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程序指令的顺序执行,CPU (1)中的值将自动加1。

A. 指令寄存器(IR)

B. 程序计数器(PC)

C. 地址寄存器(AR)

D. 指令译码器(ID)

答案: B

本题考查CPU中相关寄存器的基础知识。
指令寄存器(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取到数据寄存器(DR)中,然后再传送至IR。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译码器(ID)就是做这项工作的。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码字段的输出就是指令译码器的输入。操作码一经译码后,即可向操作控制器发出具体操作的特定信号。
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由于在内存和CPU之间存在着操作速度上的差别,所以必须使用地址寄存器来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内存的读/写操作完成为止。
为了保证程序指令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CPU必须具有某些手段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而程序计数器正起到这种作用,所以通常又称为指令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必须将它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PC,因此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即是从内存提取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的内容;即每执行一条指令PC增加一个量,这个量等于指令所含的字节数,以便使其保持的总是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于大多数指令都是按顺序来执行的,所以修改的过程通常只是简单的对PC加1。


与 Aˉ⊕B\bar{A} \oplus BAˉ⊕B 等价的逻辑表达式是(4) 。(⊕表示逻辑异或,+表示逻辑加)

A. A+BˉA +\bar{B}A+Bˉ

B. A⊕BˉA\oplus \bar{B}A⊕Bˉ

C. A⊕BA\oplus BA⊕B

D. AB+AB‾AB + \overline{AB}AB+AB

答案: B

本题考查逻辑运算基础知识。
用真值表验证如下:

逻辑加 = 或
逻辑乘 = 与


计算机指令一般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为分析执行一条指令,其(5)。

A. 操作码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地址码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

B. 操作码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地址码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

C. 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

D. 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

答案: C

本题考查指令系统基础知识。
程序被加载到内存后开始运行,当CPU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储器取到缓冲寄存器DR中,再送入IR暂存,指令译码器根据IR的内容产生各种微操作指令,控制其他的组成部件工作,完成所需的功能。
程序计数器(PC)具有寄存信息和计数两种功能,又称为指令计数器。程序的执行分两种情况,一是顺序执行,二是转移执行。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将程序的起始地址送入PC,该地址在程序in载到内存时确定,因此PC的内容即是程序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的内容,以便使其保持的总是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于大多数指令都是按顺序来执行的,所以修改的过程通常只是简单的对PC加1。当遇到转移指令时,后继指令的地址根据当前指令的地址加上一个向前或向后转移的位移量得到,或者根据转移指令给出的直接转移地址得到。


在ISO制定并发布的MPEG系列标准中,(12)的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被应用到VCD中,(13)标准中的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被应用到DVD中,(14)标准中不包含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A. MPEG-1

B. MPEG-2

C. MPEG-7

D. MPEG-21

答案: A

MPEG是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的简称,最初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组成的一个研究视频和音频编码标准的专家组。同时MPEG也用来命名这个小组所负责开发的一系列音、视频编码标准和多媒体应用标准。这个专家组至今为止已制定和制定中的标准包括MPEG-1、MPEG-2、MPEG-4, MPEG-7和MPEG-21标准。其中MPEG-1、MPEG-2和MPEG-4主要针对音、视频编码技术,而MPEG-7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MPEG-21是多媒体应用框架标准。
VCD使用了MPEG-1标准作为其音、视频信息压缩编码方案,而MPEG-2标准中的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被应用到DVD中。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强调使用可复用的软件“构件”来设计和构建软件系统,对所需的构件进行合格性检验、(15),并将它们集成到新系统中。

A. 规模度量

B. 数据验证

C. 适应性修改

D. 正确性测试

答案: C

本题考查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基础知识。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主要强调在构建软件系统时复用已有的软件“构件”,在检索到可以使用的构件后,需要针对新系统的需求对构件进行合格性检验、适应性修改,然后集成到新系统中。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叫(16)。

A. 面向对象测试

B. 面向对象实现

C. 面向对象设计

D. 面向对象分析

答案: D

本题考査面向对象软件幵发过程的基础知识。
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通常有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面向对象分析是为了获得对应用问题的理解,其主要任务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面向对象设计是采用协作的对象、对象的属性和方法说明软件解决方案的一种方式,强调的是定义软件对象和这些软件对象如何协作来满足需求,延续了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实现主要强调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系统。面向对象测试是根据规范说明来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若某整数的16位补码为FFFFH(H表示十六进制),则该数的十进制值为(20)。

A. 0

B. -1

C. 216-1

D. -216+1

答案: B

根据补码定义,数值X的补码记作[x]补,如果机器字长为n,则最高位为符号位,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正数的补码与其原码和反码相同,负数的补码则等于其反码的末尾加1。
16位补码能表示的数据范围为[-215,215-1]。对于整数(216-1)和(-216+1),数据表示需要16位,再加一个符号位,共17位,因此不在其16位补码能表示的数据范围之内。
在补码表示中,0有唯一的编码:[+0]补=0000000000000000,[-0]补=0000000000000000,即0000H。
[-1]原=1000000000000001,[-1]反=1111111111111110,因此-1的补码为[—1]补=1111111111111111 。


某进程有5个页面,页号为0〜4,页面变换表如下所示。表中状态位等于0和1分别表示页面“不在内存”和“在内存”。若系统给该进程分配了 3个存储块,当访问的页面3不在内存时,应该淘汰表中页号为(25)的页面。假定页面大小为4K,逻辑地址为十六进制2C25H,该地址经过变换后,其物理地址应为十六进制(26)。

A. 0

B. 1

C. 2

D. 4

答案: A

根据题意,页面变换表中状态位等于0和1分别表示页面不在内存或在内存,所以0、2和4号页面在内存。当访问的页面3不在内存时,系统应该首先淘汰未被访问的页面,因为根据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最近未被访问的页面下次被访问的概率更小;如果页面最近都被访问过,应该先淘汰未修改过的页面。因为未修改过的页面内存与辅存一致,故淘汰时无需写回辅存,使系统页面置换代价小。经上述分析,0、2和4号页面都是最近被访问过的,但2和4号页面都被修改过而0号页面未修改过,故应该淘汰0号页面。


A. 2C25H

B. 4096H

C. 4C25H

D. 8C25H

答案: C

H 代表 16 进制
根据题意,页面大小为4K,逻辑地址为十六进制2C25H其页号为2,页内地址为C25H,查页表后可知页帧号(物理块号)为4,该地址经过变换后,其物理地址应为页帧号4拼上页内地址C25H,即十六进制4C25H。


假设某磁盘的每个磁道划分成9个物理块,每块存放1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R0,R1,…,R8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安排顺序如下表所示:

如果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7ms/周,磁头当前处在R0的开始处。若索统顺序处理这些记录,使用单缓冲区,每个记录处理时间为3ms,则处理这9个记录的最长时间为(27)。

A. 54ms

B. 108ms

C. 222ms

D. 243ms

答案: C

系统读记录的时间为27/9=3ms,对第一种情况:系统读出并处理记录R1之后,将转到记录R3的开始处,所以为了读出记录R2,磁盘必须再转一圈,需要27ms (转一圈)的时间。这样,处理9个记录的总时间应为222ms,因为处理前8个记录(即R1,R2,…,R8)的总时间再加上读R9时间:8X27ms+6ms=222ms。


确定系统边界和关系规范化分别在数据库设计的(29)阶段进行。

A. 需求分析和逻辑设计

B. 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

C. 需求分析和物理设计

D. 逻辑设计和概念设计

答案: A

本题考査数据库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进行详细调査,在了解现行系统的概况,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确定系统边界、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之一是对关系模式进一步的规范化处理。因为生成的初始关系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要求,还会有数据冗余、更新异常存在,这就需要根据规范化理论对关系模式分解之后,消除冗余和更新异常。不过有时根据处理要求,可能还需要增加部分冗余以满足处理要求。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就需要作部分关系模式的处理,分解、合并或增加冗余属性,提高存储效率和处理效率。


若关系R、S如下图所示,π137(σ3<6(R*S))= (30),且结果集的元组列数和元组个数分别为(31) , R÷S=(32)


根据除法定义,此题的X为属性AB,Y为属性CD。R÷S应当满足元组在属性AB上的分量值x的象集Yx包含关系S在CD上投影的集合。
关系S在Y上的投影为πCD(S) = {(3,4),(8,9)}。对于关系R,属性组X(即AB)可以取3个值{(1,2),(1,3),(2,4)},它们的象集分别为:
象集CD(1,2) ={(3,4),(8,9)}
象集CD(1,3) ={(4,3)}
象集CD(2,4) ={(8,9)}
由于上述象集包含πCD(S)有(1,2),所以,R÷S = {(1,2)}。


给定关系模式R(U,F),U={A,B,C,D},F={A→C,A→D,C→B,B→D}, F中的冗余函数依赖为(43);若将R分解为ρ= {AC,CB,BD},则ρ满足(44)。

A. A→C

B. A→D

C. C→B

D. B→D

答案: B

根据Armstrong公理系统中的传递率,若F1= {A→C,C→B,B→D},则有A→D包含在F1中。


给定关系模式R(U,F),U={A,B,C,D},F={A→C,A→D,C→B,B→D}, F中的冗余函数依赖为(43);若将R分解为ρ= {AC,CB,BD},则ρ满足(44)。

A. 不具有无损连接性,而且不保持函数依赖

B. 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但保持函数依赖

C. 具有无损连接性,而且保持函数依赖

D. 具有无损连接性,但不保持函数依赖

答案: C

首先证明P = {AC,CB,BD}是无损连接的。先构造一个二维表如下:

根据F1中的A→C,上表中A属性列上没有两行相同的,故不能修改上表。又由于C→B在C属性列上的第一行、第二行相同为a3,所以将属性列B上b12改为同一符号a2。修改后的表如下:

根据F中的B→D对上表进行处理,由于属性列B上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相同为的,所以将属性列D上b14改为同一符号如a4。修改后的表如下:

从修改后的表可以看出第一行全为a,故分解p是无损连接的。下面证明分解ρ保持函数依赖。 .
根据保持函数依赖定义,若将关系R分解为k个子模式,并有则分解ρ保持函数依赖。本题分解成3个子模式,分别对F投影合并的结果如下:

从上可见结果与F相等,故分解p保持函数依赖。


关于视图的叙述,错误的是(47)。

A. 视图不存储数据,但可以通过视图访问数据

B. 视图提供了一种数据安全机制

C. 视图可以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D. 视图能够提高对数据的访问效率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视图的理解。
视图是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机制。视图构建于基本表或视图之上,为用户提供一个虚表,与实际存储数据的基本表之间逢立一种映射关系,用户可以像基本表一样对视图进行操作(有些视图的更新操作是受限的),所有通过视图对数据的操作最终都转换为对基本表的操作来实现。
.可以通过建立视图,将视图授权给指定用户,则用户只能访问通过视图可见的数据,对视图外的数据起到保护作用,用户无法访问。
运行中的数据库,出于对性能的要求,可能要对己有的基本表进行分解或合并,即数据库重构。此时,数据库的模式发生改变,可以重建或修改已有的视图,保持视图中的数据项与原有视图或基本表中的数据项一致,并映射到修改后的基本表上,即修改模式/外模式映像,保持外模式(视图中的数据项)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用再改变。即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对视图操作与直接对视图对应的基本表操作,在编写程序方面可能会简化。通过视图对数据操作,最终转为对基本表的操作,所以并不会提高访问效率。


嵌入式SQL中通过(49)实现主语言与SQL语句间进行参数传递;SQL语句的执行状态通过(50)传递给主语言来进行流程控制;对于返回结果为多条记录的SQL语句,通过(51)来由主语言逐条处理。

A. 主变量

B. 游标

C. SQLCA

D. 数据集

答案: C

本题考查考生对嵌入式SQL的掌握。
嵌入式SQL用于高级语言(主语言)和数据库的交互。高级语言用于客户端,实现界面及与用户的交互。SQL语言用于后台数据库,主语言将变量值传给SQL,或SQL将值传给主语言,是通过主变量来实现的,主语言需要对SQL语句的执行状态(是否执行成功、查询结果的记录数等)进行检查以确定下一步的处理,需要DBMS将SQL语句执行状态写入SQL通信区(即SQLCA),主语言从中读取;游标可以将SQL查询到的多条记录逐条提取赋给主变量,交由主语言处理。


SQL-99标准规定的事务的四个隔离级别中,能解决幻影读现象的级别是(56)。

A. READ UNCOMMITTED

B. READ COMMITTED

C. REPEATABLE READ

D. SERIALIZABLE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并发事务处理隔离的掌握。
事务的四个隔离级别从READ UNCOMMITTED、READ COMMITTED、REPEATABLE READ到SERIALIZABLE,逐级加强,依次解决丢失修改、读脏数据、不可重复读、读幻影四个不一致问题,且后一级别同时解决了前一级别已解决的问题。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文档是(57)。

A. E-R图

B. DFD图

C. 关系模式

D. 数据字典

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数据库设计的掌握。
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几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完成数据流图(DFD图)和数据字典,用于描述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使用的数据;概念设计阶段用E-R图或UML图描述企业应用中的实体及其联系;逻辑设计是指设计关系模式及相关视图;物理设计是指设计数据的物理组织,如索引等。


设计关系模式时,派生属性不会作为关系中的属性来存储。员工(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关系中,派生属性是(58)。

A. 姓名

B. 性别

C. 出生日期

D. 年龄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概念结构设计的掌握。
在概念设计中,需要概括企业应用中的实体及其联系,确定实体和联系的属性。派生属性是指可以由其他属性进行计算来获得的属性,如年龄可以由出生日期、系统当前时间计算获得,是派生属性。在系统中存储派生属性,会引起数据冗余,增加额外存储和维护负担,也可能产生数据的不一致性。


分布式数据库允许部分数据存在多个复本,而用户不必知道这砦复本的存在,称为(61)。

A. 分片透明

B. 复制透明

C. 位置透明

D. 全局共享

答案: B

本题考查对分布式数据库相关概念的掌握。
分布式数据库允许部分数据存储于不同的场地,称为复本,可以提高系统访问速度及故障恢复,但会增加一致性维护的代价。对用户来讲,不需要知道所要操作的数据是否有复本,选择哪个复本操作等等,这些都是由DDBMS来管理的,用户只需要按全局逻辑结构访问即可。


对象关系数据库中,员工(工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表中的联系电话为多值属性,则员工属于(62),在SOL99标准中可以使用(63)来实现。

A. 非1NF关系

B. 1NF关系

C. 2NF关系

D. 3NF关系

答案: A

本题考查对象关系数据库相关概念的掌握。
1NF关系要求属性列的原子性,组合属性和多值属性不满足原子性要求。对象关系数据库引入结构类型和集合类型来实现这两类属性的存储。


以下HTML代码中,创建指向邮箱地址的链接正确的是(69)。

A.  <a href="email:test@test.com">test@test.com</a>
B.  <a href="emailto:test@test.com">test@test.com</a>
C.  <a href="mail:test@test.com">test@test.com</a>
D.  <a href="mailto:test@test.com">test@test.com</a>

答案: D


POP3服务默认的TCP端口号是(70)。

A. 20

B. 25

C. 80

D. 110

答案: D

错题本——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010相关推荐

  1. 错题本——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009

    文章目录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009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009 关于软件著作权产生的时间,下面表述正确的是(10) . A. 自作品首次公开发表时 B. 自作者有创作意图时 C. 自作品得到国家著作 ...

  2. 错题本——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017

    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有无条件传送.中断.程序查询和DMA方式等.当采用( )方式时,不需要CPU执行程序指令来传送数据. A. 中断 B. 程序查询 C. 无条件传送 D. DMA 答 ...

  3. 错题本——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014

    在CPU中,常用来为ALU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提供数据并暂存运算结果的寄存器是(). A. 程序计数器 B. 状态寄存器 C. 通用寄存器 D. 累加寄存器 答案: D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CP ...

  4. 错题本——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012

    若CPU要执行的指令为:MOV R1,#45(即将数值45传送到寄存器R1中),则该指令中采用的寻址方式为(4). A. 直接寻址和立即寻址 B. 寄存器寻址和立即寻址 C. 相对寻址和直接寻址 D. ...

  5. 2011年给力新作——《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案例梳理、真题透解与强化训练》...

    2011年给力新作--<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案例梳理.真题透解与强化训练> 本书是为有志于通过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读者编写的一本针对性强.高效的案例辅导用书,并 ...

  6. 计算机四级数据工程师题库,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练习题...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练习题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并不是搜有人都能够胜任的,因此需要大家的努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练习题,希望可以帮 ...

  7. 2022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下午 试题四 真题答案

    参考答案: a.CURSOR b.Fetch c.v_bran_name, all_balance d.exit e.c_sum_bal f.rollback 免费视频讲解: [2022数据库系统工程 ...

  8. 2023年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上午真题及答案解析

    1.计算机中, 系统总线用于(  )连接. A.接口和外设       B.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C.主存及外设部件   D.DMA控制器和中断控制器 2.在由高速缓存.主存和硬盘构成的三级存储体系 ...

  9. 帆软认证报表工程师(FCRA)考试考题(我的错题记录)

    @R星校长 帆软认证报表工程师(FCRA)考试 判断题共23题(只记录自己的错题) 在报表设计时,报表支持单元格添加斜线,且方向必须为从左上角至右下角发散.(错) 全局参数保存在工程下面的config ...

最新文章

  1. TestLink学习七:TestLink测试用例Excel转换XML工具
  2. 关于蹭网的一点点感想
  3. Sphinx武林秘籍(上)
  4. 物理层与综合布线【笔记】
  5. Google zerotouch方案介绍
  6. gdb来调式多线程(转)
  7. 在网页输出10的阶乘.php,ASP网络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8. 运算放大器相关参数基本知识(一)
  9. 关于输入法的弹出和隐藏
  10. Reverse Linked List 反转链表
  11. Atitit 数据库与存储引擎设计与实现 attilax总结 1.1. 数据库的实现有很多种, 遵循一些理论规范,如 Fix Rules、Write-Ahead Log、Force-log-at-
  12. linux-centos6.5一键安装 Redmine
  13. 移动端---媒体查询
  14. SAP中英文转换--中文转英文
  15. 免费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接口
  16. 计算机领域获奖感言,期中考试获奖感言
  17. MATLAB图像基本操作(信息查询/文件读取/写入/显示)
  18. 基于决策树的电网负荷预测
  19. yapi 全局变量使用_yapi 中 mock JSONP 接口响应的方法
  20. NLP学习————实现一个BERT(简记)

热门文章

  1. 【CO003】操作系统笔记3 —— IPC 问题
  2. 淘宝商品详情API接口文档调用说明
  3. 追思心中璀璨的明星:杰出内核开发者李少华
  4. python基础-程序语句结构
  5. 随机生成6位数字(包括字母和数字)
  6. (16) 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流量预测
  7. python怎么安装jieba库这个模块 No module named ‘jieba‘ python3.7
  8. 蓝牙nrf52832的架构和开发
  9. ts 之 Pick 和 Omit
  10. C Primer Plus 第6版 中文版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