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中移动)----微信的强力竞争者来了

----兴趣了解内容

面对微信的垄断地位,三家运营商对于微信等OTT服务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联通是主动合作,2013年8月,中国联通广东公司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定制 SIM 电话卡,用户将享有多项独家的微信特权。中国电信则是联合网易共同作战,中国电信宣布合资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并发布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社交产品“易信”。而规模最大的中国移动选择了另辟蹊径地融合通信。个人认为,不同的态度与策略并没有高下之分,这与三家运营商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竞争地位是息息相关的。

运营商们面对互联网公司OTT业务的凶猛攻击,终于要反击了。中国移动将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整合手机终端的通信能力和移动互联网的体验,直接支持类似微信的OTT业务,进行自我革命。当然,自我革命的目的是要革微信的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科技产品都一样,火爆的周期一般不会超过三年,随着新技术新创新的出现,都会被替代,而且,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见异思迁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所有客户都是留不住的。迭代是互联网业务的特长,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不一定好使,企业需要的是彻底变革。我们终于看到了运营商的自我革命,不管行动会面临多大阻力,至少是已经有战略意识。

  两年来,微信如日中天,看似势不可挡,在各个产业上四面出击,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不带任何成见的说,所有需要让移动终端用户安装到一个平台上,并需要二次打开才能使用的APP都不具备必须品的特性,也很难长期生存,不管你有多少粉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要运营商掌握着这张皮,就随时可以将毛拔出来。之所以看着毛疯涨而不管或不敢管,那是因为他的新毛还没储备好。一旦到了换毛的季节,他会毫不犹豫的拔毛换毛。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运营商的控制力100%,现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流行也得意于操作系统站在运营商之上提供了舞台,运营商一时不知所措,只能等到技术变革和新技术的成熟。

  微信建立起的强大的圈子,也四处扩张其使用价值,增强用户粘性,但始终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底层的问题,在运营商的网上运行,在谷歌的操作系统上安装,无论如何是寄生虫,对于用户是麻烦的,对于使用是弹性的。

  4G来了,运营商终于有了新的武器,以前那些语音业务都可以通过VOLTE来统一实现,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其他任何应用,就可以直接像whatsApp、iMessage、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等富通信功能,这就是融合通信。

  所谓“融合通信”,就是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这三个主要入口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与手机整合,变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具体来说,“新通话”将基于未来VoLTE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通话体验。比如有高清音视频通话,还可以在通话过程中进行文字图片等其他内容的分享,以及一键发起多方通话等。“新消息”,则是在手机中直接提供融合的消息界面,在手机原有的消息界面中,就能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消息交互和群组通信,同时还能兼容传统短彩信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情况。“新联系”,则是运营商直接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联系人管理,包括群组、个人名片、网络地址本等功能。

  有人认为,微信的功能强大,那么多能力不是运营商的这个融合通信就能做到,这是微信不可能被击败的原因。但是,别忘记了,微信活着的基础不是朋友圈,不是移动支付,不是公众号,而是消息传递、信息沟通。

  大家往往把微信归为社交应用,但实际上微信们在本质上都是通信应用,最多只能算建立在通信基础上的社交功能,否则也不会对运营商的语音业务构成毁灭性冲击。微信的火,实际上是正好填补了运营商由语音业务向流量业务彻底转型的空白期。微信的根是通信,甚至是语音通信,如果根基应用不再被用户需要了,那些丰富多彩的枝桠还能活跃多久?

  当然,技术的革新是无法阻挡的,业务的生命周期也是宿命,微信要么就自己也进行革命,把自己干掉,做出一个新的建立在VOLTE基础上的新产品,要么就在VOLTE还没致命的时候提前最大限度扩大应用范围提高使用粘性,争取新活法。

   运营商的融合通信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多少用户会用?这个对于本运营商的用户不成问题,因为只要运营商有这个技术,一定会让手机具备这个功能,只要你用这个手机,自然而然就用了这个,而且是平滑升级,不存在任何使用转换,电话照打,信息照发,而且,结果和装了微信的效果一样。

  2、运营商们之间是否合作?如果运营商合作起来,大家都这样做,而且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发送无碍,接收无碍,那肯定会打击向微信这样的应用,否则,一旦运营商之间互相拆台,微信会渔翁得利。

  3、产业链的支撑力度有多大?运营商什么时候会大规模在4G上使用VOLTE,而网络的覆盖、速度和终端的支撑是否会有好的客户体验,如果终端稀少、网络覆盖小、客户体验差,会葬送了好局。

  随着4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LTE以其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为移动通信提供了更好的网络基础,运营商自己也要推动用户有语音短信消费,向流量消费迁移,这是在革自己的命,也是在革竞争者的命。谁能活的更好,就看谁能让用户喜欢了。

日前,中移动在其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以“新通话、新联系、新消息”为特点的融合通信产品以及星星2号等有此功能的手机。此举一出,立即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看好者有之,看衰者也大有人在。那么此次中移动推出的融合通信究竟有几分胜算呢?

业内知道,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移动在其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曾走过不少弯路,当然也有过不少成功的经验。所谓前车之鉴(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所以此次发力融合通信,我们不妨从过往的经验与教训等来简单对比和分析中移动融合通信要想成功或者说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相对于对手的OTT业务)具备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其实所谓融合通信并非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出现。例如2012年,欧洲五大电信巨头联合就推出了joyn(即增强版丰富通信套件)业务,提供消息、语音、图文和视频等具备富媒体功能的即时通信。2012年年底,西班牙三家电信运营商面向当地用户推出了joyn,随后三家韩国电信公司迅速跟进。然而,尽管有多家电信运营商、系统设备商和终端厂商加入融合通信的阵营,最终的结果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互通问题。而从中移动此次推出的融合通信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不会与联通和电信互通看,中移动似乎未能汲取之前其他国外运营商类似业务失败的教训。所以未来中移动的融合通信采取何种市场策略(开放还是封闭)对于其融合通信的成败至关重要。

另外,作为融合通信的主要载体,终端厂商的支持也相当关键。3G时代,中移动TD-SCDMA源于终端合作伙伴,尤其是重量级终端合作伙伴支持的乏力,导致其在与电信和联通的竞争中失利,至少其在2G时代的霸主地位被撼动至今仍被业内作为反面教材,而到了4G时代,得益于终端厂商的大力支持,其在4G初期发展迅猛,在弥补3G时代与对手电信和联通差距的同时,4G更是逐步拉开与对手的距离。这一正一反的事实,都证明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而言,终端厂商的鼎力支持是何等重要。

具体到移动的融合通信,据称,“三新”手机将于2015年年中正式上市,2015年实现全面商用。除了移动自家的产品外,中兴、三星、HTC、华为、酷派、索尼、联想厂商明年第一季度也会支持相关融合通信功能的手机。其实就在中移动发布融合通信之时,国内主流手机厂商之一的中兴就已率先发布了支持其融合通信功能的手机星星2号。而作为首批支持中国移动融合通信服务的手机,星星2号支持“新通话、新联系、新消息”,包括VoLTE高清语音通话以及富媒体消息等。尤其需要指出,星星2号主打系统级智慧语音,与移动推进的融合通信及语音业务方向一致。两个不同时代,终端厂商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做法,导致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竞争态势和格局。中移动在这之间得失的经验和教训尽显。

除上述之外,最终决定中移动融合通信产品及服务胜负或者最关键的还是其推出的融合产品本身。提及中移动所谓的融合通信产品,业内马上想到的就是如飞聊、Jego等,无奈的是,这些产品都因产品理念及本身缺乏创新及差异化而几近夭折。充其量是中移动挑战对手OTT业务的一种存在感而已。那么此次融合通信又当如何呢?

按照中移动的介绍,其融合通信通过升级终端上原有的通话、短/彩信和通讯录三大通信入口,在保护用户原有通信习惯、继承运营商基础通信业务全球可达性和电信级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形成以“新通话”、“新消息”和“新联系”为核心的功能完善、体验优良的基础通信服务。这里,中移动在手机通话、消息、联系人等功能底层采用融合通信技术,而不需要另外安装App就能使用,这除了与微信等互联网企业的即时通信产品形成重要差异化的同时,较之前自己的融合通信产品(例如飞聊、Jego)从理念到产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此次中移动发布融合通信确实在市场策略和产品层面汲取了前车之鉴,但在心态上(例如开放)上却依然守旧,至少与其在市场策略及产品上相比仍显保守和落后,而这似乎为其融合通信未来的胜算又增添的几分不确定性。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中移动早前提出的“融合通信”技术,在业内立刻让人联想到固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以及像固话与手机融合在一起的套餐。不过知情人士却表示,“融合通信”其实是一款APP,功能与腾讯的微信类似。

融合通信实为中移动开发的“APP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将上线的“融合通信”实际上就是一个APP定制软件,它将把通话、短消息、通信录等集合在一起,与微信的表现形式差不多。未来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微信,就可以像whatsApp、iMessage、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通信功能。在没有数据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短信发送。

  早在今年2月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展上,中国移动就发布《下一代融合通信技术白皮书》,称要有对抗微信的战略产品推出。6月11日,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亚洲移动通信展上再次透露了“融合通信”的新进展:已经发布第二版白皮书,并号召产业链以及全球的运营商都来支持。

  而中国移动早期的解释是,融合通信是指,将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升级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

如果你要问当下的中国人,“你最离不开的手机应用是什么?”,我估计90%以上的智能机用户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微信!”。这款2011年1月推出的即时通讯应用仅用了4年时间变发展了超过6.6亿用户,成为当之无愧的“移动社交之王”。除了用户发展速度,微信还曾创下了若干个“前必无古人,后更有难者”的记录。

目前,微信成为了集通讯、社交、电商、游戏、支付、生活服务为一身的超级APP,覆盖了个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前文所述,微信正在成为一款人们“离不开”的应用。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微信收获用户的同时,不断招致同行们的“羡慕嫉妒恨”,这其中就有运营商的影子。

2013年8月,中国联通广东公司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定制 SIM 电话卡,用户将享有多项独家的微信特权。

当年同月,中国电信宣布合资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并发布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社交产品“易信”。

2014年2月,中国移动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表了关于融合通信的主题演讲并发布了中国移动融合通信的路标:2014年上半年完成VoLTE所有的室外测试、现场测试,年底在全国范围商用VoLTE,并实现融合通信RCS的试商用,2015年的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融合通信RCS的商用。

我们看到,三家运营商对于微信等OTT服务的态度显然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国联通是主动合作,中国电信则是联合网易共同作战,而规模最大的中国移动选择了另辟蹊径地融合通信。个人认为,不同的态度与策略并没有高下之分,这与三家运营商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竞争地位是息息相关的。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移动选择了一条最难走、但有可能是唯一有出路的道路。所谓“最难走”指的是,融合通信是对运营商现提供的话音、短彩信等通信服务的一次完整升级,背后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巨量设备改造、优化、升级与联调测试工作,涉及面之广、工程量之巨、难度之大都将超越历史水平;所谓“唯一有出路”指的是,中国移动终于正视自身不足,面向移动社交领域进军了。作为与用户距离最近的企业,在“怎样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方面一直鲜有招数,融合通信能否打开移动社交的口子值得期待。

一、融合通信的业务形态:“三新”

所谓“融合通信”,就是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这三个主要入口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与手机整合形成“三个新”。

第一个新就是“新通话”,它将构成基于VoLTE的全新通话体系,彻底改变现有基于软交换的64K语音系统,把传统的话音系统构建成为丰富的、高质量的、多媒体的通话系统。第二个新是“新消息”,是在手机中直接提供融合的消息界面,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消息交互和群组通信,同时还能兼容传统短彩信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情况。第三个新是“新联系”,把社交关系、个人爱好、个人状态展现在“新联系”中,更加丰富地表现每个人的社交需求。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更清晰的通话、更好用的消息以及更方便的联系。

在我看来,融合通信的“三新”事实上是两个层面的创新。第一个层面是老旧通信服务的升级,主要包含“新通话”与“新消息”,都是在原有的话音和短彩信业务基础上的产品升级;第二个层面是企图通过电话号码建立基于强关系的移动社交入口,即“新联系”。

二、融合通信的发展方向:社交化

正如上文所述,中国移动推出的“融合通信”中的“新通话”、“新消息”是原有服务的升级,真正吸引人的还是“新联系”,因为这无疑将打造基于运营商码号体系的社交入口,而“入口”早就被无数次证明为互联网界的“风口”,谁先抢到,谁就赚到。

要论述这个观点,就要引出“人以群分”的论据了。自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安全、繁衍进化以及交流协作,就保持了族群而居的生活习性并且延续至今。可以说社群是人类进化发展自然形成的社会现象。在传统社会中,成员通常根据爱好、生活方式、共同语言、交通方便等因素形成社群。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人们可以自由交流。因此,社交化是符合人性、符合趋势的,这也正是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媒体繁荣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但互联网社交有一个“痛点”:缺乏信任机制。曾有某咨询机构调研,有80%以上的网民对“网友”心存芥蒂。缺乏安全感的社交更多像是在“刺激”、“娱乐”,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社交才会更有质量。

因此,利用好电话通讯录入口,打造基于熟人体系的社交网络将显然更有吸引力。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运营商多年来建立起了一套安全可靠、可信赖、可管理的码号体系——手机号码。要知道,这可是多少互联网服务商梦寐以求的资源。不妨回忆一下,微信之所以能够与微博分庭抗礼,不就是依靠微信与手机号捆绑后造成的“熟人社交”吗?从人性角度出发,比起陌生人,普通用户也更愿意与熟人、半熟人在一起分享、交流。

因此,我断定基于电话号码打造熟人社交势必将成为融合通信的重要切入点。这也将成为运营商区别于一般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社交软件的核心竞争力。

三、融合通信的关键问题:计费

根据融合通信白皮书介绍,流量将成为各类通信业务的核心,传统的语音、短信等也将优先使用流量通道。如此一来,中国移动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如何计费?

在2014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移动高层领导提出了“三条曲线”的概念,第一条曲线是话音和短彩信业务,正在走向衰落;第二条曲线是指流量业务,正在伴随着4G网络建成而快速增长;第三条曲线则是指数字化服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2014年10月发布的中国移动201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移动语音和短彩信业务继续下滑,总通话分钟数比上年同期下降0.3%,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而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8.6%。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传统通信业务发展进一步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越发明显,流量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移动业务收入的第一拉动力。因此,如何在流量上做文章显得更加重要。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2014年以微信电话本为代表的OTT企业纷纷推出了“免费电话”产品,蚕食运营商话音收入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而根据笔者实测,所谓“免费电话”不过是营销噱头,通过流量计费算起来也并不一定能让用户占到便宜。所以说,与其让互联网竞争对手推出流量计费的产品,不如自己主动出击,推出以流量为主的计费策略。这不但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商业发展的潮流,更是用户欢迎的选择。

四、融合通信还要考虑清楚的几个问题

除了上文讲到的社交化和流量化之外,融合通信还面临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如果不考虑清楚,这款被予以厚望的产品前途堪忧。

1.业务名称:这样高大上真的好么?

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中国移动推出的产品通常都有种“神秘”、“高大上”、“有逼格”的气质,比如:IMS、MAS、ADC……包括现在的融合通信。从业务名称来看,用户几乎无法猜到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而这,显然是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规则的。业务名称是产品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无法吸引人,当然也很难获得用户亲睐。

我斗胆为中移动融合通信起个有话题性的名称就叫“任信”,传播起来更加方便“因为任信,电话随意打”“因为任信,流量随意刷”“因为任信,所以任性”,好听、好记、好传播,同时也更接地气。

2.推广方式:线上线下?从小到大?邀请内测?

一款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除了产品品质和体验本身,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市场推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调动渠道资源,如何宣传推广,如何积累口碑,如何引发事件都考验着传统运营商。

值得重视的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融合通信这款产品想要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比如要把握好产品切入市场的时机和节奏,比如在4G网络快速发展用户纷纷选择换机的时候,再比如用户对微信等互联网产品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或者是某些重大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如果错过了发展良机,没跟上发展步调,产品本身又无法带来更多差异化的价值,结局是可以想象的。

3.维护支撑:谁来做?怎么做?

按照互联网世界的玩法,产品的更新迭代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融合通信还应关注维护支撑的问题。当年红极一时的飞信之所以逐渐淡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于维护支撑能力的薄弱。其中深层次的问题不便讨论,但就产品维护本身,现有的方式显然并不适合一款产品的快速迭代与更新。

4.产品运营: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

自从融合通信白皮书发布以来,业界一直认为中国移动正在以微信作为“叫板”对象,无论是产品功能还是界面都有不少模仿的影子。这就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产品到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这方面,中移动应尽快抛弃“竞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多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为用户解决问题,同时把这个信息以某种恰当的方式传达给用户,这恐怕是要运营好融合通信这款产品的关键之一。

五、融合通信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除了以上几个问题外,我还注意到中国移动此次推出的融合通信不单是移动的产品,更希望“三新”能够成为产业共识、行业共识。因此,除了自身还应当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与终端厂商的关系:怎么原生?

要说融合通信最重要的一个卖点便是终端原生(Native),也就是说在终端中自带融合通信功能。这与终端预装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原生的方式与终端硬件的配合将更加协调、更加顺畅,体验也会更好。然而,要终端厂商配合原生融合通信其实并不容易,弄不好还会影响终端本身的销量。因此,如何发挥产业号召力,建立风险分摊利益共享的机制将是此举关键。

2.处理好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互联互通?

行业评论家笨手蛇曾撰文指出,“产品相对封闭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尽管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个人认为这种封闭性带来的缺陷也将在商用后从实际效果上表现出来。这个和iMssage必须都是iPhone用户的道理类似,体验并不够好。”因此,如何处理好三家运营商的竞合关系,构建开放互联的业务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

3.处理好与设备厂商的关系:异厂家互联是难题

融合通信涉及运营商的网络改造升级,要保证端到端的业务体验不出岔子,必须要做好全程全网的网络测试与保障,因此要在多设备、多厂家复杂环境下做好异厂家互联,而这显然也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

对于眼下的中国移动,融合通信绝对是个好东西,但要做好是真不容易。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融合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简称UC,也常翻译为统一通信。融合通信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

2014年3月中国移动将放弃短信推融合通信直面微信竞争。

融合通信(UC)包含许多种通信系统或模式,其中包含统一讯息,协作,以及交互系统,实时和近实时通信与交易申请等。

从企业机构的通信业务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通信,主要以有效协同工作为目标;二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通信,一般以联络中心/呼叫中心的形式存在,并与企业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密切配合,以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由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不论是企业内部通信,还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通信,都将是融合通信的巨大应用领域。

融合通信业务是指基于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全业务服务,目前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地将融合通信业务定位为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

四大原因:

一方面,随着IP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开放的电信业务市场不断涌入新的竞争者,传统的语音业务特别是固网语音收入增幅减少甚至下滑,这迫使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不得不通过融合通信寻找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部分运营商进入融合通信业务领域以及一些传统IT公司、IT服务商不断地推出大量的基于IP网络的融合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为了在竞争中不落后于拥有融合通信业务提供能力的IT公司和IT服务商,迅速地进入融合通信业务领域,在增强自身融合通信业务提供能力的同时向IT服务能力渗透。其三是,广大客户完全不满足基于单业务提供的上一代电信业务,需要能够为其提供融合通信和IT以及业务流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其四是,电信运营商具备强大的基础网和业务网是融合通信最坚实的基础。"融合通信"在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展对中心企业信息化业务和服务中已经得到最大地体现,为了满足客户特别是政企和商企客户这种"全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率先提升其业务网构架和搭建业务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融合通信业务、IT业务和ICT业务。本文以中国电信在"商务领航"平台提供"融合通信"业务经验从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二方面来阐述下一代"融合通信"技术演进的设想。

事实证明,"融合通信"已经成为当前电信运营商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在进入"融合通信"市场的过程中,认识是否清楚、定位是否准确、能力是否具备、自身有哪些固有的优势和资源、在产业链合作过程中能够整合什么样的资源、依照何种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发展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拓展"融合通信"市场的成败。

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

在"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实践中,我们知道必须演进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模式为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

电信运营商一直都提供完整的通信产品。如电话、传真、宽带接入等,乃至目前大量的增值服务类产品,如企信通、企业总机、呼叫中心外包、企业邮箱、视频监控等,无不是电信运营商"构想"好用户的需求和业务使用"场景"而独家推出的,用户只有电信产品的"使用权",没有电信产品的"创造权",这样的环境是十分不利于"融合通信"产品的用户适配度、丰富度和满意度的,因此运营商的市场引导的要求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在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方面,上述服务和产品模式的缺陷更加突出。企业是电信运营商的理性用户,企业有对电信产品的理性考虑,企业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企业有完整的信息化思路,有更加强烈的为企业生产服务的信息化产品创造原动力,在"商务领航"产品的推进中发现需要运营商的整套产品的企业几乎没有,企业更需要的是引用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个性化的二次开发产品,因此改变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由电信运营商一家来推动的模式为由电信运营商"筑巢",应用提供商AP和企业用户三家互动,共同推进的模式会大大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当然作为主导电信运营商为新的服务和产品模式先行示范是十分必要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和业务模式的演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积极有效地开放电信已经被市场接受的"融合通信"能力、IT能力和目前已经建设的ICT能力,让各类AP一起共建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基于"融合通信"的信息化服务生态村,同时电信运营商还要做好示范。

2、在电信业能力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已经站在市场的前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短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事实同时也证明只有众多AP的参加和中国元素的加入,生成的业务才是本地化和有良好的业务体验的业务。

3、积极有效地降低电信能力的使用门槛,从技术上保障企业用户、AP的电信能力调用简单性和有效性。

4、电信"融合通信"能力要和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挂钩,使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使用能加速生产流程的运转和管理流程的高效,最终实现信息化促进营销能力、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这方面的案例在中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大量涌现出来了,但目前还处于原生态的状态。

5、在基于"融合通信"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需要支持三大商务模式,AP业务自营模式,适合于业务的哺育期、运营商提供通道合作,业务上为通道占用型。AP业务承载模式,适合于业务的成长期,运营商提供资源合作,业务上为资源出租型。AP业务托管模式,适合于业务的成熟期,运营商提供产品合作,业务上为市场共享型。

6、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的盈利方式上运营商从保存或逐步减低前向收费,转向积极发展和拓展后向收费,AP则积极发展业务分成。探索开拓后向收费为目标的商企客户服务盈利模式不仅是目前电信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固网运营商的必需,而且是下一代电信网盈利必需的商业手段。在后向收费模式中则大量开拓推式业务,如广告、主动营销、消息提示等。

7、在企业信息化业务中使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业务从外挂方式向内嵌方式演进,从拉式(PULL)业务向推式业务(PUSH)发展。

开放式的"融合通信"技术模式

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下一代电信网的发展有二大主流方向:传承电信网业务和技术模式的NGN和IMS体系和基于NGI的创新型的智能节点重叠网(P2P),但本文是主要以NGN和IMS体系开展"融合通信"业务的技术模式展开的,因为笔者认为NGN和IMS体系更适合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的发展和演进。笔者认为基于NGN和IMS体系更易对客户提供电信级的"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也能可靠地实现国家交给大型国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的监管责职。

在基于NGN和IMS网络体系架构中,IP多媒体业务子系统提供了传统电信网不可比拟的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但在上节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中提及的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已经不可能由电信运营商一家完成,电信运营商可以作为信任域提供电信运营商的多媒体业务,第三方合作者作为非信任域提供更大量的多媒体业务,为此在NGN和IMS体系架构必须SACF(业务综合接入和管控功能),通过SACF电信运营商方便的实现对信任域和非信任域提供的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和业务管控。SACF主要功能可以定义为:多媒体业务接入管控、多媒体业务引擎。本架构和体系已经在中国电信"商务领航"平台进行了试验性应用。

多媒体业务引擎是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开放的实现实体,它提供三大能力:

1、电信运营商多媒体业务开放的二次封装接口,以Parlay X 、Parlay API、SIP Servlet、JAIN API 、HTTP XML为主。

2、大网能力不达的业务网关,完成多媒体业务的适配和业务流的储存等功能。

3、大网能力接口(含信令适配),完成电信基础网,业务网,VAS平台能力的接入。

"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管控实现实体,它提供五大能力:

1、 接入控制完成绑定关系鉴权和会话鉴权、能力鉴权、负载均衡、路由分配 、会话控制(Token生命周期管理)。

2、 配置管理组件完成业务引擎配置(增、删、挂起、恢复)、业务引擎能力配置、订购关系配置、绑定关系配置。

3、 计费管理完成实时详单计费、接收并记录业务引擎上传的非实时详单、向支撑系统提供详单等。

4、 故障管理完成故障级别管理、故障告警方式管理、实时检测业务引擎的运行状态、实时检测服务开放门户的运行状态、各业务引擎运行状态和性能显示、服务开放门户运行状态和性能显示。

5、统计分析。

当前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支撑系统的构架(俗称大网能力)已经相当复杂,在基础网上已经有PSTN网、PHS网、信令网、软交换网、IP互联网、CN2骨干网、IP城域网、传输网、服务和支撑网等,在业务网上有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门户和客户端、充值和支付平台、互连星空平台、商务领航平台、语音类业务平台、视频类业务平台和资源类业务平台等。电信运营商在提供"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时往往会构架一个一个业务孤岛和信息孤岛,每个业务平台都在重组大网能力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这种业务网"融合通信"业务和固网生成模式大大增加了"融合通信"复杂度和业务成本,这点在"商务领航"业务提供中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而且众多的平台的涌现的提升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使电信运营商对于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管控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通过SACF(业务综合接入和管控功能)为封闭的电信基础网和业务网构架一个业务开放层既完成了"融合通信"业务的开放和管控更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的信息化"生态村",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的能力。

基于"融合通信"NGN IMS通信的业务开放层同时又是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重组和重构的实现层,电信运营商在统一"融合通信"的能力集后可以解决目前企业需求差异化和个性化散、乱和杂的难题:电信运营商需要的"融合通信"产品的"通用性""普适性"和商企客户对融合通信"个性化""差异化"实际需求的结合点。

电信能力开放的技术创新点

在企业信息化服务和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目标确定后,技术的创新是关键。电信能力的开放要取得市场的认可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电信能力使用的门槛,因此在电信能力和企业应用之间必须构架一座桥梁,那就是业务引擎。业务引擎是电信能力对于企业AP应用的翻译器,即异构网络的中间件。业务引擎一面指向企业的AP应用,另一面指向电信的业务能力,符合严格的电信级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外的主流技术有Par-lay技术、SIPServletAPI、JAIN等。目前国外异构网络的中间件只局限于电信业务网信令管控和企业AP的API翻译,没有涉及业务能力增强部分,但对于国内现网的具体情况,业务引擎必须增加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业务能力填充,以达到业务的现网可用性。

电信"融合通信"能力开放的技术创新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电信通信能力的开放已经走过了电信业务仿真、电信能力的IP化程序调用、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能力调用三大阶段,这里除了国际主流技术的引进,也有大量中国通信技术人员的创新,电信能力开放技术手段应该跳过仿真和程序调用直接采用以事件驱动的模式,因为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贴近企业客户服务消费习惯。

2、业务引擎内含管控和业务两大能力,管控能力是主体,业务能力是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增强,尤其在现网转型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阶段,即便在软交换完全成熟时也不可能具备海量能力。业务引擎的业务能力增强应基于电信大网能力不足时的填充原则。

3、积极引进消化国际成功的技术,创新国有或运营商的技术标准,以管控信令翻译为核心形成IMS的SACF的定义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合作共赢推进企业信息化

通过价值链管理,打造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中国电信通过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开放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和业务的能力,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成功打造了"商务领航"融合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互惠共赢合作模式。该模式依托中国电信的品牌、产品、服务、网络、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以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产品及服务"、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及服务"、设备资源拥有者的"设备资源及服务"、研究咨询机构拥有的"技术资源及服务"、中介机构拥有的"客户资源及服务"的捆绑营销模式和利润分配模式,以整体服务优势吸引更多企业选择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模式支持其信息化,促进在多赢目标下的整体盈利,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进而使应用服务运营商、软件商和资源提供方的收益分成和利益共享成为现实。因为"商务领航"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门槛,减轻了资金压力,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也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

例如,中国电信推出了"号码百事通"业务。这一系统将承载涉及全市企业发展整个过程的相关内容,政府部门、公益性机构、商业机构都将纳入其中,从而支撑上海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转,实现企业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有效衔接。采取"政务加商务"的模式,不断丰富"号码百事通"的服务内容,向"一站式、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服务方向努力。

五.信息技术发展的和谐之路

电信网络、业务、服务转型的时代赋予了中国信息产业各类技术人员巨大的机遇,但我们的技术能力不是极大提升而是十分不足,因此非常需要合理调配和组合我们的技术队伍,在技术的创新阶段竞争不应该是主流,我们更需要的是合作,我们不应该把我们有限的技术力量堆放在相同或相似的少数课题上。我国3G移动的TD-SCDMA技术和视频AVS技术为我们带了个好头,笔者呼吁,在IMS架构中的"融合通信"SACF部分,我国的技术人员协作奋斗拿出中国自己的标准,创造我们的设备,最后造福于商企客户,为商企客户提供信息化全面服务。

全媒体融合通讯终端概述

全媒体融合通讯终端,作为网动A8智慧云视讯平台的核心组件之一,它能够自由接通多种软硬件的多媒体通讯系统,并将各系统的音频、视频、数据等进行统一采集、组合和分发推送,成为联接各多媒体通讯系统的智能调度枢纽,它采用运营级硬件配置,全球首创的全媒体、多协议、跨平台一体融合技术,可通过网络将不同厂商的会议MCU、视频监控设备、H.323/SIP硬件终端、VoIP语音网关相互融合,并经过合屏、混音,重新压缩后再次发布到视频会议、Flash直播、全自动录播乃至大屏显示等系统。该产品内置十余种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以插件的形式独立运行,系统安全、稳定、便于维护、扩展和升级,在丰富用户业务应用的同时,能大幅降低用户运维费用,保护现有投资,可广泛用于各行业。

可应用场景

首长督查、应急指挥:对于公安、交警、人防、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联动需求,网动全媒体融合通讯终端能够有效地将现有的应急指挥调度、软硬件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孤岛"通讯系统融合到一起,该设备可同时将来自各大系统的多路视频画面重新排列后输出到大屏显示,并做合屏压缩后再传输回去,此外还支持无线电台、对讲机、GSM/CDMA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接入,从而大大简化系统集成环节,协助用户快速反应,有效地实现了应急系统的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大型视频会议:企业集团、政府、公检法、军队等大型用户往往已经部署了从总部到二级单位的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而二级到三级、三级到四级单位则可能部署了其它厂商的会议系统,或者干脆因为资金及网络条件不满足而没有部署。这样造成的问题是,总部无法充分利用三、四级单位已有的视频会议设备来组织全网级的会议培训,因而难以迅速传达各种会议决策,也无法倾听来自三、四级单位的心声。现在通过网动全媒体融合通讯终端,可以打通已经部署的各个厂家的视频会议,将来自各大系统的多路视频画面重新排列、合屏压缩后再传输回去;借助网动视频会议系统,还可将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是三、四级单位加入进来;用户无需重复投资建设,即可快速组建一个全网级的视频会议系统。

融合通信系统概述 企业级通信交换机,TATA融合通信系列产品,是北京世纪奥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满足企业节约通信成本、建立综合业务呼叫中心、内部通信网络的业务需求,所推出的全新一代企业级IP 多媒体通信交换机系统。

该将高端语音和数据应用完美结合在一起,同时提供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完全集成在这个极具成本效益的平台之中,具有使用简便、性价比高、兼容性强、扩展性好等特点。除支持传统电话交换机的语音通信功能外,还可提供基于NGN(下一代网络)的IP语音通讯增值功能;不仅实现异地分支机构之间的免费通话,而且支持移动办公、无线分机;既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又可降低客户的总体拥有成本,使企业轻松拥有最先进的通信服务。 融合通信产品特色 来电弹屏:

全中文来电显示,电脑自动弹屏,直观了呼入人员信息。可结合OfficeOutLook或公司CRM等系

统,让信息更加丰富,全面提高服务体验;

点击拨号:

将同事、商务联系人、家人、朋友的通讯号码统统导入系统,实现一点即通;

立即回呼:

当用户用被呼号码回电时,无需总机转接,直通到刚才呼叫客户的分机。避免客户呼到总机,因

无法寻找到人员而错失商机;

通信管理:

提供了丰富的通讯管理功能(来电、去电、未接、录音电话等),还可按照时间段、来电身份、

去电身份来进行查询所有的通话记录。可以记录数十万条,注意满足未来几年的查询需要;

语音信箱:

可为您的座机设定一个语音信箱,并可通过远端下载留言,不再漏接任何重要的业务信息;

离位转移:

当离开座位时分机可关闭呼入,有来电转移到指定分机或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来显信息;

电话会议:

提供了基于PSTN的电话会议系统,通过座机、电脑就可以很容易的召开一个电话会议;

呼叫中心:

含人工坐席、自动呼入分配、呼叫控制功能,可以CRM结合应用。采用多网融合技术,使用户以较小的投资,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符合中小企业的财政预算;

电话录音:

分时段、分号码灵活设置电话录音,储存在电脑之中无需担心内容大小

随时查询;成本管理:

本地打印,无需往返营业厅,可分时段、分座机生成通信费用报表,企业随时了解通讯成本。

折叠编辑本段融合通信前景

融合通信是以IP通信为基础,以VoIP、视频通信、多媒体会议、协同办公、通信录以及即时通信等为核心业务能力的,无论用户在哪儿都可以接入到网络享有统一通信的各种服务;统一通信平台还可以使用户通过多样化的终端、以IP为核心的统一控制和承载网以及融合的业务平台实现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用户体验的统一。统一通信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甚至不同企业的通信需求,与企业的应用相结合,例如可以与OA/CRM系统、邮件和办公软件以及第三方应用的集成等。融合通信有三大特点:(1)业务融合(视频、话音和数据),(2)电信、互联网、IT三个领域交互,(3)企业应用特点显著。

鉴于融合通信的优越性以及融合通信在未来的发展,现在国内已经有中兴、华为、网经科技、网动网络科技等厂家加入到融合通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国内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打破了思科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

折叠编辑本段四大变革和挑战

随着企业内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紧密,通过统一通信实现工作协同的诉求已经越来越强烈。"统一通信"也正朝着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无差别沟通的目标大步迈进,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变革和演进,移动性、视频化、云协作和社交元素增加将成为统一通信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

一、移动性

即时通信软件以超过80%的装机量占据智能手机APP的头把交椅,微信获得的巨大成功更是让业界垂涎。

移动性天生就是统一通信的重要特征,统一通信的移动性,不仅仅只是实现基于企业通信的即时通信、点对点电话等功能,同时需要具备全面的统一消息、音视频会议管理,提供高安全性(如移动设备终端丢失后的信息保护)、极佳的移动操作体验、与桌面软硬终端的操作协同等特性。

借助APP,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进行高质量的语音通信、基于企业通信录的会议、与团队成员进行群组图文分享等协同作业。

二、视频化

视频通信的目标是实现所有的企业员工均能在自己的办公位置上(可能是办公室、机场、酒店或者家里)加入到会议中,而不是必须打开电脑或者到公司的会议室去。其能大幅降低企业会议成本、加速决策速度,可以预见这一特性成为一项杀手级应用。

视频应用的2种场景:

一是针对组织内的办公协同,需提供更经济的、更简便的视频/数据会议系统,供一般用户使用,以PC、Pad和手机上的APP为主,无需高清,其对数据共享的要求强过视频,典型如佳和通信"企信";

另一应用,向行业化方面演进,目前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远程医疗、远程教育、银行VTM(远程柜员系统)均是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应用。

三、云协作

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统一通信用户中,基于云的用户占比将从2010年的8%,提升到2016年的36.3%。

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云的能力,将统一通信和协作应用(如视频、Web会议、即时通信等)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云化,以降低企业部署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的部署模式,提供统一管理和维护,降低企业IT管理开销。随着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提供统一通信和协作的云解决方案服务商,企业可以将其通信业务(包括通信架构和业务软件)完全托管于该服务商。

四、社交元素增加

企业的沟通将是全方位的,不仅是企业内部,也包括与所属集团企业、供应商和渠道、客户等沟通。由此企业2.0核心概念中的企业社交需求也逐渐浮出水面。一种思路是面向可信的企业关系方,通过统一通信和协作平台提供内部管理社交圈业务-内社交能力,另一种思路是希望统一通信平台能够与公众社交网络如Facebook、微信等无缝对接,提供外社交能力。

佳和统一通信行业分析师认为:面向企业的统一通信总体上应是建立在一个有组织,可管控的通信协作平台上;社交也应基于此考虑。企业对于社交圈设计将会同时支持前述两种思路,对于营销推广、服务支持等面向公众的业务可以通过外社交,其他则通过内社交呈现,并对此进行安全管控。

统一通信在上述四个领域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改变企业通信方式的同时,也更大的改变着企业运营方式,并推动企业业绩稳步增长。

融合通信(中移动)----微信的强力竞争者来了----阿冬专栏!!!相关推荐

  1. 星地融合通信中的卫星回传技术

    [摘  要]星地融合通信网络以其低成本.高覆盖特性,通过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的融合,可实现大流量区域高峰时段通信的快速高效接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率.大容量通信业务需求.为了满足稳定可靠连续的通信可接入 ...

  2. 谁动了我的工作效率?大咖分享融合通信背后的技术案例

    "你的QQ等级多少级了?" "超级会员,天天挂着升等级呢." QQ的企鹅形象,总是在电脑右下角滴滴的跳动着,这是一代人的情怀. QQ,属于融合通信下的一个产品, ...

  3. 基于区块链的融合通信初探(三)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通信 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融合通信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个体社交圈的不断扩大和再分层,每个人在社交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多种身份,同时也对多种身份间的隔缘性.私密性以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 ...

  4. 融合通信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在讨论如何认定成功的企业融合通信策略之前,有必要分辨清楚"成功"的真正含义,因为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成功"会有着不同的含义.我所接触过的许多企业正在寻找利用融 ...

  5. 中移动融合通信可别成了第二个飞信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的最后一天,虽然没有Showgirl也没有网红,但展馆内仍是人头攒动,可见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黑科技不再是"高处不胜寒",即使对于普通观众,吸引力仍然 ...

  6. 探秘新一代音视频技术融合通信平台全接触

    从社交到视频会议,从金融到医疗,云端通信能力正在与传统的电话/IM.呼叫中心.企业通信融合,打通各个端与渠道的数据,实现实时互联与掌控.而音视频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低延迟.更佳 ...

  7. 技术实践 | 网易云信在融合通信场景下的探索和实践之 RTMPGateway 服务架构

    导读:随着各个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不断演进,融合通信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例如金融场景的视频面签.医疗场景的远程会诊.企业协作场景的多人视频会议等. 文|本森 网易云信资深音视频服务端开发工程师 ...

  8. 张腾:腾讯云融合通信应用场景及案例分享

    欢迎大家前往腾讯云+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本文由云加社区技术沙龙发表于腾讯云技术沙龙 张腾,腾讯通信云高级产品经理,先后负责过手机.智能硬件等终端产品,对运营商.即时通信.音视频产品 ...

  9. 车载融合通信调度系统介绍

    1.概述及拓扑图 车载融合通信调度系统是由车载调度服务器(包含融合通信模块和视频接入模块).对讲接入网关.语音网关.车载调度台软件.IP话机终端.视频会议终端.车载监控主机及配套的云台监控.音频矩阵. ...

最新文章

  1. 清华《摸鱼学导论》开班啦!1000多学子在线摸鱼,无期末考试
  2. css a 标签上下间距_CSS实用技能:去除inline-block元素间间距的7种方法
  3. ios 原生骨架动画库
  4. (68)自旋锁 , cmpxchg8b 指令
  5. Python 学习之元组
  6. 常见ETL工具一览,你知多少?
  7. php 怎么定义一个空对象,php定义空对象的方法
  8. 微服务之数据同步Porter 1
  9. 如果从SVN到GIT
  10. Qt实现界面的窗口的局部动态添加并布局
  11. 阿尔伯塔大学2019计算机科学 cs,[阿尔伯塔大学]计算机/计算机工程专业
  12. 保研生看过来!加入DUT Media Lab,科研没有不可能!
  13. 简单的Jenkins配置tomcat
  14. 委托作为参数传递时,可以直接传入方法名称
  15. 2022年电工杯数学建模A题思路
  16. Spring整合MyBatis源码
  17. VARCHART XGantt系列教程:甘特图调度程序探究
  18. 快速采集交换机下计算机ip,怎样查看整个交换机里的电脑ip
  19. 用matlab画阻尼振动包络线,matlab阻尼振动模拟.doc
  20. vue3组件库-mycom3-vue 组件文档

热门文章

  1. 通俗易懂,什么是.NET?什么是.NET Framework?什么是.NET Core?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1996V/p/9037603.html#net1...
  2. 面试题小结 (数据分析)
  3. 笔记本电脑用u盘一键重装系统步骤
  4. NLP学习笔记 01 分词、词性标注和关键词提取
  5. 谷歌——火狐浏览器及插件
  6. C语言字母的组合,C语言求字母的全部组合
  7. 金陵五题·并序 刘禹锡
  8. Outline for Mac(Mac记事本软件)
  9. SQLiteSpy软件学习sql语句Group by的各种用法。
  10. 趣味测试类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