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读博士期间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看看过来人的回答。

高赞回答一

作者:penny Che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36270/answer/56596089

最最重要的一点:写论文。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写,能写多少写多少。

一直做工作不写文章的话,用我导师的话说,叫做 random data generator.

一边写一边做实验,一边写一边看文献,一边写一边建模型。没有任何时候你已经准备好开始写了,只有当下,立刻,马上。没有具体工作就写proposal 或者 literature review。不要等到你觉得你已经什么都做完了就差写了。这种情形,通常我们称之为还什么都没有做。身边血淋淋的教训太多了。虽然前期工作做的很好,但是如果前期不抓紧写论文的话,最后写论文的进度会慢的远远超过你的预计。我导师的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论文延期的,工作都做的很好,只是没有写完论文。

补充一点,因为有人在评论里提到了。之所以提到要尽早开始写。写论文不等同于平时的实验笔记或者科研随笔。因为笔记这些东西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更多的时候是用来提醒自己工作如何做,帮助自己理清具体下一步工作的思路的。而论文(包括期刊投稿和毕业论文)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包括写作的思路,而且大多数都有每个行业的论文模板。早日开始这部分的写作的目的是,强迫自己按照一篇同行评议的文章的要求来写,可以保证自己的思路比较一致,同时也是强迫自己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思考。这就是为什么和只做不写的 random data generator (随机数据生成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的收获是,理想和现实永远有差距。这并不是妥协,是行业经验不足造成的。一开始我写的proposal老板看了很满意,只评价了一句,你确定这些你都要做吗?PhD is not a lifelong staff.我信心满满的说,应该能完成吧。时至今日,博士已经读了一半,我已经深深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幼稚,定下的计划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导师其实心里一直都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不说。老话说得好,取其上者得其中。如果你定的计划太庞大了,导师只是提议你一下,然而你并不相信。还是那句话,没有做到你的预期并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你开始的计划不现实,即使这样,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最后的收获是,人生之中能有这么一段时光真的太美好了。心无旁骛的做一件事,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没有家庭的负担。因为巨大的内在压力,开始关注内在,学会自省,学会有所觉知,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抗压能力不断增强,发展了很多兴趣爱好(捂脸),认识到独处的价值,也意识到人与人的交往多么可贵。有事做,有人爱,有目标,时间金钱上都自由,这真的是属于一个人的黄金时代。我一直都在感激上天给我的好运气,能让我拥有一段这样的时光。这段时光,满足了年少青春的我关于当一名科学家的所有幻想。也许我以后并不会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但是我会深深的怀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推荐没有家庭负担的孩子读博士。我家一度非常贫穷过,我深深的知道,当没有钱的时候,所有的考量中,金钱都占有重要的比例,那种内心的煎熬,非处于其中的人不能理解。我不希望的是,在重重科研压力,论文压力之下,博士们还要考虑如何赚钱养家,为何不能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等等。那样真的太辛苦了,我很心疼。

高赞回答二

作者:刘勾圈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36270/answer/234982987

专注。专注于一个问题,持续地挖掘,而不是看哪个领域火热赶紧发一篇,哪个data好建model赶紧凑一个。以我的研究领域(Information search and retrieval)为例,在同一个研究问题上深入,持续地跟进并发表2-3篇高品质的文章,比绕着整个学科到处挖浅坑,攒文章数量更有意义。后者的广撒网做法可能能带出一票水文,但是最终不仅无益学术,反而可能会在academic job market上backfire你。

扎根。扎根于文献,扎根于经典研究,扎根于前沿进展,多读paper,多泡图书馆,找到自己所感兴趣之领域内的研究缝隙。这个缝隙可以是多个方面的,比如某种行为的差异没有研究过,某种理论框架没有在这个情境下理解过,甚至是某种研究设计在某个问题情境中的优势和局限等;这个缝隙也可以是多个层次的,比如行为和现象层面没有被注意到的变化和差异,行为背后没被系统研究的影响机制,或是新的研究方法的认识论意义等。研究的初学者(包括我自己)常常滑入的陷阱是:先做quick literature scan,然后很武断地说某个问题没有研究过。拿到数据之后不加细思提笔就写,Introduction中夸大意义,铺开背景,literature review中含糊其词,论证宛如堆草垛。紧接着做完model后反复强调数据本身,谈起与已有研究的联系区别则又是敷衍塞责,草草了之。这样的套路是能出一些paper,但是学术真的不是这样做的。

耐心。耐心。耐心。 没有耐心,专注和扎根就一个也保证不了。学术是长时间的积累和探索工作,规律性具有极大的意义。这个规律性可以包含对一个领域专注的规律性(比如持续跟进地在一个问题上读文章,做研究,收数据)和扎根的规律性(一段时间内读一定量或一定范围的论文),但不是成果的规律性(比如一年一定要发出几篇文章,不论具体问题和方法)。

做学术的时候,冷板凳的工作做足了,笨功夫下够了,不怕没有成果。

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高赞回答三

作者:牛琪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36270/answer/1839171405

明白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如果一件事情你没有内心的热爱,你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的。

因为大部人高估了外部的奖励对自己的影响,低估了自己内心的驱动力。很多人对读博有个误解就是觉得博士是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延伸,其实并非如此。中学甚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外部的反馈非常迅速,可以刺激你不断的“玩”下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比如老师白天讲完课,晚上布置作业,你如果听课认真,作业就会写的很快,就会有个很高的分数。这个过程的反馈是特别迅速的,而且一般用功程度可以直接反馈在成绩上,这个周期一定不会超过一学期。

但是博士阶段的反馈周期是很长的,往往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每一步做到什么算是合格的,因为这个反馈阶段的周期特别特别长。一篇好一点的工作,往往都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没有入门的话,就特别痛苦,因为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应不应该怎么做,尤其是习惯了作为一名好学生,突然间发现以前的套路无法用了,很多人这个时候就茫然无措。这个反馈周期还体现在,即使博士毕业,花了4到6年时间拿到了学位,突然发现这个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很多同学硕士毕业已经工作了几年有一定积蓄,买房结婚生孩子,完成了人生大事,你还在学海苦苦挣扎。所以说除非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喜爱一个东西,否则漫长的4到6年的时间只是在“忍受”,“挣扎”。很多人低估了这个过程,以为博士很光鲜,其实不然。

读博也好,工作也好,婚姻也好,有时候很像的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一件事情外表很光鲜,很有外在吸引力,那么你能坚持一年坚持两年,再长的时间其实是坚持不下去的,这是人性。比如说我之前待过一家上市公司,薪水待遇什么在业界也算不错,但是大家的平均工作时间也只有一年半,也就是说,一年半之后,我成了我们组最老的员工。因为一个东西你去的时候发现工资高吸引你,出来才发现渐渐的没有办法抗拒自己内心的,这个过程十分煎熬。很多大厂虽然工资很高,但是离职率非常高,压力大是一方面,内心的抗拒是另一方面。婚姻感情也是如此,你可能觉得这个人条件和你特别匹配,但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共度一生的。

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就是用最经济的方法筛选出最“划算”的人群,这个过程中,好处是代价比较小,坏处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并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乐趣所在,于是沿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一路走下去,发现这条路没有尽头,于是抑郁了。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千万别给自己不爱的人和事~

高赞回答四

作者:马广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36270/answer/2000827024

说点实话和心里话。

1。其实没那么多人关心你做什么,读什么博士,做什么方向,除了你很亲的朋友或者家人,以及导师和实验室等有利益关系的团体。内行和同行看的是你的文章“一作”和对本领域的贡献,外行看你读博的结果可以给他们带来多少“收益”。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不要受同学取得的目前的成就影响,除非是理性看待。正所谓“一运二命三风水”,不同的成长环境更加无法比较。“努力和奋斗”是这些因素里面最不重要的,因为目前的社会,没有一个人不努力不奋斗。

3。不要自我感动。跳出圈子,多看看顶尖科研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在做什么,再慢慢提升自己的实力。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看到进步和进度条。“深度思考”和建立“科研思维体系”比很多“浅度思考”和重复性劳动更加重要,即使有的人发文章数量很多。

4。读博也有情感和生活需求。学习好了知识不去为了赚钱或者提升生活质量的事情,很难做到。能做到的人可能家里有基础和实力。温饱问题和生活质量的问题,人之常情,其实大家不要过分苛刻和附加太多“道德”压力。总之好好读书,做学问,毕业之后好好科研工作,一切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5。如果有时间,多点时间和家里父母视频聊聊天,分享一下想法,这是一件好事情。

6。身体健康和生活工作的合理体验比发什么文章做什么实验重要多了。起码我是最近才领悟出来的。“身心健康”才是生活的核心,没有之一。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奉献科研”牺牲自己的生活和健康,那是看起来自我感动却最低效率的生活方式。

7。读博对于找对象以及对于家庭的“整体成就感”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有些人的眼中,你可能比不上一个本科毕业出来就工作赚到钱过上很好生活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过分自负,过好自己的生活,少关心别人的看法。

8。读博和“做人人品”其实是要分开的。这里面的关系是概率问题。

9。“攀比”和“同行比较”会让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但这点我没法劝说(包括我自己)。因为我们的文化从小到大就是这么教我们的。顺其自然吧,我也不知道怎么想这个问题。后来我理解了,你叫一些从小非常注重考试,并以此获得成就感,经常把比人成绩比下去的同学,突然之间读博了不去比较成绩和成就,很难做到的。

10。非常反感用博士头衔去“看低”或者“不尊重”别人的看法。但这个学历和学校的“鄙视链”是存在的, 因为人总是要找点存在感和成就感。但在我看来,是非常“不成熟”的行为。

在内卷和竞争激烈的如今社会,共勉吧。

高赞回答五

作者:黄海广

我也是博士毕业,算准时毕业吧(4年)。

楼上的博士基本概括了。

我就说说延期毕业的博士,一般是什么情况:

  • 不在实验室的,这部分有很多是在职博士,在职博士一般是本校老师或者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成功人士组成,他们大部分时间不在实验室,因为已经有工作,所以,对自己的压力会小点,科研时间远远不够。由于延毕的在职博士太多,以至于大部分学校不再收在职博士了。

  • 特立独行的,就是不善于合作和帮助别人的。简单地说,就是不喜欢帮助别人的博士,别人一般也不会真心帮助你。

博士也有天资不高的,通常在实验室勤勤恳恳研究,而且善于跟人合作和交流的,延毕的并不多。

我建立了三个博士群,前两个群满员了,第三个群刚建立。博士(包括毕业或者在读)想加群的,可以扫码摆渡进博士群,根据提示加博士群。

(加过任何一个博士群的同学请不要重复加入,把宝贵名额让出来。)

请扫码进博士摆渡群,让助理摆渡到正式群。

这么多博士在一起能做什么?

也许真的可以改变世界的。

【学术相关】你在读博士期间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相关推荐

  1. 你在读博士期间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丨知乎答主 整编丨深度学习技术前沿.极市平台 本文仅作学术分享, ...

  2. 【转】你在读博士期间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写在前面: 读博不是跟着老师学知识,都读到博士阶段了,知识的学习方法应该早已经熟练掌握,也早应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适合自己的知识学习方法.基础学科知识应该由自我驱动.自学来完成. 那么读博期间的目标应 ...

  3. 知乎 | 你在读博期间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作者丨知乎答主 整编丨深度学习技术前沿.极市平台 本文仅作学术分享,侵删. 导读 知乎热议:"你在读博士期间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下面精选了一些优质回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4. 【学术相关】如何避免博士延期毕业?

    博士延期非常多,为什么这么多博士延期毕业了?看看过来人怎么说?有什么建议吗? 讨论一 作者:刘志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969631/answer ...

  5. 92年的小哥,985的特聘教授:3年博士期间发表40篇SCI

    来源:知乎.个人主页等 转自:新智元(AI_era) 参考链接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327912 "90后"教授.博导越来越多, ...

  6. 清华90后校友、MIT助理教授斩获ACM博士论文奖!博士期间曾发表论文20余篇

    本文转载自量子位 作者:明敏 萧箫 今天,ACM公布2020年博士论文奖! 清华校友.MIT助理教授范楚楚,从候选人名单中脱颖而出,荣获此奖. 另外两位候选人,则分别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德国萨尔州大学. ...

  7. 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读博士?

    读完硕士,你会继续读博吗? >>>>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哪些人适合读博士?" 该话题超过260万人浏览,小编整理了一些知乎网友的回答,看看大家怎么说,也 ...

  8. 男孩子读博士的十大好处

    1.使35岁之前成为正教授.博导成为可能   如果你只是一个本科毕业,在科研单位或大学里,工作5年后晋升中级职称,在5年晋升副   高级,然 后在5年晋升正高级,这其中晋级的酸甜苦辣太多太多,单位按成 ...

  9. 哪些人适合读博士?哪些人不适合读博士?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自|视觉算法 有一个朋友指出,"读博士就是在玩奢侈 ...

最新文章

  1. hbase读写流程及缓存机制
  2. 【MFC】带背景的工具栏
  3. 《计算机应用》实践考核,《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性环节考核方案
  4. python 进程池_Python实践17-进程池
  5. centos yum安装php5.5,奇妙伞-Centos下使用yum安装PHP5.5,5.6,7.0
  6. mac升级为macOS big sur菜单栏不显示WiFi怎么办?
  7. CV领域的国际国内期刊会议介绍
  8. ubuntu中firefox图片有色差问题
  9. linux ftp命令大全,linux ftp命令详解
  10. myeclipse10破解找不到common文件夹的问题
  11. 洛谷入门题 深基2 例5~例8
  12. RISC-V架构能否引领物联网时代?
  13. 【转载】最新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14. vue项目中实现录屏两种方式rrweb和RecordRTC
  15. 无需越狱或安装应用在 iPhone 和 iPad 上打开 Flash 视频
  16. 学习Oracle Applications 相关文档
  17. 计算机软件如何控制硬件工作,介绍软件是怎样控制硬件的
  18. 亲身经历苹果手机变慢,换电池,被坑数回,难道真的是人穷的报应吗?
  19. 通过指定cellid获取周围cellid信息,改变指定cellid的颜色
  20. 机器学习(线性模型)

热门文章

  1. 编写Qt Designer自定义控件(一)——如何创建并使用Qt自定义控件
  2. (二期)IOS调试技巧
  3. Sublime Text 2 代码片断
  4. 解决vs2005打开vs2008应用程序方法
  5. JavaScript eval() 函数
  6. 动态编译真有用武之地?
  7. MySQL—增删改查,分组,连表,limit,union,alter,排序,去重
  8. Java SpringMVC框架学习(二)httpServeltRequest和Model传值的区别
  9. JQuery的$和其它JS发生冲突的快速解决方法
  10. 1005 矩阵快速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