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ioArt

记忆是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研究最多的脑功能之一。记忆随时在发生,而遗忘如影随形。

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是负责记忆的编码和存储的一个重要脑区。在这里,记忆信息被编码于一些神经元中,称之为记忆印迹细胞。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科研人员发现印迹细胞的重新激活是记忆提取的“发动机”,印迹细胞间的突触联系是储存记忆的“仓库”。

海马脑区中记忆是如何随着时间而消退的呢?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2020年2月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谷岩研究员课题组和王朗副研究员课题组合作(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医学院2016级博士生王超和2017级博士生岳惠敏)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Microglia mediate forgetting via complement-dependent synaptic elimination,首次发现用于免疫的小胶质细胞通过清除突触而引起记忆遗忘,并且进一步发现补体信号通路参与了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遗忘,并且依赖于记忆印迹细胞的活动。

遗忘被“遗忘”了

记忆与遗忘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不可分割。但是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对人脑记忆的产生、储存、调取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也比较深入,但对于遗忘这一现象关注的就不是很多。就算是讨论记忆丢失的原因,也多是从记忆存储和调取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个角度来考虑。

遗忘被“遗忘”了。不过,谷岩倒是对这个问题很好奇,他开玩笑说:“我自己记性差,所以对遗忘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

如何算出记忆保留了多少?课题组在小鼠记忆遗忘实验中用的是经典的条件恐惧记忆行为学模型。科研人员通过在一个场景中给小鼠施加电击刺激,使其建立对这个环境的记忆。在35天后,让受过电击的小鼠再次重返这一场景中,看小鼠是否会回想起电击的痛苦进而表现出害怕。

“这个行为学范式本来是用来检测恐惧行为的记忆的,但换一个角度看就是遗忘”,谷岩介绍,正常的小鼠对于环境总是充满好奇四处活动,但是如果留有恐惧记忆,它就会因为害怕而呆在那里不动(即freezing状态),“我们就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小鼠处于静止不动的时间,来衡量小鼠记忆保留的情况。”

图1. 记忆的遗忘随着时间而逐渐发生。研究人员发现,训练35天后,小鼠freezing的时间显著低于5天时的检测结果,表明时间越久,记忆的遗忘越显著。

像“探案”一样做研究

从小鼠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记忆在海马中提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编码这些记忆信息的记忆印迹细胞的激活。通过标记记忆印迹细胞,研究人员发现,遗忘的同时伴随着印迹细胞的激活率的下降。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研究人员关注到大脑中的另一种细胞——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约占大脑细胞总数的10-15%左右。此前科学家已经明确,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当大脑受伤感染,细菌进入皮层后,小胶质细胞作为重要的“防卫兵”负责“抵御杀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不仅参与神经系统的免疫调控,而且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元活动以及神经环路功能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人员特异性地清除了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发现不仅遗忘被抑制了,同时印迹细胞的重新激活率的下降也被抑制了。“这个发现其实非常偶然,我们将清除小胶质细胞的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记忆的形成和提取、焦虑等,但结果对记忆遗忘的影响非常显著。”去除小胶质细胞的小鼠的恐惧反应要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是对照小鼠的2倍多。为此,课题组继续深入开展实验,并发现当清除小胶质细胞时,记忆印迹细胞的激活不再出现明显的下降。

图2. 清除小胶质细胞抑制了遗忘。A-B:用CSF-1抑制剂PLX3397(PLX)特异性清除小胶质细胞后,小鼠的遗忘被抑制了。C-D:PLX抑制了伴随遗忘的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

既然小胶质细胞确实影响了记忆印迹细胞的激活,并导致了遗忘,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引起了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呢?是不是通过破坏记忆印迹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呢?此前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能够清除婴幼儿大脑发育中过多的突触,并调节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动态变化。那么在成年的大脑中,小胶质细胞是否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呢?

因此研究人员继续破案,通过免疫染色和高分辨率成像,他们发现海马的小胶质细胞“肚子”里,存在着突触特异性的成分,如位于突触前的synaptophysin分子和位于突触后的PSD95分子,并且与小胶质细胞中的溶酶体共定位(共定位:两个蛋白位于同一空间位置的细胞学佐证),表明成年海马中的小胶质细胞仍然具有“吃掉”突触结构的能力。当抑制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时,记忆的遗忘被显著阻断。这些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通过“吃掉”突触而介导了遗忘。

图3. 在小胶质细胞中发现了突触特异性成分,如突触前蛋白synaptophysin(Syn,A)和突触后蛋白PSD95(B),并且与小胶质细胞的溶酶体标记物Lamp1共标。

遗忘的机制始于分子的“导航”

研究人员发现,记忆在印迹细胞组成的这条“公路”上激活传递,这其中记忆印迹细胞之间的突触不仅是公路间相联系的“桥梁”,而且也是储存记忆的“仓库”。小胶质细胞就像是“拆迁队”, 把“桥梁”给拆掉了,储存在其中的记忆信息也就无法继续传递下去,最终导致了记忆遗忘。

那么具体是什么分子机制让本来是大脑“防卫兵”的小胶质细胞“兼职”成为了“拆迁队”了呢?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发现补体分子C1q不仅与印迹细胞的一些树突棘共定位,还与PSD95一起存在于小胶质细胞溶酶体中,这提示补体信号通路可能介导了小胶质细胞对记忆印迹细胞突触的清除。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发现在印迹细胞中阻断补体信号通路可以十分有效地抑制记忆的遗忘和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而C1q-补体信号通路就像是猎人的小狗,寻找并在记忆印迹细胞的一些突触做上标记,这样小胶质细胞就像有了导航图一般,可以瞄准目标展开攻击,一吃一个准。

“复习不易忘”有了科学依据

生活中的一个常识,学习了一个新知识,假如总是复习,就不容易遗忘,而不去复习的话很快就会忘记。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课题组特异性地在记忆痕迹细胞中导入了药理遗传学受体,通过注射药物CNO后,可以选择性抑制记忆印迹细胞的活动,让它们没有那么兴奋。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发现,记忆的遗忘被加速了,就像不复习就容易遗忘。而这种加速的遗忘也可以被清除小胶质细胞或者阻断补体通路所抑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复习就是让记忆印迹细胞和相应的突触联系更加活跃,好像把突触这座桥梁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了一样。而如果不复习,“桥”就会年久失修,就会被小胶质细胞这个“拆迁队”识别并拆除。

小胶质细胞的突触清除可能是介导遗忘的一种普遍机制

海马的齿状回可以不断产生新生的神经元,称之为神经发生(neurogenesis)。根据此前Science杂志报道,齿状回中持续产生的新生神经元的整合会导致海马神经环路中大量突触的重组与替换,从而导致先前建立的记忆被遗忘,尤其是在婴儿期。为了找出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遗忘和神经发生介导的遗忘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同时操纵了海马神经发生和小胶质细胞,发现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清除既参与了神经发生引起的遗忘,也参与了和神经发生无关的遗忘。 因此,小胶质细胞的突触吞噬作用可能是在没有神经发生的大脑区域,或缺乏神经发生的哺乳动物大脑中介导遗忘的一种更为普遍的机制。

谷岩表示,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对疾病导致的记忆损伤和记忆丢失有更清楚的理解。从长远来看,这项工作也为研究长期记忆的巩固和不良记忆的消除提供了前瞻性的基础铺垫。

论文评审专家表示,这项研究具有“精巧的实验设计和策略”,并且做出了“有趣而重要的发现”。

这项工作由浙大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的谷岩实验室和浙大医学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的王朗实验室共同完成。该工作得到了浙大医学院王良、王晓东、孙秉贵、史鹏等老师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78/688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Science | 谷岩/王朗团队揭示大脑中的免疫细胞竟是记忆遗忘的“主谋”相关推荐

  1. Nature:揭示大脑中的免疫记忆

    来源:生物谷 摘要: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报道身体中的炎症可能影响小鼠大脑中的免疫细胞的"记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报道身体中的炎症可能影响小鼠大脑中的免疫细 ...

  2. Nature:新聘“诺奖级泰斗”研究揭示大脑中执行不同认知功能环路之间的协同作用

    | 中科院神经所官网报道 大脑的一个核心功能是创造和保留外部世界的内在表征并指导行为,记忆(Memory)一词指的就是这种 "保留".传统来说,人们认为记忆包括三个主要过程:编码( ...

  3. Science发现了改变情绪的大脑受体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北京时间11月12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新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大脑中一个研究甚少的区域发现了一种被认为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受体.靶向该受体,可以调节 ...

  4. Science: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团队在水稻中发现单一基因可使水稻显著增产...

    从绿色革命改良作物株型,到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粮食单产增长了一倍多. 然而,此前研究表明,全球约24~39%的玉米.水稻.小麦以及大豆种植区域单产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态势.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 ...

  5.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时空”记忆在猕猴大脑中表征的几何结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帅俊全  2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序列工作记忆在猕猴前额叶表征的几何结构>的研究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 ...

  6. Science:英国Castrillo组揭示微生物群与根内皮的协调支持植物营养平衡!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植物科学家Gabriel Castrillo发现,植物在根部有一种由微生物支持的"密封"机制,这种机制对于植物摄取营养以维持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Nature | 重 ...

  7. Gut:北京生科院赵方庆团队揭示人体口腔菌群的稳定性和动态变化规律

    人体口腔菌群的稳定性和动态变化规律 追踪体内人类口腔微生物组的积累,阐明了胃肠道入口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 Tra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in vivo human oral ...

  8. 信息大脑如何从物理大脑中涌现?

    来源:集智俱乐部 作者:田洋  审校:梁金  编辑:邓一雪  导语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处理信息的动力学系统.数百亿个神经元时刻接受内部和外部刺激,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处理,进而形成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大脑的 ...

  9. npj | 宁波大学张德民团队揭示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细菌群落的调控机制

    npj | 宁波大学张德民团队揭示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细菌群落的调控机制 题目:蔗糖添加定向增加了对虾养殖系统细菌群落的趋同和共现网络的稳定性 第一作者:Haipeng Guo (郭海朋) 通讯作者: ...

最新文章

  1. SSH登录忽然变慢与DNS反向解析问题处理
  2. ceph对象存储折腾记
  3. 部门换届推文文字_【校安协招新】这篇推文不要标题,只要你!
  4. 奥鹏东北大学作业答案计算机网络,东北大学17秋学期《计算机网络》在线作业1参考答案...
  5. 笔记:网络管理与检测命令
  6. centos7修改mysql数据存储,Centos7 修改mysql8数据文件存储路径方案
  7. Jquery调用C#后台方法
  8. 彻底解决pip下载pytorch慢的问题
  9. 几款实用Chrome插件
  10. 令牌环网概念_令牌环网工作原理_令牌环网为什么没人用
  11. c语言的Hello World
  12. Sketch for mac|矢量绘图设计
  13. Nginx使用memcached外置缓存
  14. 威尔特拉斯定理_维尔斯特拉斯函数-魏尔斯特拉斯给出的那个函数是什么此函数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导,我只 爱问知识人...
  15. Hausdorff 距离
  16. 软件测试常见分辨率测试,兼容测试:常见的显示器分辨率
  17. 从 RTL 到 GDS :基于 OpenLANE
  18. Word每日一个小技巧:实现方框内点击自动打√[超详细版]
  19. 除夕跨年烟花特效[原创]
  20. 网络图像的文本识别(阿里天池竞赛)

热门文章

  1. 郑可迪 : 培养数据思维,投身电力大数据领域研究 | 提升之路系列(一)
  2. 统计计量 | 实证研究中常犯的18个统计学错误, 避坑防雷指南!
  3. 独家 | 什么是生成模型和GAN?一文体验计算机视觉的魔力(附链接)
  4. “达观杯”NLP算法大赛再启航,丰厚奖金、直通Offer等你来拿!
  5. 《彩票假设》ICLR 2019 best paper 阅读笔记
  6. PyTorch 源码解读之即时编译篇
  7. 苏州人民很快能坐上无人驾驶巴士,技术来自这家前Waymo工程师创立的公司
  8. 吹捧导师师娘的论文作者,被处理了!
  9. 【重磅】谷歌2021博士奖研金完整名单出炉,13个方向共75人获奖
  10. SCI写作常用句式总结,帮你迅速提升paper档次