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层:
  1. 应用层
  2. 传输层
  3. 网络层
  4. 数据链路层
  5. 物理层
物理层:

比特流在节点之间的传输,是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物理手段。

数据链路层:

控制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功能是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可靠传输。

网络层:

两台主机上应用程序端到端的通信。
两个协议:
TCP 传输控制协议,可靠。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无连接的协议。

传输层:

Http、FTP、Telnet、SMTP、POP3

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流程:

  •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将 SYN 设置为 1、Sequence Number(seq)为 x;接下来客户端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端的确认。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段,对 SYN 报文段进行确认,设置Acknowledgment Number(ACK)为 x+1(seq+1);同时自己还要发送 SYN 请求信息,将SYN设置为1、seq为y。服务端将 上述所有信息放到SYN+ACK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端进入SYN_RCVD状态。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SYN+ACK报文段;然后将ACK设置为y+1,向服务端发送ACK报 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后,客户端和服务端都进入ESTABLISHED (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TCP的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过程:

  •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设置seq和ACK,向服务端发送一个FIN报文段。此时,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 状态,表示客户端没有数据要发送给服务端了。
  •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收到了客户端发送的FIN报文段,向客户端回了一个ACK报文段。
  • 第三次挥手: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 FIN 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服务端进入LAST_ACK状态。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发送的FIN报文段,向服务端发送ACK报文段,然后客户端进入 TIME_WAIT状态。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客户端等待2MSL(最大报 文段生存时间)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说明服务端已正常关闭,这样客户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Http协议原理
Http协议特点:
  • 支持CS模式
  • 简单快速
  • 灵活
  • 无状态

格式:
http://host[":"port][abs_path]
http://主机域名或者IP地址[":"端口号][请求资源的URI]

Http请求报文:


请求行由请求方法、URL字段和HTTP协议的版本组成,格式如下:
Method Request-URI HTTP-Version CRLF
其中 Method表示请求方法;Request-URI是一个统一资源标识符;HTTP-Version表示请求的HTTP协议 版本;CRLF表示回车和换行(除了作为结尾的CRLF外,不允许出现单独的CR或LF字符)。
HTTP请求方法有8种,分别是GET、POST、HEAD、PUT、DELETE、TRACE、CONNECT、 OPTIONS。对于移动开发最常用的就是GET和POST了。

  • GET:请求获取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 POST:在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后附加新的数据。
  • HEAD:请求获取由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的响应消息报头。
  • PUT:请求服务器存储一个资源,并用Request-URI作为其标识。
  •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 TRACE:请求服务器回送收到的请求信息,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 CONNECT:HTTP 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 OPTIONS:请求查询服务器的性能,或者查询与资源相关的选项和需求。

请求报头

在请求行之后会有0个或者多个请求报头,每个请求报头都包含一个名字和一个值,它们之间用英文冒 号“:”分割。

请求数据

请求数据不在GET方法中使用,而在POST方法中使用。POST方法适用于需要客户填写表单的场合, 与请求数据相关的最常用的请求报头是Content-Type和Content-Length。

Http响应报文:


HTTP 的响应报文由状态行、响应报头、空行、响应正文组成。
状态行格式如下所示: HTTP-Version Status-Code Reason-Phrase CRLF 其中,HTTP-Version表示服务器HTTP协议的版本;Status-Code表示服务器发回的响应状态码;ReasonPhrase表示状态码的文本描述。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200:请求被正常处理
204:请求被受理但没有资源可以返回
206:客户端只是请求资源的一部分,服务器只对请求的部分资源执行GET方法,相应报文中通过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资源。
301:永久性重定向
302:临时重定向
303:与302状态码有相似功能,只是它希望客户端在请求一个URI的时候,能通过GET方法重定向到另一个URI上
304: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时,条件不满足时返回,与重定向无关
307: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只是强制要求使用POST方法
400:请求报文语法有误,服务器无法识别
401:请求需要认证
403:请求的对应资源禁止被访问
404:服务器无法找到对应资源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
503:服务器正忙

http消息报头:

消息报头分为通用报头、请求报头、响应报头、实体报头等。消息报头由键值对组成,每行一对,关 键字和值用英文冒号“:”分隔。
消息报头分为通用报头、请求报头、响应报头、实体报头等。消息报头由键值对组成,每行一对,关
键字和值用英文冒号“:”分隔。
1.通用报头
它既可以出现在请求报头,也可以出现在响应报头中,如下所示。
• Date:表示消息产生的日期和时间。
• Connection:允许发送指定连接的选项。例如指定连接是连续的;或者指定“close”选项,通知服务
器,在响应完成后,关闭连接。
• Cache-Control:用于指定缓存指令,缓存指令是单向的(响应中出现的缓存指令在请求中未必会出
现),且是独立的(一个消息的缓存指令不会影响另一个消息处理的缓存机制)。
2.请求报头
请求报头通知服务器关于客户端请求的信息。典型的请求报头如下所示。
• Host: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一个IP地址,即虚拟主机。
• User-Agent:发送请求的浏览器类型、操作系统等信息。
• Accept:客户端可识别的内容类型列表,用于指定客户端接收哪些类型的信息。
• Accept-Encoding:客户端可识别的数据编码。
• Accept-Language:表示浏览器所支持的语言类型。
• Connection: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指定与请求/响应连接有关的选项。例如,这时为Keep-Alive则表示
保持连接。
• Transfer-Encoding:告知接收端为了保证报文的可靠传输,对报文采用了什么编码方式。
3.响应报头
用于服务器传递自身信息的响应。常见的响应报头如下所示。
• Location:用于重定向接收者到一个新的位置,常用在更换域名的时候。
• Server:包含服务器用来处理请求的系统信息,与User-Agent请求报头是相对应的。
4.实体报头
实体报头用来定义被传送资源的信息,其既可用于请求也可用于响应。请求和响应消息都可以传送一
个实体。常见的实体报头如下所示。
• Content-Type:发送给接收者的实体正文的媒体类型。
• Content-Lenght:实体正文的长度。
• Content-Language:描述资源所用的自然语言。
• Content-Encoding:实体报头被用作媒体类型的修饰符。它的值指示了已经被应用到实体正文的附加
内容的编码,因而要获得Content-Type报头域中所引用的媒体类型,必须采用相应的解码机制。
• Last-Modified:实体报头用于指示资源的最后修改日期和时间。
• Expires:实体报头给出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ndroidsuperman/p/9846148.html

网络分层和Http协议原理相关推荐

  1. IOT-OS之RT-Thread(十三)--- 网络分层结构 + netdev/SAL原理

    文章目录 一.网络分层结构 二.RT-Thread网络分层结构 2.1 ENC28J60设备驱动层 2.2 设备无关接口层netdev 2.3 网络协议层LwIP 2.4 协议无关接口层SAL 2.5 ...

  2. 【JavaEE】网络基本概念与协议分层手术刀剖析

    文章目录 一.网络的基本概念 1.网络互连 2.局域网和广域网 3.IP地址与端口号 二.协议(重点) 1.协议分层 2.osi七层模型 3.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 4.网络设备所在分层 三. ...

  3. 网络--网络分层,网络协议,IP地址

    1.以太网 1.1什么是以太网? 以太网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他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典以太网,另一种是交换式以太网,使用了交换机连接 不同的设备.交换式以太网的网速大于经典式以太网.以太网 ...

  4. 网络协议分层_接口测试之网络分层和数据

    网络分层和数据 上一小节中介绍了接口测试中一些必要重要的定义,这一节我们来讨论一下在学习接口测试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的最重要的东西:网络分层和数据. 首先,我们来尝试理解一下,为什么网络是要分层的呢? 我 ...

  5. 网络分层协议图以及各层的简介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网络层次的划分 总体划分 ISO提出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将网络分为七层,即 ...

  6. 高并发负载均衡——网络协议原理

    一.网络分层模型 软件工程项目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分层解耦.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有时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分开称为五层模型),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网络的互通. 应用层:网络服务于最终用户 ...

  7. http抓包实战 pdf_网络协议HTTP 协议(抓包实战和网络分层)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一下 Wireshark 抓包工具获取到的 HTTP协议 相关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更深入的理解 HTTP协议,然后了解一下网络为什么要分层, OSI模型和T ...

  8. 计算机网络(一)网络分层及协议

    一.基本概念 概念:协议是网络中计算机或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系列规则的集合. 协议栈/族:在网络中为了完成通信而使用到的多层上的各种协议按照层次顺序的组合. 作用:建立对等层之间的虚拟通信.实现层次之 ...

  9. 网络传输协议原理透析

    网上对OSI参考模型的讲解比较多,但是看起来总还是没法有个完整的记忆. 为了全面透析网络传输,遂总结这篇笔记,留后续查阅. 名词解释: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 ...

  10.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综述(网络协议、网络分层、ifconfige命令行、DHCP与PXE)

    一.为什么学习网络协议 协议三要素: 人类和计算机之间需要沟通的协议,只有通过这种协议,计算机才知道我们想让它做什么. 可以看得出,计算机语言作为程序员控制一台计算机工作的协议,具备了协议的三要素. ...

最新文章

  1. spring 源码阅读入门
  2. 【VMCloud云平台】私有云门户第一朵Web云(三)
  3. 微软向Linux社区开放60000多项专利:对开源微软是认真的
  4. OpenGL ES之GLSL渲染图片显示的整体流程
  5. linux 5识别网卡,CentOS 5.5系统识别不了Atheros AR8151网卡怎么办?
  6. Paypal 在线支付接口应用从零开始,第2节,[支付API原理及流程]
  7. elementui Cascader 省市区联动选择器,应用与回显
  8. OwnCloud 搭建
  9. 29_2020年12月29日疫情一览
  10. java多线程--容器类和其他工具类
  11. Docker从理论到实践(一)------基础知识必备
  12. My tips----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桌面
  13. 将ppt里的图片高分辨率保存的方法
  14. mysql后台_使用MySQL在后台运行SQL查询
  15. 我爱淘二次冲刺阶段3
  16. 8.2.1 消息通知过时写法解决
  17. 应用于大数据分析的工作流调度系统
  18. c++编译常见错误原因集中
  19. 3.4 学编程不拘于语言,学语言不限于平台——《逆袭大学》连载
  20. 漏洞分析丨HEVD-10.TypeConfusing[win7x86]

热门文章

  1. 解读—revealing deep semantic commercial patterns:Insights from urban landscape depiction
  2. win7 把html作为桌面,微软开始部署桌面HTML5版必应Bing
  3. 转载!一文了解A股市场所有的ETF指数基金
  4. 8box这件事欠考虑
  5. android 动漫头像,动漫卡通头像制作
  6. Cut the Cake!题解
  7. ubuntu下bitcoin core的安装和编译
  8. struct和union的区别和存储方式
  9. android 模拟器传文件夹里,夜神安卓模拟器和电脑互传文件的操作流程
  10. 借助Amazon EMR与外部KDC进行身份认证,有效集成业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