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achel

全文共 3773 字,阅读需要 8 分钟

———— / BEGIN / ————

我在很多场合,都会谈到一个词,叫做「终身学习者」。

包括我自己,也一直把它挂在个人介绍里。

有朋友问过我:这个介绍一点也不厉害,也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机会,为什么一直挂着它?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头衔,不如说是一个鞭策。

因为:要做到「终身学习」,实在太难了。

1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从学习的本质聊起。

先思考一下:7 x 6 等于多少?

这完全不用思考,每个人都知道,等于 42 。

为什么你会下意识地知道答案是 42?

因为我们从小就背过九九乘法表,七六四十二,非常简单。

但如果现在告诉你:我们修改定义了,7 x 6 不再等于 42,而是 84 —— 你会是什么感觉?

从「七六四十二」到「七六八十四」,你需要多久才能将思维转变过来?

几天时间?恐怕不行。

我保证,至少在几个月之内,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时,依然会时不时弄错。

为什么呢?这要涉及到生理结构。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聊过:学习的本质,是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当说到「鸟」时,我们立刻想到「飞」,就是因为,储存「鸟」的神经元,和储存「飞」的神经元,之间被一条通路联系了起来。

这就是学习的模式:通过不断地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系,将我们散落的概念和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我们的知识网络。

这些都很好理解,但你有没有想过:两个神经元一旦建立了足够强的联系,要如何才能把它拆开?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引入第三个神经元。

通过强化前一对神经元与它之间的联系,来弱化前一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具体来说,就像前面的例子:

通过告诉你,7 x 6 不等于42,而是84,慢慢的,让你在「7 x 6」与「84」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拆开「7 x 6」与「42」之间的联系。

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

改变一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与从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前者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比后者多得多。

道理也很简单:后者只需要「强化」这一个操作,而前者需要「强化」和「弱化」两个操作。

并且,如果这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在生活中用得非常多,那么,它就会被不断强化。这时,我们拆开它所需要的难度,又会不断增大。

所以,学习最大的障碍,不是接受新知识,而是改变固有的认知。

2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很有意思:

任何在我15岁以前诞生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常识;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改变人类未来的壮举;而在我35岁以后诞生的科技,都是骗子。

这句话很有趣,它点出了一个事实: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我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在下降的。

这个事实众所周知,并不新奇。

但看完上面的分析,你会知道,严格来说,不是年龄增长,而是「我们具备的知识量」的增长。

正是我们现有的知识,成为了我们继续向上进步的障碍。

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生理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心理性的问题。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有一个明确的规律: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学起相关的知识,也就越快。

这一点是对的,但并不全面。严格来说,知识量与知识接受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向上 —— 它更接近一条抛物线的形状。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知识量达到某个峰值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排斥新知识。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拆开」旧联系的资源耗用过多,甚至超过了建立新联系带来的效用。

这就导致了,我们会下意识地怀疑、拒绝和排斥新事物,以维护我们心中的「稳态」。

只不过,这个稳态所形成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致是30-40岁。

这个阶段,不仅仅是心智上、性格上的成熟,也包括大脑的成熟 —— 大脑建立新联系的动机和能力减弱,维持现在状态的倾向变强。

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

我们越来越不会思考了,我们只是遵循着大脑的习惯、反射和经验行事。

3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回到前面的分析。

一对神经元联系的强度,主要跟两个因素挂钩:一是这对联系所形成的时间,二是它们被日常提取和调用的频率。

也就是说:一对概念,一句命题,一个知识点,日常生活中,它出现得越多,你用得越频繁,它的联系也就越强,越接近于一个整体。

当这个「联系」强到一定程度,强到你不会去怀疑和思考,而是下意识地将其作为问题的「根基」时,它就形成了一个框架。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框架。

我强调过很多次,不要陷入框架。

框架是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

比如:

  • 男主外,女主内。

  • 工作最首要的条件是稳定。

  • 择偶的第一标准是贤惠勤劳能干。

    ……

你会发现,生活环境越封闭,日常接触到的事物中,熟悉的比例越大,越容易形成这种固化的思维框架。

久而久之,我们的整个思考过程,都会建立在这些框架之上 —— 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它们看作「公理」,用它们来进行思考。

比如:你怎么可以挑这份工作呢?它一点都不稳定嘛,要是被辞退了怎么办?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将「稳定」,作为衡量一项工作「好不好」的标准。

我们很难去思考:也许现在择业,已经不太需要考虑「稳定」了呢?

觉得这种现象很少见?其实,在公众号的读者中,以及我身边的职场新人里,我就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话:

工作不就是出卖自己的时间吗,为什么要卖力?

老板又不给加班费,凭什么要加班?

哪有什么理想、事业,都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用的。

……

这样的思维,其实就还停留在「体力劳动」的范畴 —— 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报酬;出卖得越多,得到的越多;价格不合理,我就不干。

如果你停留在这样的思维,将其当成真理,那只会制约自己的发展。

4

所以,我常常说,深度思考很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模式的怀疑。

  • 当我思考时,我默认了哪些条件为真?

  • 我为什么相信它们?它们一定是真的吗?

  • 如果忽略它们,我能得到什么新的结论?

你看,深度思考跟终身学习,其实本质上是相通的。

深度思考,要求我们关注本质,反思自身,排除各种外在和内在框架的影响,尽量让我们的思考更加贴近客观真实。

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质疑、完善和更新知识节点的联系。

终身学习为深度思考提供养料,而深度思考为终身学习提供动力。

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完善我们自身,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掌控。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我们落入「固化思维」呢?

1. 接触新信息

信息是一切思考和学习的原料。前面已经讲过,如果我们日常的生活范围,局限在很小的一片天地里,那我们就会不断加强自己固有的认知。

久而久之,后果就是,我们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会慢慢觉得它「变得陌生」,陌生得不敢认识,不敢打破自己的稳态。

很多人有一种心态,就是觉得研究工具和渠道是一种「折腾」。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手段、方式,「够用就好」,有什么好折腾的?

但对我来说,打磨出最适合自己的工具流,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渠道,接触不同的信息,可以让自己每一天都比其他人多知道一点东西。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提升,日积月累,也许就是巨大的优势。

所以,读书,学习,获取信息 —— 不要把它们当成每天要完成的计划,而是要跟吃饭一样,当成一种习惯。

尤其,不要太重视「热点」,而是要关心「前沿」。

什么是热点?众所周知的东西,就是热点。

而一个信息如果已经众所周知,那它也就没有了价值。

我们真正要去做的,是追逐「前沿」:不断地拓展我们对某个领域的认知边界,这才是有价值的。

如何更新自己的信息渠道?

同样,还是这几句话:英语、谷歌、靠谱的信息源。

为大脑注入活水,才能不断保持它的活力。

2. 接触相反观点

人总是有一种心态:证明自己是对的。

因此,我们会下意识地接受相同立场的论点、证据,忽视立场相悖的材料。简而言之:我们只想看到自己愿意看的东西。

长此以往,我们的神经元回路会被不断强化,乃至固化;慢慢的,我们就真的再也听不进其他观点了。

到那时,我们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是基于我们前二三十年的经验和积累。

我们只是活了三十年,然后重复了几万天。

如果你不想陷入这样的状态,一个行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去接受双面的信息,然后对它们进行整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也就是说:不要追求思维的「完美平衡」,而是去追求「动态平衡」。

还是引用查理·芒格的名言:我觉得我不配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它。

3. 保持开放心态

前面说过,当我们将某个知识「内化」成思维框架时,我们的一切思考,都会基于这个框架。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会先默认它为真,再基于这一点进行思考。

这导致什么后果呢?如果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抵触,我们的接收就会非常困难 —— 因为它影响到了「思维系统」的稳定性。

比如,许多人经常问我:某某工具和某某工具究竟有哪里不一样?能不能合并起来?—— 明明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扯到一起呢?

前几天和圈圈聊天,也一起吐槽过这个问题:要告诉别人一个新的知识点,很容易;但要改变他先入为主的认知,非常非常难 —— 因为他总是会用旧的认知,去理解和思考新知识。

这就导致了,他接受到的东西,总是有偏差的。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

面对一个新事物,多去研究「它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它可以怎么用」,而不是急着寻找熟悉的方式来解读它。

甚至,有机会的话,去试着接触一下,用它的思维,体验一下,改变自己的习惯。

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我们的大脑,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 / END / ————

作者:Lachel,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本文由 @L先生说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中奖公告

恭喜以下16位小伙伴获得2018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珍藏版台历1本:

Walkr、hjs、陈超、何东洋、潘前进、郑泽华、winne、陈诗颖、刘虹、三碗不醉、扑扑狸、M王、Daniel、tj、娟好静秀。

请尽快把你的收件信息发给小编daisy(微信:1029694405),截止2月5日18:00,逾期不候哈~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

你的知识,也许会成为你进步的阻碍相关推荐

  1. 知识也许是先人留给后辈最大的财富

    ---恢复内容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些书籍(数学或计算机之类)的时候,会感觉枯燥,☞其实课本中的斟字酌句的叙述,未能表现出知识创造过程中的斗争.挫折,以及在建立一个可视的结构之前,科学家们所经历 ...

  2. Web前端知识体系梳理,值得收藏!

    前言 现在是信息时代,经过 web1.0 时期.web2.0 时期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期,信息获取越来越高效,坐着不动就会有大量的新闻.博客.资讯向你推荐而来. 作为一名靠谱的程序员,你免不了要查阅大 ...

  3. 学习知识的能力重于知识本身

    我们在大学以前,好像都在为积累知识而忙碌着,从来没注重过能力的培养.我想这主要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缘故吧,想拿高分,想上好学校,就得学好那点固定的知识.这样与此同时也就忽略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不知不觉 ...

  4. 程序员如何快速消除自己的知识短板?

    在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当中,知识短板将会是你职业生涯发展的瓶颈.只要你能够消除这些短板,这对你的职业发展会大有裨益.本篇文章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解决自己工作当中的知识短板.希望对大家能有些帮助. 1.关 ...

  5. 第一性原理系列:创新是新知识的大规模交付

    资本主义引擎开动,世界因此不同.经济学家一直在解释这种变化,并形成理论.亚当斯密发现了看不见的手,李嘉图了发现比较优势,熊彼特发现了颠覆式创新. 熊彼特详细说明了定义企业家行为的五种创新类型: (1) ...

  6. 有哪些高效看文献的方法?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整理自知乎问答,仅用于学术分享,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作删文处理. 方法一 作者|Pa ...

  7. python神经网络训练数据_用Python从头开始实现一个神经网络

    注:本篇文章非原创,翻译自Implementing a Neural Network from Scratch in Python – An Introduction​www.wildml.com ...

  8. 没有统计学基础可以学python-机器学习和Python怎样快速掌握?你一定需要这27张清单...

    原标题:机器学习和Python怎样快速掌握?你一定需要这27张清单 原文来源:unsupervised methods 作者:Robbie Allen 「机器人圈」编译:嗯~阿童木呀.多啦A亮 毫无疑 ...

  9. 自学python清单-机器学习和Python怎样快速掌握?你一定需要这27张清单

    原标题:机器学习和Python怎样快速掌握?你一定需要这27张清单 原文来源:unsupervised methods 作者:Robbie Allen 「机器人圈」编译:嗯~阿童木呀.多啦A亮 毫无疑 ...

最新文章

  1. 围绕云计算 虚拟化技术又呈现新面貌
  2. QT Media Error: DirectShowPlayerService::doRender: Unresolved error code 0x80040266
  3. HDU4267(2012长春网络赛)
  4. ASSERT: “QGLFunctions::isInitialized(d_ptr)“ - Runtime Exception
  5. python 生成式,迭代器,生成器
  6. 安装配置ASMlib驱动
  7. 关于Eureka的几个问题
  8. greenplum mysql jdbc_Kylin设置JDBC配置greenplum数据源
  9. flush privileges提示Table 'mysql.servers' doesn't exist解决办法
  10. String s = new String(“abc“)创建了几个对象
  11. 《SQL入门经典》总结
  12. Java,List转json,json转List
  13. python中seek函数_Python seek()函数
  14. vue-sytle样式抽离
  15. 友盟集成微信授权登录,切换微信账号,登录无法切换微信信息问题
  16. webpack `Invalid Host/Origin header`问题
  17. domino mysql_IBM domino数据库操作,数据迁移
  18. 港科夜闻|香港科大举办网上招生说明会,详细解读招生政策。
  19. 中文转换为日文的几点注意事项
  20. POJ 2152 树型DP //很棒的题

热门文章

  1. SQL 2017启动出现Cannot find one or more components.Please reinstall the application
  2. HKC(红裤衩)资本
  3. int ,long ,float,char
  4. 计算机应用选题方向,计算机应用设计方向论文题目 计算机应用设计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5. 使用cookie登录网站(人人网)
  6. 高考结束,你该如何在之后的人生中继续学习
  7. C# DataTable相关操作
  8. 基于Android电视机的ZigBee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9. 以太网眼图测试整改案例分析
  10. 西安交通大学XJTU计算机专硕912专业课复习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