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复杂度

通常使用最差的时间复杂度来衡量一个算法的好坏。

常数时间 O(1) 代表这个操作和数据量没关系,是一个固定时间的操作,比如说四则运算。

对于一个算法来说,可能会计算出如下操作次数 aN + 1,N 代表数据量。那么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 是 O(N)。因为我们在计算时间复杂度的时候,数据量通常是非常大的,这时候低阶项和常数项可以忽略 不计。

当然可能会出现两个算法都是 O(N) 的时间复杂度,那么对比两个算法的好坏就要通过对比低阶项和常 数项了。

2. 位运算

位运算在算法中很有用,速度可以比四则运算快很多。

在学习位运算之前应该知道十进制如何转二进制,二进制如何转十进制。这里说明下简单的计算方式

  • 十进制 33 可以看成是 32 + 1 ,并且 33 应该是六位二进制的(因为 33 近似 32 ,而 32 是 2 的五次方,所以是六位),那么 十进制 33 就是 100001 ,只要是 2 的次方,那么就是 1 否则都 为 0 。

  • 那么二进制 100001 同理,首位是 2^5 ,末位是 2^0 ,相加得出 33 。

3. 左移 <<

左移就是将二进制全部往左移动, 10 在二进制中表示为 1010 ,左移一位后变成 10100 ,转换为十 进制也就是 20 ,所以基本可以把左移看成以下公式 a * (2 ^b)

4. 算数右移 >>

算数右移就是将二进制全部往右移动并去除多余的右边, 10 在二进制中表示为 1010 ,右移一位后变 成 101 ,转换为十进制也就是 5 ,所以基本可以把右移看成以下公式 int v = a / (2 ^ b)

右移很好用,比如可以用在二分算法中取中间值

10 << 1 // -> 20 10 >> 1 // -> 5 13 >> 1 // -> 6

5. 按位操作

1 )按位与

每一位都为 1 ,结果才为 1

8 | 7 // -> 15
// 1000 | 0111 -> 1111 -> 15

2 )按位或

其中一位为 1 ,结果就是 1

8 | 7 // -> 15 // 1000 | 0111 -> 1111 -> 15

3 )按位异或

每一位都不同,结果才为 1

8 ^ 7 // -> 15
8 ^ 8 // -> 0
// 1000 ^ 0111 -> 1111 -> 15
// 1000 ^ 1000 -> 0000 -> 0

从以上代码中可以发现按位异或就是不进位加法

「面试题:两个数不使用四则运算得出和」

这道题中可以按位异或,因为按位异或就是不进位加法, 8 ^ 8 = 0 如果进位了,就是 16 了,所以我们只需要将两个数进行异或操作,然后进位。那么也就是说两个二进制都是 1 的位置,左边应该有一个进位 1,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a + b = (a ^ b) + ((a & b) << 1) ,然后通过迭代的方式模拟加法

function sum(a, b) {if (a == 0) return b if (b == 0) return a let newA = a ^ b let newB = (a & b) << 1 return sum(newA, newB)
}

6. 排序

以下两个函数是排序中会用到的通用函数,就不一一写了

function checkArray(array) { if (!array || array.length <= 2) return
}
function swap(array, left, right) { let rightValue = array[right] array[right] = array[left] array[left] = rightValue
}

7.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原理如下,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把当前元素和下一个索引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当前元素大, 那么就交换位置,重复操作直到比较到最后一个元素,那么此时最后一个元素就是该数组中最大的数。 下一轮重复以上操作,但是此时最后一个元素已经是最大数了,所以不需要再比较最后一个元素,只需 要比较到 length 1 的位置。

以下是实现该算法的代码

function bubble(array) { checkArray(array); for (let i = array.length - 1; i > 0; i--) { // 从 0 到 `length - 1` 遍历 for (let j = 0; j < i;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swap(array, j, j + 1) } }return array;
}

该算法的操作次数是一个等差数列n + (n 1) + (n 2) + 1,去掉常数项以后得出时间复杂度是O(n * n)

8.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原理如下。第一个元素默认是已排序元素,取出下一个元素和当前元素比较,如果当前元素大就交换位置。那么此时第一个元素就是当前的最小数,所以下次取出操作从第三个元素开始,向前对 比,重复之前的操作。

以下是实现该算法的代码

function insertion(array) { checkArray(array); for (le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for (let j = i - 1; j >= 0 && array[j] > array[j + 1]; j--) swap(array, j, j + 1); }return array;
}

该算法的操作次数是一个等差数列 n + (n 1) + (n 2) + 1 ,去掉常数项以后得出时间复杂度是O(n * n)

9.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的原理如下。遍历数组,设置最小值的索引为 0 ,如果取出的值比当前最小值小,就替换最小 值索引,遍历完成后,将第一个元素和最小值索引上的值交换。如上操作后,第一个元素就是数组中的 最小值,下次遍历就可以从索引 1 开始重复上述操作。

以下是实现该算法的代码

function selection(array) { checkArray(array); for (le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let minIndex = i; for (let j = i + 1; j < array.length; j++) { minIndex = array[j] < array[minIndex] ? j : minIndex; }swap(array, i, minIndex); }return array;
}

该算法的操作次数是一个等差数列 n + (n 1) + (n 2) + 1 ,去掉常数项以后得出时间复杂度是O(n * n)

10.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的原理如下。递归的将数组两两分开直到最多包含两个元素,然后将数组排序合并,最终合并 为排序好的数组。假设我有一组数组 [3, 1, 2, 8, 9, 7, 6],中间数索引是 3 ,先排序数组 [3, 1, 2, 8] 。在这个左边数组上,继续拆分直到变成数组包含两个元素(如果数组长度是奇数的话,会 有一个拆分数组只包含一个元素)。然后排序数组 [3, 1] 和 [2, 8] ,然后再排序数组 [1, 3, 2, 8] ,这样左边数组就排序完成,然后按照以上思路排序右边数组,最后将数组 [1, 2, 3, 8] 和 [6, 7, 9] 排序。

以下是实现该算法的代码

function sort(array) { checkArray(array); mergeSort(array, 0, array.length - 1); return array;
}function mergeSort(array, left, right) { // 左右索引相同说明已经只有一个数 if (left === right) return; // 等同于 `left + (right - left) / 2` // 相比 `(left + right) / 2` 来说更加安全,不会溢出 // 使用位运算是因为位运算比四则运算快 let mid = parseInt(left + ((right - left) >> 1)); mergeSort(array, left, mid); mergeSort(array, mid + 1, right); let help = []; let i = 0; let p1 = left; let p2 = mid + 1; while (p1 <= mid && p2 <= right) { help[i++] = array[p1] < array[p2] ? array[p1++] : array[p2++]; }while (p1 <= mid) { help[i++] = array[p1++]; }while (p2 <= right) { help[i++] = array[p2++]; }for (let i = 0; i < help.length; i++) { array[left + i] = help[i]; }return array;
}

以上算法使用了递归的思想。递归的本质就是压栈,每递归执行一次函数,就将该函数的信息(比如参 数,内部的变量,执行到的行数)压栈,直到遇到终止条件,然后出栈并继续执行函数。对于以上递归 函数的调用轨迹如下

mergeSort(data, 0, 6) // mid = 3
mergeSort(data, 0, 3) // mid = 1
mergeSort(data, 0, 1) // mid = 0
mergeSort(data, 0, 0) // 遇到终止,回退到上一步
mergeSort(data, 1, 1) // 遇到终止,回退到上一步// 排序 p1 = 0, p2 = mid + 1 = 1
// 回退到 `mergeSort(data, 0, 3)` 执行下一个递归
mergeSort(2, 3) // mid = 2
mergeSort(3, 3) // 遇到终止,回退到上一步
// 排序 p1 = 2, p2 = mid + 1 = 3
// 回退到 `mergeSort(data, 0, 3)` 执行合并逻辑
// 排序 p1 = 0, p2 = mid + 1 = 2
// 执行完毕回退
// 左边数组排序完毕,右边也是如上轨迹

该算法的操作次数是可以这样计算:递归了两次,每次数据量是数组的一半,并且最后把整个数组迭代 了一次,所以得出表达式 2T(N / 2) + T(N) (T 代表时间,N 代表数据量)。根据该表达式可以套用 公式 得出时间复杂度为 O(N * logN)

11. 快排

快排的原理如下。随机选取一个数组中的值作为基准值,从左至右取值与基准值对比大小。比基准值小 的放数组左边,大的放右边,对比完成后将基准值和第一个比基准值大的值交换位置。然后将数组以基 准值的位置分为两部分,继续递归以上操作。

以下是实现该算法的代码

function sort(array) { checkArray(array); quickSort(array, 0, array.length - 1); return array;
}
function quickSort(array, lef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swap(array, , right) // 随机取值,然后和末尾交换,这样做比固定取一个位置的复杂度略低 let indexs = part(array, parseInt(Math.random() * (right - left + 1)) + left, right); quickSort(array, left, indexs[0]); quickSort(array, indexs[1] + 1, right); }
}
function part(array, left, right) { let less = left - 1; let more = right; while (left < more) { if (array[left] < array[right]) { // 当前值比基准值小,`less` 和 `left` 都加一 ++less;++left; } else if (array[left] > array[right]) { // 当前值比基准值大,将当前值和右边的值交换// 并且不改变 `left`,因为当前换过来的值还没有判断过大小 swap(array, --more, left); } else { // 和基准值相同,只移动下标 left++; } }// 将基准值和比基准值大的第一个值交换位置 // 这样数组就变成 `[比基准值小, 基准值, 比基准值大]` swap(array, right, more);return [less, more];
}

该算法的复杂度和归并排序是相同的,但是额外空间复杂度比归并排序少,只需 O(logN),并且相比归并排序来说,所需的常数时间也更少。

「面试题」

「1 )Sort Colors (颜色排序):」

题目需要我们将 [2,0,2,1,1,0] 排序成 [0,0,1,1,2,2] ,这个问题就可以使用三路快排的思想。

以下是代码实现

var sortColors = function(nums) { let left = -1; let right = nums.length; let i = 0; // 下标如果遇到 right,说明已经排序完成 while (i < right) { if (nums[i] == 0) { swap(nums, i++, ++left); } else if (nums[i] == 1) { i++; } else { swap(nums, i, --right); } }
};

「2 )Kth Largest Element in an Array (数组中第k大的数字):」

题目需要找出数组中第 K 大的元素,这问题也可以使用快排的思路。并且因为是找出第 K 大元素,所以 在分离数组的过程中,可以找出需要的元素在哪边,然后只需要排序相应的一边数组就好。

以下是代码实现

var findKthLargest = function(nums, k) { let l = 0 let r = nums.length - 1 // 得出第 K 大元素的索引位置 k = nums.length - k while (l < r) { // 分离数组后获得比基准树大的第一个元素索引let index = part(nums, l, r) // 判断该索引和 k 的大小 if (index < k) { l = index + 1 } else if (index > k) { r = index - 1 } else { break } }return nums[k]
};
function part(array, left, right) { let less = left - 1; let more = right; while (left < more) { if (array[left] < array[right]) {++less; ++left; } else if (array[left] > array[right]) { swap(array, --more, left); } else { left++; } }swap(array, right, more); return more;
}

12. 堆排序

堆排序利用了二叉堆的特性来做,二叉堆通常用数组表示,并且二叉堆是一颗完全二叉树(所有叶节点(最底层的节点)都是从左往右顺序排序,并且其他层的节点都是满的)。二叉堆又分为大根堆与小根堆。

  • 大根堆是某个节点的所有子节点的值都比他小

  • 小根堆是某个节点的所有子节点的值都比他大

堆排序的原理就是组成一个大根堆或者小根堆。以小根堆为例,某个节点的左边子节点索引是 i * 2 + 1 ,右边是 i * 2 + 2,父节点是 (i 1) /2。

  1. 首先遍历数组,判断该节点的父节点是否比他小,如果小就交换位置并继续判断,直到他的父节点比他大

  2. 重新以上操作 1 ,直到数组首位是最大值

  3. 然后将首位和末尾交换位置并将数组长度减一,表示数组末尾已是最大值,不需要再比较大小

  4. 对比左右节点哪个大,然后记住大的节点的索引并且和父节点对比大小,如果子节点大就交换位置

  5. 重复以上操作 3 4 直到整个数组都是大根堆。

图片

以下是实现该算法的代码

function heap(array) { checkArray(array); // 将最大值交换到首位 for (le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heapInsert(array, i); }let size = array.length; // 交换首位和末尾 swap(array, 0, --size); while (size > 0) { heapify(array, 0, size); swap(array, 0, --size); }return array;
}
function heapInsert(array, index) { // 如果当前节点比父节点大,就交换 while (array[index] > array[parseInt((index - 1) / 2)]) { swap(array, index, parseInt((index - 1) / 2)); // 将索引变成父节点 index = parseInt((index - 1) / 2); }
}
function heapify(array, index, size) { let left = index * 2 + 1; while (left < size) { // 判断左右节点大小 let largest = left + 1 < size && array[left] < array[left + 1] ? left + 1 : left; // 判断子节点和父节点大小 largest = array[index]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index; if (largest === index) break; swap(array, index, largest); index = largest; left = index * 2 + 1; }
}

以上代码实现了小根堆,如果需要实现大根堆,只需要把节点对比反一下就好。 该算法的复杂度是 O(logN)

13. 系统自带排序实现

每个语言的排序内部实现都是不同的。

对于 JS 来说,数组长度大于 10 会采用快排,否则使用插入排序。选择插入排序是因为虽然时间复杂度很差,但是在数据量很小的情况下和 O(N * logN)相差无几,然而插入排序需要的常数时间很小,所 以相对别的排序来说更快。

对于 Java 来说,还会考虑内部的元素的类型。对于存储对象的数组来说,会采用稳定性好的算法。稳定 性的意思就是对于相同值来说,相对顺序不能改变。

14. 链表

「面试题:反转单向链表」

题目需要将一个单向链表反转。思路很简单,使用三个变量分别表示当前节点和当前节点的前后节点, 虽然这题很简单,但是却是一道面试常考题

以下是实现该算法的代码

var reverseList = function(head) { // 判断下变量边界问题 if (!head || !head.next) return head // 初始设置为空,因为第一个节点反转后就是尾部,尾部节点指向 null let pre = null let current = head let next // 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空 // 不为空就先获取当前节点的下一节点 // 然后把当前节点的 next 设为上一个节点 // 然后把 current 设为下一个节点,pre 设为当前节点 while(current) { next = current.next current.next = pre pre = current current = next }return pre
};

15.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

先序遍历表示先访问根节点,然后访问左节点,最后访问右节点。

中序遍历表示先访问左节点,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节点。

后序遍历表示先访问左节点,然后访问右节点,最后访问根节点。

16. 递归实现

递归实现相当简单,代码如下

function TreeNode(val) { this.val = val;this.left = this.right = null;
}
var traversal = function(root) { if (root) { // 先序 console.log(root); traversal(root.left); // 中序 // console.log(root); traversal(root.right);// 后序 // console.log(root); }
};

对于递归的实现来说,只需要理解每个节点都会被访问三次就明白为什么这样实现了。

17. 非递归实现

非递归实现使用了栈的结构,通过栈的先进后出模拟递归实现。

以下是先序遍历代码实现

function pre(root) { if (root) { let stack = []; // 先将根节点 push stack.push(root); // 判断栈中是否为空 while (stack.length > 0) { // 弹出栈顶元素 root = stack.pop(); console.log(root); // 因为先序遍历是先左后右,栈是先进后出结构 // 所以先 push 右边再 push 左边 if (root.right) { stack.push(root.right); }if (root.left) { stack.push(root.left); } } }
}

以下是中序遍历代码实现

function mid(root) { if (root) { let stack = []; // 中序遍历是先左再根最后右 // 所以首先应该先把最左边节点遍历到底依次 push 进栈 // 当左边没有节点时,就打印栈顶元素,然后寻找右节点 // 对于最左边的叶节点来说,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个 null 节点的父节点 // 左边打印不出东西就把父节点拿出来打印,然后再看右节点while (stack.length > 0 || root) { if (root) { stack.push(root); root = root.left; } else { root = stack.pop(); console.log(root); root = root.right; } } }
}

以下是后序遍历代码实现,该代码使用了两个栈来实现遍历,相比一个栈的遍历来说要容易理解很多

function pos(root) { if (root) { let stack1 = []; let stack2 = []; // 后序遍历是先左再右最后根 // 所以对于一个栈来说,应该先 push 根节点 // 然后 push 右节点,最后 push 左节点 stack1.push(root);while (stack1.length > 0) { root = stack1.pop(); stack2.push(root); if (root.left) { stack1.push(root.left); }if (root.right) { stack1.push(root.right); } }while (stack2.length > 0) { console.log(s2.pop()); } }
}

18. 中序遍历的前驱后继节点

实现这个算法的前提是节点有一个 parent 的指针指向父节点,根节点指向 null 。

「1 )前驱节点」

对于节点 2 来说,他的前驱节点就是 4 ,按照中序遍历原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 )如果选取的节点的左节点不为空,就找该左节点最右的节点。对于节点 1 来说,他有左节点 2 ,那么节点 2 的最右节点就是 5

( 2 )如果左节点为空,且目标节点是父节点的右节点,那么前驱节点为父节点。对于节点 5 来说,没 有左节点,且是节点 2 的右节点,所以节点 2 是前驱节点

( 3 )如果左节点为空,且目标节点是父节点的左节点,向上寻找到第一个是父节点的右节点的节点。对 于节点 6 来说,没有左节点,且是节点 3 的左节点,所以向上寻找到节点 1 ,发现节点 3 是节点 1 的右节点,所以节点 1 是节点 6 的前驱节点

以下是算法实现

function predecessor(node) { if (!node) return // 结论 1 if (node.left) { return getRight(node.left) } else { let parent = node.parent // 结论 2 3 的判断 while(parent && parent.right === node) { node = parent parent = node.parent }return parent }
}
function getRight(node) { if (!node) return node = node.right while(node) node = node.right return node
}

「2 )后继节点」

对于节点 2 来说,他的后继节点就是 5 ,按照中序遍历原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 )如果有右节点,就找到该右节点的最左节点。对于节点 1 来说,他有右节点 3 ,那么节点 3 的最左节点就是 6

( 2 )如果没有右节点,就向上遍历直到找到一个节点是父节点的左节点。对于节点 5 来说,没有右节点,就向上寻找到节点 2 ,该节点是父节点 1 的左节点,所以节点 1 是后继节点

以下是算法实现

function successor(node) { if (!node) return // 结论 1 if (node.right) { return getLeft(node.right) } else {// 结论 2 let parent = node.parent // 判断 parent 为空 while(parent && parent.left === node) { node = parent parent = node.parent }return parent }
}
function getLeft(node) { if (!node) return node = node.left while(node) node = node.left return node
}

19. 树的深度

「面试题:树的最大深度:」

题目需要求出一颗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以下是算法实现

var maxDepth = function(root) { if (!root) return 0 return Math.max(maxDepth(root.left), maxDepth(root.right)) + 1
};

对于该递归函数可以这样理解:一旦没有找到节点就会返回 0 ,每弹出一次递归函数就会加一,树有三层就会得到 3 。

20.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背后的基本思想非常简单。就是将一个问题拆分为子问题,一般来说这些子问题都是非常相似 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只解决一次每个子问题来达到减少计算量的目的。

一旦得出每个子问题的解,就存储该结果以便下次使用。

21.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就是从 0 和 1 开始,后面的数都是前两个数之和

0 , 1 , 1 , 2 , 3 , 5 , 8 , 13 , 21 , 34 , 55 ,89....

那么显然易见,我们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完成求解斐波那契数列

function fib(n) { if (n < 2 && n >= 0) return n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
fib(10)

以上代码已经可以完美的解决问题。但是以上解法却存在很严重的性能问题,当 n 越大的时候,需要的 时间是指数增长的,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动态规划来解决这个问题。 动态规划的本质其实就是两点

( 1 )自底向上分解子问题

( 2 )通过变量存储已经计算过的解

根据上面两点,我们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动态规划思路也就出来了

( 1 )斐波那契数列从 0 和 1 开始,那么这就是这个子问题的最底层

( 2 )通过数组来存储每一位所对应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值

22. 0-1背包问题

该问题可以描述为:给定一组物品,每种物品都有自己的重量和价格,在限定的总重量内,我们如何选择,才能使得物品的总价格最高。每个问题只能放入至多一次。

假设我们有以下物品

物品ID / 重量 价值
1 3
2 7
3 12

对于一个总容量为 5 的背包来说,我们可以放入重量 2 和 3 的物品来达到背包内的物品总价值最高。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子问题就两个,分别是放物品和不放物品,可以通过以下表格来理解子问题

物品 ID / 剩余容量 0 1 2 3 4 5
1 0 3 3 3 3 3
2 0 3 7 10 10 10
3 0 3 7 12 15 19

直接来分析能放三种物品的情况,也就是最后一行

  • 当容量少于 3 时,只取上一行对应的数据,因为当前容量不能容纳物品 3

  • 当容量 为 3 时,考虑两种情况,分别为放入物品 3 和不放物品 3

    • 不放物品 3 的情况下,总价值为 10

    • 放入物品 3 的情况下,总价值为 12 ,所以应该放入物品 3

  • 当容量 为 4 时,考虑两种情况,分别为放入物品 3 和不放物品 3

    • 不放物品 3 的情况下,总价值为 10

    • 放入物品 3 的情况下,和放入物品 1 的价值相加,得出总价值为 15 ,所以应该放入物品 3

  • 当容量 为 5 时,考虑两种情况,分别为放入物品 3 和不放物品 3

    • 不放物品 3 的情况下,总价值为 10

    • 放入物品 3 的情况下,和放入物品 2 的价值相加,得出总价值为 19 ,所以应该放入物品 3

以下代码对照上表更容易理解

/*** @param {*} w 物品重量 * @param {*} v 物品价值 * @param {*} C 总容量 * @returns */
function knapsack(w, v, C) { let length = w.length if (length === 0) return 0 // 对照表格,生成的二维数组,第一维代表物品,第二维代表背包剩余容量 // 第二维中的元素代表背包物品总价值 let array = new Array(length).fill(new Array(C + 1).fill(null)) // 完成底部子问题的解 for (let i = 0; i <= C; i++) { // 对照表格第一行, array[0] 代表物品 1 // i 代表剩余总容量 // 当剩余总容量大于物品 1 的重量时,记录下背包物品总价值,否则价值为 0 array[0][i] = i >= w[0] ? v[0] : 0 }// 自底向上开始解决子问题,从物品 2 开始 for (let i = 1; i < length; i++) { for (let j = 0; j <= C; j++) { // 这里求解子问题,分别为不放当前物品和放当前物品 // 先求不放当前物品的背包总价值,这里的值也就是对应表格中上一行对应的值 array[i][j] = array[i - 1][j] // 判断当前剩余容量是否可以放入当前物品 if (j >= w[i]) { // 可以放入的话,就比大小 // 放入当前物品和不放入当前物品,哪个背包总价值大array[i][j] = Math.max(array[i][j], v[i] + array[i - 1][j - w[i]]) } } }return array[length - 1][C]
}

23. 最长递增子序列

最长递增子序列意思是在一组数字中,找出最长一串递增的数字,比如

0, 3, 4, 17, 2, 8, 6, 10

对于以上这串数字来说,最长递增子序列就是 0, 3, 4, 8, 10,可以通过以下表格更清晰的理解

数字 0 3 4 17 2 8 6 10
长度 1 2 3 4 2 4 4 5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很清晰的发现一个规律,找出刚好比当前数字小的数,并且在小的数组成的长度基础上加一。

这个问题的动态思路解法很简单,直接上代码

function lis(n) { if (n.length === 0) return 0 // 创建一个和参数相同大小的数组,并填充值为 1 let array = new Array(n.length).fill(1) // 从索引 1 开始遍历,因为数组已经所有都填充为 1 了 for (let i = 1; i < n.length; i++) { // 从索引 0 遍历到 i // 判断索引 i 上的值是否大于之前的值 for (let j = 0; j < i; j++) { if (n[i] > n[j]) { array[i] = Math.max(array[i], 1 + array[j]) } } }let res = 1 for (le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res = Math.max(res, array[i]) }return res
}

24. 字符串相关

在字符串相关算法中,Trie 树可以解决解决很多问题,同时具备良好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比如以下问题

  • 词频统计

  • 前缀匹配

前端笔试分类题(常用算法篇)相关推荐

  1. 2018年前端笔试高频题精选(二)

    今天继续来发几道2018年前端笔试高频题,这些题都是小编下载了今年BATJ.美团.小米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前端笔试真题精选出来的,大家一定要好好学学,以备进军名企之用. 1.规避javascript多人开 ...

  2. 华为2020校招笔试编程题 看这篇就够了(上)

    背景 近日一位在华为的师兄整理了一份内部的提纲给我们,想着以后肯定不会去华为,于是乎分享给大家,看看菊花厂今年的笔试题目是什么样子的. 编程题范围 这好像来自一个华为内部的文档,据说今年华为内部也在进 ...

  3. 报童问题求解最大利润_第3章 第2节 处理分类问题常用算法(二)

    ●   分层抽样的适用范围 参考回答: 分层抽样利用事先掌握的信息,充分考虑了保持样本结构和总体结构的一致性,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时候,适合用分层抽样. ●   LR的损失函数 参考回答: ...

  4. 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处理分类问题常用算法(一)

    logistic回归是一种广义线性回归(generalized linear model),因此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们的模型形式基本上相同,都具有 w'x+b,其中w和b是待求参数,其 ...

  5. 分类问题常用算法之支持向量机SVM

    支持向量机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支持向量机)是核变换技术的代表算法之一,是一种具有精度高.运算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等优点的统计学习新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将低维空间中的线 ...

  6. CVTE前端笔试编程题

    这些题目是做完笔试之后,在别的地方找到的,现在附上. 1.(1)这题考察的怎么把参数转换为数组,然后再截取你想要的位数. function C(){var a_args=Array.prototype ...

  7. 【数字IC前端笔试真题精刷(2022年)】芯原——数字前端设计/验证

    笔试时间:2022年8月28日 10:00 题目类型: 第一部分:企业知识题,建议1分钟作答2题,共10分 第二部分:智力题,建议14分钟作答5题,共20分 第三部分:技术多选题,建议10分钟作答5题 ...

  8. 阿里巴巴笔试(公共题 2008-10-10)学习篇

    公共题也想写写,主要是由我最差的智力题.呵呵,其实智力题很多是需要细心的,诸如逻辑推理之类的题目就不去深究了,毕竟这个是积累啊!看来,智力题中的数组序列.三个水桶问题最容易考了,好多的类似的题目,诸如 ...

  9. 刷题常用算法模板(持续更新)

    目录 1.二分查找 2.线段树 3.树状数组 4.差分数组 5.前缀树 6.并查集 7.AC自动机 8.Morris遍历 9.二叉树非递归遍历 10.KMP 11.Manacher 12.快速选择 b ...

最新文章

  1. android 代码混淆 gson,Android RecyclerView和Gson混淆问题
  2. SpringBoot Actuator监控【转】
  3. 篝火怎么做_上世纪的“Dyatlov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真是未知力量吗?...
  4. Java 源码学习系列(三)——Integer
  5. C++和C#相互调用COM组件的方法简介
  6. solidity事件详解
  7. 5000元性价比高的笔记本_2018性价比笔记本电脑品牌推荐 5000左右笔记本性价比推荐...
  8. LeetCode 892. 三维形体的表面积(数学)
  9. Java 栈的存储过程
  10. 写python代码的心得体会_写python代码的一点感想
  11. 【转】DLL中类的显式链接
  12. Javascript与未来十年的数据编程
  13. Python零基础:第一个Python程序“hello world“ 背后的运行你懂了吗?
  14. 天龙八部,小师妹,李沧海,齐御风
  15. 爬虫代理哪家强?十大付费代理详细对比评测!
  16. webrtc录制视频
  17. iOS开发-使用OC搭建自己的Socket 包括服务端和客服端
  18. mysql优化数据库对象
  19. frontpage中没有动态HTML效果,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动态效果(上)
  20. 硕士发表SCI论文84篇遭质疑?!本人霸气回应:有无造假随便查!没有拼爹!...

热门文章

  1. fill cc pro 对比 漫步者耳机
  2. 基于SSM框架搭建的论坛系统
  3. Web Uploader学习总结
  4. 详解MySQL联合索引
  5. java多线程学习一、线程介绍、线程创建的3种方式、lambda创建方式、线程状态、线程示例:12306买票和银行取钱
  6. ubuntu18.04 PulseAudio蓝牙耳机开启mic的解决办法
  7. 线性代数复习——行列式
  8. 【自动控制原理】稳定性分析
  9. java arraylist to array_ArrayList的toArray
  10. PLSQL安装以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