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编-老子王弼注》第十三则《四〇章》,副标题为《“反者道之动”》。

钱钟书此则解读《老子》“反者,道之动”。

老子的哲学至大至高,研究宇宙终极问题。

宇宙归根到底无非是物质的运动或运动的物质,没有无动之物,也没有无物之动。

老子指出物之动就是离开原初,实际就是异化,就是“反”;“物极必反”,“反”到极限又转头,在更高的层次上向开始的地方返回,可视为“反反”。

《老子》一再申言“反者道之动”:

1、 一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2、 二五章:“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 三○章:“其事好还”;

4、 六五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5、 《注》:“反其真也。”

钱钟书指出:

《文子·道原》虽曰“反者,道之常也”,不似《老子》之重言申明。王弼注语皆肤略,未窥徼眇。

老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谈“反者道之动”足见其重要。而王弼的注语较简略,未能窥其奥妙。

因此,钱钟书撇开王弼注径直探究老子之言。

【“反”字有两义】

钱钟书写道:

《老子》用“反”字,乃背出分训之同时合训,足与“奥伏赫变”(aufheben)齐功比美,当使黑格尔自惭于吾汉语无知而失言者也(参观《周易正义》卷论《易有三名》)。

钱钟书对汉语的优越性有民族自豪感,他在《周易正义》卷论《易有三名》中曾驳斥了黑格尔说汉字缺乏思辨性的偏颇,这里举“反”字为例重提,说黑格尔如若知悉了“反”字的思辨特征不亚于“扬弃”,肯定惭愧自己的失言。

根据钱钟书在《易有三名》中的阐述:

一字能涵多意,对每一层意思分别进行训诂,就叫分训。如果一字所含的两个意思并列而不矛盾,叫并行分训。如果一字所含的两个意思相反和矛盾,叫岐出分训或背出分训。

钱钟书强调,汉字的思辨性,不仅在于一字数意,而且在于数意可以在一定的语境里同时并存、同时合用,用钱钟书的话是:“胥征不仅一字能涵多意,抑且数意可以同时并用,‘合诸科’于‘一言’。”

在本则,钱钟书指出《老子》所用“反”字就是背出分训之同时合训。

“反”有两义。

一者、正反之反,违反也;

二者、往反(返)之反,回反(返)也(“回”亦有逆与还两义,常作还义)。

《中庸》:“生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郑玄注:“谓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

《汉书·文帝纪》诏曰:“今单于反古之道”,颜师古注:“反、还也”,又《昭帝纪》诏曰:“望王反道自新”,师古注:“欲其旋反而归正”;谓从古而复其道也。

——《中庸》所言“反古之道”意为“新政可从”;《汉书·文帝纪》诏所言“反古之道”意为“从古”,其中的“反”字均表示和古道相合,遵从古道。

《商君书·更法》篇:“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成汤王、周武王,因为不遵循古礼而兴;殷朝、夏朝之灭,因为不改变古礼而亡。因此,违反古礼未必不对,遵循古礼也未必都对。其中的“反”字表示和古道相离,违背古道。

钱钟书由此指出:

前之“反”言遵言合,后之“反”言违言离,此背出之分训。

即“反”字可以表示遵从、符合,也可以表示违背、相离,可作背出分训。

【《老子》之“反”融贯两义】

“反”字可以表示遵从、符合,也可以表示违背、相离,而《老子》于一句话中并用两意。

老子是如何给“道”命名呢?《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根据钱钟书的提示,解读如下:

1、“名曰大”

“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于是,开始想到“大”字,“大”为正;

2、“大曰逝”

逝者,离去也。“大”为“正”,离开“大”即违背“大”,违背“大”即违背“正”,就是“反”;

3、“逝曰远”

远者,逝之甚,反之极,越来越背离“正”以达极端;

4、“远曰反”

远之极、背离“正”以达极端后必然要返归“正”,“物极必反”。此为第二个“反”,是“远”而复,是回返,是反之反。

“反者道之动”之“反”字兼“反”意与“返”亦即反之反意,一语中包赅反正之动为反与夫反反之动而合于正为返。

用白话解读以下钱钟书的文言表达:

老子之言有两个“反”字,前面的“反”是和“正”相背离的“反”,是“反正之动”;后面的“反”是向“正”回归的“反”(返),是“反反之动。”

老子之“反”兼有“反正之动”和“反反之动”两个意思。

【老子“反”之辩证思想】

钱钟书写道:

“大”为正;“逝”者、离去也,违大而自异,即“反”;“远”乃去之甚、反之极;而“反(返)”者、远而复,即反之反,“至顺”即“合”于正。故“反(返)”、于反为违反,于正为回反(返);黑格尔所谓“否定之否定”,理无二致也。

窃谓吾国古籍中《老子》此五言约辩证之理,《孟子·尽心》“无耻之耻,无耻矣”七言示辩证之例,皆简括弘深。

黑格尔曰矛盾乃一切事物之究竟动力与生机,曰辩证法可象以圆形,端末衔接,其往亦即其还。

钱钟书此则告诉我们,老子的辩证思想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1、矛盾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行的动力和生机,也是“道之动”的根据和动力。

2、事物运行的轨迹,在老子看来是“反之反”,开始是“正”之“反”,而后是“反之反”,在新的层面上回归“正”;事物运行的轨迹,在黑格尔看来是“否定之否定”,开始是对肯定加以否定,而后是对否定加以否定,在新的层面上回归肯定。因此,钱钟书说,老子的想法和“黑格尔所谓‘否定之否定’,理无二致也”。

3、事物运行的轨迹为圆形。老子所谓“道之动”,它的运行轨迹开始是背离“正”而趋向远,远之极以后便掉转头来开始回返,回返是“反”之“反”,划了一个圈。黑格尔“曰辩证法可象以圆形,端末衔接,其往亦即其还。”“黑格尔《哲学史》论‘精神’之运展为‘离于己’而即‘归于己’,‘异于己’以‘复于己’词意甚类老子之‘逝曰远,远曰反’”。

兹后,钱钟书大量引证了古今中外的博学宏士和老子“道之动”若合一契的思想和论述:

1、《易·泰》卦:“无往不复”;

2、《礼记·乐记》:“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3、《史记·春申君列传》黄歇上书:“臣闻物至必反”,又《货殖列传》:“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4、《文子·自然》:“天道默默,……智不能得,轮转无端。……“惟道无胜,……轮转无穷”;

5、《鹖冠子·环流》:“物极必反,命曰环流”;

6、《列子·天瑞》:“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又《仲尼》:“故物不至者则不反”;

7、《庄子·则阳》:“得其环中以随成。……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又《寓言》:“始卒若环,莫得其伦”;

8、《荀子·王制》:“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9、《吕氏春秋·大乐》:“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又《圆道》:“圆周复杂,无所稽留”,又《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又《似顺论》:“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10、《淮南子·原道训》:“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钧旋毂转,周而复匝”,又《主术训》:“智欲圆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诸节之“复”字“反”字皆兼示“回复(复)”与“反复(覆)”、“回反(返)”与“违反”,即老子语意;“输转”、“环流”又如黑格尔之以圆形拟状也。

11、柏拉图早谓理智之运转作圆相。神秘宗师泼洛丁纳斯引而申之,谓证道乃往而复,其动也圆,如荡子背土迷方而终反故里。犹老子之言“逝曰远,远曰反”或《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所喻“有人舍父逃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五十余年,渐渐游行,遇到父舍”。

12泼洛克勒斯书中义旨粲备;以反为道之动,故动以圆为态,而合以分为体。

盖为黑格尔之先者千余年。

最为亮眼的是,钱钟书说,老子之辩证思想比黑格尔早一千多年,充分彰显了钱钟书先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自信之情!

二〇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注:篇中斜体字引自《管锥编-老子王弼注》第十三则)

钱钟书论“反者道之动”相关推荐

  1. 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杨绛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 ...

  2. 杨绛与钱钟书,人世间最理想的婚姻

    01 我与钟书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 ...

  3. 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文/杨绛 来源:北京日报 杨绛一家人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 ...

  4. 为什么钱钟书、秦晖成不了大思想家 | 苏小和

    为什么钱钟书.秦晖成不了大思想家 | 苏小和 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以至于我们虽有知识,却无体系,虽有发现,却无模型,虽然深深体察到世界的复杂,却无法从复杂的生活中抬起头,看见那些比复杂的生活 ...

  5. 读《钱钟书是如何读书和做笔记的》

    钱锺书先生(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在我们的印象里应该算是博学甚至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才了,但是施蛰存在谈到钱锺书时说:"钱锺书,我不说他聪明,我说他用功.&quo ...

  6. 钱钟书《围城》 使用 Python wordcloud jieba 生成词云分析图

    文章目录 Intro Requirements 分析结果(4张图) 代码 Intro 这几天看了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读过之后有种感觉:如果对全文分词,按照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应该是: 小姐 ...

  7. 《围城》读后感 钱钟书

    无锡作家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40年代就引起轰动,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优秀小说. <围城>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群原离战争烽火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主人公方鸿渐从欧洲 ...

  8. 从钱钟书的博学到维特根斯坦的思想

    应该承认钱钟书先生有渊博的学问,仅他的读书笔记资料集<管锥编>,所表现出来的学识之广博,眼界之宽阔,浏览之繁浩,阅读之细致,很难再有人能够超出其右.能够有如此心境读书做笔记的人,现在实在再 ...

  9. 读《记钱钟书与〈围城〉》有感

    本文是杨绛先生为了解读者对<围城>的一些疑惑所作,供偏爱着参考.写了钱钟书写<围城>的背景以及钱钟书的一些生平趣事. 第一部分讲的<围城>里的人物是作者生平遇见的一 ...

  10. 从钱钟书到思维导图,读书到底有多少奥秘?

    读书可以说是一个人汲取精神养料的源泉,笔者也常在思考怎样的读书方法才能真正有收获,目的也只有一个:化书籍为力量,而不是看过后就忘却了,像一阵微风吹过,彼时觉得凉爽,过后什么也没留下,如此便是太过怠慢一 ...

最新文章

  1. 怎么在uefi解锁磁盘_系统重装时,如何秒判Windows启动是UEFI/Legacy?3步就够了!...
  2. maven依赖范围_Maven依赖范围
  3. 为什么自己编写的页面总是在那里抖动_「内存抖动」?别再吓唬面试者们了行吗...
  4. 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有乌班图,折腾Ubuntu的一些summary--初装Ubuntu18和重装Ubuntu18
  5. em算法怎么对应原有分类_机器学习基础-EM算法
  6. java混淆工具对比,java-混淆如何在另一个类中键入比较器
  7. Eclipse install new software 失败 解决方案
  8. mysql列不明确_PHP和MYSQL:如何解决JOIN操作中不明确的列名?
  9. JAVA数据缓存之内存缓存
  10. 使用装机软件后,删除开机启动项的方法
  11. 新手怎么建设更高质量的外链
  12. 如何使用JavaWeb实现户籍管理系统?
  13. Greenplum性能优化analyze
  14. 《谈美》读书感想:读书于人生的意义
  15. 清除hao123浏览器劫持小尾巴病毒
  16. 天猫精灵打开电脑(网络唤醒)
  17. 资料外泄:给系统管理者的警告
  18. 【工大SCIR】对话中的情感分析与生成简述
  19. 一次真实的应急响应案例(Centos)——暴力破解、替换ps命令、留多个后门——事件复现(含靶场环境)
  20. glue logic-胶合逻辑

热门文章

  1. 计算机术语一种单向密码体制,密码体制有哪五部分
  2. java 显示百分比_Java 数字转百分比%
  3. Siebel系统中配置LDAP认证
  4. Reflection(反射)
  5. 第一章 DirectX 计算机图形学(上)
  6. 荣耀3x android 5.0,华为荣耀3X畅玩版_EMUI2.3_Android4.4_完整
  7. 蓝牙Socket通讯
  8. jupyter中markdown模式编辑文本格式
  9. MiCT: Mixed 3D/2D Convolutional Tube for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论文笔记
  10. 除去google工具栏启动的GoogleToolbarNotifier.exe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