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籍简介

经典摘录

三思而行

满招损,谦受益

牵就与适应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论压力

论恐惧

难得糊涂

春色满寰中

槐花


书籍简介

作者季羡林。 本书精选季羡林关于人生活法的散文,阐述一个人怎样活在当下,向我们阐释了怎么去生活这个人生态度。

季羡林先生笔下的文字总是带着美的韵味,这种美,这种韵味,是因为先生将眼前的景与心中的境界紧紧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又意境深远。

生活究竟是什么? 赶快看看这本书吧,或许能给你不一样的启发和感受。

经典摘录

  • 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是能够想出办法来的。

PS: 和船到桥头自然直,绝处逢生,人挪活等等类似

三思而行

  • 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 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一个是“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这话虽为文子自己所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 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 ...  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
  • 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作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ps : 类似芒格所说的双轨分析

满招损,谦受益

  • 这本来是中国一句老话,来源极古,《尚书·大禹谟》中已经有了,以后历代引用不辍,一直到今天,还经常挂在人民嘴上。可见此话道出了一个真理,经过将近三千年的检验,益见其真实可靠。

这话适用于干一切工作的人,做学问何独不然?可是,怎样来解释呢?

  • 事实上,不管你搞哪一门学问,决不会有搞得完全彻底一点问题也不留的。人即使能活上一千年,也是办不到的。因此,在做学问上谦虚,不但表示这个人有道德,也表示这个人是实事求是的。听说康有为说过,他年届三十,天下学问即已学光。仅此一端,就可以证明,康有为不懂什么叫学问,现在有人尊他为“国学大师”,我认为是可笑的。他至多只能算是一个革新家。
  • 在当今中国的学坛上,自视甚高者,所在皆是;而真正虚怀若谷者,则绝无仅有。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有不少年轻的学者,写过几篇论文,出过几册专著,就傲气凌人。这不利于他们的进步,也不利于中国学术前途的发展。
  • 我一生勤奋不辍,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但一遇到一个必须深入或更深入钻研的问题,就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有时候不得不临时抱佛脚。人们都承认,自知之明极难;有时候,我却觉得,自己的“自知之明”过了头,不是虚心,而是心虚了。 ...    但是,我又遇到了极大的矛盾:我觉得真正行的人也如凤毛麟角
  • 我只劝大家,不要全信那一些对我赞誉的话,特别是那些顶高得惊人的帽子,我更是受之有愧。

ps :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些高冷的文字,给季老先生贴上了众多的标签,也将他推上了众终生膜拜的神坛。 此话说明作者对赞誉清醒的认识

牵就与适应

  • 牵就,也作“迁就”。“牵就”和“适应”,是我们说话和行文时常用的两个词儿,含义颇有些类似之处;
  • 根据词典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注“牵就”为“迁就”和“牵强附会”。注“迁就”为“将就别人”,举的例是:“坚持原则,不能迁就。”

PS: 作者比较考究,注明了词典的解释

  • “牵就”的宾语往往是不很令人愉快、令人满意的事情。在平常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本来是不能或者不想去做的。极而言之,有些事情甚至是违反原则的,违反做人的道德的,当然完全是不能去做的。但是,迫于自己无法掌握的形势,或者出于利己的私心,或者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非做不行,有时候甚至昧着自己的良心,自己也会感到痛苦的。
  •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经常不断地遇到必须“适应”的事务,“适应”成功,我们就有了“进步”。简洁说:我们须“适应”,但不能“牵就”。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 中国老百姓有一句俗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意思是看到了非法之事或非法之人,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有看见。这是和稀泥、息事宁人的歪门邪道,不属于中国老百姓崇高的伦理标准。 ...    我是赞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根据眼前的社会风气,我看还是不拔刀为好。有时候你拔刀相助那个人本身一看风头不对,会对你反咬一口的。
  • 不法之事和不法之人,我根本看不清,用不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够六根清净,心地圆融,根本不伤什么脑筋。可我现在既然已经动了,决无恢复原状的可能。那么,怎么办呢?我只能套用李密《陈情表》中的两句话:“羡林进退,实为狼狈。”

论压力

  • 什么叫“压力”?上述文章中说:“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压力。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独裁者,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看上去似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而他们却战战兢兢,时时如临大敌,担心边患,担心宫廷政变,担心被毒害被刺杀。他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大资本家钱太多了,担心股市升降,房地产价波动,等等。至于吾辈平民老百姓,“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都是压力,谁能躲得开呢?
  •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 ...   然而压出来的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然而这些压力何等好啊! ... 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我怀疑真有这种人,过去由于一些我曾经说过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我似乎是淡泊名利,其实那多半是假象。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用不着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这对我形成颇大的压力。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 压力如何排除呢?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我的“三不主义”的第三条是“不嘀咕”,我认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制造成的压力。

论恐惧

  • 法国大散文家和思想家蒙田写过一篇散文《论恐惧》。他一开始就说:“我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是研究人类本性的学者,对于人为什么恐惧所知甚微。”我当然更不是一个研究人类本性的学者,虽然在高中时候读过心理学这样一门课,但其中是否讲到过恐惧,早已忘到爪哇国去了。
  • 人们可以从很多角度上来探讨恐惧问题。我现在谈一下我自己从一个特定角度上来研究恐惧现象的想法,当然也只能极其概括,极其笼统地谈。
  • 我认为,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正常的,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是英雄,我们平常所说的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就是指的这个。不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孱头。不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也是正常的。
  • 两个正常的现象用不着讲,我现在专讲二三两个不正常的现象。要举事例,那就不胜枚举。我索性专门从《晋书》里面举出两个事例,两个都与苻坚有关。《谢安传》中有一段话:“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苻坚大兵压境,作为大臣的谢安理当恐惧不安,然而却竟这样从容镇定,至今传颂不已。所以,我称之为英雄。

ps : 作者举的例子,也能体现渊博的知识

  • 《晋书·苻坚传》有下面这几段话:“谢石等以既败梁成,水陆继进。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下面又说:“坚大惭,顾谓其夫人张氏曰:‘朕若用朝臣之言,岂见今日之事耶!当何面目复临天下乎!’潸然流涕而去,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这活生生地画出了一个孱头。敌兵压境,应当振作起来,鼓励士兵,同仇敌忾,可是苻坚自己却先泄了气。这样的人不称为孱头,又称之为什么呢?结果留下了两句著名的话: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至今还活在人民的口中,也可以说是流什么千古了。
  • 如果想从《论恐惧》这一篇短文里吸取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的。我们都要锻炼自己,对什么事情都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处变不惊。

难得糊涂

  • 我逐渐发现,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

  • 郑板桥生在清代乾隆年间,所谓康乾盛世的下一半。所谓盛世历代都有,实际上是一块其大无垠的遮羞布。在这块布下面,一切都照常进行。只是外寇来的少,人民作乱者寡,大部分人能勉强吃饱了肚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了。最高统治者的宫廷斗争,仍然是血腥淋漓,外面小民是不会知道的。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有这两个条件的只是士这个阶层。所以士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眼中钉。可离开他们又不行。于是胡萝卜与大棒并举。少部分争取到皇帝帮闲或帮忙的人,大致已成定局。

...

但同时皇帝也多以莫须有的罪名大兴文字狱,杀鸡给猴看。统治者就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手法,统治天下。看来大家都比较满意。但是我认为,这是真糊涂,如影随形,就在自己身上,并不“难得”。

我的结论是: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

...

可世界上还偏有郑板桥这样的人,虽然人数极少极少,但毕竟是有的。他们为天地留了点正气。他已经考中了进士。据清代的一本笔记上说,由于他的书法不是台阁体,没能点上翰林,只能外放当一名知县,“七品官耳”。他在山东潍县做了一任县太爷,又偏有良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潍县衙斋里所做的诗为证。结果是上官逼,同僚挤,他忍受不了,只好丢掉乌纱帽,到扬州当八怪去了。他一生诗书画中都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有如司马迁的《史记》。他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而他独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独必须装糊涂,假糊涂。

我的结论是: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 我虔心默祷上苍,今后再也不要让真糊涂进入我身,我宁愿一生背负假糊涂这一个十字架。

ps : 这个是想有清醒的认识,并且也需要勇气,克服内心恐惧

春色满寰中

  • 我被人称作“老”已经有些年头了,我自己也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但是,在这里,我却无论如何也老不起来;我只能算是一个小老头,一个年轻人。我环顾周围诸老,他们并不老态龙钟、老眼昏花、老牛破车、老气横秋、倚老卖老、老大伤悲;而是老当益壮、老谋深算、老骥伏枥、老马识途、老罴当道、老成持重。他们都有一颗年轻的心。他们关心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四化的实现、个人的贡献。
  • 记得屠格涅夫有一篇散文诗,讲到人们向前走,向前走,归根结底走到一个黑洞那里——这就是坟。鲁迅先生也有一篇散文诗,叫作《过客》。在这里面,过客问老翁道:“老丈,你大约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老翁回答说:“前面?前面,是坟。”但是,女孩立刻抗议说:“不,不,不,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蔷薇。”

槐花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当下即是生活》季羡林——读书笔记相关推荐

  1. 《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

    <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 以前,只知道新东方是教英语的,也培训挖掘机司机,一直不知道他们还研究家庭教育.读了<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一书,才知道他们的家庭教 ...

  2.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目录 第一章: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人与书关系的改变者:学会了怎样利用笔记,就能比现在更懂得如何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好伙伴:随想 ...

  3. 当下的力量 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第一章 记得七八岁时我有个疑问: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不能什么都不想啊.我做了实验,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什么都不想.但不行,总有念头冲到脑子里,至少是一些名词:姐姐,桌子,房间.消除这些只有一个办 ...

  4. 2015 读书笔记--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个人博客同时更新: tintinsnowy.com 楔子 我想用怎么样的文字来谈读书都是多余.阅读是任何人都可以培养的爱好,可以说是对人影响最深远的爱好.培根那篇伟大的散文<谈读书>已经说 ...

  5. 读书笔记app推荐——只为让你的生活更高效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现代人的生活的话,毋庸置疑就是"忙"了,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大家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从早高峰的挤公交开始到半夜不知几点才能熄掉的灯,从睁眼的那一刻开始到终于能 ...

  6. 读书笔记—《20岁的生活方式,决定30岁的打开方式》小令君

    最近有几件事对我影响比较大 有一位长辈病逝,在河南老家里待了四天之后,赶回上海. 飞机穿越气流层时引发的颠簸,让我相信死亡不再遥远. 一场由期待慢慢演变成焦虑的异地恋. 刚好换了一个新的Kindle, ...

  7. 【读书笔记】人可以晚睡,读书笔记不可晚到【如何阅读一本书-轻阅读编写组-生活/育儿家教类】

    这本书是一月书单里的,同月里有<刻意学习>.<冷暴力>.等其他类型的书,紧跟慢跟总算在五月底的时候要来动手完成它的读书笔记,这样很不好.应该在自己要求的时限内,一周一本,然后周 ...

  8. 202312读书笔记|《赶时间的人》——灰暗的从前会成为照亮未来的光,艰难的生活里,诗歌是那陡峭的另一面

    202312读书笔记|<赶时间的人>--灰暗的从前会成为照亮未来的光,艰难的生活里,诗歌是那陡峭的另一面 <赶时间的人> 作者王计兵,一个外卖员的诗,饱含对生活的热情,向上的力 ...

  9. 《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5

    上一篇读书笔记里的三章内容,是全书的第二篇,名字叫"社会关系有价签".作者通过分析家庭伦常.社会资本和社会变迁来阐释社会关系里的经济学原理,探寻每一个关系里的成本效益.虽然作者的理 ...

最新文章

  1. java集合(List,Set,Map)详细总结
  2. 帮我看看这点破事 EVENT
  3. 使用摄像头运行ORB SLAM2---使用视频运行ORB-SLAM2
  4. Linux网络编程(一):Linux内核
  5. k8s Service之LoadBalancer和ExternalName
  6. 简历要求中“ 扎实的JAVA基础”的学习方法
  7. Oracle 9i 的安装(图解)
  8. 广州大学计算机技术复试c语言试题,广州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9. php+crontab+shell方案实现的秒级定时发起异步请求回调方案
  10. Mysql 数据库中Where 关键字的使用
  11. MatConvNet 相关函数解释说明
  12. 小松的STM32教程(14)——内部flash模拟eeprom
  13. 利用python批量查询企业信息_python批量查询百度收录
  14. JAVA实现类泡泡屏保效果
  15. 如何避免字节流读取文本乱码
  16. JS中定义函数的几种方法
  17. 跨交换机VLAN的配置实验
  18. 公布旗下(飞秋)系列软件工作原理
  19. STM32电子万年历制作详解(RTC实战)
  20. 中国智能全轮驱动系统行业市场供需与战略研究报告

热门文章

  1. 洛谷 #2197. Nim游戏
  2. Java语言之父James Gosling
  3. Wind River Linux
  4. java 用户登录界面代码_求JAVA实现用户登录界面代码?
  5. 读《哈佛情商课》有感
  6. 502 Bad Gateway 怎么解决?
  7. 游戏设计艺术 第2版 第30章 读书笔记
  8. 计算机图形与OpenGL学习五(二维几何变换1.平移、旋转、缩放)
  9. 数据分析实战一:教育课程案例线上平台数据分析
  10. 指针的大小与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