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如果你现在还不关注

或研究边缘计算,

你可能很快会被边缘化!

你会有这种紧迫感吗?

2018年,MEC(移动边缘计算,亦说多样化边缘计算)的商业化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年举行的“2018边缘计算技术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针对MEC的发展和应用抛出了“边缘计算十问”,引发了与会者对MEC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深层次思考。两年过去了,随着物联网、5G等新兴应用的崛起,边缘计算的热度有增无减。在2020年“中国移动‘5G+E’网边融合技术峰会”上,邬贺铨院士再发“边缘计算新十问”,直击边缘计算技术演进与产业发展的诸多核心问题,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所谓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边缘计算是相对于云计算而言的。一句话概括,边缘计算就是在接近于现场应用端提供的计算。

随着市场和行业客户对边缘计算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越来越多ICT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始构建覆盖边缘计算、核心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整体架构,同时围绕边缘计算也产生了一批新的创业企业。哪里有应用痛点和需求,哪里就有创新和新的市场。边缘计算正带来一场新的计算风暴和商机。

一颗“希望之星”

Forrester预测,未来公有云市场的增长率会放缓,从2018年42%的高点逐渐下降到2022年的24%,取而代之的将是边缘计算的爆炸式增长。虽然从目前情况看,边缘计算还是一颗“希望之星”,但未来将会快速出现在各种生产环境中,带来新的应用模式。

Forrester发表的对2021年的一系列技术预测中就有一项预言,2021年,边缘计算将成为真正的价值创造者。人工智能与专用5G网络的建设将加速边缘计算应用的落地。

边缘计算不仅将带来技术和应用层面的创新甚至是颠覆,在资本层面,边缘计算也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晨山资本合伙人王志飏分享了万物智联时代的三个大趋势:第一,智能网络赋能泛在连接,将驱动数字化转型,并催生大规模产业互联网应用机会;第二,边缘计算带来计算范式变革,是实现服务场景延伸的重要基础设施;第三,云网一体化将更好地满足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

王志飏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指出,边缘计算并不是单纯狭义的5G MEC所包含的边缘计算范畴,而是从更广阔的视野,解决如何将算力更有效地分配到用户需要算力的节点上等相关问题。这里所说的边缘不仅包括MEC的网络边缘,而且还包括用户现场层级的边缘,比如楼宇建筑社区的边缘、企业的边缘、家庭的边缘等。未来,这些边缘节点都会有大量的算力需求。如何有效调度这些算力,让它们为最终的用户场景服务,将是边缘计算创新的机会和方向。

技术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一开始是传统IT与CT相结合,现在又逐渐与OT相结合,技术的相互交织与融合发展将促进行业和市场的创新。边缘计算的发展也将受益于此。

时机成熟了

5G绝对是边缘计算应用兴起的一个引爆点。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已累计建设5G基站69万个。电信运营商在边缘计算领域展开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种积极的投入和布局,以及良性的竞争,将极大地促进边缘计算的成熟与应用普及。

2018年,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开放实验室成立,这是中国移动布局边缘计算的重要一步。该实验室致力于推动边缘计算的技术创新、产业合作与项目落地。随着5G应用的逐步展开,中国移动在内容缓存类、本地分流类、定位运用类、跨层优化等应用方面进行了更多有益尝试。2019年,中国移动公布了“Pioneer 300”先锋行动,其核心是全面推进边缘计算技术发展及生态繁荣,从资源、平台和生态三个方面实现对垂直行业的赋能,并且助力边缘计算生态的发展。同年,中国移动的边缘计算应用便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直播游戏、车联网等垂直行业成功落地。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方面放出的又一个大招是发布了《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体系,同时明确了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点技术研究工作,并针对边缘计算场景中的PaaS、IaaS和硬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展示了中国移动面向全连接、全业务边缘计算的开放服务能力。

得益于早布局、早投入,中国联通在边缘云场景下已取得了丰硕成果。2020年4月,中国联通发布首张MEC边缘云规模商用网络,同时携手格力、腾讯、碧桂园等几十家行业头部企业开展移动边缘计算商用实践落地,面向AR(虚拟现实)巡检、人像智能识别、AGV无人车、机器人物流等推出了一批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面对5G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中国联通将以大视频、工业互联网、政企专网、智能交通四大领域为核心,探索更丰富的边缘云商业应用场景。

通过成立边缘云创新实验室、不断扩充合作伙伴队伍、自主创新边缘计算平台和产品、启动多个省市规模试点应用,中国联通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的MEC边缘云平台,加速5G网络重构,深入推进MEC边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电信早在2018年便发布了《5G白皮书》,提出将优先考虑“5G SA+MEC”。目前,中国电信MEC自主研发平台正在全国进行试商用。中国电信提出的5G MEC融合架构,基于通用硬件平台,支持MEC功能和业务应用快速部署,在应用端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比如,面向商场、校园、博物馆等高密度高流量高价值客户,提供缓存、推送、定位服务,还有面向大型园区、工厂、港口等有本地数据中心和云服务需求的大中型政企客户提供虚拟专网、业务托管、专属应用等,再有就是为车联网、CDN、互联网游戏等提供商提供边缘CDN、存储和行业服务等。不仅如此,中国电信还加速布局智慧家庭边缘计算领域,目前已完成智能家居边缘计算能力研发,对用户家里的天翼网关设备和软件进行升级,将智慧家庭平台的智能设备自动化、场景化管理能力下沉到天翼网关。

运营商在边缘计算领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基础设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靠近用户侧。运营商在边缘计算领域先行先试,无论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还是从实际应用落地的角度,都为边缘计算的普及开了一个好头,并且为其他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创新和推进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小到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大到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标准都是避不开的一个话题。通过标准化的力量,可以规范和加速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边缘计算的发展同样如此。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云计算研究室主任杨丽蕴表示,当前云计算正加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云原生成为技术发展趋势,混合云和边缘云成为重要部署形式。随着云计算、5G、AI领域的技术变革和应用创新,以工业、制造业、物联网等为代表的行业应用场景持续演进,促进边缘云成为一种关键应用和技术解决方案。总之,新的业务场景不断涌现,驱动算力向边缘侧下沉。

2018年12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阿里云发布了国内首份《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化白皮书》,在其中首次提出边缘云概念、技术内涵、应用场景及标准化需求,为边缘云在国内的概念普及、技术与应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2019年12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又组织制定发布了《信息技术 云计算、边缘云计算通用技术要求》,首次明确了边缘云标准术语定义、技术架构及通用要求,规范了边缘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技术/功能要求、关键接口、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为国内边缘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不仅致力于边缘云标准的制定,还组织实施了国内首批边缘云标准符合性测试,阿里云、腾讯云、中移苏研、新华三、烽火等企业的边缘云平台产品通过了基础级测试;2020年又启动了第二批测试工作,中国联通等单位也通过了测试。接下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还计划启动边缘云能力成熟度标准研制工作。杨丽蕴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边缘云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边缘云API接口类等重点标准;同时开展标准符合性测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汇集各界优势资源,拓展标准化示范应用,释放市场潜力和活力。”

标准先行,相信一定会为边缘云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驱动力。

边缘计算与生俱来的一个优势是开放、开源。边缘计算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广泛支持和推动。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任旭东表示,5G MEC的挑战难度并不是从零到1,甚至也不是从1到10,它更需要的是在这个行业中产生成百上千累积的创新、自发的创新,让整个产业更加健康和繁荣。

2020年8月,业界首个5G边缘计算开源平台EdgeGallery在码云上正式开源。EdgeGallery聚焦5G边缘计算场景,通过开源协作构建起MEC边缘的资源、应用、安全、管理的基础框架和网络开放服务的事实标准,实现同公有云的互联互通,并在兼容差异化异构边缘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MEC应用生态系统,从而释放5G潜能,使能千行百业。任旭东介绍说,EdgeGallery的定位是5G MEC边缘计算架构和能力开放的事实标准,降低5G应用进入门槛,实现规模化复制,构筑2B商业生态。

在运营商、设备厂商、应用厂商和科研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下,EdgeGallery将打造多元开放的生态,实现极简、便捷、统一、共享,激活商业创新,让5G能力在边缘侧触手可及。

运营商的鼎力支持、标准不断完善、开源社区的尽心尽力,为边缘计算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动力。

众星拱月 未来可期

很多云计算和基础架构厂商已经将触角延伸至边缘计算领域,并且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以及应用场景扩展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势头。近日,在由边缘计算社区主办的“5G·边缘计算“全球边缘计算大会上,华为、阿里云、百度、九州云、ZStack、EMQ、谐云科技等厂商齐聚一堂,就边缘计算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进行了全面展示和深入研讨。

九州云是国内较早开展边缘计算技术应用的专业公司,它以“开源·赋能变革”为核心,建立了完整的边缘计算生态体系。

最近几年,九州云加大了在边缘计算领域的投入、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首先,积极参与边缘开源社区并做贡献。九州云深度参与了OpenStack Edge Group、StarlingX、Kubernetes、OpenNess和EdgeGallery等边缘开源社区。比如,在OpenStack Rocky版本社区贡献排名中,九州云的核心代码功能贡献排名全球第二;九州云是编排相关技术Tacker Q版本的全球第一贡献者;九州云还是开源边缘项目StarlingX的发起单位之一,并在全球8个技术委员会中获得唯一的中国厂商席位;2020年,九州云还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腾讯、紫金山实验室和安恒信息等发起了EdgeGallery社区,共同打造以“联接+计算”为特点的5G MEC公共平台,实现网络能力开放的标准化和MEC应用开发、测试、迁移和运行等整个生命周期流程的通用化。

其次,打造开放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九州云推出了符合3GPP和ETSI规范的边缘全栈解决方案,包括边缘编排器MEAO、边缘管理器MEPM、边缘Iaas、边缘CAAS、边缘服务治理MEP、企业级边缘管理器MANO,致力于打造开放生态的边缘云平台,覆盖开发、程序构建、沙箱测试、全局分发、边缘分流、服务治理和应用升级等关键生命流程,并在农业、工业、能源、教育、体育和交通等领域进行推广。

最后,九州云在边缘计算领域建立了广泛连接的生态体系,尤其在运营商领域,九州云与中国移动杭州研究院、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等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边缘计算合作,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养殖、电网无人机巡航、赛事和演出场馆的沉浸式体验等领域拥有许多成功的应用落地经验。九州云希望将其核心技术与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深入结合,打造边缘云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作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ZStack不仅关注企业在运营、管理、销售等上层环节的中心云计算需求,而且也关注在生产、控制、监测等下沉场景中的边缘云计算需求。

由于边缘云计算环境通常具有空间有限、IT基础薄弱等特点。因此,在解决方案上要求边缘云平台的部署轻量简便、交付快速;因为主要应用于企业的分支机构等下沉场景,所以还要便于远程管控;因对数据安全、业务持续性有很高要求,所以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应用场景灵活多变,需要网络和存储具有良好的弹性伸缩能力。

正是基于上述要求,ZStack研发了ZStack Mini边缘计算一体机,将硬件与ZStack Mini云管理平台软件相结合,同时具备了灵活性与高度集成化,可以助力企业零门槛上云,保障业务零中断。ZStack Mini边缘计算一体机可应用于制造、医疗、交通、教育等多个需要边缘云计算技术的行业,让IT系统架构更简单,运维更方便。ZStack Mini的最新版本为3.0,新增了与英特尔联合开发的先进FT(容错)功能,以及ZStack自研的外接FC-SAN存储、外接硬盘备份、应用中心集成镜像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和易用性。

目前,ZStack Mini已经在众多行业用户中部署使用。例如,国内焦化行业龙头企业旭阳集团,通过采用ZStack Mini,实现了总部与分部之间的远程业务数据互联与管理、运维操作统一和及时更新等,在提高生产运营效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ZStack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师马骏介绍说,边缘云场景中通常会包括中心云和边缘云,实现从公有云到中心云再到边缘云的统一管理至关重要。ZStack可以提供产品化、标准化的私有云、混合云和边缘云解决方案。在实现公有云、中心云和边缘云的统一管理时,ZStack的优势是可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ZStack的定位十分清楚,专注IaaS云平台,做云计算和边缘云计算基础算力的供应者。随着5G、边缘计算应用的快速普及,ZStack作为边缘计算发展的基石,将持续地通过产品创新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边缘计算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一个轮回。早在1999年互联网刚爆发的时候,我们就使用了边缘节点资源,当时在大量租用各种IDC机房。应用部署在这种机房时,在覆盖全国的访问上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在那个时代出现了最早的边缘计算产品,也就是CDN内容分发网络。CDN通过缓存技术可以把内容快速推送到距离客户最近的节点,这就是第一代边缘计算形态。

最近两三年,边缘计算又一次兴起。阿里云在2017年已经开始边缘云节点预研,2018年和2019年进入了大规模部署阶段。阿里云在2018年发布了边缘云计算白皮书,随后的2019年又针对边缘云计算制定了技术标准,并对外提供边缘云计算产品。同年,阿里云边缘计算提出了城市计算的概念,基于城市中的新零售、智能交通、新制造等各个场景打造平台能力,包含容器平台云原生的能力、偏视频计算的平台、GRTN全球实时通信的能力等。打通云、边、端,阿里云打造了一张基于分布式节点的统一网络。该网络在使用上是透明的,在传输上是安全的,在协议上是多样的,在质量上是加速的,成本也是可控的。

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李克认为,中心计算和边缘云计算需要融合起来,面向5G时代,提供新应用场景和垂直化业务场景解决方案。中心云计算依然会存在,也有超强的计算、存储和弹性能力。而边缘云计算作为中心的延伸,可以把计算和存储能力下沉,屏蔽资源的异构化和地理差异,提供透明化、一致的服务体验。

阿里云在边缘云计算方面具备一定优势:首先,阿里云有比较好的资源覆盖,包括2800+边缘节点和130T带宽储备;其次,将阿里云多年的云计算技术下沉,拓展到边缘;最后,从业务驱动的维度看,阿里巴巴集团拥有丰富的生态体系和海量的外部客户,会产生大量的边缘诉求。

李克强调说:“未来,随着场景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丰富,客户对于云、边、端之间联通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边缘云计算处在上下之间,既要坚持标准,更要坚持开放。只有通过标准和开放,才能推动整个生态健康发展。”

问题在哪里?

Gartner预测,到2025年,75%的企业数据将在传统数据中心与云之外的边缘产生,而这一比例在2018年仅为10%。在全球范围内,边缘计算市场的快速扩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MarketsandMarkets预测,到2024年,边缘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5%。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从整体上看,边缘计算正处于上升阶段,市场前景广阔。但是,边缘计算的发展和推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邬贺铨院士提出的“边缘计算十问”与“边缘计算新十问”已经明确地谈到了一些相关的技术和应用问题。中国移动则认为,处于起步阶段的边缘计算仍存在诸如多种体系架构并存、平台与应用的接口不够标准化、产业协作方式不明确、产业整体呈现碎片化等问题。李克在谈到边缘云技术面临的关键挑战时,归纳了以下四点:资源形态不统一,管理难度大;资源使用率低;云边协同能力有限;传输网络不仅要统一,而且要保证稳定可靠、成本最优。

边缘计算能够提供哪些能力?边缘计算业务到底有哪些商业模式?边缘计算业务究竟适合哪些应用场景?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如何实现有效的协同?边缘计算若想走向成熟,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得到满意的答案。路漫漫其修远,边缘云计算要在不断的上下求索中,开辟属于自己的成功路径。

点个赞

再走吧

边缘计算,又一个轮回相关推荐

  1. 5G+云网融合,移动云带领开发者释放边缘计算的力量

    在5G浪潮的驱动下,智能设备.自动驾驶.VR/AR等对于实时性.本地性有着较强需求的场景日益丰富,边缘计算应运而生,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众所周知,边缘计算技术的突破,意味着许多控制将通过本地设备实现 ...

  2. 边缘计算Edage Computing

    1.边缘计算的定义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 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 ...

  3. 原创 | 一文了解边缘计算和边缘AI

    这个9月,AI芯片独角兽地平线发布了自诩最强边缘 AI 芯片地平线「旭日3」,一时间引起轰动.相比第二代芯片,「旭日3」的AI性能上得到很大提升,只需在 2.5W 的功耗下,能够达到等效 5TOPS ...

  4. IoT 、5G与边缘计算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边缘计算是数字世界中最令人兴奋的新概念之一.利用占用空间很少的微型数据中心网络,边缘计算使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并分析重要数据,而不会增加现有基础设施的负担. 在物联网系统中,通常以端 ...

  5. 边缘计算+SDN:为物联网腾飞插上翅膀

    不论是大航海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都是因联接而改变了世界.当下,一个更大的联接浪潮正席卷而来--物联网,其将全球范围内的物体.IT系统和人有机地联接了起来,通过数据采集.分析.预测和优化等技术,实现了物 ...

  6. 如何在不影响网络的情况下构建边缘计算策略

    阅读本文之前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我需要使用边缘计算?"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宣称他们提供"边缘智能"的能力,边缘计算吸引了众多公司高管们的关注.哪个 ...

  7. 详解边缘计算:为何而起、优势如何、哪些玩家以及正在爆发的场景

    写在前面:不久前 CBinsights 发布了一份边缘计算报告.我做了一些编译和整理,加入了一些行业新动态,同时也有一些我的思考. 边缘计算出现的背景 过去这么多年,科技行业里一直有个词很流行,这就是 ...

  8. 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分析与研究

    摘 要:边缘计算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关键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文章首先分析了边缘计算平台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随后从架构出发分析了典型边缘计算平台,并列举了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需求参数,最后提出了一种边 ...

  9. 【杭州云栖】边缘计算ENS:拓展云的边界

    在9月19日下午的杭州云栖大会飞天技术汇-CDN与边缘计算专场中,阿里云边缘计算团队的高级技术专家王广芳,从边缘计算的定义.场景的需求和挑战.ENS产品的价值及能力,以及典型的应用场景和案例等几个方面 ...

  10. 详析 Kubernetes 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发展

    作者 | 张杰 来源 | 分布式实验室 现在开源边缘计算正在经历其业界最具活力的发展阶段.如此多的开源平台,如此多的整合以及如此多的标准化举措!这显示了构建更好平台的强大动力,以便将云计算带到边缘以满 ...

最新文章

  1. 领结婚证了,新的人生开始了!
  2. python运行软件-提高Python程序的运行速度
  3. 高德地图API 简单使用
  4. 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实践课程,天津2012年自考“计算机维护维修(实践)”课程考试大纲...
  5. (Docker实战) 第3篇:Centos7 拉取和部署Mysql
  6. 一些SAP Partners能够通过二次开发实现打通C/4HANA和S/4HANA的方法介绍
  7. vue 判断页面加载完成_vue之骨架屏踩坑之路
  8. c语言程序设计题怎么写,C语言程序设计题库1(最新整理)
  9. 【图像融合】基于NSST结合PCNN实现图像融合附matlab代码
  10. 宇视相机怎样连接拾音器
  11. 6取余11c语言,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手算方法及四个习题
  12. C++后端开发学习路线及推荐学习时间
  13. Aurora Store!
  14. ubuntu安装deb文件包
  15. 新福克斯刷隐藏功能简明教程(转)
  16. pythonsqlite操作_在Python中操作SQLite3
  17. 理解镜像、容器和存储驱动
  18. 科研路上的拦路虎英文翻译
  19. 一个web项目中web.xmlcontext-param的作用
  20. MATLAB下配置C和C++编译器(MinGW)

热门文章

  1. 【Android-混合开发】mPaas-多版本接入篇
  2. python urlretrieve下载进度_python《文件下载进度显示》 urllib.request.urlretrieve(self.__path,self.__name,jindu)...
  3. IDEA开发hadoop
  4. springboot + mybatis-plus + quaryz 数据库持久化任务调度
  5. acc 蓝牙_蓝牙耳机acc什么意思
  6. java就业培训教程 笔记
  7. UniCode 常用字符大全
  8. 局域网管理工具_分享一款苹果手机文件管理工具
  9. KEmulator与Eclipse搭建J2me调试平台
  10. 成都领君科技自然资源一张图平台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