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

  • 主要功能概述
  •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 1. 封装成帧
    • 2. 透明传输
    • 3. 差错检测
  • MAC寻址
  • 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 1.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 2.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 3.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 其他知识点

主要功能概述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计算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计算机的网络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将这种数据块称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之与接收方相匹配;在两个网路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管理。这些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1. 封装成帧

为了向网络层提供服务,数据链路层必须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而物理层我们知道,它是以比特流进行传输的,这种比特流并不保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错误,接收到的位数量可能少于、等于或者多于发送的位数量。而且它们还可能有不同的值,这时数据链路层为了能实现数据有效的差错控制,就采用了一种“帧”的数据块进行传输。而要采帧格式传输,就必须有相应的帧同步技术,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成帧”(也称为“帧同步”)功能。

  • 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 分组交换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所有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数据都是以分组(即IP数据报)为传送单位。
  • 网络层的IP数据报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就成为帧的数据部分。在帧的数据部分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添加上首部和尾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帧。
  • 帧长等于数据部分长度加上帧首部和帧尾部的长度,而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即确定帧的界限)。
  • 首部和尾部还包含许多必要的控制信息,在发送帧时,是从帧首部开始发送。
  • 各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要对帧首部和帧尾部的格式有明确的规定。
  • 为了提高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尽可能大于首部和尾部的长度。但是,每一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
  • 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ASCII码组成的文本文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
  • 控制字符SOH(Start Of Header)放在一帧的最前面,表示帧的首部开始。另一个控制字符EOT(End Of Transmission)表示帧的结束。他们的十六进制编码分别是01(二进制是00000001)和04(二进制是00000100)。
  • 采用帧传输方式的好处是,在发现有数据传送错误时,只需将有差错的帧再次传送,而不需要将全部数据的比特流进行重传,这就在传送效率上将大大提高。但随后很快又恢复正常,于是重新从头开始发送刚才未发送完的帧。由于使用了帧定界符,在接收端就知道前面收到的数据时个不完整的帧(只有首部SOH,没有传输结束符EOT),必须丢弃。而后面收到的数据有明显的帧定界符(SOH和EOT),因此这是一个完整的帧,应当收下。

但同时也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识别帧的开始与结束;(2)在夹杂着重传的数据帧中,接收方在接收到重传的数据帧时是识别成新的数据帧,还是识别成已传帧的重传帧呢?这就要靠数据链路层的各种“帧同步”技术来识别了。“帧同步”技术既可使接收方能从以上并不是完全有序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每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同时还可识别重传帧。

2. 透明传输

在上面提到了在数据链路层实现透明传输和封装成帧时,使用到了转义字符。在假设没有使用转义字符的前提下我们来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

  • 由于帧的开始和结束的标记是使用专门指明的控制字符,因此,所传输的数据中的任何8比特的组合一定不允许和用作帧定界的控制字符的比特编码一样,否则就会出现帧定界的错误。
  • 当传送的帧使用文本文件组成的帧时(文本文件中的字符都是从键盘上输入的),其数据部分显然不会出现像SOH或EOT这样的帧定界控制字符。可见不管从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可以放在这样的帧中传输过去,因此这样的传输就是透明传输。

问题:当数据部分是非ASCII码的文本文件时(如二进制代码的计算机程序或图像等),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数据中的某个字符的二进制代码恰好和SOH或EOT这种控制字符一样,数据链路层就会错误地找到帧的边界,把部分帧收下(误认为是完整的帧),而把剩下的那部分数据丢弃(这部分找不到帧定界控制字符SOH)。这样的帧的传输显然就不是透明传输。

  • 问题分析:为了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就必须设法使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字符“SOH”和“EOT”在接收端不被解析为控制字符。
  • 解决方法: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和”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其十六进制编码是1B)。而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入的转义字符。这种方法称为字节填充(byte stuffing)或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在数据当中,那么解决方法仍然是在转义字符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因此,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3. 差错检测

传输差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最基本的比特差错,另一类就是收到的帧并没有出现比特错误,但却出现了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

  • 比特差错:就是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即1可能会变成0,0可能会变成1。比特差错是传输差错中的一种。
  • 三个帧:[#1]-[#2]-[#3],假定在接收端收到的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1)帧丢失:收到[#1]-[#3](丢失了[#2])。
    (2)帧重复:收到[#1]-[#2]-[#2]-[#3](收到两个[#2])。
    (3)帧失序:收到[#1]-[#3]-[#2](后面发的帧反而先到达了接收端,这与一般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概念不一样)。
  • 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e):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例如,误码率为10 ^ (-10)时,表示平均每传送10^10个比特就会出现一个比特的差错。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提高信噪比,就可以使误码率减小。

问题:实际的通信链路并非理想的,它不可能使误码率下降到零。
问题分析: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检测措施。
解决方法: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的检测技术。
注: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的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

补充:
OSI的观点是必须把数据链路层做成是可靠传输的。因此在CRC检测基础上,增加了帧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收到正确的帧就要向发送端发送确认。发送端在一定的期限内若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就认为出现了差错,因而就进行重传,直到收到对方的确认为止。
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曾经起到很好的作用。但现在的通信线路的质量已经大大提高了,由通信链路质量不好引起差错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

因特网广泛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都不适用确认和重传机制,即不要求数据链路层向上层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因为这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不合算)。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时除了差错并且需要进行改正,那么改正差错的任务就由上层协议(如,运输层TCP协议)来完成。实验证明,这样可以提高通信效率。

MAC寻址

这是数据链路层中的MAC子层主要功能。这里所说的“寻址”与“IP地址寻址”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此处所寻找地址是计算机网卡的MAC地址,也称“物理地址”、“硬件地址”,而不是IP地址。在以太网中,采用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地址进行寻址,MAC地址被烧入每个以太网网卡中。这在多点连接的情况下非常必需,因为在这种多点连接的网络通信中,必须保证每一帧都能准确地送到正确的地址,接收方也应当知道发送方是哪一个站。

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设计目标就是为网络层提供各种需要的服务。实际的服务随系统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情况下,数据链路层会向网络层提供以下三种类型的服务:

1.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是指源计算机向目标计算机发送独立的帧,目标计算机并不对这些帧进行确认。这种服务,事先无需建立逻辑连接,事后也不用解释逻辑连接。正因如此,如果由于线路上的原因造成某一帧的数据丢失,则数据链路层并不会检测到这样的丢失帧,也不会恢复这些帧。出现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然在错误率很低,或者对数据的完整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如话音数据),这样的服务还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样简单的错误可以交给OSI上面的各层来恢复。如大多数局域网在数据链路层所采用的服务也是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2.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为了解决以上“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的不足,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引入了“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在这种连接服务中,源主机数据链路层必须对每个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编号,目的主机数据链路层也必须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帧进行确认。如果源主机数据链路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所发送的数据帧的确认,那么它需要重发该帧。 这样发送方知道每一帧是否正确地到达对方。这类服务主要用于不可靠信道,如无线通信系统。它与下面将要介绍的“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需要在帧传输之前建立数据链路,也不要在在帧传输结束后释放数据链路。

3.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大多数数据链路层都采用向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确认服务。利用这种服务,源计算机和目标计算机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连接,该连接上发送的每一帧也都被编号,数据链路层保证每一帧都会被接收到。而且它还保证每一帧只被按正常顺序接收一次。这也正是面向连接服务与前面介绍的“有确认无连接服务”的区别,在无连接有确认的服务中,在没有检测到确认时,系统会认为对方没收到,于是会重发数据,而由于是无连接的,所以这样的数据可能会复发多次,对方也可能接收多次,造成数据错误。这种服务类型存在3个阶段,即:数据链路建立、数据传输、数据链路释放阶段。每个被传输的帧都被编号,以确保帧传输的内容与顺序的正确性。大多数广域网的通信子网的数据链路层采用面向连接确认服务。

以太网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读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目的站收到有差错的帧就把他丢弃,不采取其他行为。

其他知识点

  • 局域网的优点: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以很方便的访问全网;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演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 以太网采用的协议是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点接入CMSA/CD。协议的要点是:发送前先监听,便发送边监听,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立即停止发送。然后按照退避算法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因此,每一个站在自己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以太网上各站点都平等的争用以太网信道。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相关推荐

  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简单总结

    因为遇到了这样一道题,所以想借此机会记录一下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题目如下: (多选)下列属于数据链路层基本功能的有 ( ) A.流量控制 B.介质访问控制 C.成帧 D.差错控制 答案:ABCD ...

  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1.3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概述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计算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计算机的网络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 ...

  3.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不包括( )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不包括( D ) A. 定义数据格式 B. 提供结点之间的可靠传输 C. 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 D. 为终端结点屏蔽物理传输的细节 A.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组帧,组帧即定 ...

  4.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作者主页」:士别三日wyx 「作者简介」:CSDN top100.阿里云博客专家.华为云享专家.网络安全领域优质创作者 「专栏简介」:此文章已录入专栏<计算机网络零基础快速入门> 本章重 ...

  5. 计算机网络(16)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目录 1.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1.1.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1.2.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1.3.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2.链路管理 3.帧定界.帧同步与透明传输 4.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提供服务的 ...

  6. 网络编程-网路七层协议图(2)之每一层对应的设备及功能(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OSI七层协议在网络传输中扮演的角色及功能: 7.应用层--–电脑的各种数据 6.表示层 --– 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 5.会话层--–会话管理.会话流量控制.寻址. ...

  7. 三、数据链路层(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目录 1.1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1.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物理链路:有线通信时,链路指两个节点之间的物理线路,如电缆或光纤.无线电通信时,链路指基站和终 ...

  8. 3.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3.1 ...

  9.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知识结构 文章目录 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二.组帧 三.差错控制 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五.介质访问控制 六.局域网 七.广域网 八.数据链路层设备 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为网络层 ...

  10. 使用layer7应用层过滤功能

    默认 netfilter/iptables 体系的不足,以基于网络层的数据包过滤机制为主,同时提供少量的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的过滤功能,难以判断数据包对应于何种应用程序(如QQ.迅雷),通过为Linux ...

最新文章

  1. Python+OpenCV图像处理实验
  2. Java 多线程同步和异步详解
  3. BUUCTF(pwn)铁人三项(第五赛区)_2018_rop
  4. 当复选框中打勾时后面自动显示y或者n_基于轮廓系数确定K-Means聚类中的K
  5. linux还原系统_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Linux运维工程师
  6. 记一次mysql进程无法启动的解决方案
  7. 毕业一年的员工跳槽需要理由吗?
  8. javaSE----继承
  9. python之show、hide、slidedonw、slideup方法实例
  10. AspectJ——预编译方式实现AOP
  11. sir模型初始值_经典传染病的SIR模型(基于MATLAB)
  12. java case when多分支判断_Apache Spark之单分支CaseWhen优化为IF
  13. java压缩linux上的文件,java linux下文件压缩
  14. 算法导论16.2-2
  15. 佳能mf4400打印机无线服务器,佳能mf4400打印机驱动最新版
  16. 如何创建管道——pipe
  17. 合唱队形java_动态规划之合唱队形问题
  18. 2-5 CAD基础 打断(break)和合并(join)
  19. 干货 | 这样做轻松复现顶会论文
  20. 制作动态网站比较好用的软件工具

热门文章

  1. 七个 ios 上的 android 模拟器
  2. 小米路由修改服务器密码,小米路由器怎么重新设置密码?
  3. Matlab学习笔记:网格线的粗细调整
  4. WORD表格排版案例之论文封面
  5. 用微信网页版阅读文章
  6. Matlab之min()、max()函数(求最小、最大值)
  7. C# 获取打印机状态
  8. 支付交易相关接口文档对接
  9. android studio改java,Android Studio如何修改快捷键
  10. 任正非对姚安娜是劝退式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