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又该如何“做到”吗?--《认知觉醒》读书笔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U3MDI5Mw==&mid=2247484103&idx=1&sn=9210a01ca5d0b15e46f555f458af0918&chksm=ec50dcdddb2755cbf98a9a39e7b4e41c0fba58d13f18dc4404452cfc1ed57e7680ac86886325&token=1064152653&lang=zh_CN#rd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拾阶

你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又该如何“做到”吗?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我合计用了五个小时、大概12天的时间,读完了周岭的这本《认知觉醒》。为什么会有时间记录?用作者的话说,时间记录会让人觉知到时间的存在,让自己过得更踏实;同时也是用清晰的记录,明确自己的行动。我并没有在小本本上记下阅读时间,但是微信读书上准确的时长记录,共读群里有开始的时间记录。

作者周岭,用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出了这一本书。他用了多长时间?从书中讲述来看,他大概是在2010年开始认真阅读,在2017年36岁的时候开始思考“自我觉醒”这个主题,本书则是在2020年出版。所以,我读本书的第一个启发是:他可以,我也可以。高阶学习,不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做输出嘛,我已经在行动,有什么不能呢?现在就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我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是用十分钟把这本书推荐给你。根据普通人阅读速度300-500字/分钟,本文的字数应该在四千字左右较为合理;根据分享、推荐的逻辑结构,本文应分为作者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我的启发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从事实、观点出发应用于实践。

得到罗振宇说过,知识萃取,或者讲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还原到真实的人和事的具体场景,看要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站在全局的高点上来看这本书,他要解决的其实是大多数人都在面对的“想要”和“做到”的问题。

小孩子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清晰而且专注。成年人则分为三类:一类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就是作者描述的“醒着的睡着的人”自画像,“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择”,浑浑噩噩过一生;第二类是想要的太多,但停留在想象层面,想要而不得,最终只能在无奈和叹息中默默接受平庸的人生;第三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只小一部分人能做到,大部分人却做不到。

怎样才能既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做到”呢?作者给出的秘诀是“认知觉醒”--用认知带来的判断和选择指导行动,而不是靠意志力、自控力强迫自己行动。(这句话是我读本书获得的最重要的启发,是萃取作者本意之后的重新组织,希望也能带给你更好的启发)

普通人为什么不能依靠意志力和自控力取得成功?

因为人在自然进化中的天性弱点和潜意识非常强大,不是理性可以轻易战胜的。人的成功包含认知、情绪、行动三大关键环节,认知的前提则是对人本身的理解和接受。

作者结合脑科学的研究成果,“重新认识人的大脑”,并提出了合理运用理性脑、情绪脑、本能脑的策略。从进化时间上看,理性脑的进化时间远远短于本能脑和情绪脑,拿年龄打个比方,理性脑相当于1岁的孩子,情绪脑相当于50岁的中年人,本能脑则相当于100岁的老人,从力量上看,理性脑根本无法战胜情绪脑和本能脑;从神经元细胞量级上看,情绪脑和本能脑占据了人80%的神经元,且本能脑的运算速度是理性脑的25万倍;而从生存本能和使用率上看,即使从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开始计算,理性脑掌控的认知、语言、创造等能力,也远远低于生存本能的重要程度。所以,请一定记住:急于求成、避难趋易是人的天性(焦虑、缺乏耐心,都是天性弱点的副产品。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太高了!),不要妄求用理性指挥、替代本能,而是用认知和策略,在尊重、包容情绪和本能的前提下,驱动情绪和本能让它们干活!

同时,作者提出,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是潜意识。潜意识掌控着人的生理系统,意识维持着人的社会系统。这是人类在进化中最了不起的意识分层能力,因为潜意识控制的生理系统极大地降低了大脑的能耗,更利于生存。但是潜意识带来的坏处是模糊,潜意识可以轻易干扰理性意识,而理性意识却很难改变潜意识。所以,人的成长,其实是不断地消除模糊、制造清晰的过程。

OK,现在我们理解了人类天性的弱点、潜意识的模糊缺陷,那该怎么破?

破解的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觉醒,第二步是行动。

什么是自我觉醒?用作者的话,“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结合作者的这段话,以及书中的几个概念,我总结的自我觉醒是:运用元认知,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听从内心的渴望,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核心是“少即是多”;立足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时间线,建立清晰的认知。

那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帮你从高处、深处、远处(过去和未来)看待现在的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迷失,保持动力、不懈怠,保持平和、不冲动”。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从实用角度讲,元认知能力可以被定义为: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对自我认知的觉察,是成功的开始。怎样才能保持这种觉察?作者提到了两种做法。第一种非常简单,就是“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说话前停三秒,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延伸到人的每一个选择、决定,都应该这样。当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做起来就相对简单,只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停三秒”按钮,说话做事前都按一下这个按钮,事情慢慢就会不一样。第二种方法是合理利用“元时间”。“元时间”是作者独创的一个概念。一天24小时,看起来每分每秒都一样,但实际上并不相同,有些时间的权重要远远大于其他时间,这些权重大的时间就叫“元时间”。元时间通常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比如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一天开始或结束时。在“元时间”内,就做一件事:想清楚,确定明确的主张。

觉醒之后是行动,行动的标准是改变。作者提出的“成长权重比”概念非常有意义。在人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个类似“成长漏斗”的装置,接收、学习了很多信息、知识,有一些经过思考会被记住、内化为指导行动的知识,然后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开展各类行动,最终有些行动成功地达到改变的目的。从学习量、思考量到行动量、改变量,是一个去芜存精、由多到少、由虚到实的演变,对于人的学习成长结果,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焦虑,就是因为只盯着表层的学习量,但是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行动和改变,所以总是感到学无所获,甚至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应该继续加大学习量,结果陷入了“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这是我们的天性在作祟,因为单纯保持学习输入是简单的,而思考、行动和改变则相对困难。在缺乏觉知的情况下,我们会本能地避难趋易,不自觉地沉浸在表层的学习量中。同时,表层学习也是最能直接看到效果的,比如今天读了一本书、学习了5小时、背了100个单词……结果都立即可见,而底层的改变则不那么容易发生,所以急于求成的天性也会促使我们选择前者。停在表层,我们就会陷入欲望漩涡,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若是能深入底层,盯住实际改变,我们就能跳出盲目、焦虑、浮躁的怪圈。比如,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其收获与意义比读很多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

现实中,另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是:我们懂得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知行合一”是大多数人都懂得的道理,怎么才能“做到”?结合作者的方法,我给出的七大法宝是:

  1. 难易匹配--在自己的舒适边缘区学习和行动;
  2. 目标清晰--明确自己的学习和行动目标,并将之拆解为具体可量化的里程碑;
  3. 保持专注--身心合一,一次专注于一件事情;
  4. 深度关联--将新知识强连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中,形成知识晶体,最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5. 刻意练习--在“知道”与“做到”之间有一座桥梁,也是学习的平台期,叫“刻意练习”,通关后才能真正改变;
  6. 增强回路--正向反馈,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只有正向反馈才能有效驱动,增强回路让人持续向前;
  7. 冥想--隐藏的成长快车道,保持觉知状态和精力值的修炼方法。

这七大法宝,作者在不同的章节、用不同的方式讲解,有些混乱的感觉,从整体上这样拎出来,实操意义更强一些,具体的做法就不一一剧透了,仔细读一遍,说不定会比我收获的更多。

明确自己“想要”的,就要理解人的天性弱点,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做到”自己“想要”的,就要有清晰的行动力和平衡的情绪掌控力,这要靠刻意练习才能实现。具体的理论和方法都在这里,能做到多少,还是要看个人认知,毕竟认知不同,做出的选择自然不同,达到的改变结果更不同。请记住两句话:不发生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学习;放弃“懂得道理”的执念,真正的成长不是懂得什么道理,而是自己改变了多少。

附录1:本书思维导图,一点一点自己做的。

附录2:本书的关联书单。(书单再多,不读都是零;读书再多,无输出也没用;输出再多,不用于自己实际的生活,也只是炫)

  1. 谢伯让.大脑简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2]刘未鹏.暗时间[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4]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M].张定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5]萨拉-杰恩·布莱克莫尔.青少年大脑使用说明书[M].周芳芳,曹巍,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6]卫蓝.反本能[M].北京:天地出版社,2017.

[7]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8]大卫·迪绍夫.元认知[M].陈舒,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9]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10]上田正仁.思考力[M].陈雪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1]文森特·鲁吉罗.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第九版)[M].顾肃,董玉荣,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12]埃伦·兰格.专念[M].王佳艺,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3]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M].于海生,严冬冬,译.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

[14]李晓鹏.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15]卡洛琳·亚当斯·米勒.坚毅[M].王正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6]一稼.美好人生运营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17]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M].王正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8]小马宋.朋友圈的尖子生[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19]师北宸.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0]盖瑞·马库斯.怪诞脑科学[M].陈友勋,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1]芭芭拉·奥克利.学习之道[M].教育无边界字幕组,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2]约翰·巴奇.隐藏的意识[M].柴丹,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23]采铜.精进[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24]成甲.好好学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5]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26]赵周.这样读书就够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7]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28]斯蒂芬·盖斯.微习惯[M].桂君,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29]刘传.认知升级[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

[30]古典.跃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31]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M].邱昭良,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2]Scalers.刻意学习[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33]理查德·鲁梅尔特.好战略,坏战略[M].蒋宗强,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34]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稀缺[M].魏薇,龙志勇,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5]吴军.见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36]西恩·贝洛克.具身认知[M].李盼,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7]丹尼尔·平克.驱动力[M].龚怡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38]中岛孝志.4点起床[M].曹逸冰,译.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1.

[39]莎克蒂·高文.冥想[M].蒋永强,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40]理查德·费曼.发现的乐趣[M].朱宁雁,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41]理查德·费曼,拉尔夫·莱顿.别逗了,费曼先生[M].王祖哲,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2]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文学回忆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3]斯科特·扬.如何高效学习[M].程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4]约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运动改造大脑[M].浦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你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又该如何“做到”吗?--《认知觉醒》读书笔记相关推荐

  1. 以父之名想表达什么_科幻电影《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究竟想表达什么?

    大家都看过<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吧,以往我们看电影,总能到影片最后感到电影的中心思想,但是有没有感觉看完<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并找不到它要表达的点,开始我也找不到,但是等 ...

  2. “血洗”Twitter,“杀疯了”的马斯克究竟想干啥?

    周末有个朋友给我说:马斯克"血洗"Twitter了,你有什么评价? 我去搜了一下,果然,马斯克"杀疯了". 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以后,他立刻解雇了公司 ...

  3. 【科学究竟是什么/查尔默斯】读书笔记(上)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笔记(上)] "主流"科学观 归纳主义 朴素归纳主义 归纳问题 出于"观察事实"角度的反驳 精致的归纳主义 证伪主义 可证伪性 ...

  4. 读书笔记 - 我读《财务自由之路》 - 博多 舍费尔 /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文章目录 读书笔记 - 我读<财务自由之路> - 博多 舍费尔 /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1.金钱 2.乐观主义 3.价值观 读书笔记 - 我读<财务自由之路> - 博多 舍费尔 ...

  5. 202313读书笔记|《山居七年》——我只想在广袤璀璨的星河里享受生的鲜活,独自飞,游走

    202313读书笔记|<山居七年>--我只想在广袤璀璨的星河里享受生的鲜活,独自飞,游走 <山居七年> 作者张二冬,选择隐士山居是一种很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我觉得这不是普通人可 ...

  6.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书笔记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书笔记 一.     我要改变人生 1.    要想离开相差无几的竞争环境,仅仅不停歇地奔跑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两倍以上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2.    跑得不够快,就无法前进 ...

  7. 开发者究竟想从云中得到什么?

    点击上方"CSDN",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如今,开发者向云开发平台转移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很多企业也希望将自己的开发工作迁移到云平台之 ...

  8. “恐怖”的阿里一面,我究竟想问什么

    原文链接地址:Nealyang/personalBlog ❝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面试的文章,但是基本都是从应聘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从招聘官的角度去分享的着实不多.本文将从我的个人招聘经历分享下关于前端 ...

  9. pc版android系统 app,掏空国产App,这国产系统究竟想干啥?

    大家好,欢迎来到黑马公社. 就在这几天,整个数码圈子都被华为的鸿蒙系统刷屏了! 别的不说,单就华为对鸿蒙系统的后台应用优化就足以让黑马眼馋. 可惜的是,黑马空有设备却没有通过审核.不得已,鸿蒙系统的这 ...

最新文章

  1. X5本地应用打包服务器环境搭建
  2. require和require_once的区别
  3. python 插入排序算法
  4. linux fedora35让GRUB 2记住上一次启动的操作系统
  5. SpringCloud 配置安全验证、服务消费端处理、无状态 Session 配置、定义公共安全配置程序类
  6. ios开发第一步--虚拟机安装MAC OS X
  7. C++模板的注意事项
  8. JVM: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
  9. 字符串处理 —— 概述
  10. php中的break语句格式,PHP中break语句的应用
  11. java 获取字符串_详解Java String字符串获取每一个字符及常用方法
  12. Q85:对比“直接光照”和“间接光照”的反射模型
  13. Netty-Pipeline组件
  14. 线性代数 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
  15. docker安装cboard
  16. 单片机矩阵键盘扫描程序c语言,51单片机矩阵键盘扫描程序
  17. [CAN BUS] USB-CAN adpter / USB转CAN 开源项目推荐(CANable candlelight cangaroo)
  18. unity NGUI图文混排
  19. 换个角度深入理解GlusterFS
  20. 解决win10网络共享自动关闭问题

热门文章

  1. 从零开始之uboot、移植uboot2017.01(八、命令解析与实现)
  2. mysql分页语句解释,mysql语句分页limit什么意思
  3. 【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6 权重衰退
  4. git/svn reset/revert 回滚到服务器上的某一个版本
  5.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原理的理解
  6. 2022 年前端技术发展趋势知识小结
  7. 变速器档位速比的matlab仿真
  8. win10网上邻居无法显示计算机,w10网上邻居看不到其他电脑的解决方法[多图]
  9. redux之compose的理解
  10. Java远程调用BPS流程实现流程运行简单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