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google.com.hk/ggblog/googlechinablog/2007/07/at_2626.html

1. 百年帝国
    

上面的图片是在九十年代拍摄的美国新泽西州弗伦翰公园 (Florham Park) 日落的照片。弗伦翰公园占地十几平方公里,大多是芳草地和森林,在森林中央,是一片中等规模的临湖的工业园——这是笔者见到的最美丽的工业园。在那里,每天都能看到天鹅在湖中悠闲地游荡,不时可以见到野鹿出没。这里原是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 的地产,1996 年,这里来了一个新主人——美国电报和电话公司 (AT&T) 实验室。1995 年,如日中天的 AT&T 公司重组,分裂成 AT&T、朗讯和 NCR 三家公司。AT&T 下属的举世闻名的科研机构贝尔实验室也被一分为二。朗讯公司获得了一半的科研机构和贝尔实验室的名称。划归 AT&T 的一半研究室组成了 AT&T 实验室 (后来更名为香农实验室),从原来的茉莉山 (Murray Hills) 搬到了弗伦翰公园。在那里,出过十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 AT&T 实验室,像一颗进入晚年的恒星,爆发出极强的、但也是最后的光辉,然后就迅速的暗淡下来。十年后 AT&T 和朗讯公司分别被 SBC 公司和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并购。十年前,我在 AT&T 实验室实习,当时大家的情绪都很高,实验室的气氛很像今天的谷歌。不少人的座位旁都放着上面这张美丽的夕阳照。现在想起来,它似乎预示着一个帝国的黄昏。

说起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即 AT&T 公司,在美国乃至在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公司由电话之父亚历山大∙贝尔创立于 1877 年。电话的发明和 AT&T 公司的建立,第一次实现了人类的远程实时的交互通信(虽然电报比电话出现的早,但它不是事实交互通信),并且使得平民百姓受益。从 AT&T 创立的第一天起,它就是龙头老大,直到它被收购的那一天。但是,AT&T 的扩展速度远比今天的人想象得慢得多。它用了十五年 (1892) 才将生意从纽约地区扩展到美国中部芝加哥地区(当时从纽约到芝加哥一分钟的通话费是两美元一分钟,而当时的一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五十美元。今天在美国打国际长途,也不过十美分一分钟)。三十八年后 (1915),它的生意扩展到全国(但是从纽约到旧金山的电话费高达七美元一分钟)。四十八年后的 1927,AT&T 的长途电话业务扩展到欧洲。

一九二五年,AT&T 公司成立的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是历史最大的、最成功的私有实验室。由于 AT&T 公司从电信业获得了巨大的垄断利润,它拿出了产值的百分之三用于贝尔实验室的研发工作。(在很长时间里,贝尔实验室的人总是用不需为经费发愁这一条理由来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到该实验室工作)这使得贝尔实验室不仅在通信领域长期执牛耳,而且在射电天文学、晶体管和半导体、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领先于世界。它著名的发明除电话本身外,还包括射电天文望远镜、晶体管、电子交换机、计算机的 Unix 操作系统和 C 语言等等。此外,贝尔实验室还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发明了信息论,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铺设了第一条商用光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贝尔实验室不仅仅是信息领域科学家的首选工作单位,也是基础研究领域学者趋之若鹜的地方。那个时代进入贝尔实验室的人是很幸运的。如果是个人物,他可以成为业界的领袖,甚至得到诺贝尔奖、香农奖或者图灵奖。即使是一般的研究员和工程师,也会有很好的收入、可靠的退休保障以及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

AT&T 在很长时间内垄断美国并且(通过北电)控制加拿大的电话业务。一九八四年,根据联邦反垄断法的要求,AT&T 的市话业务被分出去,根据地区划分成七个小的贝尔公司。七家小贝尔公司从事市话业务,而 AT&T 公司从事长途电话业务和通信设备的制造。贝尔实验室划给了 AT&T,从贝尔实验室分出一部分,称为贝尔核心 (Bell Core),划给七家小贝尔公司。不久,贝尔核心因为七个和尚无水喝,很快就推出了历史舞台,这当然是后话了。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这是 AT&T 走向衰落的开始。但我认为,AT&T 并没有因此而伤筋动骨。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十年里,AT&T 的业务得到长足的发展。虽然丢掉了市话服务,但是,它作为一个通信设备供应商,依然是市话通信设备几乎唯一的供货商。而且,虽然有 MCI 和 Sprint 两个长途电话竞争者,AT&T 仍然控制着美国大部分市场,利润十分可观,足以维持贝尔实验室高额的研发费用,使得 AT&T 在通信和半导体技术上仍然领先于世界。到一九九四年,它的营业额达到近七百亿美元,大致等同于今天它和 SBC 合并后的总营业额。

这一年,贝尔实验室的总裁梅毅强 (John Mayer) 博士率大规模的代表团访华,国家主席亲自接见了他,足以说明对 AT&T 的重视。中国国家主席接见一个公司下属机构的总裁,这次可能是空全绝后的。AT&T 当时可以说风光到了顶点。

既然一九八四年那次分家并没有使 AT&T 公司伤筋动骨,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的衰落呢?

2. 几度繁荣

一九九五年,可以说是 AT&T 公司的顶峰,接下来短短的十年,它便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AT&T 不紧不慢地向上走过了百年,才爬到顶点,走下坡路却只要十年时间。(注:今天的 AT&T 是由当年小贝尔公司之一的西南贝尔公司几次以小吃大合并出的类似于水电公司的设施服务公司,这类公司在美国统统称为 utility 公司,毫无技术可言。)其实,从一九九五年起的这十来年间,AT&T 本来有两次绝佳的发展机遇,2000 年前后的网络革命,和从九十年代中期延续至今的无线通信的飞跃。AT&T 不仅没有利用好机会,反而在这两场变革中丢了性命。

AT&T 一百年来发展得很健康。虽然一百年来它一直受反垄断法的约束。但是,美国政府司法部并没有真正要过它的命,每一次反垄断其实是帮助 AT&T 修枝剪叶然后让它发展得更好。我们今天谈论作为美国仅有的两个被反垄断法拆分的公司之一的 AT&T 公司时,不能不看看 AT&T 的垄断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注:另一个被拆分的公司是美孚石油。)

在 AT&T 成立时,它的电话技术受专利保护,因此,它前十几年的发展一帆风顺。但是,早在 1895 年,它的专利技术就无效了。一夜之间,美国冒出了六千多家电话公司。我们以后还会提到,上个世纪初,美国还曾经有无数的汽车公司。十年内,美国的电话装机数量从两百万户增加到三千万户。这时,AT&T 通过领先的技术和成功的商业收购,很快扫平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到上个世纪初,AT&T 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信业,并且在海外有很多的业务。1916 年,AT&T 成为道琼斯 20 种工业指数中的一家公司。(注 1:道琼斯工业指数早期包括 20 家上市公司,后来扩大到三十家。这三十家公司是美国支柱产业的大公司。因此道琼斯又成为蓝筹股— blue chips,因为蓝色的筹码是赌局中面值最大的筹码。注 2:AT&T 一直在道琼斯指数中,直到前几年被 SBC 代替。2005 年 SBC 并购了 AT&T 公司后,继承了 AT&T 的名称。但是这个 AT&T 不是以前的AT&T)今天,这 20 家公司只有通用电气还在道琼斯指数中。

但是 AT&T 的麻烦也伴随着公司的发展而来,美国政府司法部盯上了它。1913 年,根据司法部的金斯堡(Kingsburg)协议,AT&T 不得不收敛一下它的扩张。1925 年,它甚至将除加拿大以外电信业务分离,专注于美国市场。这次收缩歪打正着,使它成功地在 1929-1933 年的大萧条中存活下来。可以想象,如果当初 AT&T 的摊子铺得太大,躲过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会小得多。事实上,很多道琼斯工业指数中的公司都没有逃过那次经济危机。大萧条后,AT&T 公司恢复得很快,二战后,美国的电话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五十。贝尔实验室也是成果倍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战中,贝尔实验室的天才青年科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信息论是整个现代通信的基础。到五十年代,AT&T 发展到美国政府司法部不得不管一管的地步了。1956 年,AT&T 和司法部达成协议,再次限制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反垄断法逼着 AT&T 靠科技进步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因此,AT&T 巩固了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1948 年,AT&T 实现商用的微波通信,1962 年,它发射了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尽管有些小的竞争者存在,它们无法撼动 AT&T 的根基。

在很长的时间里,美国国际长途电话的价钱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 AT&T 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谈判决定的,定价是三美元一分钟。AT&T 计算价钱的方法听起来很合理--铺设光缆和电缆需要多少钱,购买设备需要多少钱,研发需要多少钱,雇接线员需要多少钱等等,所以只有一分钟三美元才能不亏损。但是事实上,到 2002 年,当国际长途电话费降到平均一分钟只有三十美分时,AT&T 仍然有 1/3 的毛利润。

到了八十年代,美国司法部不得不再次对 AT&T 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这次,美国政府终于打赢了旷日持久的官司,这才导致了 AT&T 1984 年的第一次分家。这次反垄断的官司,不过是替 AT&T 这棵大树剪剪枝。剪完枝后,AT&T 公司反而发展得更健康。十年后,AT&T 又如日中天了。当时,AT&T 不仅在传统的电话业务上,而且在兴起的网络和移动通信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 利令智昏

排除了反垄断对 AT&T 衰落的原因,我们就得从其他地方找原因。

一九九五年,AT&T 走到了一个分水岭。从一九九四年起,美国经济全面复苏,从下面斯坦普 500 指数走向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股市从 1995 年起开始暴涨,直到两千年底。
    

这时,AT&T 设备制造部门的执行官们短视地提出分家的建议。他们的理由似乎有道理,因为 AT&T 和另外两家长途电话公司 MCI 和 Sprint 是竞争关系,后者拒绝购买 AT&T 的电话设备,如果成立一家独立的设备公司,就可以做 MCI 和 Sprint 的生意了。但是这种一次性的销售增长显然对一个公司长期增长意思不大。这一点 AT&T 无数的管理者和员工都看到了。我亲身经历了 AT&T 的那次分家。1996 年夏天,贝尔实验室一分为二,大家从茉莉山的大楼里搬到弗伦翰工业园,天天谈的就是分家的事。很多人觉得,设备部门为了 MCI 和 Sprint 的市场,离开收入和利润都很稳定的 AT&T 可能得不偿失。几年后他们的预言不幸言中。但是在当时,即使 AT&T 的高管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公司也没有绝对的控制。AT&T 几个执行官们手上的股票远不如华尔街投资银行控制的多。说句不好听的,AT&T 的总裁们并不真正拥有公司。他们之中不乏有远见者,但是根本左右不了董事会。更何况公司的长期利益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如果能在任期内狠狠捞一把,何乐而不为呢?作为华尔街的投资公司,他们关心的是手中的股票何时能翻番。一九九五年正是一个机会,整个股市长势很好,在这时将设备制造部门和电信服务部门分开,那么前者的股票一定会飞涨。华尔街看到了这一点,公司的老总们懂得这一点,公司大量拥有股权的员工们也明白这一点。本来大家都是明白人,但是利令智昏。一场杀鸡取卵的分家就开始了。

AT&T 将分为三个部分,从事电信业务的 AT&T,从事设备制造业务的朗讯 Lucent 和从事计算机业务的NCR。NCR 较小,我们姑且不必提它。朗讯从 AT&T 中分离,绝对是世界电信史上第一件大事。一九九六年二月朗讯公司由华尔街最有名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领衔上市,筹集现金三十亿美元,成为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上市行动,也是迄今为止第十一大上市活动。朗讯上市时,市值达一百八十亿元。

和预期的一样,MCI 和 Sprint 果然来买朗讯的设备了。朗讯的销售额比原来作为 AT&T 一部分时有了明显的增长。不久,股价就翻番暴涨,而同期 AT&T 公司的股票还按着原来不快的速度慢慢地爬,这正应了华尔街和大家的预想。华尔街的人大发了,朗讯的高官们中发乐,有股权的员工小发了。1999 年,我在一个会议上见到不少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谈到股票时,他们一个个意气分发,人人都洋溢着笑容。在 2000 年的股市泡沫破灭以前,朗讯的股票四年长了十三倍,市值达两千四百四十亿美元。

但是,这些科学家们也隐隐地感到一些危机。原来的贝尔实验室因为有 AT&T 这个大靠山,从来不发愁自己的经费。现在,朗讯的利润不足以养活有两万人的巨型实验室,开始要求那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发能尽快赚钱的研究上来。(我在以后会谈到AT&T这种大实验室的弊端)贝尔实验室此时已不是过去以研究为主的地方了,它的创新能力不复存在,从一九九五年至今,贝尔实验室没有再搞出轰动世界的发明。本来,AT&T 的电信服务和设备制造相辅相成,是个双赢的组合。分家对双方长远的发展都没有好处。AT&T 和朗讯的衰落都从这时起。

从 MCI 和 Sprint 带来的销售额增长几乎是一次性的。华尔街在预测朗讯盈利时,已经把这笔收入计算进去了。朗讯的股票要继续增长,它的销售额和利润就必须不断超过华尔街的预期。(注:一般来讲,一个公司当前的股价,已经反映了当前和几年后的盈利能力。如果想让股价快速增长,公司的盈利就必须高于大家的预期)朗讯其实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为了能支撑得住一个高股价,朗讯走了一步后来被证明是败笔的险棋。在互联网泡沫时代,有无数的中小公司在兴起、大公司在膨胀,朗讯决定“促销”它的电信设备。具体做法是由朗讯借钱给各公司来买朗讯的设备。只要设备运出朗讯,它就在每季度财务报表中,计入销售额。如果仔细读它的财报,人们可以发现朗讯总有一笔很大的"应收款项",这笔钱其实从未进到朗讯公司。到了两千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借钱买设备的公司统统倒闭,朗讯的这笔"应收款项"一下子变成了净亏损。2001 年,朗讯公司不得不关闭贝尔实验室的几乎全部研究部门。只是象征性的留下了一两个实验室,以保住贝尔实验室这块招牌。这次裁员,使得世界上很多一流的科学家失业。朗讯由苟延残喘了几年终于被法国的阿尔卡特并购。并购时的市值还不到 1996 年上市时的水平,只有它自己峰值时的二十分之一。今天,贝尔实验室的牌子还在,只是联系地址已经到了法国。

AT&T 的景观比朗讯略好些。它有相对稳定的利润很高的长途电话收入以及发展得很快的移动通信业务,因此在分家的前几年继续支撑并且扩大了它的实验室。因为没有抢到贝尔实验室这个牌子,AT&T 以信息论发明人香农的名字命名了它的实验室。这时互联网的崛起和无线通信的普及对 AT&T 的核心业务开始形成威胁。但是,AT&T 在这两方面以及快速发展的宽带电视业务上都很强。本来,AT&T 最有资格成为这些新领域的老大,就像它成功地从有线通信扩展到微波通信一样。但是短视彻底毁了它。

在两千年前后,短线投资者发现最快的挣钱方法不是把一个企业搞好,而是炒作和包装上市。将公司的一部分拆了卖无疑挣钱最快。于是 AT&T 决定一拆四,分成长途电话,移动电话,企业服务和宽带四个公司。其中最大的手笔是将移动部门单独上市。一九九九年五月,AT&T 移动(AT&T wireless)在华尔街最好的投资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的帮助下挂牌上市,募集到现金一百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大的上市行动。当时 AT&T 的董事和执行官们给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拆分后对发展如何有利,但其实,用 AT&T 实验室的一位主管的话说,原因只有一个字—贪婪 (greedy)。AT&T 在一次性得到一笔横财时,也失去了立足于电信业的竞争能力,因为它所剩的只有一个收入不断下滑的传统长途电话业务。同时,香农实验室萎缩到 1996 年成立时的规模。2001 年发生的 9.11 恐怖袭击,AT&T 在纽约的很多设备被毁,而它几乎拿不出修复设备的钱。半年后,AT&T 的香农实验室也几乎解散了。在 AT&T 实验室解散前,它的主管拉里∙拉宾纳(Larry Rabinar)博士已经预感到情况不妙了,他很有人情味地为他的老部下们安排了出路,然后自己退离了香农实验室第一把手的岗位。身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拉宾纳,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但是他根本无力扭转 AT&T 实验室的困境。这也许是命运。

4. 外来冲击

如果说终结 AT&T 帝国的内因是华尔街和 AT&T 自己的贪婪和短视,那么互联网的兴起从外界彻底击垮了这个帝国。在互联网兴起以前,固定电话几乎是人类唯一的交互通信手段,因此,只要在这个产业中占领一席之地,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由着它的波浪推着前进。AT&T一百年来就是这样。它不紧不慢地发展着,还有很多失败的投资,但这些丝毫伤害不到它。也不能阻止它一次又一次的形成垄断。

互联网兴起后,情况就不同了。当人们有一个不要钱的实时通信方式后,就无人为一分钟三美元的国际长途买单了。以前,人们查找任何商业信息都离不开电话本。现在有了互联网,人们更多地从网上查找信息。为了促销,所有的长途电话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价来维持生意。我十几年前到美国时,从美国到中国的长途电话费是一美元一分钟,现在电话卡打国际长途只有两美分一分钟。

随着互联网崛起的是移动电话业务。本来,AT&T 在此领域是领先的,借着移动电话业务,它可以在当今的通信业一拼。(谷歌不少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来自于 AT&T,包括 Unix 操作系统和 C 语言的发明人汤普生 — Ken Thompson)但是,当 AT&T 自断左右臂后,一切都变得不可能了。

互联网对朗讯的冲击也是同样的。在互联网时代,世界上对数据交换设备的需求渐渐超过对语音交换设备的需求。前者是新兴公司思科(Cisco)的长项,而后者才是朗讯的强项。思科战胜朗讯,又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互联网的崛起,对原贝尔实验室研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语音的自动识别,曾经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梦想之一,现在随着电话时代的过去变得不重要了。今天,世界上主要的语音识别公司只剩下 Nuance 一家,美国整个语音识别市场的规模一年不到五亿美元,相当于谷歌两个星期的收入。而同时,世界上对文字处理、图像处理技术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断增加。

在工业史上,一种新技术代替旧的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最幸运之事就是发现和顺应这个潮流。投资大师巴菲特在谈到上个世纪初他父亲失败的投资时讲,那时有很多汽车公司,大家不知道投哪个好,但是有一点投资者应该看到,马车工业要完蛋了。巴菲特为他的父亲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感到遗憾。今天,互联网虽然还不能完全代替固定电话,但是前者已经大大挤压了后者的发展空间,因为它可以提供更灵活,更丰富,而且更便宜的通信手段。

回顾 AT&T 百年历史,几乎每个人都为这个百年老店的衰落而遗憾。它曾经是电话业的代名词,而它的贝尔实验室曾经是创新的代名词,现在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我和很多 AT&T 的主管和科学家们聊过此事,大家普遍认为 AT&T 的每一个大的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都很难避免,即使知道它是错的。上个世纪 90 年代,AT&T 已经不属于一个人,一个机构,没有人对它的十年百年后的发展着想。(我们以后还会多次看到,当一个公司没有人对它有控制时,它的长期发展就会有问题)从华尔街,到它的高管和员工,大都希望从它身上快快地捞一笔。以前,美国政府多次要求拆散 AT&T 而做不到,但是从十年前起,它自行地把自己拆了卖。这样,它不但不能把握过去十年信息革命的机会,反而将自己葬送在互联网的浪潮中。

浪潮之巅第一章 — 帝国的余辉(ATT)相关推荐

  1. 浪潮之巅第二章 — 蓝色巨人(IBM)

    转自:http://www.google.com.hk/ggblog/googlechinablog/2007/08/ibm_302.html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 IBM 公司和蓝色有不解之缘.因为 ...

  2. 浪潮之巅第九章 — 硅谷的另一面

    转自:http://www.google.com.hk/ggblog/googlechinablog/2008/06/blog-post_3786.html 1828 年.1835 年和 1842 年 ...

  3. 《浪潮之巅》--百年帝国读后感

    创新精神是IT行业的灵魂. 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这一点在IT企业中表现得格外明显.如果没有贝尔发明电话,那么就不会有at&t的辉煌历程.IT的变化是最为迅速的,也是最为巨大的.所以在at ...

  4. 性能之巅-第一章-简介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系统性能的定义.特点.和可用的方法论.技术,并给出了两个案例:1)磁盘为何慢  2)软件升级后如何对比测试. 很生动,可用使你快速了解性能优化的全貌. Chapter 1 Introd ...

  5. 帝国的余辉(ATT)(二)

    2. 几度繁荣 一九九五年,可以说是 AT&T 公司的顶峰,接下来短短的十年,它便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AT&T 不紧不慢地向上走过了百年,才爬到顶点,走下坡路却只要十年时间.(注:今 ...

  6. 《浪潮之巅》完全系类——IT人士必读经典

    浪潮之巅 第一章 帝国的余辉(AT&T) 浪潮之巅第二章 - 蓝色巨人(IBM) 浪潮之巅第三章 - "水果"公司的复兴 (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浪潮之巅第四章 - 计算机工 ...

  7. 数学之美 与 浪潮之巅

    转载自吴军博士的网站:http://jun.wu.googlepages.com/ 两个非常有名系列文章:"数学之美"与"浪潮之巅".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从中学 ...

  8. 浪潮之巅阅读笔记06

    浪潮之巅阅读笔记06 发布日期:2017.6.16 第一章 帝国的余辉(AT&T) 贪婪,短视是帝国 (AT&T) 轰然倒塌的根源. 第二章 蓝色巨人( IBM ) 保守的改革者. 专 ...

  9. 《浪潮之巅》读后感(转)

    <浪潮之巅>的读后感 第一章 帝国的余辉( AT&T)     贪婪,短视是帝国 (AT&T) 轰然倒塌的根源. 第二章 蓝色巨人( IBM ) 保守的改革者. 专注于最重 ...

最新文章

  1. python题目关于企业利润_【每日一练】巧用python实现利润计算
  2. HDU3923-Invoker-polya n次二面体
  3. HIS中的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PACS、RIS、LIS)
  4. Lab1--关于安装JUnit的简要描述
  5. nginx 监听同一端口
  6. vba编程把纯文本转换成html,如何在Excel的单元格中将HTML转换为文本?
  7. ios 判断数字大小_iOS开发积累2
  8. 在线文本并集计算工具
  9. CUDA+cuDNN下载安装(配备GPU环境)
  10. 用英伟达 DIGITS 进行图像分割
  11. 1433端口被运营商封锁的解决方法
  12. 前端面试——安全相关
  13. 理解不够,还是不够专业?程序员与架构师之间的联系
  14. 一个简单的集合并级取反问题 !A or !B == !(A and B)
  15. 使用DW设置网页背景图
  16. 飞腾cpu服务器浪潮信息,从“芯”开始飞腾 浪潮发布全国产服务器
  17. Linux平台卸载MySQL总结
  18. 一级b计算机excel有几题,一级B练习的Excel题库.doc
  19. 病毒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20. Unable to allocate xxx GiB for an array with shape (xxxx, xxxx)

热门文章

  1. java excel 插入新行_POI ,Java 操作 Excel 實現行的插入(insert row)
  2. 动态规划的特点及其应用[安徽 张辰]
  3. python版局域网端口扫描
  4. VS生成的解决方案exe文件在其他电脑显示缺失各种dll文件解决办法
  5. 游戏领域的“抄袭”与“借鉴”之分,无耻与致敬仅有一步之遥
  6. cisco 无线ap ME和LAP模式切换
  7. Python环境搭建之OpenCV
  8.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9- 网络结构 -PyTorch
  9. FTDI FTD2XX 驱动学习笔记(一)
  10. 【luogu P5055】【模板】可持久化文艺平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