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OpenGL学习笔记—高级光照 09:SSAO

  • 1 原理引入
  • 2 样本缓冲
  • 3 法向半球
  • 4 随机核心转动
  • 5 SSAO着色器
  • 6 环境遮蔽模糊
  • 7 应用环境遮蔽
  • 8 动手试试
    • 8.0 个人总结
    • 8.1 代码与效果展示
      • 8.1.0 效果展示
      • 8.1.1 几何部分
      • 8.1.2 光照处理部分
      • 8.1.3 SSAO部分
      • 8.1.4 模糊部分

【项目地址:点击这里这里这里】
本节对应官网学习内容:SSAO
结合英文原站,中文站,以及个人实践进行描述。
第1-7节为网站内容的,边搬运边梳理
第8节为个人学习总结与实践

1 原理引入

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基础教程中简单介绍了这部分内容:环境光照(Ambient Lighting)。

环境光照是我们加入场景总体光照中的一个固定光照常量,它被用来模拟光的散射(Scattering)。

在现实中,光线会以任意方向散射,它的强度是会一直改变的,所以间接被照到的那部分场景也应该有变化的强度,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光。

其中一种间接光照的模拟叫做环境光遮蔽(Ambient Occlusion),它的原理是通过将褶皱、孔洞和非常靠近的墙面变暗的方法近似模拟出间接光照。

这些区域很大程度上是被周围的几何体遮蔽的,光线会很难流失,所以这些地方看起来会更暗一些。

下面这幅图展示了在使用和不使用SSAO时场景的不同。特别注意对比褶皱部分,会发现(环境)光被遮蔽了许多:

尽管这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效果,启用SSAO的图像确实给我们更真实的感觉,这些小的遮蔽细节给整个场景带来了更强的深度感。

环境光遮蔽这一技术会带来很大的性能开销,因为它还需要考虑周围的几何体。

我们可以对空间中每一点发射大量光线来确定其遮蔽量,但是这在实时运算中会很快变成大问题。

在2007年,Crytek公司发布了一款叫做屏幕空间环境光遮蔽 (Screen-Space Ambient Occlusion, SSAO)的技术,并用在了他们的看家作孤岛危机上。

这一技术使用了屏幕空间场景的深度而不是真实的几何体数据来确定遮蔽量。

这一做法相对于真正的环境光遮蔽不但速度快,而且还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使得它成为近似实时环境光遮蔽的标准。

SSAO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对于铺屏四边形(Screen-filled Quad)上的每一个片段,我们都会根据周边深度值计算一个遮蔽因子(Occlusion Factor)。

这个遮蔽因子之后会被用来减少或者抵消片段的环境光照分量。

遮蔽因子是通过采集**片段周围球型核心(Kernel)**的多个深度样本,并和当前片段深度值对比而得到的。

高于片段深度值样本的个数就是我们想要的遮蔽因子。

上图中在几何体内灰色的深度样本都是高于片段深度值的,他们会增加遮蔽因子;几何体内样本个数越多,片段获得的环境光照也就越少。

很明显,渲染效果的质量和精度与我们采样的样本数量有直接关系。

如果样本数量太低,渲染的精度会急剧减少,我们会得到一种叫做波纹(Banding)的效果;如果它太高了,反而会影响性能。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随机性到采样核心(Sample Kernel)的采样中从而减少样本的数目。

通过随机旋转采样核心,我们能在有限样本数量中得到高质量的结果。

然而这仍然会有一定的麻烦,因为随机性引入了一个很明显的噪声图案,我们将需要通过模糊结果来修复这一问题。

下面这幅图片(John Chapman的佛像)展示了波纹效果还有随机性造成的效果:


可以看到,尽管我们在低样本数的情况下得到了很明显的波纹效果,引入随机性之后这些波纹效果就完全消失了。

Crytek公司开发的SSAO技术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风格。

因为使用的采样核心是一个球体它导致平整的墙面也会显得灰蒙蒙的,因为核心中一半的样本都会在墙这个几何体上。

下面这幅图展示了孤岛危机的SSAO,它清晰地展示了这种灰蒙蒙的感觉: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将不会使用球体的采样核心,而使用一个沿着表面法向量的半球体采样核心

通过在法向半球体(Normal-oriented Hemisphere)周围采样,我们将不会考虑到片段底部的几何体。
它消除了环境光遮蔽灰蒙蒙的感觉,从而产生更真实的结果。
这个SSAO教程将会基于法向半球法和John Chapman出色的SSAO教程。

2 样本缓冲

SSAO需要获取几何体的信息,因为我们需要一些方式来确定一个片段的遮蔽因子。
对于每一个片段,我们将需要这些数据:

  • 逐片段位置向量
    逐片段的法线向量
    逐片段的反射颜色
    采样核心
    用来旋转采样核心的随机旋转矢量

通过使用一个逐片段观察空间位置,我们可以将一个采样半球核心对准片段的观察空间表面法线。

对于每一个核心样本我们会采样线性深度纹理来比较结果。

采样核心会根据旋转矢量稍微偏转一点;我们所获得的遮蔽因子将会之后用来限制最终的环境光照分量。

由于SSAO是一种屏幕空间技巧,我们对铺屏2D四边形上每一个片段计算这一效果;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场景中几何体的信息。

我们能做的只是渲染几何体数据到屏幕空间纹理中,我们之后再会将此数据发送到SSAO着色器中,之后我们就能访问到这些几何体数据了。

如果看了前面一篇教程,会发现这和延迟渲染很相似。

这也就是说SSAO和延迟渲染能完美地兼容,因为我们已经存位置和法线向量到G缓冲中了。

  • 在这个教程中,我们将会在一个简化版本的延迟渲染器(延迟着色法教程中)的基础上实现SSAO,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延迟着色法,请先读完那篇教程。

由于我们已经有了逐片段位置和法线数据(G缓冲中),我们只需要更新一下几何着色器,让它包含片段的线性深度就行了。

回忆我们在深度测试那一节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从gl_FragCoord.z中提取深度,这个深度是线性深度:

  • 1、gl_FragCoord是fragment shader的输入变量,只读。
  • 2、gl_FragCoord是个vec4,四个分量分别对应x, y, z和1/w。
    其中,x和y是当前片元的窗口相对坐标,不过它们不是整数,小数部分恒为0.5。
    x - 0.5和y - 0.5分别位于[0, windowWidth - 1]和[0, windowHeight - 1]内。
    windowWidth和windowHeight都以像素为单位,亦即用glViewPort指定的宽高。
    w即为乘过了投影矩阵之后点坐标的w,用于perspective divide的那个值。
    gl_FragCoord.z / gl_FragCoord.w可以得到当前片元和camera之间的距离。
  • 现在的gl_FragCoord.z是[0,1]的
#version 330 core
layout (location = 0) out vec4 gPositionDepth;
layout (location = 1) out vec3 gNormal;
layout (location = 2) out vec4 gAlbedoSpec;in vec2 TexCoords;
in vec3 FragPos;
in vec3 Normal;const float NEAR = 0.1; // 投影矩阵的近平面
const float FAR = 50.0f; // 投影矩阵的远平面
float LinearizeDepth(float depth)
{float z = depth * 2.0 - 1.0; // 回到NDCreturn (2.0 * NEAR * FAR) / (FAR + NEAR - z * (FAR - NEAR));
}void main()
{    // 储存片段的位置矢量到第一个G缓冲纹理gPositionDepth.xyz = FragPos;// 储存线性深度到gPositionDepth的alpha分量gPositionDepth.a = LinearizeDepth(gl_FragCoord.z); // 储存法线信息到G缓冲gNormal = normalize(Normal);// 和漫反射颜色gAlbedoSpec.rgb = vec3(0.95);
}

提取出来的线性深度是在观察空间中的,所以之后的运算也是在观察空间中。

确保G缓冲中的位置和法线都在观察空间中(或者乘上观察矩阵也一样)。

观察空间线性深度值之后会被保存在gPositionDepth颜色缓冲的alpha分量中,省得我们再声明一个新的颜色缓冲纹理。

  • 通过一些小技巧来通过深度值重构实际位置值是可能的,Matt Pettineo在他的博客里提到了这一技巧。
  • 这一技巧需要在着色器里进行一些计算,但是省了我们在G缓冲中存储位置数据,从而省了很多内存。为了示例的简单,我们将不会使用这些优化技巧,可以自行探究。

gPositionDepth颜色缓冲纹理被设置成了下面这样:

glGenTextures(1, &gPositionDepth);
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gPositionDepth);
glTexImage2D(GL_TEXTURE_2D, 0, GL_RGBA16F, SCR_WIDTH, SCR_HEIGHT, 0, GL_RGBA, GL_FLOAT, NULL);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MIN_FILTER, GL_NEAREST);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MAG_FILTER, GL_NEAREST);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WRAP_S, GL_CLAMP_TO_EDGE);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WRAP_T, GL_CLAMP_TO_EDGE);

这给我们了一个线性深度纹理,我们可以用它来对每一个核心样本获取深度值。

注意我们把线性深度值存储为了浮点数据;这样从0.1到50.0范围深度值都不会被限制在[0.0, 1.0]之间了。

如果不用浮点值存储这些深度数据,确保你首先将值除以FAR来标准化它们,再存储到gPositionDepth纹理中,并在以后的着色器中用相似的方法重建它们。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GL_CLAMP_TO_EDGE的纹理封装方法。

这保证了我们不会不小心采样到在屏幕空间中纹理默认坐标区域之外的深度值。

接下来我们需要真正的半球采样核心和一些方法来随机旋转它。

3 法向半球

我们需要沿着表面法线方向生成大量的样本。

就像我们在这个教程的开始介绍的那样,我们想要生成形成半球形的样本。

由于对每个表面法线方向生成采样核心非常困难,也不合实际,我们将在切线空间(Tangent Space)内生成采样核心,法向量将指向正z方向。

假设我们有一个单位半球,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拥有最大64样本值的采样核心:

std::uniform_real_distribution<GLfloat> randomFloats(0.0, 1.0); // 随机浮点数,范围0.0 - 1.0
std::default_random_engine generator;
std::vector<glm::vec3> ssaoKernel;
for (GLuint i = 0; i < 64; ++i)
{glm::vec3 sample(randomFloats(generator) * 2.0 - 1.0, randomFloats(generator) * 2.0 - 1.0, randomFloats(generator));sample = glm::normalize(sample);sample *= randomFloats(generator);GLfloat scale = GLfloat(i) / 64.0; ssaoKernel.push_back(sample);
}

我们在切线空间中以-1.0到1.0为范围变换x和y方向,并以0.0和1.0为范围变换样本的z方向(如果以-1.0到1.0为范围,取样核心就变成球型了)。

由于采样核心将会沿着表面法线对齐,所得的样本矢量将会在半球里。

目前,所有的样本都是平均分布在采样核心里的,但是我们更愿意将更多的注意放在靠近真正片段的遮蔽上,也就是将核心样本靠近原点分布。我们可以用一个加速插值函数实现它:

   ...[接上函数]scale = lerp(0.1f, 1.0f, scale * scale);sample *= scale;ssaoKernel.push_back(sample);
}

lerp被定义为:

GLfloat lerp(GLfloat a, GLfloat b, GLfloat f)
{return a + f * (b - a);
}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大部分样本靠近原点的核心分布。

每个核心样本将会被用来偏移观察空间片段位置从而采样周围的几何体。

我们在教程开始的时候看到,如果没有变化采样核心,我们将需要大量的样本来获得真实的结果。

通过引入一个随机的转动到采样核心中,我们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一数量。

4 随机核心转动

通过引入一些随机性到采样核心上,我们可以大大减少获得不错结果所需的样本数量。

我们可以对场景中每一个片段创建一个随机旋转向量,但这会很快将内存耗尽。

所以,更好的方法是创建一个小的随机旋转向量纹理平铺在屏幕上。

我们创建一个4x4朝向切线空间平面法线的随机旋转向量数组
由于采样核心是沿着正z方向在切线空间内旋转,我们设定z分量为0.0,从而围绕z轴旋转:

std::vector<glm::vec3> ssaoNoise;
for (GLuint i = 0; i < 16; i++)
{glm::vec3 noise(randomFloats(generator) * 2.0 - 1.0, randomFloats(generator) * 2.0 - 1.0, 0.0f); ssaoNoise.push_back(noise);
}

我们接下来创建一个包含随机旋转向量的4x4纹理;记得设定它的封装方法为GL_REPEAT,从而保证它合适地平铺在屏幕上。

GLuint noiseTexture;
glGenTextures(1, &noiseTexture);
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noiseTexture);
glTexImage2D(GL_TEXTURE_2D, 0, GL_RGB16F, 4, 4, 0, GL_RGB, GL_FLOAT, &ssaoNoise[0]);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MIN_FILTER, GL_NEAREST);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MAG_FILTER, GL_NEAREST);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WRAP_S, GL_REPEAT);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WRAP_T, GL_REPEAT);

现在我们有了所有的相关输入数据,接下来我们需要实现SSAO。

5 SSAO着色器

SSAO着色器在2D的铺屏四边形上运行,它对于每一个生成的片段计算遮蔽值(为了在最终的光照着色器中使用)。
由于我们需要存储SSAO阶段的结果,我们还需要在创建一个帧缓冲对象:

GLuint ssaoFBO;
glGenFramebuffers(1, &ssaoFBO);
glBindFramebuffer(GL_FRAMEBUFFER, ssaoFBO);
GLuint ssaoColorBuffer;glGenTextures(1, &ssaoColorBuffer);
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ssaoColorBuffer);
glTexImage2D(GL_TEXTURE_2D, 0, GL_RED, SCR_WIDTH, SCR_HEIGHT, 0, GL_RGB, GL_FLOAT, NULL);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MIN_FILTER, GL_NEAREST);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MAG_FILTER, GL_NEAREST);
glFramebufferTexture2D(GL_FRAMEBUFFER, GL_COLOR_ATTACHMENT0, GL_TEXTURE_2D, ssaoColorBuffer, 0);

由于环境遮蔽的结果是一个灰度值,我们将只需要纹理的红色分量,所以我们将颜色缓冲的内部格式设置为GL_RED。

渲染SSAO完整的过程的伪代码会像这样:

// 几何处理阶段: 渲染到G缓冲中
glBindFramebuffer(GL_FRAMEBUFFER, gBuffer);[...]
glBindFramebuffer(GL_FRAMEBUFFER, 0);  // 使用G缓冲渲染SSAO纹理
glBindFramebuffer(GL_FRAMEBUFFER, ssaoFBO);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shaderSSAO.Use();glActiveTexture(GL_TEXTURE0);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gPositionDepth);glActiveTexture(GL_TEXTURE1);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gNormal);glActiveTexture(GL_TEXTURE2);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noiseTexture);SendKernelSamplesToShader();glUniformMatrix4fv(projLocation, 1, GL_FALSE, glm::value_ptr(projection));RenderQuad();
glBindFramebuffer(GL_FRAMEBUFFER, 0);// 光照处理阶段: 渲染场景光照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 | GL_DEPTH_BUFFER_BIT);
shaderLightingPass.Use();
[...]
glActiveTexture(GL_TEXTURE3);
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ssaoColorBuffer);
[...]
RenderQuad();

shaderSSAO这个着色器将对应G缓冲纹理(包括线性深度),噪声纹理和法向半球核心样本作为输入参数:

#version 330 core
out float FragColor;
in vec2 TexCoords;uniform sampler2D gPositionDepth;
uniform sampler2D gNormal;
uniform sampler2D texNoise;uniform vec3 samples[64];
uniform mat4 projection;// 屏幕的平铺噪声纹理会根据屏幕分辨率除以噪声大小的值来决定
const vec2 noiseScale = vec2(800.0/4.0, 600.0/4.0); // 屏幕 = 800x600void main()
{[...]
}
  • 注意我们这里有一个noiseScale的变量。我们想要将噪声纹理平铺(Tile)在屏幕上,但是由于TexCoords的取值在0.0和1.0之间,texNoise纹理将不会平铺
    所以我们将通过屏幕分辨率除以噪声纹理大小的方式计算TexCoords的缩放大小,并在之后提取相关输入向量的时候使用。
vec3 fragPos = texture(gPositionDepth, TexCoords).xyz;
vec3 normal = texture(gNormal, TexCoords).rgb;
vec3 randomVec = texture(texNoise, TexCoords * noiseScale).xyz;
  • 由于我们将texNoise的平铺参数设置为GL_REPEAT,随机的值将会在全屏不断重复。加上fragPos和normal向量,我们就有足够的数据来创建一个TBN矩阵,将向量从切线空间变换到观察空间。
vec3 tangent = normalize(randomVec - normal * dot(randomVec, normal));
vec3 bitangent = cross(normal, tangent);
mat3 TBN = mat3(tangent, bitangent, normal);

通过使用施密特正交化的过程,我们创建了一个正交基(Orthogonal Basis),每一次它都会根据randomVec的值稍微倾斜。
注意因为我们使用了一个随机向量来构造切线向量,我们没必要有一个恰好沿着几何体表面的TBN矩阵,也就是不需要逐顶点切线(和双切)向量。

接下来我们对每个核心样本进行迭代,将样本从切线空间变换到观察空间,将它们加到当前像素位置上,并将片段位置深度与储存在原始深度缓冲中的样本深度进行比较。

我们来一步步讨论它:

float occlusion = 0.0;
for(int i = 0; i < kernelSize; ++i)
{// 获取样本位置vec3 sample = TBN * samples[i]; // 切线->观察空间sample = fragPos + sample * radius; [...]
}
  • 这里的kernelSize和radius变量都可以用来调整效果;
  • 在这里我们分别保持他们的默认值为64和1.0。对于每一次迭代我们首先变换各自样本到观察空间。
  • 之后我们会加观察空间核心偏移样本到观察空间片段位置上;最后再用radius乘上偏移样本来增加(或减少)SSAO的有效取样半径。

接下来我们变换sample到屏幕空间,从而我们可以就像正在直接渲染它的位置到屏幕上一样取样sample的(线性)深度值。
由于这个向量目前在观察空间,我们将首先使用projection矩阵uniform变换它到裁剪空间。

vec4 offset = vec4(sample, 1.0);
offset = projection * offset; // 观察->裁剪空间
offset.xyz /= offset.w; // 透视划分
offset.xyz = offset.xyz * 0.5 + 0.5; // 变换到0.0 - 1.0的值域

在变量被变换到裁剪空间之后,我们用xyz分量除以w分量进行透视划分。结果所得的标准化设备坐标之后变换到[0.0, 1.0]范围以便我们使用它们去取样深度纹理:

float sampleDepth = -texture(gPositionDepth, offset.xy).w;

我们使用offset向量的x和y分量采样线性深度纹理,从而获取样本位置从观察者视角的深度值(第一个不被遮蔽的可见片段)。
我们接下来检查样本的当前深度值是否大于存储的深度值,如果是的,添加到最终的贡献因子上。

occlusion += (sampleDepth >= sample.z ? 1.0 : 0.0);

这并没有完全结束,因为仍然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考虑。

当检测一个靠近表面边缘的片段时,它将会考虑测试表面之下的表面的深度值;
这些值将会(不正确地)影响遮蔽因子。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个范围检测从而解决这个问题,正如下图所示(John Chapman的佛像):

我们引入一个范围测试,从而保证我们只当被测深度值在取样半径内时,影响遮蔽因子。
将代码最后一行换成:

float rangeCheck = smoothstep(0.0, 1.0, radius / abs(fragPos.z - sampleDepth));
occlusion += (sampleDepth >= sample.z ? 1.0 : 0.0) * rangeCheck;
  • 这里我们使用了GLSL的smoothstep函数,它非常光滑地在第一和第二个参数范围内插值了第三个参数。
  • 如果深度差因此最终取值在radius之间,它们的值将会光滑地根据下面这个曲线插值在0.0和1.0之间:

    如果我们使用一个在深度值在radius之外就突然移除遮蔽贡献的硬界限范围检测(Hard Cut-off Range Check),我们将会在范围检测应用的地方看见一个明显的(很难看的)边缘。

最后一步,我们需要将遮蔽贡献根据核心的大小标准化,并输出结果。
注意我们用1.0减去了遮蔽因子,以便直接使用遮蔽因子去缩放环境光照分量。

}
occlusion = 1.0 - (occlusion / kernelSize);
FragColor = occlusion;

下面这幅图展示了我们最喜欢的纳米装模型正在打盹的场景,环境遮蔽着色器产生了以下的纹理:


可见,环境遮蔽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深度感。
仅仅通过环境遮蔽纹理我们就已经能清晰地看见模型一定躺在地板上而不是浮在空中。

现在的效果仍然看起来不是很完美,由于重复的噪声纹理再图中清晰可见。
为了创建一个光滑的环境遮蔽结果,我们需要模糊环境遮蔽纹理。

6 环境遮蔽模糊

在SSAO阶段和光照阶段之间,我们想要进行模糊SSAO纹理的处理,所以我们又创建了一个帧缓冲对象来储存模糊结果。

GLuint ssaoBlurFBO, ssaoColorBufferBlur;
glGenFramebuffers(1, &ssaoBlurFBO);
glBindFramebuffer(GL_FRAMEBUFFER, ssaoBlurFBO);
glGenTextures(1, &ssaoColorBufferBlur);
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 ssaoColorBufferBlur);
glTexImage2D(GL_TEXTURE_2D, 0, GL_RED, SCR_WIDTH, SCR_HEIGHT, 0, GL_RGB, GL_FLOAT, NULL);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MIN_FILTER, GL_NEAREST);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2D, GL_TEXTURE_MAG_FILTER, GL_NEAREST);
glFramebufferTexture2D(GL_FRAMEBUFFER, GL_COLOR_ATTACHMENT0, GL_TEXTURE_2D, ssaoColorBufferBlur, 0);

由于平铺的随机向量纹理保持了一致的随机性,我们可以使用这一性质来创建一个简单的模糊着色器:

#version 330 core
in vec2 TexCoords;
out float fragColor;uniform sampler2D ssaoInput;void main() {vec2 texelSize = 1.0 / vec2(textureSize(ssaoInput, 0));float result = 0.0;for (int x = -2; x < 2; ++x) {for (int y = -2; y < 2; ++y) {vec2 offset = vec2(float(x), float(y)) * texelSize;result += texture(ssaoInput, TexCoords + offset).r;}}fragColor = result / (4.0 * 4.0);
}

这里我们遍历了周围在-2.0和2.0之间的SSAO纹理单元(Texel),采样与噪声纹理维度相同数量的SSAO纹理。
我们通过使用返回vec2纹理维度的textureSize,根据纹理单元的真实大小偏移了每一个纹理坐标。
我们平均所得的结果,获得一个简单但是有效的模糊效果:

这就完成了,一个包含逐片段环境遮蔽数据的纹理;在光照处理阶段中可以直接使用。

7 应用环境遮蔽

应用遮蔽因子到光照方程中极其简单:我们要做的只是将逐片段环境遮蔽因子乘到光照环境分量上。
对比于之前的光照实现(除了将其改到观察空间),唯一的真正改动就是场景环境分量与AmbientOcclusion值的乘法。
通过在场景中加入一个淡蓝色的点光源,我们将会得到下面这个结果:

屏幕空间环境遮蔽是一个可高度自定义的效果,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根据场景类型调整它的参数。
对所有类型的场景并不存在什么完美的参数组合方式。
一些场景只在小半径情况下工作,又有些场景会需要更大的半径和更大的样本数量才能看起来更真实。
当前这个演示用了64个样本,属于比较多的了,可以调调更小的核心大小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

一些可以调整(比如说通过uniform)的参数:核心大小,半径和/或噪声核心的大小。

也可以提升最终的遮蔽值到一个用户定义的幂从而增加它的强度:

occlusion = 1.0 - (occlusion / kernelSize);
FragColor = pow(occlusion, power);

多试试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参数,来欣赏SSAO的可定制性。

尽管SSAO是一个很微小的效果,可能甚至不是很容易注意到,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合适光照场景的真实性,它也绝对是一个在工具箱中必备的技术。

8 动手试试

8.0 个人总结

SSAO是个步骤比较多的复杂技术,现在粗略回顾一下整个学习过程:
首先是SSAO概览

  • 首先为了模拟光的散射,我们会把边缘,孔洞等地方变暗,也就是环境光遮蔽(Ambient Occlusion)
  • 但是环境光遮蔽这一技术需要考虑周围的几何体,消耗极大,于是人们研发出了 屏幕空间环境光遮蔽(Screen-Space Ambient Occlusion, SSAO) 来模拟,效果很好
  • SSAO使用了屏幕空间的深度,而不是真实的几何体数据来确定遮蔽量。
  • SSAO对屏幕空间上的铺屏四边形(Screen-filled Quad)的每一个片段,采样其周围深度值计算遮蔽因子(Occlusion Factor)。
  • 遮蔽因子之后会被用来减少或者抵消片段的环境光照分量。

遮蔽因子上有一些问题

  • 通过采集片段周围球型核心(Kernel)的多个深度样本,和当前片段深度值对比,我们计算高于片段深度值样本的个数,就是我们想要的遮蔽因子。
  • 在使用过程中,若是样本数量太低,会产生波纹(Banding)的效果;抬高会影响性能
  • 我们引入随机性到采样核心的采样过程中,因为随机从而减少样本的数目,做法是随机旋转采样核心。
  • 但是随机旋转会导致噪声,我们会通过模糊解决它
  • 并且球型核心会有一半部分在表面之后,也就是一半的样本会在这个表面上
  • 于是我们一个沿着表面法向量的半球体采样核心,通过在** 法向半球体**(Normal-oriented Hemisphere)周围采样得到效果

具体实现上首先是输入数据:

  • 我们采用延迟渲染那节的G_buffer,为了存储每一个片段的:位置向量。法线向量,反射颜色,采样核心,随机旋转的矢量
  • 关于采样深度,我们根据gl_FragCoord.z变换到NDC,反透视矩阵的变换过程,计算线性深度。将其保存到颜色缓冲的alpha分量中,储存片段的位置矢量到xyz分量中
    • gl_FragCoord.z 的信息如下:
      (1)世界坐标系内的坐标乘以观察矩阵变换到眼坐标空间 eye.xyzw = viewMatrix * world.xyzw;
      (2)眼坐标系内的坐标通过乘上投影矩阵变换到裁剪空间 clip.xyzw = projectMatrix * eye.xyzw;
      (3)裁剪坐标系内的坐标通过透视除法(也就是 w 为 1 化) 到 规范化设备坐标系 ndc.xyz = clip.xyz / clip.w;
      (4)设备规范化坐标系到窗口坐标系
      win.z = (dfar - dnear)/2 * ndc.z + (dfar+dnear)/2;
    • 可以看出gl_FragCoord.z 是 win.z 。
      dnear ,dfar 是由 glDepthRange(dnear, dfar) 给定的,按openGL 默认值 (0,1) ,
      win.z = ndc.z/2 + 0.5。
    • 当深度测试开启时, 如果在片元着色器中没有定义 gl_FragDepth 的值, gl_FragCoord.z 即成为默认输出的深度值
  • 提取出来的线性深度是在观察空间中的,所以之后的运算也是在观察空间中
  • 我们由此得到了线性深度纹理,我们可以用它来对每一个核心样本获取深度值
  • 我们要使用法向半球(此时还只是法向半立方体)进行采样,我们在切线空间内生成采样核心,法向量将指向正z方向
  • 在切线空间中以-1.0到1.0为范围变换x和y方向,并以0.0和1.0为范围变换样本的z方向
  • 用一个加速插值函数,将核心的样本靠近原点分布
  • 引入一个随机的转动到采样核心中(noise),创建一个小的随机旋转向量纹理平铺在屏幕上(GL_REPEAT),采样核心是沿着正z方向在切线空间内旋转,我们设定z分量为0.0,从而围绕z轴旋转。这些都在main.cpp里做

所有的输入数据处理完开始计算:

  • 因为SSAO着色器对于2D的铺屏四边形每一个生成的片段计算遮蔽值。所以我们为了将其结果作为灰度图用一个通道存下来而使用一个帧缓冲。
  • shaderSSAO着色器提取出,G缓冲纹理(包括线性深度),噪声纹理和法向半球核心样本
  • 根据normal和随机旋转向量,创建一个TBN矩阵(施密特正交化),将向量从切线空间变换到观察空间
  • 接下来我们对每个核心的样本进行迭代,将uniform传进来的sample样本从切线空间变换到观察空间,将它们加到当前像素位置上获取真正的sample位置
  • 变换sample到屏幕空间,也就是把透视矩阵乘上去,进行透视除法,变换到0.0 - 1.0的值域
  • 我们接着用它取样深度纹理,使用它的xy,采样线性深度纹理从而获取样本位置从观察者视角的深度值(第一个不被遮蔽的可见片段)
  • 接下来检查样本的当前深度值z是否大于存储的深度值,如果是的,添加到最终的贡献因子上。
    • 这里float sampleDepth = -texture(gPositionDepth, offset.xy).w;,W和A是一样,一个是XYZW一个是RGBA而已,代码混用了
    • 这里也体现了之前为什么要存深度图,我们采样的是被看见的样本的深度,看不见的深度样本我们是不管的,所以我们偏移以后,在存过的深度图采样
  • 引入一个范围测试从而保证我们只当被测深度值在取样半径内时影响遮蔽因子**(这时候才体现了半球的作用,之前只是半立方体)**
  • 使用插值函数,根据距离权重影响遮蔽因子,不这样的话就会看到很明显的边界
  • 最后一步,将遮蔽贡献根据核心的大小标准化
  • 模糊的话就是周围采样平均
  • 最后在光照应用里环境光加上遮蔽因子就大功告成了

8.1 代码与效果展示

8.1.0 效果展示

8.1.1 几何部分

ssao_geometry.vert

#version 330 core
layout (location = 0) in vec3 position;
layout (location = 1) in vec3 normal;
layout (location = 2) in vec2 texCoords;out vec3 FragPos;
out vec2 TexCoords;
out vec3 Normal;uniform mat4 model;
uniform mat4 view;
uniform mat4 projection;void main()
{vec4 viewPos = view * model * vec4(position, 1.0f);FragPos = viewPos.xyz; gl_Position = projection * viewPos;TexCoords = texCoords;mat3 normalMatrix = transpose(inverse(mat3(view * model)));Normal = normalMatrix * normal;
}

ssao_geometry.frag

#version 330 core
layout (location = 0) out vec4 gPositionDepth;
layout (location = 1) out vec3 gNormal;
layout (location = 2) out vec4 gAlbedoSpec;in vec2 TexCoords;
in vec3 FragPos;
in vec3 Normal;const float NEAR = 0.1; // Projection matrix's near plane distance
const float FAR = 50.0f; // Projection matrix's far plane distance
float LinearizeDepth(float depth)
{float z = depth * 2.0 - 1.0; // Back to NDC return (2.0 * NEAR * FAR) / (FAR + NEAR - z * (FAR - NEAR));
}void main()
{    // Store the fragment position vector in the first gbuffer texturegPositionDepth.xyz = FragPos;// And store linear depth into gPositionDepth's alpha componentgPositionDepth.a = LinearizeDepth(gl_FragCoord.z); // Divide by FAR if you need to store depth in range 0.0 - 1.0 (if not using floating point colorbuffer)// Also store the per-fragment normals into the gbuffergNormal = normalize(Normal);// And the diffuse per-fragment colorgAlbedoSpec.rgb = vec3(0.95); // Currently all objects have constant albedo color
}

8.1.2 光照处理部分

ssao.vert

#version 330 core
layout (location = 0) in vec3 position;
layout (location = 1) in vec2 texCoords;out vec2 TexCoords;void main()
{gl_Position = vec4(position, 1.0f);TexCoords = texCoords;
}

ssao_lighting.frag

#version 330 core
out vec4 FragColor;
in vec2 TexCoords;uniform sampler2D gPositionDepth;
uniform sampler2D gNormal;
uniform sampler2D gAlbedo;
uniform sampler2D ssao;struct Light {vec3 Position;vec3 Color;float Linear;float Quadratic;
};
uniform Light light;void main()
{             // Retrieve data from g-buffervec3 FragPos = texture(gPositionDepth, TexCoords).rgb;vec3 Normal = texture(gNormal, TexCoords).rgb;vec3 Diffuse = texture(gAlbedo, TexCoords).rgb;float AmbientOcclusion = texture(ssao, TexCoords).r;// Then calculate lighting as usualvec3 ambient = vec3(0.3 * AmbientOcclusion); // <-- this is where we use ambient occlusionvec3 lighting  = ambient; vec3 viewDir  = normalize(-FragPos); // Viewpos is (0.0.0)// Diffusevec3 lightDir = normalize(light.Position - FragPos);vec3 diffuse = max(dot(Normal, lightDir), 0.0) * Diffuse * light.Color;// Specularvec3 halfwayDir = normalize(lightDir + viewDir);  float spec = pow(max(dot(Normal, halfwayDir), 0.0), 8.0);vec3 specular = light.Color * spec;// Attenuationfloat distance = length(light.Position - FragPos);float attenuation = 1.0 / (1.0 + light.Linear * distance + light.Quadratic * distance * distance);diffuse *= attenuation;specular *= attenuation;lighting += diffuse + specular;FragColor = vec4(lighting, 1.0);
}

8.1.3 SSAO部分

顶点着色器同上
ssao.frag

#version 330 core
out float FragColor;
in vec2 TexCoords;uniform sampler2D gPositionDepth;
uniform sampler2D gNormal;
uniform sampler2D texNoise;uniform vec3 samples[64];// parameters (you'd probably want to use them as uniforms to more easily tweak the effect)
int kernelSize = 64;
float radius = 1.0;// tile noise texture over screen based on screen dimensions divided by noise size
const vec2 noiseScale = vec2(800.0f/4.0f, 600.0f/4.0f); uniform mat4 projection;void main()
{// Get input for SSAO algorithmvec3 fragPos = texture(gPositionDepth, TexCoords).xyz;vec3 normal = texture(gNormal, TexCoords).rgb;vec3 randomVec = texture(texNoise, TexCoords * noiseScale).xyz;// Create TBN change-of-basis matrix: from tangent-space to view-spacevec3 tangent = normalize(randomVec - normal * dot(randomVec, normal));vec3 bitangent = cross(normal, tangent);mat3 TBN = mat3(tangent, bitangent, normal);// Iterate over the sample kernel and calculate occlusion factorfloat occlusion = 0.0;for(int i = 0; i < kernelSize; ++i){// get sample positionvec3 sample = TBN * samples[i]; // From tangent to view-spacesample = fragPos + sample * radius; // project sample position (to sample texture) (to get position on screen/texture)vec4 offset = vec4(sample, 1.0);offset = projection * offset; // from view to clip-spaceoffset.xyz /= offset.w; // perspective divideoffset.xyz = offset.xyz * 0.5 + 0.5; // transform to range 0.0 - 1.0// get sample depthfloat sampleDepth = -texture(gPositionDepth, offset.xy).w; // Get depth value of kernel sample// range check & accumulatefloat rangeCheck = smoothstep(0.0, 1.0, radius / abs(fragPos.z - sampleDepth ));occlusion += (sampleDepth >= sample.z ? 1.0 : 0.0) * rangeCheck;           }occlusion = 1.0 - (occlusion / kernelSize);FragColor = occlusion;
}

8.1.4 模糊部分

几何着色器同上
ssao_blur.frag

#version 330 core
in vec2 TexCoords;out float fragColor;uniform sampler2D ssaoInput;
const int blurSize = 4; // use size of noise texture (4x4)void main()
{vec2 texelSize = 1.0 / vec2(textureSize(ssaoInput, 0));float result = 0.0;for (int x = 0; x < blurSize; ++x) {for (int y = 0; y < blurSize; ++y) {vec2 offset = (vec2(-2.0) + vec2(float(x), float(y))) * texelSize;result += texture(ssaoInput, TexCoords + offset).r;}}fragColor = result / float(blurSize * blurSize);
}

LearnOpenGL学习笔记—高级光照 09:SSAO相关推荐

  1. LearnOpenGL学习笔记—入门03:Hello Triangle

    LearnOpenGL学习笔记-入门03:Hello Triangle 0 前言 1 图形渲染管线 2 顶点输入 3 VAO,VBO 3.1 VAO建立 3.2 VBO建立 4 shader 5 绘制 ...

  2. LearnOpenGL学习笔记—PBR:IBL

    LearnOpenGL学习笔记-PBR:IBL 0 引入 1 渲染方程的求解 2 hdr文件转成cubemap 3 预计算漫反射积分 4 预计算镜面反射积分 4.1 预滤波HDR环境贴图 4.1.1 ...

  3. R语言学习笔记——高级篇:第十四章-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R语言 R语言学习笔记--高级篇:第十四章-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文章目录 R语言 前言 一.R中的主成分和因子分析 二.主成分分析 2.1.判断主成分的个数 2.2.提取主成分 2.3.主成分旋转 ...

  4. Postgresql学习笔记-高级语法篇

    Postgresql学习笔记-高级语法篇 Postgresql 约束 Postgresql约束用于规定表中的数据规则. 如果存在违反约束的数据行为,行为会被约束终止. 约束可以在创建表的时候就规定(通 ...

  5. 数据库MySQL学习笔记高级篇(周阳)

    数据库MySQL学习笔记高级篇 1. mysql的架构介绍 mysql简介 高级Mysql mysqlLinux版的安装 mysql配置文件 mysql逻辑架构介绍 mysql存储引擎 2. 索引优化 ...

  6. LearnOpenGL学习笔记——阴影

    阴影 阴影是光线遮挡的结果:当一个光源的光线由于其他物体的阻挡不能够达到一个物体表面的时候,那么这个物体就在阴影中了. 阴影可以让场景更加真实 阴影映射(Shadow Mapping) 阴影映射(Sh ...

  7. 《Python自然语言处理(第二版)-Steven Bird等》学习笔记:第09章 建立基于特征的文法

    第09章 建立基于特征的文法 9.1 文法特征 句法协议 使用属性和约束 术语 9.2 处理特征结构 包含和统一 9.3 扩展基于特征的文法 子类别 核心词回顾 助动词与倒装 无限制依赖成分 9.4 ...

  8. vue3小兔鲜商城项目学习笔记+资料分享09

    建议大家先去看我第一篇小兔鲜的文章,强烈建议,非常建议,十分建议,从头开始看更完整. 最近正在学习vue3小兔鲜 下面是学习笔记 会员中心模块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路由配置 本节目标:个人中心二级路由 ...

  9. OpenGL学习笔记:光照贴图

    漫反射贴图 简单说就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给物体添加上纹理,主要做两件事,将之前定义的vec3漫反射颜色向量替换为漫反射贴图,删除环境光源 这里就不贴完整例子了,简单说一下着色器的主要修改,添加纹理的部分 ...

最新文章

  1. 技术转载:八款开源 Android 游戏引擎 (巨好的资源)
  2. 从身体扮演到身份确认:谈谈EMI的人体自拍作品
  3. nssl1248-B【点分治,平衡树】
  4. LeetCode 348. 判定井字棋胜负(计数)
  5. 在Activity启动过程中如何任务栈的栈顶是否是将要启动的Activity的实例
  6. java注解执行顺序_如何确保java中的注释执行顺序?
  7. java关键字保留字_Java这个关键字
  8. RNN(LSTMGRU)文本分类(PaddlePaddle2.0)
  9. 怎么把u盘做成启动盘装系统?
  10. 苹果笔记本计算机内存不足怎么办,macbook内存不够用怎么加_苹果电脑增加内存的具体方法...
  11. Excel表格快捷键技巧使用
  12. 12.14黄金白银欧美盘走势分析及期货原油操作建议
  13. 孩子不上学在家玩游戏打骂父母
  14. GPRC 和RPC 有什么区别?GPRC和RPC的区别是什么?
  15. 班子不到位,一切都白费
  16. HTML5 新标签section使用
  17. python+django 实现从服务器下载pdf文档的功能
  18. 使用OpenLayers加载高德离线地图简单实用
  19. Creator+微信小游戏(2):服务器远程加载资源(4M限制、socketio问题)
  20. 【免费的短信推送API】【MobTech】【Android】手机短信验证码推送

热门文章

  1. 开发内功修炼网络篇电子书出炉!!!
  2. 威联通NAS提示“拒绝了我们的连接请求”的解决办法
  3. windows 环境 ngrok内网穿透外网
  4. 微信小程序上传文件功能实现
  5. AJAX-客户端服务器端通信
  6. 【宏基因组学】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论文摘要集锦
  7. vm-tools 安装
  8. 《工程伦理》网课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9. reactive() 函数
  10. Sql Server查询本周及上周(周一-周日)具体某天的数据的sql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