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1024程序员节」之「岳麓对话」

主题:技术创造力、人才培养

时间:2022年10月24日

主持嘉宾

刘韧:云算科技董事长、《知识英雄》作者、DoNews创始人

对话嘉宾

傅盛:猎豹移动董事长兼 CEO

周明:澜舟科技创始人、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

鲍岳桥:中国第一代程序员、UCDOS 发明人、联众创始人

蒋涛:CSDN创始人&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

卢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解伟俊:拓维信息副总裁、开鸿智谷总裁

编辑:水仙

刘韧: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如果大家不干这一行会怎么样?鲍总开始不是干这行的,你当时如果不干这行,你会干什么?

鲍岳桥:我上大学以后学的数学,其实那时候完全没有人生目标,不清楚。后来偶然的喜欢上计算机了,就觉得这一辈子就要干这个事了。如果我没考上大学,我可能现在就在卖咸菜,因为我本来是考不上大学的。

刘韧:你为什么考不上大学?

鲍岳桥:因为我们学校在我那一年85年的时候,已经连续三年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而我高三的时候30多名。

刘韧:怎么突然考上了?

鲍岳桥:一个老师激发了我学习英语的兴趣,我英语成绩特别差,结果他教我,英语成绩一下子从50多分干到了90多分,然后总成绩全校第一。

刘韧:你要开个新东方估计也行。那数学怎么补起来?其实,你的学校也不好,你学习也不好。

鲍岳桥:因为我本身考大学的时候,眼睛是色弱,本来想考计算机的,但是色弱不能考,结果最后只能去数学系,因为数学系跟颜色没啥关系。

刘韧:为什么你数学能考得比较高的分?

鲍岳桥:因为我总体都还行,数学也不能说特别厉害,但当年那个分数,反正杭大数学系就把我录取了。

刘韧:在你那个年代,敢于从事计算机行业,需要有勇气。你怎么能写出一个程序,全中国人都在用,是你运气好,还是你写程序比求伯君写的好?

鲍岳桥:先不说技术问题,其实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对某一项事情的狂热的爱好。我在大学里的时候,有一次也是因为一件事情突然就喜欢了。刚才前面几位专家都在说,希望孩子也学计算机,因为我觉得学计算机特别好的,因为数学或者其他的好多行业,比如财务都特别单调,而计算机,你可以自己去创造很多变化莫测的东西。

所以,你一旦进去以后就很容易上瘾,上瘾了以后,我觉得即使没有老师,你一样可以成为一个特别牛逼的专家。

刘韧:蒋涛也是学数学的,你如果不干计算机你会干啥?

蒋涛:我数学反正还打一下竞赛,但没打到全国训练营。也还是保送进了数学系,但进去半年以后,我那时候好像也是年级第一还是第二名,但就觉得数学肯定没戏了,学不出来的,太难了。小孩玩一玩、打打比赛,但是你真的进去以后,发现路太长了。

计算机那时候刚刚起来,然后玩了一下计算机,我觉得最大的成就是你能够控制它。你写一个东西,你想他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比较直男,就是跟人打交道比较费劲,我也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没想到后来搞这个《程序员杂志》。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然后又能够完全的控制一个东西,你想做成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就很有成就感。

而且那时候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硅谷的故事,就讲比尔盖茨、乔布斯,觉得这才是偶像。那时候有本书叫《硅谷之火》,看了以后,就认定要搞计算机了,别的也不会搞。

刘韧:那些学数学的同学现在在搞什么?

蒋涛:有一个成了法学的国内权威人士。他本科读数学,后来转到人大读法律系,现在变成全国的法学权威了。后来,我才发现数学实际上是个基础,但是要想走数学这条路太难了,而且没有什么太多出路。国外的那些数学系比较好的学生都进了华尔街。

我们那批数学系的,真正从事数学的很少,两三个留在学校里当老师,其他的都是在各个地方,其实都偏计算机了,偏数学应用。

卢凯:如果我不学计算机的话,我会去学工业美术设计。

刘韧:为啥?

卢凯:因为我小时候我有一个表兄,他画的机械制图,我看了以后很美,觉得里面又有力量,又有结构,还有美。曾经我在想说我是不是会去搞机械,后来在选专业的时候,想了想,还是计算机更热门一些。

到了90年代,计算机已经开始成为一个很热门的专业,虽然不像现在这么热,但是应该说已经可以了,至少相对于机械而言会好得多。但是很可惜,现在工业设计更热门了,没预见到这一点。

实际上,在计算机里面也蕴含着美,你的程序写得漂不漂亮,实际上也是一种美,计算机的硬件和它的整机结构设计合不合理,也是一种美。

美无处不在,所以现在我对我们的学生也讲,希望他们去欣赏美、认识美,这样你做出的无论是搞工程,还是搞技术,还是搞研究,都会从里面欣赏到美,这样的话才有创造。

刚才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一想,我一定会去学工业设计。

解伟俊:我倒没有太想过这个问题,当时我们是九几年上高中的时候,就文理分科,然后发现自己理科好像比文科强,就一直选择了理科。当时高中毕业时,基本上看哪个更热门一些,93年最热门的就是计算机软件。

刘韧:“热门”就是今后工资高,好找工作,是这个意思吗?

解伟俊:多多少少还是跟这有关系,一方面,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探索这种新的领域。第二个,确实听家长讲,老师讲,这个专业好,以后找工作好容易。本科毕业,包括研究生毕业之后学这方面的,当时的就业市场前景比较好,很多时候,是当时市场需求决定了一些选择。对于那个年龄段来讲谈不上热爱,包括自己的价值观,一些想法还不够成熟。

刘韧:那就是社会决定的。 傅盛,如果不学计算机你会干啥?

傅盛:当年第一份工作本来想做销售的,因为我爸是做销售的,从小我跟着他跑过全国各地,我觉得做销售是一个能够去看不同的地方,和人打交道。

最后我爸不同意,说你刚毕业,还是学点技术。当然,我计算机也没学得太好,所以程序写得很一般,所以后来才当了产品经理,这么一个逻辑。

刘韧:如果让你再选一次,如果没有你爸的引导,你会去当个推销员吗?

傅盛:最近做机器人,我开始管销售了,因为我们To B。

其实我做了快20年产品经理,从来没管过销售,最近我才发现销售也是个技术岗,要做好销售其实不容易。一个好的销售,一定不是只会耍嘴皮子,他对整个的产品、市场,还有对用户的决策流程要足够了解。

反正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当时我爸不拦着,我肯定就去找个销售,包括我当时投3721产品经理的简历,也不是投产品经理,我投的是这个项目的BD。人家说,你又不懂电信,但是看你比较聪明,要么你去试试产品经理?但我觉得最后你不管是做技术也好,做产品也好,你最终还是围着市场转的。

刘韧:你刚才说编程能力一般。一个编程能力一般的人也能做成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这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傅盛:我当时学编程,学到最后头很疼,什么虚拟封装这些。那时候静不下心来,往那一坐,坐不下来。

后来做产品,我觉得第一,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是非常关键的。这样的话,你会真正地去理解这个东西怎么运作。你要是一点都不知道,你跟程序员和工程师没法打交道,你也很难跟他去探讨,或者说判断一些东西。

第二个,做好一个产品经理,你的技术的确不需要那么强,太强以后会有个问题,容易技术思维导向。

我分析过,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之间一个很大的差别,工程师他的整个闭环是来自于眼前这台电脑的,我写的这段代码好不好,砰,电脑就给我验证了,能不能测过,它是一个短闭环,所以它在一个点上可以做得非常精。

但你做产品经理,是个长闭环,就从这个项目立项,到最后发布,用户的反馈回来,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觉得思维模式会有点不一样,当然,也有很多技术做得非常好的人,最后做产品做得很牛的。在座的几位前辈也都是。

但是,我觉得思维模式还是有个转换的过程,所以,可能正好是我自己的缺陷造成了我在另一个场合的优势。

刘韧:请周明老师说说。

周明:刘韧老师好,谢谢您的问题。我要是不学计算机的话,我大概去学中医。

因为我当时考大学的时候,数学分高,然后语文分高,化学分高,我爸一分析,这是老中医,他就得研究古文,他就得研究化学,他怎么配药方,然后数学,你得算、算量,所以说,“儿子,你去学北京中医学院”。第一志愿是北京中医学院,后面就乱填了,结果北京中医学院没要我,然后我服从分配,跑到重庆大学学计算机。

当时学计算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我是1981年上的大学,结果我爸说,计算机你不懂,计算器你总懂吧。他以为一些背后的原理是计算器,我就带着计算器的概念到大学去学的计算机了,就是这么一条路。

如果计算机不学的话,我当时就喜欢做中医,也许现在就是个老中医了,说不定还挺有名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刘韧:如果二者可以比较的话,你觉得哪个更有前途一点?

周明:对我来讲,也是歪打正着学计算机。

最后我又分析了一下自己,我语文好,数学还凑合,学电脑的话,电脑也就是用一种语言把脑子里的这些想法实现出来。后来我做了好多中文的自然语言处理,像对联、诗词歌赋、小冰、机器翻译、搜索,其实都是在处理语言,只不过拿计算机来处理语言。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学了个计算机,又回到我特别喜欢的语言上来。

我觉得人最幸福的事,你的兴趣跟你的工作能够合二为一,我这一辈子都是在用计算机来做语言的一些事情,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刘韧:我们第二轮的问题继续从鲍总开始。很多人学了计算机以后,他有一个计算机的思维,计算机的思维具体指什么?对人生有什么帮助吗?

鲍岳桥:我其实也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计算机思维可能更多的比如编程序,会让人的逻辑思维的过程更严密一些。

比如刚才傅盛说做产品经理,没学过技术的人天马行空,反正随便想,但是学了技术人可能会有一点,说这玩意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完全不是一个理性地可以导出的结果。

我想,包括学数学可能也都有这方面的因素,其实作为一个程序员来讲,其实产品经理的角色可能更重要一些,因为写程序无非说给你个目标,你给他做出来就行了。

刘韧:你觉得你同时也是个产品经理吗?

鲍岳桥:我觉得肯定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时候写程序,他经常是一个人写的,不是说一个团队去干,你自己头脑里你要想什么做什么,你肯定要先有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你要去分析需求,大概有一个目标,然后再用你的程序实现,如果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当然它效率是最高的,但是它也搞不了特别大的项目,因为太复杂了,可能也搞不定。

刘韧:蒋涛,你其实对很多东西都很热爱,比如说围棋、中医,还有很多。你觉得你的计算机思维和这些东西,它们之间会有冲突吗?

蒋涛:你这么一问,我还在想我的计算机思维到底是什么。当然,我觉得受过编程训练以后,对一些控制、流程、因果的理解。刚才傅盛讲得特别好,它是个短闭环,它一定会发生。

你假设一个事情它一定会发生,这是一个必然论。但是我喜欢的很多东西,是不必然的。因为,这个世界不是这么运转的,它不是按照一个必然的规律去运转,或者说,它的控制因子是非常多的。

我自己可能另外还有一面。我见过很多顶尖的程序员,我觉得他们有时候思维都是有点呆呆的,他就是你说的那个,他用计算机的思维,已经固化到他的生活中间的任何一个方面了。

比如找老婆、蒸蛋糕,会有1234567,他要找什么,都设成条件了,最后他在网上找到了。

他们干事,流程都写好了,一定不会超出他的流程。他把这个已经映射到他的生活了,所以他骨子里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我好像没有这样,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

后来,我发现那些我喜欢上的东西,其实它们有一些意外性。我现在又学了佛法,佛经说,你所有的结果,都是由你前面的业带来的。它还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有主因,有辅因,有业,有缘,还有看不到的,看不到的也会存在。

所以这两个之间,又有点关系,偶然和必然又有关系,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不是一个典型的程序员思维。

卢凯:我是大学老师,来自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思维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领域。我们如何把计算机的思维或者计算思维教给我们的学生,让他利用这种新颖的思维方式,在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

其实我们也在研究什么是计算机思维或者计算思维,给一个很准确的定义我觉得很难。但是我大概的理解是这样的,当你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有适合用计算机或者计算思维来解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利用你擅长的工具和方法,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比方说,我们在统计一些数据, 家里有什么钱或者有什么东西要统计的时候。可能一般的人就会拿张纸记记账,厉害的人用Excel已经很不错了,但有计算思维的人,他能不能够用bash写个小的脚本程序,做个归类,数据分析。所以说,计算思维如果和我们的生活更近一点,很可能就会引申为数据思维和智能思维。

那么,在我们工作中间,其实不自觉地利用好这些工具的方法,来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这就是计算思维用的好,我们就在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刘韧:你这个是不是更高级一些?比蒋涛这种天马行空的更高级一点。

卢凯:你不能说筷子和刀叉谁更高级,只能说至少我用筷子的时候,左手能玩手机。所以说不能说谁更高级,只是说谁更有擅长的领域。

刘韧:那为什么还要花很多气力去学,或者还要教孩子去学,还是很难培养的。比如说你要写个脚本,把自己的账弄清楚,其实还是不容易的。

卢凯:当你擅长的时候就不难了,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换句话说,你至少少了一种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可以有数学思维,可以有哲学思维,但是你毕竟少了一种工具,技不压身,多个本事,作为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连计算思维都不会用,那你还会干啥呢。

刘韧:计算思维有什么优势?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好它,能得到什么?

卢凯:我们不要这么狭隘的去理解计算思维,这个模式对于我们生活,是否带来特别明显的好处。计算思维如果再往宽里去的话,它就会涉及到逻辑,涉及到一种序列化、并行化,很多的这些事情,实际上它都是潜移默化的,比方说,我们搞并行的人,他的思维模式里面就会很自然的把一些并行的事情来做。

当计算机变成一个系统的时候,你又会把系统的一些思维观放在里面,对于你工作的组织管理又会带来很多好处,当然,你会说好像不是计算思维,实际上我们在大学的时候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知识教给人,我只能从一个点来介入。

那么我把计算这件事情成体系化的教给学生以后,一方面告诉他计算机本身的知识,同时也把整个计算机领域的方法论也交给他了,它是一种体系化的和这种整体的。那么学生学完以后,我们就希望,一,他具备了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二,具备了计算机系统的整个的思维方式和系统观。

所以说,我们有的时候叫做计算思维,有的时候,我们又把它称之为叫做计算系统思维。

鲍岳桥:我插一句话,刚才刘韧问,学过计算机,有了计算思维以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带来什么实际的价值。

其实,这个太多了,因为你学过这个东西,你遇到一个问题,你首先会想到有没有更高效的解决办法,写个代码一下子就解决,你可能好几天,我就10分钟给你搞定了。

再推广开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的比如打车软件,什么各种各样软件,都是计算思维的结果。如果你没有计算思维,你就会想着说买票,我直接在网上买就行了,打车我就叫个车就行了,都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学习的一个经历和基础,我一想到那么困难,弄个东西想办法给它提高效率,我觉得这个应该算是一种体现。

解伟俊:主持人好,我是来自于拓维信息,1996年就成立了,做了这么多年软件,我们几千员工都是做软件的。其实我理解主持人讲的计算机思维,我看我们企业里的员工,我感觉计算机思维还挺明显的。

计算机思维更多要是有个项目思维,就是我要有输入,但是要有明确的输出,这是一个。

第二个,讲究这个时间,不能说无无休止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内容。

第三个,刚才鲍总讲,我比较认同,可能计算机思维,大家的感觉是比较追求效率的,就是要一个高效地完成一些工作,这些可能体现了计算机思维。

拓维信息前两年成立一个叫开鸿智谷项目,做开源鸿蒙这一块,是基于开源的,又是比较新的东西。我发现我们开鸿智谷公司的员工,就和原来做传统软件有些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选择员工的时候,可能需要他的创新,你不能一个东西原来怎么样的,其实你要考虑未来怎么样,所以计算机思维可能也是要求一个创新的思维。

我理解计算机思维可能在很多工作上,像您提到影响到日常工作或者在生活上什么表现的话,可能一个是要严谨,有一个明确的输出时,非常不能忍受一个没有目标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可能在这种计算机思维下面不太成立。

第二个,可能是追求创新求变,不能一天到晚老是这样子,可能我觉得对生活上也要求一些变化,感觉我们现在同事是这么样一个状态。

刘韧:请傅盛说说。

傅盛:我觉得前面几个老师都总结很好,我个人对计算机思维,觉得正好补足了我们整个中国人逻辑方面的一个比较大的空白。像我们从小是不怎么学逻辑学这些东西的,一个是逻辑,再一个就是刚才讲的能被验证,形成一个可被实践检验的。第三个真的是要很严谨,我最烦的就是打了一大段代码以后,砰一下,它就多少个错误在那,你就得一个个调。虽然写的不好,但对我自己的磨练也挺有用的,对你思维严谨性,还有对你细致度这一方面。

首先说,计算机思维它其实可以扩大化的,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性的方式去面对这个世界,而不是只是感性,当然感性很重要。有本书叫《原则》,我看了以后也是非常推崇。我觉得那本书就是把一个计算机思维,扩展到了你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制定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一旦Run起来,你就可以追求一个确定性。

第二个点,我是觉得未来世界就一定是一个人机共存的世界.你今天的所有东西,除了我们人本身的这些东西之外,很多都是代码组成的。刚才刘韧老师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擅长,我觉得每个人擅长不擅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去理解计算机是怎么运行的,计算机思维是怎么回事,他不一定要以此为职业,而是应该成为他一个底层的知识储备,或者说一个理解的事情。

最近我女儿在写小说,她是初中生,写长篇,突然有一天,我看她在那写着,屏幕上啪啪在蹦字,我问,你怎么写小说?她说,我找了个AI引擎,有几段我就让它帮我写,那就是中间做过渡。我觉得,其实计算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接受一个计算机思维,至少是学习,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刘韧:周明老师您认为呢?

周明:我是觉得,计算思维是用咱们计算机这些科学的基础理念去进行问题求解,然后寻找一个最优的过程。

这件事其实学过计算机的人,你在生活中就会发现他做事很有条理。举个例子,我们人生实际上处理任何事情,都是有限条件下的一个求优的过程,比如说,今天有朋友到我们家吃饭,我要买什么菜,买什么酒。然后做几个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总共花多少钱,有可能有的朋友喜欢喝白酒,有的喜欢喝啤酒等等,它实际上是N多条件约束下的一个求优的过程。

如果我们有计算思维的话,这件事就会变得很容易解决,如果没有计算思维的话,一件小事就会block他的思维,整个这个事情可能就安排得不好。

你有计算思维的话会想,我总共要花1000块钱,因为我家里就这个条件,我最多能请6个人,因为就6个位置,这个酒花多少钱,菜花多少钱,在哪里买,还说得过去,只要满足我这条件就可以,什么都追求极致,就打破总的预算了。在这种有限的条件下,寻找一个最优,最后这个过程解决了的话,我可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复盘的时候,我就能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安慰。

有计算思维的人,所有的事情来了的话,都是一个大系统求优,各种条件下求优的过程,碰见什么事都不着急。没有房子没关系,我为了买房子,我第一步应该干什么,找一份工作,第二步存多少钱,第三步找个女朋友,他就全部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思维。

你就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好多人,因为没有这些思维,他的逻辑不清楚,他做的事情,无论是事业也好,还有生活也好,基本上一一团糟。

所以我个人认为不管你学不学计算机,要有那么一点计算思维,它使得你原来聪明的人就更聪明,更系统化的聪明。

原来不是那么聪明的人,可能一点就明白了,然后就是一个输入输出,中间求优的过程,什么事情都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所以,教育孩子要有这样的思维,他做事就有条理,有规划,有复盘,有执行,有测试,他也知道去找什么样的资源,里边的资源,外面的资源,然后最后求一个最优,完全都清楚。

刘韧:我们下一个问题和现实有点接近。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想去国外发展,但是他在国外找不到工作,现在就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转码,以前不是干计算机的,他要转到干计算机,然后在国外容易找工作。

我们问鲍岳桥,哪些人具备了哪些条件,才能比较容易转?还有些人,哪些条件下转了,效果也不是很好,其实转码还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当一个好程序员并不是那么容易,大部分人其实是转不成功的,你能不能告诉他们,死了这条心。

鲍岳桥:因为我学计算机的时候,和现在这个时代差别太大了,但是我那个时候我自己感觉,如果你真的是非常喜欢它,你肯定可以转过去,这个喜欢,肯定是发自内心的。

假如说,我是一个年轻人,我现在对计算机也没什么兴趣,但是我找不到工作,为了工作必须得要学会计算机,我觉得也能学会,因为他有很强的目标,就是我为了找工作。如果是为了找工作,你可以吃很多苦,在大学的时候,你愿意吃这些苦吗?你如果喜欢,你会愿意吃苦,你不喜欢,你肯定就不干。但是如果我现在被迫谋生,这个时候我必须要去。

可能比较有障碍的,比如说,逻辑性不太强的一些人,或者说,数学比较差的,可能会差点意思,可能会稍微难一点。

刘韧:蒋涛你身边有没转成功的吗?

蒋涛:基本上我觉得都能转,小学生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办了一个培训公司叫传智教育,在A股上市,一年培养大概六七万,我们培养过厨师,我们还培养过程序员。找不到工作,去我们那,4个月帮你找到工作,我们有95%的成功率。

但是,这个前提还是说老鲍讲的,他要真的下了决心,所以计算机入门实际上是不难的,就成为一个可以拿工资的程序员。我认为这个门槛是很低的,用我们的经验来说,在我们那4个月保证搞定,搞不定的就算他逻辑差一点,大概也能糊弄一下,可以做测试。所以很多人可以去做测试,按班做测试,这个行业还是非常需要人的,这是第一个,它的门槛很低。但是它的进阶,要求比较高。

为什么门槛很低,刚才讲的思维,其实程序就三个逻辑。顺序、条件、循环,完了。

我的数学老师是个院士,他说他那时候学计算机,一天就学完了,一天就看完了,掌握了。但是你后面要做好,它里面有好多细的活,就刚刚说,怎么代码出问题了,怎么不像你预期的,然后你能不能把它做得更好一点,这个手艺活,要不断地磨练,然后又天天更新各种东西。你今天搞这个,明天又出来一堆新东西,这个对人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所以,我们现在国内有大量的初级选手,但是往上走的系统级选手,还不够。

刘韧:要求高在哪些地方呢?往上走,难在哪呢?

蒋涛:第一个,他就跟下棋一样,他有很多选择,你有很多方法去做,你可以用最笨的方法,如果老板不检查也能完成,但是你想磨练自己,你就不满足,你想,我这个程序自己觉得写得不好,一个月以后愿意改进它吗?

我觉得还可以再提高一点,我回家是不是还想着这事儿?出问题到底出在哪?这个程序的最优路径是什么?又出来一个新的东西,我能不能把它再迭代和提高?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对各行各业来说,它的要求都是就越往上走,这种系统级的高级的,深入的思维,本质性的思维这些都有要求。所以这个就比较难,往上走是比较难的。

卢凯:我作为大学老师,就你几个问题,分几个方面来答。

第一,我特别鼓励跨学科交叉融合,但是成功与否,在计算机领域里面,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它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做计算机系统的人,我不太鼓励他从别的学科过来,为什么?因为做计算机系统,要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到编译到高层,要有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才能做好。这样的话,时间和经验就成为你能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你学的时间长,你就比一个菜鸟这方面经验多,那么你就很可能更容易成功。但是如果做应用,我们恰恰希望是从别的方向过来的。

比方说,现在我们在做并行计算应用的,我招的人都不是搞计算机的,有搞物理的、化学的,这些人还好招。

为什么?说句老实话,不到我这来,他可能就没饭吃,到我这了,还给他不错的待遇,他就很愿意来。然后我再给他用几个月的时间,培训基本知识,后面靠他自己去锻炼和优化并行编程能力,他就会走得很好。这一类搞计算机的人根本搞不了,搞计算机的人他没有领域知识。

比方说,数学可以转成计算机编程,但是你要搞一个大气的流动,根本就不懂得大气的never stop方程是咋回事,麦克斯韦尔方程怎么编程,数值算法我根本不懂,我只懂计算机,而他们就懂,他们能建模,能够进行数据分析。所以说,我觉得将来在系统级,我建议还是要用经验和时间打磨成功的人。

但是在应用,或者是说更广的,比方说计算机和美学在一起,计算机和图形图像在一起,都能创造出大量的新型的行业和领域,一定要鼓励交叉融合。所以我很希望这些人能够到计算机,本科是他一个专业,硕士也可以,但是到了博士再过来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他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复合型人才,我建议这样的人才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

刘韧:所以,如果你开始学工业美术设计,后来转计算机也没问题是吧?

卢凯:没问题,用计算机CAD去搞美术设计,光搞计算机的人是没有美学的。

解伟俊:我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发现一个现象,比如说,我们这个企业里面很多计算机的做编程,但我看了一下他学历背景,他以前还未必是学计算机的,学什么都有,包括没听说过的专业也有。

说明什么?说明他入门,相对来讲,是不问出处的。前面嘉宾讲了,来源于你的压力有多大。比如说,我是为了生存糊口的,我不管是学计算机学别的一样,都是必须要生存下来的。

所以说,它从本质上来讲,我认为门槛上并不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现象,就是你要做的好,差别可大。很多做得好的,我看到他的学历之后,还觉得很吃惊,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只是大专生,包括我们社区里面一些高手,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的。

他们的共性是什么呢?这些人特别热爱,就是说为了这个事,他可以不吃饭,为了这个事,他可以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活动,甚至跟女朋友的约会,就是对这个很专注。

计算机行业本身跟别的行业是一样的,都是需要一个想做得好,要专注,要热爱这个行业,可能他就会发展很好,所以跟它的来源,学什么,其实关系不太大。

傅盛:对,我也是同意各位嘉宾的观点,我觉得这东西就像你学写字一样,或者你想要学会一项技能,我觉得只要愿意,应该说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们也有这样的例子,当时我在360招了一个人,什么学历也没有,就在网上发帖子,我觉得他写得很好,当时他在南方的小工厂里,给人家写驱动。来了360以后,现学C++,后来成了360的首席安全官。

我们猎豹这边,也有一个,跟了公司很多年,他大学学的是园艺,种花种草的园艺,还是个女生,但技术很强。我觉得,第一是计算机这个东西,也没什么神秘的,每个人只要通过学习,都是能入门。

第二个,我是觉得编程这件事,它也在不断的进化,今天这个编程,它也变成了一个分了很多层的事情。如果你上来就要搞个操作系统,估计难度还是挺大的。但你要上来写一个应用,尤其现在编程工具也越来越简易化,其实很多都是能够很容易的就去跑一段,你真正能够把它用起来东西。

再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它不断成为基础学科,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跨界,就是你真正把这东西用在哪,怎么去用它,可能也是很关键。现在你要在一个系统里,甚至一个生态上,写一段代码给它嵌进去,能够让它跑起来,实现某种功能。我觉得这个可能更考验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而不是考验你对系统深度,或者你的数学能力。

其实你真正学会编程,是不需要什么数学基础的,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在应用层面。反正我一直认为,那种深度天才型的人才,大部分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包括我在内。和应用能够深度结合的人才,我觉得适合很多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和编程结合起来,可能就是个非常好的方向和机会,在结合部,你可能做得很牛。

刘韧:周明老师。

周明:我完全同意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我想补充一个,学这个程序简单学一学,从0~1相对来讲不那么难,但是学好了真的是有点难。

第一要自驱性强,第二要兴趣驱动,他真的有兴趣。

我举个例子,原来在微软的时候,总部裁员就是把一些语言学家裁掉了,就是他们做机器翻译写规则的,他不会编程序,但是微软还比较仁慈,说给你三个月时间,你自己找工作,你要是有地方要你,那也没问题。

结果我认识了一个人,他是语言学家,他就通过教友,说我马上要丢工作了,谁来教我这个程序,我三个月之内要去面,要面过了我就有工作,否则我就没饭吃。

然后就有一个教友就把他来说,我来教你c语言,就教了三个月,这个人一点不会,然后去面SQL Server,真就面成了。成了,之后他干了半年,因为他真的是不是特别有兴趣,只是为了混碗饭吃,他觉得这东西也没啥大意思,还要回归我的初心,他又到一个中学,去教英语去了,因为涉及到语言学的背景,他又走掉了。

所以我想说这件事是什么意思,第一个要有内驱,第二要真正有兴趣,才能把编程的事搞好。

刘韧:这个例子特别好。

最后一个问题,我也特别想问这个问题,这不是我编的,实际发生的。蒋涛知道,我儿子年龄都挺大的了,我很早就找人教他计算机,我儿子就不愿意学。不愿意学的原因,他说Debug太讨厌了,太折磨人了,太无趣了。我还有二儿子,现在也面临这个问题,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怎么能劝他,让他学?

鲍岳桥:我先来回答。因为你现在情况是条件特别好,然后你是逼着他去学,就教一些比较枯燥的东西,肯定时间一长,孩子还有逆反心理。

刚才大家都说了一点,就是最后你要深造,你要成为一个高手,你肯定是内心非常喜爱这个事情的。怎么喜爱,我自己的个人经历。

我第一次喜欢计算机的时候,我原来对计算机一点兴趣也没有,天天下围棋,在大学里的时候,有一天我们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题目,反正是一个算法,他给了我们一个算法,但是那个算法是错误的,是算不出来的。当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班里所有人的这个程序都不会有结果,因为他是个死机的一个状态,所以我就跟另外一个同学,两个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个程序会跑不出来。

跑半个小时了也没出结果,然后我们就仔细研究,最后我们发现,原来他给我们的随机函数是错,不行的,我们后来自己又搞了一个随机函数,搞出来程序就出来了,这个成就感太强了。

我的意思是说,包括到后来我开始自学各种语言的时候,都是先拿一些小的可以实实在在可以拿出来,比如说甚至于在微信上可以分享的,人可以给你打赏的,可以给你点赞的,让他能够收获到我做了这么一个小的东西,但是别人对我有很强的认可,我感觉我再努力一下,我可能做一个更牛的东西。

如果这样的话他很快就喜欢了,我觉得。

刘韧:需要正面的激励。

鲍岳桥:是让他觉得我自己辛辛苦苦努力,最后得到结果,又得到大家认可,这个很重要,不是说他没努力,然后你说你这太厉害了,我觉得也没啥用。

蒋涛:老鲍说要让他有成就感,要有正反馈,要有激励系统,他才会开始。我说编程本身不难,但是现在他的问题是,他没有编的乐趣,他也没有编的成就,也没有编的激励。

如果他对钱感兴趣,你看是不是能找到一个方式,说你编了什么东西,你能得到一些正的反馈。

刘韧:能赚钱是吗?这样的方式好找吗?比如说编个东西,然后就能赚钱。不是我付的。

蒋涛:我认识一个小孩,初中没读完,就出来混社会了。他去应聘工作,都没有人找他,他就只能自学,英语他也不会,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生磕出来的,但是他会赚钱,还赚了很多钱,他20多岁时,收入就大几千万,靠写程序赚到。

我真的惊掉了眼睛,他那天就跟我说一个事,他说赚钱就是计算思维,如果想赚钱,他就能找到,比如说现在抖音很火,抖音上有很多视频,实际上是对电影的一个包装。就把电影里面裁一段出来,然后放出来,就是片段,然后他有一个哥们靠这个也赚了不少钱,就是找了一堆人工去电影里面剪辑,剪辑好笑的地方,然后放出去。他说这帮哥们太笨了,要我做,我就去抓B站上弹幕最多的片段,肯定大家想分享。

你这个靠人做,他说我靠程序去做,他就是没有版权,他说你帮我去优酷找版权,我搞一批人干,很快就赚到钱了,这就是要有激励,再大的苦他也愿意吃。

这是钱的激励,其实还有别的成就的激励。

比如说,他去追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可能卡在一个地方上,他能去帮她,比如说需要投票,现在经常有人找我投票,微信要投票,投票有很多防盗机制。怎么办?怎么投?你发动人去投,你来不及,你写个投票机怎么绕过那些,他一旦钻进去了,他就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他就开始就要去探索各种知识。

卢凯:时间很紧张,我就说几句话。我分析过,观察过,60后、70后、80后、90后以及00后人的特点,以及我们社会进步发展的大趋势,换我是你,我就不会去劝他,你喜欢什么,你就去做。

因为我们的未来,是越来越多样化的,当我们不再以学习作为谋生的唯一的工具的时候,也就考大学作为唯一的谋生工具的时候,为什么不让孩子做选择?

我也有一个16岁的女儿,我现在的观点就是,你想学什么,你吃了苦你自己认,你得了益,你自己享受,你的机会很多,不因为一次选择就决定你未来永远,所以我会尊重她。

解伟俊:前面几位老师说的,我特别赞同,如果我给建议,你要把「我要他学」变成「他要自己学」,可能这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

作为家长肯定要看,他为什么不愿意学。那么这里面给一个建议,可能要看到一个榜样的力量,对他这个年纪来讲,榜样可能可能更关键,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大家讲的,要有一个正向的激励,我做的好,会怎么样?

所以我们经常讲,我们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脚步,那是因为我们过去一步一步小的脚步,一个小的成功,才能走到今天。可能让他看到一个小的成功,不断地激励自信,不断地变成一个正反馈,我愿意做,可能慢慢就解决这个问题。

刘韧:傅盛帮我出出主意。

傅盛:我女儿状况跟你儿子一样,我自己都投了编程猫了,我天天让她学,她就是不愿意。

我觉得这里面两个点,第一个点,我们很多教育它本身就有很严重的问题。

我上大学时候,感触就非常深,我觉得为什么每个学计算机先得学一个什么计算机文化基础,先把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全学会,还要换算,其实根本没有必要。

你应该是从兴趣开始,大家都讲了,你不要上来先学很多科班的东西,Python我都觉得太复杂了。拖拽的能来两下,赶快就把一个程序跑起来,就很不应该按照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叫以终为始,先从一个兴趣目标,然后用一些简化的方式让他去学习。

刘韧:你觉得是教得太难了,是吧?

傅盛:对,就一看到那些东西上来就代码,你看现在编程猫他们搞的都是那种,我看小孩就是几个模块,一分叉,就跟我们以前写编程图一样,拽两下就一个程序跑起来了。AI做成一个模块往里一放,它就可以识别花草,让他很快能上手。我觉得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刚老师说你不用太急,我觉得编程你到20岁学也来得及。不停地潜移默化,当然我觉得还是要多跟他讲,反正没事我就跟我女儿讲。

最近她开始有点兴趣了,因为她班上有个男神,程序写得特别好,可以自己写程序,我说你看老爸让你去看看对吧?你最简单的你去弄一弄,别搞得跟人家没共同语言。

她又关注了一个国外的网红,玩《我的世界》很厉害,在苹果上班。她老让我带她去佛罗里达,看能不能遇到人家,我说,你看人家程序写得好。所以给一些时间,她慢慢的兴趣出来以后,她就会接受。

第三个,其实我还有一个建议,我是建议孩子是可以玩一些游戏的,尤其一些沙盒类游戏。实际上你看《我的世界》上的游戏,它里面其实就是一种类编程的思维,你要组装一个东西,你要弄好,要把它跑起来。包括最近Roblox那些,在里面动手。程序不一定就是一行行代码,我们一定要这么理解程序,它就是一个模块,你把它拼接起来,能够运转,它就是一种程序。

刘韧:周明老师,你给我们结个尾。

周明:我觉得首先,你要找自己的原因,就是咱们跟女儿、跟儿子实际上是隔代了,这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把他当成自己同学那种教育也不对的,他本来就隔代,认知程度就不一样。

某种意义上,咱们要承认咱们自己out了,不是咱们凌驾于自己的儿子女儿之上,这是真的。因为好多新的事情,咱们不是很了解,但是咱们拿过去的思维去教育,他是不服的。

我给你举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是,我朋友他从法国回来,他女儿因为在法国待过,他女儿就想学品酒师,我这朋友是北大计算机的教授,他就说,周老师我是没招了,你有没有办法让我女儿学计算机?

我说,你让你女儿到微软来玩玩,他就女儿来玩。我就给她搞了一个微软对联,出上联对下联,她觉得这东西挺神奇,出个天对地,什么你好对什么他行等等,对个长句也能对出来,他说,周叔叔这玩意咋对的?我就跟她说,这简直太简单了,随便编两行程序这事就搞定了。

她回家跟他爸说,爸我要学计算机了。他爸问她为什么,她说,「周叔跟我讲计算机太简单,你看对联都能给对出来」。她后来就去澳洲学计算机去了,这是一个正例,还有一个反例。

也是我女儿,因为我学计算机,跟刚才傅总说的一样,我说,「你也学计算机,老爸还能教你,是不是?」

我女儿就说,凡是你学的东西,我都不学,你学计算机我坚决不学计算机,你搞自然语言我坚决不摸这个语言的事儿,她就去自己玩音乐,制作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然后我就踢她打她,什么招都用了,就像刘总说的,什么威逼利诱全用了,一点用都没有。

后来我求饶了,我说,其实你愿意学啥就学啥,为了跟人家套近乎,我自己去学了点音乐。但学得很差,主要是想跟她有点共同语言,然后她一看老爸往她那个方向走,她就愿意跟你说话了。你再跟她说,现在音乐也不是纯粹人工音乐,其实用神经网络做音乐也挺有道理的。

然后你给她介绍几个网站,她说这是神经网络做的,不是人做的?我说,真的不是人做的,用神经网络做的。

后来,她到国外去学音乐制作,人家特别喜欢神经网络这件事,就觉得我将来拼个人的音乐才华,拼不过别人,我要是再加点神经网络,说不定还能搞出点新奇玩意儿,结果,她绕一圈又回到老爸的多少有点这个长处的地方了。

这个故事就告诉你了,你不一定一次性的必须现在就要学什么,你可以先了解他,接近他,帮助他,让他觉得你为他好,将来有一天,他可能会回到你所设计的某些地方。

另外,即使没有回到你所设计的这个地方,你通过这个过程,实际上你对你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强求孩子做你喜欢的事情,应该去鼓励他做他喜欢的事情。

刘韧:谢谢,我们今天就结束了。

刘韧商业写作通识

刘韧:煮知识  论英雄

刘韧:电影是小城市窗口

刘韧:编辑的价值

刘韧:和人物共同创作人物故事

刘韧:好记者到事实为止(2020修订版)

刘韧:怎么学习(2020修订版)

刘韧:初级写作者必读书单

刘韧:人物报道经验之他是谁

岳麓对话:刘韧对话鲍岳桥周明卢凯解傅盛蒋涛伟俊相关推荐

  1. 程序五杰(吴晓军,鲍岳桥,周志农,刘旭,朱崇君)

    吴晓军.鲍岳桥.周志农.刘旭.朱崇君作为中国第一代成名的程序员,他们个人奋斗的酸甜苦辣同中国软件地起落同步.国内接触过计算机的人都使用过或仍然使用着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凝结而成的程序.也许他们中的有些 ...

  2. 鲍岳桥:52 岁还在熬夜写代码! | 人物志

    52年前,他出生在浙江:上世纪80年代,他在浙江余姚一所并不太出名的高中就读. 那时,他并不是一个优等生,但是数年后,他却用编程影响成千上万人,并借此成为中国第一代程序员的"开国元勋&quo ...

  3. 鲍岳桥 | 52 岁还在熬夜写代码

    52年前,他出生在浙江:上世纪80年代,他在浙江余姚一所并不太出名的高中就读. 那时,他并不是一个优等生,但是数年后,他却用编程影响成千上万人,并借此成为中国第一代程序员的"开国元勋&quo ...

  4. 消费电子世界采访联众总裁鲍岳桥完全版

    月亮:联众在网博会上发布了一些什么样的产品?希望对以往的公司形象做出哪些调整? 鲍岳桥:由于类似的展会比较多,所以联众还是按照自身的发展步调和预定计划行动.这次网博会上我们推出了从韩国引进的一款以高尔 ...

  5. 鲍岳桥,一个程序员的成功路线图

    "我们老家所有的人都在做生意,有做得比较好的,也有很多失败的,但是,每一个失败的人过一段时间后都还想重头再来,接着做生意,这里的人遇到事情都会多动动脑筋,我多少是 受他们的影响的" ...

  6. [ZT]鲍岳桥:一个程序员的成功之路

    联众世界总裁鲍岳桥:一个程序员的成功之路   计世网   孙小羽 浙江人 "我们老家所有的人都在做生意,有做得比较好的,也有很多失败的,但是,每一个失败的人过一段时间后都还想重头再来,接着做 ...

  7. CSDN蒋涛对话阿里云CTO周靖人:大模型风起云涌,阿里云将毫无保留地开放各项能力...

    4月 7 日,阿里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官宣邀测引发热议,国内大模型一触即发. 今天在2023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人正式发布"通义千问".阿里 ...

  8. 对话周明:回望过去,展望未来,NLP有哪些发展趋势?

    Home Blog 对话周明:回望过去,展望未来,NLP有哪些发展趋势? 2019年2月15日 by 打不死的小强 AI 新闻 0 comments 周明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 ...

  9. 对话AI顶尖大牛周明老师:大模型的机遇和挑战?

    Datawhale学习 分享人:周明老师,Datawhale 特邀嘉宾 这次 Datawhale开源学习 特别邀请了周明老师分享: 周明,澜舟科技创始人兼CEO,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副理事长.NL ...

最新文章

  1. Count and Say leetcode java
  2. HDU - 7009 树上游走(树的直径+容斥)
  3. DBCP连接池配置常用参数说明
  4. 前端学习(2929):vue改变多个样式的组合
  5. 深入浅出Shell编程: Shell 变量【ZT】
  6. Web应用工作原理、动态网页技术
  7. 三次握手的本质_动画讲解TCP的3次握手,4次挥手,让你一次看明白
  8. C语言oo1cpp怎么进,cpp 第八章第7题解决办法
  9. 广义表取表头表尾_数据结构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10. erdas2015几何校正模块在哪_几何校正和正射校正,怎样用erdas做几何校正?
  11. 给Android系统瘦身,安卓优化大师:给系统瘦身
  12. windows phone的那些应用们 有意思的,good design的,有用的...
  13. HTML5网页设计图片如何,网页设计中优化图片的6个技巧
  14. 网站点击流日志数据分析
  15. 【c语言】矩阵的创建
  16. 一个用interproscan做基因注释的简易教程
  17.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第3版.pdf
  18. 热烈祝贺我公司获得“渣土车智慧监控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19. 响铃:暴跌后仅有8倍PE,趣店为何还在跌跌不休?
  20. SpringMVC-Spring-Mybatis

热门文章

  1. ppt英文怎么转换成中文?快来收藏这些翻译技巧
  2. 毕业季面试常见10个问题及回答技巧
  3. 有没有一个企鹅软件,到哪里下载
  4. LED显示屏简介特点
  5. Thinkpad-t470电脑 Hackintosh 黑苹果efi引导文件
  6. 苹果手机计算机的使用记录,苹果iPhone手机求一款记录日常工作内容的便签app
  7. oracle nolgging,ORACLE创建管理索引
  8. 北京/上海内推 | 小红书智能算法组招聘NLP/音乐/语音识别算法实习生
  9. Windows 7上网痕迹快速清除的技巧
  10. 每日一练———C语言算法题--平年闰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