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概述

智能合约是运行在区块链公链上的一种代码,该代码由Solidity编写,并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虚拟机来执行,以达到对区块链编程的目标。可以将区块链公联理解为操作系统,Solidity是编写该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智能合约虚拟机则是编程语言编译之后的代码运行环境。

区块链基本知识

交易

区块链通常被理解为超级账本,账户与账户之间可以通过交易来完成转账,只是这种转账方式与传统的银行转账有很大的不同。

  • (1)这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统,区块链账户不需要使用者到银行机构或者其他部门申请,因为整个系统中没有这样的中心化部门来管理账户信息,使用者只需要根据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来生成一个密钥对,其公钥作为账户地址,也就是常说的区块链钱包地址,这个地址可以在网络中广播,允许网络中所有的账户获取和使用。
    该账户是公开的。私钥作为转账交易的签名和密码,由使用者私人保管,每次转账时,需要通过私钥签名来证明交易的合法性。在现实使用中,区块链钱包会将私钥进行对称加密,通过使用者输入人类能够理解的密码作为私钥加密的密钥,将区块链密钥以密文的形式保存到磁盘空间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忘记解密密钥的密码,就失去了对账户的操作权限。
  • (2)这是一个完全无中心的账本系统。在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都是一条转账记录,如果该交易成功被整个区块链网络认可则转账成功,并且会将转账记录存储在区块链的数据库里面,每个区块链节点都可以访问和操作这个数据库,并且任何人都可以查询交易双方的账户信息。
  • (3)发生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是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全节点(拥有所有交易数据的区块链节点叫作全节点)上的,并且也是公开可查的,用户不仅可以查询某个账户下的所有交易,还可以查看其账户余额。

区块

所有的交易信息都会形成一个结构化的账本,它们会被区块链的节点(矿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时间间隔组织起来,存储在区块链节点中。这个用于存储交易信息的结构体就是区块,除了交易信息,区块还要存储一些额外的信息以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区块数据结构如下:

不同的公链有各自不同的涉及,关于区块的生产间隔,不同的区块链网络有不同的设定,比如以太坊出块的时间间隔约15秒,而比特币网络则需要10min才生成一个区块。

区块数据包含区块头与区块体,区块体存储具体的交易及交易相关的原始数据,区块头存储的是原始数据的Hash信息,任何对原始数据的修改,都会引起区块头Hash值的变化,这样对任何信息的篡改都很容易被察觉到并被验证为假数据。
区块的作用就是将不同时间阶段内的交易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数量,打包成结构化数据,方便存储和管理。只有被打包到区块中并且被全公链网络认可的交易,才算真正的有效交易。

区块头和区块体数据也会被当作输入数据做一次Hash运算,其运算结果会被存储在下一个区块的区块头中,这样任何区块内容的修改都会反映到区块的Hash值上,而区块的Hash值又是下一个区块的输入数据,它又会被当作新区块的数据参与一次新区块的Hash运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易量的增加,所有的区块会通过保存前一个区块的Hash运算结果的方式组成一条链。

==将交易打包成数据块,再将数据块以Hash值的方式组织成链式结构,这就是区块链定义的来源。==由分布在全世界的节点组成,任何人都可以公开查询,但又无法任意修改。

挖矿

区块被增加到区块链之前,并不是所有区块都可以生成区块数据,也不是所有区块数据都能被增加到区块链成为最新的数据,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门槛,需要筛选出一个值得信任的节点来生成数据,然后由其他节点来验证其生成数据的有效性。这个生产区块的过程会得到数字货币的激励,因此很多节点会加入生产区块的竞争。如果某个节点生产的区块数据得到了其他节点的验证,则其他节点会将最新的区块存储到本地,然后加入下一个数据块的生产竞争,这个过程被称为挖矿,而生成数据的节点被称为矿工。
需要注意的是,在矿工将交易打包成区块之后,还需要查找一个数字n,这个数字满足不等式:
n < = 2 256 / H d n <= {2^{256}}/{H_d} n<=2256/Hd​
计算有效数字n的过程是需要付出算力的,而这个算力付出的过程是值得信赖的,这就是区块链为何可以在没有中心管理者的情况下正常运作,且任何人都可以在无须信任的情况下参与区块链业务。

成为出块人就可以成功拿到奖励,奖励分为系统的奖励和交易中的交易手续费,在每一笔交易数据中,转账人都可以手动设置手续费,这些手续费用于奖励矿工打包的工作。在转账时设置的手续费越高,转账时间就越短,转账速度就越快。

共识算法

在挖矿的过程中,矿工需要付出算力来查找一个满足条件的数字,这种算力的付出是无法伪造的,必须付出相应的算力和电力之后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字。当某一个节点发现该数字之后,其他节点可以很快验证该数字的有效性,验证并不用花费太多的算力和能源。这种为了持续生成区块而被所有网络节点认可的方案就叫做共识算法,而付出算力来证明自己工作的共识算法被称作PoW(Proof of Work)。
目前比较流行的共识算法由DPoS、BFT和PoST等:

  • DPoS:类似于民主选举的运行模式,该算法根据数字货币持有的数量对区块事务进行投票管理,并且轮流来选举出块人进行出块。
  • BFT:拜占庭容错机制,该机制通过多次通信交互来区分恶意节点和诚实节点,接收诚实节点的区块数据,丢弃恶意节点发送的数据和消息。
  • PoST:是存储公链的共识算法之一,即统计节点有效存储和数据的大小和时长,将其作为节点的算力,来竞争成为出块节点,算力越大成为出块节点的概率越高,算力越大生成恶意数据的动力就越小,这是通过一种经济手段约束恶意行为的共识算法。

分叉

因为整个区块链系统是点对点的对等网络,没有统一的中心机构协调各个节点的行为,所以在生成区块时,各个节点的行为都是相互独立的,很有可能同时由多个矿工在同一区块高度生成出2个以上的区块来。这些区块打包的交易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时满足条件的数字n不是唯一的,多个矿工之间生成的数字n是不一样的,但是同样是满足不等式的。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很可能同步到不同的区块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在数学上都是合法的、有效的。当不同的节点中的不同的区块作为当前最新区块时,就会存在分叉的情况,即不同的矿机对同一高度的区块生产了内存不一样的新区快,并且这些矿工都找到了满足不等式的数字n

攻击

区块链对于交易的组织方式及账户的管理方式决定了只有私钥持有者才有权修改本账户下的数字货币信息。但是并不意味着区块链是绝对安全的,由于区块链网络是无主的,每个持有数字货币的账户和区块打包的矿工都无须审批、无须信任,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因此,只要拥有足够的算力就可以对整个网络发起攻击,比如著名的51%算力攻击。除了算力攻击,还有仅属于区块链点对点网络特有的攻击,比如女巫攻击、日食攻击等。

以太坊智能合约

除了拥有上述区块链的基本功能,以太坊还在比特币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太坊智能合约虚拟机,即EVM。在增加了EVM之后,以太坊就成了一个可编程的去中心化平台,任何系统开发者在支付一定的部署费用之后,就可以拥有一套完全去中心化的业务系统,这样的业务系统被称为DAPP。

以太坊

首先,以太坊可以视为大型的状态机,由分布在全球的以太坊节点来运行这个状态机,每一次交易的产生都会修改状态机的状态,将交易打包成区块之后,可以以区块为单位来衡量状态的迁移
以太坊的状态是由以太坊上的所有账户组成的。也就是说,以太坊上的所有账户组成了以太坊的全局状态,以太坊账户的地址与账户状态的一个映射结构。以太坊账户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账户,也就是用于存放用户余额和转账的账户;另一种是智能合约账户,是在部署智能合约时生成的一个关于该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地址及其状态的映射关系。

  • 智能合约账户,其地址映射到一个账户状态,这个状态由4部分组成:nonce、余额、存储数据的Hash值、EVM代码的Hash值。存储空间是智能合约虚拟机运行时需要的存储介质,EVM代码是智能合约代码编译并部署到以太坊之后的数据。
  • 外部账户,该账户的状态仅仅由nonce和余额组成。

以太坊上的账户之间会有系统调用:

  1. 首先是账户生成交易对以太坊状态的修改。每次创建和部署智能合约,都会创建一个新的账户,创建账户的代码包含在交易中,交易可以由外部账户发起,也可以由合约账户发起,创建合约账户的代码通过solidity编程语言编写,通过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编译器编译生成。
  2. 其次,账户生成之后,会开辟账户存储空间和以太坊虚拟机可以理解并执行的代码。当智能合约生成之后,可以通过ABI接口调用智能该智能合约,这种信息调用也会对区块链的状态发送读写操作。通过ABI接口传入外部数据,然后通过以太坊智能合约虚拟机读取合约代码,结合输入的数据和区块链上存储的数据,修改区块链状态,并将最新的状态信息存放在以太坊公链上。

EVM

在以太坊之前的公链项目中,如果需要修改某条公链的某些特征或者增加对某种场景的支持,开发者必须在原有的公链设计的基础上修改系统底层源代码,并重新维护一套公链生态,这往往被称为硬分叉。
而以太坊EVM的出现,使得任何需要实现某一行业具体逻辑的开发者,无须复制以太坊的整套代码,然后修改出符合自己逻辑的公链,而是基于以太坊现有的公链网络和矿机组织、共识社区,通过EVM提供的API来编写智能合约,就可以完成一套区块链系统,一套满足自己业务需求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区块链所有的通行特征: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无法篡改等。
因此,EVM的出现使得对区块链编程成为可能,具有EVM的以太坊公链技术可以视为是对原有区块链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

EVM作为一个离线的、独立的运行环境,它无法访问外界的文件系统、网络接口等资源,目前EVM的指令中尚未支持对这些资源的操作。当编写的智能合约被编译成EVM能够理解的代码之后,EVM会在自己独立的运行环境中执行用户编写的智能合约程序。
通过智能合约编译器,可以将智能合约编译成虚拟机能够理解的指令,然后通过以太坊账户发起一个交易,将这些指令部署到区块链上,部署成功后会得到一个以太坊的地址,这个地址指明了该合约代码存放的位置。
当合约被调用时,可以根据合约的地址找到指令集的存储位置,虚拟机通过程序指令计数器记录当前指令的执行位置,随着程序的执行,指令计数器也会随之变化,它存储了下一条需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偏移地址)。在指令中会有JUMP之类的跳转指令,因此指令计数器的数值并非总按顺序逐渐增加。
EVM的指令执行不在寄存器中执行,而是在一个被称作栈的内存空间中进行。这个栈最多可以容纳1024条栈指令,每条栈指令可以达到256位,也就是说EVM是256位的计算机,这个长度的指令特别适合Keccak-256 Hash数据及椭圆函数运算。
智能合约的指令中包含了操作码和操作数,EVM加载到栈中之后,根据操作码运算,在执行操作码的过程中,会产生中间状态的临时数据,这些数据会被存放在栈空间上、内存中或者持久存储的空间中。指令中也有从内存或者持久存储空间中读取数据的操作,有些操作需要在区块链状态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些状态信息就存储在持久存储空间上;有些操作是存储的运算,这些数据一般通过内存进行读写。使用内存和持久存储空间需要支付一定的GAS费用。GAS指的是EVM执行指令时消耗的代价,这个代价以以太坊的数字货币ETH来表示。

智能合约

1996年,Nick Szabo在文章《Smart Contracts: Building Blocks For Digital Markets》中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所谓“合约”,就是条文、合同一类的东西,里面记录了发生的条件与对应执行的条款,以支持确权等操作;所谓"智能",就意味着自动化、可编程。==所以,智能合约就是可编程的合同,也可以理解为一段自动执行的条文合同,在计算机中,就是一段自动执行的程序片段。它更易于合约保存,并且由确定的算法运行,给定输入,就得到对应的输出,极大保障了合约的执行力。

以自动售货机做类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智能合约的核心特征。当使用者选择好要购买的货物并完成支付,出货逻辑就会被触发,用户就能得到想要的货物,而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介入,节省了售卖货物的人力成本。如果要破坏这个合约,就得物理破坏售卖机。像POS刷卡机、EDI(电子数据交换)等,也可作此种类比。

以太坊公链是操作系统,EVM是区块链代码的运行环境,而Solidity则是区块链的编程语言,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的逻辑模块被称为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产生价值的最基本前提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底层介质用于储存,让其不可被物理破坏。
以太坊与比特币最大的不同在于可通过智能合约执行复杂的逻辑操作。在以太坊上,智能合约的语言是Solidity,它是图灵完备且较为上层的语言,极大地扩展了智能合约的能力范畴,降低了智能合约编写难度。

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的可执行代码是一种类似汇编语言的指令集,这些指令集通过EVM的解释和执行,对区块链的状态进行读写,实现合约规定的业务逻辑。因此通过Solidity这种高级编程语言,加上Solidity编译器,可以将高级语言编译成汇编指令集码,再将其部署到区块链上执行。

账户发起创建合约交易时,以太坊交易中会加载合约创建代码,矿工在打包交易时会执行该合约的初始化代码,并生成智能合约对应的EVM代码和该合约对应的账户地址,当该交易所在的区块被成功打包并同步到其他节点时,其他节点就可以通过消息调用来访问该合约对外开放的接口和功能。

智能合约的现状

从编程角度而言,智能合约就是一段代码。相比常规代码,智能合约具有许多差别与限制,例如:

  • 单线程执行
  • 代码执行会消耗资源,不能超出资源限制
  • 目前难以获取链外数据,例如取得天气信息、比赛结果等
  • 其他限制,如TPS

这些特点使得目前智能合约生态以链上资源的治理为核心。就像以太坊上各式各样的ERC标准与治理方案;EOS上有各种资源模型,比如CPU、RAM、兼经济模型、Rex、Bancor协议等。

显然,就目前的生态而言,智能合约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力有限。但事物总是在发展的。目前,已有许多致力于突破这些限制的研究,典型的有Oracle(谕言机,但常被称为预言机),它允许智能合约和链外进行交互,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智能合约的使用场景,彷佛一台电脑通上了网;再比如那些突破链自身性能瓶颈的尝试,例如支付通道、跨链、plasma、rollup,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打破安全与性能的枷锁。

毋庸置疑,智能合约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来随着以太坊2.0的落地,也许会开启新一个区块链时代。

智能合约技术

以太坊采用了Solidity作为智能合约语言,Solidity 是一门为实现智能合约而创建的高级编程语言,能在允许以太坊程序的节点上运行。该语言吸收了C++、JavaScript的一些特性,例如它是静态类型语言,支持继承、库等。

除了Solidity,每个平台的智能合约技术也有所不同,接下来将从公有链、联盟链作为切入,介绍其他平台所采用的技术。
公有链
首先,不妨先认识三大公链的智能合约技术。

合约语言 底层技术 图灵完整 备注
比特币 脚本语言 脚本语言 未被官宣为智能合约,但具备某些特征
以太坊 Solidity EVM 是最活跃的合约语言之一
EOS C++/… WASM WASM是底层字节码,理论支持多种上级语言

联盟链
除了公链,联盟链也是重要的区块链类型。比之公链,联盟链共识的复杂度被大大缩减,因此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

联盟链受企业级机构青睐,一般而言,相关机构之间会形成联盟,通过联盟链来共享数据。联盟链可覆盖供应链金融、司法存证、溯源等多种场景,未来还会与IOT、AI等技术结合。

在当今联盟链生态中,除去采用chaincode的Fabric,大部分平台都采用Solidity作为智能合约语言,FISCO BCOS即是如此。

当前,Solidity可谓占据了智能合约的C位,掌握Solidity是学习智能合约和区块链的重要一环。后面系列也将对如何用Solidity编写、运行以及测试智能合约作深入介绍解析。

除了Solidity,WebAssembly、Libra的Move等一些智能合约语言也在发展中,可以保持关注。

DAPP

一套完整的区块链DAPP,除智能合约这些可以查询和改变区块链状态的代码外,还需要用户操作界面及连接用户操作与智能合约代码的接口。
首先,用户通过Web界面或者收集App将操作数据发送到一个传统的业务服务器,该业务服务器时传统互联网中心化的服务器,但是与传统系统不同的是,该系统没有像传统互联网设计那样将数据放入中心化的数据库存储,而是通过一个Web3.0接口,将数据传送到以太坊区块链公链上。
该接口是一个JSON RPC协议,该协议由很多代码实现。目前最流行的是运行在Web容器中的Web.js3模块。Solidity编程语言经过编译之后,除了交易需要的合约初始化代码之外,还有ABI接口等描述文件,Web3.js通过这些描述文件,可以构建与以太坊智能合约虚拟机进行通信的模块,通过JS代码将用户的操作数据传入以太坊公链上的合约地址,智能合约虚拟机会根据函数签名和加载的函数参数,在虚拟机内执行编译成EVM Code的智能合约。

如果涉及区块链数据的读取,则虚拟机会读取区块链上的区块数据。如果虚拟机的指令代码修改以太坊公链的状态,那么通过调用相关的状态机指令,并消耗一定的GAS之后,就可以将修改操作提交到以太坊区块链公链网络中,这些操作往往以交易的方式体现。
在虚拟机执行任务结束后,其对区块链状态的修改会被矿工打包。当状态修改被全网共识时,虚拟机对公链网络的状态修改也相应成功。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执行结果,将执行状态返回给用户交互系统,这样终端用户就可以通过交互系统查看DAPP操作的执行结果。

简单的智能合约

示例1

prama solidity >=0.6.4;contract SimpleStorage { //使用关键字contract定义合约结构体uint storedData; //定义一个成员变量function set(uint x) public { //定义关于该变量的设置函数storedData = x;}function get() public view returns (uint) { //定义关于该变量的读取函数return storedData;}
}

这段Solidity代码的功能是存取storedData字段。该字段被称为“状态变量”,会由区块链持久存储。

用户可以将这段代码部署在以太坊或类似的区块链上,部署成功就意味着该智能合约不可再被修改,只要底层区块链不被销毁,这段合约就一直存在。任何人都可通过“合约地址”来调用该合约接口,每次调用信息都会被记录在链上。

在解释这段代码如何运行之前,先回顾下传统java程序的运行方式。首先,用户编译完java代码后,会以字节码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然后用户会调用程序,这由JVM来托管执行;程序执行期间可能会通过日志来记录调用参数,也可能会和磁盘进行IO。

Solidity的执行与此类似。不同的是介质由硬盘换成了区块链,由单机变为分布式。 代码部署后,以字节码的形式存储在每一个节点上。当用户要求调用某个函数时,调用请求将会被囊括在交易中,并被打包到某个区块上,一旦全网对该区块形成共识,就意味着调用是合法的。
接下来,EVM会来调用字节码,它负责存取底层的状态变量,好比传统编程的IO。

光从代码来看,合约开发似乎不过如此,单个合约只需要围绕着字段进行操作,对于很多简单业务而言,不过是CRUD而已。但其复杂性也恰恰在于此,合约在区块链环境上执行,是不可修改的。所以如果出现了bug,就必须部署新的合约,这对于合约的可维护性提出了挑战。并且,一旦业务复杂起来,容易出现安全漏洞,导致链上资产损失。同时,还要考虑完成代码编写、逻辑执行、数据存储的成本问题。 综上所述,写合约不难,但写好合约,却需要一定功底。

示例2

本示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货币的智能合约。

01 pragma solidity >=0.6.4;
02
03 contract Coin {04    address public minter; //定义一个地址类型的变量
05    // 定义一个地址到余额数量的映射
06    mapping (address => uint) public balances;
07    // 声明一个记录日志的事件
08    event Sent(address from, address to, uint amount);
09    constructor() public{ // 合约的构造函数
10        minter = msg.sender;
11    }
12    //定义修改余额数据结构的函数,修改方式是直接增加某个地址的余额值
13    function mint(address receiver, uint amount) public {14        require(msg.sender==minter,"Inconsistent deployer.");
15        require(amount < 1e60,"Quantity out of bounds.");
16        balances[receiver] += amount;
17    }
18    //定义转移余额的函数
19    function send(address receiver, uint amount) public {20        require(amount <= balances[msg.sender],"Insufficient balance.");
21        balances[msg.sender] -= amount;
22        balances[receiver] += amount;
23        emit Sent(msg.sender,receiver,amount);
24    }
25}

第4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区块链地址类型(address)的变量,该变量为public类型,定义这个变量是为了记录铸造该合约的账户地址,该地址在合约函数构造函数中进行了赋值。
第6行代码定义了一个映射关系数据结构,这个结构定义于区块链地址下,关于该数字货币的余额,目前基于以太坊的数字货币,只要符合ERC20协议,很多第三方开源的数字货币钱包都可以显示数字货币的余额,其实这个余额就是该Coin合约中,balances变量存储的数值,不同的地址存储了不同的数值,在数字货币钱包中,通过查询以太坊公链下某一地址下的ERC20数字货币合约的balances变量,就可以显示数字货币余额。
第9~11行代码定义了该合约的构造函数,该构造函数仅仅在合约部署到以太坊公链时执行一次,合约部署成功之后就无法修改此合约的逻辑了,
第10行代码中的msg.sender表示的是包含该合约初始化代码的交易发起者的区块链地址。也就是说Coin这个合约的铸造者就是部署本合约的账户,该账户可以是外部账户,也可以是智能合约账户。
第13~17行代码是一个铸币函数,所谓的铸币函数,本质上就是修改balances这个数据结构的内容,因为该结构存储了各个区块链地址下的数字货币的余额,所以调用这个函数,需要检查调用者的区块链地址是否与智能合约初始化时合约的部署者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该函数执行失败,同时要检查本次铸币的数量不能高于1e60个,如果数字货币总量超过这个数字,铸币操作也会失败,如果以上条件都满足,那么就会在receiver这个账户中增加amount个数字货币。如果以上require的条件不满足,该合约调用失败并会导致以太坊状态机发生回滚,以太坊的状态会恢复到调用该函数之前。
第9~24行代码是一个转账函数,在检查调用者有充足的余额后,在调用者名下减少amount个智能合约代表的数字货币,同时在receive这个地址下增加相应数量的数字货币,在函数被成功执行之后,将本次执行时间emit一个事件,该事件产生log,并被永久的保存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该事件需要首先在第8行代码进行声明,然后在后面的函数中调用。由本函数可知,所谓的数字货币转账实际上只是修改balances下存储的数据而已。

【区块链DAPP】智能合约概述相关推荐

  1. 详解区块链,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应用

    文章目录 一.区块链是什么? 二.智能合约 三.去中心化应用 一.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目的是解决交易信任问题.广义来看,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验证与存 ...

  2. 论文笔记:使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打击深度假冒视频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近年来虚假数字内容激增.假镜头.假图像.假音频和假视频(被称为深度假冒,Deepfake)可能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有可能改变真相,并通过伪造事实来侵蚀信任 ...

  3. 什么是智能合约,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关系及原理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这个术语至少可以追溯到 1995 年,是由多产的跨领域法 律学者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来的.他的定义是"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 ...

  4. [区块链安全-Damn-Vulnerable-DeFi]区块链DeFi智能合约安全实战-连载中

    [区块链安全-Damn-Vulnerable-DeFi]区块链DeFi智能合约安全实战-连载中 前言 环境准备 1. unstoppable 任务分析 发起攻击 总结 2. Naive receive ...

  5. 众说区块链:智能合约在建材链上的落地实践

    上期<众说区块链>讨论的主题是"数字货币交易所",围绕这个的相关主题,大家对这方面的相关话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谈论. 本期<众说区块链>讨论的主题是" ...

  6.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关系

    链客,专为开发者而生,有问必答! 此文章来自区块链技术社区,未经允许拒绝转载. 尽管比特币(Bitcoin)和以太坊(Ethereum)是经常被一起提及的两个词,但实际上,比特币与以太坊有着很大的区别 ...

  7. 区块链上智能合约的讲解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上运行的应用或者程序.通常情况下,智能合约是一组具有特定规则的数字化协议,且这些协议能够强制化执行.这些规则由计算机代码预先定义,所有节点会复制和执行这些计算机源码. 智能 ...

  8. 每日区块链:智能合约是否是区块链的最佳创新?

    1.盖茨基金会将使用Ripple跨账本技术推动移动支付 导读:盖茨基金会正在积极探索新技术来开展一些项目帮助没有银行账户的穷人.目前,它宣布使用Ripple的跨账本技术开发了一种开源软件,能够为金融机 ...

  9. 区块链学习-智能合约与ICO

    什么是"以太坊"? 以太坊是由程序员Vitalik Buterin创立的,是比特币交易的替代品.比特币被严格用作加密电子货币,或被视作一种转移货币价值的手段.然而,相同的区块链技术 ...

  10. 区块链开发(十)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Solidity编程语言

    [文档翻译系列]Solidity语言 Solidity是一种智能合约高级语言,运行在Ethereum虚拟机(EVM)之上. Solidity与其它语言相关的特点? 它的语法接近于Javascript, ...

最新文章

  1. cmake 注意事项
  2. ssh tar 命令把远程文件拉回来或推过去
  3. MPLS ××× 的基本配置(五)
  4. caffe problem
  5. SVN使用CVS使用
  6. redis的Python接口调用
  7. 微软正式释出基于 Chromium 的 Edge 预览版本
  8. 2017年网络统考计算机成绩,2017年12月江苏省成人计算机基础统考成绩查询
  9. 又开火了!马斯克炮轰贝佐斯:建议分拆亚马逊!
  10. java.toString(),(String),String.valueOf的区别
  11. Win10的Flash不能运行,报错——“暴力”解法
  12. 蝴蝶蓝暂排第一:第四届橙瓜网络文学奖20年十佳游戏大神
  13. 手把手教你软件著作权申请(全流程)(不花一分冤枉钱)
  14. php当前时间加几天_php实现当前时间增加天数的方法
  15. 在salesforce中实现鼠标悬停显示提示框效果,并对显示框内容进行微缩页面布局
  16. 2020年的触动心灵的鸡汤
  17. 计算机l符号代表什么意思,衣服sml代表什么意思 分别是什么的标记
  18. JVM cpu过高排查
  19. ARM与Intel芯片性能不严谨比较
  20. 使用网址--java JPI代码示例

热门文章

  1. 给IT新人的一些成长指导
  2. Solidworks扫描切除绘制螺栓时,切除长度应大于螺距长度,否则会出错
  3. java 正则车牌_Android中手机号、车牌号正则表达式大全
  4. 8Manage:电子寻源采购管理指南
  5. 联想小新air13触摸屏失灵
  6. 蔡高厅高等数学22-导数的概念、两种表现形式
  7. Redis 分布式锁实现
  8. Jetpack——LiveData与ViewBinding
  9. 真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OpenAI篇 ⛵
  10. Tomcat9的安装教程及部署自己的第一个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