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群、环、域

  在接下来的四章中,我们将介绍最基本的四种代数结构(群、环、域以及向量空间),其中着重介绍的是向量空间。同时呢,也会对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其中包括向量空间、子空间、线性组合、线性无关、基、商空间、线性映射、矩阵、基变换、直和、线性形式、对偶空间、超平面、线性变换等。

  我们首先引入笛卡尔积的概念:假设我们有集合 A={a1,a2,a3},B={b1,b2,b3}A=\{a_1,a_2,a_3\},B=\{b_1,b_2,b_3\}A={a1​,a2​,a3​},B={b1​,b2​,b3​},那么 AAA 与 BBB 的笛卡尔积记作 A∘BA \circ BA∘B,计算结果为有序数对,即 A∘B={(a,b)∣a∈A,b∈B}A \circ B=\{(a,b)|a \in A,b \in B\}A∘B={(a,b)∣a∈A,b∈B} 。不难发现当 A,BA,BA,B 的元素均为实数时,笛卡尔积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当然我们也可以定义某一种具体的运算方式,例如 A+BA+BA+B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义 “−-−” 以及 “×\times×” 运算),此时 A+B={a+b∣a∈A,b∈B}A+B=\{a+b|a \in A,b \in B\}A+B={a+b∣a∈A,b∈B}。当然,集合的元素不仅仅局限在实数范围内,更一般的,我们可以用字符串作为其元素,例如:A={东,西},B={南,北}A=\{东,西\},B=\{南,北\}A={东,西},B={南,北} 那么 A∘B={(东,南),(东,北),(西,南),(西,北)}A \circ B =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A∘B={(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那么经过笛卡尔积的运结果包含多少个元素呢?不难发现,当被作用的集合均为有限集时,最终计算结果的元素个数就是各个集合元素个数的乘积。

1.1 群、子群、陪集

  实数组成的集合RRR有两种运算操作:加法+:R+R→RR + R \rightarrow RR+R→R ,以及乘法 ×\times×:R×R→RR \times R \rightarrow RR×R→R,实数集之间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本质上是一个阿贝尔群。接下来我们回忆一下群的定义。
定义1.1: 两个集合GGG通过二元运算符操作 ⋅\cdot⋅ 便可得到一个群(注:这里的 ⋅\cdot⋅ 可取 ×\times× 或 +,下同),例如:G×G→GG \times G \rightarrow GG×G→G (当且仅当三个 GGG 都相同的情况下才叫二元运算,且本章仅对二元运算进行讨论),该运算操作可以将集合中的每一组元素a,b∈Ga,b\in Ga,b∈G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得到a⋅b∈Ga\cdot b\in Ga⋅b∈G。我们先对一些计算的结果是否为二元运算进行讨论:

1、我们有 Z⋅Z→ZZ \cdot Z \rightarrow ZZ⋅Z→Z,其中 ZZZ 表示整数集

(1)、当 ⋅\cdot⋅ 表示 + 时,是二元运算;

(2)、当 ⋅\cdot⋅ 表示 - 时,是二元运算;

(3)、当 ⋅\cdot⋅ 表示 ×\times× 时,是二元运算;

(4)、当 ⋅\cdot⋅ 表示 ÷\div÷ 时,不是二元运算,因为分母不能为0。

2、我们有 Z⋅Z→ZZ \cdot Z \rightarrow ZZ⋅Z→Z,其中 Z=Z−{0}Z=Z-\{0\}Z=Z−{0} 表示非零整数集

(1)、当 ⋅\cdot⋅ 表示 + 时,不是二元运算,因为相反数的和为0;

(2)、当 ⋅\cdot⋅ 表示 - 时,不是二元运算,因为相同数的差为0;

(3)、当 ⋅\cdot⋅ 表示 ×\times× 时,是二元运算;

(4)、当 ⋅\cdot⋅ 表示 ÷\div÷ 时,不是二元运算,因为除法计算结果不一定为整数。

3、我们有 R+⋅R+→R+R^+ \cdot R^+ \rightarrow R^+R+⋅R+→R+,其中 R+R^+R+ 表示正实数集

(1)、当 ⋅\cdot⋅ 表示 + 时,是二元运算;

(2)、当 ⋅\cdot⋅ 表示 - 时,不是二元运算,因为计算结果可能为0或者负数;

(3)、当 ⋅\cdot⋅ 表示 ×\times× 时,是二元运算;

(4)、当 ⋅\cdot⋅ 表示 ÷\div÷ 时,是二元运算。

4、我们有 Q⋅Q→QQ \cdot Q \rightarrow QQ⋅Q→Q,其中 Q=Q−{0}Q=Q-\{0\}Q=Q−{0} 表示非零有理数集

(1)、当 ⋅\cdot⋅ 表示 + 时,不是二元运算,因为相反数的和为0;

(2)、当 ⋅\cdot⋅ 表示 - 时,不是二元运算,因为相同数的差为0;

(3)、当 ⋅\cdot⋅ 表示 ×\times× 时,是二元运算;

(4)、当 ⋅\cdot⋅ 表示 ÷\div÷ 时,是二元运算。

5、我们有 V⋅V→VV \cdot V \rightarrow VV⋅V→V,其中 VVV 表示元素为实数的向量,即 V={ai∣ai∈R}V=\{a_i|a_i \in R\}V={ai​∣ai​∈R},由于向量加法的运算方式为:{a1,a2,a3}+{b1,b2,b3}={a1+b1,a2+b2,a3+b3}\{a_1,a_2,a_3\}+\{b_1,b_2,b_3\}=\{a_1+b_1,a_2+b_2,a_3+b_3\}{a1​,a2​,a3​}+{b1​,b2​,b3​}={a1​+b1​,a2​+b2​,a3​+b3​},即对应位置相加,不难发现其计算结果的元素仍然为实数,所以该运算过程为二元运算。

6、我们有 Mn⋅Mn→MnM_n \cdot M_n \rightarrow M_nMn​⋅Mn​→Mn​,其中 MnM_nMn​ 表示实数组成的 nnn 阶方阵,不难发现 nnn 阶实数方阵相加的结果仍为 nnn 阶实数方阵, nnn 阶实数方阵相减的结果仍为 nnn 阶实数方阵, nnn 阶实数方阵相乘的结果仍为 nnn 阶实数方阵,所以上述运算均为二元运算。

  我们通常将二元运算称为 ⋅\cdot⋅ 运算在 AAA 上封闭。那么如果 AAA 是有限集如何判断封闭性呢?其实只需要判断是否满足下图即可:

图1.1 判断有限集是否封闭

第一行表示集合 AAA,第一列也表示集合 AAA,剩余部分表示二元运算结果,可见运算结果和集合包含的元素是一致的。所以,判断是否封闭,我们只需要判断每一部分元素是否均相同即可。

  群具有四个性质:封闭性、结合律、单位元素、逆元素。我们定义a,b,ca,b,ca,b,c为数组GGG中的元素,即a,b,c∈Ga,b,c\in Ga,b,c∈G,eee为数组的GGG的单位元素,即e∈Ge\in Ge∈G,数组GGG中的每一个元素均可逆,那么有下述等式恒成立:

(等式1:结合律)a⋅(b⋅c)=(a⋅b)⋅ca \cdot(b \cdot c)=(a \cdot b) \cdot ca⋅(b⋅c)=(a⋅b)⋅c
(等式2:单位元)a⋅e=e⋅a=aa \cdot e=e \cdot a=aa⋅e=e⋅a=a
(等式3:逆元素)对于集合GGG中的每一个元素aaa,a∈Ga \in Ga∈G,都有a−1∈Ga^{-1} \in Ga−1∈G,满足a⋅a−1=a−1⋅a=ea \cdot a^{-1}=a^{-1} \cdot a=ea⋅a−1=a−1⋅a=e
  对于群GGG中任意的两个元素a,ba,ba,b,即a,b∈Ga,b \in Ga,b∈G,若a⋅b=b⋅aa \cdot b=b \cdot aa⋅b=b⋅a,那么我们称群GGG是可交换的。
  两个实数集MMM使用二元运算符 ⋅\cdot⋅ 进行运算:M×M→MM \times M \rightarrow MM×M→M,若元素eee仅仅满足结合律和单位元,那么我们将其称作独异点。例如,两个由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N={0,1,⋯,n,⋯}N=\{0,1,\cdots,n,\cdots \}N={0,1,⋯,n,⋯} 进行加法运算,构成可交换独异点,但由于其不满足等式3,所以不能被称为群。我们接下来给出几个群的例子供大家学习。

示例1.1:
  1. 将两个数组 Z={⋯,−n,⋯,−1,0,1,⋯,n,⋯}Z=\{\cdots,-n,\cdots,-1,0,1,\cdots,n,\cdots\}Z={⋯,−n,⋯,−1,0,1,⋯,n,⋯} 进行相加便构成一个单位元为0的阿贝尔群。但是两个 Z∗Z^*Z∗ 进行相乘并不能得到群,其中 Z∗=Z−{0}Z^*=Z-\{0\}Z∗=Z−{0} 。分析过程如下:
(1) 相加
  a、封闭性:∀a,b∈Z\forall a,b \in Z∀a,b∈Z,我们都有 a+b∈Za+b \in Za+b∈Z,所以满足封闭性。
  b、结合律:∀a,b,c∈Z\forall a,b,c \in Z∀a,b,c∈Z,我们都有 (a+b)+c=a+(b+c)(a+b)+c=a+(b+c)(a+b)+c=a+(b+c),所以满足结合律。
  c、单位元:∀a∈Z\forall a \in Z∀a∈Z,我们都有 a+0=0+a=aa+0=0+a=aa+0=0+a=a,所以满足单位元。
  d、逆元素:∀a∈Z\forall a \in Z∀a∈Z,我们都有 a+b=0a+b=0a+b=0,且 b∈Zb \in Zb∈Z,所以满足逆元素。
  e、交换律:∀a,b∈Z\forall a,b \in Z∀a,b∈Z,我们都有 a+b=b+aa+b=b+aa+b=b+a,所以满足交换律。
  综上,ZZZ 是单位元为0的阿贝尔群。
(2) 相乘
  a、封闭性:∀a,b∈Z∗\forall a,b \in Z^*∀a,b∈Z∗,我们都有 a×b∈Z∗a \times b \in Z^*a×b∈Z∗,所以满足封闭性。
  b、结合律:∀a,b,c∈Z∗\forall a,b,c \in Z^*∀a,b,c∈Z∗,我们都有 (a×b)×c=a×(b×c)(a \times b) \times c=a \times (b \times c)(a×b)×c=a×(b×c),所以满足结合律。
  c、单位元:∀a∈Z∗\forall a \in Z^*∀a∈Z∗,我们都有 a×1=1×a=aa \times 1=1 \times a=aa×1=1×a=a,所以满足单位元。
  d、逆元素:∀a∈Z∗\forall a \in Z^*∀a∈Z∗,我们不一定有 b×a=1,b∈Zb \times a=1,b \in Zb×a=1,b∈Z,所以不满足逆元素。
  综上,ZZZ 不是群,仅为独异点。需要注意的是 Z,Z∗Z,Z^*Z,Z∗ 的元素均为无限的。

  2. 通过将两个有理数组成的集合 QQQ(集合中的元素均可写为 p/qp/qp/q 的形式,其中 p,q∈Zp,q\in Zp,q∈Z 且 q≠0q\neq0q​=0)进行相加,可以得到一个单位元为0的阿贝尔群。将两个集合 Q∗Q^*Q∗ 进行相乘也可得到一个单位元为1的阿贝尔群,其中 Q∗=Q−{0}Q^*=Q-\{0\}Q∗=Q−{0}。分析过程如下:
(1) 相加
  a、封闭性:∀a,b∈Q\forall a,b \in Q∀a,b∈Q,我们都有 a+b∈Qa+b \in Qa+b∈Q,所以满足封闭性。
  b、结合律:∀a,b,c∈Q\forall a,b,c \in Q∀a,b,c∈Q,我们都有 (a+b)+c=a+(b+c)(a+b)+c=a+(b+c)(a+b)+c=a+(b+c),所以满足结合律。
  c、单位元:∀a∈Q\forall a \in Q∀a∈Q,我们都有 a+0=0+a=aa+0=0+a=aa+0=0+a=a,所以满足单位元。
  d、逆元素:∀a∈Q\forall a \in Q∀a∈Q,我们都有 a+b=0,b∈Qa+b=0,b \in Qa+b=0,b∈Q,所以满足逆元素。
  e、交换律:a,b∈Qa,b \in Qa,b∈Q,我们都有 a+b=b+aa+b=b+aa+b=b+a,所以满足交换律。
  综上,QQQ 是单位元为0的阿贝尔群。
(2) 相乘
  a、封闭性:∀a,b∈Q∗\forall a,b \in Q^*∀a,b∈Q∗,我们都有 a×b∈Q∗a \times b \in Q^*a×b∈Q∗,所以满足封闭性。
  b、结合律:∀a,b,c∈Q∗\forall a,b,c \in Q^*∀a,b,c∈Q∗,我们都有 (a×b)×c=a×(b×c)(a \times b) \times c=a \times (b \times c)(a×b)×c=a×(b×c),所以满足结合律。
  c、单位元:∀a∈Q∗\forall a \in Q^*∀a∈Q∗,我们都有 a×1=1×a=aa \times 1=1 \times a=aa×1=1×a=a,所以满足单位元。
  d、逆元素:∀a∈Q∗\forall a \in Q^*∀a∈Q∗,我们都有 a×b=1,b∈Q∗a \times b=1,b \in Q^*a×b=1,b∈Q∗,所以满足逆元素。
  e、交换律:a,b∈Q∗a,b \in Q^*a,b∈Q∗,我们都有 a×b=b×aa \times b=b \times aa×b=b×a,所以满足交换律。
  综上,Q∗Q^*Q∗ 是单位元为1的阿贝尔群。需要注意的是 Q,Q∗Q,Q^*Q,Q∗ 的元素均为无限的。
  我们发现上述的群都满足交换律,那么有没有不满足交换律的群呢?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M+M^+M+ 为 n×nn \times nn×n 的可逆方阵(行列式不为0,且元素均为实数),那么 M+×M+M^+ \times M^+M+×M+ 是不是群呢?分析过程如下:
  a、封闭性:我们取 ∀A,B∈M+\forall A,B \in M^+∀A,B∈M+,都有 A×B∈M+A \times B \in M^+A×B∈M+,所以满足封闭性。
  b、结合律:∀A,B,C∈M+\forall A,B,C \in M^+∀A,B,C∈M+,都有 (A×B)×C=A×(B×C)(A \times B) \times C=A \times (B \times C)(A×B)×C=A×(B×C),所以满足结合律(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
  c、单位元:∀A∈M+\forall A \in M^+∀A∈M+,都有 A×In=In×A=AA \times I_n = I_n \times A=AA×In​=In​×A=A,所以满足单位元,其中 InI_nIn​ 为 nnn 阶单位阵。
  d、逆元素:∀A∈M+\forall A \in M^+∀A∈M+,都有 A×B=InA \times B=I_nA×B=In​,其中 B=A−1B=A^{-1}B=A−1,所以满足逆元素。
  e、交换律:∀A,B∈M+\forall A,B \in M^+∀A,B∈M+,一般而言 A×B≠B×AA \times B \neq B \times AA×B​=B×A,所以不满足交换律。
  综上,M+M^+M+ 是一个单位元为 InI_nIn​ 的群。

  3. 给定一个非空集合 SSS,若有作用方式 fff 可以使两个相同集合 SSS 之间满足双射关系(也可称为 SSS 的排列),即 f:S→Sf:S\rightarrow Sf:S→S,此时,通过函数与函数之间的运算便可构成一个群(例如,将函数 fff 和函数 ggg 通过复合运算得到计算结果 f∘gf \circ gf∘g,其中 fff 和 ggg 均可使集合 SSS 到其自身之间满足一一映射),当集合 SSS 中的元素个数超过两个时,所构成的群并不是一个阿贝尔群。集合 S={1,⋯,n}S=\{1,\cdots,n\}S={1,⋯,n} 所构成的置换群通常被记作 SnS_nSn​,也被称为 nnn 个元素构成的对称群。举例如下:
设 S={1,2,3}S=\{1, 2, 3\}S={1,2,3},我们定义 fff 的映射关系为:
f:S→S,f={(1,2),(2,3),(3,1)}f−1:S→S,f−1={(1,3),(2,1),(3,2)}f:S\rightarrow S,f=\{(1,2),(2,3),(3,1)\} \\ f^{-1}:S\rightarrow S,f^{-1}=\{(1,3),(2,1),(3,2)\} f:S→S,f={(1,2),(2,3),(3,1)}f−1:S→S,f−1={(1,3),(2,1),(3,2)}
同时定义 ggg 的映射关系为:
g:S→S,g={(1,3),(2,1),(3,2)}g−1:S→S,g−1={(1,2),(2,3),(3,1)}g:S\rightarrow S,g=\{(1,3),(2,1),(3,2)\} \\ g^{-1}:S\rightarrow S,g^{-1}=\{(1,2),(2,3),(3,1)\} g:S→S,g={(1,3),(2,1),(3,2)}g−1:S→S,g−1={(1,2),(2,3),(3,1)}
则,我们有 f∘gf \circ gf∘g 的计算结果:
f∘g:S→S,f∘g={(1,1),(2,2),(3,3)}f \circ g:S\rightarrow S,f \circ g=\{(1,1),(2,2),(3,3)\} f∘g:S→S,f∘g={(1,1),(2,2),(3,3)}
可知,f∘gf \circ gf∘g 的复合结果依然为满射,且其逆过程为:
(f∘g)−1:S→S,(f∘g)−1={(1,1),(2,2),(3,3)}(f \circ g)^{-1}:S\rightarrow S,(f \circ g)^{-1}=\{(1,1),(2,2),(3,3)\} (f∘g)−1:S→S,(f∘g)−1={(1,1),(2,2),(3,3)}
接下来我们利用群的相关定义进行验证:
结合律:1×(2×3)=(1×2)×3单位元:2×1=1×2=2逆映射:对于每一个a∈S,均有f∘g以及(f∘g)−1的对应法则,使得对应元素b满足b∈S故而f∘g的复合结果为群,且为对称群结合律:1 \times (2 \times 3) = (1 \times 2) \times 3\\ 单位元:2 \times 1 = 1 \times 2 = 2\\ 逆映射:对于每一个a \in S,均有 f \circ g 以及 (f \circ g)^{-1}的对应法则,使得对应元素b满足 b \in S\\ 故而 f \circ g 的复合结果为群,且为对称群 结合律:1×(2×3)=(1×2)×3单位元:2×1=1×2=2逆映射:对于每一个a∈S,均有f∘g以及(f∘g)−1的对应法则,使得对应元素b满足b∈S故而f∘g的复合结果为群,且为对称群
  4.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 p∈Np \in Np∈N,定义在 ZZZ 上的同余关系记作 m≡n(modp)m \equiv n \ (mod\ p)m≡n (mod p),具体定义如下:
m≡n(modp)⇔m−n=kp,存在k∈Zm \equiv n \ (mod\ p) \ \Leftrightarrow \ m-n=kp \ ,存在k \in Z m≡n (mod p) ⇔ m−n=kp ,存在k∈Z
其中,≡\equiv≡ 表示同余符号,即 mmodp≡nmodpm \ mod \ p \equiv n \ mod \ pm mod p≡n mod p ,读者很容易证明这是一个恒等关系,此外,将同余号两边同时进行相加或相乘,相等关系不变,即若 m1≡n1(modp)m_1 \equiv n_1 \ (mod\ p)m1​≡n1​ (mod p) 且 m2≡n2(modp)m_2 \equiv n_2 \ (mod\ p)m2​≡n2​ (mod p) ,则 m1+m2≡n1+n2(modp)m_1+m_2 \equiv n_1+n_2 \ (mod\ p)m1​+m2​≡n1​+n2​ (mod p) , m1m2≡n1n2(modp)m_1m_2 \equiv n_1n_2 \ (mod\ p)m1​m2​≡n1​n2​ (mod p) 。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个算例:
5≡3(mod2)11≡7(mod2)⇒加运算:16≡10(mod2)⇒乘运算:55≡21(mod2)5 \equiv 3 \ (mod \ 2)\\ 11 \equiv 7 \ (mod \ 2)\\ \Rightarrow 加运算:16 \equiv 10 \ (mod \ 2)\\\Rightarrow 乘运算:55 \equiv 21 \ (mod \ 2) 5≡3 (mod 2)11≡7 (mod 2)⇒加运算:16≡10 (mod 2)⇒乘运算:55≡21 (mod 2)
我们将一组等价类对 ppp 取余的相加和相乘操作用如下记号进行表示:
[m]+[n]=[m+n][m]⋅[n]=[mn][m]+[n]=[m+n]\\ [m] \cdot [n]=[mn] [m]+[n]=[m+n][m]⋅[n]=[mn]
读者很容易证明将一组对 ppp 取余的同余类进行相加可以得到单位元为0的阿贝尔群,我们将这个群记作 Z/pZZ/pZZ/pZ 。我们继续利用上例进行分析:
加运算得到的结果为:{0,0}\{0,0\}{0,0},该集合同时满足结合律、单位元为0、逆元素
乘运算得到的结果为:{1,1}\{1,1\}{1,1},该集合同时满足结合律、单位元为1、逆元素
  5. 将一组系数为实数或复数的 n×nn \times nn×n 的可逆矩阵进行相乘可以得到一个单位元为单位矩阵 InI_nIn​ 的群,这个群被称为一般线性群,对于系数为实数的记作 GL(n,R)GL(n,R)GL(n,R) 对于系数为复数的记作 GL(n,C)GL(n,C)GL(n,C) 。假设我们有可逆矩阵 A,BA,BA,B 以及实数 λ,β\lambda,\betaλ,β,则有如下计算过程:
结合律:(λA×β)B=λ(A×βB)单位元:λA×βB×I=I×λA×βB=λA×βB逆元素:(λA×βB)−1×(λA×βB)=I结合律:(\lambda A \times \beta )B = \lambda (A \times \beta B)\\ 单位元:\lambda A \times \beta B \times I = I \times \lambda A \times \beta B = \lambda A \times \beta B\\ 逆元素:(\lambda A \times \beta B)^{-1} \times (\lambda A \times \beta B) = I 结合律:(λA×β)B=λ(A×βB)单位元:λA×βB×I=I×λA×βB=λA×βB逆元素:(λA×βB)−1×(λA×βB)=I
注:∵\because∵ 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之一是它的行列式不等于0,∴\therefore∴ 两个可逆矩阵相乘得到矩阵仍然是可逆矩阵。
  6. 将一组系数为实数或复数的 n×nn \times nn×n 的可逆矩阵 AAA 进行相乘,其中矩阵的行列式为1,即 det(A)=1det(A)=1det(A)=1 ,可以得到一个单位元为单位矩阵 InI_nIn​ 的群,这个群被称为特殊线性群,对于系数为实数的记作 SL(n,R)SL(n,R)SL(n,R) 对于系数为复数的记作 SL(n,C)SL(n,C)SL(n,C) 。证明方式如5。
  7. 将一组系数为实数的 n×nn \times nn×n 的矩阵 QQQ 进行相乘,可以得到一个单位元为单位矩阵 InI_nIn​ 的群,其中矩阵 QQQ 满足 QQT=QTQ=InQQ^T=Q^TQ=I_nQQT=QTQ=In​ 。我们有 Q−1=QTQ^{-1}=Q^TQ−1=QT ,这个群被称为正交群,记作 O(n)O(n)O(n)。
  8. 将一组系数为实数的 n×nn \times nn×n 的矩阵 QQQ 进行相乘,可以得到一个单位元为单位矩阵 InI_nIn​ 的群,其中矩阵 QQQ 满足 QQT=QTQ=In且det(Q)=1QQ^T=Q^TQ=I_n \ 且 \ det(Q)=1QQT=QTQ=In​ 且 det(Q)=1 。就像示例7中一样,我们有 Q−1=QTQ^{-1}=Q^TQ−1=QT ,这个群被称为特殊正交群或旋转群,记作 SO(n)SO(n)SO(n)。
  在示例5~8中,除了 SO(2)SO(2)SO(2) 为阿贝尔群以外, 当 n≥2n \geq 2n≥2 时均为非阿贝尔群。我们通常将数组相加后得到的阿贝尔群用 GGG 进行表示,此时元素 a∈Ga \in Ga∈G 的逆元 a−1a^{-1}a−1 可以表示为 −a-a−a 。群的单位元(幺元)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更一般的结论。
命题1.1: 若有二元运算符 ⋅\cdot⋅ : 使得 M+M→MM + M \rightarrow MM+M→M 的计算结果是一个群,且 e′∈Me' \in Me′∈M 是左单位元,e′′∈Me'' \in Me′′∈M 是右单位元,也即:

G2l:对于任意的a∈M都有e′⋅a=aG2r:对于任意的a∈M都有a⋅e′′=aG2l:\ \ 对于任意的\ a \in M \ \ 都有 \ \ e' \cdot a = a \\ G2r:\ \ 对于任意的\ a \in M \ \ 都有 \ \ a \cdot e'' = a G2l:  对于任意的 a∈M  都有  e′⋅a=aG2r:  对于任意的 a∈M  都有  a⋅e′′=a
那么我们有 e′=e′′e'=e''e′=e′′ 。
证明过程如下:若我们令等式 G2lG2lG2l 中 a=e′′a=e''a=e′′,那么我们有:
e′⋅e′′=e′′e' \cdot e'' = e'' e′⋅e′′=e′′
若我们令等式 G2rG2rG2r 中 a=e′a=e'a=e′,我们有:
e′⋅e′′=e′e' \cdot e'' = e' e′⋅e′′=e′
那么,我们得到如下等式:
e′=e′⋅e′′=e′′e' = e' \cdot e'' = e'' e′=e′⋅e′′=e′′
综上,我们便得到了 e′=e′′e'=e''e′=e′′。
  命题1.1说明了独异点的幺元是唯一的,而所有的群都是独异点,所以群的幺元都是唯一的。此外,群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对应的逆元,接下来我们给出一个命题:
命题1.2: 在独异点 MMM 中有幺元 eee ,若某元素 a∈Ma \in Ma∈M 有左逆元 a′∈Ma' \in Ma′∈M 和右逆元 a′′∈Ma'' \in Ma′′∈M,也即:
G3l:a′⋅a=eG3r:a⋅a′′=eG3l:\ \ a' \cdot a = e\\ G3r:\ \ a \cdot a'' = e G3l:  a′⋅a=eG3r:  a⋅a′′=e
则有 a′=a′′a'=a''a′=a′′。
证明过程如下:结合公式 G3lG3lG3l 以及 eee 为群的幺元,我们可以得到
(a′⋅a)⋅a′′=e⋅a′′=a′′(a' \cdot a) \cdot a'' = e \cdot a'' = a'' (a′⋅a)⋅a′′=e⋅a′′=a′′
同样的,结合公式 G3rG3rG3r 以及 eee 为群的幺元,我们可以得到
a′⋅(a⋅a′′)=a′⋅e=a′a' \cdot (a \cdot a'') = a' \cdot e = a' a′⋅(a⋅a′′)=a′⋅e=a′
由于 MMM 是独异点,所以二元运算符 ⋅\cdot⋅ 符合结合律,故而有
a′=a′⋅(a⋅a′′)=(a′⋅a)⋅a′′=a′′a' = a' \cdot (a \cdot a'') = (a' \cdot a) \cdot a'' = a'' a′=a′⋅(a⋅a′′)=(a′⋅a)⋅a′′=a′′
得证 a′=a′′a'=a''a′=a′′。
注意: 群的单位元(等式2)以及群的逆元素(等式3)的证明可以被弱化为仅要求 G2rG2rG2r (右单位元存在)和 G3rG3rG3r (对于群中每一个元素均存在右逆元)存在(或者是 G2lG2lG2l 和 G3lG3lG3l 存在)。通过证明 G2lG2lG2l 和 G3lG3lG3l 成立来证明等式2(公理2)以及等式3(公理3)成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定义1.2: 若群 GGG 由有限的 nnn 个元素组成,我们称群 GGG 为 nnn 阶群。若群 GGG 的元素个数是无穷的,我们称群 GGG 为无限阶群。若群为有限群,那么其阶数我们使用符号 ∣G∣|G|∣G∣ 进行表示。
对于给定的群 GGG ,对于任意的两个子集 R,S⊆GR,S \subseteq GR,S⊆G,我们令
RS={r⋅s∣r∈R,s∈S}RS=\{r \cdot s\ |\ r \in R,\ s \in S\} RS={r⋅s ∣ r∈R, s∈S}
特殊的,对于任意的 g∈Gg \in Gg∈G,如果 R={g}R=\{g\}R={g},我们记作
gS={g⋅s∣s∈S}gS=\{g \cdot s\ |\ s \in S\} gS={g⋅s ∣ s∈S}
同样的,如果 S={g}S=\{g\}S={g},我们记作
Rg={r⋅g∣r∈R}Rg=\{r \cdot g\ |\ r \in R\} Rg={r⋅g ∣ r∈R}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乘法运算符进行省略,将 g1⋅g2g_1 \cdot g_2g1​⋅g2​ 写作 g1g2g_1g_2g1​g2​。
定义1.3: GGG 为一个群,对于任意的 g∈Gg \in Gg∈G,我们令 LgL_gLg​ 表示用 ggg 左平移,具体计算方式为对于任意的 a∈Ga \in Ga∈G 有 Lg(a)=gaL_g(a)=gaLg​(a)=ga。同样的,我们令 RgR_gRg​ 表示用 ggg 右平移,计算方式为对于任意的 a∈Ga \in Ga∈G 有 Rg(a)=agR_g(a)=agRg​(a)=ag。
  我们会经常用到下面这些简单的结论。
命题1.3: 给定群 GGG,其左平移 LgL_gLg​ 和右平移 RgR_gRg​ 得到的结果均满足双射。我们在这里仅给出左平移 LgL_gLg​ 的证明过程,右平移 RgR_gRg​ 的证明方式类似,证明方式如下:
  若 Lg(a)=Lg(b)L_g(a)=L_g(b)Lg​(a)=Lg​(b),那么有 ga=gbga=gbga=gb,我们在等式两边同乘 g−1g^{-1}g−1,便可得到 a=ba=ba=b,所以 LgL_gLg​ 满足单射。对于任意的 b∈Gb \in Gb∈G,我们有 Lg(g−1b)=gg−1b=bL_g(g^{-1}b)=gg^{-1}b=bLg​(g−1b)=gg−1b=b,所以 LgL_gLg​ 满足满射。因此,LgL_gLg​ 满足双射。
  我们在这里给出单射、满射以及双射的图解表示:

图1.1 单射、满射、双射的示意图

  特殊的,若映射过程的定义域和值域一样,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变换,即有作用方式 φ\varphiφ,使得 A→AA \rightarrow AA→A。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这里将映射后的结果记为 Aˉ\bar{A}Aˉ。
  若我们定义 AAA 上的二元运算为 ⋅\cdot⋅,Aˉ\bar{A}Aˉ 上的二元运算为 ⋅ˉ\bar{\cdot}⋅ˉ (此处的 AAA 和 Aˉ不一定相同\bar{A} 不一定相同Aˉ不一定相同),对于 AAA 中的元素 aaa 经过作用方法 φ\varphiφ 后得到 aˉ\bar{a}aˉ。那么,若我们定义 AAA 上有两个元素进行二元运算 a⋅ba \cdot ba⋅b,经过函数映射后其计算结果为 φ(a⋅b)=a⋅b‾\varphi(a \cdot b)= \overline{a \cdot b}φ(a⋅b)=a⋅b,而对于每一个元素又都有 φ(a)=aˉ∈Aˉ\varphi(a)=\bar{a} \in \bar{A}φ(a)=aˉ∈Aˉ,φ(b)=bˉ∈Aˉ\varphi(b)=\bar{b} \in \bar{A}φ(b)=bˉ∈Aˉ,如果满足 a⋅b→aˉ⋅ˉbˉa \cdot b \rightarrow \bar{a} \bar{\cdot} \bar{b}a⋅b→aˉ⋅ˉbˉ (或者写成 a⋅b‾=aˉ⋅ˉbˉ\overline{a \cdot b}=\bar{a} \bar{\cdot} \bar{b}a⋅b=aˉ⋅ˉbˉ),称 φ\varphiφ 是 AAA 到 Aˉ\bar{A}Aˉ 的同态映射。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些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图1.3 同态的判断方式 其中“象”指函数对变量的映射结果。

  1、我们令 A=RA=RA=R,Aˉ=R+\bar{A}=R^+Aˉ=R+,其中 AAA 上的二元运算为 +++,Aˉ\bar{A}Aˉ 上的二元运算为 ×\times×,作用方式 φ\varphiφ 为 x→exx \rightarrow e^xx→ex,即求某一个变量的指数函数值。那么,∀x,y∈A,x+y‾=ex+y=exey=xˉyˉ=xˉ×yˉ\forall x,y \in A,\overline{x+y}=e^{x+y}=e^{x}e^{y}=\bar{x}\bar{y}=\bar{x} \times \bar{y}∀x,y∈A,x+y​=ex+y=exey=xˉyˉ​=xˉ×yˉ​,故而为同态映射。

  2、我们有 A=ZA=ZA=Z,AAA 上的二元运算为 +++,Aˉ={1,−1}\bar{A}=\{1,-1\}Aˉ={1,−1},Aˉ\bar{A}Aˉ 上的二元运算为 ×\times×,作用方式 φ1:∀a∈A,a→1\varphi_1: \forall a \in A, a \rightarrow 1φ1​:∀a∈A,a→1。不难发现,∀a,b∈A\forall a,b \in A∀a,b∈A 有 a⋅b=a+b∈Aa \cdot b = a+b \in Aa⋅b=a+b∈A,所以 a+b‾=φ1(a+b)=1\overline{a+b}=\varphi_1(a+b)=1a+b​=φ1​(a+b)=1。而对于 aˉ⋅ˉbˉ=φ1(a)×φ1(b)=1×1=1\bar{a} \bar{\cdot} \bar{b}=\varphi_1(a) \times \varphi_1(b)=1 \times 1=1aˉ⋅ˉbˉ=φ1​(a)×φ1​(b)=1×1=1,综上,a+b‾=aˉ⋅ˉbˉ\overline{a+b}=\bar{a} \bar{\cdot} \bar{b}a+b​=aˉ⋅ˉbˉ,所以为同态映射。

  3、在2中若把映射方式改为 φ2:∀a∈A,a→−1\varphi_2: \forall a \in A, a \rightarrow -1φ2​:∀a∈A,a→−1,此时不难发现 a+b‾=φ2(a+b)=−1\overline{a+b}=\varphi_2(a+b)=-1a+b​=φ2​(a+b)=−1,aˉ⋅ˉbˉ=φ2(a)×φ2(b)=(−1)×(−1)=1\bar{a} \bar{\cdot} \bar{b}=\varphi_2(a) \times \varphi_2(b)=(-1) \times (-1)=1aˉ⋅ˉbˉ=φ2​(a)×φ2​(b)=(−1)×(−1)=1,故而不为同态映射。

定义1.4: 给定一个群 GGG ,GGG 的子集 HHH 是其子群的充要条件是:
(1) GGG 的幺元 eee 也是 HHH 的元素(e∈He \in He∈H);
(2) 对于所有的 h1,h2∈Hh_1,h_2 \in Hh1​,h2​∈H,都有 h1h2∈Hh_1h_2 \in Hh1​h2​∈H;
(3) 对于所有的 h∈Hh \in Hh∈H,都有 h−1∈Hh^{-1} \in Hh−1∈H。
  命题1.4的证明过程我们留作练习。
命题1.4: 给定一个群 GGG,其子集 H⊆GH \subseteq GH⊆G 是群 GGG 的子群 ⇔\Leftrightarrow⇔ HHH 非空且对于任意的 h1,h2∈Hh_1,h_2 \in Hh1​,h2​∈H,都有 h1h2−1∈Hh_1h_2^{-1} \in Hh1​h2−1​∈H。
  若群 GGG 是有限群,那么可以使用下述判断方法。
命题1.5: 给定有限群 GGG,其子集 H⊆GH \subseteq GH⊆G 是群 GGG 的子群 ⇔\Leftrightarrow⇔ (1) e∈He \in He∈H; (2) 两个 HHH 做乘积运算后得到的结果是封闭的。
证明:我们仅需要证明定义1.4中的条件(3)。对于任意的 a∈Ha \in Ha∈H,由于左平移 LaL_aLa​ 满足双射,这导致 HHH 满足单射,并且因为 HHH 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所以其满足双射。由于 e∈He \in He∈H,所以有唯一的 b∈Hb \in Hb∈H 使等式 La(b)=ab=eL_a(b)=ab=eLa​(b)=ab=e 成立。但是,如果 a−1a^{-1}a−1 是 a∈Ga \in Ga∈G 的逆元,我们同样能得到 La(a−1)=aa−1=eL_a(a^{-1})=aa^{-1}=eLa​(a−1)=aa−1=e,通过将此式和其前一个等式进行联立可以得到 a−1=b∈Ha^{-1}=b \in Ha−1=b∈H。
示例1.2:
  1. 对于任意的整数 n∈Zn \in Zn∈Z,集合 nZ={nk∣k∈Z}nZ=\{nk\ |\ k \in Z\}nZ={nk ∣ k∈Z} 是群 ZZZ 的子群。
  2. 对于 n×nn \times nn×n 的可逆矩阵而言,若其满足 GL+(n,R)={A∈GL(n,R)∣det(A)>0}GL^{+}(n,R)=\{A \in GL(n,R)\ |\ det(A)>0\}GL+(n,R)={A∈GL(n,R) ∣ det(A)>0},此时 GL+(n,R)GL^{+}(n,R)GL+(n,R) 是群 GL(n,R)GL(n,R)GL(n,R) 的子群。
  3. 群 SL(n,R)SL(n,R)SL(n,R) 是群 GL(n,R)GL(n,R)GL(n,R) 的子群。
  4. 群 O(n)O(n)O(n) 是群 GL(n,R)GL(n,R)GL(n,R) 的子群。
  5. 群 SO(n)SO(n)SO(n) 是群 O(n)O(n)O(n) 的子群,同时也是群 SL(n,R)SL(n,R)SL(n,R) 的子群。
  6. 不难发现,每一个 2×22 \times 22×2 的旋转矩阵 R∈SO(2)R \in SO(2)R∈SO(2) 都可以被写作
R=(cos⁡θ−sin⁡θsin⁡θcos⁡θ),其中0≤θ<2πR= \left( \begin{matrix} \cos \theta & -\sin \theta\\ \sin \theta & \cos \theta \end{matrix} \right),\ \ \ 其中\ 0 \leq \theta < 2\pi R=(cosθsinθ​−sinθcosθ​),   其中 0≤θ<2π
   在下例中,SO(2)SO(2)SO(2) 可以被看作是 SO(3)SO(3)SO(3) 的子群

R=(cos⁡θ−sin⁡θsin⁡θcos⁡θ),Q=(cos⁡θ−sin⁡θ0sin⁡θcos⁡θ0001)R= \left( \begin{matrix} \cos \theta & -\sin \theta\\ \sin \theta & \cos \theta \end{matrix} \right),\ \ Q= \left( \begin{matrix} \cos \theta & -\sin \theta & 0\\ \sin \theta & \cos \theta & 0\\ 0 & 0 & 1 \end{matrix} \right) R=(cosθsinθ​−sinθcosθ​),  Q=⎝⎛​cosθsinθ0​−sinθcosθ0​001​⎠⎞​
   我们在这里给出旋转矩阵的定义,首先观察下图:

图1.2 绕原点二维旋转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二维旋转是围绕坐标原点旋转,如图1.2所示。图中点 VVV 绕原点逆时针转过 θ\thetaθ 角到达 V′V'V′ 点处。假设点 VVV 的坐标为 (x,y)(x,y)(x,y),那么 V′V'V′ 点的坐标为 (x′,y′)(x',y')(x′,y′),其中点 VVV 到原点的距离为 rrr,且射线 OVOVOV 与 xxx 轴的夹角为 ϕ\phiϕ。那么我们能得到如下等式:
x=rcos⁡ϕ,y=rsin⁡ϕx′=rcos⁡(θ+ϕ),y′=rsin⁡(θ+ϕ)x = r \cos \phi, \ \ \ \ y = r \sin \phi\\ x' = r \cos (\theta + \phi), \ \ \ \ y' = r \sin (\theta + \phi) x=rcosϕ,    y=rsinϕx′=rcos(θ+ϕ),    y′=rsin(θ+ϕ)
我们对 x′x'x′ 和 y′y'y′ 的等式进行展开可得:
x′=rcos⁡θcos⁡ϕ−rsin⁡θsin⁡ϕy′=rsin⁡θcos⁡ϕ+rcos⁡θsin⁡ϕx' = r \cos \theta \cos \phi - r \sin \theta \sin \phi\\ y' = r \sin \theta \cos \phi + r \cos \theta \sin \phi x′=rcosθcosϕ−rsinθsinϕy′=rsinθcosϕ+rcosθsinϕ
我们将 xxx 和 yyy 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可得:
x′=xcos⁡θ−ysin⁡θ,y′=xsin⁡θ+ycos⁡θx' = x \cos \theta - y \sin \theta, \ \ \ \ y' = x \sin \theta + y \cos \theta x′=xcosθ−ysinθ,    y′=xsinθ+ycosθ
我们将上述结果用矩阵进行表示可得:
[x′y′]=[cos⁡θ−sin⁡θsin⁡θcos⁡θ][xy]\left[ \begin{matrix} x'\\ y' \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cos \theta & -\sin \theta\\ \sin \theta & \cos \theta \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x\\ y \end{matrix} \right] [x′y′​]=[cosθsinθ​−sinθcosθ​][xy​]
不难发现此处的系数矩阵便是我们的二阶旋转矩阵。那么我们尝试考虑一下三维空间内绕 zzz 轴旋转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给出一个直观的感受。

图1.3 绕x轴三维旋转

如图1.3所示,我们对 OYOYOY 和 OZOZOZ 绕 xxx 轴旋转 θ\thetaθ 角度,分别到达 OY′OY'OY′ 以及 OZ′OZ'OZ′ 的位置,那么 Y′Y'Y′ 的坐标为 (0,rcos⁡θ,rsin⁡θ)(0,r \cos \theta,r \sin \theta)(0,rcosθ,rsinθ),Z′Z'Z′ 的坐标为 (0,−rsin⁡θ,rcos⁡θ)(0,-r \sin \theta,r \cos \theta)(0,−rsinθ,rcosθ),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取 r=1r=1r=1,那么 YYY 的坐标为 (0,1,0)(0,1,0)(0,1,0),ZZZ 的坐标为 (0,0,1)(0,0,1)(0,0,1),而 XXX 的坐标始终不变。所以我们有如下等式:
x′=xy′=ycos⁡θ−zsin⁡θz′=ysin⁡θ+zcos⁡θx' = x\\ y' = y \cos \theta - z \sin \theta \\ z' = y \sin \theta + z \cos \theta x′=xy′=ycosθ−zsinθz′=ysinθ+zcosθ
其中,y′,z′y',z'y′,z′ 的计算方式参见二维情况,我们将上述等式组利用矩阵进行表示如下:
[x′y′z′]=[1000cos⁡θ−sin⁡θ0sin⁡θcos⁡θ][xyz]\left[ \begin{matrix} x'\\ y'\\ z' \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1 & 0 & 0\\ 0 & \cos \theta & -\sin \theta\\ 0 & \sin \theta & \cos \theta \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x\\ y\\ z \end{matrix} \right] ⎣⎡​x′y′z′​⎦⎤​=⎣⎡​100​0cosθsinθ​0−sinθcosθ​⎦⎤​⎣⎡​xyz​⎦⎤​

不难发现此形式和三阶旋转矩阵相同,只是示例6中的三阶旋转矩阵是绕 zzz 轴旋转得到的。那么,旋转矩阵有什么性质呢?我们以二阶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将二阶旋转矩阵记为 RRR ,不难发现其行列式计算结果为1,且矩阵的转置等于矩阵的逆,也即 RRR 为正交阵。

  7. 形如下式这种 2×22 \times 22×2 的上三角矩阵
(ab0c)a,b,c∈Ra,c≠0\left( \begin{matrix} a & b\\ 0 & c \end{matrix} \right)\ \ a,b,c \in R\ \ \ \ a,c \neq 0 (a0​bc​)  a,b,c∈R    a,c​=0

   是群 GL(2,R)GL(2,R)GL(2,R) 的子群。
  8. 集合 VVV 由4个矩阵组成,这些矩阵的具体形式如下
(±100±1)\left( \begin{matrix} \pm 1 & 0\\ 0 & \pm 1 \end{matrix} \right) (±10​0±1​)
集合 VVV 是群 GL(2,R)GL(2,R)GL(2,R) 的子群,被称为克莱因四元群。
定义1.5: 若 HHH 为 GGG 的一个子群,并且对于任意的 g∈Gg \in Gg∈G,形如 gHgHgH 的计算方式称为 HHH 在 GGG 中的左陪集,形如 HgHgHg 的计算方式称为 HHH 在 GGG 中的右陪集。HHH 的左陪集(右陪集亦同)中包含一种等价关系 ∼\sim∼ ,定义如下:对于所有的 g1,g2∈Gg_1,g_2 \in Gg1​,g2​∈G 有
g1∼g2⇔g1H=g2H,同理g1∼g2⇔Hg1=Hg2g_1 \sim g_2 \Leftrightarrow g_1H=g_2H, \ \ 同理\\ g_1 \sim g_2 \Leftrightarrow Hg_1=Hg_2 g1​∼g2​⇔g1​H=g2​H,  同理g1​∼g2​⇔Hg1​=Hg2​
显然,∼\sim∼ 是一种等价关系。我们这里先说明关系的定义:对于 R:A×A→DR:A \times A \rightarrow DR:A×A→D,其中 D={对,错}D=\{对,错\}D={对,错},RRR 为Relation的首字母,若 R(a,b)=对R(a,b)=对R(a,b)=对,那么我们说 (a,b)(a,b)(a,b) 满足关系 RRR,记为 aRbaRbaRb。例如:A={1,2}A=\{1,2\}A={1,2},RRR 表示 >>>,那么 >(1,2)={错},>(2,1)={对}>(1,2)=\{错\},>(2,1)=\{对\}>(1,2)={错},>(2,1)={对},所以 (2,1)(2,1)(2,1) 满足关系 >>>,记为 2>12>12>1。那么什么是等价关系呢?等价关系首先应该满足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满足:(1)反身性:∀a∈A,a∼a\forall a \in A,a \sim a∀a∈A,a∼a;(2)对称性:∀a,b∈A\forall a,b \in A∀a,b∈A,若 a∼ba \sim ba∼b,则 b∼ab \sim ab∼a;(3)传递性:∀a,b,c∈A\forall a,b,c \in A∀a,b,c∈A,若 a∼b,b∼ca \sim b,b \sim ca∼b,b∼c,则 a∼ca \sim ca∼c。例如:相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都是等价关系。我们给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我们有 A=ZA=ZA=Z,关系定义如下:当 a=b(modn)a=b \ (mod\ n)a=b (mod n) 时,R(a,b)→对R(a,b) \rightarrow 对R(a,b)→对,否则,R(a,b)→错R(a,b) \rightarrow 错R(a,b)→错,其中 nnn 为正整数。我们来验证 RRR 满足等价关系:
(1):R(a,a)⇒amodn=amodnR(a,a) \Rightarrow a\ mod \ n=a\ mod \ nR(a,a)⇒a mod n=a mod n 恒成立,所以满足反身性;
(2):aRb⇒amodn=bmodn⇒bmodn=amodn⇒bRaaRb \Rightarrow a \ mod \ n=b \ mod \ n \Rightarrow b \ mod \ n=a \ mod \ n\Rightarrow bRaaRb⇒a mod n=b mod n⇒b mod n=a mod n⇒bRa,所以满足对称性;
(3):aRb,bRc⇒amodn=bmodn,bmodn=cmodn⇒amodn=cmodnaRb,bRc \Rightarrow a\ mod \ n=b \ mod \ n,\ b \ mod \ n=c \ mod \ n \Rightarrow a \ mod \ n=c\ mod \ naRb,bRc⇒a mod n=b mod n, b mod n=c mod n⇒a mod n=c mod n,所以满足传递性。
我们在这里将满足同余关系的所有元素可以归为一类,将其称为剩余类,例如余数为0的记作 [0][0][0],余数为1的记作 [1][1][1],依此类推,那么我们可以将整个集合 AAA 划分为 nnn 个互不相交的类,我们将该过程称为集合的分类。
  现在,我们引入如下结论:

小编QQ:807698462,欢迎一起讨论

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中的代数学、拓扑学、微积分以及最优化理论相关推荐

  1. 机器学习中的数学:线性代数

    专栏亮点 围绕主要脉络,贯穿整个学科:紧紧围绕空间变换这个线性代数的主要脉络,深刻理解如何用空间表示数据.用空间处理数据.用空间优化数据,用一条线索贯穿整个学科的主干内容. 聚焦四大纬度,筑牢知识体系 ...

  2. 机器学习中的数学:概率统计

    内容亮点 详解 6 大核心板块:概率思想.随机变量.统计推断.随机过程.采样理论.概率模型,筑牢机器学习核心基础. 教你熟练使用 Python 工具库:依托 NumPy.SciPy.Matplotli ...

  3. 微积分与最优化:最终解决方案的落地手段

    机器学习中,数学为什么重要? 大家好,我是张雨萌,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目前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研究工作.撰写<机器学习中的数学>系列专栏并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学习,是我们准备了很久的一 ...

  4. 于洋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同态加密在加密机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计算机科学.PDF...

    同态加密在加密机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计算机科学 第 卷 第 期 计 算 机 科 学 45 4 Vol.45No.4 年 月 2018 4 COMPUTER SCIENCE A r.2018 p 同 ...

  5. 机器学习中的微积分基础

    机器学习中的微积分基础 夹逼定理及重要极限 极限存在定理 导数 方向导数与梯度 凸函数 泰勒公式 机器学习中的微积分基础 夹逼定理及重要极限 当x∈U(x0,r)x\in U(x_{0},r)时,有g ...

  6. 数学在机器学习中的重要性

    数学在机器学习中的重要性[by Dahua Lin] Linear Algebra (线性代数) 和 Statistics (统计学) 是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这代表了Machine Learning中 ...

  7. MIT一牛人对数学在机器学习中的作用给的评述

    MIT一牛人对数学在机器学习中的作用给的评述 感觉数学似乎总是不够的.这些日子为了解决research中的一些问题,又在图书馆捧起了数学的教科书. 从大学到现在,课堂上学的和自学的数学其实不算少了,可 ...

  8. 机器学习中的数学(1):MIT大牛写的综述

    " 想要深入了解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背后的数学支撑?想要避免成为调包侠?想要做更前沿更基础的研究?不仅是 Import xxx as xx,这里是***"机器学习中的数学" ...

  9. 一文清晰讲解机器学习中梯度下降算法(包括其变式算法)

    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这一特殊的优化技术,我们在机器学习中会频繁用到. 前言 无论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还是要创建一款新的软件产品,我们最终的目标都是使其达 ...

最新文章

  1. 谷歌开源新模型EfficientNet,或成计算机视觉任务新基础
  2. 不喜欢SAP GUI?那试试用Eclipse进行ABAP开发吧
  3. 学习笔记(1)centos7 下安装nginx
  4. 中文字体练习好看的手写字
  5. 数据结构1-树及常用算法
  6. jav中什么是组织java程序_Java程序的执行过程中用到一套JDK工具,其中javaprof.exe是指()。A.Java调试器B.Java剖析工具C.Jav...
  7. opencv-4.5.3 + opencv_contrib-4.5.3 + vtk-9.0.3编译(全流程)
  8. Office2010-2016官方镜像大全
  9. 实录:有钱男性的真实私生活
  10. php如何只删去汉字,php如何删除字符串中的中文
  11. 输出ipv4,ipv6特定段的所有地址,ipv6地址转换成网络字节序
  12. zigbee协议栈串口收发 From zigbee菜鸟笔记(十 二)
  13. 【Unity面板属性扫盲】导入模型后属性设置之——Avatar Mapping 选项卡
  14. 为什么说视频号是下一个短视频风口?
  15. Head First 设计模式笔记 4.工厂模式
  16. 相机选型焦距、距离的计算
  17. MinIO 中的图片在前端列表渲染时报错 404
  18. 软考程序员 c java 二选一_往年软考程序员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19. 灵动微32位单片机LQFP64引脚MM32F3273G7P
  20. 关于知识库: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热门文章

  1. PAT甲级1039 Course List for Student :[C++题解]排序、哈希表
  2. Leetcode376摇摆序列--贪心+自动机
  3. java泛型数组替代方案_Kotlin泛型Array T导致“不能将T用作具体类型参数 . 使用类代替“但List T不会...
  4. delphi pdf 转换 html5,Delphi使用Word ActiveX将doc转换为pdf
  5. python数据挖掘例题_数据挖掘与python实践试题及答案
  6. linux软件升级直接替换,Linux几个命令的升级替代品
  7. android java服务,Android进阶学习必会:Java Binder中的系统服务
  8. 客户端程序初步加入网络通讯的功能
  9. Qt中的QRadioButton
  10. wp-login.php 404页面,wordpress隐藏后台登陆界面,自动跳转首页或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