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用户

useradd命令(也可以使用adduser)用来创建新的用户帐号,其命令格式如下:

-d 设置新用户的登陆目录

-e 设置新用户的停止日期,日期格式为MM/DD/YY

-f

帐户过期几日后永久停权。当值为0时帐号则立刻被停权。而当值为-1时则关闭此功能。预设值为-1

-g 使新用户加入群组

-G 使新用户加入一个新组。每个群组使用逗号“,”隔开,不可以夹杂空白字

-s 指定新用户的登陆Shell

-u 设定新用户的ID值

成功创建一个新用户以后,在/etc/passwd文件中就会增加一行该用户的信息,其格

式为:〔用户名〕:〔密码〕:〔UID〕:〔GID〕:〔身份描述〕:〔主目录〕:〔登陆Shell〕,其中个字段被冒号“:”分成7各部分,由于小于

500的UID和GID一般都是系统自己保留,不用做普通用户和组的标志,所以新增加的用户和组一般都是UID和GID大于500的。

例如使用如下命令:

useradd jonllen

将会创建一个名为jonllen的用户

设置和修改用户口令passwd

passwd命令用来设置和修改用户命令,只有超级用户和用户自己可以修改密码,其他的普通

用户没有修改其他用户密码的权利。其命令为:passwd

(用户名)。为避免输入密码是被人注意到有多少位,Linux并不采用类似Windows的密码回显〔显示为*号〕,所以,输入的这些字符是看不见的。例

如,为新建的jonllen用户设置密码可使用如下命令:

passwd jonllen

根据系统的提示信息输入两次密码,系统会显示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表示修改密码成功了。新建用户的工作只有在该用户设置了口令后才算完成,否则无法使用该用户名登陆。

修改用户信息usermod

usermod命令用来修改用户信息,其命令格式为:usermod〔选项〕〔用户名),常

用命令选项如下:

-d 更新使用者新的登陆目录

-e 设置新用户的停止日期,日期格式为MM/DD/YY

-f

帐户过期几日后永久停权。当值为0时帐号则立刻被停权。而当值为-1时则关闭此功能。预设值为-1

-g 更新使用者新用户加入群组

-G 定义使用者为一堆groups的成员。每个群组使用“??”隔开,不可以夹杂空白字

-l 变更用户登陆时的名称,同时使用者目录名也会跟着更动成新的名称

-s 指定新用户Shell

-u

用户ID值,必须为唯一的ID值。用户目录树下所用的文档目录其userID会自动变更,放在拥护目录外的文档则要自行手动更动

例如,下面的命令修改用户信息:

usermod –d/home –s/bin/bash jonllen

将用户名jonllen的主目录路径设置在/home,登陆的Shell设置为/bin

/bash。一般情况下usermod命令会参照命令指令的部分修改用户帐号信息。但usermod不允许改变正在线上的使用者帐号名称,因此,当用

usermod来改变用户帐号信息时,必须确认这名没在电脑上执行任何程序。

删除用户userdel

userdel命令用来删除已经存在的用户及相关的文档,其命令格式为:userdel

〔选项〕用户名,userdel命令的常用选项:

-r 将用户目录下的文档一并删除。在其他位置上的文档也将一一找出并删除。

Userdel不允许移除正在线上的用户帐号,因此,如果想删除这类用户帐号,必须先杀掉用

户在系统上运行的程序才能进行帐号删除。

用户间切换su

su

命令常用于不同用户间切换。其命令格式为:su〔用户名〕。su命令的常见用法是变成跟用户或超级用户,如果发出不带用户名的su命令,则系统提示输入根

口令,输入之后则可换为根用户。如果登陆为根用户,则可以用su命令成为系统上任何用户而不需要口令。例如,如果登陆为jonllen,要切换为

root,只要用如下命令:

su root

然后系统提示输入root口令,输入正确的口令之后就可以切换到root。完成之后就可以用

exit命令返回到jonllen。

查看当前在线用户who

who命令主要用于查看当前在线上的用户情况。这个命令非常有用。如果用户想和其他用户建立

即使通讯,比如使用talk命令,那么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该用户确实在线上,不然talk进程就无法建立起来。又如,系统管理员希望监视每个登陆的用户此时

此刻的所作所为,也要使用who命令。Who命令的常用命令格式和常用选项如下:

who (选项)

-a 显示所有用户的所有信息

-m 显示运行该程序的用户名,和“who am I”的作用一样

-q 只显示用户的登陆帐号和登陆用户的数量,该选项优先级高于其他任何选项

-u 在登陆用户后面显示该用户最后一次对系统进行操作距今的时间

-H 显示列标题

所有的选项是可选的,例如,使用命令:

who -aH

查看所有用户的所有信息及标题。

新建组群groupadd

groupadd命令用来建立新的用户组,其命令格式为:groupadd〔选项〕〔用户名

称〕,常用选项有:

-g

GID值。除非使用-o参数不然该值必须是唯一,不可相同,数值不可为负,GID值预设为最小不得小于500而逐次增加。0—499传统上是保留系统帐号

使用。

-f 新增的一个已经存在的群组帐号,系统会出现错误讯息然后结束groupadd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不会新增这个群组(如果是这个情况,系统不会在新增一次)。也可同时加上

-g选项,当你加上一个GID时,此时GID就不用是唯一值,可不加-o参数,建好的群组会显示建立后的结果(adding a group as

neither –g or –o options were specified),这是Red Hat Linux额外增设的选项。

删除群组groupdel

groupdel命令用来删除已经存在的用户组,其命令格式为:groupdel

(组名)。同userdel类似,如果有任何一个组内的用户在上线,就不能移除该用户组,因此,如果组内有用户在线的话,最好先移出该用户,然后在删除该

用户。

vi编辑器基本语法

vi是Linux里最基本的编辑器,可分为三种操作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Comand

mode: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或光标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Last line mode。

2.Insert mode:唯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做文字数据输入,按Esc等可回到Comand mode。

3.Last line

mode:将储存文件或离开编辑器,也可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不过可以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即是将Last line

mode也算入Command mode,把vi分成Command 和Insert mode。

[vi的基本操作]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即可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vi

(文件名)。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进入vi之后是默认是处于“Command mode”命令模式,需要要切换到Insert mode才能输入文字。

1.切换至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Command mode下按‘i’、‘a’或‘o’三键就可进入Insert

mode。这时候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i 插入,从目前光标所在之处插入所输入的文字。

a 增加,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开始输入文字。

o 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Insert的切换→Command mode,按Esc键

3.离开vi及保存文件

在Command mode下,可按冒号“:”键入入Last line mode,例如:

:w filename (输入“w

filename”,将文章存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

:wq

(输入“wq”,因为进入之时已经指定文件名testfile,所以会写入testfile并离开vi)

:q! (输入“q!”,强制离开并放弃编辑的文件)

[Command mode常用功能键命令]

1.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键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

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常用]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常用]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 0 (数字零):移动文章的开头。[常用]

按 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常用]

按 w:光标跳到下个word的开头。[常用]

按 e:光标跳到下个word的字尾。

按 b:光标回到上个word的开头。

按 $:移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常用]

按 ^:移到该行第一个非空白的字符。

按 0:移到该行的开头位置。[常用]

按 #: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例:51、121。[常用]

2.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超常用]

#x:例如,6x 表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常用]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 表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超常用]

#dd:例如,6dd表删除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之文字。[常用]

3.复制

yw:将光标所在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和#x、#X的功能相反)。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粘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指令‘yw’与‘p必须搭配使用)。

yy:复制光标所在行。[超常用]

p:复制单行到您想粘贴之处。(指令‘yy’与‘p’必须搭配使用)

#yy: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之文字。[常用]

p:复制多行到您想粘贴之处。(指令‘#yy’与‘p’必须搭配使用)

“ayy:将复制行放入buffer a,

vi提供buffer功能,可将常用的数据存在buffer

“ap:将放在buffer a的数据粘贴。

“b3yy:将三行数据存入buffer b。

“b3p:将存在buffer b的资料粘贴

4.取代

r: 取代光标所在处的字符:[常用]

R:取代字符直到按Esc为止。

5.复原(undo)上一个指令

u:假如您误操作一个指令,可以马上按u,回复到上一个操作。[超常用]

.: .可以重复执行上一次的指令。

6.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代表更改3个字。

7.跳至指定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常用]

[Last line mode常用功能键命令]

要进入Last line mode,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号“:”或“/”或“?”三键的其中一键进入Last line mode。

1.列出行号

set nu:输入“set nu”后,会在文章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2.跳到文章的某一行

#:井号代表一个数字,在Last line

mode提示符号“:”前输入数字,再按Enter就会跳到该行了,如:15[Enter]就会跳到文章的第15行。[常用]

3.寻找字符串

/关键字:先按/,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相尽可能的,可以一直按

n会往下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关键字:先按?,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按n会往前

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4.取代字符串

1,$s/string/replae/g:在last line

mode输入“1,$s/string/replace/g”会将全文的string字符串取代为replace字符串,其中1,$s就是指搜寻区间为文

章从头至尾的意思,g则是表示全部取代不必确认。%s/string/replace/c:同样会将全文的string字符串取代为replace字符

串,和上面指令不同的地方是,%s和1,$s是相同的功能,c则是表示要替代之前必须再次确认是否取代。

1,20s/string/replace/g:将1至20行间的string替代为

relpace字符串。

5.存文件

w:在last line mode提示符号“:”前按w即可将文件存起来。[超常用]

#,# w

filename:如果您想摘取文章的某一段,存成另一个文件,可用这个指令#代表行号,例如30,50 w

nice,将您正在编辑文章的第30~50行存成nice这个文件。

6.离开

q:按q就离开,有时如果无法离开vi,可搭配“!:强置离开vi,如“q!”

qw: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如此离开时还可存文件。[常用]

smb文件共享

1.启动samba服务

/etc/init.d/samba start

2.访问Windows共享目录

smbclient -U Jonllen -L

192.168.0.77(之后根据提示输入用户Jonllen的密码)

3.将共享目录mount挂接到本地机上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Jonllen

//home/windows

也可以把 passwd 直接作为参数传递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Jonllen,passwd=xxx //home/windows

直接把 IP 地址作为参数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Jonllen,passwd=xxxx,ip=xxx.xxx.xxx.xxx //home/windows

mount -t cifs //192.168.0.77/share

/home/mnt -o username=jonllen,password=xxx,iocharset=utf8

4.创建一个允许读写的共享目录

vi /etc/samba/smb.conf

[修改配置文件]

[global]

workgroup = fortuneage

netbios name = Linux249

server string = Linux Samba Server

security = share

[home]

path = /opt/share

write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guest ok = yes

[global]这段是全局配置,是必段写的。workgroup

就是Windows中显示的工作组;在这里我设置的是fortuneage;netbios name

就是在Windows中显示出来的计算机名;server string

就是Samba服务器说明,可以自己来定义;这个不是什么重要的;security 这是验证和登录方式,这里我们用了share

;验证方式有好多种,这是其中一种;另外一种常用的是user的验证方式;如果用share呢,就是不用设置用户和密码了。

[home]这个在Windows中显示出来是共享的目录;path =

可以设置要共享的目录放在哪里;writeable 是否可写,这里我设置为可写;browseable

是否可以浏览,可以;可以浏览意味着,我们在工作组下能看到共享文件夹。如果您不想显示出来,那就设置为 browseable=no;guest ok

匿名用户以guest身份是登录。

[建立相应目录并授权]

mkdir -p /opt/share

id nobody

chown -R nobody:nobody /opt/share

关于授权nobody,我们先用id命令查看了nobody用户的信息,发现他的用户组也是

nobody,我们要以这个为准。有些系统nobody用户组并非是nobody。

Linux应用软件安装

1.rpm包

这种软件包就像windows的EXE安装文件一样,各种文件已经编译好,并打了包,哪个文

件该放到哪个文件夹,都指定好了,安装非常方便,在图形界面里你只需要双击就能自动安装,在shell命令行下如下安装:

rpm -i

oracle-xe-10.2.0.1-1.0.i386.rpm(--force --nodeps选项忽略所有依赖关系和文件问题)

[卸载方法]

因为Linux下的软件名都包括版本号,所以卸载前最好先确定这个软件的完整名称。查找

RPM包软件:rpm -qa

xxx*,注意:xxx指软件名称开头的几个字母,不要求写全,但别错,*就是通配符号“*”,即星号,如你想查找机子里安装的REALPLAYER软

件,可以输入:rpm -qa

realplay*。找到软件后,显示出来的是软件完整名称,如firefox-1.0.1-1.3.2,执行卸载命令:rpm -e

firefox-1.0.1-1.3.2。查看安装目录:执行命令rpm -ql firefox-1.0.1-1.3.2。

2.tar.gz(bz或bz2等)结尾的源代码包,这种软件包里面都是源程序,没有编译

过,需要编译后才能安装

用CD 命令进入源代码压缩包所在的目录,根据压缩包类型解压缩文件(*代表压缩包名称)

tar -zxvf ****.tar.gz

tar -jxvf ****.tar.bz(或bz2)

用CD命令进入解压缩后的目录,输入编译文件命令:./configure(有的压缩包已经

编译过,这一步可以省去),然后是命令:make,再是安装文件命令:make install,安装完毕。

[卸载方法]

用CD 命令进入编译后的软件目录,即安装时的目录,执行反安装命令:make

uninstall,注意make

install命令过程中的安装目录,或者阅读安装目录里面的readme文件,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安装的过程中指定安装目录,即

在./configure命令后面加参数--prefix=/**,如:./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aaa,即把软件装在/usr/local/路径的aaaa这个目录里。一般的软件的默认安装目录在/usr

/local或者/opt里,可以到那里去找找。

3.以bin结尾的安装包,这种包类似于RPM包,安装也比较简单

用CD 命令进入源代码压缩包所在的目录,给文件加上可执行属性:chmod +x

***.bin(中间是字母x,小写),执行命令:./******.bin(realplayer for Linux就是这样的安装包)

[卸载方法]

把安装时中选择的安装目录删除就OK。

[安装完软件后如何执行]

有些软件安装后会自动在应用程序列表里加上快捷键,和windows一样,到那里找就行了;

如果在应用程序列表里找不到的话,可以直接在/开始/运行命令里输入命令:启动命令一般就是

软件名,如firefox,realplay,xmms等;

也可以打开一个shell终端,输入软件名,和在“运行命令”里一样。如果不知道命令全程的

话,可以输入开头的字母,然后按tab键查找,系统会自动显示以输入字母开头的所有命令/;

你也可以直接到安装目录下运行启动文件,Linux下的可执行图标和shell终端图标很

像;

到/usr/bin目录里找安装的软件启动文件执行命令。Linux系统把所有可执行的文件

命令在/usr/bin目录里都作了启动连接,你可以去那个目录寻找你安装的文件的启动命令,双击启动;

Linux后台服务

1.查看所有后台服务命令

service --status-all

启动服务:service smb start

停止服务:service smb stop

重新启动:service smb restart

2.注册后台服务

cp

/usr/local/mysql5/share/mysql/mysql.server /etc/init.d/mysqld

chkconfig --add mysqld

chkconfig --level 2345 mysqld on

chown mysql:mysql -R /usr/local/mysql5/

service mysqld start

对比Windows注册后台服务的cmd命令

sc create mysql binPath= "C:\Program

Files\MySQL\MySQL Server 5.0\bin\mysqld-nt.exe" DisplayName= "MySql"

depend= Tcpip start= auto

sc delete mysql

Xshell设置显示语言

export LANG=en_US

linux 进程 cmd su,linux下常用管理命令相关推荐

  1. linux下mq重启命令,MQ常用管理命令

    1-说明 本文参考MQ 9.0官方文档,结合平时使用整理,主要是Linux平台下的命令为主,部分平台(例如windows)会特别注明. 2-语法规则 命名规则与限制 - Queue,Process,n ...

  2. Dell服务器RAID常用管理命令总结 linux

    Dell服务器常用管理命令总结 准备 新版本的 MegaCli-1.01.24-0.i386.rpm 会把程序安装在/opt下,可以自定义安装目录,例如: rpm --relocate /opt/=/ ...

  3. Linux学习笔记之环境配置和常用管理命令

    一.环境配置 修改ip地址(略过) 1.网络通信命令 <1> ping 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ping 选项 IP地址 -c 指定发送次数 <2> ifconfig 查看和设置网卡 ...

  4. linux下常用FTP命令

    linux下常用FTP命令 1. 连接ftp服务器 1. 连接ftp服务器 格式:ftp [hostname| ip-address] a)在linux命令行下输入: ftp 192.168.1.1 ...

  5. 详解Linux命令行下常用svn命令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本文讲述了Linux命令行下常用svn命令的使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Linux命令行下将文件checkout到本地目 ...

  6. Linux命令行下常用svn命令的使用方法[转自:www.hackbase.com]

    本文讲述了Linux命令行下常用svn命令的使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Linux命令行下将文件checkout到本地目录 svn checkout path(path是服务器上的目录) 例如: ...

  7. Dell服务器RAID常用管理命令总结

    介绍 MegaCli是一款管理维护硬件RAID软件,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当前raid卡的所有信息,包括 raid卡的型号,raid的阵列类型,raid 上各磁盘状态,等等.通常,我们对硬盘当前的状态不太好 ...

  8. 用CMD开启Windows下的服务命令 转载

    用CMD开启Windows下的服务命令   CMD运行指令   开始→运行→CMD→键入以下命令即可:   gpedit.msc-----组策略 sndrec32-------录音机   Nslook ...

  9. Windows命令行下常用网络命令解释大全

    命令行下常用网络命令解释大全 1.Arp 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ARP) 所使用的到以太网的 IP 或令牌环物理地址翻译表.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 TCP/IP 协议之后才可用. ...

  10. windows下常用运行命令

    本人搜集了一些Windows下常用的命令可以提高使用效率. Command Description appwiz.cpl 卸载程序 msconfig 系统配置 regedit 注册表编辑器 servi ...

最新文章

  1. 看下巴识心情,这个AI项链挂胸前也能识别面部表情
  2. vivo检测自启动权限_VIVO手机不如苹果?那是你不知道还有这几个功能,用了就离不开...
  3. Sql注入式攻击和一些防范技巧
  4. APAX-5017PG 项目开发全程记录 - 筹备篇
  5. PHP7天前的时间戳
  6. 关于Ueditor存储在mysqlUTF-8乱码的问题
  7. Python内置类型—序列
  8. 蓝桥杯基础模块8_2:串口进阶
  9. leetcode304. 二维区域和检索 - 矩阵不可变
  10. 零基础科普:4种简单推荐算法背后的原理
  11. 使用Struts2开发Java Web应用程序(目录)
  12. python滤波器的截面图_Python OpenCV学习笔记之:图像滤波处理
  13. 关于silverlight打印功能
  14. phpstorm的html网页乱码
  15. EasyUI仓库管理系统
  16. linux 添加udp端口映射,iptables下udp端口转发
  17. 倾斜摄影与三维实景建模技术设计书.PDF(文档可下载)
  18. 学计算机没有女朋友绕口令,十句以上绕口令
  19. Emacs,最强编辑器,没有之一
  20. 微信小程序base64转为二维码、条形码图片

热门文章

  1. ( 转)关于Android的nodpi,xhdpi,hdpi,mdpi,ldpi
  2. AWB(Auto White Banlance)——自动白平衡
  3. steam在连接至steam服务器时发生错误解决办法
  4. 题解-[Usaco2005 Mar]Out of Hay 干草危机
  5. Android Framework实战开发-binder通信常见(oneway,in,out,inout)元素介绍及binder双向通信的实现
  6. 智媒链全球社区见面会 中国·北京(首场)
  7. 关于Python爬虫常见的面试题
  8. 预告 | 互联网人吐槽大会系列漫画 要来啦~
  9. channel练习题
  10. DirectX加速不可用、已禁用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