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本源时空(补充)

     第七章是匆匆结束的,有点文不对题。什么是本源时空,没有详细的论述。2个月来、我一直想做个小结,无奈心不在焉,忙于正业的玩游戏、看小说。其实,真正的原因、后面或许、会说一下吧。


     我敢确定相对论、量子论等垃圾理论,100%是错误的,都将成为历史。按照本人30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我的理论95%以上是对的;或许在小节上、不经意的地方有错误吧。嗯、注明一下:我不是“春哥”,不需要“信我者永生”之类的玩意;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我的理论仅供参考!


一、本源时空


    什么是本源时空?我们宇宙创生前是什么样的形态?电子、光子、原子等的详细结构是怎么样的?

 

    前面,我已经论述了本源粒子就是我们略知的正、负电子。其实,我想论述的本源时空就是指本源粒子——正、负电子的本质运动形态。我做过许多的梦,较为深刻的只是2个。在一片混沌虚无之中,有一个转动的淡色的小园环;该梦做过好多、好多次。最早的是在5岁的那一年,梦醒后的第二天、我终于开始学说话了。长大后,我一直想解释该梦,或许这就是我不懈努力地探索自然的本因之一吧。


     现今,我将该梦解释为电子因为天生的、固有的能量而做着永恒的自旋。如果电子的自旋半径是1E-29 m,那么、宇宙中只有这个唯一的电子;该电子没有对外产生作用,从而该电子的能量全部都是势能,有点类似收缩的弹簧。我是这样来定义电子的势能:

Ep = Ee rmin / R  =  K1 /R(1)

式中Ee是电子的固有能量,Ee = Me C^2 ~= 23 J, rmin = 1E-29 m即是最小库伦半径,K1也就是库伦系数了,R是电子与外界发生作用后的实际自旋半径、或称为势能半径。


    当R = 1E-27 m时,电子的势能减少为Ee/100,即电子99%的能量已经使用于与外界粒子的作用。


   (1)式、同样适用于2个电子之间的相互库伦作用能量,只不过R为2电子之间的距离。电子对另一个电子的作用是瞬间的、超光速的、超距的、按照距离的平方衰减的。作用力传递速度是多快?我的心灵告知:即使2个电子分别在宇宙的2端,相互作用力传递也不需1秒。


    电磁波只能是指发射源的电子团、即电流的运动波形,现代物理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是错误的!运动电子对在空间中的任一点运动的另一个电子都会产生电磁作用力,没有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说法!只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是一种电磁作用力(源力)、或说能量的瞬间超距传播吧,没有光速C的电磁波传播。电磁感应不是波!如果硬是要说是电磁波传播,那么、介质是什么?以太吗?科班们找到以太了吗?没有吧。光波是指光子(正负电子对)的螺旋运动波形,本质上也不是机械波,光波无须介质!光波更不可能是什么模糊定义的电磁波。黑体热辐射也绝不是什么辐射电磁波,只是发射不同频率的光子、或说辐射光波。虽然电子的电磁力传播、光波、机械波都有能量传播的共性;但电磁感应是瞬间的、超光速的、超距的、无介质的、作用力按照距离的平方衰减的感应方式能量传播;光波是光子直接携带能量、在真空中以光速C前进、无衰减的能量传播;机械波是通过介质来参与的、低速的能量传播。诶,科班们就喜欢指鹿为马,五谷不分;有什么办法呢?当高智商的科班们偶尔sb时,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真的是无所适从!小时候我以为自己是属于全世界最笨的哪一类,长大后才发现比我蠢的人多的是,而无须自卑。


1、电子的自旋角动量


    电子的自旋角速度是多少?我的思感测量到是:ω = C^2,转动飞快、是光速的平方。当电子的自旋半径是1E-29 m,电子的自旋线速度约为9E-13 m/s,这样,又是比蜗牛要慢n倍了;你说是快呢?还是慢啊?如果设光子的引力质量为7E-64kg,那么、电子的自旋角动量是:

 

3.5E-64kg * 9E-13 m/s* 1E-29 m ~= 3E-105,

 

小到忽略不计。那么、现代物理假设电子的内禀自旋角动量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电子与外界粒子相互作用时,除了内部的自旋运动,还会有外部的正交螺旋运动。所谓正交是指电子的螺旋圆周分速度与螺旋平动方向的分速度相等。纯电子是很难独立存在的,总是会吸收一些光子构成电子星球;人类能感受到的只是电子星球,即通常的质子(正电子吸收高能光子构成的正电子星球)、电子(负电子星球)等。当然,宇宙创生前只有纯的正、负电子;在黑洞、或白洞、或星球之心内,是可以找到纯的正、或负电子的。所以,现代物理所说的电子的内禀自旋角动量实际是指电子星球在外部空间做螺旋运动时的螺旋圆周转动的角动量,简称电子的螺旋角动量。在前面的章节,我已经证明了电子的螺旋角动量就是h1/2。

 

     那些,搞笑的砖家叫兽们,能指望他们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些量子论者、除了胡说八道外,甚至连逻辑推理都抛弃、连自己姓什么都不能确定。什么平行世界,回到过去,瞬间巨大的能量,尽是胡言!他们连电子自旋的起因是什么?自旋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如果没有能量供给电子会停下来么?等等小学生问题都没法解释。他们搞笑的解释电子的螺旋角动量为何是“内禀的”:如果、不说是内禀的,就会有电子自旋的线速度比光速都要大;这样,又与他们的理论相冲。我笑了,难道说是内禀的,你们的理论就能自园吗?诶,这些所谓的砖家、都不明白、电子对外是螺旋运动的!电子的螺旋运动园周半径难道就是你们自以为是的、认可的1E-16 m吗?我无语啊。

m V R1 = h1/2,那么、R1 = h1/2 m αC ~= 2.6E-11 m

电子的螺旋运动园周分线速度也等于α C,哪来的超光速啊?很简单的事情,科班们、非要做复杂的、幼稚的、自相矛盾的解释,我真的不懂他们了。不要认为我说话很难听,要知道他们百年来、误导了多少人啊?许多聪明仔,都成为没有思想的木瓜、跟屁虫,甚至到了需要去幼儿园重修的地步。


     宇宙万物都在永动,很自然的、作为本源粒子的电子也在永动、存在固有的能量。即使,人类无法制造永动机,但创造神是可以的。我们可以将电子、光子、从而物体都看作是永动机。构成人体的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它们源自恒古、源自宇宙创生的刹那。后半生、我将致力于研究灵魂复制。


2、电子对光子的引力、斥力范围


     为何有质子半径?原子半径?为何原子内部除体积极小的原子核外是真空?如果你要请教科班们,那会得到一个神回复:45度头望天,45度手指地,就哪样!


     正电子对光子在质子半径的范围内有吸力,在原子半径的范围内却是斥力,在大于原子半径的范围外则是微弱的吸力。而负电子则相反,在质子半径的范围内是较强的斥力。所以,正电子星球构成的质子体积是很小的、质子半径只是0.8飞米,而负电子星球的体积要大许多、但是空心的。要注明的是,负电子星球的半径是要小于原子半径的,具体数值在后面的章节推论。

 

     因电子对光子的作用力是随着距离的平方衰减的,所以,只是高能光子才可以穿过原子半径范围内的斥力区后、成为正电子星球的成员。当光子成为电子星球的成员时,其螺旋体积均会相应变小。虽然负电子星球的体积要比质子大得多,但其容纳的光子数却远小于实心的质子;因光子到负电子的距离较大、从而受力小、螺旋运动体积相对较大。所以,质子的质量是负电子星球的1836倍。为何电子对光子的作用磁力有如此特性?我还在研究,目前只能是给出一个神回复。


3、本源物质、暗能量、暗物质

 

     纯电子可看作是一个质点,真实的电子小圆球半径是多大?是1E-33 m吗?人类是永远无法通过制造精密仪器来测量到的。唯一的途径是通过灵魂的自我感知,那是需要成为强大的修真者,难啊。

 

     当电子的自旋半径被压缩到小于1E-29 m、 比如为1E-30m时,是什么情形呢?我的心灵感知到的是,那就是电子的原生态;这时,同性电子相互之间没有库伦斥力了,它们一个一个诶一个靠在一起,构成了本源物质。可以说本源物质就是压缩的纯的正电子团、或纯的负电子团。我们宇宙的初生就是分别在宇宙2端的正的本源物质团和负的本源物质团,以超、超光速、瞬间吸引碰撞、爆炸而形成的,这是创造神所为的。


     构成地球需要多大体积的本源物质呢?如果说地球的质量5.98E+24 kg是对的话,我们假设光子的静质量m0是5.98E-64 kg;那么有:

地球等效光子数N = 5.98E+24 kg / 5.98E-64kg = 1E+88

 

即是有1E+88 个正负电子对,  如果原生态纯电子的自旋半径r是1E-30 m,等效电子团的半径为r1,那么有:

 

4 п ( r1/r)^3 / 3 = 1E+88

 

r1 = 0.133 m

 

     也就是说,当初形成地球的正负电子团球体只是直径大约0.26米。实际上,应该更大一些;在地球还是太阳状态时,不知道抛洒了多少物质?或许,最初的正、负本源物质直径有1 m吧。月球则更小了,到今,正负电子的结合过程已经完成;不再有火山喷发,不再有磁场。月球看起来就像被一根绳子定在地球上的绕地球转动的气球。或许过10亿年后,地球也不再有磁场,也会像月球一样冷寂。


      很显然,纯的负电子团可以构成白洞,排斥一切物质;纯的正电子团则可以构成黑洞,吸收一切物质。构成星球的本源物质,必定是纯的正电子团要多于纯的负电子团,否则纯的正负电子碰撞形成的光子、从而原子等等物质,都会因差额为负电子团占优、从而被抛射出去而无法形成星球。当一团负本源物质撞向一个星球、或星系时,超新星爆炸就可以让我们观察到。

 

     在地心,我们是可以找到本源物质的,地球还只是处于中年期吧,或许本源物质直径只剩下0.1米了。或许亿年后,地球直径已经长大到2万公里。新形成的光子、原子每天还在不断通过火山喷发,呈现到地表上来。就让我的思感、跟随你们的频率节凑、沿着你们的螺旋运动轨迹前进吧。


     科班们不了解本源物质,所以、搞了暗能量、暗物质的概念。事实上,科班们不知道究竟何为暗物质。由于暗物质既不释放任何光线,也不反射任何光线,因此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都无法直接探测到它。虽然哈勃望远镜的影像中,可以看到数量众多的星系,但在X射线影像里,这些星系的踪影却无处可寻,只见到一团温度有数百万度,而且会辐射出X射线的炽热星系团云气。除了表面上的差异外,这些观测其实还含有更重大的谜团呢。因为右方影像中星系的总质量加上左方云气的质量,它们所产生的引力,并不足以让这团炽热云气乖乖地留在星系团之内。事实上再怎么细算,这些质量只有“必要质量”的百分之十三而已!在右方哈勃望远镜的深场影像里,重力透镜效应影像也指出造成这些幻像所需要的质量,大于哈勃望远镜和钱卓拉观测站所直接看到的。天文学家认为,星系团内大部分的物质,是连这些灵敏的太空望远镜也看不到的“暗物质”。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可以推测出太阳的总质量。同理,根据物体(星体或气团)围绕星系运行的速度和该物体距星系中心的距离,就可以估算出星系范围内的总质量。这样计算的结果发现,星系的总质量远大于星系中可见星体的质量总和。在他们所观测的这些矮星系中,暗物质的含量是其它普通物质的400多倍。此外,这些矮星系中物质粒子的运动速度可达每秒9公里,其温度可达10000℃。同时科班们还观测到,暗物质与其它普通物质还有着巨大的差异,如:尽管观测目标的温度是如此之高,但是这样的高温却不会产生任何辐射。

 

    诶,人类制造的仪器能观察到n光年外的微小体积的本源物质吗?那也太

搞笑了。科班们想不通为何有气体状星球?总喜欢拿它们来和地球相比较,于是就捏造神秘的暗物质,笑吧。


     一个光子是一对正负电子,总能量约为46J。当该光子的频率是1E+14时,该光子对外表现的能量只是h f = 6.626E-20 J。难道科班们将光子的本源能量46J看作是暗能量吗?我不知道,他们是不会使用灵魂去思感的。他们玩他们的哪一套,我玩自己的理论。或许,科班们将本源物质的能量看作是未知的暗能量吧。诶,科班们啊,你们一问三不知的;我真的不懂你们是怎么玩的!

 

 

3、空间戒指、储物袋

 

     空间是物质的容器,如果巨大体积的物体、可以压缩回到原生的本源物质状态;那么物体的体积是可以缩小为原来的约1E+15分之一。有这样的空间神器吗?如果有,那么制造永动机则会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如果说,只是记录物体的具体结构信息;当需要时,再据原有信息改造周边的物质成为原来的物体呢?难啊、不可能。所以说,空间戒指、储物袋只是人类这种奇妙的种族中、那些科幻小说家的内心YY吧,真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4、宇宙创生、过去、未来、灵魂穿越


     空间是物质的容器,时间是对物质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描述。如果说空间是量化的,即是存在空间最小分辨率、比如空间点之间的间隔是1E-33 m吧;那么,运动物体在某个瞬间、或说某个时刻,其质心、或说物体的状态必定是静止在某一个空间点上。时间即是定义为时刻差,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永恒的运动,所以、时间也表现为无尽永前,其外延是事物运动状态变化长短、或顺序的度量。空间有最小分辨率,那么有最小的时间吗?我认为最小的时间是无限小,因为源力的传递是瞬间的。我们是可以定义宇宙创生时,正负本源物质相撞爆炸的瞬间为最初的时刻。

  

     爆炸产生的正负本源物质碎片,发散往宇宙各方是有一定的速度的、不是瞬间的,给人类的感觉是宇宙在膨胀。为何?因为,爆炸的中心地带、即是宇宙的中心地带,剩下了一大团负本源物质(等效巨大白洞),而纯的负电子团对物质(光子)都是斥力,所以、周围n多个光年都是真空地带;河系都要朝宇宙边缘地带方向移动(虽然河系有纯的差额正电子团(小黑洞)引力,但相对宇宙中心对河系巨大光子数的总斥力来说要小得多),我们的银河系的银盘、一面是受到斥力的方向,另一面则是河系运动方向。所以,河系通常都是扁平状,而河系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巨大的黑洞、以维持河系完整。

 

     星球都是由于正的本源物质相对略多一些、而生成的,所有星球的最初都是极小的激烈阴阳原生态、即高密度小体积太阳状态,以后才逐步发育成星球,星球的质量取决于本源物质的含量。星球是否到现在还是太阳状态,除了取决于本源物质的含量外,还取决于正负本源物质的接触面积。随着时间,河系离宇宙中心越来越远、斥力不断变小,等效为人类感觉到的宇宙膨胀速度变小。

 

     说时间倒流或回到过去,是很荒谬的事情,事物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虽然,事物似乎有循环现象,但在时间的指引下、只能说这些事物是在做螺旋运动吧。不过,事物的运动状态信息是不断通过光子、或其它方式发射出去的,所以、是可以由另外的物体作为记录这些信息的载体,我们只是可以读取到过去的一些信息记录吧。说灵魂穿越到过去、或另一个时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是人类YY过头了。


      事物的未来是主要取决于现状,未来并非是完全确定的。由于思感可以超、超光速,我们是可以看到、或说预测到一部分未来的。但我们是不能说灵魂可以穿越到未来,虽然我也很喜欢这些YY,但无奈受到理智的约束。


      灵魂出窍、转世有可能吗?这是较难回答的。什么是灵魂?按理说是代表了、人生经历的记忆和思想,但无论如何、对于灵魂都是需要一个载体的。当灵魂还在人的身体上时,关联着亿数量级的脑细胞、及心脏等器官许多细胞。一旦真的灵魂出窍,肯定会丢失许多关联信息。主要的问题还是出窍后,用什么做灵魂的载体?难道有一种装有类似DNA分子链的灵魂分子链的细胞吗?如有,该细胞的原理是什么?又是如能何在环境中存活的?又是如何能穿越到准备出生的婴儿体内?太多的未知因素了,诶、难啊。还不如仔细研究人脑与电脑网络的结合。

 

 

5、温度

 

       什么是温度?温度是物体冷、暖的度量吗?这不是温度的定义;应该说冷、暖是物体温度的形容词,是对物体温度高低的形容,就类似大小、长短等等。那么,官方、即外国科班对温度是如何定义的?1百多年前科班们定义的、并使用至今的温度意义:反映物质分子运动的能量。或说: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摄氏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atm(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热力学温度(单位K,开尔文):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为:热力学温度 = 摄氏温度 + 273.15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绝对零度是通过热力学的理论计算得到的最低温度,规定为0K。

 

      科班们的定义就一定准确吗?或说是权威们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是错了、或者不全面,为何不纠正?我想不通啊,就让我这个、30岁之前都被称呼为傻仔的光头佬提点看法吧。太阳光直射我的身体,我感觉非常热、手臂都通红、通红的,似乎要煮熟了,你说手臂表面的温度是多少?38度吗?可是天气预报气温是最高30度,难道有阳光照射的空气分子运动特别剧烈、会把我手臂碰撞得一愣、一愣的。

 

      另外,真空中具有温度吗?如果说科班们对温度的定义是正确的,那么,真空的温度一定是绝对零度吧!因为真空没有一个分子啊,更不会有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那种真空加热炉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权威们不知道真空辐射加热方式吗?难道是我比较笨?

 

      讲个故事:我常在网上打QQ桥牌,我的胜率只是43%,还是-400多分;我喜欢跟负几千分、甚至负几万分的合伙,对付那些1-5星级的大师们。我就当作是民科与科班对垒的一种虚拟游戏吧,实际的结果是民科的水平、综合上还是要略低一些。如果相差太远,我打了一万次、即使我负分清零过;也不可能我才负不到2千分。有些水平不错的民科负几万分、而大师们大多有上万分;为何QQ桥牌的2极分化严重?没有反映真实的水平,那是QQ桥牌游戏设计者、不是按照游戏必须公正的、随机的最高原则来设计的,而是增加了商业因素、给大师们好牌的概率要大一些。我经常能碰上一些伪大师,他们自认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但水平却很一般;连输好几把后,他们从不考虑自己的水平低、开始冤枉我们是双明,谩骂、捏造,伪权威的嘴脸露出来了,略为文明点的、还是提出:因为你与胜率才30%多的合作,却能打败他们大师、似乎感知到他们的牌,所以、怀疑你们是双明,诶、我不知怎么解释,高兴时、就与他们对骂啦,其实、我很想说,虽然隔着网络、你们放什么样的狗屁我也知道。当然,必须承认有50%以上的大师们还是有真水平的。其实,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民科中也有许多水平就真是该负几万分;我也遇到过很多,他们学过的理论似乎还是一套一套的,将你从发牌开始就教训到打完;结束后、发现真实的都是他的错,但他从不会这样认为,也不总结一下、自己那么高的理论水平,为何还是负几万分。所以,我是30岁以前迷信权威,现在就不是了、我追求的是合情合理。

 

      诶、说了那么多,口水都干了、那什么是温度呢?我们知道物体或空间中有光子、电子、中子、质子、原子、分子等等,是不能只说温度仅是物体分子的动能。我认为物体温度的标准定义应该是:在一定体积范围内,物体的温度反映的是该体积内所含粒子的动能之和。温度是时间的函数,因为物体总是在辐射、和接收不同能量的光子,也就是说物体总是在放热、和吸热。那么、温度是反映物体在一定体积范围内的运动能量吗?我认为是的。为何是在一定体积范围内?因为物体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小范围空间内、比如原子内部的真空中,没有任何粒子,那么、该范围内的温度就是绝对0度。在人类制造的真空、或宇宙的虚空中,或许没有分子存在;但总是或多或少存在飞射的光子,所以、也是有温度的,这取决于光子的动能。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温度是2.73K开尔文,现在最高端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的最低温度是1.9K卡尔文。

 

       那么,什么是粒子的动能?对于分子等大一些的粒子来说、是指mV^2/2,m、V是粒子的质量、运动速度;对于光子就是h f,f是光子的频率。其实,我们可以将动能理解为有效作用能量,如光子的真实能量约是46J、但其对外起作用的有效作用能量只是h f。

 

     说空间点的温度是多少,是没意义的(就是绝对0度),只能说空间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如果气温在一定的大范围空间内是大致均衡的,那么、我们是可以在小范围空间中来测量温度来代表。

 

      什么是热平衡?如何测量温度?如果将放在冰箱中的-5℃ 水银温度计取出,放入30℃的环境中。那么,温度计中的水银、将由于接收到环境辐射的光子数大于发射出去的,这样、水银(汞原子)的外层电子、因吸收光子获得能量、从而运动半径增大,等效为汞原子体积增大,汞原子相互碰撞几率增大、汞原子间的间隙也会相应增大。所以,水银温度计的刻度增大、直到30℃时,达到热平衡(放热、吸热一样的速度,或说原子辐射光子、吸收光子数相当)。温度计就是采用了测温物质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物体体积的变化基本上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无论是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还是理想气体温度计,其均匀的刻度均反映了这一非常重要的事实。在水银温度计这一狭小的封闭空间内,我们可以看作汞原子数是定值;当温度增高时、汞原子动能增大,占的运动空间增大,从而水银的体积增大、刻度就会升高。当热平衡时,每个汞原子占一定的体积V1、设这时其动能是E1,那么汞原子的温度

T1 = E1 = K V1

水银温度 T = E = N E1 = KN V1 = K V

式中N是水银的总原子数,E是水银的动能,V是水银的体积。

K = T1/V1 = T/V = E/V = E/V1 反映的就是一定体积内的能量密度。

 

     真空中同样是有光子的存在,温度计放在真空中一样是有温度、有热平衡的过程,水银温度计或许在低温的真空环境中没法使用,但我们还有热电偶等别的测温方法。

 

     每天我只写一些,尽量的多思考、修改,即使是啰嗦重复,我也想尽可能描述得清楚一些,因我天生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低下。想想小时候、比我小2岁的妹妹都能流利说话时,我还只会说呢(你),诺(我),一直是流传在家里的笑话。好像在小学三年级吧,一天放学回家,遇到一位叔叔给我一颗话梅糖果,路上又遇到了一帮人在调查一头死牛、傍边有一把称;回家后,想跟大人们讲故事、结果一急就是七个字“糖果有核杀死称”,解释半天、大人们总算明白过来,但这又成为家人流传至今的典故之一。读穿字胆的故事就更多了,就不说写错字了。我很小就看小说,如竖排、右到左结构的繁体字西游记,有一回是说到“鳥巢菩薩”;我不会念,就自己读成是“乌果苦龙”、给家里笑话了很久啊。所以,我是从小给笑到大、批判到大,脸皮嘛自然是厚一些;以前,我很少说别人的,但网络游戏教会了我骂人。

 

 

二、另一个梦——宇宙蛋

 

     我记得是在本世纪开始的前夕、即99年元旦的那天晚上做的梦,那是一个奇怪的梦,我后来称之为宇宙蛋梦。在梦中,我的灵魂似乎穿越了宇宙壁、来到宇宙的外面。我看见2条巨大的黑白恒河奔流而过、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而在黑河与白河之间挂着无数的一颗颗宇宙蛋,我们的宇宙不过是其中的一颗吧。恒河并非是水构成的,黑河中的就是宇宙的正本源物质、而白河中的就是负本源物质。

 

      我之后,曾经建立了个人网上主页——恒河网络,但现今已过去好多年了,我也忘记了主页在哪?只剩下曾经的一些记忆。在当年,我也因此以“宇宙蛋”的网名、在联众围棋游戏中最高杀入围棋业余4段,要知道我的招数——“围棋宇宙蛋”是:先占中元、再占4边的中点,而让对方占4个角。这是和围棋的名言:金角、银边、草肚皮,相左的。诶,曾经的、曾经的过去,或许只是在博客上有相关的文章“星球之心”了。最近的这些年我已经很少玩围棋了,偶尔在QQ围棋游戏中能碰到“围棋宇宙蛋”,只有一声叹息。山高高兮、路长长,岁月悠悠兮、转眼空。

 

    梦是什么?为什么有梦?我是不知如何解释的,只有一种意会。通常来说,对待奇怪事物的看法、我并不会持一刀切的全盘否定,而是思考一切可能性。因为你没有遇到过的、没能观察到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就如气功、命理、命运的轨迹等等,虽然许多人不信,但我是相信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可以说我是迷信、不科学,但当今科学的基础物理理论就是科学的吗?量子力学、相对论就没有迷信的成分?真实的是他们要比我迷信得太多、太多了。今天的物理学家可以因为他们不理解的质量问题捏造上帝粒子,明天就会因为解释不明的暗物质而捏造新的粒子。说实在的,我对科班们充满失望、充满怀疑。或许是东西方的文化渊源不一样,我感觉外国科班一旦“失明”,就很喜欢捏造、胡说八道。诶、中国的教育制度真的是很失败的,盲目仿造西方的教育;多余的、模糊的内容硬填充着小孩的心灵,可悲。

 

      西方科学根本无法说清楚宇宙的本源,如果盲目学习西方科学、而不是抱着思考去学习,最终不外是培养出一些没有思想的跟屁虫吧。我的这篇文章在贴吧“理论物理”就给删贴了,那些跟屁虫吧主有理由删贴吗?没有!他们空泛的脑袋无法提出反驳,只能是流氓的删贴!我是骂外国科班了,但也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我只好笑笑,他们不外是已经成为西方的科奴吧,连科班都算不上。

 

    那么应该是如何教育培养小孩呢?我的看法是不应设太多的科目,而应该让小孩有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应该是生动的、结合实际的、带思考的、去给学生讲课。讲得好、数理化也就没有太多的内容,无须太多的作业。我的设想:

 

初一科目:语文、数学、体育、地理、游玩或去种地

数学内容:方程、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立体几何、

 

初二科目:语文、数学、体育、历史、游玩或去种地

数学内容:矢量、极限、级数、微积分

 

初三科目:语文、数学、物理、体育、哲学、游玩或去种地

数学内容:集合、逻辑、概率、统计、群论、图论

物理内容:基础(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物理发展史

哲学内容:儒释道、西方哲学、做人

 

高一科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音乐

数学内容:泛函分析、微分几何、微分方程、矢量分析(拉氏、付氏变换等)

物理内容: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

化学内容: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

 

高二科目:语文、软件、生物、体育、美术

软件内容:单片机硬件与编程、高级语言编程

生物内容:细胞学、遗传学、西医基础

 

高三科目:语文、诗词、中医、体育、工厂实习

中医内容:穴位、针灸、中医基础

 

     大学就是分专业了。诶,现在的小孩能有什么玩法?无非就是电脑游戏,已经大大地与自然界脱节了!想当年我们是小孩的时候,都是玩,只是到了高中才略为认真的学习。

 

     为何有心灵感应?为何有一些似乎是超自然的现象?或许有些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从而到死都不会相信。我就在这里讲下我亲历的故事:

 

     人的命运轨迹是固定的吗?人能预见未来吗?我说是可以的!你可以参看我在黑色2013年写的文章:《 第三章 星球之心 》, 《 第五章 岁月匆匆 》。今后,我的命运轨迹将划向何方?我是不会多说的,但我知道!这几年,我也做了许多成功的预测,但这些是不能特定指出来的、会有违天意,当然、你是可以不经意地泄露。

 

     人为何能预见未来?因为源力是超光速的,我们心脏的正负电变化也就会在宇宙时空中、超光速进行,而人生的命运轨迹是基本确定,所以、我们是可以看到一部分未来的情景。我很清楚的记得,初一的那一年,我做了一个梦:大概的情景就是未来的我们家,因父亲的工作调动、会搬到一个新的地方。结果呢?初中、高中、大学、再参加工作5年,真的是在10多年后、梦境却真实的兑现了。你说我能不“迷信”吗?我只能说,神奇的世界、神奇的源力。

 

     我小时候曾听到一位老人家说:他年轻时,遇到过白莲教的教徒表演——浮空术,很成功。双腿相互交叉盘起、2脚心朝天,运气后、人就浮离地面半尺。你相信吗?人能克服地心引力又是基于什么原理呢?你是直接就反对,还是做深入的思考呢?诶,许多的神奇国术都失传了,我感到很悲伤;市面上,却大量充斥着那些崇洋媚外、一知半解的汉奸货色,我很无奈。西方科学是有许多正确的地方、但同样也有许多糟粕,我们应该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更不能全盘否定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华。我们更应该经常体会自己的本心、而非外物。

 

     我的爷爷留下的只是一根拐杖,奶奶、外公我是没见过真人。而外公就连相片都没见过,据说是老中医、给日本鬼子害死的。我在84年吧,去过一次外婆家,记得是在一个小阁楼、找到许多外公留下的书籍,我当时、只是带走一本、张三丰写的《无根树解》,诶、该书后来也给老鼠几乎吃光了,就剩下几页。我记得外婆是生于1892年,活了100多岁,诶、就差那么一点,就能跨越3个世纪了。

 

     善恶一念之间,那何为善?何为恶呢?我们4兄妹都是外婆带大的。外婆很善良,时常教育我们要做善事,积阴德,才会有福气。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经常不尊重外婆,这就是我的恶。而外婆总是以德报怨,驯善教我。以至我长大后;以宁愿天下人负我而我不负别人为善念。每当辜负别人时,我的脑海总会浮现出,坐在椅子上的外婆用慈善的目光看着我;我很伤感,很无奈。人生哪有不犯错,欠人而又可偿还的好事情;回顾一生,欠父母最多。

 

     众生平等?我也希望这样,但那毕竟是理想。我对蟑螂充满恶,有一次,我砍掉小强的头,他还能活几天。后来,我遇到小强就是一脚踩扁,家里的小强几乎被灭光。有一次,我晚上起来方便;一只小强翘起屁股,以为快速跑动几条腿就能溜掉;其实,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花招皆是虚啊;一脚踩扁!快感涌现。奇怪的是,我对老鼠却有善意。那一年,我的房子装宽带,纱窗搞个洞穿线,晚上偷进来2老鼠。其中一只给我关进了无人的房间,2天后;另一只老鼠在我的桌面鼠标上撒了十几滴尿吧,意思是需要水啊。我只好把门打开让那只老鼠跑掉。但剩下的聪明鼠,却整天在房子里搞搞震;我只好买一只老鼠笼,放点花生;一天后,终于抓住了。我开电动车将他拉到1公里外的田野放生。打开笼子,胆战心惊的他终于宁静下来;缓慢地走向自由,走了几米后还回头看了我一眼,生命很奇妙啊。

 

     我在黑暗之地,租了一套房子;因为小孩中考,半年没过去了。我是去年才明白那地方为何是黑暗之地的;如果我不能制造更多的光明时,是不应该在那设点的,我这次去把房子退掉。白天整理好东西,晚上到朋友那喝茶;半夜一点才回来。大塑料水桶里,却有一只老鼠在游泳。我跟他对视了几秒,我明白过来了;老鼠晚上回来,看到家园不再;想不通,一时冲动就自杀了。他的目光中,有着淡淡的悲伤,悔意与求生的欲望。我茫然了好久,最终还是将他冲下了厕所,满足他最初的心愿。过后,我也后悔不该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心。惩罚必将到来,果然,第二天拆空调的师傅,不听我劝,我叫他先拆掉玻璃窗;他却说不用,没问题的,他干这行当已经3年了。诶,要牢记安全第一啊!玻璃窗从六楼打下去,就差半米,就打到人和车。不幸中的大幸!责任我还是承担了,多花250元;破财消灾是好事啊。晚上吃饭时,手机忘拿了,好在服务员心好。劫难有惊无险的过了;别了,黑暗之地;别了,老鼠们。

 

     事物的本源就是对立统一;善与恶、美与丑、长和短、对与错、功与过、难和易、高与矮、瘦与胖、亏和盈、得与失、赞与贬、爱与恨等等。我们无须过于纠结善还是恶,正如佛家所言:看破放下;或者依本心而行。信则有,不信则无。

 

     外婆留给我妈的是一对戴了一辈子的玉手镯,我记得是淡淡的青白色。当我参加工作后,外婆已经回老家;说即使是死、也要死在老家。再次看到那对手镯时,已经是2003年、淡淡的青白色还带点淡淡的黄红色、听我妈讲故事了。我妈说:外婆回老家时,就把手镯留给她,我妈手上只是戴着其中的一只。外婆死的那一天、戴着的手镯自动掉到地下成为五段(暗合读音“母断”)。后来、我妈就找人、想花钱用金箔包玉接起来,但店铺老板说做不到、就将断玉放于一个信封送回来。之后,就放在抽屉了,直到2年后、小偷光顾,被拿走了价值几千元的东西,但就这信封不动。当我妈打开信封时,看到玉手镯已经是完好一体了,只是还能看到3条微细的裂痕了。而一年后,我看到时,用手电筒看已经是只有一条非常微弱的裂痕了。神奇吧,我在网上搜、断玉再续的事情是有过发生的。但问题是:是什么力量、是什么意志会使断玉自动结合呢?玉可以作为灵魂的载体吗?

     

 

三、渡劫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之路本来就是九曲十八弯,何不慢行?慢慢地玩耍沿途的风景不好吗?反正人生都是玩,我是不会太过专注一件事情的。当我准备写第七章的下半段时,心有所感;就停下来了,间隔了2个月后,我才开始重新写、也即本章。说起来好笑,那一天、我上楼关太阳能空调泵,就差5米、泵就坏掉了。之后、过了几天,一楼的空调也坏了,再几天后,我用了近10年的电脑显示器也坏了。我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停下做事,悠哉、悠哉的混日子,等待雷劫的到来。

 

     端午狂雷终于是姗姗来迟,哪一天晚上、3大暴雷从窗外打进我的心坎。我也知道,不是我一个人在渡劫、那些炒股败者也在,而我的股票去年底就全抛了。我能感到暴雷蕴含的怒气,但哪有能怎样?破财消灾是好事啊。我是一晚上都没睡,耐心等待暴雷的结果。第二天清点,不外是:院子的投光灯、2盏过道灯坏掉,铁通、电信2条线路的猫坏了,西门子大冰箱坏了(我又不做饭、没事),2台电视机顶盒坏了(我很少看电视、坏就坏吧),车间电脑的网络端口坏了(另加一块网卡就搞定了)。最惨的还是白蚁显露身影,才发现多年收藏的名酒的包装盒给损了,诶、可怕的白蚁之灾。值得表扬的是有线网的10M猫坚强,我3条网络线路、五部电脑,不怕再一次雷劫、来啊。

 

    诶,我不知是那里惹来的劫,难道是来自西方科奴们的怨气?我不知道。我再等待了一个月才浮头,这是没法的。渡劫如果是小说中描述的哪样就好了,可惜不是。

 

    目光是什么?目光中包含有什么?科班们是否有研究过,我就不清楚了、应该是没有;更不要说那些没有思想的西方科奴了。可以说人体是非常精密的仪器,许多人体的强大功能、虽然我们会使用,但不一定能明白其原理。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走在路上、出于礼貌、从后面观察女孩子的脚,看其反应。有不少的女孩子是有反映的,似乎她们的脚上有眼睛一样;通常、她们先是看看脚下是否有东西,没发现;之后,就是怪怪的往后一瞥的眼光。难道我的目光中会含有什么东西?还是发射了光子?还是我的心灵在其脚上发射了信号?我不得其真解,只是模糊的知道一些。

 

    我曾经观看了一个月的A片,试图更深层次的了解人类的情绪。在欲望发泄瞬间,是兽性爆发?还是真情流露?还是假摔?还是游戏人间?说实在的,我并没有太多收获。

 

     不管如何,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是大大的欠缺。那些说中医、穴位、经络是不科学的2b人士,我要问你们凭什么?难道是说西医解剖不到穴位、经络吗?我给你一个CPU,即使你们能解剖为一系列门电路,那又能如何?当该CPU是作为一个小电脑系统运行时,你们能反推知道其运行的表现?你或许会说将存储器内的指令代码反编译出来就可以,哪也只是一部分。诶、2b们,人体的精密及复杂度,是远超越你们的想象。中国几千年来总结出的中医、穴位、经络就是对人体运行状况的归类、总结啊。如果将人看作一部精密的电脑,那么、现代的基因分析就类似于指令代码反编译。基因分析可以说是局部的、静态的分析,而中医的哪一套其实就是对人体动态运行分析的总结。你能说中医就不是科学吗?诶、现代的西化教育,只是傻瓜式、填鸭式教育吧,本质的、启发思考的不说、隐藏了,只告诉学生结果(不管是否正确)。2b教育出来的不就是2b老师、学生;怪不得网上一大堆只会起哄、没思想的、不学无术的2b青年。要改革我国的教育、必须先把英语在初高中剔除,只能作为课外、业余参考。当然,小学是有一些简单的英语,大学才作为必修课。

 

 

四、一些实验设想

 

 

    这是本章的最后一段,也是最难写的;写吗又感到心情沉沉的,不写又感到有所欠缺。再次声明:本章观点仅供参考,如因观点不同而引起你的不愉快、敬请原谅。

 

    能源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取巨大的能源?其实、能源的本质就是本源粒子——电子具有固定的能量约23J。获取巨大的能源,我们自然地会想到核能。那么、核能的本质的什么呢?是因为原子核内辐射出来的光子?还是电子?或中子?这需要再谈论质量、能量的意义。

 

    如果我们定义物体的总有效能量是E = MC^2,那么M就是物体的能质量。能质量不外是衡量物体能量的一个系数,但它的单位依然采用的是kg。对于电子星球来说,其含有N个光子;如果每个光子贡献的引力质量是m0,那么、电子星球的引力质量就是N m0;这时的能质量也就是等于引力质量,才算是反映物体的本源粒子含量、才算是符合质量的本义。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子是具有不同的能量值、也即是有不同的能质量,从质量的本义上看它们都是具有相同的质量数——一个光子。光子的总能量应该约是46J,但不同光子因内部纯的正负电子对的结合情形、从而对外显露出不同的有效能量h f。如果光子的频率是f = 1E+20 /s,那么其对外的有效能量只是6.6262E-14J、或说0.41MeV,绝大部分能量都因结合禁闭了,能质量为7.36E-31kg。那么、光子的最低频率f0是多少呢?或说相应的最小能量光子的能质量m0是多少?我暂定是m0 = 7E-64kg。最小能量光子或许就是业界所说的中微子了,那么、光子的频率有上限吗?在前面的章节我已经推论了是有:

fmax = C/4π Rmax = 3.4317E+34 /s 


光子的最高对外有效能量:

Emax = h fmax = 22.74 J

Rmax = 6.9518E-28 m、与最小能量的光子m0时Rmin = 1E-29 m相差不大。


     光子的大螺旋运动轨迹的大小取决于其波长,频率越高、光子大螺旋运动轨迹就越小;而光粒子本身的大小是变化不大的。当光子进入电子星球后,会因光子能量的不同值,而处于离电子星球中心点的不同半径做螺旋圆周运动;这样,将光子的螺旋体看为一个质点时、就会有不同的自转线速度,类似于地球物质点离自转轴距离越小时线速度越小V = ω r。这时的光子因速度减低不再是光速、频率不变,从而波长变小、即光子螺旋体积缩小。所以,电子星球类似地球一样有自转轴、自转速度。前面说过纯电子的自旋速度是ω = C^2,这同样就是电子星球的自转速度,所以、光子被纯电子作用、而不再是光速时的临界半径r1 = 1/C = 0.3E-8 m = 3nm。光子离纯电子的距离越小,受到的作用力就越大,公式要在后面的章节才能给出。所以,要进入正电子星球成为质子内一员的光子必须是有较高能量的γ光子、才能冲过原子半径范围内的斥力区。γ光子在0.5飞米时的线速度是V = 0.5E-15 C^2 = 45 m/s,如果该光子的频率是f = 3E+22 /s、那么波长从原来的1E-14 m 变为1.5E-21 m。因为纯的负电子有质子半径范围内的真空斥力空心区,所以、负电子星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子)不会有γ光子,而是一些较γ光子能量低些的光子(X射线等)。类似说明、质子内没有较γ光子能量低的光子,当然、离纯电子越近的光子能量就越大。

 

    氢原子模型中的负电子星球绕质子星球转,而没有因强大的库伦吸引力相结合形成中子;并非就完全是负电子星球的速度离心力起作用。当负电子星球进入原子半径范围内时,负电子星球内的光子也会受到质子内纯的正电子的斥力,我们是需要强大的能量才能使之结合形成中子、但往往是负电子星球飞走。在极高温度、密度、压力下,是可以形成中子的;当质子进入负电子星球范围内时,原负电子星球内的光子基本上都被拍飞了、只剩下薄薄X射线的最内层。这时,由于纯的负电子对质子内的γ光子都是引力,所以、能结合成较为牢固的中子,中子在某一瞬间可略看作是长方形、边长3.2飞米 * 1.6飞米,或许负电子星球绕质子高速旋转。当中子飞出原子后,没有原子内真空的保护;而外面的世界充满飞舞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在碰撞之下、会分离、负电子星球也会逐步壮大,最终中子会分裂成质子和电子(负电子星球)。

 

     如何才能合情合理的解释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会有50J的能量。你想一下,就算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是一个大的原子核,就算其包含有100个核子;我就算核子的静质量是1E-26kg(中子的静质量才1.675E-27kg),那么、按照相对论的质能公式:

E = 100* 1E-26kg*C^2 ~= 9E-8 J,和实际差那么远、5亿倍以上。


难道又要象什么大统一理论虚构一种新粒子吗?还是捏造125GeV的上帝粒子?即使是捏造的上帝粒子,其能量只是2E-8J、还差得远啊。

 

如果说我前面章节推论的电子的固有能量就有Eb:144 GGeV = 144E+18 eV

是对的(即约为23J);那么,就非常容易解释这种现象了。其实,我们的所谓原子核能利用,只是利用了千万亿分之一、可怜啊。

 

 

      我就想不通,中国的科奴凭什么删我的贴;在科学网是这样、理论物理贴吧也这样。我很恼火,论坛是展示不同学术观点的地方;我合情合理的提出我的观点,凭什么删贴?而你们的主子——西方科班都无法解释的问题,我提出了一种解释方法。难道你们科奴比主子还厉害?有本事放上你的网名,我看看你们是否发表过什么论点?毫无道理的删贴,你们这种行为算什么?文化流氓?这种偷偷删贴的行为、你们不觉得可耻?你们不会是深入了量子论,连人性都忘了吧?摸摸你们的良心吧,难道要以阻碍人类进步为光荣?如果你认为我说得不合理,我欢迎你们的有理有据的批判。

 

      你们的西方主子都承认搞不懂暗物质、暗能量,说实在的,科班们连温度的概念都没有解释好。我敢说量子论、相对论绝对是错的,我前面的章节已经做了有理有据的论述。你们这些中国科奴就能自封是正统吗?不觉得自己搞笑吗?连科学是严谨的都不清楚,难道你们还要将科学变成宗教信仰吗?读了几年书就自以为是,自认权威,臭屁。你们是没有思想的木瓜并不代表别人没有判断能力啊。诶,不想多说了,希望能唤醒中毒过深的科奴们。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核能主要是利用了原子核内质子(正电子星球)辐射出来的数量庞大的高能光子。质子内的光子最低有效能量的也有约2E-13J,最高的或许有大于10J的、在最内层。核聚变、核裂变的本质都是在高压、高温下通过粒子间的相互碰撞,从而释放原子核的质子内的高能光子。

 

 

1、星球形成史

 

     宇宙大爆炸瞬间后,无数的正负本源物质(纯的正负电子团块)以万亿倍光速飞向宇宙四方。一些较大质量的正本源物质,形成了河系黑洞。河系的所有星球(包括太阳)绕河系黑洞螺旋高速运动,星球都是由正本源物质要多于负本源物质,通过纯的正负电子碰撞成为光子,而纯的正、或负电子吸收光子成为质子、负电子星球,之后是各种原子、分子等多样物质,逐渐自我发育生成的。最初,是满天的太阳;只是在上百亿年后才显得太阳相对稀少,太阳最终都将消失。河系黑洞之间是巨大的排斥力;因为它们都是巨大的正本源物质。所以,星球除了最初的爆炸膨胀运动外,后来通常是朝着河系黑洞的螺旋高速收缩运动。星球的最终形态取决于生成该星球的正负本源物质的形状及质量和接触面积。

 

     那么,一立方米的本源物质是多少能量?质量呢?设N是一米内所含的纯电子数,我们有:N d  =  N 2E-30 m = 1 m,  N = 0.5E+30 个

那么, 一立方米的本源物质含有纯的电子数是:N^3 = 0.125E+90 个,等效能量是:E = 23J * N^3 = 2.875E+90 J,等效质量是:E/C^2 =3.2E+73 kg,为地球质量的约5.3E+48倍。

 

    纯的正负电子合成光子时,通常都是生成低有效能量的光子。如果光子的频率是f = 1E+20 /s,那么其对外的有效能量只是6.6262E-14J,相比本质的46J能量,收缩了7E+14倍。而纯的负电子吸收光子后形成的负电子星球,其有效能质量变为最多9.11E-31kg。如果电子星球的光子数为1E+24,那么、等效的总能量是4.6E+25 J、等效能质量0.5E+9 kg,相比负电子星球的有效能量8.2E-14J,收缩了5.5E+39倍。就算是将一个负电子星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电子)的总能量释放出来,都够我们使用n年了。如果我们按照平均收缩率是1E+20倍计算,那么、一立方米的本源物质可以生成物质数量是:

3.2E+73 kg /1E+20 = 3.2E+53 kg,相当于形成了5E+29个地球。或许形成我们的银河系都不需要一立方米的本源物质。

 

      纯的正负电子结合形成的光子,大部分从南北2极喷发出去,小部分被打入正本源物质球内或形成质子、或留在球内;最终形成被负本源物质包围的星球之心。因为正本源物质对光子是引力、对含光子数较少的刚生成的质子是斥力;而负本源物质对光子、质子都是斥力。从最初的大面积纯的正负电子结合成光子,到结合面积的逐步减少、到稳定是有一个过程。这是由于正本源物质不断吸引大量高能光子形成厚厚的光子壳,从而形成星球之心、并减少了结合面积。又因为负本源物质对星球之心的光子是斥力,当负本源物质对星球之心的光子斥力、速度和星球之心的正本源物质引力达到平衡时;就类似氢原子模型一样,星球之心相对不动、而负本源物质球环绕星球之心做转动,而这正是星球具有磁场的本因。星球之心的光子数决定了球表面离开负本源物质球的距离。而负本源物质球的半径与密度则决定了星球空心层的厚度。高速转动的负本源物质球或许会由于其对物质的排斥性,在星球内形成一个或许上千公里厚的空心层,也因此带动星球一起自转!所以,还有活力的星球通常是有五层:星球之心、负本源物质球转动层、空心层、火海层(核反应层、元素制造层、岩浆层)、外壳。如果没有外壳层、那么就是太阳星球。当负本源物质球耗尽、火海层冷却后,星球会有一定的收缩。就如月球一样、将不再有火山喷发,不再有磁场;月心火海将逐渐冷却形成月幔深层。

 

     所以,地球应该是由当初直径小n倍的密度极高的本源物质小球,通过不断的火山喷发、不断堆积而形成的。地球的年龄与太阳、河系、宇宙是同一个年代生成的,所以大爆炸理论有一定的依据。当然现代的大爆炸理论错误不少。至于科班们所说的: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哪肯定是错的、胡说八道。请参考以前文章《星球之心》,里面会有些错误、懒得修改。

 

 

2、核聚变


     核裂变的技术较为成熟,这里不多说。不管核裂变还是核聚变,都是想法释放质子内的γ光子。中子、电子不说数量相对较少,就算是光速C,也不会辐射出太多的有效能量。要释放质子内的γ光子,必须是在高温、高压下让原子们激烈碰撞。核裂变是用中子去撞击核材料,从而引发连锁反应的方式;而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释放大量γ光子、电子和中子,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

 

     把一个氘原子核用加速器加速后和一个氚原子核以极高的速度碰撞,两个原子核发生了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原子核——氦外加一个自由中子,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了17.6兆电子伏的能量。科班们说:这就是太阳持续50亿年发光发热的原理,所以、可控核聚变就称“人造太阳”。科班们的吹牛皮令我浑身起了一层疙瘩。核聚变将质子内的外层光子打出来,高温度、高压力决定了能打出的光子数,辐射出去光子后,温度、压力都会快速下降,现有技术最多不就维持核聚变那么10来分钟。要知道太阳已经辐射光子几十亿年了,科班们为何就不多想想质子是如何形成的?质子内的高能γ光子从那里来的?现有核聚变技术的能量输出/输入比才是可怜的30倍,吹什么呢?4公斤铀燃料约等于1万吨优质煤燃料,理论上是约为1公斤的核聚变材料;但你维持核聚变还需要高的输入能量啊,只能是算你30倍的输出吧、相比核裂变差天地那么远,值得吹嘘吗?还人造太阳、我屁。

 

     由于原子核间有很强的静电排斥力,因此在一般的温度和压力下,很难发生聚变反应。而在太阳等恒星内部,压力和温度都极高,所以就使得轻核有了足够的动能克服静电斥力而发生持续的聚变。科班们有没有仔细思考过太阳为何能有“自持”的核聚变?人类的核聚变实验想保持足够的反应时间,不继续增加核聚变材料是不可能维持的,或许1秒都不行。人家太阳、地心都有本源物质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各种高能光子来保持自持的核聚变。有消耗必须要有补充啊,你想自持、那么必须加料。可以说:活力星球空心层上面先是质子内层生产线,将J级能量的光子压入质子的最内层,之后、只含最内层的亏质子与小于J级能量的光子一起被抛到下一外层制造;这样,经过一层层后到达各种元素的制造层生成各种物质,最终通过火山喷发出去。纯电子对高能光子、质子都是排斥的,只是在到达元素的制造层才吸收低能光子,并与质子合成中子、原子。从空心层上面到元素制造层统称为核反应层,核裂变、核聚变都会发生。

 

 

      既然氢弹已经造出有几十年了,为何科班们不研制微形氢弹?可以做成苹果大小,嵌入无线控制单片机,制造一个巨大的中空球形循环水箱;让微型氢弹在球形水箱中空区爆炸就行了。这种方式的成本应该是最低的,要做到可控、不就设定不同的时间段来分别爆炸多个微型氢弹就行了。现在的科班们是喜欢使用高成本的托卡马克方式、利用磁约束等离子体,为何只是靠注入聚变材料来维持核反应?已经有高速、高温的等离子体流了,为何就不可以附加一些核裂变材料、重原子材料,让原子核碰撞更为激烈、从而有更高的温度、压力,甚至能打出质子更内层的更高能光子。科班们的想法我是很难猜测的,他们有时候是异想天开、有时是小心翼翼。我们是完全可以利用高速、高密度的等离子体流去撞击不断新增的核裂变材料、或重原子材料的,以得到更大的输出输入能量比值Q,Q值如果达不到上亿倍、我认为核聚变取能量是失败的。

 

 

3、光能

 

      光子就是相互环绕的半径R约为7E-28 m--- 1E-29 m的一对纯的正负电子。相互环绕的半径不一样就表现出光子有不同的对外有效能量,有前面的章节推论有:

R =  e^2 1E-7 / ( Me – m1 ) = C^2 e^2 1E-7 / ( Ee –h f )

= Ee 1E-29 / ( Ee – h f ) = Ee Rmin / (Ee – h f )

= K1 / ( Ee – h f ) = Rmin / ( 1 – h f/ Ee )

 

 ,式中Me = e^2 * 1E+22 kg为纯电子的固有能质量,m1为光子的有效能质量,K1为库伦常数。如果光子的频率为f = 1E+23 /s,那么、该光子的有效能量为:

h f = 6.6262E-11 J, R = 1.00000000002881 Rmin

 

同理,如果光子的频率为f = 1E+30/s,那么光子的有效能量为:

6.6262E-4 J , R = 1.00002881 Rmin

 

      对于最小频率的光子,其对外的有效能量看作是0,其相互环绕的正负电子半径R就约为Rmin。当我们将光子看作一个运动质点时,光子是做螺旋运动,有频率、波长。

 

      那么,人类能打破光子、释放纯的正、负电子的约46J的能量吗?不可能!那么,我们如何能将低频率的光子改造为高频率的光子呢?我不知道。我们是可以过滤掉低频率的光子,保留高频率的光子;也可以反射、聚焦低频段的光子。一般小型太阳灶,焦点温度约900度,聚光镜面积约为普通雨伞的2倍。发电用大型地面阳光反射聚焦系统,焦点温度可达1500度。但所有这些,都只是对非高能γ光子有效。激光频率范围也就是:

3.846*10^(14)Hz到7.895*10^(14)Hz

      人类能制造γ激光器吗?哪或许是传说。γ光子都是核反应时,质子发射出来的;或本源物质反应时、制造出来。原子内部的真空半径约是原子核半径的7千倍,低于γ光子能量的光子是射不进原子内部的(会受到原子核质子内纯的正电子的斥力)、但可以被负电子星球吸收。能打进原子内部的、是有一个最低能量值;高于该门槛的粒子,如中子、质子、原子核、γ光子等都可以射进去;但能否打中原子核,几率只是7000份之一。想提高击中率,哪只有在高温、高压下,即提高原子核的密度。击中了,自然就会有核反应;但人类目前也就最多是打出一些质子最外层的相对较低能量的γ光子。人类所吹嘘的那些:将质子完全打碎了,制造了比太阳中心温度高n倍的温度等等,不过是满足科班们的虚荣心吧。如果人类真能完全打碎质子,那么、爆炸一个星球也将成为可能。如果那一天,人类能使用高能的γ光子、比如1J能量的,来撞击原子核,这时的核反应能量水平将是今天的n亿倍。

 

      诶、光速飞行的极高能(J级)γ光子,甚至可以穿透地球,就不说人类如何能获得了,难啊。科班们还是应该虚心些,你们的理论错漏也太多了。要使人类快速进步,必须是虚心求实。

 

      为何有原子核?核力是怎么一回事?中子的结构等等问题,都涉及到纯电子对光子的力,这将在后面的章节论述。

 

 

4、反重力装置

 

      什么是万有引力?我在前面的章节中,论述了万有引力的本质是原子内的电子星球内的光子内的纯的正、或负电子高速相互旋转而造成的;并推论出了万有引力公式,万有引力常数。但我还是心存疑惑,按照宇宙第三公理:在某个参照系时,如果基本粒子A、B分别具有速度↑V、↑U,相互作用距离为R,那么A粒子给B粒子的作用磁力为:

↑Fb = M (↑V ×↑U ) rmin/R^2      (2)


对于电子来说,就是:

↑Fb = Me (↑V ×↑U ) rmin/R^2 = Ee(↑V ×↑U ) rmin / R^2 C^2

    = K1(↑V ×↑U ) / R^2 C^2

 

     也就意味着旋转力(磁力)与粒子的速度方向是有关的!如果使用右手定则:4指合拢为粒子旋转方向,则拇指为磁强度方向。那么,2个粒子如为磁强度方向相同、则是相吸,反之、则是相斥。这样一来,我们是会疑惑物质内的光子内的纯电子的旋转方向是杂乱的、还是有序的?如果是杂乱的,那么、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从何而来的?如果是有序、光子磁强同向的,那么、我前面推论的,也就合理地解释了万有引力定律。那么,光子所产生的磁强又为何会是有序的呢?

 

     我们先探讨负本源物质运动产生的磁场。本源物质内的纯电子,一旦脱离本源态、成为自由纯电子,那么、就很难恢复其本源态了。当高能光子被正本源物质吸引、相碰撞时,一些本源态的纯的正电子会吸收高能光子成为亏损质子,从而因同性相斥被本源物质斥飞。其实,纯电子只要脱离本源态、都会被排斥、飞离。所以,星球之心其实有三层,最内层就是正本源物质,外层是厚厚的高能γ光子层,中间层则是亏损质子和自由纯的正电子。因同性相斥,中间层是稀疏的,而高能γ光子层则是致密的。所以,质子通常是在星球之心来制造。当亏损质子和自由纯的正电子穿过厚厚的高能γ光子层后,基本上都成为饱满的质子。这些质子由于异性相吸,自然的是奔向负本源物质;碰撞会产生许多自由的纯的负电子,也会由于纯的负电子与质子内纯的正电子结合成光子、从而使该质子散架为n多个高能γ光子,这些光子或者被排斥飞往星球之心,或者飞向地球核反应层。星球之心中间层的亏损质子和自由纯的正电子总是被内层正本源物质驱离和因负本源物质的吸引而往外飞,而外层的高能γ光子总是因内层正本源物质的吸引而往里钻。当到达一定的平衡时,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三层星球之心;而负本源物质则是环绕星球之心转动、形成强大的星球磁场。那么,当今地球的负本源物质还剩下多少?环绕半径是多少?转速是多少?我们只能是估算。

 

      由于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故可以将负本源物质的转动看做一个绕地轴运动的环形电流,根据右手定则可知右手的拇指指向南方,而弯曲的四指指向是从东向西,即大地环流的方向是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而弯曲的四指的指向与负电荷运动的方向相反,由此、可以推断地球的自转就是负本源物质推动的,是因为负本源物质对物质的强大斥力而推动地球自转的。负本源物质对星球之心内层的正本源物质有强大的引力,对星球之心外层的数量庞大的高能γ光子有强大的斥力,而一定的转速又有离心力。当平衡时,就形成了现今的地球。

 

我们知道,负本源物质构成的环形电流I在南极产生的磁强度是:

B = μ0 I R^2/ 2( R + X^2 )^3/2,式中R是环形电流半径、X是南极半径

6357000 m, B约为1E-4 T。如果、假设R = 100 m,那么、我们有:

1E-4 T = μ0 I R^2 / 2 X^3 = 2E-7 I S / X^3

I = 2.57E+19 / 2 π = N e ω = e^2 E+57/2π = 4.1E+18 A(安倍)

I S = 0.5 e^2 E+61,  S为环形电流园面积。

 

我们就当负本源物质的转速就是地球的自转速度:ω = 1/86400,这样就有:

N = 8.64 e E+61 / 2 π = 2.2 E+42 个纯的负电子

我们当负本源物质是一个小的立方体,那么、每边的纯的负电子数是:1.3E+14个,边长是:1.3E+14 * 1E-30 m = 1.3E-16 m

  

      诶,到达5.1E+43 J巨大能量的负本源物质,我们却是无法看到的、奇妙的世界。实际的R值是多少呢?我们就推算一下:地球作为挂在几乎绝对零度宇宙背景下的一颗星球,必定为辐射巨大的热量。按照黑度为0.9、地球表面平均温度300K计算,我们有地球每秒辐射的能量大约为:

0.9*5.67E-8(J/s.m^2.K^4) * 300^4 (K^4)* 4π* 6375000^2 (m^2)

= 2.111E+17 J/s

 

      太阳到地球大气层的辐射常数是:1367.7J/s.m^2,而真正到达地球表面的只有50%,在瞬间只是有不到半个球面收到阳光、且不均衡,所以、只能算是1.5πR^2的地球面积。我们有地球表面吸收的平均太阳能量为:

0.5 * 1367.7 J/s.m^2 * 1.5π* 6375000^2 (m^2) = 1.31E+17 J/s

 

      那么、为了地球温度处于平衡,地球内部必须多制造出:0.8E+17 J/s的能量来。如果按照能量折损率为1E-6计算、地球寿命按100亿年(1E+10年),那么、地球每年需要的本源物质能量为:

 0.8E+17J/s  * 365*24*3600 s / 1E-6 = 2.523E+30 J

 

      而地球的最初是太阳状态,以经辐射大量的光子后、才进入平衡状态;所以,地球的最初本源物质能量为:1E+8 * 1E+10年 *  2.523E+30 J /年

= 2.523+48 J

折算为本源物质的粒子数是:1.1E+47 个,如果地球真的是运行了50亿年,那么剩下的本源粒子数应该是:

1.1E+47 / 1E+8 – 1.1E+29 * 5E+9 = 5.5E+38个。

 

也即是,当今的负本源粒子数是:5.5E+38个。我们有:

I S = 0.5 e^2 E+61 = N e ω π R^2

0.5 e E+61 = 5.5E+38  π R^2 /86400

R = 6330 m, 即负本源物质的电流环半径为6.3公里。

I = N e ω = 5.5E+38* 1.602E-19 / 86400 = 1.02E+15 A

当今地球的负本源粒子具有的能量为:5.5E+38* 23J = 1.27E+40 J。

我们当负本源物质是一个小的立方体,那么、每边的纯的负电子数是:8.2E+12个,边长是:8.2E+12 * 1E-30 m = 8.2E-18 m。

 

      每年需要消耗掉正、或负本源粒子数为:0.55E+29个,也就相应增加了同等数量的光子,从而正、负本源物质的吸力相应减少。星球之心的光子数就会增加,对负本源物质的斥力就会增加,电流环半径也就增加;如果说角动量是守恒的,那么、负本源物质的转速就会减少。如果说在5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每天有21.4小时,每年有409天,等效转速是:1/77040。那么,当时的负本源粒子数是:1.1E+29 * 5E+8  +  5.5E+38 = 6.05E+38 个,我们有:

0.5 e E+61 = 6.05E+38  π R^2 /77040

R = 5700 m,即当时的负本源物质的电流环半径为5.7公里。

 

      如果说地球磁场在古代存在反转现象,那么、就意味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也同样是反转!或说、地球磁场反转时,太阳是从西边出、东边下。我估计,在地球的初生期,是会有反转现象的,现今的地球已是步入中年了。地球磁场随着负本源物质的逐渐减少,环电流也就相应减少,从而也是逐步减少的。那么大的地球,怎么可能没有能量推动就可自转的呢?我是不明白科班们的那些幼稚想法的。可惜的是地球仅是充本源物质一次,就直到死亡;不像电动车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多次。说实在的,我并不能知道地球的准确寿命;如果现今的地球是老年期,那么、以上的数据需要重新计算的。

 

      为何我说本源物质制造光子时的能量折损率为1E-6?前面我说过:如果光子的频率是f = 1E+20 /s,那么其对外的有效能量只是6.6262E-14J,相比本质的46J能量,收缩了7E+14倍。那么,能量折损率会是小于1E-15吗?电子星球的折损率不就更为低下吗?其实不然的,正负本源物质最初制造的光子的对外有效能量达到将近23J,这才折损了一半吧。这些初生高能光子,有些会加入星球之心、或许再次融为亏损质子的一员,有些、则穿过空心层,进入核聚变层被做进一步的冶炼。如果22J的高能光子A,在核反应的n层里冶炼后、还是飞出地球;但光子A的对外有效能量或许已经在层层的冶炼后,从22J压缩为1E-15 J了。也就是说,高能光子是在每层的冶炼时、都贡献了一些能量后,才使对外有效能量减少的。所以,能量折损率算为1E-6是合适的,有许多高能γ光子还保持着较高的对外有效能量,但它们因藏于质子内而造成较大的能量折损率。至于科班们所说的地心温度约为7000℃,人类的核聚变制造了上亿度以上,我很想笑。我可以说地心的核聚变层温度会比人类的核聚变温度还要高上亿倍!人定胜天?我屁。

 

      以上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磁场、自转的本因,下面就是进一步解释地心引力了。星球之心的体积、质量是多少呢?质量会是占据地球质量的99%吗?星球之心的光子频率都是在1E+33 /s以上,体积约是:

λπr^2 = λπλ^2 / 16 π^2 = λ^3 /16π = C^3 / 16πf^3

 = 0.537E-75 m^3

光子的平均能量就算是:h f = 0.6626J

如果说质量占地球质量的99%,那么、星球之心的光子总能量是:

0.99 * 5.98E+24 kg * C^2 = 5.33E+41 J

光子总数为:

N = 5.33E+41 J / 0.6626 J = 8E+41 个

总体积为: 0.537E-75 m^3 * 8E+41 = 0.432E-33 m^3 = 4πR^3/3

R = 0.47E-11 m

 

考虑到亏损质子层等因素,星球之心或许只有一滴水那么大,但质量占据了地球总质量的99%。星球之心之外的地球物质的质量也只是:5.98E+22 kg

 

      星球之心的高能光子们是有自转的,与正本源物质一起作用,使地球上面的所有光子都在一个方向上自转(大约要跟黄道同步、即河系黑洞同步)。这就是万有引力的根源,也是正本源物质和光子们与负本源物质磁场相争斗的结果,进一步的分析要在后面的章节。

 

      物体的万有引力为何受到温度、磁场、电场等变化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物体的万有引力本质上就是物体内光子们的电磁力作用。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电子运动更为激烈,辐射出的光子数多、等效物体的质量减少,那自然是引力减少;反之、则引力增加,等效为重量增大。

 

      那么,如何制造反重力装置呢?我们要牢记的一点是:正电子对大于原子半径范围外的光子是微弱的斥力,而负电子则相反;光子与光子之间是万有引力。制造反重力装置的方法有4种:

 

1)、在极低温的真空中、放置一个绝缘盘子,使用β源对该盘子冲入含少量光子的亏损负电子星球。这样,增加的负电子对星球之心的斥力远大于增加的光子数造成的万有引力,最终、盘子将在真空中飞起。

 

2)、如果盘子高速旋转,会使盘子内的所有光子、或等效光子产生一个附加的旋转力、即磁力,这将克服一部分万有引力。如果高速旋转的盘子上方、再放置一个高速旋转的盘子,或许后加上的盘子能飞起来。

 

3)、制造一个巨大的反地球引力磁场。

 

4)、如果我们能得到极微量的负本源物质,哪还用说吗?太空旅行将不再是梦。

  

 

5、 获取本源物质

 

    黑洞的本质就是一团正本源物质,星球之心就是一个微型黑洞。同理,白洞的本质就是一团负本源物质。有活力的星球都有一个微型白洞、一个微型黑洞(星球之心);死星内部只剩下一个微型黑洞,原先的微型白洞已经消耗掉了。类似月球的死星已经是没有磁场、火山喷发了,只有静寂。所有的星球都终会死亡,都会经历4大阶段:爆炸初生、太阳、活力星球、静寂。我们宇宙大爆炸初生的瞬间,奔向四面八方的正、负本源物质团块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生成的星球自然是寿命、质量、形状、大小不一了。

 

    河系黑洞蕴含的正本源物质团块巨大,他吸引附近的星系、从而形成河系。一些星球是正本源物质远多于负本源物质,或许几天时间就消耗完负本源物质,就会形成黑洞;它依附在河系外围的某个星系,但还是会受到河系黑洞的巨大斥力。一些星球是正本源物质约等于负本源物质,且本源物质的量小,或许太阳状态就几年时间;距离就拉大、本源物质反应骤减,你说能产生多少物质?通常就形成为气态星球了。一些星球有较大的正、负本源物质,所以、它们现今还是太阳星;一些星球是负本源物质远多于正本源物质,或许几天时间就消耗完正本源物质,就会形成白洞。一些星球是负本源物质要多于正本源物质,在太阳状态将结束时,正本源物质已经是基本耗尽;这时,剩下的负本源物质对星球之心的斥力已经是远大于引力,失衡的结果就是太阳星球爆炸,或许我们将能看到超新星的诞生。负本源物质作为微型白洞将飞走,如果足够威大,哪将撞向某个河系黑洞,或许会诞生新的星系、河系。而没有微型白洞的斥力,整个太阳星球爆炸后、将在星球之心的巨大引力下塌缩为死星。也或许正本源物质耗剩下一定量时、太阳星爆炸的结果是星球之心碎成为2块、形成2个星球,其中一个是成为正负本源物质约等的活力星球、另一个是死星。总之,只要说得通、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使用能量的方式,通常是燃烧能源。无论是烧油、煤、天然气、木柴等等,都是化学反应过程、伴随着一些不同种类的物质消失,而形成一些新种类的物质;或说一些分子式崩溃、生成另一些分子式,粒子放出动能;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或说反应前后的包含等效的光子数不变。人类的核反应也不外是释放出禁闭在电子星球内的光子有效能量,主要是质子内的高能γ光子。其实这些过程,光子们的有效能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宇宙第一公理:事物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阴阳相交、造化生焉。必定有一种能量反应是使光子的有效能量发生变化的,哪就是正负本源物质反应;纯的正、负电子相交形成的初生光子具有能量约23J,在相交的瞬间也释放了23J的动能量。在星球内部的火海层,极高温、高压下,初生光子不断受到冶炼、不断放出动能量,变成千姿百态具有不同的对外有效能量的光子;一些幸运的光子、因成为质子内的一员,还能保持较高的对外有效能量、那就是高能γ光子。按照宇宙第二公理:能量守恒;那么、光子蕴含的能量始终是约46J,光子的对外有效能量、可看作就是动能,动能变小、自然就是内部结合势能增加。本源物质反应,我们可看作是一个制造光子、“燃烧”光子的过程,也是一个制造电子星球的过程,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过程;最终产物包含多种原子、现今的所有物质。

 

      那么,我们能将禁闭在光子内的巨大势能、转化为动能吗?如果我们能将一颗死星放到一个黑洞,死星上的大部分物质分解、融化,或许原子、电子星球不再,或许电子星球原先的纯正、负电子再结合形成初生光子,或许在巨大的密度、高温下、低能光子们因巨大的能量冲击、从而再次焕发青春;或许短暂的太阳星状态后,是一个死星黑洞绕着大黑洞高速旋转。也可能一些纯的负电子们被压缩成负本源物质,也可能会形成一些微型黑洞。诶,我不知道,只是曾经梦到过。

 

      人类能使用的方法,或许是2束激光相撞:设激光子的频率是6E+14 Hz,那么、光子的能量约是4E-19 J,波长为0.5 um,螺旋直径约是:80 nm;如果说能做到使光子螺旋一个诶一个,那么、1 mm^2的截面有光子数为:

( N*80 nm )^2 = ( N * 8E-5 mm )^2 = N^2 * 64E-10 mm^2 = 1 mm^2

N = 0.1245E+5 个,

能量密度为:0.1245E+5 *4E-19 J / 1 mm^2 * 0.5 um = 1E-11J/mm^3

而光粒子的实际直径约为2E-29 m,所以、2束激光相撞截面是1 mm^2时,能使光粒子撞上的概率是:0.25E+5 / ( 1/2E-29 ) =0.5E-24,太小了。就算是光子的速度是C,能流密度为:1E-2(J/m^3) * 3E+8 m/s =3E+6 W/m^2,也不外是每平方米3兆瓦。 所以,做出波长小于0.1nm的激光束才有点意思。这时的,N = 1 mm / ( 0.1nm / 2π) = 6.28E+7个,碰撞概率还是太小。但能流密度可以到:

6.28E+7 * 2E-15 J * C / 1 mm^2 * 0.1nm = 3.8E+17 J/s.m^2


    这样的小概率,我也不知道是否能使2个光粒子相碰撞,最终使低能光子焕发青春、成为J级的高能光子。如果,我们能制造出J级的高能光子,那么、就可以让它们去碰撞核裂变材料、或重原子了,或许就能打进质子的内层,使核反应能量提高n亿倍。要说明的是,我不知到光子的运动区域可否重叠?如果是可以,那么、激光的能流密度就可以更大。我猜测即使可以重叠,也是有限度的,要不、人类的最大激光束应该不止2E+9 J/s.m^2。嗯,不要跟我说那些飞秒级的短激光脉冲,那会是:2E+9J/1E-15 s.m^2 = 2E+24 W/m^2。

 

     人类是不可能制造本源物质的,就是采集纯的正、或负电子也很难!即使是采集到、并用电磁力约束它们,但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将它们压缩到小于最小库伦距离呢?那是人类不可能实现的天文数字。人类的强子对撞机最多是剥去电子星球的外层光子吧,偶尔能将质子内层的某个高能光子打出来,科班们就如获至宝般的发明了“上帝粒子”,我还能说什么呢?

 

     算了吧,还不如去其它星系的星球中直接采集本源物质。但这现实吗?不到一滴水大小的星球之心,其质量或许会大于亿亿亿吨;负本源物质的电流或许到达亿亿安倍,能量或许有亿亿亿亿焦耳J;诶、人类拿什么来收集啊。虽然,我们不可制造、采集,但我们可以利用啊。我们可以制造一个飞船,到达气态星球,显露正电态、让星球的负本源物质吸住同步,之后、飞船变为负电态,那么、飞船将以接近光速抛飞。人类的电磁炮很弱的、最厉害的还不到1亿焦耳J;相比星球轨道炮的亿亿亿亿焦耳J,你会惊喜吗?飞船在星际几乎真空中航行,虽然没阻力、但也没有得到多少向前的续航推进力。所以,想高速前进、必须是跳跃方式,即从一个星球弹射到另一星球的模式。要接近光速弹射、就要利用“星球轨道炮”了。

 

    我不知如何说好?或许对于人类来说,这些设想最终都是一场梦。现在的科班们忙什么呢?他们在做类似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医临床测试、总结,也类似于将无数的木制家具分类,也就是在不断的发明n种新粒子。嗯、科班们的做法比起中医来说还缺少了哲学、整体观。人类的进步还能浪费掉几千年吗?我不清楚,我也不想改变什么。我只是一个口花花、喜热闹的路人丙,常常会弹起哪心爱的小游戏,看起哪动人的小说。科班们、你们继续。

 

1)、咏光子(纯真的正负电子对):

波谷洪峰一叶身,

何须絮絮问前尘?

悲欢爱恨同深慨,

螺旋光速任逍遥。

 

2)、急流勇退:

官到休时休便休,

声名不落复何求?

长空月白辉明镜,

一派泾清异浊流。

得失未应怀戚戚,

是非终付水悠悠。

几多欲说当休说,

且乐天凉好个秋。

 

3)、无题

形骸放浪近疏狂,

倦眼奚须冷向洋。

息影何妨听谠议,

洁躬无愧任评章。

扁舟光头还初愿,

皓月清风洗热肠。

旧好时邀饮酒暖,

相知莫问天涯路。

 

6. 超微电脑

 

  这段暂停,将来再补。

 

 

小结:

 

     写了将近一个月,本章基本完工。这是我花时间最多的一篇文章,是我没想到的。写这些,我真的是不得不为;谁又能想到?当初、17岁的那年,我发下的宏愿“合情合理的解释这个世界”;却铭刻在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成为我的使命;我曾经很后悔、也试图拒绝过,让自己沉浸在日日夜夜的游戏、小说中;但没有用啊,当时不时的在身体中的细胞发出、在脑海中出现许多莫名的“为什么”时,我的心中也是十万个“草泥马”浮现啊。我只好努力地去学习科班们的理论,试图解决掉这些“草泥马”。但科班们的理论解释,令我失望至极,疑惑万分,“草泥马”更多。我不得不另辟途径,面对现实,写下“宇宙本源论”这书。你们以为我愿意吗?我从不想跟科班们争抢什么的,也从不想去改变世界,名利等等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只求心安,只是不想当我老了、还是对我们的世界一知半解。如果该使命能去掉就好了,我或许已经在某处享受生活了;还能有时间、心情在这里瞎扯吗?

 

质量、能量、温度、力,

暗物质、暗能量,

电子的自转角动量,

星球的形成、自转、形态、磁场,

黑洞、白洞,

宇宙大爆炸、超新星,

本源粒子,

宇宙基本公理,

原子的真实结构,

光子的结构、形态、大小、能量、因由,

电子星球,

中子、质子的结构,

纯电子对光子的力,

源力、能量的来源,

光子的自转角动量、为何?

50J高能宇宙粒子的解释,

宇宙的本质,

光波、电磁波、介质波的分别,

万有引力的本质,

核力的本质,

生命的起源,

未来、过去、穿越,

灵魂,

善与恶,

目光、中医、穴位、经络,

空间、空间戒指、法术,

梦、命运、预测,

 

      科班们除了第一项是有略多一些的一知半解外,其它来说,大部分项是一问三不知、小部分是一些歪理邪说。我能不火大吗?理论应该是指导实践的,而现今的物理理论呢?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跟在实践结果的后面捡现成、有意思吗?而科班们虚构的现代物理理论,如果能略为合情合理解释上面的项目,我就很满足了,可惜全是打0分、吃鸭蛋,量子论、相对论还应该是负分。当然,经典物理论,一些经验公式、经验理论除外。

 

      说起科班们的哪个“人造太阳”,我就更为火大。现有核聚变技术的能量输出/输入比才是可怜的30倍,吹什么呢?核裂变最少能做到与烧煤相比能有几百万倍的比值。骗普通老百姓有意思吗?你们拿着人类的大部分资源,作为人类的领头羊,如果不诚实、难道心中无愧吗?科班们总喜欢用那些更为抽象的数学方程、公式、术语去描述事物,似乎这样才神秘、才能衬托你们的高、大、上的虚荣心,这样出来的理论能是合乎情理的吗?做理论的科班们应该深刻反思啊,不能再自以为是了。如果还去删除别人观点的帖子,你不觉得作为人类的一员、却去阻碍人类的进步是可耻的吗?当一些科班们开启:骗子模式、脸厚无敌,从而功成名就时,我只能感到深深的悲哀。


第七章 本源时空(补充)相关推荐

  1. 第七章 本源时空

                        第七章     本源时空 蝶恋花.遥寄:   回溯百年物理学, 远隔遥天, 渐感伤迟暮. 独对幽兰悄悄语, 多情自古空遗憾.   昨夜依稀云梦诉, 满目斜阳, ...

  2.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 - 第七章 网络安全 - 重要概念【补充】

    第七章.网络安全[补充] 本章的重要概念 计算机网络中需要提供的基本安全服务有机密性.报文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实体鉴别.访问控制和可用性等. 密码学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是实现机密性.报文完整性.实 ...

  3. ROS机器人程序设计(原书第2版)补充资料 (柒) 第七章 3D建模与仿真 urdf Gazebo V-Rep Webots Morse

    ROS机器人程序设计(原书第2版)补充资料 (柒) 第七章 3D建模与仿真 urdf Gazebo V-Rep Webots Morse 书中,大部分出现hydro的地方,直接替换为indigo或ja ...

  4. ROS机器人程序设计(原书第2版)补充资料 (柒) 第七章 3D建模与仿真 urdf Gazebo V-Rep Webots Morse...

    ROS机器人程序设计(原书第2版)补充资料 (柒) 第七章 3D建模与仿真 urdf Gazebo V-Rep Webots Morse 书中,大部分出现hydro的地方.直接替换为indigo或ja ...

  5. 数字图像处理:第七章 邻域运算

    第七章 邻域运算 目录 引言 相关与卷积 平滑 中值滤波 边缘检测 细化 作业 1.引言 邻域运算是指当输出图象中每个象素是由对应的输入象素及其一个邻域内的象素共同决定时的图象运算,通常邻域是远比图象 ...

  6. 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篇)- 第七章、Linux 文件与目录管理

    第七章.Linux文件与目录管理 最近升级日期:2009/08/26 在第六章我们认识了Linux系统下的文件权限概念以及目录的配置说明.在这个章节当中,我们就直接来进一步的操作与管理文件与目录吧!包 ...

  7. 《现代操作系统》精读与思考笔记 第七章 多媒体

    第七章部分内容与前几章内容关联很大,比如进程调度.磁盘调度.文件系统,而且多为实现细节,这里不详述. 1.帧数与闪烁(P476) 画面动作的平滑性不是完全由每秒的帧数决定的,而是由每秒不同画面的数目决 ...

  8. 科技鸿蒙系统一千章,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鸿蒙紫气,成圣之机 (上)

    文学迷 > 玄幻魔法 > 天命神相 > 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鸿蒙紫气,成圣之机 (上) 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鸿蒙紫气,成圣之机 功德金身只要达到了八十一重天,大圆满的境界,实力堪混元大罗 ...

  9. 怎么证明建立了存储过程_【Filecoin源码仓库全解析】第七章:了解PoRep与PoSt并参与复制证明游戏

    欢迎大家来到第七章,经过前章<[Filecoin源码仓库全解析]第六章:如何单机部署多节点集群及矿池设计思路>的介绍,我们分享了如何在单机部署多节点集群的知识以及矿池设计的一些思路. 我们 ...

最新文章

  1. asp2.0缓存概述
  2. 如何在cmd运行python文件夹_python怎么在cmd运行文件夹
  3. 注解实现原理学习之how does @Category work
  4. HDFS: The short-circuit local reads feature cannot be used
  5. CodeForces 785E Anton and Permutation 分块
  6. APM应用性能管理的过去二十年
  7. webpack打包优化_Webpack 构建速度优化
  8. python简明教程中文pdf-《python简明教程中文》.pdf
  9. 老式计算机如何设置u盘启动,技嘉主板老式bios设置u盘启动教程
  10. 高通 锁定DDR频率
  11. 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选科要求,选考科目科普:软件工程专业要求哪些选考科目?...
  12. python 换行打印
  13. Tomcat中 appBase和docBase配置及默认管理页面
  14. 基于Web开发资料专集
  15. DeepRacer线下比赛总结 2022 地图 Re Invent 2018
  16. 一幅真实的产品世界全景图,产品小白向上突破必看!
  17. 100天精通Python(基础篇)——第7天:高级变量类型复习
  18. window7旗舰版SP1官方原版自激活镜像iso
  19. python dataframe去掉索引_python中pandas.DataFrame的简单操作方法(创建、索引、增添与删除)...
  20. 51汇编:分析一段别人写的音乐播放的程序---------他人即地狱

热门文章

  1. 深信服2019届校园招聘专场(私聊博主得内推码,免简历筛选)
  2. 10个免费的PHP编辑器/开发工具推荐
  3. canvas-绘制背景
  4. jquery easyui 全部图标
  5. response.setHeader()设置下载中文文件名乱码问题
  6. iMeta | 德加合作揭示葛藤菌根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群落组成
  7. 从输入URL到页面加载…
  8. autoCAD 创建和编辑AutoCAD图元
  9. 拼多多Temu如何批量养国外买家账号进行拉新?
  10. 发散大数据思维 橱柜企业更能掌握准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