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缓存技术被广泛地应用。无论业内还是业外,只要是提到性能问题,大家都会脱口而出“用缓存解决”。

图片来自 Unsplash

这种说法带有片面性,甚至是一知半解,但是作为专业人士的我们,需要对缓存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缓存技术存在于应用场景的方方面面。从浏览器请求,到反向代理服务器,从进程内缓存到分布式缓存。其中缓存策略,算法也是层出不穷,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缓存。

处处皆缓存

缓存对于每个开发者来说是相当熟悉了,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我们会去加缓存,但是在什么地方加缓存,如何加缓存呢?

假设一个网站,需要提高性能,缓存可以放在浏览器,可以放在反向代理服务器,还可以放在应用程序进程内,同时可以放在分布式缓存系统中。

缓存策略图

从用户请求数据到数据返回,数据经过了浏览器,CDN,代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运用缓存技术。

从浏览器/客户端开始请求数据,通过 HTTP 配合 CDN 获取数据的变更情况,到达代理服务器(Nginx)可以通过反向代理获取静态资源。

再往下来到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进程内(堆内)缓存,分布式缓存等递进的方式获取数据。如果以上所有缓存都没有命中数据,才会回源到数据库。

缓存的请求顺序是:用户请求→HTTP 缓存→CDN 缓存→代理服务器缓存→进程内缓存→分布式缓存→数据库。

看来在技术的架构每个环节都可以加入缓存,看看每个环节是如何应用缓存技术的。

HTTP 缓存

当用户通过浏览器请求服务器的时候,会发起 HTTP 请求,如果对每次 HTTP 请求进行缓存,那么可以减少应用服务器的压力。

当第一次请求的时候,浏览器本地缓存库没有缓存数据,会从服务器取数据,并且放到浏览器的缓存库中,下次再进行请求的时候会根据缓存的策略来读取本地或者服务的信息。

HTTP 缓存流程图

一般信息的传递通过 HTTP 请求头 Header 来传递。目前比较常见的缓存方式有两种,分别是

  • 强制缓存
  • 对比缓存

强制缓存

当浏览器本地缓存库保存了缓存信息,在缓存数据未失效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缓存数据。否则就需要重新获取数据。

这种缓存机制看上去比较直接,那么如何判断缓存数据是否失效呢?这里需要关注 HTTP Header 中的两个字段 Expires 和 Cache-Control。

Expires 为服务端返回的过期时间,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服务器,服务器会返回资源的过期时间。如果客户端再次请求服务器,会把请求时间与过期时间做比较。

如果请求时间小于过期时间,那么说明缓存没有过期,则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缓存库的信息。

反之,说明数据已经过期,必须从服务器重新获取信息,获取完毕又会更新最新的过期时间。

这种方式在 HTTP 1.0 用的比较多,到了 HTTP 1.1 会使用 Cache-Control 替代。

Cache-Control 中有个 max-age 属性,单位是秒,用来表示缓存内容在客户端的过期时间。

例如:max-age 是 60 秒,当前缓存没有数据,客户端第一次请求完后,将数据放入本地缓存。

那么在 60 秒以内客户端再发送请求,都不会请求应用服务器,而是从本地缓存中直接返回数据。如果两次请求相隔时间超过了 60 秒,那么就需要通过服务器获取数据。

对比缓存

需要对比前后两次的缓存标志来判断是否使用缓存。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会将缓存标识与数据一起返回,浏览器将二者备份至本地缓存库中。浏览器再次请求时,将备份的缓存标识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进行判断,如果判断数据没有发生变化,把判断成功的 304 状态码发给浏览器。

这时浏览器就可以使用缓存的数据来。服务器返回的就只是 Header,不包含 Body。

下面介绍两种标识规则:

①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规则

在客户端第一次请求的时候,服务器会返回资源最后的修改时间,记作 Last-Modified。客户端将这个字段连同资源缓存起来。

Last-Modified 被保存以后,在下次请求时会以 Last-Modified-Since 字段被发送。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规则第一次请求服务器

当客户端再次请求服务器时,会把 Last-Modified 连同请求的资源一起发给服务器,这时 Last-Modified 会被命名为 If-Modified-Since,存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服务器收到请求,会把 If-Modified-Since 字段与服务器上保存的 Last-Modified 字段作比较:

  • 若服务器上的 Last-Modified 最后修改时间大于请求的 If-Modified-Since,说明资源被改动过,就会把资源(包括 Header+Body)重新返回给浏览器,同时返回状态码 200。
  • 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小于或等于 If-Modified-Since,说明资源没有改动过,只会返回 Header,并且返回状态码 304。浏览器接受到这个消息就可以使用本地缓存库的数据。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规则第二次请求服务器

注意:Last-Modified 和 If-Modified-Since 指的是同一个值,只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叫法不同。

②ETag / If-None-Match 规则

客户端第一次请求的时候,服务器会给每个资源生成一个 ETag 标记。这个 ETag 是根据每个资源生成的唯一 Hash 串,资源如何发生变化 ETag 随之更改,之后将这个 ETag 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把请求的资源和 ETag 都缓存到本地。

ETag 被保存以后,在下次请求时会当作 If-Noe-Match 字段被发送出去。

ETag/If-None-Match 第一次请求服务器

在浏览器第二次请求服务器相同资源时,会把资源对应的 ETag 一并发送给服务器。在请求时 ETag 转化成 If-None-Match,但其内容不变。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把 If-None-Match 与服务器上资源的 ETag 进行比较:

  • 如果不一致,说明资源被改动过,则返回资源(Header+Body),返回状态码 200。
  • 如果一致,说明资源没有被改过,则返回 Header,返回状态码 304。浏览器接受到这个消息就可以使用本地缓存库的数据。

ETag/If-None-Match 第二次请求服务器

注意:ETag 和 If-None-Match 指的是同一个值,只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叫法不同。

CDN 缓存

HTTP 缓存主要是对静态数据进行缓存,把从服务器拿到的数据缓存到客户端/浏览器。

如果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再加上一层 CDN,可以让 CDN 为应用服务器提供缓存,如果在 CDN 上缓存,就不用再请求应用服务器了。并且 HTTP 缓存提到的两种策略同样可以在 CDN 服务器执行。

CDN 的全称是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

CDN 工作简图

让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吧:

  • 客户端发送 URL 给 DNS 服务器。
  • DNS 通过域名解析,把请求指向 CDN 网络中的 DNS 负载均衡器。
  • DNS 负载均衡器将最近 CDN 节点的 IP 告诉 DNS,DNS 告之客户端最新 CDN 节点的 IP。
  • 客户端请求最近的 CDN 节点。
  • CDN 节点从应用服务器获取资源返回给客户端,同时将静态信息缓存。注意:客户端下次互动的对象就是 CDN 缓存了,CDN 可以和应用服务器同步缓存信息。

CDN 接受客户端的请求,它就是离客户端最近的服务器,它后面会链接多台服务器,起到了缓存和负载均衡的作用。

负载均衡缓存

说完客户端(HTTP)缓存和 CDN 缓存,我们离应用服务越来越近了,在到达应用服务之前,请求还要经过负载均衡器。

虽说它的主要工作是对应用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但是它也可以作缓存。可以把一些修改频率不高的数据缓存在这里,例如:用户信息,配置信息。通过服务定期刷新这个缓存就行了。

负载均衡缓存工作简图

以 Nginx 为例,我们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 用户请求在达到应用服务器之前,会先访问 Nginx 负载均衡器,如果发现有缓存信息,直接返回给用户。
  • 如果没有发现缓存信息,Nginx 回源到应用服务器获取信息。
  • 另外,有一个缓存更新服务,定期把应用服务器中相对稳定的信息更新到 Nginx 本地缓存中。

进程内缓存

通过了客户端,CDN,负载均衡器,我们终于来到了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上部署着一个个应用,这些应用以进程的方式运行着,那么在进程中的缓存是怎样的呢?

进程内缓存又叫托管堆缓存,以 Java 为例,这部分缓存放在 JVM 的托管堆上面,同时会受到托管堆回收算法的影响。

由于其运行在内存中,对数据的响应速度很快,通常我们会把热点数据放在这里。

在进程内缓存没有命中的时候,我们会去搜索进程外的缓存或者分布式缓存。这种缓存的好处是没有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是最快的缓存。缺点是缓存的空间不能太大,对垃圾回收器的性能有影响。

目前比较流行的实现有 Ehcache、GuavaCache、Caffeine。这些架构可以很方便的把一些热点数据放到进程内的缓存中。

这里我们需要关注几个缓存的回收策略,具体的实现架构的回收策略会有所不同,但大致的思路都是一致的:

  • 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算法,最先放入缓存的数据最先被移除。
  •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把最久没有使用过的数据移除缓存。
  •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最不常用算法,在一段时间内使用频率最小的数据被移除缓存。

在分布式架构的今天,多应用中如果采用进程内缓存会存在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这里推荐两个方案:

  • 消息队列修改方案
  • Timer 修改方案

消息队列修改方案

应用在修改完自身缓存数据和数据库数据之后,给消息队列发送数据变化通知,其他应用订阅了消息通知,在收到通知的时候修改缓存数据。

消息队列修改方案简图

Timer 修改方案

为了避免耦合,降低复杂性,对“实时一致性”不敏感的情况下。每个应用都会启动一个 Timer,定时从数据库拉取最新的数据,更新缓存。

不过在有的应用更新数据库后,其他节点通过 Timer 获取数据之间,会读到脏数据。这里需要控制好 Timer 的频率,以及应用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Timer 修改方案简图

进程内缓存有哪些使用场景呢?

  • 场景一:只读数据,可以考虑在进程启动时加载到内存。当然,把数据加载到类似 Redis 这样的进程外缓存服务也能解决这类问题。
  • 场景二:高并发,可以考虑使用进程内缓存,例如:秒杀。

分布式缓存

说完进程内缓存,自然就过度到进程外缓存了。与进程内缓存不同,进程外缓存在应用运行的进程之外,它拥有更大的缓存容量,并且可以部署到不同的物理节点,通常会用分布式缓存的方式实现。

分布式缓存是与应用分离的缓存服务,最大的特点是,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应用/服务,与本地应用隔离,多个应用可直接共享一个或者多个缓存应用/服务。

分布式缓存简图

既然是分布式缓存,缓存的数据会分布到不同的缓存节点上,每个缓存节点缓存的数据大小通常也是有限制的。

数据被缓存到不同的节点,为了能方便的访问这些节点,需要引入缓存代理,类似 Twemproxy。他会帮助请求找到对应的缓存节点。

同时如果缓存节点增加了,这个代理也会只能识别并且把新的缓存数据分片到新的节点,做横向的扩展。

为了提高缓存的可用性,会在原有的缓存节点上加入 Master/Slave 的设计。当缓存数据写入 Master 节点的时候,会同时同步一份到 Slave 节点。

一旦 Master 节点失效,可以通过代理直接切换到 Slave 节点,这时 Slave 节点就变成了 Master 节点,保证缓存的正常工作。

每个缓存节点还会提供缓存过期的机制,并且会把缓存内容定期以快照的方式保存到文件上,方便缓存崩溃之后启动预热加载。

高性能

当缓存做成分布式的时候,数据会根据一定的规律分配到每个缓存应用/服务上。

如果我们把这些缓存应用/服务叫做缓存节点,每个节点一般都可以缓存一定容量的数据,例如:Redis 一个节点可以缓存 2G 的数据。

如果需要缓存的数据量比较大就需要扩展多个缓存节点来实现,这么多的缓存节点,客户端的请求不知道访问哪个节点怎么办?缓存的数据又如何放到这些节点上?

缓存代理服务已经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了,例如:Twemproxy 不但可以帮助缓存路由,同时可以管理缓存节点。

这里有介绍三种缓存数据分片的算法,有了这些算法缓存代理就可以方便的找到分片的数据了。

①哈希算法

Hash 表是最常见的数据结构,实现方式是,对数据记录的关键值进行 Hash,然后再对需要分片的缓存节点个数进行取模得到的余数进行数据分配。

例如:有三条记录数据分别是 R1,R2,R3。他们的 ID 分别是 01,02,03,假设对这三个记录的 ID 作为关键值进行 Hash 算法之后的结果依旧是 01,02,03。

我们想把这三条数据放到三个缓存节点中,可以把这个结果分别对 3 这个数字取模得到余数,这个余数就是这三条记录分别放置的缓存节点。

Hash 算法是某种程度上的平均放置,策略比较简单,如果要增加缓存节点,对已经存在的数据会有较大的变动。

②一致性哈希算法

一致性 Hash 是将数据按照特征值映射到一个首尾相接的 Hash 环上,同时也将缓存节点映射到这个环上。

如果要缓存数据,通过数据的关键值(Key)在环上找到自己存放的位置。这些数据按照自身的 ID 取 Hash 之后得到的值按照顺序在环上排列。

如果这个时候要插入一条新的数据其 ID 是 115,那么就应该插入到如下图的位置。

同理如果要增加一个缓存节点 N4 150,也可以放到如下图的位置。

这种算法对于增加缓存数据,和缓存节点的开销相对比较小。

③Range Based 算法

这种方式是按照关键值(例如 ID)将数据划分成不同的区间,每个缓存节点负责一个或者多个区间。跟一致性哈希有点像。

例如:存在三个缓存节点分别是 N1,N2,N3。他们用来存放数据的区间分别是,N1(0, 100], N2(100, 200], N3(300, 400]。

那么数据根据自己 ID 作为关键字做 Hash 以后的结果就会分别对应放到这几个区域里面了。

可用性

根据事物的两面性,在分布式缓存带来高性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它的可用性。那么哪些潜在的风险是我们需要防范的呢?

①缓存雪崩

当缓存失效,缓存过期被清除,缓存更新的时候。请求是无法命中缓存的,这个时候请求会直接回源到数据库。

如果上述情况频繁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时候,就会造成大面积的请求直接到数据库,造成数据库访问瓶颈。我们称这种情况为缓存雪崩。

从如下两方面来思考解决方案:

  • 缓存方面
  • 设计方面

缓存方面:

  • 避免缓存同时失效,不同的 key 设置不同的超时时间。
  • 增加互斥锁,对缓存的更新操作进行加锁保护,保证只有一个线程进行缓存更新。缓存一旦失效可以通过缓存快照的方式迅速重建缓存。对缓存节点增加主备机制,当主缓存失效以后切换到备用缓存继续工作。

设计方面,这里给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 熔断机制:某个缓存节点不能工作的时候,需要通知缓存代理不要把请求路由到该节点,减少用户等待和请求时长。
  • 限流机制:在接入层和代理层可以做限流(之前的文章讲到过),当缓存服务无法支持高并发的时候,前端可以把无法响应的请求放入到队列或者丢弃。
  • 隔离机制:缓存无法提供服务或者正在预热重建的时候,把该请求放入队列中,这样该请求因为被隔离就不会被路由到其他的缓存节点。
  • 如此就不会因为这个节点的问题影响到其他节点。当缓存重建以后,再从队列中取出请求依次处理。

②缓存穿透

缓存一般是 Key,Value 方式存在,一个 Key 对应的 Value 不存在时,请求会回源到数据库。

假如对应的 Value 一直不存在,则会频繁的请求数据库,对数据库造成访问压力。如果有人利用这个漏洞攻击,就麻烦了。

解决方法:如果一个 Key 对应的 Value 查询返回为空,我们仍然把这个空结果缓存起来,如果这个值没有变化下次查询就不会请求数据库了。

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据哈希到一个足够大的 Bitmap 中,那么不存在的数据会被这个 Bitmap 过滤器拦截掉,避免对数据库的查询压力。

③缓存击穿

在数据请求的时候,某一个缓存刚好失效或者正在写入缓存,同时这个缓存数据可能会在这个时间点被超高并发请求,成为“热点”数据。

这就是缓存击穿问题,这个和缓存雪崩的区别在于,这里是针对某一个缓存,前者是针对多个缓存。

解决方案: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在同一时间读/写缓存,所以只有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写,写完成以后,其他的请求再使用缓存就可以了。

比较常用的做法是使用 mutex(互斥锁)。在缓存失效的时候,不是立即写入缓存,而是先设置一个 mutex(互斥锁)。当缓存被写入完成以后,再放开这个锁让请求进行访问。

总结

今天内容有点多,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缓存设计有五大策略,从用户请求开始依次是:

  • HTTP 缓存
  • CDN 缓存
  • 负载均衡缓存
  • 进程内缓存
  • 分布式缓存

前两种缓存静态数据,后三种缓存动态数据:

  • HTTP 缓存包括强制缓存和对比缓存。
  • CDN 缓存和 HTTP 缓存是好搭档。
  • 负载均衡器缓存相对稳定资源,需要服务协助工作。
  • 进程内缓存,效率高,但容量有限制,有两个方案可以应对缓存同步的问题。
  • 分布式缓存容量大,能力强,牢记三个性能算法并且防范三个缓存风险。

关注微信公众号:安徽思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了解更多技术内容……

如何将zipoutputstream返回_性能问题|如何正确使用“缓存”?相关推荐

  1. 如何将zipoutputstream返回_嫦娥五号返回器要“跳”一下再回地球!这一“跳”大有讲究...

    按照嫦娥五号任务的总体规划,完成月面采样之后,将由返回器带着样品返回地球.为了保证样品的安全和完整性,必须设计一条稳妥的返回路径.于是,研制团队选择让返回器"跳"一下再回来.那么, ...

  2. 第09章_性能分析工具的使用

    第09章_性能分析工具的使用 文章目录 1. 数据库服务器的优化步骤 2. 查看系统性能参数 3. 统计SQL的查询成本:last_query_cost 4.定位执行慢的 SQL:慢查询日志 4.1 ...

  3. mysql客户端工具_性能优化-理解 MySQL 体系结构(MySQL分库分表)

    实例和数据库 我们通常所说的 MySQL 数据库服务器由一个实例(instance)以及一个数据库(database)组成.实例包括一组后台进程/线程和许多内存结构,用于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由一组磁盘文 ...

  4. JVM(四)_性能监控与调优

    不定期补充.修正.更新:欢迎大家讨论和指正 本文主要根据尚硅谷的视频学习,建议移步观看,其他参考资料会在使用时贴出链接 尚硅谷宋红康JVM全套教程(详解java虚拟机) 由于JVM的知识是互相穿插的, ...

  5. 函数失败返回_为什么句柄返回值不一致?

    如果查看返回HANDLE的各种函数, 你就会发现其中一些返回NULL(例如CreateThread),而另一些会返回INVALID_HANDLE_VALUE(例如CreateFile).所以,你必须查 ...

  6. php ssd性能影响,SATA SSD有无缓存,是否影响速度性能实例

    原标题:SATA SSD有无缓存,是否影响速度性能实例 在前面一篇文章里我们通过为SATA SSD虚拟缓存的方法,证明了缓存对SATA SSD速度性能的影响不大. 一般消费级SSD的缓存都是采用的DD ...

  7. 网站性能优化之应用程序缓存-初篇

    一. 摘要 首先声明这篇服务器缓存篇是我平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心得,对没有用过,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服务器缓存的朋友们提供一个简单的认识与实现思路,本文只是抛 砖引玉,还请各位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希望能够在 ...

  8. 3、查询性能优化技术之多级缓存

    5.1本章目标 5.2缓存设计原则概览 缓存设计原则: 用快速存取设备,用内存 将缓存推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 脏缓存清理 我们的项目采用多级缓存的架构 第一级 Redis缓存 Redis缓存有集中管理缓 ...

  9. JdbcTemplate中queryForObject方法返回空结果或不正确结果数量的解决方法

    JdbcTemplate中queryForObject方法返回空结果或不正确结果数量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章: (1)JdbcTemplate中queryForObject方法返回空结果或不正确结果数量的 ...

最新文章

  1. Linux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详解
  2. 电脑换ip软件_为什么会有企业需要软件换IP?
  3. java statement 返回类型,6.3 返回类型和返回语句 | Return type Return statement
  4. java接口的作用是什么?
  5. 蔚来汽车股价跌跌不休 盘中触及上市以来最低点
  6. 快速排序图解_排序算法
  7. 逛街游戏html5,HTML5购物商城app源码
  8. linux内核各版本的下载路径
  9. ADC0808确定地址及查询方式示例
  10. 单片机(ISIS 7 Professional):简易0~7数字键盘代码项目
  11. Ubiquitous Religions POJ - 2524
  12. 认知学习:当代学习理论的主流
  13. 塑胶模具设计-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6条经典经验分享
  14. ecc6.0 oracle安装,SAP ECC v6.0 SR3 IDES Oracle 10.2.0.2 安装指南
  15. 单亲妈妈开米粉店,赚得比当白领的女儿还多,做生意一定要懂方法
  16. DeepLabv2 caffe创建可编译环境
  17. pip 怎么都升级不成功?如何解决
  18. php是什么症状脾虚什么症状怎么治,【脾虚的表现】脾虚的症状有哪些-有问必答-快速问医生...
  19. static修饰符和final修饰符
  20. vs code 黑白

热门文章

  1. PostgreSQL数据导出成Insert语句
  2. constructor
  3. 2017-2018-1 20155321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课下作业3
  4. postgres中文文档
  5. iOS 获取self类型
  6. 线性表的表示和实现方式之链式表示和实现
  7. Windows上安装MinGW(GCC),各个Package的作用
  8. 谷歌量子计算登上Nature封面,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
  9. 人工智能技术为大脑制作地图 前沿
  10. linux星期六字符,linux shell系列10 判断某个月中的星期六和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