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谢旭鸿 同乘班车的路上,作者与同事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精彩问答。 搭往公司的班车,遇到一个其他部门的同事,他问的很多问题,引出了本文。这些问题,其实我也经常被其他人问到,这其中,既有我们亲密合作的伙伴,如产品经理、开发工程师(程序员),也有对于产品决策有绝对发言权的老板,还有平时和我们工作交集不多、但却是一个成功的产品生态链上重要的一环的角色,比如来自客服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同事。所以做些加工,整理成文,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用户体验设计部(简称 UED)在网站开发流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有助于不同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Tom:请问你是什么部门的? Heidi:我是国际站用户体验设计部的,就是UED,听说过吗? Tom:哦,是不是国际站的网站布局都是你们来改的? Heidi:应该是的。 Tom:我是负责客户培训的,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经常改我们的网站啊,我给客户培训,经常打开网站,就发现布局换了,我的讲义也需要经常更新。 Heidi:这……改动总是有改动理由的嘛(笑)。也许是要提高转化率,也许是为了新的产品上线做拓展,也许是用户的需求更明确了……其实首页平均两年也需要大翻新一下的,老是同一张面孔,多枯燥啊。不过我们每次大的改动,都会通知到可能会受影响的部门,比如销售、客服等,都有相关的邮件抄送给接口人。我回去确认一下你们部门是不是也在抄送名单里。 Tom:嗯,谢谢了。对了,做你们工作的,专业背景都是什么啊?都是学计算机的吗? Heidi:不是。其实我们部门分四种角色,每种角色的专业背景是不一样的。 Tom:都是什么? Heidi:用户研究员专业背景可能是心理学、人类学、社科等学科,但是也有其他专业背景;交互设计师专业背景可能是工业设计或其他设计专业,比如平面设计——但是也有完全和设计不沾边的专业,比如心理学也有;前端工程师专业背景可能是计算机,也可能是其他专业,比如我们团队曾经有从演艺圈出来的杰出前端;还有一个角色是视觉设计师,专业背景有可能是平面设计,也有可能是动画设计。啥专业都有可能,不能笼统去讲…… Tom:你刚才说有可能是学工业设计的,我觉得很奇怪,工业设计不都是一些现实的产品吗,比如汽车、洗衣机等…… Heidi:毕竟国内专门的交互设计专业很少,专业的也不多,还是会借鉴很多来自成熟的工业设计领域的一些理论。工业设计可能本身发展比较成熟,而且研究的方向也是人机交互类的,也需要研究用户的特点、行为和习惯,进而设计或者改进产品设计,让它简单易用。所以,和交互设计是有很多相同的部分。我个人感觉交互设计是从工业设计领域衍生出来的,而且并不局限于网站和软件界面,可能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叫法吧。 Tom:那其实,网站、软件和洗衣机设计是同一个道理,只不过是虚拟的和实体的…… Heidi:也许可以这么理解。 Tom:做一个网站很难吗?你们为何需要这么多人?是不是就给程序员一个图,写一些代码就可以了? Heidi:单纯做一个网站是挺简单的。做好,不容易。做个房地产宣传的网站,容易;做个小企业的形象网站,也容易。做好阿里巴巴、支付宝和淘宝网站,不容易。网站这个概念也不能笼统去讲。越是要用户去使用的网站,设计难度就越高。而且,也并非一个UED的团队在“做”网站,我们几百个人的工作都聚焦在这个网站上。有做产品规划的,有做运营的,有做客户支持的,也有做海外推广的,有做数据分析的——只是大部分人的工作,需要最终流转到我们手里得以分析、实施。(注:做网站看起来简单是因为对于其他人来讲,只能看到20%的工作,但是这20%是靠那些看不到的80%决定的,参见图1。)

图1 网站用户体验层次:用户看到的是简单的20%

Tom:那你们UED平时都是怎么工作的? Heidi:做新的产品和优化老的产品的流程其实不太一样。如果是新的产品规划,很早之前就开展工作了,交互设计师、用户研究员配合产品经理(此阶段,大部分是以产品经理主导)做一些目标人群的调研分析,看我们的产品针对的目标人群都是谁、都有什么需求和特点。这样才能够帮我们找到产品的真正定位,确定核心功能以及其优先级等。 Tom:有点像目标市场划分? Heidi:确实是有营销的分支在其中。其实卖产品要想事半功倍,一定要先有需求才有产品。而不是先生产出产品,再去市场上找能够卖给谁。 Tom:那你们什么时候开始设计呢? Heidi:刚才说我们前期要投入一些人力去做分析和调研,接下来,在产品经理去细化需要什么功能时,我们就可以开始设计工作了。但是不像你刚才说的,直接去出一张图,而是先由交互设计师做一些线框图。 Tom:线框图,就是草图对吗? Heidi:你可以理解成草图。就好像大楼要施工之前,也需要有一个蓝图一样。先得把蓝图确认了才能开工。 Tom:这个我理解。做草图是和别人去讨论是吧?视觉设计师设计不也是要出很多稿草图吗? Heidi:我们设计的草图和视觉设计师做的不一样。我们是在他开工之前更早的一环。但是你说得没错,我们确实可以不出这个草图,而直接让视觉设计师去做。但是这个视觉设计师会非常痛苦,因为他需要花很多精力在草图上,然后他接受很多意见和建议,而且他去优化的方向无从把握,结果导致迟迟确认不了。 Tom:为什么会这样? Heidi:视觉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视觉的评价标准是大部分建立在主观评价上的。你觉得紫色好看,老板觉得红色大方,视觉设计师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点去让所有决策方达成共识。 Tom:本来就应该这样,即使有你们,他们的痛苦也不会减少多少吧? Heidi:的确。但是我们的存在会帮助视觉设计师减少大部分痛苦(当然我们存在的价值不限于此),因为我们会缩小他们确认的内容范围。如果没有交互设计的存在,就会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抛给视觉设计师。在视觉确认时,会发现布局a、布局b和布局c存在各种偏好,而颜色a、颜色b和颜色c也存在不同偏好,版块a的位置,存在不同偏好……结果布局、颜色、结构的排列组合会非常多。(注:如图2所示,视觉设计师的大部分痛苦来源于对各种意见无法控制,从而有效达成决策。)

图2 痛苦的视觉设计师

Tom:嗯,我理解了,会不会有人说:我觉得这个版本的结构很清晰,但是颜色很不好看,你看看能不能把另一个版本的颜色换过来看看? Heidi:经常!但是这样会诞生出更多的排列组合。 Tom:嗯,想法有时在设计的时候也会收不住,也会诞生出一些自己的新想法。 Heidi:是的。所以我们通常会在交互设计阶段先从理性上确认一些问题,比如布局、信息结构、内容的逻辑性等。这些内容可以不那么感性去评价,更多是靠一些说服性的东西去说服大家接受。 Tom:那你们怎么说服别人接受? Heidi:如果有数据就用数据;如果有用户的声音就用用户的声音。如果已经了解到用户的特点、行为,都可以拿来应用到设计方案的说服框架里。另外,大家都会尊重专业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专业让人信任,把自己武装得更加专业一些,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Tom:就是一样要说服别人? Heidi:其实有时也不能叫说服,我们自己最起码得相信那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自己不确信,就让更多的人去帮你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时间和资源允许,就引入真正的用户去帮我们看看。之后别人都会相信这是目前阶段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即使交互不像视觉那么感性主观,但是每个人依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就需要说服他们相信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Tom:所以还是要找一些支持。 Heidi:数据、用户声音,都很有帮助。实在没有资源,就需要我们去描述使用场景,让其他人觉得自己就是现实的用户,进入到我们描述的使用场景里去,我们把这个说服的方式叫做讲故事。(注:如图3所示,讲故事已经成为一种业界的术语——Storytelling。)

图3 讲故事是将用户使用场景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成为交互设计师说服框架里重要的一种技能

Tom:“讲故事”很有意思!那是不是你们就提供一张页面的草图给视觉设计师就可以了? Heidi:不但是单个页面的草图结构和布局,最主要的是设计任务流。 Tom:任务流? Heidi:比如用户的目标是上传产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需要经过几个步骤、完成哪些任务等。我们要做到尽可能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最少的步骤达到目标。其实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这个,更高级的是,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简单、容易、放松。最有效率有时需要和用户的感受平衡,也需要和我们投入的成本和用户投入的成本相平衡。 Tom:看起来又比较复杂。 Heidi:其实很简单,打个比方,你在一栋停电的15层高楼里,你需要下楼。最快的方式就是吊个绳滑下来,最舒适的方式是叫个直升机来接你。但是前者虽然效率高但是不安全,你会担心,不敢尝试。后者虽然舒适但是成本太高。 Tom:所以,从楼梯上慢慢走下来,也许才是最好的。 Heidi:嗯,从楼梯上慢慢走下来,对比其他两者,才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我们平时选取设计方案也会有多个维度。(注:如图4所示。)

图4 好的设计方案应该能够满足多个维度的评审标准

Tom:我了解了。你刚才说收集用户需求,都是通过什么渠道?其实我们是负责客户培训的,才是每天面对客 户的人。 Heidi:客户和用户还不是一个概念。你们培训接触的客户是其中一类用户,也就是国内的供应商,对于他们的需求收集,我们有时也会“上山下乡”,直接派设计师去他们的工作地点去观察他们如何使用我们的网站。当然,我们也会通过内部渠道,比如来自销售、客服部门的反馈。另外,我们也可以很方便邀请他们来我们公司,中国站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做一些可用性测试。但是另外一部分用户是海外的买家和供应商。他们离我们很远,他们不容易过来,我们也不能过去。这些用户是我们网站的买家,服务好买家,才能够让卖家受益,所以他们的需求非常重要。 Tom:那你们怎么办呢? Heidi:只能尽可能挖掘渠道。每年的广交会,国外的买家会来不少,我们也会去广交会参加用户调研。平时有专门的团队,BI部门(网站参谋部)会定期做一些海外买家的问卷调研,并逐渐沉淀出一些买家分层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知道很多买家的需求和问题。另外,我们自己也偶尔会做一些远程的在线用户调研和测试。 Tom:但是我们网站不会经常推出新产品,你们平时闲着吗? Heidi:(汗……)我们也想啊,但事实上是我们每天都很忙,而且还在不断招新人。大的战略级的产品不会经常推出,但是小的产品会经常出现,一些老产品的优化不断地在进行——打个比方,刚发布时,注册表单的转化率是50%,之后的优化目标就是将这个转化率提升到70%,目标在不断提高,就需要有后续的行动。 Tom:不能一开始就做得很好,以后就不会经常需要优化了吗? Heidi:也许快速迭代就是互联网产品的明显特征吧。刚开始大家就是想把产品做到线上去,这时也许本来解决最核心的功能和主要的流程没有问题。我们也无法一开始就做到尽善尽美,一个原因就是资源不允许。另外有可能是,我们确实不清楚到底完美的方案是什么,那些耗费大量资源的功能到底有多少用户需要,所以我们有时就会先发布一个简单版本,之后随着用户使用的数据和访谈的声音,去迭代优化。另外,对于在线的页面、功能都有数据监测,会分析流程中的流失率,我们去判断可以优化的点是什么,然后去改,再监测。 Tom:但是依然没有百分之百满意的时候。 Heidi:每次优化要保证数据是正向的。不是正向的就返回老的版本,继续思考。但是确实不可能说什么是永远不用再优化的。网站的体验就是一点点被优化升级的啊。 Tom:我明白了,谢谢。我之前理解做网站太简单了,想不到这么复杂。 Heidi:哈哈,我们也常说,我们不纠结,用户就纠结。简单是复杂的结果,复杂是简单的必备过程。 总结 以用户的视角来看,我们也希望他看到的都是最简单最愉悦的一面。作为客户培训师,你不需要知道产品数据在我们后台是存储在什么服务器的。用户搜索产品时,也更加不需要了解一个检索词是经过了多少词解析判断计算,跑了几台服务器,最终把结果呈现给他的。但是作为工作人员,我们得了解需要怎么做,才能够把最简单愉悦的结果呈现出来。(注:如图5所示,用一张图来作为本文的总结。)

图5 简明网站产品建设流程图

作者简介 谢旭鸿(Heidi), 目前供职于阿里巴巴用户体验设计部,从事交互设计师工作。对交互设计、市场营销、产品规划、e-learning均抱有较浓厚兴趣。博客为http://heidixie.blog.sohu.com。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2010年11期) 《程序员》01期精彩内容:成功产品三要素 《程序员》订阅

美丽邂逅——解疑用户体验设计相关推荐

  1. 《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一1.2 邂逅用户体验设计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一书中的第1章,第1.2节,作者 刘津 , 李月 , 彭文波,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 ...

  2. 精美网页设计案例_用户体验设计的精美艺术

    精美网页设计案例 There are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that simply blow you away. You know it's been a positive ...

  3. 中国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咨询公司排名

    中国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咨询公司排名 随着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用户体验的嗅觉变得更加灵敏.用户体验对应的是体验地图,叫user experience map或者user journey ma ...

  4. 用户体验设计遇见色彩情感

    用户体验设计遇见色彩情感 有一段时间没分享一点儿东西了,记得上次与大家分享过"情感化设计中的手绘应用表现".今个再次煽情一下,与大家分享一点关于色彩情感的那些事儿,可能前部分的色彩 ...

  5. 读《破茧成蝶》笔记 — 什么是用户体验设计

    1.1 设计≠艺术 艺术是感性的,而设计是相对理性.精密的. 艺术表达的是创作者的个人意识,而设计是为了解决用户具体的问题.设计师既需要一定的灵感和天分,也需要后天努力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更 ...

  6. 实现线程哪种方法更好_实施数据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设计的4种方法

    实现线程哪种方法更好 Gone are the days when design used to rely mainly on the color palettes and the creativit ...

  7. 用户体验设计常犯10个逻辑谬误

    用户体验设计更像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而不是艺术品制造. 用户体验设计必须是用户行为习惯和数据驱动的.许多错误会在决策过程中发生,这些错误来自于人类的偏见.毕竟,产品经理也是人,有偏见是很正常的.人类的 ...

  8. 【转】人脸识别功能的用户体验设计优化

    2016-08-09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种,因其相对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优点而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在人脸识别功能优化设计的项目中,主要以"三步走"的流程完成了设 ...

  9. 《当用户体验设计遇上敏捷》一3.5 小结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当用户体验设计遇上敏捷>一书中的第3章,第3.5节,作者[英]Lindsay Ratcliffe , Marc McNeill,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 ...

最新文章

  1. Google重磅发布开源库TFQ,快速建立量子机器学习模型
  2. Redis发布带有“流式”数据类型的5.0版本
  3. 第十六届智能车竞赛线上全国总决赛远程组委会监督腾讯会议
  4. 解决SSH连接出现 Software caused connection abort 的问题
  5. 吴恩达 NIPS 2016:利用深度学习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要点(含唯一的中文版PPT)...
  6. 巧用windows快捷键
  7. 解决dataTable 报错:cannot read property “style“ of undefined
  8. 多个php 链接数据库,ThinkPHP实现多数据库连接的解决方法
  9. Facebook 开启元宇宙模式!豪砸百亿是为什么?
  10. dell笔记本插上耳机没有声音_跑男的耳机没有声音,沙溢只用一句话诈出来,不愧是《王牌》常客...
  11. ubuntu 常用指令
  12. @ResponseBody与@RestController的作用与区别
  13. ASP.NET页面生命周期和asp.net应用程序生命周期
  14. springboot毕设项目基于springboot的小区旧物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8o94(java+VUE+Mybatis+Maven+Mysql)
  15. zemax双胶合消色差透镜设计
  16. 数位板和sai2安装使用
  17. linux系统可以在移动硬盘,如何在移动硬盘上装LINUX系统?
  18. 仿ios相机apk_仿苹果相机APP下载
  19. 第二次作业-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的安装与使用
  20. python混合编程,so库、jar包、pyppeteer

热门文章

  1. 苹果内购审核那些被拒的原因
  2. html a标签属性总结
  3. 基于stm32片内Flash数据的DAC输出
  4. mac acrobat xi破解
  5. 【大话传送网-学习笔记】IP
  6. MySQL使用存储过程批量插入数据
  7. 磁盘虚拟化系列(一):qcow2文件、raw文件、qcow2镜像、vmdk文件
  8. gx3脉冲设置_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流动补偿方法
  9. 【dede】安装完CMS源码后,会发现访问网站首页是报错 /templets/default/index.htm Not Found!
  10. PyQt5-去掉边框和标题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