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
  姓名:陈汤,字子公
  生卒:约公元前75年—约公元前5年
  性别:男
  外貌:双臂半残
  籍贯:山阳瑕丘人(今山东兖州东北)
  家庭出身:穷书生,业余乞丐
  学历:自学成才
  著作:《汉射声校尉陈汤集》二卷,已失传
  经典战役:远袭中亚郅支之战

  战功: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
  特技:火攻,鼓舞,强行
  特长:学识渊博,精于著文,具备非凡的决断力和行动力
  爱好:读书,登山,钱财,交友
  缺点:不孝,无节,贪污,受贿
  性格: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胆大包天,口无遮拦
  好友:张勃,刘向,谷永,解万年,王莽,陈咸
  仇人:石显,匡衡,张潭
  座右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经历:太官献食丞——茂材——罪犯——郎中——西域副校尉——关内侯——射声校尉——罪犯——士兵——从事中郎——罪犯——发配边疆——被赦免——老死长安
  个人结局:宦海沉浮,屡陷牢狱,幸而善终
  历史评价:有才无德,仍属名将
  【古人言】

  西汉刘向:“甘延寿、陈汤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西汉元帝:“陈汤虽逾义干法,然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藏,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为国除残,兵革之原息,边境得以安。”
  西汉太中大夫谷永:“陈汤忿郅支之无道,横厉乌孙,逾集都赖,屠三重城,斩郅支首,报十年之逋诛,雪边吏之宿耻,威霎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
  西汉大将军王凤:“汤多筹策,习外国事。”
  西汉议郎耿育:“甘延寿、陈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 ,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
  东汉班固:“陈汤傥荡,不自收敛,卒用困穷,议者悯之。”
  中唐宰相魏元忠:“若陈汤、吕蒙、马隆、孟观,并出自贫贱,勋济甚高。”
  曾国藩:“欲明古文,班益坚最好文章,赵充国屯田之奏、韦元成议礼之疏以及贡禹之章、陈汤之奏狱,皆以好文之故,悉载巨篇。”

  蔡东藩:“陈汤为副校尉,名位不逮甘延寿,独能奋威雪耻,袭斩郅支,虽曰矫制,功莫大焉。”
  当代著名愤青王小东《中国不高兴》:“回想我们的先辈,比如说汉朝的陈汤,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相当于边疆军区副司令员,脑瓜一热,说把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给端了吧。军区司令员还不同意。陈汤说你要不同意我把你崩了,然后两人一块去了,把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元首的一家人全都给杀了才回来。给朝廷的奏疏中,他留下了一句让现代人都提气的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日期:2010-09-17 13:57:07

  【前言】

  西汉朝晚期是个遍地儒生名士,却少有名将的时代,归结其原因,一是由于皇帝皆性格柔弱,好儒不好武;二是因为四夷归附,海内无事,将军们也难找到华丽演出的舞台。
  而强汉名将辈出的时代,随着李陵的老死匈奴,随着赵充国的老死长安,已经彻底烟消云散了。
  于是,那些有志于喋血沙场,建立武功的强汉军人们,自然都郁闷无比,全体失声。
  但是,就在一片死寂、死寂的简直让人窒息的气氛下,忽然有个人站了出来,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这个声音震动天下,远播万里,整个亚洲为之颤抖!
  这个声音就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既然没有仗打,那就去找仗打。既然没有表演的舞台,那就自己去搭建舞台。千里万里,我将上下而求索。
  当这个声音发出的时候,人们在震动之余,心中自会油然而生出一丝敬佩,一丝仰慕,一丝得意,一丝与有荣焉。
  然而,当这个声音爆发过后,华彩散去,大家却赫然发现,在这个声音的背后,竟是一个不孝,无节,贪污,受贿,品行恶劣的流氓文人、腐败分子。于是大家全体石化,失望透顶,扼腕沉痛,怒其不争。

  紧接着,伴随着这个人的命运起伏,在整个大汉朝廷,爆发了一场关于德与才、功与过的大讨论。
  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特殊无比、个性十足、完全不符合皇家标准的封建国民价值观的人,实在让人很难不想起不孝且杀妻的儒家罪人吴起,以及在少年时代贫而无行的韩信。
  更可恶的是,这人才能不及吴起韩信,德行之差却比韩信吴起有过之而无不及。
  何况,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是儒教兴盛,重才胜于重德的汉朝。
  这样的人也可称为名将吗?
  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吧,看完本文,大家心中自会有答案。
日期:2010-09-20 12:37:21

  【正文】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好吧,大戏开场了,这个人登上舞台,自我介绍。
  姓名,陈汤。性别,男。年龄,十八。籍贯,山东兖州……
  且慢,此人身为本戏主角,初次登台,怎么穿着如此破烂,而且面黄肌瘦,跟个盲流一般,这也太影响我们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了吧!
  没办法,据史书记载,陈汤少年时代就是这么一副糟糕形象。关键是他起点太低,没能摊上个好爹妈,一出生就是赤贫困难户,虽然读书勤奋,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奈何家境贫困,穷的揭不开锅,只好走上街头,靠乞讨与借贷糊口。据说当时乡里对他的评价是没有节操,属于那种见钱眼开、有奶就是娘的人物,州县中的士大夫们都很瞧不起他。
  我们看这个人是不是很像楚汉时的韩信。不过人家韩信还有把宝剑,属于落魄贵族,没饭吃也就是到朋友家蹭蹭饭,总没有沦落到街头乞讨的地步,最后实在饿到不行也只是去河边钓钓鱼而已,始终也没有向陌生人摇尾乞怜。可我们的陈汤仁兄显然比韩信还要穷困,还要没品。就这样一个落魄穷书生,在无科举,也无群雄逐鹿的太平盛世,怎么可能出人头地呢?何况西汉的官民比例低达1比7000(唐朝巅峰时也就1比3000,我国现在是1比198),无异于万里挑一,这就是轮到谁也轮不到他陈汤啊!

  然而陈汤偏偏不信邪,州县人看不起他,他就跑到天子脚下的长安去。他坚信,长安城地方大贵人多,机会也一定多,凭着自己冠绝天下的才能与学识,混个一官半职不成问题。
  于是,陈汤变卖了部分家当,又找朋友借了笔钱,筹足路费,怀抱着满腔的热情与希望,来到了他梦中的长安,开始了他的“西漂”生涯。
  然而,理想是伟大的,现实是残酷的。陈汤在长安四处跑官,差点把腿跑断,最后也只混到了一个“太官献食丞”的芝麻小吏。所谓太官,即少府或水衡都尉手下的属员,主管皇帝饮食,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御膳房总管。而太官献食丞,则再是太官手下的属员,估计也就是在宫廷上菜的服务员而已,最多是个小小供应科长,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结果,陈汤在宫廷当服务员一当就是好几年。御膳很美味,但他只能闻;天下贵人很多,但他连个话都搭不上;而且干活一不小心,还要被上司责骂。生活,就像一匹被开膛破肚的马,它依然狂奔,它总要继续,但这种痛苦不堪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啊!
  于是陈汤狠下心来,把所有工资全部花在了买好衣服包装自己,以及请客交游上,四处讨好权贵,吹牛拍马拉关系。他就不信了,天下贵人这么多,难道就找不到一个欣赏自己的?
  我们说一个人穷不要紧,但一定要穷的有志气。而陈汤对此做到了一半,他穷的有志气,可惜没节气。大概也正是因为青年时代实在穷怕了吧,所以他发达之后就拼命捞钱,给天下穷二代官员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
  青春期血脉相连的痛,敏感的伤口随心而脉动,当少年终于踉踉着被拖曳进成人的世界而一去不回,我听见血肉撕裂的声音。谁经历过残酷的青春,谁才能真正理解陈汤。
  好在,这个世界从不缺乏慧眼。数年后,在宣帝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也就是南匈奴投降、赵充国功画麒麟阁的那一年,终于有个贵人看上了陈汤的卓越才学。这个贵人叫张勃,是前车骑将军张安世的孙子,此时刚继承了富平侯的爵位,封邑一万三千六百四十户,正宗的朝廷顶级新贵。搭上这条线,陈汤的前途便终于有了盼头。
日期:2010-09-21 13:02:05

  但陈汤还是必须等,因为汉朝平民阶层的选官主要靠朝廷公卿与地方州郡察举,其中有种很重要的察举制度叫“举茂材”,一般数年一次,或者是在新帝即位急需人才时举行。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十二月初七,宣帝刘询病逝于未央宫二十六日,皇太子刘奭(音是)即位,是为汉元帝。次年初元元年三月,元帝以太子妃王政君为皇后,并封其老父王禁为阳平候。
  伟大的汉宣中兴,落幕了。
  刘奭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尤其在书法、音乐方面颇有天赋,不仅能吹奏几乎所有乐器,而且还是个出色的作曲家,放到现在也完全可以去做个超女评审;更难得的是他精通儒家经义,颇具大师风范,是个学者型的领导干部,如果以普通贵族标准衡量,刘奭可称出类拔萃。但很可惜,他生在皇家,是个皇帝,而且是个善良仁弱、优柔寡断、迂腐好儒的皇帝。
  悲剧啊……
  所以宣帝刘询尝言:“乱我家者,太子也!”只是念及与其母许皇后旧剑情深,所以最终没有改换太子,也就最终没有改换帝国的国运。
  儒家是个好东西,但外儒内法才是封建王朝的基石。不论是以所谓法家原则为基础的极权政府,或是对儒家伦理观念的不切实际的依赖,都不足以单独地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对此武帝与宣帝都是明白人,换句话说就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家,什么实用便用什么,可惜元帝刘奭偏偏是个读书人兼艺术家,读书人追求的是修身养性,艺术家追求的是温柔浪漫,两者相加,所以必然脱离实际,以至奉信经义、不知变通、寡谋少断、空谈误国。据说在刘奭创办的长安太学里,聚集了上千的太学生,这些国家储备干部研读的不是百家学术,而只有儒家经义,每人一入学就要先选一经,所谓“皓首穷经求富贵”,这辈子就折腾在一部经里面了,非常容易读傻人。就像大思想家王夫之说的:“自是以后,汉无刚正之士,遂举社稷以奉人。”

  小生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还是应该百家争鸣为好,一家独大容易使人们的思维保守、僵化、顽固,乃至歪曲、偏离、甚而违背了上古先贤们伟大思想的本意,陷入一潭死水,不可自拔。正如西方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言:“以只承认一家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后中国随西方的入侵而败落的一个原因。”
  看来,巫蛊之乱的为祸之巨,引发的强烈而深远的反战情绪,以及汉代“独尊儒术”的过度发展,竟让儒家经义从此完全的掌握了中国的话语权,这恐怕是武帝事先远没有想到的,他本来只是想利用儒家,最后却被儒家给利用了。
  基本上元帝一朝,是儒臣、外戚与宦官三足鼎立,共同辅佐皇帝、主持朝政的时代,而正是他们之间的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以及皇帝的过分柔弱与放权,使得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下层的信任与支持,最终便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另外,请大家留意元帝这个皇后王政君,她是西汉一朝除吕雉外对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女人。因为,西汉王朝的掘墓人王莽,正是王政君的侄子。
  2.声名尽毁苦妄求
  于是,陈汤的机会来了。
  汉元帝即位后,因朝中急需人才,下诏要群臣列侯荐名儒、茂材以备谏臣。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周堪两位辅政大臣因而向皇帝推荐了不少人才,这其中就包括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战国策》、《新序》、《说苑》、《列女传》等文史巨著的编纂者,一个真正的牛人,儒林巨擘刘向。

  富平侯张勃见大臣们推贤荐能的活动搞得风生水起,且颇得皇帝赞赏;自己便也想去凑个热闹得个表扬,遂向朝廷推荐陈汤做了茂材,说这个年轻人很有本事,在宫里跑腿打杂实在可惜。
  就这样,陈汤一夜之间成了国家重点青年储备干部,前途一片光明。他欣喜若狂,满怀期望,等待皇帝重用他给他官儿做。
  然而所谓好事多磨,乐极生悲,就在“组织考察期”这个关键时刻,陈汤老家忽然传来噩耗,说他的老父不堪贫病,竟在前不久去世了。要他赶紧回去奔丧。
日期:2010-09-25 13:32:07

  陈汤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既是悲伤又是忧虑,百转千回,彷徨失措。在这个青涩与成熟的拐角,在这个悲喜人生的十字路口,陈汤彻底迷失了方向。
  他悲的是,老父穷了一辈子,眼看就要享着儿子的老福,最终却等不及就死了,你说这不是命运是什么?
  他忧的是,老父啥时候死不好,偏偏要在他等待升迁的时候死,这岂不是在拉他后腿么?他这要是回去奔丧守孝,一来一回好几年的,冤枉钱花海了不说,再回到长安谁还能记得他?那么这一切都还得重新来过,冤枉不冤枉?
  于是,陈汤在纠结了一番后,最终决定:眼前升官机会难得,他不能放弃,他不能回去。
  大家看陈汤像不像战国时的吴起,只不过吴起是母死不奔丧,陈汤则是父死不奔丧。两个人在儒家正统的眼里,都是为求名利不择手段的不孝之子。
  所以陈汤错了,大错特错。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社会,一个不孝之人,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才能再大也不行。
  于是很快就有司隶上奏,说陈汤不奔父丧,不孝,无修行,当下狱论罪。
  所谓司隶,或称司隶校尉,秩两千石,武帝时为抓捕巫蛊而设,领一千二百刑徒兵,后罢去兵权,称司隶,但仍为中央高级持节(钦差)监察官,负责汉朝官员的纪检工作。

  结果,陈汤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前途没了不说,还被关进监狱。连带着推荐他的张勃也倒了大霉,朝廷说他举荐不实,罚他两百户封邑。张勃是个万户侯,两百户对他来说其实不算什么,但问题是陈汤把他名声给搞臭了。没多久,张勃郁闷而死,皇帝赐其谥号为“缪侯”,翻译成今文,就是“犯错侯”的意思,竟连死了都没个好名声。
  看来“不孝”在汉朝真的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陈汤落得如此地步,估计不是人人喊打,恐怕也是人人白眼了。而身背这么大一个污点,陈汤以后恐怕很难再翻身了。我想他自己这时,也一定后悔死了,完全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陈汤在监狱里关了几个月,被监狱管教们好一通思想改造,最后由于认罪态度好,悔罪意识强,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又适逢大赦,朝廷便将他放了出来。
  同时正是在这一年(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为汉宣中兴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大儒臣、也是当时唯一在世的麒麟阁功臣萧望之,遭元帝内朝大太监中书令(皇帝机要秘书)石显陷害而死。
  每及末世,必有妖孽,秦朝时是赵高,西汉时是石显。
  萧望之死后,儒臣派畏惧石显的权势,便开始与宦官派妥协。当时除刘向、京房等少数忠良外,其他儒臣如谏大夫贡禹、博士(国家幕僚,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匡衡、太傅韦元成、太子少傅张谭等人,都放弃了自己的政治操守,攀附石显,阿谀曲从,打击异己,欺君罔上。
  这些儒臣们虽然有负于其饱读之圣贤书,但他们也是很无奈的。基本上在石显专权期间,朝中凡曾言其短者,都被他以各种借口除掉。对于这个死太监的这些作法,元帝不但不加追究,反而前后赏赐了他总计有一亿多钱,比当年武帝赏赐卫霍还多,真是咄咄怪事。
  石显专权与萧望之之死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西汉朝有骨气的文人就越来越少了,只剩下一堆不顶用的小人儒,朝政遂彻底为宦官与外戚把持。当年汉宣帝苦心建立起来的良好吏治系统毁于一旦。
  社会是黑暗的,官场是危险的,然而人心的欲望,是无止尽的。陈汤出狱后,对自己的前途竟丝毫没有感到气馁,仍是一个劲的跑官求官。冷遇也罢,白眼也罢,反正锲而不舍,越挫越勇,执着的简直有点可怕。
  不久,终于又有个贵人欣赏陈汤的才华,将他推荐到汉元帝身边为郎。但可惜的是,陈汤此后十余年竟一直通不过朝廷里由光禄勋主持的郎官考核,所以也就一直没办法再升官。
日期:2010-09-26 11:44:27

  人生就是如此。你得不到是因为你不求,你求了还得不到是因为你妄求。陈汤的才华,光芒四射,这绝对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所以他在人才凋零的汉元帝时期,求官是一定求的到的。但他毕竟出身寒微,也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又因父丧不归而声名狼藉,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名列公卿,甚至封侯拜将,那就绝对属于妄求了。盖汉朝的用人制度,此时已从重才逐渐转变成了重德。举例说:汉初的几位绝世之才,比如陈平、韩信,在未发达之前,都有严重的人品问题,名声极臭,但高祖一样重用他们;武帝朝的霍去病、主父偃,人品也有些问题,但刘彻也一样重用他们;至昭帝朝,举荐、考核官员又有了个固定的标准,称“贤良、方正”,算是在德才间取一个平衡;最后到了元帝朝,这个标准被改为“质朴、敦厚、逊让、有行”,竟完全倾向于德了。而我们的陈汤,显然这四点没有一点达标,他天生就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简直可以说是当时朝廷中的异类、读书人中的败类,士大夫们没几个瞧得起他,他再有才也不会得到重用。

  但是陈汤偏偏不信邪,他这人有个最的大特点,那就是无论遭到多大的挫折,也无论什么妄求不妄求,只要他认定的目标,就永远不会退缩,见了棺材也不掉泪,见了黄河他还不死心,总之功名与富贵就是他的一切!如今既然依照常规他永无出头之日,那他就兵行险招,去拼死,去赌命,拿脑袋来博功名!这个世界,从来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何况也只有天大的功勋,才可能洗刷掉他的臭名,让他得偿所愿。而要得到这天大的功勋,在长安这个太平花花世界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去一个动乱不堪的地方才行,所谓乱世出英雄也。

  但在寂寞的汉元帝时代,这天下只有一个地方,处于乱世。这个地方,就是西域。
  3. 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何忍郅支仇
  从张骞开始,西域就是汉朝冒险家们的乐园。据不完全统计,在陈汤以前,至少有张骞、李广利、傅介子、常惠、郑吉,这五个牛人的侯位是从西域捞来的。他们能做到的事情,陈汤相信自己一定也能做到。何况,现在西域是汉朝有史以来最乱的时候。所谓乱世取功名、万里觅封侯,这是所有大汉热血男儿最向往的事情,陈汤也不例外,而且他只会比别人更渴望,更狂热,狂热到连汉元帝都不禁对他刮目相看:好小子,有胆气!好,那朕就派你去出使西域锻炼一下。你说你能,到底有多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吧!

  现在有些读者肯定要问了,我们上一章不是说自匈奴日逐王降汉,郑吉始开西域都护府,汉朝在西域已经号令通行无阻,莫敢不从了吗?怎么西域又变成汉朝最乱的时候了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很牛的人,匈奴郅支单于。
  我们前面说过,匈奴在汉宣帝晚期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匈奴呼韩邪部降汉,北匈奴郅支单于便趁机离开匈奴王庭,向西扩展地盘,收众五万余人,实力一时大增。
  然而很可惜,郅支是变牛了,呼韩邪却变得更牛了,他朝见宣帝回来后,不仅得到了汉朝丰厚的衣物、金银赏赐与充足的谷米粮食供应,还得到了数万汉朝军队的援助,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郅支单于眼瞅着南匈奴日渐壮大且靠山雄厚,心中衡量再三,最终决定放弃与老弟呼韩邪争雄,转而继续向西发展,于是率众接近乌孙,遣使欲与之联合。乌孙亲汉,自然不允,双方乃大打出手。可惜乌孙此时也因内乱跟匈奴一样分裂成了两国,各自为战,当然不是强大郅支的对手,被打得很惨。(这便是汉宣帝西域政策的又一大失误:即没有全力支持解忧公主子女在乌孙的地位,后来又撤去了汉军在乌孙的屯田部队,从而致使匈奴公主子女在乌孙的颠覆得逞,最后带来了西域大国乌孙的分裂与衰弱,结果使汉朝永远失去了制衡匈奴的一大力量,更加大了西域的不稳定因素,给了郅支向西扩展势力的可乘之机。)

日期:2010-09-27 10:00:13

  至此,匈奴的“南北朝”变成了“东西朝”,东匈奴呼韩邪部定居于五原郡外光禄塞下,为汉朝附庸,老实又听话,只是贪财好色了一点;西匈奴郅支部则成为漠西恶霸,专门欺负汉朝的西域小弟乌孙等国。汉朝因郅支绝远,且凶暴骄悍,其势难以制伏,故君臣上下皆畏首畏尾,对其一忍再忍。
  汉朝的隐忍,让郅支顿生“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快感。结果数场大战下来,郅支连败乌孙,进而挥师向北,将西伯利亚一带的乌揭(今阿尔泰山脉以西)、坚昆、丁零等三国接连迫降、吞灭,并在坚昆设立了新的单于庭。这样一来,在坚昆以西七千里外的漠北传统单于庭,便成了一个势力真空地带,没人了,大家都不爱回去。
  乌孙是西域第一强国,乌揭与坚昆则是“五单于争立”中重要的两股力量,丁零也是西伯利亚悍族,常年为祸匈奴北方。郅支能以一敌四,可见此人军事能力之强悍,他能在乱世中称雄,那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然而比起强汉全力支持的呼韩邪,郅支实力仍有不殆,他终究只是个猴大王罢了。

  眼见着自己统一匈奴的理想,已彻底成为泡影,郅支是恨天恨地恨世界,恨恨不已。而对于老弟呼韩邪从汉朝那里得来的好处,他更是既嫉妒又怨恨。一怒之下竟将带着和平而来的汉使江乃始等人扣留下来,对其百般侮辱,心想我搞不过你汉朝,就搞你派来的代言人,曲线以报心头之恨!
  郅支对汉朝无礼之极,就这样,他竟然还有脸面,在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遣使来长安进贡,顺便想把十年前送来充当人质的儿子要回去,并假意承诺愿归附汉朝,话那是说的非常动听。
  这是试探,也是挑衅,他这是想弄明白,汉朝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郅支的外交手段拙劣无比,简直有侮辱汉朝君臣智商的嫌疑,不过为了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汉元帝在与群臣商议后,还是决定派遣卫司马(即卫尉手下司马)谷吉为使臣,护送郅支之子回国。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这人是送到边塞玉门关就好呢?还是送佛送到西一路送他到坚昆?
  对此,汉朝群臣就外交礼节以及外交成本方面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当时已升任御史大夫的贡禹与博士匡衡认为:坚昆距离长安一万余里,来去经年之久,光路费就不得了,还是送到边塞算了。况且,《春秋》上说:“许夷狄者不一而足。”郅支多次困辱汉使,明显无归化之心,这种白眼狼,咱没必要对他那么好。万一去了再被他羞辱一番,那可就亏大了。
  然而当事人汉使谷吉却不这么认为,他自从接到任务后,满腔的爱国热情就燃烧了起来,直烧的头脑发晕豪气万千,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势,遂上书表示:“中国与夷狄有羁縻不绝之义,今既养全其子十年,德泽甚厚,空绝而不送,近从塞还,乃示弃之而不加爱护,将使单于无向从之心。弃前恩,立后怨,不便。议者见前江乃始无应敌之数,智勇俱困,以致耻辱,即豫为臣忧。臣幸得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宣谕厚恩,单于应不敢有凶黠之心。否则若加无道于臣,则单于长负大罪,必遁逃远舍,不敢近边。没一使以安百姓,国之计,臣之愿也。愿送到庭。”

  谷吉的态度很豪壮,也很令人感动:有强汉为后盾,量他郅支不敢对自己怎么样!就算万一发生不幸自己牺牲了,郅支害怕汉朝报复,也必然亡命远遁。这正是用一个使臣的生命换来了边塞百姓长久的太平,所以他死得其所,且甘之如饴。
  元帝看了谷吉的上书,果然感动万分,便将它发给群臣传阅,群臣看了也都很感动,然而反对派贡禹等人还是坚持己见,认为谷吉精神可嘉,但并不可取,因为使臣代表国家,他受到侮辱就是国家受到侮辱,再挑起无穷事端,我大汉得不偿失。
  元帝闻言,一时也很纠结,正在为难,军方的代表右将军冯奉世说话了。
日期:2010-09-28 08:37:16

  冯奉世认为:郅支此举是为试探汉朝的态度,谷吉此行自然也可试探郅支的态度。他出招,我们就招架,且看他如何应对!否则的话他看了我们的底牌,却不现他的,这局牌我们可就落下风了。
  元帝一朝是儒臣、宦官与外戚的天下,军方的意见经常被忽视,不过冯奉世身兼军方与外戚双重身份(冯奉世之女为元帝昭仪),他是一个特例,说话非常有分量,所以此言一出,群臣闭嘴。
  就这样,谷吉带着整个长安的期望与担忧出发了,他的行为感天动地。

  然而很可惜,他的行为并有没有感动郅支。郅支认为汉朝支持匈奴反贼呼韩邪,送了他那么多东西,却对本正宗单于如此小气,怎么说本单于的儿子也在你那儿待了十年,荣归故里时却只送了这么点礼来孝敬本单于,连个美女都没有,实在很可恶!那么好,既然这个汉使谷吉前来送死,本单于就成全他,砍了!
  小生读史至此,实在对郅支很无语。你想要的话你就说嘛,你不说汉朝怎么知道你想要呢,现在你不说,却又去怪汉朝,还杀了人家的大使,缺德不缺德?常言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汉匈在关系最恶劣的时候也不过互相扣留使者而已。何况汉匈之间已多年和平,很久没打仗了。这一次汉朝更是好心好意把你儿子万里之遥送回来,此情此意,感天动地,感动中国,奈何就感动不了你郅支?反而恩将仇报痛下杀手。见过无耻的人,没见过这么无耻的人!

  杀完人后,郅支冷静下来,不觉又有些后怕,自己杀了汉使,将事情完全闹翻,难保汉朝不会联合呼韩邪,出兵前来报复。当年大宛距汉朝也是万里之遥,杀了汉使后便遭灭顶之灾,这个历史不能在自己身上重演,怎么办呢?
  那就继续向西迁徙吧,大不了再迁它个数千里,从西伯利亚再跑到中亚去,这下总该安全了吧!
  小生又一次无语了,这个郅支貌似强悍,脑袋却似乎有问题。人家呼韩邪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和,用归顺换外援,国家战略清晰明确。这个郅支,打又打不过,和又不肯和;只知道惹事,不知道收场;只求一时痛快,却毫无远图大略。匈奴分裂拜他所赐;兄弟反目拜他所赐;西匈奴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迁再迁,也是拜他所赐;整个天下的乱源都是他,说句天怒人怨都不过分。然而正在此时,却忽然出现了个傻子,喜欢他欣赏他,甚至还引狼入室,欢迎他到自己家来做客。

  这个傻子,就是中亚强国康居的老大,康居王。
  康居位于今中亚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西邻乌孙五千里,北邻大宛一千五百里,为半耕半牧民族,有人口六十万,胜兵十二万,是中亚仅次于安息(今伊朗)与大月氏(今阿富汗)的强国。当时康居正与乌孙闹矛盾,数次交战皆不利。所以康居王便想邀请郅支前来,联兵击灭乌孙,分了它的地盘与牛羊子民,共创美好未来,这是匈奴与康居双赢的结局。
  郅支得知此事,大悦,心想我刚要西迁,西边就有大国来邀,这可真是天助我也,儿郎们,走,收起帐幕和牛羊,我们出发去康居。
  儿郎们闻信却苦不堪言,刚走了几千里路来到坚昆,还没过几年安生日子,又要再走几千里路去康居,单于真是喜欢折腾啊!唉,没办法,走吧,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走吧走吧,我们一起走到海角天涯。
  于是,在郅支的胡闹下,西匈奴五万部众展开了一场悲壮的迁徙,从西伯利亚到中亚,一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这郅支还要大家顶风冒雪不能停,结果匈奴人一路挨饿受冻,等到康居边境,五万人竟然只剩了三千人!作孽哟!
日期:2010-09-29 09:39:14

  谷吉以一介汉使的牺牲竟然导致了四万余胡虏的死亡,他在九泉之下,也不知会作何想法。
  康居王本来派了贵人带领骆驼、驴马数千匹前来边境迎接郅支,却发现接到的人还没自己带来的驴马多,却不知会作何想法。
  但是很奇怪,西匈奴亡命天涯,人丁凋零,如今男女老幼满打满算不过三千,康居王竟仍然对郅支的到来报以了最大的热情与礼敬。看来匈奴虽然衰弱了,但这个强悍的民族以其往昔的荣光,仍然在在中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威慑力。所谓虎死余威在,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
  所以康居王坚信,以匈奴的威名,自己与它强强联合,互利互惠,称霸中亚指日可待。
  而郅支也认为,康居王人傻兵多,利用价值巨大,正是自己咸鱼翻身的最好踏脚石。
  于是,这两个各怀鬼胎的野心家相见恨晚,一拍即合,正式结成战略同盟。为了巩固双方的联盟,并表示合作的诚意,康居王竟把女儿嫁给了郅支,郅支居然也投桃报李把女儿嫁给了康居王,两人从此互为翁婿关系,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小生读史至此,为这两个游牧民族女子感到很悲哀,为了成就父亲的野心,她们分别嫁给两个异族老头,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可怜可叹。
  郅支在康居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发展势力。他向康居借兵,数次攻入乌孙国境,烧杀抢掠,一路洗劫,兵威直至乌孙首都赤谷城附近。乌孙王见郅支如此凶悍,心想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你吗,于是举众东迁,致使西境千里国土变成无人区,风卷草原,绿茫茫是一片干净。

  宿敌乌孙被打跑了,康居王自然非常开心:叫你们跟我斗,现在悲剧了吧!
  然而很快,康居王就笑不出来了,因为随着郅支势力日益壮大,他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悲剧。
  我们用脚趾头想也知道,郅支单于身为昔日强大匈奴汗国的主人,岂甘心一直寄人篱下,他可是个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给点雨水就能泛滥的乱世枭雄,他那高贵的血统注定他不甘蛰伏,他那执着野心比三国时的刘备还要疯狂热切。
  当今天下大国,唯我匈奴与汉朝耳!就算没有了蒙古高原,西域与中亚这片万里沃土一样也能成为我大匈奴的领地臣属,康居王,你就来做我郅支大单于的第一个奴才吧!
  结果,蛮横而狂傲的郅支喧宾夺主,开始对康居王肆意羞辱,完全把人家一国之主不当回事儿,搞得好像他才是康居国的老大一样。
  康居王也是王,在中亚也算一号人物,他哪里受得了这种气,于是有一次就壮起胆子责问郅支,说自己好心收留你郅支,帮你在西域称王称霸,还把女儿嫁给你,我对你有恩,你是我女婿,你不能这样对我。
  郅支闻言大笑,转身就把康居公主给砍了。
  现在好了,你女儿死了,我再不是你的女婿了。反而你老婆是我女儿,你是我女婿,快叫一声老丈人来听听。
  康居王委屈万分,欲哭无泪。曾经有一个女儿摆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直到羊入狼口他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给他一个机会重来一次,他会对那只披着羊皮的白眼狼说三个字:滚你蛋!唉,早知如此,他惹来这么个祸星来干嘛,这不是自己犯贱嘛?
  康居人得知此事后,也都怨气冲天,都说郅支仗势欺人,岂有此理!
  郅支一看康居人对自己这个新老大并不服气,大怒,便又下令将口出怨言的数百名康居贵族、百姓全抓起来,统统杀了,杀完还不解气,又将这些尸体切成一段一段,扔到都赖水(今中亚塔拉斯河)里喂鱼。

  这,就是反对我郅支大单于的下场,如果你们不打算去河里喂鱼的话,就乖乖给我听话,明白吗?
  康居人吓坏了,遂全体噤声。当时康居民风大概还算淳朴,恐怖主义对他们是个新鲜事物,这突然杀出个凶暴残酷的狠人,一时竟也不知道反抗。这要是放在民风彪悍的陇西或吴越之地,百姓们早把郅支给咔嚓了,哪里还能让他这区区三千人如此嚣张。
日期:2010-09-30 08:55:28

  当然郅支也知道自己人少,日后要万一再出个比自己还狠的人就糟糕了,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干脆放弃本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作风,修一座坚固的城堡作为自己的大本营,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自己便可从容坐大万无一失。
  当然,修城堡这种脏活累活怎么可能让匈奴的高级公民来干,康居有几十万贱民,让他们来修好了,匈奴高级公民们当监工享福便是。
  这是康居人不堪回首的一段悲惨岁月,为了给郅支筑城,每日都有五百多康居百姓在匈奴人皮鞭的驱使下,搬石头,做苦工,稍不如意便挨打挨骂,饮泪吞声,历时两年,终于在都赖河畔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城堡。这座城堡史称单于城或郅支城,故址就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江布尔城附近。
  就这样,郅支借壳上市,反客为主,重新在中亚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匈奴殖民国家。西域北部邻近康居的的大宛国,以及康居西北的强族奄蔡(古游牧民族,约分布于中亚今咸海至里海一带,有控弦十余万)畏惧郅支淫威,都被迫向西匈奴称臣纳贡。郅支现在牛的很,简直比牛市还牛。
  另外一边,汉朝君臣左等右等没等到谷吉回来,心想谷吉一定是出事了,多方查探之下,得到一个假消息说是东匈奴杀了谷吉,于是就派使臣去责问呼韩邪,后来才发现这是一场误会,双方重归于好。跟着呼韩邪又同汉使商量,说自己老在汉朝的塞下待着也不是回事儿,现在漠北的单于庭还空着,郅支远迁也不足惧,他想回去重建家园。汉使便跟呼韩邪歃血为盟,约定两国合为一家,世世代代和平共处。

  呼韩邪回到漠北王庭后,草原上离乱窜伏的亡散部落稍稍归之,东匈奴开始缓慢的恢复元气。
  过了段时间,汉朝终于查明杀人凶手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无耻无礼无脑子的郅支,而且这家伙最近还混得不错,在中亚杀人放火为祸一方,极大地损害了强汉的威严与西域利益。于是这个严重的外交挑衅事件,一时成为长安朝野上下热议的焦点话题。
  现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谷吉已用自己的生命试探出了郅支的态度,他是一门心思想跟汉朝对着干了。事情清楚了也好,问题简单了,就一个,打还是不打?
  然而大多数士大夫们还是认为不能打,关键康居离长安太远了,有一万两千三百里之遥,比当年李广利远征大宛还要再远上一千多里,这仗太难打,而且我们现在也没有卫青霍去病那样的绝世名将,万一输了更是助长了郅支的嚣张气焰,还是慎重一点好,不如再派个使臣去试探一下?
  这时我们的主人公,时任为郎的陈汤终于也忍不住跳出来叫了:事已至此,还试探个屁啊,郅支杀我使节,攻我属国,犯我天威,嚣张至极,再不打就要骑到我大汉头上撒尿了?心说你们这些公卿大员,都是胆小柔惰之辈,毫无进取精神,没一个是能干大事儿的!
  话虽如此,但陈汤很快就发现,远征郅支还确实有点不切实际,关键是好死不死,这几年汉朝也是多事之秋。
  汉元帝上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九月,大规模的霜降天气袭击了帝国各地的庄稼,导致农作物减产,粮价飞涨至每石两百钱,天下大饥。其事态之严重,甚至导致汉政府三名最高官员(大司马、丞相、御史大夫)引咎辞职。
  屋漏偏遭连夜雨,上永光二年七月,西羌再次爆发叛乱,汉帝国前后出兵共六万,历时半年,方将其平定。

  次年下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十一月,帝国又爆发了地震灾害,适逢天降大雨,加大了救灾难度,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下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秋,颖川郡爆发大水灾,又淹死无数百姓。不久,清河郡黄河决口,进一步加重了水灾。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十一月,齐、楚地区爆发大面积地震,又逢天降大雪,树木折断,民房倒塌,百姓苦不堪言。
  我们常说,一个国家的衰弱大多来自人祸。但很多时候其实天灾才是最可怕的,而且天灾会加重人祸,导致民众更加不信任中央政府,这叫做恶性循环。事实上西汉与匈奴二国的衰亡,就与公元前后亚洲东部连年的天灾有重要关系。
  在这种情况还要劳师糜饷远征康居,去中亚打击一个恐怖分子,这笔帐怎么算都是不值的。
日期:2010-10-08 10:25:43

  所以,在无力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郅支问题的情况下,汉政府只有再次使出外交手段,来对付日益骄横的郅支单于。于是在这数年间,汉元帝一共三次派出使臣去往康居,要求郅支交出大汉英雄使臣谷吉的遗体。
  用脚趾甲想也知道,郅支在杀掉谷吉后大举西迁,自己的百姓都一路死了数万,狼狈至此,哪里会有可能把谷吉的遗体保存到现在。很显然,汉使此举只不过是在借用谷吉一事来逼迫郅支认罪服软,只要对方说两句好话赔两句不是,给汉朝找回颜面来那也就可以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汉政府向西匈奴政府提出了严重的外交抗议,要求西匈奴政府对杀害汉朝大使一事做出合理的解释与郑重的道歉,否则不排除使用经济制裁或武力手段来解决两国的外交争端问题。

  可是没想到,郅支竟一眼就看出了汉朝的真实意图,因而连番困辱汉使,拒不接受汉元帝的诏书,并通过西域都护韩宣向汉朝传话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再遣子入侍。”完全是一幅政治无赖的嘴脸。
  郅支的骄横态度,在长安掀起轩然大波,也彻底惹恼了我们的一代愤青名将陈汤。陈汤生于汉朝最强盛的昭宣时代,自懂事以来就从未见祖国受过如此大辱,他的功名心与爱国心已化作一腔热血,在体内奔腾激荡、滚沸欲炸,终于决意豪赌一把,就去西域这个天下乱源之所在,为国家,也为自己,求取无上的光辉与荣耀,开创一片新天地。
  ——既然对郅支交涉无效,那就只有打了!
  在郅支杀害汉使谷吉八年后,也就是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韩宣因老病退休回国,经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许广汉之侄,元帝之舅)举荐,原辽东太守甘延寿勇武非凡,可接替西域都护之职。同时让多次请求外派的郎官陈汤做他的副手(副校尉),随同前往。陈汤的“西漂”之路继续向西。

  副校尉,这显然是个武职,陈汤这叫做改换跑道,投笔从戎。
  古语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凡是儒法名臣,如李斯、贾谊、晁错、公孙弘、朱买臣等,多是函谷关以东人,而纯粹的武将,如白起、王翦、李广、苏建、傅介子、公孙贺、上官桀,以及上篇之赵充国等,则多是函谷关以西人。陈汤生于山东兖州,又好文通经,本是名相之才,却偏偏为名教所不容,既然如此,那么他也只能朝名将方向发展了,这正是: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莫若万里觅封侯,高唱战歌西从军。

  西从军,净胡尘,誓扫胡虏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蛮夷万邦同沐大汉风!
  4.翻空绝域,宝刀啸不停
  甘延寿字君况,是北地郡郁郅县人(今甘肃庆阳),也属于“关西出将”的范畴,此人从小精擅骑射,且政治面貌清白(良家子),所以少年时就入选羽林骑,后来也跟赵充国一样升迁为郎,不过赵充国的郎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而甘延寿的郎则是比武比出来的。据说甘延寿力大无穷,能将六斤重的石头扔出二十八米远,跟投石机有的一拼(汉书注张晏引《范蠡兵法》),而今男子铅球世界纪录则为15斤的铁球投出23米远。此外他的轻功也非常高超,曾经一跃跳上羽林军营里的亭楼。光这两项功夫,甘延寿就冠绝天下,名动公卿,被称为羽林军第一高手。后来在一次手博(一种拳技之武戏,《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辑有《手搏》六篇)比武大赛中,甘延寿又一次以东方不败的骄人战绩,得到汉元帝的赞赏,不久又奉诏出使乌孙,表现出色,被任命为辽东太守,在职期间数平乌桓之乱,颇有战功。

  毫无疑问,甘延寿是个纯粹的武将,此次汉元帝让他来出任西域都护,显然军事意味浓厚:万一郅支吃了雄心豹子胆,大举进犯我西域汉军,有关西名将甘延寿坐镇,汉朝也可稍稍放心。
  本文已多次提到西域都护,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也是时候好好解释一下了。
期:2010-10-09 10:38:02

  西域都护其实并非正式官职,而是骑都尉、谏大夫的加官,故其全称为“使都护西域骑都尉、郎中谏大夫”,秩比二千石,属官有副校尉一人,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
  所以说,西域都护其实是朝廷派遣出使并驻护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乌孙、大宛、车师、楼兰等西域三十六国的最高军政长官,骑都尉代表他的军事职能,郎中谏大夫则代表他的内朝近臣身份。西域都护虽然比帝国各郡太守低一级(太守为秩二千石),其执掌范围却比任何有一个郡的太守都大,他不仅掌管着副校尉的都护府直属兵马以及数千汉朝驻西域屯垦军,还可以在请诏后直接凭借皇帝赐给他的符节调动西域各国的军队,对西域任何一国的内政、治安、甚至官员的委任与君长的废立进行干涉,其位高权重,非比寻常。当然,中亚的康居、大月氏、奄蔡等国并不在西域都护管辖范围内,它们与汉朝的关系只是类似东匈奴的呼韩邪那样,偶尔遣使进贡,但并不受汉政府直接统领。

  而甘延寿与陈汤要去就任的西域都护府,就设在轮台国附近的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北百余里处,今其遗址已建为旅游景点)内,东距阳关二千七百里,这可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了。
  但是陈汤很开心,真的很开心,如今总算到了梦中的西域,他这个小小郎官也终于混出头来,有机会大展拳脚了。当然,他现在只是甘延寿的副手,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而且他以一个文士投笔从戎出任武官,无论在军事经验上、还是军队威望上、乃至骑射武力上、甚至个人名声上,都差了甘延寿好一大截。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他也只能跟李陵的副手韩延年那样,注定沦为一个陪衬吧!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了,就这样一个在长安品德败坏、声名狼藉,最后混不下去跑到西域来打拼的无行文人陈汤,最后竟然风头远远盖过他的领导甘延寿,而让百战名将甘延寿反倒成了他的配角。
  没办法,有的人天生就是配角,怎么炒作都红不起来;有的人则天生就是主角,怎么打压都大放光芒。这跟我们现在的娱乐圈那是一个道理。
  而这其中的关键所在,就看一个人有没有主角的气质,有没有干大事的热情与野望。陈汤或许在很多方面都不如甘延寿,但是以下三点,甘延寿拍马都追不上他。
  第一,陈汤与赵充国一般,为人沉勇而有大虑,满身都是大将风范。
  第二,陈汤多策谋,喜奇功,是个胆大心细,懂得用脑子打仗的儒将。

  第三,陈汤每过山川城邑,都要爬到高处,默默将该处地形牢记于心,显然跟赵充国一样,也是个喜欢实地考察的务实派良将。
  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喜欢雨后初晴登高山而望旷野之人,往往都心比天高,从来不甘于寂寞。
  而甘延寿,不过一循规蹈矩、武力出众的战将罢了,怎么混都是当配角的料。
  这不,陈汤来到西域不久,脑中便形成了一个大计划,他迫不及待就跑去跟甘延寿商量,甘延寿听完这个计划后,顿时对陈汤刮目相看:好哇你这家伙还真敢想敢干,有气魄!
  陈汤是这么跟甘延寿分析的:夷狄畏服强者,这是他们的天性。今郅支单于威名远播,有吞并乌孙大宛、称霸中亚之势,若让其得逞,则西域诸国危矣!且其人强悍善战,此时不图,留之必为后患。如今他虽地处绝远,但终究是游牧习性不擅守城,且比不得我汉军有强弩之利。为今之计不如尽起屯田兵卒,联合西域诸国军队,直指其城下,到时他欲去无处,欲守不能,必然伏诛。此千载之功一朝可成也!

日期:2010-10-11 09:16:44

  即使是卫青、霍去病这些传奇中的伟大名将,也没法诛杀匈奴单于,陈汤一介书生,却如此敢想敢干,甘延寿自然一时很震惊,同时也颇为激赏陈汤的计划:以夷制夷,让西域诸国来攻打郅支,这样帝国就不需要为远征承担任何劳役征发与后勤保障的压力了,真是个好主意。但甘延寿心中还是有顾虑:朝廷派他们来西域,只不过为防备郅支而已,并无与西匈奴开战之意。若贸然发兵,天子怪罪下来,那可不得了。所以还是应当先行奏请朝廷批准,上面答应了,他才有胆子干大事。

  陈汤见事情要黄,大急,忙道:“昔日营平侯赵充国尝言:‘将任兵在外,便宜有守,以安国家。’因而屡奏封章,屯田平羌,得立不世之功。又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今将军持节以护西域,所处绝远,自可便宜行事。夫非凡之略,凡人岂能见之?若交由朝廷公卿议准,事必不从。为今之计,你我不如独断专行,先斩后奏!”
  然而很可惜,甘延寿正是陈汤口中的凡人。他好不容易混到西域都护的高位,对此他已非常满足。先斩后奏这种政治风险极大之事,甘延寿可是万万不敢去做。恰好这时他又因水土不服生了一场病,于是这件事情就被无限期的搁置了下来。
  陈汤恨哪:有条件做主角的人却不敢去做,非常想做主角的人又没有条件。我陈汤好不容易求得出使西域、诛杀单于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万事俱备,就欠东风,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我要一直等下去,等到无休止,等到最后无奈地放弃吗?
  当然不行,西域这一趟陈汤决不能白来,来了就决不能空手回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好机会不能浪费。没有东风不要紧,他可以自己吹,反正他嘴皮子厉害;没有条件做主角也不要紧,他可以自己创造条件来上台,反正他胆子大过天。
  甘延寿不是病了吗?病的好!主官病了副官就是老大。周亚夫、赵充国抗诏算什么,陈汤这次要矫诏,先斩后奏都不必了,直接假传圣旨!
  陈汤假传的圣旨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调发车师屯田士卒并西域十五国兵队,克期齐集乌垒城,听候调遣。
  各国国王与戊己校尉(掌西域屯田事务,有丞、司马各一人,侯五人,秩比六百石,其总部设在车师国)看到真的“西域都护符节”与假的“汉天子诏书”,自然不敢怠慢,赶紧派兵前往,汉胡军队合四万余人,很快就在乌垒聚齐。
  甘延寿听到消息,吓得从病床上一跃而起,大呼,陈汤你小子疯啦!

  按照汉律,矫诏又称矫制,即假托或诈称皇帝诏旨发号施令。该罪又分矫制大害,矫制害,矫制不害三种,前两罪一般处腰斩或弃市极刑,后者可略予减轻处罚。
  也就是说,陈汤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在豪赌。不成功,便成仁。如果他没有建立千秋万代之功以赎其罪,等待他的必将是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果然疯了,但你陈汤疯了不要紧,可别连累我甘延寿啊。我可是你领导,得负领导责任。领导现在命令你,赶紧给我把兵都撤回去!
  甘延寿关西名将,威名赫赫,此时虽在病中,但发起火来自有一股雷霆威势,当下帐中所有幕僚、军官全都震住了。
  然而,这时“可怕”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书生陈汤怒发冲冠,手按剑柄,逼前两步来到甘延寿面前,厉声怒叱道:“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
  甘延寿武力超群,技压羽林,别说是一个陈汤了,就算是五个陈汤,也未必是他的对手。然而此时此刻,一代武林高手、百战名将甘延寿,却被一个文人出身的属下官员,当众骂成是“竖子”,这岂不是天下最丢面子之事么?然而陈汤那一股豁出去的狠劲,形成了一个无比强大的气场,竟不禁让甘延寿心头一震,震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没办法,这就是主角的气质与能量,勇敢自信,霸气十足,超凡脱俗,无与伦比。有些人天生就是干大事的。
日期:2010-10-12 08:54:12

  甘延寿冷静下来,心想事已至此,一发不可复收,只得将错就错,依他行去,或可得胜,那也是大功一件。
  于是甘延寿同意出兵,然后与陈汤一同向朝廷上书详细说明情由,并自请处分。
  敢于承担责任,这也是一种大勇气,甘延寿没有把罪责全推到陈汤身上,反而把自己也给搭了进去,这说明他是一个君子,一个勇者,也是一个好伙伴。陈汤能抓住机会做成主角,除了自身素质外,也完全靠有这么一个出色的配角全力支持,这是他的大福气。
  然后经过一番整编,远征军不日启程,四万余人分为六校,每校各由一名校尉指挥,分别是:新设阳威校尉、合骑校尉、白虎校尉,车师戊校尉、己校尉,以及掌管西域都护府直属兵马的副校尉陈汤。其中三校由南道沿昆仑山进兵,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至大宛,攻入康居南部;另外三校由甘延寿亲自率领,由北道沿天山经乌孙至阗池(今中亚伊赛克湖)西岸,攻入康居北部。
  长长的路的尽头是一片满是星星的夜空,长长的时间的旅程充满太多未知的诱惑,毫无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华丽的冒险,也是一次艰苦的远征,从乌垒城至康居,路途五千五百五十里,来回就是万里跋涉,且又没有后方祖国的供应支持,一个处置不当,就有可能重蹈李广利、郅支之覆辙。而且十几个国家的汉、胡兵凑在一起,语言风俗皆大有不同,这对于军队的管理来说也是个大难题。然而陈汤与甘延寿最终竟以超人的意志与顽强的作风克服了这重重困难,他们率领的这支西域杂牌军也在长途的行军中加深了友谊与协同作战的默契。总之这是一次团结的进军,胜利的进军,勇往直前无往不利的大进军。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陈汤借鉴了前代名将的成功经验,这种出色的学习能力,让他一个正宗的军事菜鸟,竟能成功升级,跻身于天下名将之列。
  陈汤学的第一个人,就是霍去病,学的是他的“因粮于敌”。
  原来当时,在乌孙首都赤谷城的东边,一支由康居副王抱阗率领的数千骑兵正在暴扁乌孙王,一气杀了数千人,抢走牛羊牲畜无数,凯旋而归,途中刚好又碰上汉朝大军的殿后辎重部队。抱阗抢的正过瘾停不住,心想抢谁不是抢,管他三七二十一,也抢了!
  陈汤大怒,小小抱阗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好,就拿你当打郅支前的练手,于是率领一队西域士兵回身反击,杀的抱阗落花流水。抱阗一看自己惹着牛人了,赶紧把一路抢来的东西全吐了出来,然后带着残兵败将飞也似的跑了。

  硝烟散尽清点战果,是役歼灭康居骑兵四百六十人,擒获抱阗手下贵族伊奴毒,并夺回抱阗所掳掠的乌孙民众四百七十人,以及大批牛羊牲畜。
  陈汤吩咐把乌孙的子民还给乌孙王,至于那些牛羊牲畜嘛,陈汤就笑纳了,算是乌孙国支持汉军攻打匈奴的孝敬,毕竟汉军灭了郅支等于帮乌孙解除了西边大患,恩莫大焉。
  这样一来,陈汤一夜暴富,乃命令厨房杀牛宰羊,犒赏三军,各国士兵欢声雷动,草原里篝火连天,胜利的歌声飘荡四方。
  这就是陈汤的行事作风,大开大合果断犀利,一战便在军中树立了恩义与威望,同时也大大解决了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问题。
  陈汤学的第二个人,就是赵充国,学的是他的“分化离间”。
  甘、陈指挥大军继续向西挺进,进入康居东边国界,陈汤下令士兵严守军纪,不得对康居百姓进行抢掠,同时大力开展政治工作,宣称强汉天威所至,只诛郅支,不问胁从,望康居民众不要助纣为虐,与强汉为敌,否则自取灭亡,悔之晚矣。

  这事情就怕比较。汉朝大军秋毫无犯,郅支单于凶暴好杀,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康居人愿支持谁这还用说吗?
日期:2010-10-13 08:29:19

  果然,很快就有康居贵族屠墨来与甘陈二人会晤。陈汤向屠墨说明了强汉的威势与政策,屠墨非常高兴,双方乃歃血为盟,尽欢而散。屠墨回去后,便让部众大开方便之门,给汉朝远征军借道引路。
  还好陈汤借鉴了赵充国的成功经验,否则若让军队攻杀康居部落,把康居人全逼到郅支那边去,如此康匈合兵十余万,甘陈必定吃不了兜着走。
  接着甘、陈兵团沿小路继续向郅支城挺进,直到离城六十里处安营扎寨。陈汤知道这里离敌人已经很近,为保安全,他便亲自率兵夜间巡营,方转了几圈,忽见一胡人在营外鬼鬼祟祟,大惊,赶紧派人把他抓了过来,一问之下竟是此地康居贵族贝色的儿子开牟,是奉父亲之命来参见西域都护的,并说贝色部落饱受郅支欺凌,他愿为向导,带领汉军前去报仇雪恨。
  陈汤闻言大喜,接着又问开牟,郅支单于究竟有多少人,其兵力分布如何?
  开牟答:“单于有三千余人,全在郅支城内。”
  陈汤闻言大是惊诧:有没搞错,我还以为郅支有数万人,原来才三千。这区区三千人怎么可能威压康居,又接连侵陵乌孙、大宛等西域强国,这不搞笑吗?
  开牟便开始解释,说郅支如何如何恐怖可怕,如何如何凶神恶煞,又如何如何彪悍善战,直把郅支说的三头六臂金刚不坏,直把陈汤说的哭笑不得莫名其妙。

  ——好啦开牟你不要再说了,管他郅支是三颗头还是六个臂,总之我陈汤一定会把它们全砍下来当高尔夫球玩儿,你放一万个心好了。
  次日,甘、陈兵团在康居向导开牟的指引下继续向郅支城进发,并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再次扎下营寨。
  一日只行三十里,看来陈汤虽然战略大胆,但在战术上却非常小心,用兵颇为持重。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一路追踪终于找到狼窝,他兴奋,但更多的是谨慎,因为他要抓的那头狼,是这个世界上最凶暴最狡猾的动物。
  而直到此时,郅支才知大敌已至,不由心中大慌,赶紧遣使来问:“汉兵何以来?”
  陈汤答曰:“单于前日上书,自言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身入朝见。天子哀悯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故使都护将军来迎单于妻子。因恐左右惊动,故未敢至城下。”
  如此外交辞令,当真妙极,这就叫做“先礼后兵,出师有名。”明明是要打你,却要营造出一个你自己找打的情境出来,以至还未开打,就让你在气势上先输了半筹。
  当然郅支也并非泛泛之辈,陈汤以气势压人,他便以拖延战术回应之,具体方法就是来回的派使者,一会儿说这里没准备好,一会儿又说那里还有事情要处理,总之是不肯给个准话。
  陈汤对这种外交斗法却也乐此不疲:郅支遣使拖延,明显是缓兵之计,他要么就在调兵遣将,要么就在收拾包袱准备逃跑,那么好,我就给他来一招定心丸。安了他的心,同时堵住他的嘴,最后给我乖乖守在城里等死。
  于是陈汤与甘延寿配合演出,一齐翻脸,对郅支单于的使者进行了严厉的外交谴责,说:“我等专为单于远来,如此辛苦,至今竟无一名王贵人前来相迎,何以单于如此忽大计,失地主之礼也!况我等兵来道远,人畜疲极,食度且尽,再若延挨,恐大军无以自还,愿单于与大臣速定筹画!”

  陈汤猜的没错,郅支自打听说汉朝大军前来,心里就在琢磨着逃跑了,他甚至已经率领部众来到了郅支城外,但三件事情的发生,让他又返回城中决定死守,或者说是守死。守在城里等死。
日期:2010-10-14 8:11:00

     
  第一件事,汉朝大军在康居一路畅行无阻,他怀疑已有康居人背叛自己当了汉军的内应。
  第二件事,郅支发现汉朝军队中多有西域人,看来西域诸国也都参战了。看来天下虽大,但皆在汉威辐射之下,他现在是四面楚歌,无处可逃。
  第三件事,郅支从甘、陈责备匈奴使臣的话中听出了汉军的最大弱点,那就是长途跋涉,人马疲惫,粮草将尽,不能持久。
  这三件事归结起来,便让郅支改变了想法:与其逃出去被人追杀,不如坚守自固。毕竟汉军远道而来,所带粮草肯定有限,只要自己坚守城池,拖到汉军粮尽,他们必然退兵。说到底郅支还是舍不得自己耗时两年筑成的华丽城堡,以及城内多年辛苦抢掠、勒索来的财宝家当。何况他也厌倦了亡命天涯的奔波与辛苦,在康居近十年的安居生活,已让他有了家的感觉,家的温暖与惬意。这不仅是他的想法,也是所有西匈奴“高级公民”的心声。

  读史至此,小生不禁又为郅支感到有些悲哀。他此生最大的错误,大概就是建了这座郅支城吧,游牧民族从来擅攻不擅守,也根本没必要守,因为马背就是他们的家。但现在有了这座城堡的羁绊与牵挂,他们就从“来去如风的草原苍狼”,变成了“犹豫彷徨的可怜虫”,这无疑是一个悲剧。
  5. 收功单于旃,天兵破犬戎
  陈汤妙计已成,便不愿再跟郅支耽搁废话了,于是第二天,汉朝大军逼近郅支城,在都赖河畔距城堡三里处安营布阵。三里,这是一个缓冲区,目的是先察敌情,后发制人。于是陈汤与甘延寿携手登上一个小土坡,极目远望,但见这是一座三重城,内城是土城,外城则是由两层木墙构筑的加强防御工事。城楼上一眼望去,尽是五色旌旗,临风招展,另外还有兵士数百人一律顶盔贯甲,排列城头;城下则有数百骑士往来飞驰,然后城门两边也有百余名的奇怪的步兵,布成了一个奇怪的阵式,一边喊话一边操演。同时城上的守军也很热闹,他们兴高采烈的朝汉军招着手,用生硬的汉话大喊:“斗来!斗来!”

  然而汉军并没有去“斗来”,我们前面就说过,陈汤在战术上是一个持重的指挥官,甘延寿更是一个战略战术都讲求稳重之人。如今匈奴军守备严密,阵法奇怪,在尚未摸清楚其中门道之前,最好还是不要贸然攻击,不如先扎稳阵脚,以不变应万变。
  在城下往来驰骤的匈奴骑兵见汉军不敢“斗来”,便呼啸着朝汉营疾速冲来。然而汉军早有戒备,所有强弩早已拉满外指,严阵以待。匈奴骑兵冲到近前一看妈呀这么多阴森森的铁箭头,吓得掉头就跑。看来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这下汉军可以“斗来”了,于是所有弓弩兵出营,缓步向前推进,并放出了第一轮飞箭,匈奴骑兵只顾逃命不敢还击,在丢下数十具尸体后竟又一溜烟撤回了城中。而城门口的那些奇怪步兵却还不怕死,刷刷刷踏着整齐的步子就往前冲。
  趁着这个间隙,让我们与陈汤甘延寿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这支奇怪的步兵队伍与他们的奇怪阵型。
  在《汉书》的记载中,关于这支奇怪步兵只有一句话:“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引起了后人读史者的无限猜测,遐思,乃至意淫。

  因为,从任何史书的记载来看,匈奴人向来都是使用轻骑兵作战,从来没有使用过步兵,而且这支步兵还结成了规整的阵型,这不是他们的作风。显然,这些步兵不是匈奴人。
日期:2010-10-15 08:27:26

  那么这些步兵不是匈奴人,会是什么人呢?于是就有些善于联想的历史学者从“鱼鳞阵”三个字着手,推测他们是罗马人。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前,汉朝与罗马,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就在中亚这片草原上有过交锋的记录,这无异于一个石破天惊(当然也极其荒谬)的发现。
  所谓鱼鳞阵,阵如其名,即队形一层一层如鱼鳞状密集排列,这种密不透风的乌龟阵,的确像是罗马步兵的特色,但光这一点就说他们来自遥远的罗马,恐怕武断。
  然而这些历史学者们并不罢休,他们很快就在今天甘肃永昌找到了一座骊轩城,中国古籍曾称罗马为“黎靬”,与“骊轩”音近,所以据此断定,这座骊轩城,就是陈汤在攻破郅支后,汉朝安置这些罗马战俘的地方。然后又有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古罗马人的遗物与墓葬,还发现了不少碧眼金发的古罗马人的后裔,并有照片为证,等等。反正是一通炒作,后来又有很多作家们也掺和了进来,又是写小说,又是编电视剧本,甚至中央台还拍了个纪录片叫《消失的军团》,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下子可热闹了,永昌县里顿时大兴土木,建起大量古罗马建筑,据说还有一些长相欧化的永昌人竟穿上了戏装一样的古罗马战士服,组织起古罗马军团到各地去表演,村民们甚至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就是欧洲人,正准备回意大利寻根呢!

  不过很可惜,这些历史学者们并没有把史书读透,《汉书》的后文明确记载,陈汤将郅支城的所有战俘都赠给了西域诸王为奴,并没有将他安置在汉朝境内。而且根据汉简的记载,这座所谓的骊轩城,其实早在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之前就已经作为一个地名存在,说它跟郅支之战有关,未免太过牵强。
  然后这些历史学者的另一个假猜,也十分搞笑。原来在公元前54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叙利亚总督克拉苏(也就是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的那个人)曾率领军队远征安息(Parthia,即帕提亚帝国,当时领有全部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为西亚大国),却在卡雷战役中被安息王佛拉特四世打得全军覆没,其中一万多名罗马战俘,大概就有人当了郅支的雇佣军吧。
  果然很搞笑,陈汤攻打郅支发生在公元前36年,距离卡雷战役近二十年,这些罗马兵就算活着,而且还逃到了康居,那么他们至少也有四十岁。以古代人的寿命,四十岁已经是老人家了,郅支还要他们干嘛?这显然又是意淫。甚至还有些人说这些罗马兵是克拉苏的儿子率部突围到康居的,但很可惜,根据古罗马史料,小克拉苏部作为先锋,在卡雷战役中是死的最早的。
  最近兰州大学的DNA研究发现,今天甘肃永昌那些所谓金发碧眼的村民,其实与西域诸国一样都是印欧人种,并非什么南欧来的,这个长达数十年的历史学者与各种媒体的集体意淫,终于不攻自破。

  所以现在事实很清楚了,所谓骊轩城,也就是河西的中亚移民所建的城罢了;那些古罗马遗物,当是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贸易得来;没啥好大惊小怪。至于骊轩,应为亚历山大之转音,当年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曾远征中亚,在中亚建了很多亚历山大城,这座骊轩城,应是移民们怀念故乡所取,其实匈奴与西域的部落中也有叫犁汗的,意思想必也差不多。而这个所谓的鱼鳞阵,或许真是从罗马传到安息再传到康居,再由郅支借用的,但这些步兵绝非罗马人,意淫也要有一个度。

  好吧,如果这个鱼鳞阵确实是罗马方阵,那么当时陈汤所看到的,应该是这样一副情景。
  匈奴百余步兵分为若干排,前排皆持长方形的巨大盾板,第二排皆持标枪,第三又持盾牌,第四排又持标枪,一层一层,密不透风,有如乌龟,举着乌龟壳,高喊口号,缓缓前行。到达作战位置以后,便以龟壳为掩护,第二排投射标枪后,立即散开,后一排再投标枪,等标枪全部投完,正好接近敌人,这时便立即转入纯粹步兵作战,以双刃短剑贴身攻击。
  罗马方阵在步兵之中,的确是极强的阵型,但如果碰上汉朝军队,结局只有一个——死。
日期:2010-10-18 08:19:47

  首先汉军所使用的连发劲弩,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远距离射控武器,想用标枪这样的原始投掷型武器来抵挡激射的箭雨,恐怕是自寻死路。
  然后汉军所使用长戟与环首长刀,恐怕也是这些短剑的克星。
  最后这个密集方阵移动缓慢,如果汉军以骑兵绕到方阵两翼进行包抄远射,这个方阵也必将迅速崩溃。
  总之,很没有悬念的,这个步兵方阵两三下就被汉军打飞了,他们也迅速的撤回了城中。
  匈奴人全部龟缩进郅支城,这样一来,接下去的仗就很好打了。别忘了,汉人从战国时代起就是攻城战的行家,此外西域诸国也大多是城邦国家,他们对于攻城都不陌生。
  于是甘延寿与陈汤很快商量出了攻城战术,下令军队:“闻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橹盾为前,戟弩为后,仰射城楼上人。”

  于是震天的鼓声响起,调动起一片战斗的汪洋,汉朝大军中各国士卒穿着各国不同的军服战甲,操着各国不同语言的冲杀声,逼近到郅支城下,四面围住(怕郅支再想跑了),然后各自分工,开始有条不紊的对这座坚城进行人道毁灭。
  城下汉军排在最前列的是一支防护部队,他们使用的是一种新型防护武器,叫做橹盾,也就是长可蔽身的大盾。汉军橹盾一般为双弧形方盾,其纵中线凸起的形状,有利于分解刺的力量,防护长矛与弓箭最为有效。
  排在橹盾手后面的被防护的,自然是攻城的主力部队,他们或手持长戟,或手持强弩;强弩手负责仰射在城楼上守卫的匈奴士兵,长戟手则负责对强弩手近身掩护。
  很快,城头上的匈奴人就被汉军射的抬不起头来,抬头就是一个死。
  除了主攻部队外,汉军中还有工程部队,他们也都在橹盾的掩护下,又是挖地道,又是撞城门,只要是能对城楼实施物理伤害的,陈汤无所不用其极。

  在汉军惊涛骇浪般的冲击下,郅支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不过要说郅支单于也是一个身经百战、威震异域的军事强人,岂肯轻易认输,于是紧要时刻,郅支亲自披甲登城,指挥战斗,提振士气,同时跟在他身边的,除了少数亲兵外,竟然还有数十名手持弓箭、全副武装的匈奴美女,这些美女全都是郅支单于的宝贝阏氏夫人。
  依照匈奴风俗,儿子可以接收父亲的妻子(除亲生母亲外),弟弟可以接收哥哥的妻子,战胜者在俘虏或斩杀敌人后,也可以接收对方所有的牛羊与妻子。郅支单于一生南征北战,踏破无数民族、部落,他的阏氏多也很正常。不过这些美女夫人此时竟非常勇悍,使弓一连射杀了十数名汉军壮士,甚至有一箭还差点射中了正在城下指挥作战的陈汤。
  陈汤顿时大怒,乃拔剑指向城楼,杀气腾腾,命令:所有强弩,全部射向郅支单于和他的大小老婆,擒贼先擒王,射中者重重有赏。
  于是所有强弩手都疯狂了,他们也顾不了啥怜香惜玉,朝着郅支他们就是一阵猛射,箭雨过后,云淡风轻,但见郅支竟捂着口鼻在大吼大叫,原来有一箭就那么巧不偏不倚正射穿了他的鼻梁,一个大洞流血不止,穿条绳子就可以直接当成牛牵走了。而他身边的美女夫人们也大多香消玉殒、中箭坠城而死。剩下受伤的,都歪在血泊里大口大口的喘气。
  可怜郅支,就这样容颜尽毁,虽然他长的本来也不咋地,但还是痛到撕心裂肺精神崩溃,当下也顾不得指挥作战了,赶紧冲下城去忍痛上马,飞也似的跑回王宫,召胡医来给自己包扎。
日期:2010-10-19 10:00:26

  陈汤见此大笑:“郅支小儿,不过如此,今日便是他的死期!”汉军士卒也都爆发出一阵哄笑,士气大振。
  单于受伤一跑,城楼上的匈奴弓箭手们便顿时没了主心骨,再加上汉军的箭雨也越发猛烈,他们就都从城楼上撤了下来,躲在土城外围的重木城(双层木头筑的围墙)后面,从木板的栅格间向汉军射箭。这样敌暗我明,汉军立刻落了下风,伤亡数字一时猛增。结果眼看就要攻下木城,却又不得不撤了回来。
  此时已是日落西山,双方乃各自休战,木城内外静悄悄。
  甘延寿心中仍是不服气,便想再发后续部队连夜攻城,陈汤说且慢,本山人自有妙计。

  说完,陈汤把管后勤的几个军侯叫了来,要他们带人把营内所有柴草都运上前线,发给橹盾兵。
  甘延寿听到这儿顿时恍然大悟,不由开心的大笑起来。
  不一会儿,汉军士卒就在橹盾的掩护下往郅支木城下堆满了柴草。正在匈奴人莫名起妙的功夫,随着陈汤一声令下,无数火箭划过漫天的晚霞,落下来点着柴草,再点着木城木板,将整片城墙变成了一片火海。在噼噼啪啪的爆燃声中,火海与晚霞相映,美得如梦似幻。
  不少躲在木城内的匈奴兵来不及逃跑,便被大火吞噬了,城中一片鬼哭狼嚎。
  陈汤则静静的站在营门口,看着对面一眼望不到边的火线,眼神迷离,如痴如醉。
  这便是他亲手打造的战争艺术品呵,绝美绚烂,光华绝世。他想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都赖河畔的夜晚。当明天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这片草原就会重新恢复安定与平和,而陈汤的名字,也将永远在这片草原上飘荡,一直飘向长安,飘过大江南北,飘进丹青竹帛,直到永垂不朽。
  从山东到中亚,陈汤离乡背井,朝着理想一路向西,沉浮,流浪,追逐,终于即将得偿所愿。此情此景,陈汤已泪流满面。
  与此同时,郅支单于也在泪流满面,不过他不是感动,而是惊慌。外围木城一旦焚毁,内城土城也必定不保,如今形势危急,他终于决定放弃坚守,引兵趁夜突围,于是他强忍伤痛,带领数百精骑,悄悄打开城门,纵骑就要逃跑。没想到陈汤早已防着他这一手,准备了一大堆强弓劲弩在门口等着,一见有人出来,迎面就是千驽齐发,前队胡骑转瞬即被全数射死。郅支见势不妙,赶紧掉头又逃了回去。

  火越烧越大,一直到了夜半时分,外围木城终于被全部烧穿,然后火势渐熄,地上一片焦炭。汉军见势一拥而上,匈奴残余木城守军一哄而散,全数退入土城,聚在城楼上呼喝高喊,也不知是些什么意思。
  陈汤得意的想:喊吧喊吧,就算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人会来救你们的。
  然而就在此时,汉军后面忽然传来了震天的马蹄声与呼喊声,与城楼上遥相呼应。
  回头一看,都赖两畔,满野的火把打翻了深邃的河水,草原上人声鼎沸。
  陈汤心内大震,暗道一声糟糕。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原来,康居的援军到了,数量大概在万骑左右。他们分成十余队,四面绕着郅支城往来驰骤,正好把汉军围在正中间变成了夹心饼干,情况非常不妙。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部分康居人愿意听命于郅支,我只能说,有时人真的很贱。
  但事已至此,没办法,陈汤只好下令停止攻城,先守稳营寨,打退康居,再缓图之。
  好吧,真正的硬仗,现在才刚刚开始。看来不给康居人点厉害瞧瞧,郅支的头还没那么容易拿到。

  很快,康居骑兵动手了,他们趁着夜色,对汉营发起了潮水般的冲击。甘延寿着陈汤守营,然后自领精锐,冲向了最大一股胡骑,但见暗夜的海洋中,汉兵的盔甲闪烁着一片波澜起伏的磷光,阴森而又耀眼,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被狂风席卷着,沉静而又无可阻挡的涌入敌军阵内,与对方的喧嚣浮躁形成强大的反差。
日期:2010-10-20 08:17:19

  这支队伍是甘延寿从关西带来的子弟兵,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战争对他们来说就像吃饭喝水那样普通,所以他们从来不知道慌乱与恐惧为何物,他们只知道战斗、杀死敌人、活下来,然后迎接下一场战斗。他们绝不是嗷嗷叫的斗士,但他们才是战场上最可怕的动物。
  果然,刚才还趾高气昂目空一切的康居骑士顿时像被一条巨蛇缠住了般,感觉空气开始变得沉重,夜风仿佛凝结,他们的身体因而瑟瑟发抖,简直不听使唤。于是随着汉军的推进,不断有康居骑士惨叫着摔下马来,然后刀戟飞舞,他们的头颅被汉兵收割以为记功的凭证,飞红四溅,血肉模糊。
  甘延寿此时,才真正展示了他身为百战名将的惊人武力,但见他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手舞一柄长戟,在敌阵中往来纵跃,既彪悍又轻盈,所过之处一片狼藉的尸体。而他的搭档陈汤,则忠实的守护着大军营寨,矗立如林,沉稳如山,指挥强弩兵一次次射退从四面八方冲来的康居游骑。
  最后无奈康居人只好放弃了进攻,躲在远处虚张声势,却再也不敢上前。没办法,这支围城的可怕汉军,是他们永远无法战胜的力量,还是不要再冲上去送死为好。
  而激战一夜后,汉军将士们也都很疲惫了,甘、陈二人遂令军队暂时休整,轮番休息,待天明再对郅支城发动总攻,反正单于已插翅难飞,他的头迟早是囊中之物,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谁人能立此头功。
  于是喧嚣的草原又暂时平静了下来,但我想这个时候大概没人能睡的着,汉匈双方都是如此,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忽然,下雪了,都赖河里轻盈荡波的水浪,早春之夜静谧飘飞的雪花,让人沉醉。
  然而很可惜,这一切的平静被提前打破了,待到天将亮时,雪住,郅支城内突然四面火起。史书中没有记载这场大火是怎么烧起来的,或许是木城的大火蔓延到了城内,也可能是汉军或康居人的细作趁乱混进城内放火助战,总之当时大火冲天,城内一片混乱。汉军上下皆惊喜振奋,趁着火势高喊登城,甘延寿也身先垂范,亲自执枹擂鼓助威,一时间铁马震蹄,吹角连营,呼声动天,钲鼓动地,又如无数闪电震裂草原拂晓里的层层阴霾,康居兵闻见人人震恐,再也顾不了郅支的死活了,纷纷引兵退走。

  必死之人,有何好救?若反弄得引火烧身,岂不大亏?康居人这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况他们对郅支已是仁至义尽。
  甘、陈二人见郅支再无外援,便放心大胆的令汉军全力攻城,将士们很快撞破了烧的差不多的城门,然后四面竖起橹盾,就这样一路平推着进了内城。阻挡者死!
  耗时两年才建成的三重城堡,在汉军的猛攻猛打下,只一个昼夜,便告沦陷。
  到得此时,郅支万念俱灰。他曾经奴役百蛮,与世界为敌,把康居王公、强汉使臣玩弄于鼓掌之上。但是如今,他孤立无援,丧军城破,身边只剩了百余的男女老幼逃入王宫,真正的穷途末路。
  陈汤下令:只要单于的脑袋,不要活的。这种人死有余辜!郅支城内的财物,也尽数分给各国汉军,以激励将士。
  于是宫外,汉军们全疯了,饶是甘延寿亲领的百战子弟兵们也都疯了。匈奴单于的脑袋,这可是两百年来汉家男儿最梦寐以求之物,它代表着军人无上的光荣与伟业。于是大家一面沿路纵火,一面争先恐后的往单于王宫里冲,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般疯狂。
日期:2010-10-21 09:23:06

  郅支单于看着四面冲来的疯狂汉军,心里也知道他最后的时刻到了。但他毕竟也是条匈奴汉子,于是心一横狂吼一声,带领亲众拼死往外冲杀,却迎面碰到无数刀戟劈刺下来,顿时全身多了好几个血窟窿眼,遂大叫一声重伤倒地,在血泊中扑腾了两下,而后气绝身亡。军候杜勋眼疾手快,一刀朝单于后颈猛砍下去,溅了满身血也不顾,只冲上去捡了单于脑袋提在手里,大笑着高举空中,众军士闻见欢声雷动,同时也被刺激的更加嗜血,迎面逮着匈奴人就杀,什么单于的老婆啊太子啊贵族啊大臣啊通通被杀了个精光,另外王宫中的郅支辛苦积存的金银财宝也被他们一掠而空。

  甘陈二人没有喝止大家的疯狂。孙子曰“取敌之利者,货也。”将士们历尽艰辛万里征伐,这是他们应得的丅奖赏与荣耀。何况大军回程也需要这些财物补充。
  风卷残云之后,草原上伫立的黑暗城堡单于城化为一片废墟。汉军清点战果:得到汉使符节两个,谷吉留下的帛书一张,匈奴阏氏、太子、名王脑袋一千五百一十八级,俘虏一百四十五人,投降一千余人。
  天地终于清静了,当太阳升起,草原果然恢复了安定与pinghe。但见都赖河两畔,萧萧的风撩得春草左右摇曳,淡淡的云则紧紧依偎在天空上,蔚蓝蔚蓝,只消定睛凝视一会,都会感到两眼发痛。汉军乃高唱凯歌,胜利而归。
  甘、陈命令:单于的脑袋,快马传送长安报捷。其他人的脑袋,汉军一路带回去领功。俘虏降虏汉军一个不要,全部发给西域诸王为奴,算是给他们出兵助战的jiangshang。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匈奴人能逃脱的,有种说法讲四百年后席卷欧亚大陆的匈奴王阿提拉正是郅支后裔,此言恐不确,那应该是东汉时西迁的匈奴人后裔。
  当然,这些都只是臆测,此战真正的意义在于,甘、陈汉军为康居与西域解除了心腹大患,同时也助呼韩邪消灭了分裂势力,彻底终结了匈奴之乱。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力量第一次扩展到了今咸海地域,强汉天威远播中亚,震撼古今。
日期:2010-10-21 09:25:15

  6. 枭拟郅支穷,悬首藁街中

  汉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正月,西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被送到了长安。
  好一颗头,这颗头对于汉朝的价值,无异于当今美国梦寐以求的本拉登的头。
  不久,一道更加震撼人心的上疏也发到了长安。执笔者,陈汤。署名者,陈汤,甘延寿。
  其文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街(汉代长安街名,少数民族聚居之处)蛮夷邸,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日期:2010-10-22 09:47:22

  然而如此一来,军方的新兴力量必在朝廷之中崛起,这是儒臣与宦官两党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于是他们决意联手将甘、陈二人的伟大功勋抹灭,让他们尝一尝李广难封的滋味。
  当年那个反对谷吉出使的博士匡衡,如今凭借着他儒家经学上的深厚功底,以及对大宦官石显的攀附,已经官升丞相。然而这个饱读圣贤书的当世大儒,竟然为了稳固权势打击异己,借用《月令》(汉代时的农历)中春季宜“掩骼埋胔”为由,反对悬头这个宣扬国威之举。
  好在这时朝中还有明白人,车骑将军许嘉与右将军王商引用《春秋》经典,以孔子也曾做过此事为由赞同悬头之举。
  外戚派名挂将军之衔,军方立功自然对他们有利,所以他们才会帮甘、陈二人说话。

  元帝是个超级热爱儒家经学的人。儒臣派引用农历,而外戚派引用的却是《春秋》这个儒家经典,哪个有道理还用说么,所以他最终支持了外戚派的意见。
  于是元帝下诏:悬单于首十日,然后再掩埋。同时祭告宗庙,大赦天下,并改元为“竟宁”(寓意边境从此安宁),尔后朝廷举行欢宴,群臣向皇帝祝酒,祝贺大汉天威远播域外。元帝龙颜大悦,遂又将陈汤奏书遍发后宫观看,极尽显摆。
  不久,汉军诛杀单于的消息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整个帝国顿时为之欢腾。
  一百多年了,汉朝与匈奴纠缠一百多年了,现在东匈奴归顺了朝廷,西匈奴单于的脑袋则被高挂在了长安街头!高祖皇帝,文、景皇帝,孝武皇帝,昭、宣皇帝,李广将军,卫青将军,霍去病将军,赵充国将军,还有无数惨死在胡人刀下的汉朝百姓,以及所有与匈奴奋战至死的英勇先烈……你们在天有灵,可以笑慰九泉了!

  然而在欢腾的同时,士大夫们心中也有一种普通的嫉妒与失望心理。自战国时匈奴崛起并为祸于北方,至今两百余载,古今多少英雄,如秦皇,如汉武,如李牧,如蒙恬,如李广,如卫霍,这么多雄才伟略的大人物,都没能取到匈奴单于的项上人头,这最后的大功怎么就让陈汤这么一个无孝无德、贪财好利的小人给得了呢?就是再轮到谁也轮不到他啊,这也太没天理了!老天无眼哪!
  哼,陈汤不过就是个捡了现成便宜的狗屎运获奖者罢了,歪打正着,贪天之功,没啥了不起的!士大夫们恨恨的想。
  嫉妒就是一把刀,如果不想插在自己心里,那就必须插在别人身上,哪怕那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好,为国家好。
  看来,等待陈汤的,恐怕不止是鲜花与掌声那么简单,庙堂之上的争斗,可比绝域里的苦战危险多了。
  7. 元戎咸服罪,馀孽尽输忠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漠北匈奴王庭,呼韩邪听说了宿敌郅支被汉军诛杀的消息。
  史书记载他此时的心情是:且喜且惧。
  喜者,以郅支既被诛而己无后患也。惧者,以汉威强,惧复得罪而灭亡如郅支也。
  这种复杂的心情,与刘邦当年听说韩信死后的“且喜且怜”,都不免令人慨叹。
  我想呼韩邪也多少会有些“且怜”的感觉吧,必经郅支是他的亲哥哥。
  当然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这个“且惧”,这一惧,让汉朝北境又太平了四十余年。

  事实证明,如果匈奴对汉朝有二心,逃到再远都没用的,想要生存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表忠诚、多来亲附。
日期:2010-10-25 09:35:31

  次年,近二十年不朝强汉的匈奴呼寒邪单于向长安上书,请求再次入朝觐见天子。
  再次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也就是郅支悬首槁街两周年之际,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并提出要当强汉的女婿,以示亲附。
  元帝大喜,便将后宫良家女子王嫱,封为“昭君”(即汉德光照匈奴之意),赐婚给呼韩邪单于为“宁胡阏氏”(言胡得之,国以安宁也),汉家女儿成了匈奴国母。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宫女,并非什么公主千金,但呼韩邪仍然很开心,毕竟这是强汉天子的恩赐。
  何况,王昭君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能让大雁飞不动翅膀,这是一个尤物。
  所以呼寒邪简直是放着鞭炮回去的。他觉得自己哥哥郅支实乃世上最傻之人,干嘛跟强汉做对呢?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此后,汉北边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直到西汉灭亡。

  从平城之辱到昭君出塞,汉匈大战历经一百七十余载,期间有不少的逗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直到现在,方以汉军全胜宣告终结,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可真是世界军事史上规模空前之大战!
  其后西汉国势中衰、日薄西山,而北方匈奴等强族数十载敬畏臣服、终不敢叛,呼韩邪二世单于甚至在西汉朝灭亡的前夕(公元前一年)还与乌孙王一同来到长安朝贡,这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无外患时期,边境百姓也因而得享多年太平,无论如何,甘、陈功不可没。
  再说一下王昭君,关于这位国色天香、美丽与哀愁兼具的琵琶姐姐,文学上的传说太多了,但大多穿凿附会之词,其内容既不可信,其意义也不像宣传的那样伟大关键,匈奴的归顺主要是靠强汉将士的威慑力、意志力,以及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而不是靠一个所谓友好大使的汉家女子。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当年的刘解忧发挥的作用恐怕比王昭君更大些。她们一个是翻空绝域、开创局面,一个则只是你情我愿、水到渠成罢了。

  但是我们还是必须向这个漂泊异乡的昭君姐姐鼓掌敬礼,同时也向古今所有漂泊异乡的打拼者鼓掌敬礼。美人名将,北漂沪漂,离乡背井,奋斗人生,为的是家国与功名,付出的的是艰辛与寂寞,这就是他们的宿命与选择。心怀其志,便行其事;奋不顾身,勇往直去;生无所怨,死,亦无悔也。
  8. 振旅劳归士,受爵世难容
  就在昭君出塞的这一年,甘、陈二人任期满(西域都护一般任期三年),率军光荣返回长安。汉朝五府举荐杜陵县令段会宗为新任西域都护,去往乌垒,接替甘延寿。
  宦官派与儒臣派听说甘、陈凯旋,朝廷准备对其封赏,便赶紧布置对付他们。
  甘、陈这可真是惹着大麻烦了,因为这个阴谋集团在朝廷中非常有势力,他们就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潭,以及大太监中书令石显。说起来石显当年还差点跟甘延寿成为亲家,那时甘延寿还是羽林军的偶像级人物,而石显刚好想要有个武林高手帮自己处理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便打算把姐姐嫁给甘延寿,可这么好的攀附当朝权贵的机会,却被甘延寿给拒绝了。石显觉得甘延寿真是给脸不要脸,非常之不识相,所以心怀怨恨,决定给甘延寿这些骄傲的军方将领点颜色看看。

  更糟糕的是,陈汤的小辫子也不少,随便抓一大把。人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而陈汤这颗蛋,早就千疮百孔臭不可闻了。
  第一条小辫子:陈汤矫诏出兵,这是大罪。
  第二条小辫子:当初汉军攻破郅支城的时候,陈汤曾擅自下令将城里的金银财宝分给将士们,当然他自己也捞了不少。而这些战利品进入汉界后本来都应该上交的。这也是一条大罪,贪污罪。
  这样一来,三人很快定计,决定先抓陈汤的第二条小辫子:贪污。
日期:2010-10-26 08:47:49

  不久,司隶校尉的公文就发到了汉军沿途各郡,要地方官把将士们都抓起来,严查审问。陈汤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于是他适时展开反击,给汉元帝上了一道奏疏,言:“臣与吏士,共诛单于,幸得擒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
  元帝一想这也确实很不像话,赶紧下令释放所有被捕有功将士,并命沿途政府准备酒食犒军。
  石显与匡衡一看陈汤的第二条辫子没能抓住,便又回过头去抓陈汤的第一条辫子。这次他们等到甘、陈回朝要论功行赏的时候,才突然发难,上书道:“甘延寿、陈汤擅兴师矫诏,朝廷不加诛戮,已属厚幸;若再封以爵邑,诚恐将来奉使之人,各欲乘危侥幸,生事蛮夷,为国招难,此风断不可开。”

  元帝纠结了。按说甘、陈二人立此盖世奇功,应该完全可以抵消他们的矫诏罪还有余,至少封个侯不成问题。但匡衡与石显都是朝廷重臣,而且他们的意见也很有些道理,咋办呢?
  我们早就说过,元帝是个优柔寡断的书呆子皇帝,本来大权在握,偏偏没有主见,耳不聪,眼不明,缺乏决断力,这就是史书中常说的昏君。
  就这样甘、陈封赏之事不仅被长期搁置,二人还被软禁起来,接受有司讯问。一时间,朝野内外对此议论纷纷,舆情汹汹,一场关于甘陈功过的讨论甚嚣尘上,大有没完没了之势。
  这可真是没有天理了,明明打了胜仗回来,又是接受调查,又是朝廷官员不断的责难,我想这大概就是李陵宁愿委身蛮夷也不想回国的原因吧,官场实在比战场复杂太多。
  好在关键时刻,当世另外一位大儒、原宗正刘向闻知此事后大感义愤,便向元帝上书说了一番公道话:

  “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重毁我强汉之威,朝野上下深以为耻。陛下无日不痛心疾首要将逆虏碎尸万段。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屠三重城,拔康居歙侯之旗,斩匈奴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向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而议者徒以汤矫制,不论其功,反欲文致之,是臣所未喻也。夫将在外,有可以振国威、制敌命者,专之可也。且臣闻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今延寿、汤不避死难,为国雪耻,而竟无尺寸之封,其何以劝帅兵绝域者?

  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馀人。今康居之国,强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延寿、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此于贰师,功德百之。且常惠随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犹皆裂土受爵。今甘、陈二人之威武功勋,更高过前人,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宜请释其矫制之罪,赏其克敌之功,加以高爵。惟陛下察之。”

  不得不说,刘向的这篇奏疏写的文采飞扬、气势磅礴,非常有水平。经此一文,舆论开始一面倒的支持甘、陈。元帝于是果断下诏,甘、陈取食于敌、以战养战,没花政府一分钱一粒粮就为国家除一大患,虽然有罪,但完全可以赦免,剩下的大家讨论封赏就是,其他话就不用多说了。
  结果朝臣大多认为,应该按照捕斩单于的军法对甘陈二人进行封赏。
  匡衡与石显在下面一听,顿时气傻了。
  捕斩单于,如果真按这个标准来,甘陈二人岂不赚翻了?汉代名将之中,斩杀大国元首的只有灌婴(追斩项羽)和李广利(斩杀大宛王)二人,灌婴被封了五千户(还被五个部下分了万户),李广利则被封了八千户;甘、陈若是也被封个如此数字,匡、石二人岂不得郁闷死?要知道匡衡身为丞相乐安侯,也不过647户而已,石显一个太监,更是永远都不可能有封邑。
  于是二人赶紧跳出来说:“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

日期:2010-10-27 09:19:45

  于是二人赶紧跳出来说:“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
  一句话就变成假冒伪劣产品,郅支单于若是地下闻知,非得气的从坟里爬出来不可。
  大家也觉得匡衡与石显很无理取闹,重病中的元帝更是被他们吵得头疼,不就是封两个有功将领么,咋搞得这么麻烦呢?简直比打郅支都麻烦。
  元帝无奈只好退一步。你们说郅支不是真单于,那就不是吧,但他总比当年的日逐王大吧!当年郑吉迎降日逐王,被封了1090户。甘、陈二人就打个折扣,封一千户吧!
  但是匡衡与石显还不罢休,讨价还价说郅支最多只有半个日逐王那么大,再打个折扣,三百户还差不多。
  大家都很无语,但也实在没心思再跟匡、石二人争了,何况皇帝的病越发沉重,朝中事情还很多,总不能一直这样吵下去,三百户就三百户吧,总之是不能盖过你匡衡的647户就对,是吧小气鬼?
  结果,封赏方案终于出炉: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再加赐黄金百斤。同时任命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这里我们再简要介绍一个这两个官职吧。汉武帝时,刘彻为加强京师长安的警备而创建了八支互不统属的常备军队,秩二千石,与各郡太守同级,长水校尉与射声校尉便是其中之二,长水校尉负责掌管驻扎在长水宣曲而由降汉匈奴兵组建的骑兵,射声校尉则统率长安禁军中的弓弩部队。陈汤还好说,甘延寿基本上就是被明升暗降了。
  后来甘延寿的人生路与官场路乏善可陈,只是一直在两千石都、校尉这个位置平级调动,也没甚大作为,最终平静死于任上。
  甘延寿是个耿直而老实的人,不大通官场之道,进取心也欠奉,好在运气不错,军事能力中上,人缘也尚可,又深受外戚派许氏赏识,所以得享富贵而死,且名垂青史。然而陈汤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体内那颗永不安分的名利心,以及实在不咋地的人品,造就了他永远不可能平静的人生路,这条路指引他在巅峰之后一路向下,跌入谷地,再沉泥潭,且无论怎么挣扎,只会越陷越深,直至灭顶。
  这便是历史的慨叹,有德无才便是福,有德有才遭人妒,无德无才静自处,有才无德茧自缚。

  9. 已散军容捷,还资庙算通
  这年夏天,汉元帝病势再度加重,不久驾崩,六月二十二日,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成帝即位后不久便任命他大舅,也就是太后王家兄弟的老大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新的外戚派上台了。
  如果说元帝还是个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话,那成帝可就是个花花大少西门庆了(虽然史书中说他善修容仪、尊严若神,倒是有副好皮囊),他生性贪爱酒色,嗜好斗鸡,喜欢微服出游,一生艳史甚多,对房事也颇有研究(最后还为此“事业”鞠躬尽瘁,死在了美女赵合德的肚皮上),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几乎一窍不通,完全败家子一个,真是辜负了他祖父汉宣帝刘询满怀期望给他取的这个名字,我看他没资格叫刘骜,应该叫刘驽才对。(骜,千里马也;驽,劣马也。)

  次年,大太监石显因为元帝的去世而没有了靠山,从而被成帝所疏远。匡衡与张潭见势,当然见风使舵反戈一击,上书弹劾石显旧日恶行,石显于是被罢官逐回老家,并在半路忧愤绝食而死。
  有的人视权力如爱侣,为了它可以翻脸不认人;有的人视权力为生命,失去了便生不如死。
  这时又有司隶校尉王尊弹劾匡衡、张潭当年正是石显一党,并责其欺君罔上之罪。成帝因初即位不愿重伤大臣,所以不但不听,反而将王尊降职。
  匡衡在权力斗争中连连得逞,心中甚是得意,便又开始秋后算账,转身去对付陈汤,他向成帝上书道:“陈汤以吏二千石奉使,专命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反盗所收康居财物,戒审查官员曰‘绝域之事,朝廷不可追究’。如此悖逆无德之人,虽先帝赦其罪,今我主决不可用之。”
日期:2010-10-28 10:13:16

  连石显都被搬倒,旁人自然更加不用说了,结果匡衡一道奏书上去,陈汤立刻被免官,一生奋斗,转眼化为乌有。
  陈汤心中自是一万个不服气,但是他上面没人,名声又臭,哪里斗得过掌握了舆论优势的大儒臣匡衡,最后无奈也只得闲居家中,日夜写文著书,以解愁闷。
  这里再介绍一下陈汤的这个冤家匡衡吧,匡衡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学问家,他解读《诗经》、《孝经》的本领天下第一,被誉为“当世少双”的大才子,那个“凿壁偷光” 的著名劝学故事也是出自于他(见《西京杂记》),但就是这么一位古今称道的读书人楷模、勤学者偶像,却原来是个甘媚权阉,妒功忌能的大奸臣,由此可见所谓饱读圣贤书,也有可能圣贤把读到狗肚子里的。
  这样又过了几年,至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十月,御史大夫张潭因举任私人,获罪免官;再十二月三十日,丞相匡衡因巧取豪夺临淮郡民田四万亩,以及指使手下贪盗公家财物,也被贬为庶民。
  还说别人贪财,原来匡衡自己更是个贪污不法、鱼肉百姓之人,可笑可笑。
  所以我说这读书人要是丑陋起来,简直比地痞流氓无赖还要令人恶心。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挂颗圣贤头,卖的全都是腐儒肉。
  宦官一党与匡衡一党相继倒台后,外戚王氏接管了朝政,并在此后逐渐壮大,最终取西汉而代之。

  我想这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陈汤,匡衡张潭结党营私,嫉贤妒能,这就是报应啊!
  于是陈汤又开始积极运作,想找个机会东山再起,重新回归朝廷。
  也就那么巧,在第二年建始四年,陈汤的机会来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康居王为追赶匈奴的时髦,竟也派了个王子来到长安当人质,想跟汉朝交好。陈汤躲在人群中一看,这个康居王子不大对劲啊,好像是个假的,于是赶紧上书举报,说全汉朝最熟悉康居的人就是我陈汤,你想那可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小王公贵族我全认识,这个王子明明就是个假的,陛下您千万不能上当!
  成帝一听哎呀这可不得了,赶紧派人彻查此事,并遣使去往康居责问。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大为出乎陈汤预料,经多方探查,这个康居王子货真价实、如假包换。陈汤要么就是老眼昏花欺君罔上,要么就是存心不良破坏邦交,无论哪一条都是死罪。
  被投入死牢的陈汤欲哭无泪:本来想出点风头让皇帝重新想起我给我官做,结果事情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我陈汤就要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儿丢人又丢命,一世英名尽毁么?这也太搞笑啦!
  还好陈汤在朝中也不是完全没人,这个人就是汉代历史中以博学通经、奏章华美著称的太中大夫谷永。谷永乃大将军王凤手下之重要骨干,陈汤这个军政人才,对王凤应该很有用;更重要的是,谷永的父亲正是当年那位谷吉烈士。

  当年,陈汤远诛郅支,不仅一扫大汉国耻,而且也为谷永报了杀父之仇。现在陈汤有难,谷永当然不能坐视,这是他报恩的好机会。
  于是谷永施展生花妙笔,为陈汤上书辩护道:“臣闻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盖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窃见关内侯陈汤,远征绝域,斩郅支首,报十年之无诛,雪边吏之宿耻,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今汤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历时不决,执宪之吏欲致之大辟死刑,谬也。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今陈汤亲临前线,席卷喋血万里之外,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义。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窃恐陛下忽于鼙鼓之声,不察《周书》之意,而忘帷盖之施,以陈汤为庸臣而诛之,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励死难之臣也!”

  成帝也是个极好面子之人,他当然不能为了这区区小事就获个妄杀功臣之名,于是他立刻下诏,赦免了陈汤的死罪,但削夺他关内侯的爵位。让他跟当年的白起那样,去当个小兵,就在长安服役,哪里也不准去。
日期:2010-10-29 09:42:38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转眼间陈汤又回到了原点,成了个一文不名的白丁,可怜可叹。
  就在陈汤以近五十岁老病之年在军中可怜巴巴当小兵期间,西域又出乱子了。原来乌孙自分裂后政局一直不稳,西域都护段会宗率军前往平定,却被乱军围困,形势甚危急,便派快马向国内请求援兵。成帝闻信大惊,赶紧召集群臣商议,然而当时汉朝将才凋零,一帮子儒臣能商量个屁出来。关键时刻,大将军王凤想起谷永曾为他推荐过陈汤这么一号人物,忙向成帝建议:“陈汤多筹策,习外国事,可问。”

  成帝这才想起陈汤的好来,便派人去请他进宫议事。陈汤乃奉召前来,颤颤巍巍就要下拜,成帝赶紧叫他免礼。原来陈汤当年远征郅支之时,因一路天寒地冻与劳累过度在军中得了风湿病,这些年来又愈加严重,两只手僵硬如铁,根本无法屈伸,若要行跪拜大礼,不但痛苦,而且也难看。
  旁边群臣看到这一幕,不胜唏嘘:陈汤威名远震,蛮夷敬之如神,如今却满面尘霜,病痛缠身,除了那双坚毅从容的双眼,依稀可见当年绝域名将的风度,其他怎么看也就是个双臂残疾、落魄不堪的糟老头,真可怜。
  然后成帝就叫人把段会宗的奏章拿给陈汤看,陈汤看后,长叹一声辞谢道:“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老病,不足以策大事。”
  成帝听了也不免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放下身段请求道:“国家有急,君其毋让。”
  陈汤见皇帝这次是真的信任自己了,这才略解心中愤懑,乃微微一笑,慢悠悠的说道:“依臣之见,此必无可忧也。”
  成帝大怪,前线将士危在旦夕,全世界的人都又急又忧,就你陈汤一人毫不担心,是何道理?
  是何道理?这还不简单,陈汤在西域三年,率领过西域所有国家的军队,他最了解他们的战斗力,当年无论与康居交战,还是猛攻郅支城,大多都是靠汉军,西域兵最多也就是装装样子罢了,不然他们怎会被郅支三千人弄得鸡飞狗跳。
  于是陈汤从容答道:“胡人兵刃朴钝,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当汉兵一人。今闻颇得汉之工巧,然犹三而当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匹敌。’今据其奏章所书,围会宗之兵,其人数不足以胜会宗。且步卒一日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会宗请发敦煌之兵,相去甚远,不能即至,恐其意欲用以报仇,并非救急也。请陛下勿忧!”
  成帝还是不放心,又问:“君能断其必解围否,约计何时可解?”
  陈汤心想乌孙兵我熟,他们貌似挺猛,但都是乌合之众,不可能打持久战,按照奏章发出的时间来算,段会宗之围恐怕早已解了。然后他又屈指一算,笑道:“不出五日,当有吉报。”
  成帝与大臣们听了,都半信半疑,心想你陈汤有没有那么神哪,国家大事可不是儿戏,你可不要开玩笑。

  陈汤当然没有开玩笑,四日后,长安收到军报,言段会宗已解围,乌孙大定。
  现在所有人都认识到了陈汤的料敌如神,大将军王凤乃上奏成帝,将他提拔为从事中郎,也就是大将军府高级幕僚,秩六百石。陈汤明习法令,遇事善能临机应变,加之文笔又好,故王凤十分宠信,将幕府所有大小事宜,概由陈汤一人决定。后来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凤去世,其堂弟车骑将军大司马王音对陈汤仍是非常器重,每有政事皆与谋之而行。这样陈汤一转眼成了外戚王氏的大红人,他冷清了多年的原关内侯府,竟也变得门庭若市起来。

  我们前面就说过,陈汤这个人才干是一流,却有一个大毛病:贪财。本书中的名将有人是战死的,有人是病死的,有人是笨死的,还有人却是钻进钱眼里挤死的。陈汤自打做了朝中大红人后,诱惑之多更胜从前,于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一犯再犯,死不悔改,这最终让他再次一败涂地,且又差点丢了老命。
  据《汉书》载,陈汤的不法行为主要有这么几件:
日期:2010-11-01 08:33:42

  第一件事是在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以生活奢侈、残酷执法著名的南阳郡守陈咸多次送礼贿赂陈汤,要他帮忙调入长安,并说:“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陈汤捡钱眼开,竟使出通天手段,让他入朝做了少府的肥差。结果陈咸在少府任上大捞特捞,还把属下捞的钱也据为己有,完全的不会做官也不会做人。陈汤为了钱就举荐这种垃圾,这也实在让人很无语。
  第二件事儿则发生在这一年的五月份。原来陈汤有个好朋友叫王莽,没错就是那个取西汉而代之的王莽。当时成帝之母王政君有八个兄弟三个姐妹,其外戚势力盘根错节,权倾朝野,于是一门九侯、五大司马,唯独王莽父亲,也就是王家兄弟的老二王曼早死,莽一个孤儿不遭待见,竟只任了一个小小的骑都尉。陈汤为好友打抱不平,便上书成帝道:“莽父早死,独不封,母明君拱养皇太后,尤劳苦,宜封。”结果王莽就被封了新都侯,并在此后一路青云直上,直达顶峰。

  从当时来看,陈汤这第二件事儿按说不是什么问题,也根本就不能算是犯法。只不过后来王莽篡位成了汉朝的死敌,所以连带着《汉书》也把这件事当成了陈汤的大罪过。
  第三件事儿说是陈汤收了人黄金五十斤,答应为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苟参之子苟伋上奏求封侯爵。(这件事没办成)
  第四件事儿则更大些,说有个弘农太守张匡,贪赃巨款百万以上,结果事发被双规了。然后陈汤竟加倍收了他两百万钱,帮他把审讯拖到了冬天以后。
  你说这些事儿陈汤做的丢不丢人,连小生我写了都替他害臊。不过光这些事儿依汉律还定不了他的死罪,毕竟事情都只涉及受贿而无贪赃枉法之举,但陈汤不久又干了件更加出格的事情,这才真正命中要害,让他身败名裂。

  这件事儿就是在成帝朝非常有名的昌陵事件。
  我们前文有提过,自西汉建国以来,就一直奉行一个“强干弱枝”政策,以及这个政策所衍生出的“陵县”制度。也就是说,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增加长安关中一带的中央地区实力同时削弱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势力,汉朝历代天子都在生前为自己建造陵墓,并将关东的富商、豪强,以及两千石以上高官家族迁居到陵墓周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陵县。而正由于其居民非富即贵,所以这些陵县都非常繁华富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尚住宅区”,这种地方对于真正的富豪、权贵大家族来讲当然不稀罕,甚至不是很情愿(陵县依法不得族居),但对一些小家族、小官吏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然而到了汉元帝时期,长安附近虽已形成了7个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的陵县。但元帝考虑建设陵县耗费巨大,另外由于昭宣两代对经济的过度宽松政策,以及对富人阶层的过度放纵与包庇,导致帝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看来所谓轻徭薄赋并不是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万灵丹,前提是必须解决好社会财富分配问题才行,即后文陈汤所言“均贫富”也),官僚地主与关东豪强勾结一气、势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势难撼动,反之汉朝中央集权已不复武帝之强势,迁民若不慎引起反扑,恐怕动摇国本,所以就没有在元帝的陵墓渭陵建设陵县。到了汉成帝即位,也照旧例开始为自己修建初陵且不建陵县,但这时初陵工程总指挥(即将作大匠,掌皇家营筑,秩二千石)解万年萌动私心,竟想通过建成陵县立功升官,便怂恿自己的好友陈汤说:“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必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

  陈汤果然动心了。在我们的既定印象中,古人是有迁徙的自由的,也不受户籍的约束,其实不然,自商鞅变法以来,秦汉历代都有严密的户籍制度,因生活所迫而逃离户籍的那叫流民,被抓到可是要遣返的。所以陈汤虽在长安为官多年,老婆孩子也都在长安,但根据当时的户籍政策,他的子女并不能取得长安户籍,只能随陈汤的原籍,登记在他的老家山东。一旦陈汤罢官或去世,他的子女就必须迁回原籍,否则不管大官小官的家族都在长安扎下根来,长安及京畿一带岂不迟早得被挤爆?

日期:2010-11-02 09:15:56

  所以陈汤也就很想结束“京漂”的身份,把家安到陵县里去,这样不但能得到皇帝的田宅赏赐,还能为他的子孙后代弄到永久的京畿户籍,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利欲熏心,竟附和解晚年,向成帝上奏道:“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徒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

  陈汤的奏章中为我们揭示了西汉末年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官商勾结,仗势欺人,巧取豪夺,兼并土地,导致大批贫苦的自耕农失去田宅,破产流亡,沦为游民、奴隶甚至盗贼,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同时也加重了在册编户齐民的租税负担。当时之情势,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富差距拉大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而迁民陵县正可减轻关东地区土地兼并的压力以及百姓的租税压力,同时也可滞缓豪强在地方乡里势力的形成。看来陈汤此举虽是为自己谋利,但也有为国家百姓考虑的一方面,干得好说不定还能恢复汉初“邑里无营利之家,野泽无兼并之民”的良好局面。

  所以成帝对陈汤这个忠心耿耿的建议非常嘉许,但他觉得初陵这个地方不太好,于是又下诏停止初陵工程,以新丰戏乡(今陕西临潼东北)为昌陵县,再建新陵,同时迁徙关东各郡资产在五百万以上的五千富户,以充实昌陵。不久又赐给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公主、中二千石高官昌陵田宅,而陈汤由于上奏有功,竟以六百石小官破例也获得了一块很好的宅基地。
  我们说陈汤此举虽是为自己求利,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汉末年豪强兼并土地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来是件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大好事,但坏就坏在成帝竟临时更改陵址,放着修了一半的初陵变成“烂尾楼”,却又跑去再修一座昌陵。偏偏昌陵这个垃圾地方地势低洼,需要先从远处挖山取土来加高,这样才能使整个城邑在一个水平线上。乃至运来的土比粮食还贵,此外为了赶工期,工人们还须点起灯火连夜作业,灯油的花费又是一笔天文数字,真是劳民伤财,自讨苦吃。解万年原先还大打包票说自己三年内一定能完工,结果却建了五年还遥遥无期,弄得天下匮竭,海内怨望,卒徒蒙辜,死者连属。更重要的是,昌陵徙民工程严重打击了关东豪强包括关东列侯们的既得利益,甚至朝中很多高官就在关东拥有大量良田与农奴,若迁来关中必定损失惨重,他们当然要坚决反抗。于是群臣接连上书表示不满,要求停建昌陵,恢复初陵。成帝不得已只好下诏停工。然后丞相翟方进和御史大夫孔光又上书请求撤销昌陵的移民住宅建设,把昌陵也变成“烂尾楼”。奏章还未批复,陈汤却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开始到处散播谣言说:“天子且顺听群臣言,犹且复发徙之也。”

  陈汤当真口无遮拦,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怎么还可能大发徙民得罪豪强呢?事实上昌陵一停工,成帝便急不可待的反过头去再修原先的初陵,大兴土木,规模直逼骊山,结果又搞得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上下俱匮、无以相救,破产流民以百万数。谷永、刘向接连上书请求成帝节省开支,可这次成帝却怎么也不肯听了。
  原来从头到尾,这就是一个闹剧,这个闹剧证明,用徙民政策来解决西汉末年土地兼并问题是行不通的,因为当权者根本也没想真正去解决这个问题。据《汉书》记载,成帝朝的三任名儒丞相匡衡、张禹和翟方进都有兼并土地的爱好,而且成帝本人也在民间拥有大量私田与私奴,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公田(国家田地)之外置私田的皇帝。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丞相尚且如此,那些遍布天下的什么王二代、侯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就更别说了。

  再套句流行的话来说:不解决土地兼并,大汉帝国就会亡;解决了土地兼并,刘氏王朝就会亡。你说这事情怎么搞?搞来搞去搞上天了,不还是闹剧一场?
  但闹剧终究也是要收场的,不然皇帝面子上过不去,这样倒霉的就只能是解万年和陈汤了。
日期:2010-11-03 11:00:01

  但闹剧终究也是要收场的,不然皇帝面子上过不去,这样倒霉的就只能是解万年和陈汤了。
  当然,陈汤与解万年的情况有所不同,解万年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陈汤则最多是个说错了话的人,而且就这点散播谣言的罪过比起当年他假传圣旨、私吞缴获来说又算什么呢?何况他还有大司马王音做靠山,成帝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然而陈汤的运气也实在太差,就在昌陵停工后的第二年正月,王音因病去世,成帝拜王家兄弟的老五成都侯王商为卫将军大司马辅政,而这个王商从前一向是与王凤、王音(王商与王凤非同母所生)不和的,连带着当然也很讨厌陈汤。

  这下陈汤可就永无翻身可能了,不久王商便借此事弹劾陈汤妖言惑众、大逆无道。成帝本来就因在昌陵一事上大跌跟头而恼火不已,闻奏大怒,便将陈汤逮捕下狱,又经廷尉审讯其过往劣迹,数罪并罚,定性为“大不敬”,但因前功减死罪一等,与解万年一起贬为庶人,流放敦煌。
  10.昌陵梦断,无凭旧路,过眼荒烟
  可怜陈汤,本来千方百计想求个安居在天子脚下,没想到最后却在风烛残年、旧病缠身之时被流放到了边塞偏远之地,这就是国家功臣的结局。
  然而陈汤沦落到这等地步,他在敦煌仍然不安分,也没法安分,关键是他在那里名声太大,往来的西域各国君长、王公、贵人、行商、游侠、军吏、使者,反正黑白两道什么乱七八糟的胡人都会跑去他那围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严重影响地方秩序与国际形象,搞得郡县官员们很头痛。于是没几年敦煌太守就受不了了,无奈只好向朝廷上奏道:“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

  此时成帝已经去世(野史言成帝乃服食春药,兴奋过度、精尽人亡而死,真是死也死的很西门庆),即位的是元帝庶孙汉哀帝(成帝无子)刘欣,今年二十岁,此人博学敏捷,少有才名,还是个狂热的武术爱好者,除了与美少年宠臣董贤有些不清不楚的男男关系外,基本还算是个懂政治的皇帝,他看到奏书后哭笑不得:先帝本来是想让边塞长官来约束陈汤的,没想到这事儿的影响竟有这么大。实在没辙就让他去安定郡吧,那里胡人少些。

  然而这时又有人站出来替陈汤打抱不平了,他就是议郎耿育。与刘向谷永不同,耿育与陈汤并无深交,他对陈汤完全是一股同情与敬仰之心,这从他的奏章里就可以看出来:“陈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先帝嘉之,频下明诏,宣著其功,改年‘竟宁’,传之无穷。时先帝寝疾,然犹垂意不忘,数使尚书责问丞相,促立其功。独丞相匡衡排而不予,封延寿、汤数百户,此功臣战士所以失望也。

  至今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此乃援人之功以惧敌,弃人之身以快谗,岂不痛哉?”
  况且,臣闻居安思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节俭富饶之蓄,又无武帝枭将擒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然陈汤功曾未久,反听邪臣鞭逐斥远,使亡逃分窜,死无处所。岂不谬哉!
  今天下贤达之士皆以为:陈汤之功累世不可及,而陈汤之过人情所有,陈汤尚如此,虽复破绝筋骨,暴露形骸,犹复制于唇舌,为嫉妒之臣所系虏耳。此臣所以为国家尤戚戚也!”
日期:2010-11-04 12:44:23

  时过境迁,哀帝其实也不想再追究陈汤了,何况陈汤的问题主要是大司马王商要整他,而王商早已在元延元年(前12)去世,现在的大司马王莽还是陈汤的好朋友,少不了要为陈汤说几句好话,于是哀帝大发慈悲,赦陈汤之罪,放他回长安养老。
  不久,随着哀帝政权逐渐稳固,大司马王莽又被遣回封地,新的外戚傅氏、丁氏相继上台。傅氏、丁氏与宠臣董贤又是一番明争暗斗,无聊,不提!
  总之,陈汤在朝中再无靠山,再加上垂垂老矣,英雄迟暮,风湿病也越来越严重,几至无法行走,他名声再大,如今也只能苟延残喘罢了。
  数年后,陈汤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病死长安。
  陈汤的前半生穷困潦倒,后半生坎坷落魄,只有中间在西域的几年闪耀无比,其间郅支城下的一夜更是光华绝世。如此人生,也不知悲剧,喜剧,还是一个玩笑。

  又过了几年,年轻的汉哀帝也死了,他这个谥号的确很传神:心有中兴之壮志,上台后便致力于重振皇权与土地改革(下“限田令”限定私田三十顷,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却屡遭朝中官僚地主集团与外戚集团的横加阻挠,又由于私人感情自己打破了土改诏令(赏赐宠臣董贤私田2000顷,几乎相当于关中良田的一半,另外,董贤的家财有四十三亿,比国库还多),导致各项改革尽数夭折;再加上身有重症肌无力之恶疾,结果壮志未酬身先死,只当了短短六年的皇帝就魂归天国,这岂不是刘欣之哀,也是强汉之哀么?当年,宣帝刘询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三次迁徙陵县,又多次将皇家公田假借给无地、少地农民耕种,使他们摆脱豪强地主的控制,重新成为国家掌握的编户齐民。比起宣帝,成帝、哀帝这些刘氏后人们难道不感觉汗颜么?

  不过照我看,西汉朝病入膏肓,整个统治阶级在一片争权夺利、纵欲狂欢、腐朽堕落中已全部溃烂,是民不聊生,忍无可忍,只寄望于一个中兴明主来拯救国运是不可能的,悲哀无助妄图挽救国运的哀帝是如此,野心勃勃试图“托古改制”的王莽也是如此。除了大破大立,改天换地,新生统治阶级,重建社会秩序,其他别无选择。
日期:2010-11-04 13:14:42

  哀帝完全不好女色,死后也是无子,权力便又全部回落到了外戚王氏的手里。不久王莽被太皇太后王政君征召复出,受命回朝处理哀帝丧事,并诛灭丁、傅、董贤,重新当上了大司马。当时新立的汉平帝刘衎(亦为元帝庶孙)只有九岁,基本就是个傀儡,再两年后王莽更被群臣共推为安汉公,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了。
  王莽大权在握后,为收买人心广施恩惠,大封宗室与功臣后裔。不久更怀念起陈汤往日对他的恩情,于是召集群臣为他平反,追谥陈汤破胡壮侯,并以1400户封陈汤之子陈冯为破胡侯,连带还加封了甘延寿之孙甘迁1600户。当年那个亲手砍了郅支头的军侯杜勋本来已被世人遗忘,现在也被捞了出来封为讨狄侯,食邑千户。

  现在大家可以回答我们前言里的问题了吧。关于陈汤,他就是个有着坚定的信念与伟大的志向,而且也拥有足够的才华去完成他信念与志向的人。而其他的细枝末节,史载其实很模糊,在他的功业之外,我们终究是不了解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生活,关于他的情感,关于他的爱恨,关于他的贪腐,关于对他道德上指责,只透过几页史简,我们很难清楚洞悉,他也从来没有在历史中留下过剖白自己心迹的文字,除了那句时常被人误解为汉武帝所说的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这就够了。

  汉平帝下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王莽弑平帝而立孺子婴(宣帝曾孙),群臣奏请王莽摄行皇帝之事,称“假皇帝”(代理皇帝)。
  公元9年,王莽从假皇帝变做真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如果说秦朝的灭亡主要还是两任皇帝自身的问题,那么西汉的灭亡则是整个君臣班子从上到下的全体烂掉,而刘氏王朝又无能亦不愿自行医治,于是王莽不失时机的站来出来,提出要用一场不切实际的改革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民众便选择相信王莽,而放弃了一次次让他们失望的刘氏王朝,如此而已。
  换句话说,当时天下苍生急需重组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充当救世主的角色,救万民于水火。刘氏干不了,那就王莽来干,王莽干不好,那就再换人。古代没有民主,没有民选,所以也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要么和平篡权,要么就武装颠覆,古人称之为“再受天命“,今人称之为“历史选择”,如此而已。
  至此,无论是陈汤还是王莽,或者是强汉,都在充满了历史的指责中,走向了末路,但我们无需为此太惋惜太沉痛。正如西方哲学尼采所言:“因为是前辈人造就了我们,因此他们的热情、他们的迷茫、他们的错误,还有他们的罪行——也造就了我们。”
  我们是汉人。

《天下强汉》6、西汉历史的最后一抹辉煌——绝域名将陈汤相关推荐

  1. 历史 | FireFox 是如何从辉煌走向衰落的

    " HI 我是小小,我们又见面了,你还好吗?我们今天的内容是从 FixFor 成长的十八年,看遍互联网的变迁史 前言 Firefox 全称为 Mozilla Firefox 是一款浏览器.有 ...

  2. 《国史通鉴》历代一句话概括总结+大脉络记历史~~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详情:https://my.oschina.net/u/583531/blog ...

  3. 中国历史上最牛气的十大豪言壮语

    1.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 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nb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 ...

  4. 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资治通鉴》等历史札记有感2000字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资治通鉴>等历史札记有感2000字: 作者:王子鹏:岁末年初,正是总结过往.谋划未来的时候 ...

  5. [精简整理]疏通中国历史脉络——“春秋战国、秦汉”篇

    引言.概述 一.史前--------------------------------------------------------原始社会 二.夏.商.周---------------------- ...

  6. [从头读历史] 第244节 三皇与五帝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7. vc和MFC的详细历史

    VisualC++ 1.0:C++编译器的终结者 唯技术"思想有时能使陷入一种困境,作为一种编程工具(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技术),Visual C++经历了许多风波和变革,但纵观目前几乎所以有书 ...

  8. ucore和linux区别,附录 - 附录A—ucore历史 - 《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简单实现》 - 书栈网 · BookStack...

    ucore历史 写一个教学OS的初衷是陈渝老师和向勇老师想参考MIT的xv6/JOS开发一个能够与OS课程教材相配套的OS实验环境.没有直接采用xv6/JOS的原因是当时(2008年)xv6没有完整的 ...

  9. 彻底删除git中的较大文件(包括历史提交记录)

    场景 适用于从一个git项目中,将体积较大的资源彻底从git中删除,包括历史提交记录. 如果仅仅在目录中删除一个文件是不够的,只要在提交记录中有这个文件,那么 .git 中就会有这个文件的信息. 用 ...

  10.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 ...

最新文章

  1. String类中的equals方法与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的不同点
  2. pytorch实现性别检测
  3. ubuntu-10.04硬盘安装挫折略记
  4. excel如何把顺序倒过来_Excel 中的计算运算符和优先顺序级别
  5. 有限元笔记04:二维实体单元
  6. 炸了!中国学者首次被Science撤稿,与之前首次被Nature撤稿的教授来自同一所大学……...
  7. [vue] vue能监听到数组变化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方法能监听到呢?
  8. wordpress提取文章(最新,最热,随机)
  9. pandas之dataframe去掉冗余行以及左连接合并dataframe
  10. 转载:SharePoint技术资料
  11. 阿里云 部署并开启nodejs应用
  12. ae正在发生崩溃_adobe AE cc2015 打开后崩溃 然后就自动关闭 怎么解决
  13. loj 6085.「美团 CodeM 资格赛」优惠券
  14. 自定义EasyUI图标样式
  15. 使用 Sublime开发 Jade
  16. 【七夕】是时候展现专属于程序员的“浪漫”了
  17. macos 软件清单
  18. 编写dylib_iOS逆向-无需越狱注入动态库
  19. 一次线上事故,我顿悟了异步的精髓
  20. ios 渐变透明背景_PS教程丨扣出透明的玻璃瓶

热门文章

  1. 小米android6.01 root,小米手机6详细刷成开发版开启root超级权限的教程
  2. 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
  3. 60天使用百词斩背单词的感想
  4. win10计算机用户名和密码怎么找到,win10怎么查看wifi账号密码_win10电脑怎么看wifi密码...
  5. 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
  6. Android Jetpack系列--8. DataStore使用详解
  7. voip和rtc_VOIP的发展进化史
  8. Echarts饼状legend如何自动显示值和百分比
  9. 《大般涅槃经》略释 净慧法师
  10. 老路教你用得上的商学课_系列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