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吧,后悔浪费了4h津津有味地看了这个东西,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你的第一本思维到图书》
总结一下:多联想、多思考(打破僵硬的思维)、化关键词、运用分类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指导生活
就没了。。。。。。 真实脑子进水,论读和目标无关的文献看完有多伤
应该先通览目录,迅速滑一遍,这样就知道这本书不是我要的。

文章目录

  • 阅读一张思维导图
    • 如何看思维导图
  • 动手做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法的逻辑思考训练
      • 分类
    • 思维导图法的自由联想练习
      • 自由联想
        • 联想接龙
        • 联想开花
      • 脑袋卡住了怎么破
        • 从关联性着手
        • 让五感来帮助我们
        • 从5W3H想象
      • 联想应用于学习上
      • 关联性
    • 思维导图法的BOIs联系
  • 思维导图法基础运用
    • 什么是关键词
    • 重点该怎么画
    • 关键词组合成一张思维导图
    • 从迷你思维导图到思维总图
  • 思维导图常用进阶技巧
      • **制作流程**
      • 定期进行复习和实践(重点)
    •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让大脑逻辑清晰?
      • 三个方法让结构清晰
        • **信息整合时如何提取结构**
        • **创意思考时如何提取结构**
        • **注意这几点会让你的结构更完美**
      • 不要再用无意义的关键词
        • 选择关键词

阅读一张思维导图

在学习上,思维导图可以带来以下的帮助:
1.增加学习动机及兴趣。
2.增强组织力及逻辑思考能力。
3.提升创意思维能力。
4.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5.提升理解力及学习能力。
6.在大量数据中抓住重点,节省阅读时间。
7.加快记忆的速度及改善长期记忆。
8.提升阅读速度。

如何看思维导图

三大步骤
1.中心主题:位于思维导图中间,是一个彩色的图,也是一张思维导图中最明显、最大的图。
2.主干:连接中心主题,并且由中心主题往外做放射线状的延伸,由粗到细的线条。
3.支干:连接在主干之后,所有细细的线条。
不管是哪一种思维导图,都是顺着看的顺序解读内容。重点是心中必须很明确地知道:
中心主题代表题目的意思,主干代表内容的最大项或最大类,接在主干后面的支干则是用来补充说明主干的内容。

重点整理:
1.阅读思维导图三大步骤:
a.先解读中心主题;b.解读主干;c.解读支干。注意:若看不懂可以往下找线索。
2.思维导图三种样貌:
a.全图思维导图:由图和线条组成的思维导图,特色是画面呈现活泼、有吸引力,彩色图像配合线条引导的内容,大脑最容易记忆,适合用在有人解说内容的场合,例如自我介绍、亲手赠送卡片、上台报告等。
b.全文字思维导图:由文字和线条组成的思维导图,特色是内容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适合用在信息需要清楚传达,而且没有人在旁说明的场合。
c.图文并茂思维导图:由图、文字跟线条组成的思维导图,特色是内容表达很清楚又不失活泼,是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一种思维导图。图一定要画在重点中的重点旁边,不要随便画,不然会导致失衡。 图像比文字更能吸引大脑的注意~
3.思维导图之所以可以让大脑轻松记住信息,是因为思维导图中图像颜色分类这三个特性运作的结果. 此处要坚定地明确我做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梳理知识并记住记住记住。keep in mind

动手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法的逻辑思考训练

分类

1.如何分类:分类从自己累积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开始找线索。
2.分类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需要有依循的逻辑来判断对错。
3.如果某一大类东西很多,记得运用分类再分类的技巧。

检测法
检查看看有没有东西不知道放哪一类好?可能的状况是找不到合适的类别,或是有两种以上的大类都可以,而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如果有以上状况,表示分类的方式需要重新思考了。在水里也在陆地,这时可以新增一个大类叫“两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多练习分类技巧,可以训练大脑的逻辑及组织能力,你还可以将这个技巧应用在生活上。试着将自己衣橱里的衣服分类放置,这样要找衣服会更方便;你也可以将自己的计算机文档分类整理,这样要找数据会更快速;你还可以把冰箱的食物分类放好,让食物更好找。

思维导图法的自由联想练习

自由联想

联想接龙

一个接一个想
自由联想中的联想过程,具有可以增强我们记忆力基础的功用。每个想法中间的连接点,就像扮演一个个**“钩子”**的角色,只要你刚刚的练习是认真做的,是自己想的,现在这个钩子就可以做好把刚刚的内容一个接一个钩出来的工作。在自己亲自做的练习当中,钩子的力量通常比较强,因为思考的过程在“你”的脑袋中进行,所以你做的七个联想,几乎都可以回想起来。Phoebe老师的联想虽然不是在你的脑袋中进行,但是我们知道她的思考路径,其中“那是因为……”这几个字就是扮演钩子的角色,帮助我们了解他人想法的由来。

要增强记忆力的方法跟技巧有很多,自由联想只是其中的基础,但是几乎所有的记忆技巧都跟联想有关系,打好基础,日后要学习记忆技巧时,就可以事半功倍!

联想开花

书本 电影 瑜伽 甜点 睡觉 工作 旅游 交流
共通性高,容易找到共识
当你跟别人的意见不同而产生争执时,不妨用联想开花的技巧让自己多些想法,说不定很快可以找到两人想法的共通点,而达成共识哦!举例来说:星期六下午,你跟朋友约了要一起出去玩,你想看电影,可是你朋友想去打球,两个人想做的事情不一样,怎么办呢?不管谁听谁的,总有一方觉得是自己在配合对方的想法,有没有可能一起去做两人都想做的事呢?这时,你不妨跟你朋友玩一个联想开花的游戏,题目就定为“星期六下午想做什么?”
假设你们的想法,就像下面这两张思维导图所呈现的一样。
创意:从很多不受限的想法开始
你是不是常常听到类似“当然是”、“一定要”、“明明就是”、“本来就应该”这几个习惯用语。这些用语用久了,我们的弹性也会渐渐地越来越少。如果你常说这类的话,不妨多练习联想开花,让我们的想法更宽广些。这个练习训练会让我们针对同一个主题,产生很多很多的想法。诸如:一种食物不止有一种吃法:去图书馆的路不止一种走法:一个数学题目可能有多种解法:一篇文章有多种写法:一件事可以有很多思考思路:一个问题也不止有一个答案。
不同的人,不同的脑袋,装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生活经验,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正常的。常常做联想开花的练习,会让我们的想法更有弹性和多元性,因为想得多,看得多,对很多事情渐渐见怪不怪,遇到不同的意见或想法,也开始能理解和接受,无形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胸更开放了,跟他人之间相处的包容性也变大了。

脑袋卡住了怎么破

从关联性着手

相反的、相近的、相关的
举例来说,如果主题是“天才”,相反的可以想出“白痴”、“笨蛋”、“傻瓜”等;相近的可以想出“聪明”、“智慧”、“天分”、“神童”等;相关的可以想出“榜首”、“跳级”、“骄傲”、“好成绩”、“学习快”等。

让五感来帮助我们

从5W3H想象

也就是从人(Who)、事物(What)、时(When)、地(Where)、为何(Why)、方式(How)、数量(How Many)、多少钱(How Much)这个范围去想。
同样以“天才”为主题举例来说,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想到的可能有“莫扎特”、“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电影”、“一流大学”、“高薪”、“有名”、“媒体报道”、“小时候”等。
以上提供的方法给我们很多激发想法的刺激点,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功效,不必执著每个刺激点都要找到对应的想法。

联想应用于学习上

  • 联想接龙+谐音,编成故事来记忆需要按照顺序的内容
  • 记单词的时候用相反的、相近的、相关的
  • 用5W3H系统整理知识内容

关联性

从小到大,面对问题时,我们都被训练要很快地找到答案,而且是标准答案,或是一个最好、最合适的答案。说起要答案,脑中通常会自动启动寻找“一个”“标准”答案,偏偏这个章节的训练是要打破以前的这两个框框。所以,刚开始跟着做练习时,也许你的思维会出现一点怪怪的感觉,甚至有一点不舒服,有很多问号在心中。
“为什么同一个问题要想那么多答案呢?”
“到底哪一个答案是最好的?”
“能不能直接告诉我答案就好?”
如果出现第一个跟第二个问题,那表示这个练习在你的大脑中产生作用了,它发现这次的思维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如果你出现第三个问题,那你得注意一下自己的思维习惯了,是不是习惯等别人给一个答案习惯向别人要答案?不管这个习惯怎么养成的,请改掉它,因为这是一个让你“不思考”的习惯,从不想思考、不愿思考到不会思考,这是一个危险的习惯养成路径。

1.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练习观察力,不只要“看到”,还要“看见”。就像Sherlock那样~
2.思考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学习理性地理解并接受他人跟自己思维的不同。
3.关联性思考训练:先个别观察,再找关联性。(相同、不同)
4.保持思考的弹性,扩张自己的思维舒适圈。

思维导图法的BOIs联系

3.“模仿一练习一分享→(讨论)→联想”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路径。开始学习一种新方法时,先模仿老师或书上的案例,会让你的学习比较快地进入状态。接着自己多练习,每练习一次,脑神经就会产生连接,就好像从家里到图书馆的路,第一次走时不熟悉,多走几次也就熟了,所谓熟能生巧正是这个道理。让自己的学习保持在开放的环境,能让学习更活络。如果都是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学,不仅容易出现瓶颈,也很可能出现盲点而不自知,所以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也从交流中学习别人思维导图中的优点,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学习不断突破。当我们在分享或讨论时,大脑会再次思考、整理自己的思绪,当我们在看别人的思维导图时,大脑也会跟自己的经验库产生连接,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别人怎么做,同时脑中会出现“我也可以怎么做”或是“我也可以做什么”的想法。你想到的不一定跟别人分享的一模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和需求都不同,但是他人的分享扮演着一个刺激的角色,唤醒我们自己大脑里的经验及知识,进而产生类似的、相关的,但却也是个人的联想应用。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规划家庭旅游的思维导图,我们可能会想到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规划一个周末活动或是生日庆祝活动。如果当别人所使用的主题与自己相同时,我们可以从中观察:有哪些思维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同一件事,是不是大家的思维角度都一样?不同主题的应用分享,让我们的应用面扩大了;相同主题的应用分享,让我们的应用更深入了,不管是广度的扩大或是深度的增加,都让自己的思维导图功力越来越进步。

BOIs(Basic Ordering Ideas)分类阶层化,当我们要发挥事无巨细的执行思维时,BOIs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想得很周到、缜密。

7.运用思维导图法关键词加上分类再分类的技巧,或是分类阶层化(BOls)技巧,就可以捕捉跳跃的想法,并把想法记录在思维导图合适的位置上,让思考模式从线性思维转为兼顾细节与关联性的网状思维。 颜色相同的色块把项目荧光起来,提醒关联性
8.当你对主干及支干的分类名称跟方式有疑惑时,请想想做这张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什么?
回到源头思考,答案就清楚浮现了。

思维导图法基础运用

感觉我好浪费时间orz,我只想看这个来着。。我又不是要拿笔画花里胡哨的思维导图

什么是关键词

  1. 以一个字、词、名句概念为主
  2. 大部分是名词或动词
  3. 强烈的联想挂钩

重点该怎么画


关键词组合成一张思维导图

从迷你思维导图到思维总图


1.行列式笔记是把重点整句记下来,配合标号的使用,让内容看起来很有顺序,但内容没有分类整理。思维导图笔记是只写关键词,而且用放射状的方式把关键词依照逻辑分类整理过。
2.关键词是一个字、词、名句概念,大部分是名词或动词,而且是强烈的联想挂钩。
3.思维导图重点画法只画关键词,这样可以降低信息量,节省时间,也让重点更突显。
4.思维导图笔记的做法是先画关键词,接着运用分类技巧从所画的关键词中找出大分类,再依序将相关的内容分类,接在每一个大类之下,最后在重点中的重点旁边画上插图凸显重要性,思维导图重点笔记就完成了。
5.面对大文章时,可以采取组合式思维导图做法:先将文章重点依大类分段,再将分段重点整理成迷你思维导图(Mini Mind Map),完成后再汇整成思维导图总图(Master Mind Map)。
6.组合式思维导图做法将每次处理的信息减量,既容易上手,也容易找到零碎时间分段整理完。

思维导图常用进阶技巧


1.主干式思维导图是将局部重点信息通过分类思考,以大类为主干,直接整理在课本或数据旁边。不一定要从画中心主题开始,也不一定要把重点写在另一张白纸上。
2.主干式思维导图在应用上有很大的自由跟弹性。以主干为大类的重点整理,一次整理的范围可以很小,需要的时间也少得多。
3.同一张思维导图中相同或相关的概念可以用连接线、色块、图像来处理。
4.思维导图的收敛着重在思考上,思考的过程通常在大脑中进行,在技巧上可以通过括号来表达视觉上的收敛
Xmind如何制作出漂亮的思维导图?官方硬广,挺详细的
只用10分钟,让你彻底吃透思维导图!

制作流程

第一,大致浏览一下这本书在讲些什么,浏览的顺序可以是目录、标题、索引等等,先对这本书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这一步主要是要对重要的章节进行阅读,看看这本书的论点和论据究竟是什么;

第三,在思维导图的中间,写上最为关键词语,再从这个词语出发,将其他的知识节点,由这个关键词语发散出去;

第四,全部绘制完成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查漏补缺,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遗漏一些不该漏掉的。

其实完整的一个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浏览书籍—>确定主题—>绘制发散—>查漏补缺

定期进行复习和实践(重点)

我们之所以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定期的复习和实践,是为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识图式。

当你第一次把《学习之道》的思维导图给完整时,虽然你对其有进行足够的加工,但其实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图式,你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只有在不断的复习和实践之中,才能慢慢巩固起这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认识图式。

等到你真正在实践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无需刻意去回忆,就能将《学习之道》的知识理论给应用起来的时候,那就说明,关于高效学习的认识图式,已经牢牢根植在你的长期记忆之中了。

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知识的自动化运用,这就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终极目标

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更好的帮助对一本书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不是看过一本书,而是真正读过?
Q: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了?开始前、读完、还是一边读一边记?
A:除了小说只读1、2遍,大多数的书只要做笔记最少读2遍,先把书看完第一遍,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了解,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开始做笔记。
Q: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A:我一般做思维导图时,如果书非常好,我也有充分的时间会进行4、5遍的调整。
·第一遍开始把书中所有的要点都做出来。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对做出的思维导图要点做成整合和调整。
·第三遍开始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四遍把这个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第五遍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自己个人行业的知识树,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个知识树通过阅读、实践和自己的反思积累而完成。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时间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整合,按不同情况可能保留二、三个版本。希望自己能达成目标。
最后说一下自己对思维导图笔记的看法:
对我自己来说思维导图笔记的作用是帮助自己深入阅读,在完成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书的要点,梳理书中的整理框架。特别在建立分支时,主要是用短语,而是不是句子。这时就需要考虑这段话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用更简练的词和短语把给表达出来。当整理完书的要点之后,再从整体上来考虑全书的结构是否合理,按照对书的理解,从整体角度,对内容进行从新排列组合,让这些内容更清晰、更有逻辑性。
对于大多数的书而言,当你完成这样的步骤之后,多重复几遍,会让你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如果说阅读一二遍之后,只能吸收书中内容的30%,那么做完思维导图笔记和其它笔记后就会达到50%,完成一个大的主题阅读之后会达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包括向别人讲述)和实践才能达到90%。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不是100%?
很简单,任何单纯而孤立的阅读都是一种很浅薄的吸收。对我来说,不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思考。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框架,缺少自己的观点,无法跟实践相结合,不能清晰而深入的表达就是一种浅阅读。
怎么使用思维导图?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让大脑逻辑清晰?

答案是「结构化」和「关键字」。这两点决定了最终思维导图的呈现质量,层次关系可以减轻思维压力的,关键词帮助减轻理解压力。
一类是做「信息整合」,整理别人已有的内容,比如读书/文章笔记、学习记录等,另一类是做「创意思考」,梳理自己的思路内容,比如问题分析、创意发散等。

三个方法让结构清晰

信息整合时如何提取结构

对于有清晰结构的文章/书籍,直接提取小标题/章节标题作为第一级分支。但是有时候,文章的逻辑结构却没有那么直观。
还是举朱自清《春》这篇文章的例子,这是小时候的我觉得超级难背的文章,虽然不长,但是乍一看,写的内容很散,提取不到中间的逻辑框架。
这样的文章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首先,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问自己“这一段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提取信息要点。
之后,判断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每一自然段的作用,判断每一个要点属于哪个层级,找到主从关系,进而为文章划分结构。

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层级的关键词,必须具有相同的逻辑属性。比如,“描绘人们的状态”,和“描绘大自然的状态”这两个要点,就直接不能和盼春、寻春一个层级,需要再向上提取,得到“绘春”这个分支结构。

也就是说,在分层级的时候,注意**“同一层级,同一逻辑”这一点。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将“冬瓜、西葫芦、香蕉、菠萝、西瓜、红薯、花生、西红柿、青椒、辣椒”这些词来分类,你能想出几类分类方式呢?最经常想到的就是分为蔬菜、水果两个类别,你也可以按照生长方式来分,就像这样。

还可以按照颜色分,“红色、黄色、绿色等等”,分类方式可以有多种,但是都要遵循
“同一层级,同一逻辑”**的原则。就像如果把香蕉分类进蔬菜这个类别中,是不合适的。

创意思考时如何提取结构

思维导图是聚焦某个中心话题,逐步向外发散思路的一种工具。在创意思考的过程中,对于要解决的难题,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层层拆分,就能够完成把复杂的问题拆分解决的过程。实际上,每一层级都是在回答上一层级提出的问题,而回答的方式就是拆分再拆分,通过向自己不断提问向外发散
举个例子,你想绘制关于3-5年目标规划的思维导图,这听起来很宏观,很难下手。先列出脑海中想到的几个:我要赚100万,我要脱单,我要减肥10斤,我要月薪3万,我要考下造价师…可能你会写出很多个,认真观察这些目标,是不是有些可以归为一类?比如赚100万、月薪3万、造价师这些可以归在工作方面,我要脱单归到家庭方面,减肥10斤是健康方面。

注意这几点会让你的结构更完美

  • 最理想的一级分支数目是4-6组
    人的短期记忆一次只能容纳五到九个物品、概念、数字,如果只有4-6组,记忆起来更加轻松,大脑也更容易接受。
  • 整体层级最好小于4层
    整体层级如果太多,内容就会过于拖沓,反而对大脑造成负担。这样的情况也说明,对内容不够熟悉了解。如果层级过多,那么需要回头梳理一下导图的内容。
  • 控制一张图的均衡
  • 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对某个关键词有新的想法,那么在这张图上做个标注,另外画出一张小导图来进行分析,避免出现某一部分过于繁重,顾此失彼。

不要再用无意义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博赞曾经在他的第一本著作《大脑使用手册》里面提到,一般人记笔记会有几种错误做法:
1.浪费80%的时间抄写无法帮助回忆的文字。
2.浪费80%的时间寻找过去笔记上帮助回忆的关键词。
3.关键词之间充满很多不必要的文字,影响大脑链接逻辑关系。
在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的选择影响到整张导图的简洁程度和信息表达能力。对于大脑来说,简洁的信息更利于记忆,如果每一个线条上都写一长串字,自然会限制我们大脑的思考。
同时,心理学认为,人类在阅读不完整的内容时,会有一种想要去把各个知识点给补充完整的冲动,如果关键词概括能力不够,在回顾的时候也难以回忆起当时的思路。

选择关键词

首先是「词性」,名词为主,动词次之,辅以必要的修饰词。简单来说,只要不影响意思,修饰词、连接词和部分名词动词都可以删除。
其次是「字数」,一般来说思维导图的关键字二到五个字组成,再长就会变成句子。
最后就是使用具有「明确含义」的词,能够让你联想到特定场景/语句的词,作为关键词。
下面用一张图总结一下关键词的常见出现位置,在阅读内容的时候留意这些信息,对提取关键词很有帮助。

判断一个关键词是否必要的简单准则就是:删掉这些语词,如果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就可以删除,如果会产生疑义,就得保留。
举个例子,还是《春》里面的一段话: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话衔接的关键是几个动词,分别描述草和人的动态,因为是散文,所以用了很多修饰。但是,修饰词完全可以依靠关键词进行联想,这样精简后整体内容显得更加清晰。

思维导图学习(辣鸡浪费时间的一次学习)相关推荐

  1. python14张思维导图高清pdf_程序员必备,快速学习 Python 的全套14张思维导图(附高清版下载)...

    后台回复关键词 20180522 可获取本文中的高清思维导图(PDF版) 本文主要涵盖了 Python 编程的核心知识(暂不包括标准库及第三方库).首先,按顺序依次展示了以下内容的一系列思维导图:基础 ...

  2. 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和手绘6,思维导图的各种画法如何学习

    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思维导图的各种画法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思维导图的各种画法的资料,仅供参考. 思维导图的各种画法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 ...

  3. 用思维导图学习java_用思维导图纪录Java学习过程

    之前小编我给大家分享过一些Java学习相关的图片,比如 Java入门三张图够吗 ,这种图正是大名鼎鼎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 ...

  4. 【深度学习】12张高清思维导图,总结深度学习

    本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了深度学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深度学习基础.神经网络介绍.CNN从入门到应用.Caffe.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词向量.循环神经网络.R ...

  5. 一文总结深度学习的12张思维导图

    本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了深度学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深度学习基础.神经网络介绍.CNN从入门到应用.Caffe.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词向量.循环神经网络.R ...

  6. java基础入门第二版思维导图,Java 学习--你应该有份思维导图了(基础篇)

    每一门知识,除了理解它的一些原理用法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比较重要,那就是多整理笔记做总结. 以下是我自己亲自整理的关于 Java 学习的思维导图,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大家在学习 Java 过程中有所帮助, ...

  7. XMind课堂之思维导图学习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越来越受大众欢迎,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上班族,思维导图可以说是必备技能.但是,很多人在接触思维导图时会显得有些焦急,不知道怎么开始去学习它,小编为了带你们走出这类的 ...

  8. ★思维导图的30个问答

    Ⅰ.思维导图学习的30个问答! 搜狐新闻11-137:59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 ...

  9. #9733;思维导图的30个问答

    Ⅰ.思维导图学习的30个问答! 搜狐新闻11-137:59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 ...

最新文章

  1. Golang+Python 实现安全动态开机密码+服务器存储
  2. yxw.Permission.init
  3. 查看apache、linux、kernel、nginx等版本
  4. c语言题中的一些陷阱
  5. Readline-select
  6. Failed to download You must enable the openssl extension to download files via https
  7. 夺命雷公狗---PHP开发APP接口---1(手动编写json)
  8. java web 中的转发和重定向路径问题
  9. wireshark过滤使用
  10. 用python画出圣诞树_【闲趣】如何用python画出一棵圣诞树
  11. Ubuntu 开发者工具中心 Ubuntu Make
  12. volist 自增序号 分页如何实现?
  13. Vue源码解析系列——响应式原理篇:理解Dep类和Watcher类
  14. 科研小技巧——论文投稿视频制作指南
  15. linux系统安装firefox的flash player插件
  16. 移动端和网页端公告栏文字右向左轮播滑动
  17. Python实现多层感知器MLP(基于双月数据集)
  18. 中国省市地图json数据包及解析
  19. C++数据结构 交通咨询系统设计(一)
  20. 文件及文件夹 压缩 下载

热门文章

  1. html语言中br是什么,htmlbr标签是什么意思?还有htmlbr/和/br的区别是什么?
  2. 深度:激光和光纤诞生记
  3. 【玩转Colab】Colab进阶使用经验分享 —— 玩转Colab第二弹
  4. Java中Objects类的方法介绍(已更新)
  5. html+CSS之百度首页练习
  6. [OTHER]死性不改童声版歌词
  7. 玩转华为ENSP模拟器系列 | 配置OSPF基本功能示例
  8. 开车还是开船爱惜自己的车子
  9. 【Echarts】封装几个酷炫(发光)图表
  10. 如何才能让自己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