
  12. mysql自动备份linux_Mysql for linux mysql自动备份脚本
  13. 昨天遇到的几个常用函数
  14.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15. java多线程-读写锁原理
  16. atitit.查看预编译sql问号 本质and原理and查看原生sql语句
  17. 2013搜狐移动互联战略
  18. EXCEL VBA编程(excel办公高手必经之路)-曾贤志-专题视频课程
  19. 使用ffmpeg推流拉流
  20. Linux 计划任务crontab详解,含笔试题讲解

热门文章

  1. 屏蔽宽带运营商的弹窗广告
  2. Presto的学习笔记
  3. bp神经网络解决什么问题,BP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
  4. 古文觀止卷九_愚溪詩序_柳宗元
  5. 四、node系列之购物车的业务逻辑
  6. 535. TinyURL 的加密与解密(Medium)
  7. spring Mvc中的适配器模式
  8. e480换高分屏_ThinkPadE480电脑(i5-8250u 8G内存 256G固态 高分屏0QCD 14英寸) 京东5699元...
  9. linux读写mac HFS+
  10. 防火墙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