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的新成员:WebSocket

上篇介绍了HTTP1.1协议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将继续分析WebSocket协议,然后对这两个进行简单的比较。

WebSocket

WebSocket协议还很年轻,RFC文档相比HTTP的发布时间也很短,它的诞生是为了创建一种「双向通信」的协议,来作为HTTP协议的一个替代者。那么首先看一下它和HTTP(或者HTTP的长连接)的区别。

为什么要用WebSocket来替代HTTP

上一篇中提到WebSocket的目的就是解决网络传输中的双向通信的问题,HTTP1.1默认使用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在一个TCP连接上也可以传输多个Request/Response消息对,但是HTTP的基本模型还是一个Request对应一个Response。这在双向通信(客户端要向服务器传送数据,同时服务器也需要实时的向客户端传送信息,一个聊天系统就是典型的双向通信)时一般会使用这样几种解决方案:

  1. 轮询(polling),轮询就会造成对网络和通信双方的资源的浪费,且非实时。
  2. 长轮询,客户端发送一个超时时间很长的Request,服务器hold住这个连接,在有新数据到达时返回Response,相比#1,占用的网络带宽少了,其他类似。
  3. 长连接,其实有些人对长连接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我这里讲的其实是HTTP的长连接(1)。如果你使用Socket来建立TCP的长连接(2),那么,这个长连接(2)跟我们这里要讨论的WebSocket是一样的,实际上TCP长连接就是WebSocket的基础,但是如果是HTTP的长连接,本质上还是Request/Response消息对,仍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实时性不强等问题。

HTTP的长连接模型

协议基础

WebSocket的目的是取代HTTP在双向通信场景下的使用,而且它的实现方式有些也是基于HTTP的(WS的默认端口是80443)。现有的网络环境(客户端、服务器、网络中间人、代理等)对HTTP都有很好的支持,所以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HTTP的基础设施,有点向下兼容的意味。

简单来讲,WS协议有两部分组成:握手和数据传输。

握手(handshake)

出于兼容性的考虑,WS的握手使用HTTP来实现(此文档中提到未来有可能会使用专用的端口和方法来实现握手),客户端的握手消息就是一个「普通的,带有Upgrade头的,HTTP Request消息」。所以这一个小节到内容大部分都来自于RFC2616,这里只是它的一种应用形式,下面是RFC6455文档中给出的一个客户端握手消息示例:

    GET /chat HTTP/1.1            //1
    Host: server.example.com   //2  Upgrade: websocket //3  Connection: Upgrade //4 Sec-WebSocket-Key: dGhlIHNhbXBsZSBub25jZQ== //5  Origin: http://example.com //6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uperchat //7 Sec-WebSocket-Version: 13 //8

可以看到,前两行跟HTTP的Request的起始行一模一样,而真正在WS的握手过程中起到作用的是下面几个header域。

  1. Upgrade:upgrade是HTTP1.1中用于定义转换协议的header域。它表示,如果服务器支持的话,客户端希望使用现有的「网络层」已经建立好的这个「连接(此处是TCP连接)」,切换到另外一个「应用层」(此处是WebSocket)协议。

  2. Connection:HTTP1.1中规定Upgrade只能应用在「直接连接」中,所以带有Upgrade头的HTTP1.1消息必须含有Connection头,因为Connection头的意义就是,任何接收到此消息的人(往往是代理服务器)都要在转发此消息之前处理掉Connection中指定的域(不转发Upgrade域)。
    如果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是通过代理连接的,那么在发送这个握手消息之前首先要发送CONNECT消息来建立直接连接。

  3. Sec-WebSocket-*:第7行标识了客户端支持的子协议的列表(关于子协议会在下面介绍),第8行标识了客户端支持的WS协议的版本列表,第5行用来发送给服务器使用(服务器会使用此字段组装成另一个key值放在握手返回信息里发送客户端)。

  4. Origin:作安全使用,防止跨站攻击,浏览器一般会使用这个来标识原始域。

如果服务器接受了这个请求,可能会发送如下这样的返回信息,这是一个标准的HTTP的Response消息。101表示服务器收到了客户端切换协议的请求,并且同意切换到此协议。RFC2616规定只有切换到的协议「比HTTP1.1更好」的时候才能同意切换。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1
    Upgrade: websocket. //2  Connection: Upgrade. //3 Sec-WebSocket-Accept: s3pPLMBiTxaQ9kYGzzhZRbK+xOo= //4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5
WebSocket协议Uri

ws协议默认使用80端口,wss协议默认使用443端口。

      ws-URI = "ws:" "//" host [ ":" port ] path [ "?" query ] wss-URI = "wss:" "//" host [ ":" port ] path [ "?" query ] host = <host, defined in [RFC3986], Section 3.2.2>  port = <port, defined in [RFC3986], Section 3.2.3> path = <path-abempty, defined in [RFC3986], Section 3.3> query = <query, defined in [RFC3986], Section 3.4>
在客户端发送握手之前要做的一些小事

在握手之前,客户端首先要先建立连接,一个客户端对于一个相同的目标地址(通常是域名或者IP地址,不是资源地址)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处于CONNECTING状态(就是正在建立连接)的连接。从建立连接到发送握手消息这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 客户端检查输入的Uri是否合法。
  2. 客户端判断,如果当前已有指向此目标地址(IP地址)的连接(A)仍处于CONNECTING状态,需要等待这个连接(A)建立成功,或者建立失败之后才能继续建立新的连接。
    PS:如果当前连接是处于代理的网络环境中,无法判断IP地址是否相同,则认为每一个Host地址为一个单独的目标地址,同时客户端应当限制同时处于CONNECTING状态的连接数。
    PPS:这样可以防止一部分的DDOS攻击。
    PPPS:客户端并不限制同时处于「已成功」状态的连接数,但是如果一个客户端「持有大量已成功状态的连接的」,服务器或许会拒绝此客户端请求的新连接。
  3. 如果客户端处于一个代理环境中,它首先要请求它的代理来建立一个到达目标地址的TCP连接。
    例如,如果客户端处于代理环境中,它想要连接某目标地址的80端口,它可能要收现发送以下消息:

           CONNECT example.com:80 HTTP/1.1Host: example.com

    如果客户端没有处于代理环境中,它就要首先建立一个到达目标地址的直接的TCP连接。

  4. 如果上一步中的TCP连接建立失败,则此WebSocket连接失败。
  5. 如果协议是wss,则在上一步建立的TCP连接之上,使用TSL发送握手信息。如果失败,则此WebSocket连接失败;如果成功,则以后的所有数据都要通过此TSL通道进行发送。
对于客户端握手信息的一些小要求
  1. 握手必须是RFC2616中定义的Request消息
  2. 此Request消息的方法必须是GET,HTTP版本必须大于1.1 。
    以下是某WS的Uri对应的Request消息:

     ws://example.com/chatGET /chat HTTP/1.1
  3. 此Request消息中Request-URI部分(RFC2616中的概念)所定义的资型必须和WS协议的Uri中定义的资源相同。
  4. 此Request消息中必须含有Host头域,其内容必须和WS的Uri中定义的相同。
  5. 此Request消息必须包含Upgrade头域,其内容必须包含websocket关键字。
  6. 此Request消息必须包含Connection头域,其内容必须包含Upgrade指令。
  7. 此Request消息必须包含Sec-WebSocket-Key头域,其内容是一个Base64编码的16位随机字符。
  8. 如果客户端是浏览器,此Request消息必须包含Origin头域,其内容是参考RFC6454。
  9. 此Request消息必须包含Sec-WebSocket-Version头域,在此协议中定义的版本号是13。
  10. 此Request消息可能包含Sec-WebSocket-Protocol头域,其意义如上文中所述。
  11. 此Request消息可能包含Sec-WebSocket-Extensions头域,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使用此header来进行一些功能的扩展。
  12. 此Request消息可能包含任何合法的头域。如RFC2616中定义的那些。
在客户端接收到Response握手消息之后要做的一些事情
  1. 如果返回的返回码不是101,则按照RFC2616进行处理。如果是101,进行下一步,开始解析header域,所有header域的值不区分大小写。
  2. 判断是否含有Upgrade头,且内容包含websocket。
  3. 判断是否含有Connection头,且内容包含Upgrade
  4. 判断是否含有Sec-WebSocket-Accept头,其内容在下面介绍。
  5. 如果含有Sec-WebSocket-Extensions头,要判断是否之前的Request握手带有此内容,如果没有,则连接失败。
  6. 如果含有Sec-WebSocket-Protocol头,要判断是否之前的Request握手带有此协议,如果没有,则连接失败。
服务端的概念

服务端指的是所有参与处理WebSocket消息的基础设施,比如如果某服务器使用Nginx(A)来处理WebSocket,然后把处理后的消息传给响应的服务器(B),那么A和B都是这里要讨论的服务端的范畴。

接受了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服务端要做的一些事情

如果请求是HTTPS,则首先要使用TLS进行握手,如果失败,则关闭连接,如果成功,则之后的数据都通过此通道进行发送。

之后服务端可以进行一些客户端验证步骤(包括对客户端header域的验证),如果需要,则按照RFC2616来进行错误码的返回。

如果一切都成功,则返回成功的Response握手消息。

服务端发送的成功的Response握手

此握手消息是一个标准的HTTP Response消息,同时它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

  1. 状态行(如上一篇RFC2616中所述)
  2. Upgrade头域,内容为websocket
  3. Connection头域,内容为Upgrade
  4. Sec-WebSocket-Accept头域,其内容的生成步骤:
    1. 首先将Sec-WebSocket-Key的内容加上字符串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一个UUID)。
    2. 将#1中生成的字符串进行SHA1编码。
    3. 将#2中生成的字符串进行Base64编码。
  5. Sec-WebSocket-Protocol头域(可选)
  6. Sec-WebSocket-Extensions头域(可选)

一旦这个握手发出去,服务端就认为此WebSocket连接已经建立成功,处于OPEN状态。它就可以开始发送数据了。

WebSocket的一些扩展

Sec-WebSocket-Version可以被通信双方用来支持更多的协议的扩展,RFC6455中定义的值为13,WebSocket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能回自定义更多的版本号来支持更多的功能。其使用方法如上文所述。

发送数据

WebSocket中所有发送的数据使用帧的形式发送。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帧都要经过掩码处理,服务端发送的所有数据帧都不能经过掩码处理。否则对方需要发送关闭帧。

一个帧包含一个帧类型的标识码,一个负载长度,和负载。负载包括扩展内容和应用内容。

帧类型

帧类型是由一个4位长的叫Opcode的值表示,任何WebSocket的通信方收到一个位置的帧类型,都要以连接失败的方式断开此连接。
RFC6455中定义的帧类型如下所示:

  1. Opcode == 0 继续

    表示此帧是一个继续帧,需要拼接在上一个收到的帧之后,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消息。由于这种解析特性,非控制帧的发送和接收必须是相同的顺序。

  2. Opcode == 1 文本帧
  3. Opcode == 2 二进制帧
  4. Opcode == 3 - 7 未来使用(非控制帧)
  5. Opcode == 8 关闭连接(控制帧)
    此帧可能会包含内容,以表示关闭连接的原因。
    通信的某一方发送此帧来关闭WebSocket连接,收到此帧的一方如果之前没有发送此帧,则需要发送一个同样的关闭帧以确认关闭。如果双方同时发送此帧,则双方都需要发送回应的关闭帧。
    理想情况服务端在确认WebSocket连接关闭后,关闭相应的TCP连接,而客户端需要等待服务端关闭此TCP连接,但客户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关闭TCP连接。
  6. Opcode == 9 Ping
    类似于心跳,一方收到Ping,应当立即发送Pong作为响应。
  7. Opcode == 10 Pong
    如果通信一方并没有发送Ping,但是收到了Pong,并不要求它返回任何信息。Pong帧的内容应当和收到的Ping相同。可能会出现一方收到很多的Ping,但是只需要响应最近的那一次就可以了。
  8. Opcode == 11 - 15 未来使用(控制帧)
帧的格式

具体的每一项代表什么意思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阐述了。

  0                   1                   2                   3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F|R|R|R| opcode|M| Payload len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 |I|S|S|S| (4) |A| (7) | (16/64) | |N|V|V|V| |S| | (if payload len==126/127) | | |1|2|3| |K| | | +-+-+-+-+-------+-+-------------+ - - - - - - - - - - - - - - - +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if payload len == 127 | + - - - - - - - - - - - - - - - +-------------------------------+ | |Masking-key, if MASK set to 1 | +-------------------------------+-------------------------------+ | Masking-key (continued) | Payload Data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与HTTP比较

同样作为应用层的协议,WebSocket在现代的软件开发中被越来越多的实践,和HTTP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里将它们简单的做一个纯个人、非权威的比较:

相同点

  1. 都是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
  2. 都使用Request/Response模型进行连接的建立。
  3. 在连接的建立过程中对错误的处理方式相同,在这个阶段WS可能返回和HTTP相同的返回码。
  4. 都可以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不同点

  1. WS使用HTTP来建立连接,但是定义了一系列新的header域,这些域在HTTP中并不会使用。
  2. WS的连接不能通过中间人来转发,它必须是一个直接连接。
  3. WS连接建立之后,通信双方都可以在任何时刻向另一方发送数据。
  4. WS连接建立之后,数据的传输使用帧来传递,不再需要Request消息。
  5. WS的数据帧有序。

待续

这一篇简单地将WebSocket协议介绍了一遍,篇幅有点长了,数据帧也没有来得及详述。下篇会继续深扒WebSocket帧传输,另外将通过实例探讨一些WebSocket协议实际使用中的问题。

作者:TheAlchemist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f666da1b1835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ivkun/p/7300050.html

刨根问底HTTP和WebSocket协议相关推荐

  1. 刨根问底 HTTP 和 WebSocket 协议(上)

    那天和boss聊天,不经意间提到了Meteor,然后聊到了WebSocket,然后就有了以下对话,不得不说,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会大不相同. A:Meteor是一个很新的开发框架,我觉得它设 ...

  2. 八问WebSocket协议:为你快速解答WebSocket热门疑问

    一.引言 WebSocket是一种比较新的协议,它是伴随着html5规范而生的,虽然还比较年轻,但大多主流浏览器都已经支持.它使用方面.应用广泛,已经渗透到前后端开发的各种场景中. 对http一问一答 ...

  3. WebSocket 协议

    1.1 背景知识 由于历史原因,在创建一个具有双向通信机制的 web 应用程序时,需要利用到 HTTP 轮询的方式.围绕轮询产生了 "短轮询" 和 "长轮询". ...

  4. WebSocket协议分析

    点击上方↑↑↑蓝字[协议分析与还原]关注我们 " 解析websocket数据格式." 好久不见,一晃一年又过去了,祝大家新年好运. 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个常见的协议--WebSock ...

  5. 用node实现websocket协议

    协议 WebSocket是一种基于TCP之上的客户端与服务器全双工通讯的协议,它在HTML5中被定义,也是新一代webapp的基础规范之一. 它突破了早先的AJAX的限制,关键在于实时性,服务器可以主 ...

  6. 【译】 WebSocket 协议第十一章——IANA 注意事项(IANA Considerations)

    概述 本文为 WebSocket 协议的第十一章,本文翻译的主要内容为 WebSocket 的 IANA 相关注意事项. IANA 注意事项(协议正文) 11.1 注册新 URI 协议 11.1.1 ...

  7. Jmeter实现WebSocket协议的接口和性能测试方法

    WebSocket protocol 是HTML5一种新的协议.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 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要做一个握手的动作,然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就形成了一 ...

  8. 基于WebSocket协议的iOS端即时聊天

    好好好久没有在cnblogs上写博客,不过在这里写的最早的一篇博客的时间戳,真是时间久远啊,那时候还没毕业.不在cnblogs的期间,在github pages.简书上写过博客,github page ...

  9. websocket python爬虫_python实现基于websocket协议的网络爬虫

    WebSocket是一种在单个TCP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协议,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个TCP长连接之后,你可以服务器随时可以给客户端发送消息,客户端随时可以给服务器发送消息,而以前只能是客户端给服务器发 ...

  10. 【译】 WebSocket 协议第十二章——使用其他规范中的WebSocket协议

    概述 本文为 WebSocket 协议的第十二章,本文翻译的主要内容为如何使用其他规范中的 WebSocket 协议. 使用其他规范中的WebSocket协议(协议正文) WebSocket协议旨在由 ...

最新文章

  1. CCNA入门---交换机端口安全的四种行为
  2. 数学等于号是=那三个横杠是什么符
  3. LM358的工作特性测试
  4. 3d饼图 vue_Vue+Echarts构建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实战项目分享(附源码)(上)
  5. 类的初始化列表_探索未知种族之osg类生物---渲染遍历之draw函数二
  6. 一次OGG ERROR OGG-01091 Unable to open file ./dirdat/th079817 的问题解决
  7. 不论我们爱或者不爱,我们为什么选择SAP?
  8. 在网页中嵌入flash之标签
  9. SAP Spartacus category navigation按钮之间的间隔问题
  10. 敏捷开发回顾:使团队更强大pdf
  11. python case语句_高效使用Python字典,技巧都在这里!
  12. FFmpeg解码H264视频流
  13. 数电中一些常用的逻辑门符号
  14. DaHua工业相机开发中调试遇到的相机断开问题
  15. 总结:Python 轻量级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包 marshmallow 详细使用指南
  16. 忠魁互联优化:头条SEO全网搜索营销怎么做?
  17. 【D2Det】《 D2Det:Towards High Quality Object Detection and Instance Segmentation》
  18. 瑞萨linux编译环境,瑞萨RZ/A2M Linux4.19系统构建与驱动移植纪实之一:BSP环境搭建...
  19. sql分任意区间统计频数
  20. my ReadAnimal_hamster

热门文章

  1. Mac 麦克风不工作?6 种修复方法
  2. [Jobdu] 题目1037:Powerful Calculator
  3. JAVAWeb开发之Servlet-18.Servlet共享变量与变量的作用域
  4. 网站发布后验证码不显示
  5. 转:使用JMeter创建数据库(Mysql)测试
  6. InnoDB存储引擎MVCC的工作原理
  7. 如何通过ildasm/ilasm修改assembly的IL代码
  8. VMware vSphere 5.1 群集深入解析(二十八)- vSphere配置
  9. 交换机密码破解和IOS备份升级
  10. Java Persistence with MyBatis 3(中文版) 第二章 引导MyBa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