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

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人工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思维的第二种方式。

这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人工神经网络首先要以一定的学习准则进行学习,然后才能工作。现以人工神经网络对手写“A”、“B”两个字母的识别为例进行说明,规定当“A”输入网络时,应该输出“1”,而当输入为“B”时,输出为“0”。

所以网络学习的准则应该是:如果网络作出错误的的判决,则通过网络的学习,应使得网络减少下次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

首先,给网络的各连接权值赋予(0,1)区间内的随机值,将“A”所对应的图象模式输入给网络,网络将输入模式加权求和、与门限比较、再进行非线性运算,得到网络的输出。

在此情况下,网络输出为“1”和“0”的概率各为50%,也就是说是完全随机的。这时如果输出为“1”(结果正确),则使连接权值增大,以便使网络再次遇到“A”模式输入时,仍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输出为“0”(即结果错误),则把网络连接权值朝着减小综合输入加权值的方向调整,其目的在于使网络下次再遇到“A”模式输入时,减小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

如此操作调整,当给网络轮番输入若干个手写字母“A”、“B”后,经过网络按以上学习方法进行若干次学习后,网络判断的正确率将大大提高。

这说明网络对这两个模式的学习已经获得了成功,它已将这两个模式分布地记忆在网络的各个连接权值上。当网络再次遇到其中任何一个模式时,能够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和识别。

一般说来,网络中所含的神经元个数越多,则它能记忆、识别的模式也就越多。如图所示拓扑结构的单隐层前馈网络,一般称为三层前馈网或三层感知器,即:输入层、中间层(也称隐层)和输出层。

它的特点是:各层神经元仅与相邻层神经元之间相互全连接,同层内神经元之间无连接,各层神经元之间无反馈连接,构成具有层次结构的前馈型神经网络系统。

单计算层前馈神经网络只能求解线性可分问题,能够求解非线性问题的网络必须是具有隐层的多层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反映了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的特点。

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原型研究。从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脑科学、病理学等生物科学方面研究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神经系统的生物原型结构及其功能机理。(2)建立理论模型。

根据生物原型的研究,建立神经元、神经网络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概念模型、知识模型、物理化学模型、数学模型等。(3)网络模型与算法研究。

在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作具体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计算机模拟或准备制作硬件,包括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也称为技术模型研究。(4)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系统。

在网络模型与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组成实际的应用系统,例如,完成某种信号处理或模式识别的功能、构作专家系统、制成机器人等等。

纵观当代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人类在征服宇宙空间、基本粒子,生命起源等科学技术领域的进程中历经了崎岖不平的道路。我们也会看到,探索人脑功能和神经网络的研究将伴随着重重困难的克服而日新月异。

神经网络可以用作分类、聚类、预测等。神经网络需要有一定量的历史数据,通过历史数据的训练,网络可以学习到数据中隐含的知识。

在你的问题中,首先要找到某些问题的一些特征,以及对应的评价数据,用这些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虽然BP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学习速率是固定的,因此网络的收敛速度慢,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

对于一些复杂问题,BP算法需要的训练时间可能非常长,这主要是由于学习速率太小造成的,可采用变化的学习速率或自适应的学习速率加以改进。

其次,BP算法可以使权值收敛到某个值,但并不保证其为误差平面的全局最小值,这是因为采用梯度下降法可能产生一个局部最小值。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附加动量法来解决。

再次,网络隐含层的层数和单元数的选择尚无理论上的指导,一般是根据经验或者通过反复实验确定。因此,网络往往存在很大的冗余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网络学习的负担。最后,网络的学习和记忆具有不稳定性。

也就是说,如果增加了学习样本,训练好的网络就需要从头开始训练,对于以前的权值和阈值是没有记忆的。但是可以将预测、分类或聚类做的比较好的权值保存。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形式

神经网络有多种分类方式,例如,按网络性能可分为连续型与离散型网络,确定型与随机型网络: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前向神经网络与反馈神经网络写作猫。本章土要简介前向神经网络、反馈神经网络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

前向神经网络是数据挖掘中广为应用的一种网络,其原理或算法也是很多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就是一种前向型神经网络。 Hopfield神经网络是反馈网络的代表。

Hvpfi}ld网络的原型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目前,已经在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 模拟退火算法是为解决优化计算中局部极小问题提出的。

Baltzmann机是具有随机输出值单元的随机神经网络,串行的Baltzmann机可以看作是对二次组合优化问题的模拟退火算法的具体实现,同时它还可以模拟外界的概率分布,实现概率意义上的联想记忆。

自组织竞争型神经网络的特点是能识别环境的特征并自动聚类。自组织竟争型神经网络已成功应用于特征抽取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Hopfield神经网络

Hopfield神经网络(Hopfield Neural Network,简称 HNN),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Hopfield教授1982年提出的一种反馈型神经网络,信号不但能向前,还能向后传递(输出信号又反馈回来变成输入信号。

而前面所介绍的BP网络是一种前馈网络,信号只能向前传递)。他在Hopfield神经网络中引入了“能量函数”概念,使网络的运行稳定性的判断有了可靠依据。

Hopfield神经网络的权值不是经过反复学习获得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则计算出来的,一经确定就不再改变,而Hopfield神经网络的状态(输入、输出信号)会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更新,网络演变到稳态时各神经元的状态便是问题的解。

1985年,Hopfield和Tank研制了电子线路来模拟Hopfield网络,较好地解决了优化组合问题中著名的TSP(旅行商)问题,找到了最佳解的近似解,为神经网络的复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对于地球物理反演这种最优化问题,可以很方便地用Hopfield网络来实现。

反演的目标函数等于Hopfield网络的“能量函数”,网络的状态(输入、输出信号)就是模型的参数,网络演变到稳态时各神经元的输入输出值便是反演问题的解。

Hopfield神经网络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网络模型,分别记为DHNN(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和CHNN(Continues Hopfield Neural Network)。

在前馈型网络中无论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一般均不考虑输入与输出之间在时间上的滞后性,而只表达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

但在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中,考虑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延迟因素,因此需要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网络的动态数学模型。

8.5.4.1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8.12所示。这是一种单层全反馈网络,共有n个神经元。

图8.12的特点是任意一个神经元的输出xi只能是0或1,均通过连接权wij反馈至所有神经元j作为它的输入xj。

也就是说,每个神经元都通过连接权接收所有其他神经元输出反馈的信息,这样每一个神经元的输出都受其他所有神经元输出的控制,从而每个神经元的输出相互制约。每个神经元均设一个阀值Ti,以反映对输入噪声的控制。

图8.12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8]8.5.4.1.1 网络的状态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任意一个神经元的输出xj称为网络的状态,它只能是0或1。

变化规律由下式规定:xj=f(netj) j=1,2,…,n(8.33)f( )为转移函数,离散 Hopfield神经网络的转移函数常用符号函数表示:地球物理反演教程其中netj为净输入:地球物理反演教程对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一般有wij=0,wij=wji (8.36)这说明神经元没有自反馈,两个神经元的相互控制权值相同。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稳定时,每个神经元的状态都不再改变。

此时的稳定状态就是网络的输出,记为地球物理反演教程8.5.4.1.2 网络的异步工作方式它是一种串行方式,网络运行时每次只改变一个神经元的状态,其他神经元的状态保持不变。

8.5.4.1.3 网络的同步工作方式它是一种并行同步工作方式,所有神经元同时调整状态。8.5.4.1.4 网络的吸引子网络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输出X,称为网络的吸引子。

8.5.4.1.5 网络的能量函数网络的能量函数定义为地球物理反演教程以上是矩阵形式,考虑无自反馈的具体展开形式为地球物理反演教程当网络收敛到稳定状态时,有ΔE(t)=E(t+1)-E(t)=0 (8.40)或者说:地球物理反演教程理论证明了如下两个定理[8]:定理1.对于DHNN,若按异步方式调整网络状态,且连接权矩阵W为对称阵,则对任意初始状态,网络都能最终收敛到一个吸引子。

定理2.对于DHNN,若按同步方式调整网络状态,且连接权矩阵W为非负定对称阵,则对任意初始状态,网络都能最终收敛到一个吸引子。

8.5.4.1.6 利用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进行反演在地球物理线性反演中,设有如下目标函数:地球物理反演教程对比式(8.38)和式(8.42)发现它们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王家映的《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一书中,直接用式(8.42)和式(8.38)类比,公式显得复杂。

本书设立一个新的目标函数ϕ,公式将会变得简洁得多:地球物理反演教程再对比式(8.38)和式(8.43),发现它们完全一样,只要设:X(t)=m,W=GTG,T=GTd (8.44)注意:式(8.43)的目标函数ϕ的极大值解就是原来目标函数φ极小值的解,它们是同解的。

如果待反演的模型参数是离散的0或1值,那么可以直接应用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进行反演。

但是一般它们都是连续的数值,所以还要将模型参数表示为二进制[1]:地球物理反演教程其中:Bij=0或1为二进制数;D和U为整数,取决于模型参数的大小和精度。

这样第i个模型参数就用Bij表示为了二进制数。将式(8.45)代入目标函数式(8.43)后再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进行对比,确立新的等价关系后,就可以进行反演了。

这个新的等价关系式可以参见王家映的《地球物理反演理论》[1]一书。反演的过程大致如下:(1)根据模型参数的大小范围和精度确定D和U,将初始输入模型参数变为二进制数。

设立一个拟合精度标准,如相对均方差ε,设定一个最大迭代次数N(所有神经元的输出都修改一次称为一次迭代)。(2)利用数据方程的G矩阵(在一般情况下需用偏导数矩阵获得)计算网络的权值和阀值。

(3)将二进制初始模型参数输入网络并运行网络。(4)把每次迭代网络输出值变为十进制模型参数,进行正演计算。如果拟合满足精度ε,则停止网络运行并输出反演结果。

否则重复(2)~(4)步直到满足精度或达到最多迭代次数N为止。

在一般情况下,地球物理数据方程的G矩阵是无法用解析式写出的,需要用偏导数矩阵获得,它是依赖于输入参数的,因此网络的每次迭代都要重新计算偏导数矩阵。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因此他的反演过程和最小二乘法相似。

此外,用Hopfield神经网络进行反演同样有可能陷入局部极值点(吸引子)。因此同样受初始模型的影响,需要尽量让初始模型接近真实模型。

8.5.4.2 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CHNN)[8]1984年,Hopfield把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发展为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

但所有神经元都同步工作,各输入输出量为随时间变化的连续的模拟量,这就使得CHNN比DHNN在信息处理的并行性、实时性方面更接近实际的生物神经网络工作机理。因此利用CHNN进行地球物理反演更加方便。

CHNN可以用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但用模拟电子线路来描述,则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图8.13为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8]。

图8.13 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8]图8.13中每个神经元用一个运算放大器模拟,神经元的输入输出用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压表示,连接权用电导表示。

每个放大器有一个正向输出和一个反向输出,分别表示兴奋和抑制。每个神经元还有一个用于设置激活电平的外界输入偏置电流作为阀值。这里由于篇幅关系不再累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其他文献。

试画出BP神经网络结构输入层3节点,隐层5节点,输出层2节点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

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den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用WORD可以画,插入形状。

bp神经网络对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有什么要求

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越多越好,输出数据需要反映网络的联想记忆和预测能力。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

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BP网络具有高度非线性和较强的泛化能力,但也存在收敛速度慢、迭代步数多、易于陷入局部极小和全局搜索能力差等缺点。

扩展资料:BP算法主要思想是:输入学习样本,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的权值和偏差进行反复的调整训练,使输出的向量与期望向量尽可能地接近,当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小于指定的误差时训练完成,保存网络的权值和偏差。

1、初始化,随机给定各连接权及阀值。

2、由给定的输入输出模式对计算隐层、输出层各单元输出3、计算新的连接权及阀值,计算公式如下:4、选取下一个输入模式对返回第2步反复训练直到网络设输出误差达到要求结束训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P神经网络。

BP网络是什么?

我们最常用的神经网络就是BP网络,也叫多层前馈网络。BP是back propagation的所写,是反向传播的意思。

我以前比较糊涂,因为一直不理解为啥一会叫前馈网络,一会叫BP(反向传播)网络,不是矛盾吗?

其实是这样的,前馈是从网络结构上来说的,是前一层神经元单向馈入后一层神经元,而后面的神经元没有反馈到之前的神经元;而BP网络是从网络的训练方法上来说的,是指该网络的训练算法是反向传播算法,即神经元的链接权重的训练是从最后一层(输出层)开始,然后反向依次更新前一层的链接权重。

因此二者并不矛盾,只是我没有理解其精髓而已。

随便提一下BP网络的强大威力:1)任何的布尔函数都可以由两层单元的网络准确表示,但是所需的隐藏层神经元的数量随网络输入数量呈指数级增长;2)任意连续函数都可由一个两层的网络以任意精度逼近。

这里的两层网络是指隐藏层使用sigmoid单元、输出层使用非阈值的线性单元;3)任意函数都可由一个三层的网络以任意精度逼近。其两层隐藏层使用sigmoid单元、输出层使用非阈值的线性单元。

参考资料:【注】参考自《机器学习》

哪些神经网络可以用在图像特征提取上

BP神经网络、离散Hopfield网络、LVQ神经网络等等都可以。

1.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

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den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2.Hopfiled神经网络是一种递归神经网络,由约翰·霍普菲尔德在1982年发明。Hopfield网络是一种结合存储系统和二元系统的神经网络。

它保证了向局部极小的收敛,但收敛到错误的局部极小值(local minimum),而非全局极小(global minimum)的情况也可能发生。Hopfiled网络也提供了模拟人类记忆的模型。

3.LVQ神经网络由三层组成,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网络在输入层与隐含层间为完全连接,而在隐含层与输出层间为部分连接,每个输出层神经元与隐含层神经元的不同组相连接。

隐含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固定为1。输入层和隐含层神经元间连接的权值建立参考矢量的分量(对每个隐含神经元指定一个参考矢量)。在网络训练过程中,这些权值被修改。

隐含层神经元(又称为Kohnen神经元)和输出神经元都具有二进制输出值。

当某个输入模式被送至网络时,参考矢量最接近输入模式的隐含神经元因获得激发而赢得竞争,因而允许它产生一个“1”,而其它隐含层神经元都被迫产生“0”。

与包含获胜神经元的隐含层神经元组相连接的输出神经元也发出“1”,而其它输出神经元均发出“0”。产生“1”的输出神经元给出输入模式的类,由此可见,每个输出神经元被用于表示不同的类。

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描述,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图相关推荐

  1. 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三层神经网络结构图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啊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小发猫 神经网络BP模型 一.BP模型概述误差逆传播(Error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简称为BP(Back-Propaga ...

  2. 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图

    试画出BP神经网络结构输入层3节点,隐层5节点,输出层2节点 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 ...

  3.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异常工况智能识别】(基于迁移学习,拓扑结构卷积神经网络的污水异常工况识别)

    基于迁移学习拓扑结构卷积神经网络的污水异常工况识别 **摘 要: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的异常工况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图像纹理性分析的工况识别方法.首先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异常工况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卷积神 ...

  4. 说明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图

    深度学习中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 .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即ANN)是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 ...

  5. 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bp神经网络的建模步骤

    如何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 模型 . 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提供原始数据2.训练数据预测数据提取及归一化3.BP网络训练4.BP网络预测5.结果分析现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预测2 ...

  6. 什么是拓扑结构、拓扑结构图

    什么是拓扑结构?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拓扑的含义,所谓"拓扑"就是把实体抽象成与其大小.形状无关的"点",而把连接实体的线路抽象成"线",进 ...

  7. [pytorch]计算图:对神经网络的图式描述:自动求导的数学基础

    学长让学pytorch库,说是可以让程序在GPU上跑起来. 刚开始看的doc 没什么耐心和线索,失败 又去b站看了看网课,还不太准确,失败 直接上了web感觉还不太行 又去蓝桥上找了个lab lab ...

  8. ICDM2019|基于多尺度描述神经网络的余震检测方法

    你和"懂AI"之间,只差了一篇论文 很多读者给芯君后台留言,说看多了相对简单的AI科普和AI方法论,想看点有深度.有厚度.有眼界--以及重口味的专业论文. 为此,在多位AI领域的专 ...

  9. 描述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卷积神经网络三大特点

    什么是卷积神经网络?为什么它们很重要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它的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一部分覆盖范围内的周围单元,对于大型图像处理 ...

最新文章

  1. golang教程汇总
  2. 泛型技巧系列:简单类型选择器
  3. Python 基础常用数据结构
  4. Java 洛谷 P1424 小鱼的航程(改进版)
  5. mysql 互斥_MySql中互斥量mutex的实现
  6. gorm物理删除:unscoped用法
  7. Centos 6.7 配置时间同步解决时间自动变化的问题
  8. BeautifulSoup children descendants对比
  9. 代理模式【介绍、静态代理、动态代理、入门、应用】
  10. MySQL高级 - 日志 - 查询日志
  11. windows7无人值守应答文件.rar_数智化赋能人力共享运营,人力管理走向“无人值守”...
  12. C++学习之路 | PTA乙级—— 1086 就不告诉你 (15 分)(精简)
  13. SQL SERVER 2000 创建挂起的文件操作 解决方法
  14. OpenCV-python学习笔记(五)——shreshoding阈值化
  15. springboot实体映射到数据库_SpringBoot 操作 ElasticSearch 详解
  16. java基础学习(7)浅析final,private,public,protected,static等关键以及它们的区别的联系
  17. 传奇开服很难吗?教你怎么给Hero传奇引擎添加NPC
  18. 「创作之秋」| 参赛成员- 获奖名单(参与奖)
  19. 中国医科大学2021年12月《医学遗传学》作业考核试题
  20. 实现微博批量取消关注用户

热门文章

  1. 网页链接无法打开网站,网站登录不上,问题解决
  2. 《图解机器学习》(杉山将.著)笔记——第一章 什么是机器学习
  3. 坑!人民币符号¥为什么有时候一根横线,有时候两根横线?
  4. [术语对照]-天文学术语中英对照
  5. day24_SQL语言(四)约束和策略
  6. C++中三种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7. win10查看程序运行开始时间
  8. Latex修改编号、枚举与拆分文件
  9. 电缆载流量计算对照表
  10. 要直接,不要怂,谈钱才不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